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生化检查要求和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卫生院临床检验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卫生院临床检验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卫生院临床检验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临床检验检查流程及报告时限
1医生开具检验申请;
2 .收费处缴费,再到二楼检验科等候检查;
3 .检查后按照检查项目规定的时间到检验科领取报告。

报告时间:临检常规《30分钟,生化《3小时。

二、临床检验检查注意事项及须知
(一)血液检验
1 .病人的准备做血液检验项目检验的病人,一般要求采血前禁食12—14小时,采血的前一天避免吃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避免饮酒。

否则,会引起血脂及某些血清酶结果升高,甚至血清出现混浊,影响整个检验结果。

2 .采血时间血液生化检验一般要求早晨空腹安静时采血。

因为体内的各种化学成份受许多因素调节:如饮食后大量葡萄糖及脂类物质吸收入血,使血糖和血脂上升,游离脂肪酸及无机磷降低;运动后会使乳酸、丙酮酸、乳酸脱氢酶、转氨酶、肌酸激酶等升高,血糖降低;昼夜变化大的成份有皮质醇、血清铁、胆红素等;日间变化大的主要是代谢废物成份如尿素、尿酸等;大量饮水可致血液稀释等等。

所以,做血液生化检验时应掌握好采血时间o但是,对重症昏迷或急症病例,可随时采血送检糖、钾、钠、钙、血气分析、淀粉酶等项目。

但在输液时采血应避免送检项目受输液成份的影响,如输液中补钾、补糖、补碱时送检,对血钾、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项目均有影响。

(二)尿液检验
尿液常规检验可取随机尿,但取晨尿为最佳,置干燥、清洁的容器中送检。

(三)粪便检验
1 .排便后,挑取有脓血、粘液部分的粪便约2-3克(液状粪便则取絮状物);
2 .标本应盛于不吸水的干燥、清洁容器中送检;
3 .应在排便后1小时内送检。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通过对人体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可以匡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生化检验项目的意义、常见项目、检验流程、结果解读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化检验项目的意义1.1 生化检验项目可以匡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疾病。

1.2 生化检验项目可以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如肝功能、肾功能等。

1.3 生化检验项目可以监测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

二、常见生化检验项目2.1 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

2.2 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

2.3 肾功能检查:包括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

三、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流程3.1 采集标本:根据医嘱要求采集相应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等。

3.2 样本处理: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处理,如离心、分装等。

3.3 仪器检测:将样本放入生化分析仪器中进行化学分析,得出相应的检验结果。

四、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解读4.1 结果分析:根据检验结果和参考值范围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4.2 异常判断:对异常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者治疗。

4.3 结果报告:将检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及时反馈给医生和患者,指导临床决策。

五、生化检验项目的注意事项5.1 饮食禁忌:在进行生化检验前需要遵守医生的饮食禁忌,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5.2 检验时间:有些生化检验项目需要在特定时间进行检测,如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检测。

5.3 医嘱遵从:在进行生化检验时,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生化检验项目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患者生物样本的化学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参考。

因此,在进行生化检验时,患者和医生都需要严格遵守检验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生化学检验项目定义及注意事项

常用生化学检验项目定义及注意事项
并发症监测
某些疾病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肝病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通过生化学检验项目可以监测并 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评估治疗效果
疗效评估
生化学检验项目可以检测治疗后的生化 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例如,化 疗后可以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等指标来 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VS
调整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 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 计数等指标,有助于诊断贫血、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尿常规检查
总结词
尿常规检查是常见的生化学检验项目之一,用于检测尿液中的成分,评估肾脏、 泌尿系统以及代谢系统的功能。
详细描述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蛋白质、糖、酮体、红细 胞、白细胞等指标,有助于诊断尿路感染、肾炎、肾结石、糖尿病等疾病。
防止交叉感染
消毒
手套
采集标本前应对采血针、试管等进行 彻底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采集标本时应戴手套,以减少手部与 标本的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一次性用品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试管等用品,避 免交叉感染。
04
生化学检验后的注意事项
检查结果解读
解读指标
根据检验结果,判断各项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 有异常需重点关注。
酒精会影响肝脏功能,可能导致转氨酶等指标升高,因此在检验前应避
免饮酒。
药物影响
避免使用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
在生化学检验前数天内应避免使用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这些药物可能 干扰检测指标,导致结果不准确。
停药要求
如需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应在生化学检验前数天或数周内停止服用,以便更好地评估身 体状况。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生化检验项目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化指标的水平,以匡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的发展和评估治疗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化检验项目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检验项目名称:生化检验项目二、检验项目介绍:生化检验项目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内各种生化指标的水平,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检验方法。

生化指标包括血液中的各种生化物质、酶活性、电解质、激素等。

通过生化检验可以了解人体的代谢状态、肝脏功能、肾脏功能、心脏功能等,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健康体检具有重要意义。

