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1).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一)(呈色反应)一、目的1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一)(呈色反应)一、目的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联接方式。
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
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二、虽色反应:(一)双缩脱反应:1.原理:尿素加热至180℃左右生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
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结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
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一切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部有双纳脲反应,但有双缩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
2.试剂:(1)尿索: 10克(2)10%氢氧化钠溶液 250毫升(3)1%硫酸铜溶液 60毫升(4)2%卵清蛋白溶液 80毫升3.操作方法:取少量尿素结晶,放在干燥试管中。
用微火加热使尿素熔化。
熔化的尿素开始硬化时,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氨,形成双缩脲。
冷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约1毫升,振荡混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1滴,再振荡。
观察出现的粉红颜色。
避免添加过量硫酸铜,否则,生成的蓝色氢氧化铜能掩盖粉红色。
向另一试管加卵清蛋白溶液约l毫升和10%氢氧化钠溶液约2毫升,摇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2滴,随加随摇,观察紫玫色的出现。
(二)茚三酮反应1.原理: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
该反应十分灵敏,1:1 500 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给出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定量测定方法。
茚三酮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同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于和氨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反应机理如下:此反应的适宜pH为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不同pH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
2.试剂:(1)蛋白质溶液 100毫升2%卵清蛋白或新鲜鸡蛋清溶液(蛋清:水=1:9)(2)0.5%甘氨酸溶液 80毫升(3)0.1%茚三酮水溶液 50毫升(4)0.1%茚三酮—乙醇溶液 20毫升3.操作方法:(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和甘氨酸溶液1毫升,再各加0.5毫升0.1%茚三酮水溶液,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观察颜色由粉色变紫红色再变蓝。
实验一血清蛋白质测定(范玉平)

【试剂与器材】
1.6 mol/L NaOH溶液 2.双缩脲试剂 3.双缩脲空白试剂 4.60~70g/L蛋白质标准液 5.仪器 分光光度计。
19
【试剂与器材】
大试管
1ml吸管 5ml吸管 洗耳球
4支 3支
2支 1只
20
操作步骤
1.取试管4支,标明测定管(U)、标准管 (S)、标本空白管(B)、试剂空白管( RB)。
【注意事项】
4. 实验证明,BCG不但与白蛋白呈色,而且与血 清中多种蛋白质成分呈色,其中以α1-球蛋白、 运铁蛋白、结合珠蛋白更为显著,其反应速度较 白蛋白稍慢。由于在30s内呈色对白蛋白特异, 故BCG与血清混合后,在30s读取吸光度,可明 显减少非特异性呈色反应。为了减少本法基质效 应的影响,最好用参考血清作标准。
【方法学评价】
1.本法操作简便、快速,胆红素和一般脂血对测定 无明显干扰。
【方法学评价】
2.血红蛋白和BCG产生与白蛋白相等的颜色强度, 血红蛋白在1g/L以下无明显干扰,2g/L使吸光度 增高3.2%,3g/L使吸光度增高7.4%,4g/L使吸 光度增高7.7%,5g/L使吸光度增高8.8%,所以 溶血标本不宜做BCG法白蛋白测定。
二 物理法:
又可分为紫外吸收法、折射法和重量法 等。除紫外吸收法外,其他方法现已很少 使用或被淘汰。
三 蛋白质与染料结合的方法
