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指标参考手册2017版
2017年临床检验技师考试生化检验第二章重要考点(1)

2017年临床检验技师考试生化检验第二章重要考点(1)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一、血糖测定血糖测定是检查有无糖代谢紊乱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标。
(一)样本:血浆或血清。
血糖测定一般可以测血浆、血清和全血葡萄糖。
由于葡萄糖溶于自由水,而红细胞中所含的自由水较少,所以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或血清低10%~15%,且受红细胞比容影响。
一般来说用血浆或血清测定结果更为可靠。
除与标本的性质有关外,血糖测定还受饮食、取血部位和测定方法影响。
餐后血糖升高,静脉血糖 < 毛细血管血糖 < 动脉血糖。
所以如果不是特殊试验,血糖测定必须为清晨空腹静脉取血。
取血后如全血在室温下放置,血糖浓度每小时可下降5%~7%(约10mg/dl)左右;如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则可稳定24h。
如不能立即检测而又不能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就必须将血液加入含氟化钠的抗凝瓶,以抑制糖酵解途经中的酶,保证测定准确。
(二)方法1.氧化还原法:(Folin-Wu法)葡萄糖可使二价铜离子还原为一价铜离子,然后一价铜离子又可和某些化合物显色进行测定。
葡萄糖与碱性铜试剂共热与磷钼酸成蓝色钼兰该法易受血中其他还原糖的干扰,现已淘汰。
2.缩合法:邻甲苯胺法(0-TB法)利用邻甲苯胺类在酸性环境中可与葡萄糖醛基缩合成葡萄糖基胺,后者脱水生成Schiff氏碱,再经结构重排,生成有色物质。
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主要缺点是试剂腐蚀性大,邻甲苯胺被怀疑有致癌性,既有碍于健康又易损坏仪器。
以上非酶法均为非特异性方法,由于非糖还原物质,如谷胱甘肽,维生素C、肌酸、肌酐、尿酸等也都能参与反应,可使结果比酶法偏高0.3~0.6mmol/L。
3.酶法:包括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POD)偶联法、己糖激酶(HK)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氧速率(GOD-OR)法。
酶法采用特定的酶促生化反应步骤,因此具有特异性高。
(1)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GOD-POD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常规方法。
2017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欢迎阅读2017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临床化学(NCCL-C-01)2017年2016年钾靶值±6%靶值±0.5mmol/L 钠靶值±4%靶值±4mmol/L 氯靶值±5%靶值±5%钙靶值±5%靶值±0.250mmol/L(1.0mg/dL)磷靶值±10%靶值±0.097mmol/L 或靶值±10.7%(取大者)葡萄糖靶值±7%靶值±12%±5%靶值±10%30% (取大者)±15%15%靶值±靶值±20% 铜靶值±2s锌靶值±2s酸性磷酸酶靶值±30%γ-谷氨酰基转移酶靶值±11%靶值±20%α-羟丁酸脱氢酶靶值±30%靶值±30%胆碱酯酶靶值±20%靶值±20%脂肪酶靶值±20%靶值±20%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MB(ug/L)靶值±30%靶值±30%肌红蛋白靶值±30%靶值±30%肌钙蛋白-I靶值±30%靶值±30%肌钙蛋白-T靶值±30%靶值±30%肌酸激酶-MB(U/L)靶值±30%超敏或±20%高密30%靶值±30%靶值±8%(取2SNa+靶值±靶值±5%IgA、IgE、25%靶值±靶值±30%皮质醇、雌二醇、FSH、LH、孕酮、催乳素、睾酮、C-肽、FT3、TT3、FT4、胰岛素、维生素B12、25-OH-VD2、25-OH-VD3、总25-OH-VD靶值±25%靶值±25%肿瘤标志物CEA、AFP、HCG、PSA、CA199、CA125、CA153、β2-微球蛋白、铁蛋白、总β-HCG、游离PSA 靶值±25%全血治疗药物监测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靶值±25%血清治疗药物监测卡马西平靶值±25%地高辛靶值±20%或±0.2μg/L苯妥英靶值±25%茶碱靶值±25%丙戊酸靶值±25%脑钠肽白蛋白靶值±30%淀粉酶靶值±30%微量白蛋白靶值±30%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靶值±25% 代谢物、总蛋白正确度验证葡萄糖靶值±3.5%尿素靶值±4.0%尿酸靶值±6%肌酐靶值±6%总蛋白靶值±2.8%脂类正确度验证总胆固醇靶值±4.5%甘油三酯靶值±7.5%ASTGGTLDHCKAMYALP一般免疫学抗核抗体反应性或阴性抗-HIV反应性或阴性肝炎(HBsAg,anti-HBc,HBeAg)反应性或阴性风疹反应性或阴性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靶值±15%红细胞计数靶值±6%血红蛋白测定靶值±6%血细胞比容靶值±9%血小板计数靶值±20%MCV靶值±7%MCH靶值±7%MCHCINRAPTTFbgPH1等级(>10、CD3-CD19+靶值±2s血液粘度检测切变率为1/S下的粘度(mPa.s)靶值±2s切变率为50/S下的粘度(mPa.s)靶值±2s切变率为200/S下的粘度(mPa.s)靶值±2s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靶值±2s全血细胞计数正确度验证白细胞计数靶值±15%红细胞计数靶值±6%血红蛋白测定靶值±6%血细胞比容靶值±9%血小板计数靶值±20%MCV靶值±7%MCHMCHCD-(取大值)hCGβ-hCGFree-β便携式血糖检测仪葡萄糖靶值±20%或±1mmol/L(取大值)脑脊液生化白蛋白靶值±10%或±0.1g/L(取大值)总蛋白靶值±10%或±0.1g/L(取大值)氯化物靶值±5%葡萄糖靶值±10%或±1.0mmol/L(取大值)乳酸脱氢酶靶值±20%IgA靶值±25%IgG靶值±25%IgM靶值±25%乳酸靶值±20%或±0.1mmol/L(取大值)全血五元素铜靶值±2s25%丙酰肉碱靶值±30%异戊酰肉碱靶值±30%辛酰肉碱靶值±30%月桂酰肉碱靶值±30%棕榈酰肉碱靶值±30%十八碳酰肉碱靶值±30%血红蛋白A2和血红蛋白F血红蛋白A2靶值±20% 血红蛋白F靶值±20%早孕期母血清产前筛查PAPP-A(μg/L)靶值±30% PAPP-A(mU/L)靶值±30%Free-β-HCG(μg/L)靶值±30%Free-β。
