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纷争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请师傅协助学友理解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长平
桂陵
A
B
C
D
E
F
G
管鲍之交 老马识途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楚庄王 越王勾践 管仲 赵括 晋文公 庞涓
1、顺藤摸瓜 藤:①春秋霸主②任用管仲为相③召集诸侯会盟 瓜:A秦穆公B楚庄王 C晋文公D齐桓公 2、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部的是 A秦B燕 C楚D齐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桂陵之战B城濮大战 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齐楚燕韩赵魏

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
苏秦画像
苏秦是合纵主张的代表
为什么六国合纵抗秦不能成功?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张仪画像
张仪是连横主张的代表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分为_____和_____两个阶段。 2、春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是______,他称霸的主要原因和方式分别是什么? 3、城濮大战使_______成为霸主,后来_____打败晋军问鼎中原。 4、战国七雄的形成源于哪两个事件。 5、战国七雄的名称和位置。 6、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有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的胜利,使东战 (春秋时期)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
军队规模
晋:2万 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一天之内
三年
用兵谋略
退避三舍
反间计
战争结局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秦军的进攻,秦国 变为最强大的国家,
加快了秦的统一
齐Leabharlann 长平之战比一比:下面两场战争,
想一想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点:
城濮大战 (春秋时期)
长平大战 (战国时期)
军队规模 晋:2万,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一天之内
三年
用兵谋略
退避三舍
反间计
战争结局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 西周灭亡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西周和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财力
朝代 土地
兵力
物力
人口
天子与诸 侯的关系
周王室直接管辖
从镐京到洛邑方
西周 圆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 军队多达14万人 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 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 处于最高地位。 ‘礼乐征伐自 天子出’。
※历史特征:
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反而依附于诸侯)
诸侯争霸 (强大的诸侯通过争夺首领地位,成为“霸
主”)
齐 桓 公
越齐 王勾桓公











环境资源:靠海,盛 产鱼盐
条 件 :
管仲改革:1、改革内 政,发展生产
2、改革军制
条 件 :
整顿内政, 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
“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公成为中原霸主
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三、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性质
春秋的争霸
战国的兼并
军队数量: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A
D齐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B
B城濮大战 D长平之战
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晋国
D
5、下列各项中,搭配不当的是 A孙膑——围魏救赵 C重耳——尊王攘夷
6、齐桓公任用谁改革内政和军制 A伊尹 B管仲 C姜尚
合作探究
一、春秋争霸
1、读材料回答: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 赐。” ——《论语》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春秋时期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其中第一个霸主是 齐桓公 。 3、城濮之战的双方是 晋 和 楚 两国 。通过这次战争 晋文公 成为中原霸主 。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 楚庄王 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分别是 齐 、 楚 、 秦 、 燕 、 赵 、 魏 、 韩 。
马陵之战 、 长平之战 。 5、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 桂陵之战 、
B
D伍子胥
谢谢指导
2、看图说史 1. 重耳流亡 城濮之战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齐 越 桓 王 公 勾 践
吴 王 阖 闾
3、小小辩论赛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对这句话你怎样看?
消极 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积极
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 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 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春秋 称霸
兼并 统一
战国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是掠夺战争,战国是兼并战争2.战国比春秋残酷,如长平之战3.兼并战争更加促进民族自然融合,是进步的历史现象,说明统一是趋势。

4.春秋无义战,是非正义的。

战国有两点:是诸侯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不顾人民群众的苦难进行战争,所以是非正义的。

是为了中国的统一,使历史车轮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全中国,所以是正议的。

1.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性质:奴隶主为取得诸侯国的控制权和争夺土地、人口而进行的战争,是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2)意义:①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③对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④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阶级实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⑥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也为社会的进步,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制度的产生,民族融合的加强等创造了条件。

2.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性质:开始具有兼并战争的性质,以后逐渐转化为封建的统一战争。

(2)意义:①进一步加强了统一趋势;②是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③各国国君为了争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时间:公元前262年参战方:秦国赵国结果:秦胜赵败参战方兵力:秦国百万以上赵军45万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

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

(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

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6、春秋战国的纷争

6、春秋战国的纷争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的时代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就是春秋时代

周王城 各诸侯国都城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另一说
春 秋 第 一 霸 主
齐 桓 公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春秋第一相”
“一箭之仇”