是比较灵敏而特异的一类方法。用的较多的染料有丽春红 、考马斯亮蓝G250和邻苯三酚红钼。丽春红蛋白结合法 测得的结果与凯氏定氮法相符,并且显色后在室温可稳 定24小时;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蛋白法灵敏度高,特异 性强,操作简便,广泛用于尿蛋白,脑脊液蛋白及各种 微量蛋白的检测,但该方法测定蛋白浓度的线性范围不 宽,与白、球蛋白反应的灵敏度不同,反应强度亦受温 度的影响,且比色杯吸附色素而干扰测定,不能用于自 动化分析仪,因此该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邻苯 三酚红钼络合显色法克服了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蛋白法 的上述缺点,且具有简便、稳定等优点,可用于自动化 分析仪。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自考重点(1)

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清蛋白:运输游离脂肪酸、某些激素、胆红素、多种药物等。
急性时相反应(APR):(名词解释)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出现相应下降的炎症反应过程称之为急性时相反应前清蛋白(PA):(名词解释)在SPE(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中显示在清蛋白前方故而得名,主要包括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两者均由肝脏合成。
前清蛋白(PA)的临床意义:属负性APP,作为肝功能不全的指标触珠蛋白(Hp):(名词解释)又称结合珠蛋白,在SPE(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中位于α2区带,为а2в2四聚体。
触珠蛋白(Hp)临床意义中溶血性疾病,连续观察可用于监测溶血是否处于进行状态。
所有的缩写:急性时相反应(APR)、正常血清蛋白电泳(SPE)、前清蛋白(PA)黄醇结合蛋白(RBP)、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清蛋白(Alb)、а1-抗胰蛋白酶(а1-AT或AAT)、蛋白酶抑制物(Pi)、а1-酸性糖蛋白(AAG)、触珠蛋白(Hp)、α2-巨球蛋白(α2-M或AMG)、铜蓝蛋白(Cp)、转铁蛋白(Tf)、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转铁蛋白(Tf)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低血素贫血,转铁蛋白(Tf)代偿性合成增加CRP是第一个被认识的APPCRP主要用于结合临床监测疾病:①筛查微生物感染;②评估炎性疾病的活动度;③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外科手术后并发的感染;④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监测;⑤监测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蛋白质特有的结构或性质:①重复的肽链结构;②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对酚试剂反应或紫外光吸收;③与色素结合的能力;④沉淀后借浊度或光折射测定。
凯氏定氮法:是公认的参考方法,目前用于标准蛋白质的定值和校正其他方法等,并适用于一切形态(固体和液体)的样品。
双缩脲法是体液总蛋白测定的常规方法。
直接紫外吸收法常用于较纯的酶、免疫球蛋白等蛋白质测定。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范畴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范畴
(1)阐明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基础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特别是生物化学标志物用于疾病监测的基本原理,帮助理解生物化学标志物是如何通过选择、建立和评价,最终成为一种检验项目而用于临床的过程及方法。
(2)研究和开发上述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内容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方法的选择、建立、评价,参考区间的建立,检测效能评估,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学”研究,为临床检验项目提供可靠、实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考试大纲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考试大纲一、临床检验基础。
这部分可重要啦,就像是医学检验的基本功。
1. 血液学检验。
-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那是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的。
你得知道不同采血管的用途,像紫色管是做血常规的,绿色管一般是做生化检查的。
采集的时候怎么找血管,怎么避免溶血,这些小细节可都是大关键。
- 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也很有趣呢。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形态要牢记于心,这样当它们出现异常的时候,我们就能一眼看出问题。
比如说缺铁性贫血的时候,红细胞会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就像一个个小饼干中间没涂够果酱一样。