检验科sop-生化室作业指导书(SOP)

郾城微检综合门诊部生化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YCWJZHMZB-2编制:刘桂菊审核:周风霞编辑日期:2017 年8月20日生效日期:2017 年8月30 日郾城微检综合门诊部检验科目录修订页8. 操作步骤8.1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CS-640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SOP文件8.2 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CS-640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SOP文件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10. 质量控制: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
质控规则参见生化室室内质控操作规程.SOP文件。
11. 计算方法以TruCal U复合校准品校准仪器后,在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内,仪器直接报告可靠的检测结果无需手工计算,以μmol/L报告。
手工测定计算方法为:△Au直接胆红素(μmol/L) =--------×校准液浓度△As12. 参考值范围:≤6.8mol/L参考值因性别、年龄、饮食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根据好的实验室经验,每个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值。
13. 临床意义: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
游离胆红素非极性很强,几乎不溶解于水。
在血液中与白蛋白形成复合物由脾脏向肝脏运输。
在肝脏中,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可溶性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由胆管排入肠道。
溶血(肝前黄疸)、实质的肝损伤(肝性黄疸)和胆管堵塞(肝后黄疸)都会导致血液胆红素增高,形成高胆红素血症。
人群中常见先天性慢性高胆红素血症,称为Gilbert综合症。
由于胆红素降解酶的功能滞后以及出生后红细胞破碎增多,使60~70%的婴儿血液出现总胆红素增高。
常用的胆红素检测方法能检测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的测定主要检测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因此可以根据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差来估计游离胆红素的含量。
14. 操作性能14.1 线性范围:1.7~171mol/L14.2 精密度:精密度的评估是根据NCCLS推荐的标准方法5,AU1000批内精密度小于4%或SD≤0.04,总精密度小于5%或SD≤0.07。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血糖参考范围: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血糖正常范围为小于7.8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的重要指标,高血糖可能暗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低血糖则可能是胰岛功能异常或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
2.肝功能参考范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男性参考范围为7-40U/L,女性参考范围为7-35U/L;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男性参考范围为10-40U/L,女性参考范围为10-35U/L;总胆红素参考范围为5-21μmol/L。
临床意义:肝功能的异常可能暗示肝脏疾病或其他器官疾病引起的肝损伤。
ALT和AST升高通常与肝细胞破坏有关,而总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肝胆系统疾病。
3.肾功能参考范围:血清肌酐参考范围为60-110μmol/L;尿素氮参考范围为2.5-8.0mmol/L。
临床意义:肾功能异常可能是肾脏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或药物毒性引起的。
肌酐升高可能暗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尿素氮升高可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损。
4.血脂参考范围:总胆固醇参考范围为3.8-6.2mmol/L;甘油三酯参考范围为0.56-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参考范围为1.8-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参考范围为0.9-1.8mmol/L,女性参考范围为1.0-2.2mmol/L。
