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R数据处理流程(Bruker X-win3.5)

合集下载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一、引言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原子核的共振信号来获取样品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然而,由于核磁共振实验中产生的数据量庞大且复杂,需要进行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来提取有用的信息。

二、数据预处理1. 数据格式转换核磁共振实验中产生的数据通常以原始光谱数据的形式存在,需要将其转换为适合进一步处理的格式。

常见的格式包括NMRPipe格式、Bruker格式等。

数据格式转换可以使用专门的软件或编程语言来实现。

2. 噪声去除核磁共振实验中的数据往往受到噪声的影响,噪声的存在会降低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

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噪声去除处理。

常用的噪声去除方法包括滤波、小波变换等。

滤波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滤波器来抑制噪声,小波变换可以将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子信号,从而实现噪声的去除。

三、数据处理1. 谱线拟合核磁共振实验中的谱线往往是由多个峰组成的,每个峰代表着不同的原子核。

谱线拟合是将实验数据与已知的峰形函数进行拟合,从而确定每个峰的位置、强度和宽度等参数。

常用的谱线拟合方法包括高斯拟合、洛伦兹拟合等。

2. 化学位移校正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实验中的重要参数,可以提供样品中不同原子核的化学环境信息。

然而,由于仪器和样品的不同,化学位移的测量值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需要对化学位移进行校正。

校正方法包括内部标准法和外部标准法。

内部标准法是通过将样品中的某种化合物作为内部参照物,根据其化学位移与已知的标准值之间的差异来进行校正。

外部标准法是通过使用已知化合物的化学位移作为参照物进行校正。

3. 峰面积计算核磁共振实验中的峰面积可以提供样品中不同原子核的数量信息。

峰面积的计算可以通过对谱线进行积分来实现。

积分方法包括直接积分法和峰拟合积分法。

直接积分法是将谱线分成若干个小区间,对每个小区间的信号进行积分,然后将各个小区间的积分值相加得到峰面积。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是对核磁共振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解释和解析。

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1. 核磁共振实验数据的采集:核磁共振实验通常通过激励样品中的核自旋,利用核自旋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来获取信号。

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样品的信号强度和频率等参数。

2. 数据预处理:核磁共振实验所得到的原始数据通常包含噪声和干扰。

在进行进一步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基线校正、频率校准等。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傅里叶变换、高斯滤波、峰值对准等。

二、谱图处理与解析1. 谱图处理:核磁共振实验所得到的数据通常以谱图的形式呈现。

谱图处理是对谱图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峰识别、峰积分、峰拟合等。

2. 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的测定:核磁共振谱图中的峰代表了不同化学物质的核自旋共振信号。

通过测定峰的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可以确定分子的结构和化学环境。

3. 数据解析与结构推断:通过对谱图中峰的位置、形状和强度等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常见的解析方法包括化学位移对应关系、峰形分析、耦合常数分析等。

三、数据模拟与拟合1. 数据模拟:通过对已知结构的分子进行核磁共振数据的模拟,可以得到理论上的谱图。

数据模拟可以帮助解释实验数据中的峰和信号,并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 数据拟合: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可以得到与实验数据最佳拟合的理论谱图。

拟合过程中需要调整分子结构参数和谱图参数,以寻找最佳拟合结果。

四、数据可视化与报告1. 数据可视化:对处理和分析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分析结果。

常见的可视化方法包括谱图绘制、峰图绘制、化学结构图绘制等。

2. 报告撰写: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实验方法、数据处理过程、分析结果和结论等。

NMR数据处理流程要点

NMR数据处理流程要点

NMR数据处理流程要点NMR(核磁共振)是一种强大的分析技术,可用于研究各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在进行NMR数据处理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NMR数据处理的主要要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1.数据采集:NMR数据处理的第一步是进行数据采集。

在NMR实验中,样品被置于磁场中,并通过不同的脉冲序列来激发核磁共振信号。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控制采集参数,如扫描次数、采集时间和采集磁场强度,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数据。

2.频域处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是时域数据,需要进行傅立叶变换以将其转换为频域数据。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自动处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手动处理,以优化数据质量和信噪比。

3.相位校正:相位校正是NMR数据处理的重要步骤,用于消除不同核之间或同一核不同谱线之间的相位差异。

相位校正可以提高峰信号的清晰度和分辨率,有利于后续的数据解析和结构分析。

4.基线校正:在NMR谱图中,可能存在由于仪器漂移或其它杂散信号所产生的基线漂移问题。

基线校正是为了消除这些干扰信号,使谱图更加清晰和准确。

通常可以通过多项式拟合或先进的谱图处理技术进行基线校正。

5.积分处理:NMR谱图中的峰值面积可以反映出不同核的数量和化学环境。

因此,进行积分处理是NMR数据分析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定量分析和结构确认。

可以使用自动积分软件或手动积分的方法,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

6.化学位移标定:化学位移是NMR谱图中的一个关键参数,用于确定不同核的化学环境。

进行化学位移标定是确保NMR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的重要步骤,可以通过内部标准品或外部参考品进行标定。