4、下列国家中,既属于春秋五霸, 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鲁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至洛邑(今洛阳)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 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周本纪》 译文:周平王立国,东迁到到洛邑, 躲避戎族。周平王的时候,周王室势 力衰微,诸侯之间强大的兼并弱小, 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开始强大起 来,一切政事都要经由各方诸侯。
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人物)
1、消极: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 种灾难; 2、积极:促进了统一的趋势

★比一比:快速记忆战国七雄及其地理位置 燕
赵 齐
秦 魏 韩 楚 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国家
齐军进攻路线 魏军进攻路线 魏军撤退路线
廉颇率军 坚壁固守
(公元前260年)
赵括
40多万 赵军降秦
赵军进攻路线
秦军进攻路线
课堂 反馈
1、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 天子的命令,周天子反而要依 附于强大的诸侯,这说明哪一 制度的瓦解?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 原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3、“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来源于 A、吴越争霸 B、晋楚争霸 C、齐楚争霸 D、吴齐争霸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越王勾践
霸主风采
我决心改革,富国强兵,终于一鸣惊人,成为霸主问鼎中原。
我当大王后,总是贪图享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
大臣们常劝我,我也不听,甚至还下令:谁敢再劝,就砍谁的头!
后来有位大臣用“五彩鸟”的隐语劝我,我决定痛改前非。
1
2
3
4
漫画说史
楚庄王
◇ 评价战争的影响: 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1、文献史料记载
《长平之战遗址一号尸骨坑》
《坑杀赵军想象图》
4
0
0
0
0
0
东周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前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后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三家分晋(赵魏韩) 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①卧薪尝胆
请说出本课中,与下列成语/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②一箭之仇
③问鼎中原
一、春秋争霸
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2、春秋争霸的目的
晋文公如何成为霸主呢?
整顿内政 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
称霸战役
4、晋文公称霸
晋、楚
齐、晋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不同点呢?
相同点: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不同点:齐利用“尊王攘夷”掌握政治优势; 晋利用城濮大战掌握军事优势。

楚国
东周
请你帮明明把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城濮之战②马陵之战③桂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当年晋国内乱,我曾流亡于各国19年,历尽艰难重新回国后,虽然我已62岁,但我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国家很快强大。城濮(pú)之战中我退避三舍,打败了中原争霸最主要的对手楚国,终成霸业。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西 周

东 周

春秋 战国
由统一走向分裂 统一走向分裂 走向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公元前 年 前 年
由分裂走向统一 分裂走向统一 走向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 年 前 年
1046 —— 771
770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 )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 .晋文公 . C.楚庄王 D .秦穆公 . 2.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是( C) .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是(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 . C.卧薪尝胆 D .纸上谈兵 . 3.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 .战国初年,被韩、 是( B ) A.齐 B .晋 C.楚 D .燕 . .
春秋战国战争的异同
春秋——“争霸”为 争霸” 春秋 争霸 1、不同点: 主 、不同点: 战国——“兼并”为 战国 兼并” 兼并 主 破坏社会生产力; (1)民不聊生,战争破坏社会生产力; )民不聊生,战争破坏社会生产力 2、共同点: (2)加速了民族融合; 、共同点: 民族融合; )加速了民族融合 国家的统一进程 (3)促进国家的统一进程; )促进国家的统一进程;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
一、春秋争霸
1、春秋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周王室日渐衰微 2、齐桓公称霸原因 、

3、晋楚争霸: 城濮大战 、晋楚争霸:
齐桓公称霸原因: 齐桓公称霸原因:
管 仲
1、地理位置优越 2、管仲改革 3、口号“尊王攘夷” 、口号“尊王攘夷”
城濮之战晋取得胜利的原因? 城濮之战晋取得胜利的原因?

秦 周
赵 魏 韩 楚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论语 宪问》
晋文公是怎样 称霸的?
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 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战国七雄是哪七 个国家? 战国七雄的局面 是怎样形成的?
战 国 形 势 图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时期发生 了哪些著名的 战役?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 对于战争,你怎样看?
时间
地点
人物
经过
原因(背景) 结果
影响 (作用、意义)
事件 背景 时间 经过
春秋争霸 东周王室衰微。
前770年——前476年 齐桓公 管仲 尊王攘夷 晋文公 城濮大战 (退避三舍) 楚庄王
战国七雄
前475年——前221年
齐魏: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减灶计)
秦赵: 长平之战
前260年 (纸上谈兵)
《朝代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朝代建立三要素: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东周: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洛(今河南洛阳)
奴隶社会 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 形成时期
公元前770年
公公 元元 前76
而史因 得《鲁 名春国 。秋编 》年
战连因 而年各 得相诸 名互侯 。争国
成语: 一匡天下 老马识途 一鸣惊人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管鲍之交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朝秦暮楚
战争的影响: 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 交融;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异同点?
春秋是争霸战争,霸主先后出现; 战国是兼并战争,七雄同时并存。
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逐渐趋向统一。
奴隶社会夏商周, 结束时间是春秋。 齐桓晋文霸诸侯, 结束于前四七六。 战国开始进封建, 早于西欧一千年。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大都在十二三岁左右,他们的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尤其对思维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具体、形象的或与他们生活环境比较接近的内容更感兴趣。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结合本课历史资料丰富、历史故事多、人物个性鲜明的特点,采用了多种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其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

