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1
2023最新-《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优秀4篇)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秋战国的纷争篇一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⑴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⑴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⑴说出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4、讨论分析改革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学习重点】齐国和晋国的称霸【学习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知识结构:一、春秋争霸1、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3、城濮之战:晋文公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展示内容:一、故事导入法。
以“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导入。
二、自主学习任务一:通过看课本p30-p32,完成以下问题1.东周分为和。
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
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4.描述晋楚争霸情况。
5.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任务二:通过看课本p33-p34完成以下问题1.说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3.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
巩固达标: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a.晋文公b.楚庄公c.齐桓公d.越王勾践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c.各诸侯王参加会盟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纸上谈兵b.朝秦暮楚c.卧薪尝胆d.退避三舍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a.齐和秦b.燕和楚c.韩和赵d.赵和楚6.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a.齐国b.晋国c.楚国d.赵国8.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a.赢得周天子的信任b.表白自己无政治企图c.提高齐国的政治影响d.维护周天子的地位9.阅读上列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请回答:⑴桓人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⑴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归纳生成一、春秋争霸1、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特点。
(2)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
(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和重要事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
(2)学会运用历史地图,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分布。
(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进行解读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春秋五霸的主要史实。
2. 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
3.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和重要事件。
三、教学难点:1.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区别与联系。
2. 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原因及其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春秋战国的纷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总结其区别与联系。
4. 课堂讲解: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原因及其影响。
5. 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解读和评价历史事件。
6. 历史地图:让学生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分布图,了解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历史意义。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背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的了解。
3. 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纷争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了解他们之间的纷争。
(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思想文化繁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和发展趋势。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异同。
(3)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2)引导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追求和谐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思想文化繁荣。
三、教学难点:1. 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2.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时期的背景。
(2)提问: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思想文化繁荣。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异同。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4. 案例分析:(1)选取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5. 总结提升:(1)总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和影响。
(2)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纷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示意图,标注各自的主要事迹。
3. 结合教材,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纷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春秋五霸的纷争1. 齐桓公称霸背景:齐国的崛起与齐桓公的即位主要成就:改革内政、扩充疆土、尊王攘夷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 晋文公争霸背景:晋国的内政改革与晋文公的登基主要成就:城濮之战、践土之盟影响: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推动中原文化的发展3. 楚庄王问鼎中原背景:楚国的强盛与楚庄王的野心主要成就:邲之战、问鼎中原影响:楚庄王成为南方霸主,对中原文化产生冲击第七章:战国七雄的争霸1. 齐楚秦燕赵魏韩背景:战国初年的政治格局主要成就:各国的变法与扩张影响:七雄并立,战争频繁,社会动荡2. 合纵连横策略:苏秦、张仪的外交策略主要成就:合纵成功,秦国会合纵之策影响:推动了战国时期的政治联盟与战争格局3.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主要成就:决定七雄格局,加速秦国统一六国影响:提高了战争艺术,增强了国家间的竞争第八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 农业的发展铁器的普及与耕作技术的进步主要成就:农业产量的提高,人口增长影响: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城乡差距加大2. 手工业的进步青铜器的精制与铁器的制造主要成就:手工艺技术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增加了社会财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3. 商业的繁荣货币的统一与市场的形成主要成就:商业交流的扩大,城市经济的兴起影响: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加快了社会变革第九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1. 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主要成就:哲学思想的多样性与文化繁荣影响: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格局,影响后世2. 文学艺术的发展诗歌、赋、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兴起主要成就:文学艺术的创新与繁荣影响: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文化素养3. 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的成就主要成就: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影响:为后世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国家竞争力第十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结束与秦国的统一1. 战国末期的政治格局七雄的争霸与秦国的崛起主要成就:秦国通过变法与军事扩张,逐渐统一六国影响:结束了战国时期的纷争,开启秦朝统一局面2. 秦始皇的统一大业秦朝的建立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主要成就: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修建长城影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影响深远3.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评价对纷争、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的总结主要成就: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影响:春秋战国时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宝贵的历史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六章:春秋五霸的纷争1. 齐桓公称霸:齐桓公通过改革内政、扩充疆土、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 通过学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使学生了解各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通过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稳定的环境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介绍2.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介绍3.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4. 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影响和启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影响和启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地图、历史事件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战争和事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对国家的影响。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介绍2. 第二课时:春秋五霸的介绍3. 第三课时:战国七雄的介绍4. 第四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一)5. 第五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 通过学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使学生了解各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 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通过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稳定的环境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介绍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战国七雄并立2. 春秋五霸的介绍齐桓公:齐国强大,葵丘会盟晋文公:晋国崛起,城濮之战楚庄王:楚国称霸,邲之战鲁隐公:鲁国的中兴之主宋襄公:宋国的霸业3. 战国七雄的介绍齐国:东方强国,孟尝君、齐威王楚国:南方大国,楚怀王、楚悼王燕国:北方小国,燕昭王、乐毅赵国:中原强国,赵武灵王、赵奢魏国:中原大国,魏文侯、魏武侯韩国:中原小国,韩昭侯、韩非子秦国:西方强国,秦孝公、商鞅4.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春秋时期的著名战争:齐楚争霸、晋楚争霸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争: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三家分晋、商鞅变法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争和重要历史事件。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及主要原因。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主要战争及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战争背后的历史规律和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回顾西周时期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分封制的实施及其影响。