临床意义:血脂异常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高LDL-C水平提示动脉壁沉积物形成的风险增加,而高HDL-C水平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
除了上述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指标需要进行检测,如血清蛋白、尿酸、尿常规等。
这些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与相关疾病和机体功能有关。
总之,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早期发现潜在疾病非常重要。
2017年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湖南临床检验中心

2017年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备注:2017年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的建立是基于2016年全国多省临床检验中心同步开展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室间质评结果,其中最低质量规范基于第25百分位数(或第75百分位数),适当质量规范基于第50百分位数,最佳质量规范基于第75百分位数(或第25百分位数)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最低适当最佳最低适当最佳率(%)σ率(%)σ率(%)σ率(%)σ率(%)σ率(%)σ标本类型错误率0.0657 4.70.0209 5.00.0036 5.50.1196 4.50.0252 5.00 6.0标本容器错误率0.0400 4.90.0151 5.10.0032 5.50.0749 4.70.0171 5.10 6.0标本采集量错误率0.0896 4.60.0334 4.90.0117 5.20.1702 4.40.0518 4.80 6.0抗凝标本凝集率0.2326 4.30.1004 4.60.0360 4.90.3081 4.20.1033 4.60.0164 5.1检验报告不正确率0.0244 5.00 6.00 6.00.0857 4.60.0046 5.40 6.0危急值通报率100 6.0100 6.0100 6.0100 6.0100 6.0100 6.0危急值通报及时率100 6.0100 6.0100 6.0100 6.0100 6.0100 6.0血培养污染率 2.3041 3.50.9091 3.90 6.0 2.7778 3.40 6.00 6.0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37.6190 1.259.0164 1.783.3333 2.531.5436 1.049.9206 1.572.4885 2.1室内质控项目CV不合格率8.3333 2.9 2.4390 3.50 6.013.3333 2.6 5.0000 3.10 6.0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83.0303 2.5100 6.0100 6.082.2785 2.4100 6.0100 6.0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4.5455 3.2 1.5385 3.70 6.07.6923 2.9 2.6316 3.40 6.0实验室间比对率00 4.7809020.00000.700 2.5000014.78260.5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周转时间)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最低适当最佳最低适当最佳急诊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生化302415301510自动化免疫302515301510三大常规302011251510凝血302015301510常规(住院)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生化906040605030自动化免疫906040605530三大常规755330603020凝血806030604030急诊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生化604730604530自动化免疫806035626030三大常规302015302012凝血463128403025常规(住院)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生化1691208118012070自动化免疫24015311021012090三大常规684229603030凝血12060461006039报表打印时间:2018-01-031/1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2)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
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AL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AST正常参考值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GG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ALP正常参考值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LDH正常参考值90-245U/L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 H增高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TBIL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DBIL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TP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正常与异常状况,有助于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预测疾病进展等。