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其地理位置,了解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基本史实。

2.通过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3.讨论春秋时霸主的共同点,初步了解综合归纳的基本方法。

4.引导学生讲述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故事,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分析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初步学会辩证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南昌实验中学胡姗标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贱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齐晋争霸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计算机、投影仪以四段式为本课的教学方法,即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做到阅读有目的性,时长约为7分钟。

第二阶段为教师精阶段为讨论,时长约为5分钟。

第四阶段为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春秋争霸东周(春秋、战国)春秋争霸①齐桓公首霸中原②晋楚争霸③吴越争霸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七国的形成(名称、位置)著名战争①桂陵之战②马陵之战③长平之战周末年,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结果弄得国破人亡,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得威信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的制度遭到了最严重的破坏并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封建势力。

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过程便是这春秋战国的500多年。

在此期间,战争此会局势跌宕变幻。

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演绎了一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的史诗。

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息。

影仪打出下列阅读提纲,由学生根据提纲阅读课文,这样既有利于新课的学习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众多诸侯中,为什么齐桓公能首先称霸?他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称霸?纵观各诸侯的争霸,你认为争霸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战国时期有哪些兼并战争?跨越时空,重回战国。

如果你是孙膑,将如何营救赵国和韩国?.你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分钟的时间阅读,阅读完毕后,教师开始精讲,时长大约为25分钟))一.,春秋争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还洛邑,史称“东周”。

(投影《西周形势图》,箭头从镐京移向洛邑,说明其都城的变换,而“周”字块变小)土地只有方圆六百里的狭小地带了。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

春秋得名于鲁国孔子编写得《春秋》,战国因各诸侯连年的相互争战而得名。

春秋时期最大王东迁洛邑后,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的共主,但王室力量已严重衰微,权威一落千丈。

周天子在政治、经济上的实力已不如一些中等的诸侯国了,地和人口,争夺政治上的特权,不断的发动兼并战争,蚕食邻近弱小诸侯,周天子对此竟无力干涉,只得予以承认,其结果是强者愈强,相继出现了实际“春秋五霸”(教师指出春秋有哪五霸,并投影《春秋争霸形势图》使学生掌握这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⒈齐桓公首霸中原在众多的诸侯中为什么能首霸中原呢?他又采取了什么的手段称霸呢?(学生回答略)①地理条件;(投影《春秋争霸形势图》,指出齐国的地理位置,并可提问:齐国在今山东东北部,负山面海,战略位置极佳,又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济基础。

):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为争霸提供了雄厚的实力。

: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扩充疆界,“尊王”就是表面上尊崇周天子,利用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攘夷”是指抵御周边少数民族进扰。

每当族侵扰的时候,一些较弱小的诸侯国难以自卫,需要保护,齐桓公在这样的时候便把握时机,适时出兵救援,一方面使他在中原各诸侯国中的威望更高,进文化,使老百姓免受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

齐桓公正是通过“尊王攘夷”的策略,为齐国赢得了了政治上的声誉,并使他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也是争霸的有力手段。

BC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这实际上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同时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了春桓公的霸业为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树立了争霸的榜样,齐桓公的霸业结束后,晋楚两国竟相效法,实行改革,图谋霸业,而晋文公就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另一晋楚争霸姬名重耳,年轻时因国内混乱,遭人谋杀,便出逃在外流亡长达19年。

他生后到了齐、宋、楚、秦等国家,楚国的国君把重耳当作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答应一旦两军交战必将退避三舍(可解释),以报恩情。

后来,重耳历经艰辛,回国当上了晋国的国的国君,时年已经62岁。

他深知民间疾苦,任用贤才队,为确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同时成为了北方的一大强国。

耳此时南方的楚国经过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很快成为了千里大国,势力一直发展到了黄河流域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