(2)提问:分封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2.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春秋战国时期地图,介绍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
(2)讲解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的原因。
(3)引导学生分析分封制对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影响。
3.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1)教师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战争,如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等。
(2)引导学生分析战争背后的原因,如土地争夺、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等。
(3)讲解战争对诸侯国的影响,如国力的消长、政治制度的变革等。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析其战争经历、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2)讲解战争对后世的影响,如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政治制度变革等。
6.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图。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重难点补充:1.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请大家看这张地图,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
你们能指出几个你们熟悉的国家吗?”2.分析分封制对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影响教师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2024《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背景介绍1.1 时间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2 地理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布情况1.3 社会背景:奴隶社会的瓦解与封建社会的形成1.4 文化背景: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兴起第二章:春秋时期的纷争与变革2.1 春秋五霸的崛起与争霸战争2.2 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城濮之战、马陵之战等2.3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2.4 春秋时期的文化发展: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兴起第三章: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3.1 战国七雄的分布与实力对比3.2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3.3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各国变法运动与中央集权的加强3.4 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诸子百家的思想交融与繁荣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4.1 农业生产的进步:耕作技术的发展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4.2 手工业的发展:铁器的广泛使用与手工业技术的进步4.3 商业贸易的繁荣:货币的统一与商业路线的拓展4.4 城乡市场的形成: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互动第五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5.1 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贵族、士、平民、奴隶的社会地位5.2 礼制的变迁:礼制的松弛与民间风俗的变迁5.3 教育与学术:私学的兴起与士人的流动5.4 宗教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崇拜与道教的起源第六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6.1 孔子与儒家思想:仁爱、礼制、孝道等6.2 老子与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道德经等6.3 墨子与墨家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6.4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等第七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成就7.1 诗歌的发展:诗经、楚辞等7.2 书法艺术的起源:甲骨文、金文等7.3 绘画与雕塑:人物画像、佛像等7.4 音乐舞蹈:宫廷乐舞与民间舞蹈第八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8.1 天文学的发展:历法、天象观测等8.2 数学的进步:勾股定理、代数学等8.3 医学的发展:黄帝内经、针灸等8.4 物理学与化学:磁铁、炼丹术等第九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教信仰与思想文化9.1 儒家的伦理思想:仁、义、礼、智、信等9.2 道家的自然哲学:道、德、无、有等9.3 法家的法治思想:法、术、势等9.4 墨家的兼爱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第十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与武器装备10.1 军事制度的演变:兵制、将制、卒制等10.2 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白起等10.3 武器装备的进步:剑、弓箭、战车等10.4 军事战略与战术:兵法、阵法等第十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风俗与生活11.1 节日习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11.2 饮食文化:烹饪技术、饮食习惯等11.3 服饰特色:冠服制度、丝绸制品等11.4 住宅建筑与园林:庭院布局、园林艺术等第十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交通与通讯12.1 交通设施:道路、桥梁、水运等12.2 地图绘制:地理知识的积累与地图的绘制12.3 邮政系统:信鸽、邮驿等通讯方式12.4 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等第十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3.1 法律起源与发展:习惯法到成文法13.2 刑法与民法:刑罚、律法、契约等13.3 司法制度:法庭、法官、诉讼程序等13.4 法律文献:法经、秦律等第十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与学术14.1 教育制度:官学、私学、师徒制等14.2 学术繁荣:诸子百家的学术争论与交流14.3 学术著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著作与论文14.4 学术中心:各国都城成为学术中心的情况第十五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终结与秦朝的统一15.1 战国七雄的争霸与衰落15.2 秦国的发展与崛起: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强盛15.3 秦始皇统一六国:兼并战争与秦朝的建立15.4 秦朝的统治政策:中央集权、法律制度、兵马俑等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共分为十五章,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科技、宗教信仰、思想文化、军事制度等多个方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2)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2)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2)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原因;(2)对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发生纷争?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2)学生自主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和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原因;(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2)教师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和影响。
5.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6. 总结拓展:(1)学生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原因和影响;(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理解;2.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3. 请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掌握扎实。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春秋五霸的争霸战争1. 齐桓公的称霸(1)齐桓公即位后的改革;(2)齐桓公与管仲的合作;(3)齐桓公的称霸过程及影响。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2)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社会变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位置;(2)运用历史资料,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衰过程;(3)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衰败;(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社会变革。
2.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原因和影响;(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起与衰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春秋战国时期吗?能简要介绍一下吗?(2)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充满了战争与变革,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英雄人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时期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和社会变革;(3)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地图分析:(1)让学生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2)分析各国的地理位置和战争原因;(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后作业:(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教法设计:
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西周过了是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
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
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
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
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争霸:
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图上画出三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
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
(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
因
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5、争霸战争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三)、战国七雄:
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图》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
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争霸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