7.数据解析:NMR数据解析是通过比对实验数据和参考数据来确定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需要使用各种谱图库和数据处理软件来辅助数据解析,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官能团和结构。

8.结果分析:最后一步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结果分析。

通过比对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可以确认化合物的结构、纯度和性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核磁共振实验产生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核磁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峰识别、峰积分和谱图解析等步骤。

1. 数据预处理核磁共振实验得到的原始数据通常包含噪声和基线漂移等干扰。

为了提高信噪比和准确性,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零填充、傅里叶变换、基线校正和峰对齐等。

1.1 零填充零填充是指在原始数据的两端添加零值,以增加数据点的数量。

这样可以提高频谱分辨率,使峰更加清晰。

零填充后的数据可以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进行频谱分析。

1.2 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是将时域数据转换为频域数据的数学方法。

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核磁共振信号从时间域转换为频率域,得到谱图。

傅里叶变换可以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或快速傅里叶变换来实现。

1.3 基线校正基线校正是指对数据中的基线漂移进行校正,以消除基线对峰的影响。

常用的基线校正方法包括多项式拟合、小波变换和自适应基线校正等。

1.4 峰对齐峰对齐是指将不同谱图中的峰位置对齐,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峰对齐可以通过寻找共有峰或使用内部参考物质来实现。

2. 峰识别峰识别是指从处理后的数据中找出峰的位置和强度。

常用的峰识别方法包括阈值法、波形拟合法和小波变换等。

2.1 阈值法阈值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峰识别方法,通过设置一个阈值来判断哪些数据点属于峰。

超过阈值的数据点被认为是峰的一部分。

2.2 波形拟合法波形拟合法是一种更精确的峰识别方法,通过拟合峰的形状来确定峰的位置和强度。

常用的拟合函数包括高斯函数、洛伦兹函数和Voigt函数等。

2.3 小波变换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可以同时提取峰的位置和强度信息。

NMR基本操作规程

NMR基本操作规程

Bruker核磁共振操作规程样品准备:1.1送样人员填写送样单,通过沟通获取信息,确定溶剂和实验类型1.2配制样品1.2.1 样品毒性、腐蚀性、熔沸点和溶解度等分析根据样品的情况,采取相应程度的防护措施1.2.2样品溶解根据送样单要求,在样品管中加入适量样品,注入合适氘代溶剂使之完全溶解,用吹风机适当加热,去除溶液中气泡仪器工作环境确认2.1 UPS正常2.2 启动压缩机气泵2.3 检查实验室温度和温度是否正常(空调和除湿机是否工作正常)仪器准备3.1系统登陆输入合法的授权用户和密码,登陆windows系统3.2 工作界面双击桌面上Xwin-nmr进入谱仪工作软件界面3.3 仪器正常检查检查机柜、前放和磁体是否运行正常,探头是否符合当前测试要求。

接线是否合理。

放样4.1 使用量规,将样品管插入合适高度,保证样品在线圈中处于中心位置4.2开启控制板,按lift,待进样口有明显气流出来,保持转子和样品管垂直,放入出气口4.3 再次按lift按钮,将样品送入探头合适位置建立新实验文件5.1在命令行中输入edc, 给出实验名称(Name)、实验号( Expno)以及处理号(procno),并确定5.2 产生新的空白实验文档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脉冲序列(pulprog)以及实验参数。

注意:实验中的d1, p[数字], pl[数字]的选择,确保实验所用脉冲功率和宽度在仪器允许范围,避免对仪器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

锁场和匀场6.1锁场输入lock,选择合适的溶剂并确保已经锁定6.2 匀场调整控制板上各个方向的按钮,确保锁水平最高;按standby结束匀场调谐7.1在命令行中输入wobb, 输入a进入采样窗口状态7.2 根据工作界面下显示的原子类型,在探头下找到相应的旋钮,调节tune和match使V 形线的最低处处于共振频率上(虚线位置)(也可关注前放即前放中无红灯出现)7.3 结束调谐输入stop,结束调谐开始采样8.1 参数检查输入ased,重新检查5.2中所产生的文件中的各个参数,确保脉冲序列,脉冲强度和宽度等参数合适无误。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一、引言核磁共振(NMR)技术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核磁共振实验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因此需要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来提取有用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核磁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谱图处理和数据分析。

