脑梗死急性期相关生化指标与早期临床转归的关系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中不同时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中不同时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张长顺;程敏【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康复》【年(卷),期】2004(8)31【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评价脑血流动力学检查(cerebrovascularhemodynamicsanalysis,CVA)在急性脑梗死病情评判、预后分析以及临床治疗指导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符合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确诊标准、又缺乏限定并发症的住院患者25例,依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动态观察各组患者入院24h内,病程第7,14,28,90天时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与患者的头颅CT和MRI等影像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终点时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脑血流动力学指数(cerebrovascularhemody-namicsindex,CVDI)异常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影像学梗死灶大小成正相关;入院24h内CVDI阳性率明显高于头颅CT和MRI(头颅CT和MRI阳性率为56%,CVDI阳性率为84%);CVDI改变与临床征象具有一定同步性;溶栓成功的患者CVDI短期内迅速改善;病程第90天时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严重减低的患者首次最低血流速度多<4.5cm/s。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VA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及病况预测,并对病程与预后分析有指导价值。
【总页数】3页(P6843-6845)【关键词】脑血流动力学;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日常生活能力;不同时间;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学情;天时;指导【作者】张长顺;程敏【作者单位】平顶山煤业集团十二矿医院内一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R722【相关文献】1.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与静脉溶栓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 [J], 康静;李晨曦;范百亚;强彩芹;高焱2.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头位时的脑血流速度变化 [J], 徐德恩;孔岳南;许红3.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中不同时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舷[J], 张长顺;程敏4.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及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评价 [J], 张震东;王丽红5.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及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分析 [J], 林存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CRP、BNP水平变化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CRP、BNP水平变化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CRP、BNP水平变化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ACI患者50例,纳入病例组。
另收集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45例作对照组。
检测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BNP、Hcy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病例组治疗前后CRP、BNP、Hcy水平与患者NIHSS、BI的关系。
结果:病例组治疗前的血清CRP、BNP、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Hcy与CRP、BNP呈正相关,CRP与BNP呈正相关。
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
患者血清CRP、BNP、Hcy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P<0.05)。
结论:ACI患者血清Hcy、CRP、BNP浓度升高与疾病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因此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cy、CRP、BNP浓度对判断ACI的发生及疾病的转归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标签: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B型尿鈉肽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急性脑梗死(ACI)的患病率、病残病死率呈逐年升高。
但目前缺乏对ACI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寻找可靠有效的ACI早期诊断指标成为研究的热点。
文献[1]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是A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C反应蛋白(CRP)、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ACI病变程度有关[2-3]。
本研究对50例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BNP、Hcy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对ACI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ACI患者50例,纳入病例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ACI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
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与病情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与病情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和病情的关系,并分析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162例患者住院会均接受脑梗死治疗。
患者入院期间结合NIHSS量表评估患者脑梗死病情发展程度,并对患者进行血清检测。
患者经治疗出院后跟踪随访18个月,并使用MRS量表进行预后评估,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和病情的相关性。