三、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1. 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用于评估人体的血液情况。

2. 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用于评估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3. 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BUN)、肌酐、尿酸等,用于评估肾脏功能是否正常。

4. 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用于评估血脂情况。

5. 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用于评估血糖水平和糖尿病风险。

6. 电解质指标:包括钠、钾、氯等,用于评估电解质平衡情况。

7. 免疫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功能。

四、检验方法:生化检验主要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普通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

实验室会使用专业的仪器和试剂进行样本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各项生化指标的结果。

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可能需要不同的仪器和试剂,检验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五、结果解读:生化检验的结果通常以数值的形式呈现,医生会根据参考范围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解读结果。

参考范围是根据大量健康人群的检验结果统计得出的,用于评估一个人的生化指标是否正常。

如果某项指标超出了参考范围,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种疾病或者身体异常。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生化检验项目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化检验项目的标准格式,包括项目名称、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以及结论等内容。

一、项目名称:生化检验项目二、目的:生化检验项目旨在通过分析人体体液或者组织样本中的生化指标,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并提供诊断依据。

三、材料与方法:1. 样本采集: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样本类型进行采集,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

2. 样本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离心、稀释等。

3. 试剂准备:准备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溶液,确保其质量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4. 仪器操作:使用适当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如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分析仪等。

5.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样本处理、试剂添加、反应时间等操作步骤。

6.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样本编号、试剂用量、反应时间等。

7.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四、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的具体目的和方法,得到的结果可能包括以下内容:1. 生化指标浓度:根据样本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给出相应的数值,如血清中的葡萄糖浓度、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等。

2. 参考范围:根据正常人群的数据统计,给出该生化指标的参考范围,用于判断结果是否正常。

3. 异常情况:如果测定结果超出了参考范围,需要指出该结果的异常性质,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4. 相关性分析:对于多个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之间的关系。

五、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包括以下内容:1. 结果评价:根据测定结果和参考范围,对样本的生化指标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正常。

2. 诊断依据:根据异常情况的分析和解释,提供诊断依据,如疾病的可能性、进一步的检查建议等。

六、注意事项:1. 样本采集:确保采集的样本符合实验要求,避免污染和变质。

2. 试剂准备:按照要求准备试剂,确保其质量和浓度的准确性。

临床生化检验血凝标本离心时间及注意事项

临床生化检验血凝标本离心时间及注意事项

临床生化检验血凝标本离心时间及注意事项APTT:【样本要求】取9体积新鲜静脉血与1体积枸橼酸三钠混合,充分抗凝。

参照NCCLS文H21-A3项下关于样本收集、处理与存储说明。

PTRP:【标本处理】室温下,1,500g离心不少于15min,分离获得乏血小板血浆(血小板计数<10×109)待检。

TT:【标本处理】室温下,1,500g离心不少于15min,分离获得乏血小板血浆(血小板计数<10×109)待检。

FIB-C:【样本要求】取9体积新鲜静脉血与1体积枸橼酸三钠混合,充分抗凝。

参照NCCLS文H21-A3项下关于样本收集、处理与存储说明。

H21-A3是1998年版本,2003年更新了A4,旧版本规定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L的血浆可以用于常规血凝试验(APTT、用于非肝素化病人的PT/INR和凝血酶时间);在分离血浆时,将装有标本的带盖试管在规定的速度和时间条件下(室温、1500g、不少于15min)离心,以得到乏血小板血浆(血小板计数(<10×109/L)。

离心机应使用甩平式转头以减少血浆和血小板的重新混合。

缺乏血小板的血浆(PPP)可用于大多数的凝血试验,制备必须在大于或等于每分钟3000转条件下离心15分钟。

对APTT的试剂器材要求:以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作1:9抗凝,3000r/min离心10分钟,获贫含血小板血浆,应使用塑料试管,防止血小板激活我们使用的血凝试剂如APTT,PT成分便有合成磷脂,通过血浆和体外磷脂孵育,在激活剂和Ca离子触发下,进行凝血过程。

血小板上有磷脂,会参与凝血反应,要消除;活化的血小板还会释放综合肝素的血小板IV因子,影响抗凝检测,要消除;同时20%的V因子来源于血小板,影响测定时间,要消除;最常见的狼疮抗凝物会和血小板磷脂结合,导致假阴性,同时减少APTT时间,有实验显示,非标准乏血小板血浆情况下,中度狼疮抗凝物质存在会减少10sAPTT,要消除。

生化检验前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化检验前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化检验前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什么是生化检验?所谓生化检验,其实是临床上多种检查项目的总称,由于很多检查项目都是通过抽血,利用化学或生物方法,对血液指标进行检测,所以统称为生化检验。