-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也要清楚。
白细胞增多或者减少可能预示着身体不同的状况,比如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
2. 体液学检验。
- 尿液检验是我们经常会碰到的。
尿液标本的采集方法有很多种,随机尿、晨尿、24小时尿都有不同的用途。
尿液的理学检查,像颜色、透明度、比重等,能给我们很多提示。
要是尿液颜色像浓茶,可能是胆红素尿哦。
- 尿沉渣检查就像是在尿液里找宝藏。
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的形态和临床意义都要掌握。
看到透明管型的时候可能是正常情况,但要是有大量的白细胞管型,那肾脏可能有炎症啦。
- 粪便检验也不能小看。
粪便的外观、隐血试验、寄生虫检查等都是重点。
要是在粪便里发现了蛔虫卵,那就是肠道有蛔虫感染的证据啦。
二、临床血液学检验。
1. 造血基础理论。
- 造血器官的功能得了解清楚。
骨髓可是我们造血的大本营,红骨髓能产生各种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概念也很重要,它就像一颗种子,可以分化成各种血细胞。
- 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
从原始细胞到成熟细胞,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要能根据细胞的形态、核质比、染色质等特征来判断细胞处于哪个发育阶段。
2. 贫血性疾病。
- 不同类型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都要掌握。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都有各自的特点。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卷一)一、A11、下述属于核酶特点的是A、没有催化活性B、其本质是一种DNAC、多数与金属离子结合起作用D、可以改变酶的空间构象E、可以切割特定的基因转录产物2、核酶是A、具有相同催化作用的酶B、酶的前体C、决定酶促反应的辅助因子D、有催化活性的RNAE、能够改变酶的空间构想的调节剂3、下述酶的激活剂特点有误的是A、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B、激活剂大多为金属阴离子C、分为必需激活剂和非必需激活剂D、Cl-能够作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E、激活剂通过酶-底物复合物结合参加反应4、酶的抑制剂是A、包括蛋白质变性因子B、能减弱或停止酶的作用C、去除抑制剂后,酶表现为无活性D、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种抑制作用E、多与非共价键相连来抑制酶的催化活性5、辅酶中含有的维生素,哪一组是正确的A、焦磷酸硫胺素—VitB2B、磷酸吡哆醛—VitB6C、四氢叶酸—VitB12D、辅酶Ⅰ—VitB2E、生物素—辅酶Q6、辅酶的作用是A、辅助因子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决定酶促反应的性质B、金属离子构成辅基,活化酶类的过程C、底物在酶发挥催化作用前与底物密切结合的过程D、抑制剂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的过程E、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性的过程7、下述关于酶原激活特性,正确的一项是A、可促使自身蛋白质受蛋白酶水解B、保证合成的酶在特定部位和环境中发挥作用C、是由酶变为酶原的过程D、是暴露活性中心的过程,不会形成新的活性中心E、酶原是具有活性的一类酶8、下述关于共价修饰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改变酶的活性B、又称为酶的化学修饰C、乙酰化为常见的化学修饰D、属于酶的快速调节E、两个基团之间是可逆的共价结合9、下列有关Vmax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Vmax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B、竞争性抑制时Vmax减少C、非竞争抑制时Vmax增加D、反竞争抑制时Vmax增加E、Vmax与底物浓度无关10、下列有关Km值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B、Km值是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C、它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有关D、Km值最大的底物,是酶的最适底物E、同一酶作用于不同底物,则有不同的Km值11、有关结合酶概念正确的是A、酶蛋白决定反应性质B、辅酶与酶蛋白结合才具有酶活性C、辅酶决定酶的专一性。
生物化学实验:第一次实验

实验蛋白质的部分性质第一部分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
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