(投影《城濮之战形势图》,并闪烁城濮)晋军大败楚军。

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城濮之战是春秋前期的最大的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退避三舍”的故事也源于此。

(引导学生讲述“退避三舍”的故事,并使学生认识到晋军退避三舍的目的是以退为进,避有利的时机和地势同楚军会战)霸并未因为一次战争耳结束,而是持续了百余年。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临政三年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大臣对庄王说:听说朝中有一只大鸟一回事呢?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此后,他任孙叔傲为令尹,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加强军事训练,使国势础。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兵北上,在周天子境内陈兵示威,问鼎中原。

,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吴越争霸属于小字部分,所以教师略讲,并引导学生讲述卧薪尝胆的故事,教师补充、纠正,使学生认识到哪些是史实,哪些是后人附加的)任用孙武等人为将,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这使楚失去了强大的霸国地位,楚国后来在秦国帮助下,才得以复国。

后来吴越两国交锋,互有胜负。

到吴王践被迫向吴王称臣。

但在勾践回国以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他立志雪耻,发奋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

粗衣蔬食,和百姓共同劳动,争备,终于灭掉吴国。

后来,勾践北上与诸侯会盟,称霸一方,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各诸侯的争霸,你认为争霸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晋、楚、吴、越等国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从而为诸侯争霸奠定了基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争霸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提高以及策略的成功。

时期如此频繁的战争必然给社会、人民带来的极大的灾难和痛苦。

据不完全统计,在春秋时期,各国的军事行动共有483次之多。

所谓“春秋无义战”,为了迫使各国向霸主们贡赋,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和经济特权,扩大自己统治的势力范围,更多的掠夺土地、人口和财物。

然而,从整个历史发展的战争,也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期的诸侯国多达140多个,但春秋结束时,一些小的诸侯国被一些较大的诸侯国兼并,从而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

从此,历史也进入了风云变幻的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封建社会同奴隶社会一样,也历经了形成、发展和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我国经历了两过程的开端。

势图》,闪烁“晋”字块,使之变成裂变状,分成赵、韩、魏三个国家,同时教师讲述“三家分晋”)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赵氏、韩氏、魏氏从奴隶主贵族中分化出来,成为新兴的地主阶级代表,他们联合起来打垮旧贵族,控制了晋国的政权。

公元前4这就是“三家分晋”。

秋形势图》,闪烁“齐”字块,并变换成其他颜色,表示田氏代齐,同时教师讲授田氏代齐)前481年,齐国的宰相田恒发动武装政变,杀尽齐国的国君和几家贵族,另立国君,而实际上成为傀儡。

到了田恒曾孙田和时,废掉了齐国国君,自立为齐国号,从而变姜氏的齐国为田氏的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期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国形势图》,引导学生观察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并得出易记的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时期,兵革不休,先是大国吞并小国的战争,继之而来的是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战争愈演愈烈。

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兼并战争呢?陵之战长平之战)著名战争:①桂陵之战②马陵之战③长平之战之战又称“围魏救赵”,发生于齐魏之间,魏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救。

当时两军主将分别是孙膑、庞涓。

.晋、秦 C.晋、楚 D.吴、赵在战国时期的有( ) 教师提问:如果跨越时空,重回战国,假设你是孙膑,将如何营救赵国?(可以让学生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有不同的想法)乘魏国内部空虚,直捣魏都大军,庞涓撤军回报,在桂陵中了齐国埋伏,结果大败。

(其间可适当添加孙膑、庞涓的故事,以增加学生兴趣)可是好景不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

这一次孙膑采用了什么谋略呢?(引导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如果一个学生讲述不够完整,可以由几个学生来补充。

)孙膑仍然使出他的老办法,不去救韩,而直接去攻打魏国,庞涓只得退兵赶回去。

而此时齐军已经退了。

庞涓察看+了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队第三回扎营过的地方,又数了炉灶,只剩下两万人用的炉灶。

庞涓这才放心,以为齐军畏敌,都逃跑了。

这时,庞涓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马陵遭到齐军埋伏,齐军万弩俱发,魏军主力被歼,庞涓自杀。

这次战役被称为马陵之战,从此,魏国元气大伤,齐国强大起来。

国战火不断的时候,西方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大增,不断向东方扩张,吞并了东方各国的许多土地,而这时的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胡经过赵惠王的整顿内政,使得国富而民强。

赵国成为唯一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邻国。

年,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战况空前的“长平之战”。

的《战国形势图》中闪烁“长平”,使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述赵将廉颇的策略和秦国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