结果:脑梗死重度组入院时血清学指标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和病情有明显相关性,呈正相关关系。
患者出院后随访18个月,预后良好的组别血清学指标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学指标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与入院时相同。
结论: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及血清学指标是影响患者病情的主要因素,可借助血清学指标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关键词:脑梗死;血清学指标;病情;预后脑梗死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多发于老龄群体,具有病情恶化快、对机体损伤大、致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
近年来,在社会的持续发展下,人们作息及生活习惯发生巨大变化,脑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年龄化趋势。
对此,研究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从医学角度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体代谢紊乱及脂质堆积会引发动脉阻塞,此时机体炎性反应加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不断加剧。
脑梗死发病过程中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情况,人体内部会释放活性炎性因子,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加速破坏。
本研究主要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和病情的相关性,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为脑梗死治疗及处置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选取我院在2021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162例患者住院会均接受脑梗死治疗。
选中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92例、6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4岁~75岁之间。
16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8.9±9.2岁。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的水平变化及意义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脑血供障碍所引起的局部或全局性脑功能障碍。
而急性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其病变特点是脑血管突然发生完全或部分的闭塞,由于血管供血中断,急性脑梗死的位置会出现缺血和坏死的现象,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疾病特征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对于预测疾病的发展以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是人体内的两种重要代谢产物,它们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与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亲脂性硫氨基酸,常常与大分子量蛋白质结合,形成同型半胱氨酸蛋白质加合物。
它在人体内有多种来源,包括蛋白质代谢和硫酸甘氨酸代谢。
正常情况下,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较低,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其水平会显著升高。
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当脑梗死发生时,由于脑部供血减少,氧气和养分的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缺氧,释放出更多的同型半胱氨酸。
另外,同型半胱氨酸还可以增加血液中的黏稠度,使血液更容易凝结,进一步加重了脑血管的局部阻塞。
因此,通过测量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可以对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疾病预后进行初步评估。
与同型胱氨酸不同,尿酸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在人体内起到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
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尿酸水平会显著降低。
这是因为在急性脑梗死时,脑部缺血会导致大量的自由基生成,引起氧化损伤。
而尿酸具有抗氧化的特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脑细胞的氧化损伤。
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尿酸水平的下降,反映了身体的抗氧化能力下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的观察,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首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决策。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测定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测定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杨阳【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浊度法分别检测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同时对梗死组于治疗4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估预后.结果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轻型<中型<重型(P均<0.05);治疗后4周梗死组CRP异常者总有效率显著低于CRP正常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病情及预后有关,据此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卒中复发、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1(051)023【总页数】2页(P82-83)【关键词】C反应蛋白;脑梗死;预后【作者】杨阳【作者单位】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脑梗死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物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1]。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我们对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进行了测定,现报告结果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48例(梗死组),女30例;年龄48~79岁,中位年龄58岁;病程1 h~3 d。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轻型22例(0~15分),中型(16~30分)35例,重型(31~45分)21例。