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三、实验仪器1、移液管1.0ml、10.0ml2、滴管3、试管4、电炉5、pH试纸6、水浴锅四、实验试剂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2、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5、1%CuSO4:1g CuSO4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7、浓硝酸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9、冰醋酸10、浓硫酸五、实验步骤(一)米伦氏(Millon’s)反应原理:米伦试剂是硝酸、亚硝酸、硝酸汞、亚硝酸汞的混合物。
他能与苯酚及某些二羟基苯衍生物起颜色反应。
最初产生的有色物质可能为羟苯之亚硝基衍生物,经变位作用变成颜色更深的邻醌肟,最终得具有稳定红色的产物,此红色产物的结构尚不了解。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只有酪氨酸含苯酚集团,因此该反应为蛋白质中酪氨酸存在的依据。
操作及现象:1、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米伦试剂约0.5ml,小心加热,溶液即出现玫瑰红色。
玫瑰红色2、取2ml蛋白液,加Millon’s试剂0.5ml,出现白色的蛋白质沉淀(因试剂含汞盐及硝酸之故),小心加热,凝固的蛋白质出现红色。
凝固蛋白出现红色(二)双缩脲反应原理:尿素被加热,则两分子的尿素放出一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
临床生化复习题1

临床生化作业题1.常用蛋白质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2.与糖尿病相关的生化检测指标有哪些?它们的临床意义有何不同?3.脂蛋白和血脂的生化检测指标有哪些?它们的临床意义有何不同?4.简述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
5.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主要包括哪些项目?6.常用的肝功能检查包括有哪些方面?主要指标有哪些?7.肾功能分段检查和相应的实验有哪些?8.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CK、cTnT、Mb在血清中的变化有何特点?在诊断方面各有何优缺点?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分)1.以下哪项不影响电泳的迁移率?A电渗的大小 B. 分子的大小 C.样品的浓度 D.介质离子强度2. L-B定律表明,溶液的吸光度与成正比。
A溶液的颜色 B. 液层的厚度大小 C.样品的浓度 D. 厚度与浓度的积3.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主要优点是A.方法简便B.不需要特殊仪器C.省时D.结果准确4.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主要是A.尿素B.尿酸C.乳清酸D.嘌呤5.以下哪项不是肝脏的主要功能?A.物质代谢B.生物转化C.胆汁分泌D.激素分泌6. EDTA滴定法测定血钙试验中常用的指示剂是A.钙红B.钙蓝C.酚红D.酚酞7. 以下哪项一般不作为黄疸的生化诊断的检验项目A. 血清总胆红素B.血清蛋白质C.尿胆红素D. 尿中尿胆原8. 肝硬化的生化诊断不包括A.氨基酸氧化酶测定B.ASTC.血清透明质酸测定D. 总蛋白9.成人血清癌胚抗原(CEA)大于100ng/ml,应高度怀疑A.肺癌B.原发性肝癌C.胚胎肿瘤D.肝硬化10. 参考值范围一般以可信限为界。
A.75%B.85%C.95%D.99%11.回收实验中,所用的标准液一般要求A.加入体积要多B.标准液的浓度要高C.浓度与样品接近D.以上都不对12. 以下哪种不是常用的质控材料A.液体质控血清B.冻干未定值质控血清C. 冻干定值质控血清D.普通血清13. 以下哪项不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离物质的原理?A.电荷效应B. 分子筛效应C.浓缩效应D.吸附效应14.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因素有A.入射光不是单射光B. 溶液的pH值C. 温度D. 以上都是15.与火焰光度法不符的是A.为发射光谱法B. 用火焰作激发原C.不同原子有各自特征性光谱D. 物质浓度与发射光呈反比16.对蛋白质电泳错误的认识是A.电场强度增大电泳速度加快B.要选择一定pH的缓冲液C.电泳速度越慢分辨率越高D. 要选择一定的离子强度17.对肝癌诊断最有价值的标志物是A.本-周蛋白B.AFPC.癌胚抗原D.CA19-918.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率高是因为有A.标本浓缩效应B. 电荷效应C. 分子筛效应D..以上综合效应19.聚合酶链反应不需要A.模板DNAB. 引物C.TaqDNA聚合酶D. 引物酶20.关于酶活性的国际单位的定义,错误的是A.在最适温度B. 最适底物浓度C.每分钟催化1 mol底物反应的酶量D. 单位是IU/ml21.测定酶促反应速度,在酶浓度一定时,应在那一阶段进行A.一级反应B. 混合级反应C.零级反应D. 以上都不行22.测定酶促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称为A.固定时间法B. 终点法C. 两点法D. 以上都对23.血浆特异性酶A.主要在血细胞合成B. 在血浆不起催化作用C.活性变化与器官无关D. 大多由肝细胞合成24.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酶类有A.ACPB. ALTC. γ-GT、ASPD. AST、LDH 、CK25.