入院治疗的患者,生化检验都是必查项目。

通过生化检验,可以对患者肝脏及肾脏功能进行初步评估,多用于诊断高脂血症、心肌病变及糖尿病等。

但要注意生化检验只是初步检验,若相关指标出现异常,需要进行相关辅助检查,才能准确判断疾病[1]。

此外,生化检验结果的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也不能排出存在其他疾病的可能。

2.生化检验包括哪些项目?生化检查的项目很多,主要包括肾功能、肝功能、血糖及血脂等,总结来讲,有以下几种。

1.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总蛋白、总胆红素、球蛋白、白蛋白、直接或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等。

2.肾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尿酸、肌酐及尿素氮等。

3.血脂测定,主要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等。

4.血糖测定,即空腹血糖测定。

5.电解质测定,主要包括钙、钾、钠、氯等。

3.生化检验前患者需要做哪些准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医生对疾病的判断,所以检验前要严格控制检验质量,保证患者的健康。

想要得到准确的生化检验结果,掌握患者身体状况,采取血液标本前需要患者积极配合。

总结来讲,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检验前告知患者多注意休息,若过度劳累或运动会使机体内成分发生变化,如暂时性的运动可以使血浆中脂肪量降低,导致乳酸或丙氨酸水平升高,而持续性运动,可能导致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等上升。

所以在采集血液标本前,要减少运动,尽量保持在安静状态,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生化检验前要注意空腹采血,空腹时间在8-10小时为宜,一般来讲,餐后8-10小时后肠胃的消化工作基本完成,此时血液中的生化成分较稳定,测定的数值更为真实,有利于诊断疾病。

(3)在生化检验前,患者要慎重选择药物,避免药物影响检验结果,如部分可能损伤肝肾的药物,会影响肝肾功能指标[2]。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生化检验项目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化检验项目的标准格式,包括项目名称、检验原理、样本要求、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等内容。

一、项目名称:生化检验项目二、检验原理:生化检验项目通过测定体液中的生物化学物质的含量或者活性来评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状态。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清蛋白、酶类等。

三、样本要求:1. 血液样本:普通采用静脉血,需空腹采样或者根据具体项目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时间。

采样前需告知患者避免进食、饮水和剧烈运动,以避免结果的干扰。

2. 尿液样本:普通采用早晨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需注意尽量避免尿液中的杂质污染。

四、参考范围:参考范围是根据正常人群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一组数值范围。

不同性别、年龄和生理状态的人群参考范围可能有所差异,具体参考范围应根据实验室的参考值表进行解读。

五、临床意义:1. 血糖:用于评估糖尿病的患病程度和操纵情况。

2. 血脂:用于评估血脂异常的风险,如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3. 肝功能:用于评估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4. 肾功能:用于评估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结石等。

5. 电解质:用于评估电解质平衡情况,如钠、钾、钙、镁等离子的含量。

6. 血清蛋白:用于评估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7. 酶类:用于评估特定器官或者组织的损伤情况,如心肌酶、肝酶等。

六、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的规范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 结果的解读应综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3. 部份检验项目可能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试剂,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4. 检验结果可能受到个体差异、药物干扰、实验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应谨慎解读。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项目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验方法,通过测定体液中的生物化学物质的含量或者活性来评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状态。

