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七年级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作为一名中学生,掌握好文言文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给大家讲讲七年级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一、常见句式
1. 主谓宾结构:句子由主语、谓语和宾语三部分构成,如“吾爱汝”、“汝为谁”。
2. 状语从句:在句中充当状语的从句,如“夫妻者,同牢而已足”、“日中则移”等。
3. 状语补语:在句中充当状语的补语,如“夭桃菊之颜”、“呴颜而卒”的“卒”。
4. 宾语补语:在句中充当宾语的补语,如“赏尔”、“神明任尔以之”等。
二、字音字形
1. 普通话的读音和文言文读音的区别,如“汝”读作“rǔ”,而不是“nǐ”。
2. 文言文的字形和简化字的区别,如“愿”在文言文中是“願”。
三、常见词语
1. 古代礼仪、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词语,如“候门”、“八股”、“庶吉士”等。
2. 具有文学性质的词语,如“掩泪”、“深情款款”、“如此娇嫩”等。
四、句子篇章
1. 阅读全文时要理解文本整体意义。
2. 把握主旨和结论。
3. 理解词汇和句子中的含义。
以上就是七年级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学好文言文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下去,掌握好这一门语言文化。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重要知识点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要知识点一孙权劝学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即更gēng刮目相待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2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
3见往事耳见:了解。
往事:历史。
4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6卿今者才略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
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意思是:刮目相待。
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点拨:重点理解"才略""复"等词语。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他。
点拨:重点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要知识点二狼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窘j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míng尻kāo 黠xiá 隧suì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归纳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作意动词。以……为乐】
特殊句式
1、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人。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
通假字
流传至今的
成语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
【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理睬。】
通假字
流传至今的
成语
通假字
尊君在否【通“否”】
词类活用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名词作形容词,寒冷的下雪的】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特殊句式
1、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正常语序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其家甚智其子【名词作动词,认为…智慧。】
特殊句式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倒装句,正常语序为“近塞上有善术之人。”】
2、将:①不筑,必将有盗【将会】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
古今异义
1、暮而果大亡其财【古义:丢失。今义:死亡。】
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古义:术数,推测人事凶吉福祸的法术。今义:算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孙权劝学》1.文学常识《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仕途。
亦作当权。
3.词类活用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4.一词多义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当:但当涉猎。
(应当)当涂掌事。
(掌管)见:见往事耳。
(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5.古今异义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古义:推辞。
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
今义:经过。
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但当涉猎但: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但当涉猎涉猎: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自以为大有所益大: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蒙乃始就学就:古义:从事。
今义:就。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古义:认清。
今义:看见。
6.特殊句式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介词结构后置)反问句卿言多务,孰若孤?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木兰诗》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2.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伙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整理本文整理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主要内容如下:一、文言虚实词1. 文言虚词:是文言中的一类虚词,常见的有「之、其、者、乎、耳、而、所、也、矣、尔」等。
2. 文言实词:是文言中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种实义词。
二、文言名词1. 土地财产:指土地、房屋等财产。
2. 营生:指谋生的职业和劳动。
3. 亲眷:指亲戚。
4. 德行:指人的品德、行为。
5. 瑕疵:指缺点、毛病。
6. 端庄:指仪态庄重、举止得体。
7. 衣食住行:指生活日常所需的衣服、食物、住所和出行。
8. 生活必需品:主要指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
三、文言动词1. 谦虚:指自己不自夸,待人谦恭。
2. 慷慨:指大度慷慨,不吝啬。
3. 思忖:指认真思考、考虑。
4. 捧腹:指大笑。
5. 荡漾:指很美的景色,如湖泊、草原等在水下或风中的摇曳。
6. 策划:指制定计划、策略。
7. 敷衍:指马马虎虎地应付。
8. 走遍:指走完所有的地方。
9. 刻画:指形象地描绘事物。
10. 侵害:指侵犯、伤害。
四、文言形容词1. 神秘:指神奇、不可思议。
2. 惊奇:指大为惊讶。
3. 紧张:指精神上的紧张、拘束。
4. 温和:指性格平和、不强硬。
5. 热烈:指热情、热心、诚挚。
6. 严谨:指思维严密、不敢马虎。
7. 优美:指美好、悦目。
8. 勤劳:指勤奋劳动。
五、文言连词1. 而:连接的是并列成分,有转折关系。
2. 以:连接的是手段或方法与目的。
3. 及:连接的是并列成分,无转折关系。
4. 若:连接条件状语从句。
5. 虽:连接让步状语从句。
6. 因:连接原因状语从句。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可以作为学习文言文的参考。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全部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全部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全部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逐一介绍文言文的各个方面,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古老而又有魅力的语言。
一、文言文的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指汉字文字中已经具有独立语法和较完整词汇固定的使用方式的一类文字,它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
2. 文言文的特征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极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法结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如主谓宾语的结构、被动语态、主动语态、修饰语的使用等等。
(2)词汇:文言文的词汇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古诗中常用的比喻、典故等等。
(3)语气:文言文中常用的是正式、庄重、古雅、典雅的语言气氛。
3.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习文言文,首先需要熟悉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然后通过不断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积累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知识,增长人文素质。
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和语法规则1. 主谓句主谓句是文言文中最基本、最基本的句型,主要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中间可以加上补语和宾语。
2. 主谓宾句主谓宾句是文言文中另一种常见的句型,一般由主语、谓语和宾语三个部分组成。
3. 从句从句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语法结构之一,是分开陈述一件事情各方面细节、补充说明的重要手段。
4. 状语状语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子成分,它是用来修饰谓语、形容词、副词或其他语言单位的。
5. 其他句型文言文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句型,如倒装句、并列句、复杂句等,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和掌握。
三、文言文的常用词汇文言文的词汇和现代汉语的有所不同,熟悉常用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1. 动词:常见的动词有行、食、善、见、听、服、闻等等。
2. 名词:常见的名词有天、地、人、君、臣、妻、孺等等。
3. 形容词:常见的形容词有美、丑、愚、智、刚、柔、高等等。
4. 副词:常见的副词有较、甚、过、可、不、久等等。
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精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复习《孙权劝学》《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一)课文字词详解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务:事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⑥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5)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谁。
若:像,比得上。
)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为:认为。
益:好处。
)7)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从事。
)8)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
过:经过。
)9)与蒙论议(论议:讨论,评议。
)10)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1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②更:重新。