α-脂蛋白相应于A.CMB. VLDLC. LDLD. HDL26.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是A.CMB.VLDLC. LDLD. IDL27.IIa型高脂血症患者常见于A.高乳糜血症B.高β-脂蛋白血症C.高α-脂蛋白血症D. 高前β-脂蛋白血症28.下列哪种不是初级胆汁酸A.胆酸B.鹅脱氧胆酸C. 脱氧胆酸D.甘氨胆酸29.不能从尿中排出来的是A.尿胆素原B. 粪胆素原C.结合胆红素D. 未结合胆红素30.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A.肝代谢障碍B.大量红细胞破坏C.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D.肝内外胆道阻塞31.下列哪个指标可以用于判断肝脏蛋白质代谢功能A.尿三胆B. A/G比值C. 血清ALT活性D. TBIL32.正常人血清范登堡实验结果应是A.直接反应阳性B.间接反应阳性C.双相反应阳性D.间接弱阳性或阴性33.肝前性黄疸时血清中升高的主要是A.未结合胆红素B. 结合胆红素C.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D. 直接胆红素34.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起主要作用的是A.纤维蛋白原B.白蛋白C. α-球蛋白D. β-球蛋白35.正常时尿中排出量相对恒定的是A.尿酸B. 尿素C. 肌酐D. 氨36.血浆中直接发挥生理作用的钙是A.草酸钙B. 柠檬酸钙C.氢氧化钙D. 离子钙37.正常人血浆中[Ca]⨯[P]的乘积以mg/dl表示时为A.20-25B.25-30C. 30-35D. 35-4038.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的激素是A.降钙素B.醛固酮C.甲状腺素D. 甲状旁腺素39.测定血清尿素氮含量的意义是提示A.肝脏功能B. 肾脏功能C. 胰腺功能D. 心脏功能40.正常时,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升高B. 血浆晶体压的升高C.肾小囊内压的升高D. 肾血流量的增加41.二乙酰肟法用于检测血清哪种物质A.尿素氮和氨B.尿素氮C.尿素氮和多肽D. 尿素氮和铵盐42. 肝硬化时,血清蛋白质电泳图谱出现特征的A.宽白蛋白带B.β-γ桥C. 宽β带D. α-β桥43. 血浆中含量最高的是哪一种胆红素?A游离胆红素 B.结合胆红素 C. δ-胆红素 D. 未结合胆红素44. 血浆中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A.血红蛋白分解B.肌红蛋白分解C. 细胞色素分解D. 过氧化物酶分解45. 在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A. Ca2+B. K+C. Na +D.Mg2+46.正常成人血钙水平相当恒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岳县中医医院检验科 袁国平
•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要点有哪些? • 在选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时,应重点了解哪 些基本知识?
• 如何选择校准物质?校准方法?校准频率?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的交叉污染的原因?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要点有哪些?
生化检验过程的三阶段
• I 分析前
4、标本的拒收
• 下列情况可拒收(各临床实验室应有规定)
溶血、脂血严重者(视病情而定) 抗凝血中有凝块;该抗凝未加抗凝剂者 血量不足(如血沉、PT等) 不应接触空气的接触了空气 标本采集与送检时间间隔过长者 该加防腐剂未加防腐剂者 用错真空采血管者 唯一性标识错误或不清楚者
案例分析
• 检测项目 • • • 钾 ALP 钙 结果 23.7 -2 0.30 参考范围 3.5-5.5 40-120 2.10-2.60 单位 mmol/L U/L mmol/L
•
•
草酸盐可抑制Amy、Acp、LDH的活性 氟化物可激活尿素酶、淀粉酶等
• 凝血因子检测用枸橼酸钠抗凝优于草酸盐
3、标本的唯一标志性
• 标本容器的标签上至少应注明下列内容: • 患者姓名及病历号
• • • • • • 送检科别及病床号 送检标本名称及量 检验项目 采集标本的时间 唯一条码号 防止张冠李戴
一、实验室统计
• • • • • • • 分析前:68.2% 分析中:13.3% 分析后:18.5% ~ 74%未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 ~19%造成对病人做进一步的检查 ~6.4%造成对病人的治疗方案修改
——Clinical Chemistry 1977,43(8):1348~1351
重要性
• 分析前质量管理是一 • 《分析前因素对临床 检验结果影响》 第3 个最薄弱的环节,影 版 响检验结果质量占 60%以上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从“检验医学”的要 求来看,检验不能只 考虑分析阶段的质量 保证,还必须重视和 参与分析前的质量保 证
• 其他项目正常
原因
• 护士采血用的真空管拿错,用的EDTA-K3 采的生化标本,然后倒进生化用管中。 • 真空管含钾;血浆中的钙离子被熬合。 •
不二过,不诿过
•
在选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时候, 应重点了解哪些基本知识?