二、数据预处理1. 数据采集核磁共振实验中,首先需要采集样品的核磁共振谱图。

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仪器参数,如扫描时间、扫描次数等,以获得高质量的数据。

2. 数据校正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仪器误差或噪声。

因此,在进行谱图处理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校正。

常见的校正方法包括零点校正、相位校正和基线校正。

3. 数据滤波为了减少噪声对谱图的影响,可以采用滤波技术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常用的滤波方法有高斯滤波和均值滤波。

三、谱图处理1. 傅里叶变换在核磁共振实验中,原始数据通常以时域信号的形式存在。

为了得到频域上的谱图,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得到核磁共振谱图。

2. 谱线拟合谱图中可能存在多个峰,每个峰对应着不同的化学物质。

为了准确地确定每个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采用谱线拟合方法。

常用的拟合方法有高斯拟合和洛伦兹拟合。

3. 化学位移校正核磁共振谱图中的峰位置通常以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表示。

为了准确地确定化学物质的化学位移,需要进行化学位移校正。

校正方法包括内部标准物质法和参考峰法。

四、数据分析1. 峰面积计算核磁共振谱图中的峰面积可以反映化学物质的相对含量。

通过对峰的积分计算,可以得到峰面积。

峰面积计算可以采用手工积分或自动积分的方法。

2. 峰识别对于复杂的核磁共振谱图,可能存在多个峰,需要进行峰识别。

峰识别可以通过比较峰的化学位移、峰形和峰宽等特征来进行。

3. 数据可视化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核磁共振数据的结果,可以采用数据可视化技术。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绘制谱图、绘制峰面积柱状图等。

五、总结核磁数据处理方法是核磁共振实验中重要的环节,能够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

大物实验~~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处理

大物实验~~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处理

大物实验~~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处理核磁共振(NMR)实验是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其数据处理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

以下是对这些步骤的详细描述。

一、数据采集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数据采集是实验的核心部分。

实验人员需要设置适当的实验条件,如磁场强度、射频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等,以获取清晰的核磁共振信号。

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使用核磁共振谱仪来收集数据。

核磁共振谱仪可以产生高精度的射频脉冲,并测量它们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去除噪声和干扰,提高数据质量的过程。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数据预处理包括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基线校正、相位调整等操作。

这些操作可以改善数据的信噪比,并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更加准确。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通过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关样品中原子核分布的信息。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数据分析包括对谱峰的识别、峰面积的测量、化学位移的计算等操作。

这些操作可以得出原子核在不同磁场下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四、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数据可视化包括绘制核磁共振谱图、制作三维图像等操作。

这些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样品中原子核的分布情况,帮助实验人员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除了以上四个步骤外,核磁共振实验的数据处理还包括其他一些步骤,如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等。

这些步骤需要实验人员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和化学知识,以及对数据处理方法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数据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实验人员可以得出有关样品中原子核分布的信息,并了解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这些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化学分析、材料开发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核磁共振实验的数据处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实验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

核磁数据处理方法引言概述:核磁共振(NMR)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

在核磁实验中,数据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它能够提取出样品中的有用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核磁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峰识别、峰积分、峰拟合、谱图解析和谱图比对。

一、峰识别1.1 基线校正:首先,对核磁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去除谱图中的基线干扰。

常用的方法有多项式拟合和基线滤波。

1.2 噪声过滤:接下来,对谱图进行噪声过滤,以减小噪声对峰识别的影响。

常用的方法有平滑、峰值平滑和小波去噪。

1.3 峰识别算法:使用合适的峰识别算法,将谱图中的峰识别出来。

常用的算法有阈值法、导数法和小波变换法。

二、峰积分2.1 区域积分:将谱图中的峰分为若干个区域,对每个区域进行积分计算。

该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峰形较为对称的情况。

2.2 自适应积分:根据峰的形状和宽度,自动确定积分范围,以提高积分结果的准确性。

常用的方法有高斯拟合和洛伦兹拟合。

2.3 峰形修正:对峰进行修正,以消除峰形因素对积分结果的影响。

常用的方法有峰形修正因子和峰形修正函数。

三、峰拟合3.1 拟合模型选择:根据峰的形状和特征,选择合适的拟合模型。

常用的模型有高斯模型、洛伦兹模型和Voigt模型。

3.2 拟合参数估计:对谱图中的峰进行拟合,估计出峰的位置、高度、宽度等参数。

常用的方法有最小二乘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3.3 拟合结果评估:评估拟合结果的好坏,判断拟合是否合理。