标准格式的生化检验报告应包括项目名称、检验原理、样本要求、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剧升高,提早出现峰值,且>11.1mmol/l,而 2hPG空腹血糖常低于正常,服 糖后血糖水平超过正常,2h后仍不能降至 正常。
功能性低血糖:空腹血糖正常,服糖后血 糖高峰时间及峰值在正常范围内,2-3h后发 生低血糖。
应用评价
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常规试验 胃肠道手术后或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 适应证:无糖尿病症状但随机或空腹血糖异常
肝调节糖代谢,维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血糖来源
血糖去路
食物糖类
能量
血糖
肝糖原分解
糖原(肌肉、肝脏)
糖异生作用
3.96.1mmol/L
非糖物质
非糖物质
其他糖及衍生物
>160mg/dl 尿糖
空腹血浆葡萄糖 (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参考值
1.葡萄糖氧化酶法(常用):3.9-6.1mmol/L 2.邻甲苯胺法:3.9-6.4mmol/L
血中浓度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 的干扰
评价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和储备功能更准确
参考值(化学发光法):
空腹:0.3-1.3ng/ml; 30min~1h:高峰为空腹值的5~6倍 3h:降至空腹水平
临床意义
更准确地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 指导调节胰岛素的用量 可鉴别低血糖原因 用于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判断手术效果 有助于了解肝功能
血糖减低: FPG〈3.9mmol/l FPG〈2.8mmol/l称为低血糖症。 生理性低血糖:长时间饥饿、剧烈运动和妊娠期 病理性低血糖: 1. 胰岛素过多、降糖药过量、胰岛B细胞瘤 2. 肝糖原储存缺乏:重症肝炎、肝癌等 3. 长期营养不良、饥饿、急性酒精中毒 4.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 5.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 6.特发性低血糖。
临床常用 生化检查要求和 注意事项
第一节 糖代谢检验
一 、空腹血糖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三、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四、血清C-肽检测 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一 、空腹血糖检测
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是 诊断糖代谢紊乱的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指标。
临床应用
诊断糖尿病 判断IGT 平坦型糖耐量曲线 储存延迟型糖耐量曲线 鉴别低血糖
空腹血糖 mmol/l
7.0 IFG
6.1
DM IFG+IGT
IGT
7.8
11.1
负荷后2小时血
糖 mmol/l
平坦型糖耐量曲线:FPG降低,口服葡萄糖
后血糖上升不明显,2hPG仍处于低水平状态。
储存延迟型糖耐量曲线:口服葡萄糖后血糖
OGTT方法:口服葡萄糖75g或1.75g/kg体重, 服后30、60、120、180分钟采血
参考值
FPG:3.9-6.1mmol/L 30min~1h:峰值<11.1mmol/L,7.8-9.0mmol/L 2h<7.8mmol/L 3h至正常空腹水平
临床意义
葡萄糖负荷试验,了解机体对葡萄糖调节及代 谢的基本能力
临床意义
病理性高血糖:
1. 糖尿病 2. 内分泌疾病:巨人症、皮质醇增多症、甲亢、 嗜铬细胞瘤等 3. 应激性高血糖:颅脑损伤、心梗、大面积烧伤、 急性脑血管病等 4. 药物影响: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 5.肝源性血糖升高和胰腺疾病 6.其它:高热、呕吐、腹泻、麻醉和缺氧等。
FPG减低及临床意义
应用评价
标本来源:空腹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 高,餐后接近静脉血糖
标本放置时间:体外糖消耗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葡萄糖耐量试验(GTT)是检测葡萄糖代谢 功能的试验。
耐糖现象 口服一定的葡萄糖后暂时升高的血糖 刺激了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在短时间内降 至空腹水平。
IVGTT OGTT 糖耐量受损或糖耐量减低
临床意义
评价糖尿病控制程度:反映近2-3个月的平 均血糖水平
筛检糖尿病 预测血管并发症 鉴别高血糖:糖尿病增高,应激则正常
局限:方法学粗糙,各方法间缺乏可比性, 不作糖尿病诊断指标
应用评价
贫血对结果的影响 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少3个月检验一次
糖化血清蛋白
参考值:硝基四氮唑蓝(NBT)化学比色法
参考值(化学发光法):
空腹:10-20mU/L 峰值:30min~1h。空腹时的5~10倍 2h:<30mU/L 3h:降至空腹水平
临床意义:
鉴别糖尿病 T1DM:胰岛素释放曲线低平 T2DM:胰岛素释放曲线延迟
胰岛B细胞瘤 正常:可见于2型糖尿病
四、血清C-肽检测
是胰岛素原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裂而 成的与胰岛素等分子的肽类物
191-265μmol/l 临床意义:反映2-3周前血糖的控制情况
用于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
第二节 脂类代谢的检测
血清脂类 血清脂蛋白
五、糖基化蛋白
糖基化是指通过非酶促反应将糖基连接到 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上
糖化血红蛋白(GHbA1C) 糖化血清蛋白(GSP)
血液糖化血红蛋白
原理: Hb β链末端氨基酸与葡萄糖进行缩 合反应形成HbA1c酮氨化合物,反应速度取 决于血糖浓度及血糖与Hb的接触时间。
参考值:免疫法(常用):4.8-6.0% 亲和层析法:5.0-8.0%
无糖尿病症状,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 无糖尿病症状但空腹血糖不够诊断标准 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确的家族史 妊娠期妇女筛查糖尿病 甲亢、肝脏病或感染时出现高血糖 分娩巨大胎儿或有巨大胎儿史的妇女 原因不明的肾病或视网膜病变
三、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 试验
糖尿病时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 生物学效应不足,出现血糖升高和胰岛素 降低的分离现象。在OGTT时加查胰岛素浓 度,了解B细胞的基础功能状态和储备功能 状态。
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过高:FPG>6.1mmol/l 高血糖症: FPG》7.0mmol/l 轻度升高:FPG7.0-8.0mmol/l 中度升高:FPG8.0-10.0mmol/l 重度升高:FPG>10.0mmol/l
FPG>9.0mmol/l超过肾糖阈,即可出现尿糖
临床意义
生理性高血糖:餐后1-2h 摄入高糖食物后 情绪紧张、剧烈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