一、自动生化分析仪简介
• 概念:是将临床化学分析过程中的加样过程中 的加样、加试剂、混合、孵育反应、检测、结 果计算、打印及实验后清洗等步骤进行自动化 操作的仪器 • 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标准化、微量 等特点
采集部位
• 静脉穿刺 •
• • 采血部位:常选择肘静脉或颈静脉 应该在非水肿,非炎症部位采血 同时不能在任何输液的“下游”采血
电解质(钠、钾、氯结果错误) 葡萄糖(葡萄糖浓度升高) 输血(血红蛋白结果错误)
•
• •
患者识别
•
• 标本采集前应核实患者身份 口头确认、腕带扫描
问题: • 确认患者姓名是由护士发问还是患者自报名字?
自动生化分析仪分类
• 按反应装置的结构:
• • 连续流动式、离心式、分立式、干片式 全自动型、半自动型
• 按自动化程度 • 按同时可测项目
•
•
单通道、多通道
小型、中型、大型
• 按仪器的复杂程度及功能
生化分析仪的常用技术
• 光谱分析技术
a.免疫比浊法 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终点分析法、连续监测法
c.反射光度法
采血顺序
血培养→凝血像→肝功免疫→急诊生化 →血常规→血沉
根据CLSI H3-A5文件
最佳采样时间的选择
• 晨起空腹时或者禁食12h • 能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
• • • 患者处于平静状态,减少由于运动带来的影响 减少饮食的影响 易于与正常参考范围作比较
• 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如血培养 • 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如餐后2h血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概念: 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800nm光谱区
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 可见紫外光的范围: • 紫外光的范围:200——400nm
• 可见光的范围:400——760nm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 定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同过某一均匀非散射
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 层厚度b成正比。
溶血标本/正常标本
1.05 1.91 -2.64 0.96 2.2 3.59 8.04 14.08 1.94 0.50 0.91 1.14
抗凝剂的选择及影响
• EDTA、NaF、草酸盐等不能用于钙离子测定 • 含有K、Na离子的抗凝剂不能用于测定K、Na离子标 本的抗凝 • 草酸盐、氟化物不能用于酶法测定
??
避免溶血
• 显性溶血:当血红素等于或者大于300mg/L时 能肉眼观察到。 • 非显性溶血:肉眼观察不到的溶血。
溶血标本
项 目
氯 钾 磷 钙 ALT AST LDH CK Cr UA Glu BUN
红细胞/血浆
0.50 22.7 0.78 0.10 6.7 40.0 180.0 100 1.63 0.55 0.82 0.82
②可变的生物因素:
情绪、运动、饮食、饮酒、药物
③其他
如采取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等
1.患者准备控制的要点
• 作好解释工作
即向患者说明作该项检验的目的及 注意事项,消除在抽血时的恐惧力争取患者的协助
特别是餐后2h血糖或糖耐量 实验,要告之方法、注意事项。
2、血液标本的采集
第二章 第十五条
•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 • 卫生部文件 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 • 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 集、标本储存、标本运 •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 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 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 作规程
法》的通知
• 目的:确保检验前程序处 于受控状态
1、患者准备控制的要点
①不可变的生物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等 生理节律变化(日周期、月周期、妊娠、季节、海拔)
• 医生接诊,开检验申请单 • 患者准备(生理特征、状 态) • 标本采集、标本运送 • 标本处理 • III 分析后 • 结果审核、报告发出
• 对检验结果的正确评价和 解释
II 分析中
标本检测
• 分析前: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开始, 到实验室进入分析检验的这一段过程。 • 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的采 集、运送和实验室预处理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