排除标准:有严重肝、肾或心功能衰竭;并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服用雌激素;发病前4周有外科手术、外伤史。
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一般资料与梗死组具有可比性。
评估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临床生化指标研究

评估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临床生化指标研究作者:张铁影来源:《健康之友·下半月》2019年第09期【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急性脑梗死治疗期间的临床生化指标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15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00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122例和无效组78例,在治疗期间采集患者的血液检测胆红素、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等各项生化指标,运用统计学分析、回归分析研究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结果:治疗后有效组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无效组,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指标均高于无效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临床指标与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呈正相关,而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这些临床生化指标对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胆红素;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治疗效果;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9-0054-02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急性脑梗死的死亡率约30%,幸存的患者也会遗留偏瘫、失语、伴发精神情绪障碍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因此研究脑梗死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对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有重要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胆红素、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等人體生化指标有关,因此可以推断,胆红素、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等于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也存在一定相关性。
研究这些临床生化指标随着治疗效果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评估和预后都有一定的价值及意义,现研究如下。
1 治疗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选择标准为:①符合国家脑血管病会议通过标准,并经临床CT诊断确诊;②患者在发病24 小时之内即入院治疗;③病史完整,无严重躯体器质性病变、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④脑梗死为首次发病;⑤本人遵从医嘱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⑥未服用影响血清中临床生化指标测定的药物和食物。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dimer、Hcy、hs-CRP、IL-6水平及临床意义

LevelsofD-dimer,Hcy,hs-CRP,IL-6anditssignificanceinpatients 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
CAO Guojun,ZHANG Xingfeng,ZHENG Keda (ThePeople’sHospitalofFenghua,Zhejiang315500,China)
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又称 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导致局部 脑 组 织 出 现 软 化 坏 死 及 脑 功 能 障 碍,ACI
发病率占脑卒中的 60% ~80%[1]。近年来的研究 显示:多种 炎 症 因 子 与 脑 梗 死 有 一 定 关 系,可 能 对 ACI早期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但其具体机
曹国军,张行丰,郑科达
(奉化市人民医院,浙江 奉化 3155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 D-二聚体(D-dimer)、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 -6(IL-6)在 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70例 ACI患者(病 例组)及 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检测 2组 D-dimer、Hcy、hs-CRP、IL-6水平,并比较这些指标在病例组 中不同脑梗死体积及 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病例组 D-dimer、Hcy、hs-CRP、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大梗死组 D-dimer、Hcy、hs-CRP、IL-6显著高于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显著高于小梗 死组(P<0.05);且 NIHSS评分高评分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中评分组和低评分组(P<0.05),中评分组显著高于低 评分组(P<0.05)。脑梗死体积、NIHSS与 D-dimer、Hcy、hs-CRP、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D-dimer、 Hcy、hs-CRP、IL-6与 ACI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性,对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 C反应蛋白;白介素 -6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0024(2018)01-0049-0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发展及演变的关系研究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发展及演变的关系研究刘振华【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19【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发展、演变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门诊健康体检的4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常规进行疏通血管,应用神经康复药物、吸氧、功能性康复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对两组患者hs-CRP、D-二聚体及LDL-C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与病情发展、演变的关系.