以下是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中一些重要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ALT:男性≤50U/L,女性≤35U/L;AST:男性≤40U/L,女性≤35U/L。
临床意义:ALT和AST通常用于评估肝功能,出现异常意味着肝细胞损伤,并且可以帮助区分肝炎、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等。
2.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参考范围:TP:60-80g/L;ALB:35-55g/L。
临床意义:TP和ALB是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异常可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3.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参考范围:BUN:2.86-8.21 mmol/L;Cr:53-106 μmol/L。
临床意义:BUN和C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异常可以提示肾脏功能损伤,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等。
4.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TBIL:3.4-20.5 μmol/L;DBIL:0-6.8 μmol/L。
临床意义:TBIL和DBIL常用于评估肝胆系统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肝胆疾病,如黄疸、胆结石等。
5.血清钠(Na)、钾(K)和钙(Ca):临床意义:这些电解质指标常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病等。
6.血清葡萄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6-6.1 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指标,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
7.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参考范围:T3:1.2-3.1 nmol/L;T4:63-165 nmol/L;TSH:0.55-4.78 mIU/L。
生化检验指标相应缩写及所代表意义

1、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 AL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 AST正常参考值 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 GGT正常参考值 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4、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 ALP正常参考值 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 LDH正常参考值 90-245U/L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6、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 TBIL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7、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 DBIL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 IBIL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9、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 TP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检验项目白蛋白英文缩写 ALB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生化指标参考手册生化指标是临床上最常规的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类、糖代谢、心肌类、特定蛋白、胰腺类及电解质等方面,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各种蛋白质、酶类、多糖、脂质及多种离子等,为临床医生的确诊和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生化指标项目繁多,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汇编了最具临床意义的生化指标。
由于各医院所采用的指标参考区间并不统一,故在此没有列出,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困惑和误导。
肝功能检查指标临床意义指标名称缩写临床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可见于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变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中AST可来源于肝细胞,各种肝病可引起血清中AST的升高,中毒性肝炎时可更高。