④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拭眼睛。
⑤见事:知晓事情。
⑦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于是,就。
拜:拜访。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3.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辑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3.《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全书长于描写战争。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
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顺治年间进士。
代表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5.《夸父逐日》节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6.《共工怒触不周山》节选自《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7.《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字留仙,号柳泉居士。
《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二.本册出现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牵、引。
《伤仲永》2.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粘,粘贴。
《木兰诗》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语气词《孙权劝学》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座位,这里指宾客《口技》5.止有剩骨只增笑耳“止”(zhǐ) 通“只”只有《狼》三.古今异义举例: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或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4.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5.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6.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几欲先走7.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
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但当涉猎8.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作姓氏。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10.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11.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
今义:经过。
)12.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最高的一级。
)13.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正赶上。
今义:聚在一起,合拢。
)14.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细微。
)1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1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其中夹杂。
今义:里面。
)17.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屁股)屠自后断其股18.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19.河、渭不足(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20.只增笑耳(耳——古义: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四.一词多义举例:1.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2.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3.其: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4.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宾客: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6.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7.名: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8.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蒙乃始就学。
(.动词,从事,做)9.于:贤于材人远也(.介词,此,)于厅事之东北角(.介词,在)10.夫:今夫不受之天(指示代词,那些)夫起大呼(名词,丈夫)11.市:东市买鞍马(集市)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
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12.将:.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13.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14.机: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15.当: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掌管)但当涉猎(应当)16.见:见往事耳(动词,知道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17.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乳头)18.绝: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消失)19.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20.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21.作: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22.坐:满坐寂然(名词,通“座”)众宾团坐(动词,坐)23.止:止有剩骨(副词,只有)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24.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25.意: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动词,企图,打算)26.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狼不敢前(动词,上前)27.恐: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担心)不治将恐深(动词,恐怕)28.之:久之(补充音节,无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不译)29.其: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指狼)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柴草)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代词,指屠户)30.以: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盖以诱敌(介词,用)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五.特殊句式的句子:(了解)1.判断句: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2.省略句:1)“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不让方仲永学习。
2)“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我叫方仲永作诗。
3)“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我)从扬州回乡。
4)“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5)“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此”,补充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6)“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宾语“财物”,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
”7)“北饮大泽”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北饮于大泽”。
8)未至,道渴而死。
(“未至”前省略了“夸父”)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9).投以骨(应“投之以骨”,之,代狼。
)把骨头投向(狼)。
10)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于其中,省略介词“于”。
)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11)一狼洞其中(一狼洞于其中,省略介词“于”。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12)屠户乃奔倚其下(屠乃奔倚于其下,省略介词“于”。
)屠户就跑过去背*在柴草堆下面。
13)“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3.倒装句1)“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2)“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是宾语前置,是“所思何”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问女所思何”。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4)“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5)会宾客大宴。
(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6)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六.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5课《伤仲永》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什么?受于人者不至也还有其他原因吗?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议论。
说明了什么道理?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5、“伤”字的含义是什么?哀伤、叹息。
它有哪几层意思?叹息仲永的不自觉努力;叹息仲永父亲的利益熏心;叹息一个人才的流失。
6、“世隶耕”说明了什么问题?仲永家既非书香门第,也非官宦世家,不可能受到诗礼熏陶,突出了仲永的天赋7、高尔基和爱迪生各有一句关于天才的名言,分别是:天才出于勤奋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仲永的天赋非常出色,但与这两位名人的区别是:后天没有接受教育;自己不够勤奋10课《木兰诗》1、文章出了两个成语,分别是:扑朔迷离意思是: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清。
磨刀霍霍意思是: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2、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描写木兰回家,家人兴高采烈的场面的句子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与伙伴喜剧见面的句子是: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用比喻巧妙解答木兰女扮男装奥秘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侧面描写木兰功勋卓著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最能反映木兰艰辛的战场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最能反映木兰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