结果研究组hs-CRP、D-二聚体、LDL-C等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3.12±0.24)mg/L、(2.89±0.32)μg/mL及(4.03±0.97)mmol/L;对照组hs-CRP、D-二聚体、LDL-C等指标测定结果分别为(0.98±0.13)mg/L、(0.95±0.14)μg/mL、(3.10±0.24)mmol/L,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1、37.670、6.312,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D-二聚体等指标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579、0.638,P<0.05);LDL-C水平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24,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独立反映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演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总页数】3页(P53-55)【作者】刘振华【作者单位】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神经外科,山东临沂 276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及其意义探讨[J], 陆少欢;章静2.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糖代谢水平与病情演变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J], 边雯雯;李颖3.降压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J], 贾小佼; 陈李红4.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J], 朱兆武5.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J], 司徒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 岁。
1 . 2 方 法
的观 点 , 尤其是 在现 阶段的 医疗 发展 中 , 对血钙 、 尿 酸水平 与
对 3组患者进行 临床指标 的检测 , 同时予 以入 院 C S S 评分。
所有入组患者 于入院即刻及次 日晨 取血I 1 1 , 于该 院检 验科测定 凝 血功能 、 肝功能 、 血脂 、 肾功能 、 电解质等嘲 , 按照 T O A S T分型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 病因分型I 3 1 . 对所有 参与对象进行 人院 即刻 中 国 卒 中量 表 ( C h i n e s e S t r o k e S c a l e , c s s ) 评 分[ 4 1 、 美 国国立卫 生研 究
选择该 院收治 的 3 4 0例急性 脑梗死 患者为研究 对象 ,按 照
院后第 1 0天 N I H S S 评分 差值 , 用 以评估 临床转 归情况 , 按评 分
差 值分为 3组 ( 评分差值: <0分 为恶化 组 , = O分为无 变化 组 , > 0 分为好转组 ) 。 所有评分及分组均 由有经验神经 内科 医师完 成㈣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D L ( m m o l / L ) 为( 1 . 3 0  ̄ 0 . 4 8 ) 、 L D L ( m m o l / L ) 为( 2 . 9 3  ̄ 0 . 9 2 ) 、 F m( r d L ) 为( 2 . 6 3  ̄ 0 . 5 6 ) 、 C R ( w m o l / L ) 为( 6 6 . 4 2  ̄ 2 0 . 7 4 ) 。恶化组 患
L ) 为( 2 . 9 8  ̄ 1 . 1 0 ) 、 r m( dL ) 为( 2 . 5 5  ̄ 0 . 7 2 ) 、 C R ( I x m o l / L ) 为( 6 7 . 6 8  ̄ 1 8 . 2 1 ) 。无变化组患 者的 S U A(  ̄ mo l / L ) 为( 2 9 4 . 4 7  ̄ 7 5 . 1 5 ) 、
上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 O . 0 5 ) 。 好 转组患者的 S U A( I  ̄ m o l / L ) 为( 2 7 6 . 0 8  ̄ 6 9 . 9 9 ) 、 H D L ( mm o l / L ) 为( 1 . 1 9  ̄ 0 . 4 2 ) 、 L D L ( m mo 1 /
脑梗死的关系 , 仍然存在 比较 大的争议 。为进一 步了解脑 梗死 急
性期相关生化指 标与早期 临床转归 的关系 ,需对 患者的具体 指 标进行研究和分析 , 将得 到的数据进行总结 。 2 0 1 1 年 3月一2 O 1 3 年 1 2月该研 究主要 讨论脑 梗死 急性期相关 生化 指标 与早期 临
分析, 发现 好转组 、 无变化 组 、 恶化组在人 院 C S S评分 方面 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 义 , 其评分分别 为 ( 1 2 . 3 3  ̄ 9 . 0 2 ) 分、 ( 1 4 . 7 0  ̄
1 0 . 3 4 ) 分、 ( 2 5 . 8 4  ̄ 1 2 . 0 8 ) 分; 另一方面 , 3 组 患者在 S U A( I  ̄ m o l / L ) 、 H D L ( mm o l / L ) 、 L D L ( m mo l / L ) 、 F I B( g / L ) 、 C R(  ̄ mo l / L ) 等 指标
者的 S U A( I x m o l / L ) 为( 3 4 0 . 0 1  ̄ 9 9 8 5 ) 、 HD L ( m mo l / L ) 为( 1 . 2 3  ̄ 0 . 3 5 ) 、 L D L ( m mo l / L ) 为( 3 . 0 8  ̄ 0 . 8 1 ) 、 F o( r g / L ) 为( 3 . 2 8  ̄ 1 . 1 8 ) 、 C R
【 关键词】 脑梗 死 ; 生化 指 标 ; 早期 I 晦床 转 归
【 中图分类 号】R 4
【 文 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5 ) O 1 ( b ) 一 0 0 6 0 — 0 2
近年来越 来越多 的研究表 明 某些临床 化验指标 与脑梗死 的发 生以及预后具有 非常密切 的关 系 ,但是 并没有形 成较为统
床转归 的关 系 ,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院( N m S t r o k e S c a l e . N I H S S ) 评 分及 入院 后第 l O天行 N I H S S 评
分 , 按C S S评分将 所有 研究对 象分为轻 、 中、 重 型 3组 ( O ~ 1 5分 为轻型 , 1 6 — 3 0 分 为 中型 , 3 1 ~ 4 5分为重型 ) , 计算人 院即刻 与入
( F m o l / L ) 为( 7 0 . 2 2  ̄ 2 8 . 5 2 ) 。 证 明脑梗死急性期相关生化指标 与早期 临床转 归具 有密切的关 系。 结论 脑梗 死患者临床指标
水平的变化与病情及 预后关系密切 , 尤其与 S C 、 F I B 、 S U A水平 明显相关 。以上 临床 指标水平可作 为参考指 标 , 对 脑梗死急 性期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早期评价 。
年3 月- -2 0 1 3 年1 2月该院神经 内科收治 的 3 4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人 院即刻 以及人 院后第 1 0天 分别 进行 N I H S S 评分 , 根据最终 的差值分为好转组 、 无变化组 、 恶化组 , 并对 三组 之间的生化指标进行 比较 。 结果 经数据 统计
口固
临 床 医 学
脑梗死 急性期 相关 生化指标 与早期 临床转 归的关 系
成利 霞 陈菲菲 0 3 0 0 0 8 山西太原钢铁( 集团) 有 限公 司总 医院神经 内科 , 山西太原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相关生化指标 与早期 临床转 归的关系 ,为 日 后 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 。 方法 选择 2 0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