血中AST 显著增高时,在排除心肌病变后,应考虑肝线粒体大量破坏、肝细胞坏死。
血清转氨酶增高程度与病变程度平行。
转氨酶下降可能是疾病恢复的标志,但也可能是肝细胞坏死殆尽的结果。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急性肝炎时多小于1;慢性肝炎多大于1;酒精性肝病时常大于2,原发性肝癌时AST/ ALT > 1 (约半数> 3)。
严重肝细胞坏死时,AST/ ALT 比值升高。
比值为0.31~0.63者预后较佳,1.20~2.26者往往进展为暴发性肝衰竭而死亡。
比值愈大肝损害愈严重。
AST线粒体同工酶ASTm来自线粒体者为ASTm,来自胞浆中可溶性者为ASTs,肝细胞坏死时ASTm 显著升高。
ASTm 长期升高表示病变转为慢性。
胆道疾病时,如胆石症引起梗阻,虽肝细胞无病变,仍可见ALT 轻或中度增高,一般不超过3倍,且梗阻解除即于24~48小时大幅度下降,若同时有肝细胞损害则可更高。
原发性肝癌时AST/ ALT > 1 (约半数> 3),慢性肝病尤其ALT 无明显升高,ASTm 处于高值者,应疑及肝癌。
谷胱甘肽S转移GST测定GST 是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的极敏感指标。
当GST 活性下降2017-11-20CACLP体外诊断资讯酶时,即使转氨酶仍高,肝细胞损伤不再继续。
目前认为血清GST活性是反映肝细胞坏死最敏感的指标,其敏感性优于转氨酶。
正常人血中碱性GST(B-GST) 约占肝GST 总活性的90 %,急性肝炎时可达参考值上界6-7 倍,慢性肝炎为参考值的3 倍以下,肝硬化及胆管炎多正常。
乳酸脱氢酶LDH LDH同工酶由5型构成,正常人血清中LDH2 > 1 > 3 > 4 > 5。
肝病时其同工酶LDH5增加为主,心肌病变时LDH1 增加为主。
肝病时LDH5增高率:急性黄疸型肝炎84.4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66.7 %,慢性肝炎中、重度82.5 %,慢性肝炎轻度50.8 %。
急性黄疸型肝炎在黄疸前期即开始升高,出现黄疸时渐为正常。
肝癌时LDH5、4显著上升,原发性肝癌LDH5 > LDH4,转移性肝癌LDH5 <LDH4,但不是必定出现的情况。
血清胆碱脂酶CHE CHE 由肝脏生成后分泌入血,反映肝实质合成蛋白的能力,与血清白蛋白的减低大致平行,比白蛋白更敏感地反映病情变化,随着病情好转CHE迅速上升,而白蛋白恢复较慢。
急性肝炎时CHE下降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成正比;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如持续减低示预后不良,肝功能衰竭时显著降低;在营养不良、感染、贫血性疾病、有机磷中毒时CHE 也下降,应注意判别。
脂肪肝及肾病综合征时CHE往往上升,反映肝脂质代谢异常,多伴有高脂蛋白血症,可能与肝代偿性合成、分泌增加有关。
原发性肝癌时也可见CHE升高,可能为肝癌细胞产生CHE。
碱性磷酸酶ALP,AKP 其活力测定常用于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可见于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
血清ALP 与胆红素增加一般多呈平行关系,但两者发生解离时,如胆红素/ ALP 比值增大,表示肝脏损害严重且不断发展;其比值减小应考虑局限性肝病(肝癌、肉芽肿、脓肿等引起肝内胆管闭塞)、胆管炎、不完全胆道梗阻等。
ALP 显著增加,胆红素和ALT 不高,应疑及肝癌。
ALT/ ALP 比值:各型肝炎平均都在5 以上,阻塞性黄疸及原发性肝癌都在2以下。
γ- 谷氨酰转肽酶γ- GT ,GGT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和乏特氏壶腹癌时,血清GGT 活性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GGT在多数情况下与ALP的变化一致,但骨病时GGT正常。
GGT活性增高程度;肝外胆道梗阻> 原发性肝癌> 肝内胆汁淤积> 急性肝炎> 肝硬化> 慢肝中、重度> 正常对照组。
急性肝炎时GGT 升高,在病变恢复期GGT下降至正常较转氨酶为晚,当其他肝功能均已恢复正常,而GGT尚未恢复正常,提示肝内残存病变,肝炎尚未痊愈。
如反复波动或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则应考虑肝炎有慢转趋势。
慢肝轻度、肝硬化代偿期GGT多正常,慢肝中、重度常可高出正常1~2 倍,如长期持续升高,表示病情继续发展。
但慢性肝病尤其肝硬化时,GGT 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若GGT升高,胆红素及转氨酶不高应考虑肝癌。
癌组织使血GGT升高,与肝癌大小及范围亦有关,肿瘤切除后可下降,复发时又升高。
血清总胆红素/ GGT比值可作为肝硬化预后指标。
其比值> 1.0 时存活率仅为12 %,< 1.0时存活率可达66 %。
GGT/ ALT 比值:正常人1.53,各型肝炎均小于1,阻塞性黄疸时可升至10 以上,有利于黄疸的鉴别;原发性肝癌时平均12.98 (3.48~38.6),特别在无明显黄疸的病例,其比值越大,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也越大;酒精性肝病其比值常大于5。
总蛋白TP血清总蛋白浓度增高见于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
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并非蛋白质绝对量的增加。
临床上尚未发现单纯白蛋白浓度增高的疾病。
球蛋白GLB球蛋白浓度增高:炎症或感染反应,如结核、疟疾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播散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总胆红素TBIL根据血清胆红素分类,判断黄疸类型。
血清总胆红素和以间接胆红素增多为主的为溶血性黄疸,例如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等;血清总胆红素和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为梗阻性黄疸,例如胆石症。
异柠檬酸脱氢酶ICD ICDH在肝脏中含量最多, 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和胞浆中, 检测ICD H的变化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肝细胞病变程度, 尤其是坏死性变化。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ICDH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升高程度由高到低:急性肝炎>肝癌>慢活肝>肝硬化>慢迁肝。
但主要见于急性肝细胞损伤。
病毒性肝炎早在潜伏期血清ICDH活性已开始升高, 1周后达高峰, 比ALT敏感性更高, 出现更早, 升高程度更高, 一般早于胆红素的变化, 若向慢性肝病转变可持续数月不降。
ICDH可用于肝癌与肝外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肝癌时ICDH/ALT比值显著增高, 肝外恶性肿瘤不变或降低。
恶性肿瘤患者ICDH增高是肝转移的信号。
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肝、胰、胆、肾、小肠及子宫肌层内含量较丰富。
大多数肝胆疾病时LAP与ALP呈平行改变,两者的阳性率和敏感度相似。
转移性肝癌时LAP稍敏感。
骨病时LAP 不升高。
LAP 的阳性率及增高幅度:恶性肝外梗阻> 良性肝外梗阻> 肝癌>肝内胆汁淤积> 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胰腺癌肝转移引起胆汁淤积时升高最显著,可达正常的3.5 倍以上。
腺苷脱氨酶ADA ADA 以同工酶形式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肝细胞内90 %存在于胞浆内。
血细胞内酶活性约为血清的40~70倍,故检测时避免溶血。
急性肝炎时其敏感性不如ALT,但在恢复期ADA的恢复迟于ALT,因此在判定急性肝炎的残存病变方面ADA优于ALT。
若ADA持续不降则趋于慢性。
慢性肝炎中、重度ADA 80.5 %升高,慢肝轻度只8.5 %升高。
慢肝向肝硬化演变过程中,ALT 值不太高或正常,而ADA 多数升高,故对隐匿进展的慢肝ADA 比ALT能更好地反映肝内病变情况。
在反映肝硬化实质损害方面,ADA 优于ALT。
不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阳性率低(15 %) ,伴肝硬化的肝癌患者阳性率达60 %,故ADA 升高与癌肿本身无关。
此外检测ADA对黄疸鉴别诊断有价值,肝细胞性黄疸ADA 升高阳性率为57.3 %~80.9 %,阻塞性黄疸为16.1~21.0 %,后者即使升高亦属轻度。
甲胎蛋白AFP AFP是胎儿时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出生后一周消失,当肝细胞恶变后又重新获得合成该蛋白的能力。
至今,AFP仍为肝细胞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我国肝癌病人60%~70%AFP高于正常值。
成人AFP的升高也常见于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受损等肝病中。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的升高多出现于病变早期,与肝细胞坏死后再生有关,随着肝功能的恢复AFP亦会下降。
此外,在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及胚胎瘤等患者中,AFP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胆汁酸TBA TBA 是唯一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肝脏合成与代谢、肝细胞损害3 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 对肝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肝胆疾病时,首先表现出的是TBA 增高, 且在肝细胞仅有轻微坏死时, TBA的升高常比其他检查更敏感。
TBA的上升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相关性。
TBA 对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情况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谷氨酸脱氢酶GLDH GLDH分布于机体肝、心肌、肾、小肠、胰腺及脑等组织,以肝细胞含量最为丰富,且几乎都集中于线粒体基质内,健康人正常情况下血中含量很低,血清中GLDH活性明显增高提示肝细胞损伤或坏死,通过检测GLDH可以准确反映酒精性肝损害程度。
GLDH作为诊断酒精性肝炎的指标明显优于其他指标。
GLDH在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中均有升高,大致为正常值的2倍左右,而酒精性肝炎和急性肝炎升高最明显,跃至正常值的5倍。
α-L-岩藻糖苷酶AFU 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AFU升高。
临床资料表明,AFU对PHC诊断的阳性率为70%-85%,特异性达90%左右。
可见AFU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指标,对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前白蛋白PAB PAB主要由肝脏合成,由于它在体内半衰期只有1.9d,故它比白蛋白更及时准确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因此肝病时血PAB水平改变优于ALB,它是一个良好的早期指标,更能及时的反映肝细胞的合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