常用的方法有残差分析和相关系数计算。

四、谱图解析4.1 化学位移分析:根据峰的化学位移,确定样品中的化学物质种类。

通过与标准物质进行比对,进行定性分析。

4.2 峰面积计算:根据峰的面积,计算样品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峰面积比较法和内标法。

4.3 耦合常数测定:通过分析峰之间的耦合关系,测定样品中的耦合常数。

常用的方法有一维和多维核磁共振实验。

五、谱图比对5.1 数据库搜索:将样品的核磁谱图与数据库中的谱图进行比对,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MR图谱处理流程
1H-NMR
1.傅立叶变换ef p↙(topspin可以不用调,直接打开就行)
2.调相位
1)自动调相位apk(apks)↙, 自动基线校正abs↙
2)手动调相位单击Phase键
左键拖动PH0调最大峰
PH1调距最大峰远的其它峰
调好单击return键, 对话框中单击save & return键
如未调好单击cancel键
再abs↙
3. 单击calibrate键定标
δ1H δ13C 水峰(约)
DMSO-d
6
2.50 39.5
3.30
含TMS,定TMS为0 CDCl
3
7.26单峰77.0(三重峰,强
度相似)
1.56
Acetone 2.05 29.8 2.8
MeOD 3.30 49.0 4.8
Pyr-d
5
7.21
7.57
8.71 123.5
135.5
149.8
5
D
2
O 4.80 sr↙,定sr为1
4. 单击integrate键积分
左键点出,中键积分
选中某一峰,点calibrate定Area为1(注意:此时不要选择溶剂的峰来定)
单击return键, 对话框中单击save & return键
5.t↙输入名称(setti↙)
6. cy↙看打印谱线高度,view↙
7.调整图谱以显示各个峰化学位移值
点utilities,再点MI,升高/压低谱线,单击return键
6.7.两步骤交替进行
8.单击dp1定画图区间,view↙(最后记录下其SR值)
在1H-NMR和13C-NMR中,都有可能出现2个相同信号重叠的情况,此时该重叠峰的峰强度与其他相比,会显得很强!
如:两个-CH3 信号重叠的时候,在1H-NMR中,其峰面积显示有6个H;而在13C-NMR 中,两个C信号重叠,峰高增加约1倍。

另外,在13C-NMR中,一般峰高的高低顺序是:-CH3(伯C)>–CH2(仲C)>–CH (叔C)>C(季C)
,应该其峰面积或峰高会相对低很多,若有时候无法确定其是否是杂质信号,
先做好记录),一边解谱一边结合实际情况!
HSQC和HSBC来加以确证其是否为杂质峰!
13C-NMR
1.ef p↙,apk(apks)↙,abs↙
2.单击calibrate键定标
3.t↙输入名称
4.cy↙看谱线高度,view↙
5.点utilities,再点MI,升高/压低谱线,单击return键
6.单击dp1定画图区间,view↙(最后记录下其SR值)
DEPT-135
1.ef p↙,apk(apks)↙,abs↙
2.可能出现相位相反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测试的时候的模式没有矫正过来)单击Phase键手动调相位
3.将sr值保持与C谱一致
4.t↙输入名称
5.XWIN-PLOT
1)选择一维图标,打开File中dept2文件
2)单击data,选择E:/ 路径,先后Append C谱和 DEPT谱,再单击Apply
3)右键选Edit调谱宽区间,右键选1D/2D-Edit调谱线高度
COSY (TOCSY)
1.xfb↙,abs1↙,abs2↙(cosy无需调节相位)
2.edp↙,将F2和F1的sr值保持与H谱一致
3.XWIN-PLOT
1)选择二维图标,打开File中COSY文件
2)单击data,选择E:/ 路径,先后Append COSY谱和 H谱,再单击Apply
3)在Edit Text键入名称(下同)
4)右键选Edit调谱宽区间,
右键选1D/2D-Edit出对话框,调谱线高度和相关峰高度,
调好后输入Positive Base值,Total Number of(16),Increment(1.3)
HSQC (相敏谱)
1.xfb↙,abs1↙,abs2↙
2.单击Phase键调相位
依次选三个相关峰,右键放大,选row中键对准中心,左键点入1/2/3,左键点亮为最
大峰PH0 ,另两者为PH1
调好单击return键, 对话框中单击save & return键;如未调好单击cancel键
调好后abs1↙,abs2↙
3.定标
(在对应的C谱下找一个C(非季C),记下精确δ值,在QC谱上找到相关峰,在contours 方式下单击calibrate,中键对准中心,输入精确δ值)
4.edp↙,将F2一维的 sr值保持与H谱(101) 一致,F1一维的 sr值与C谱一致
5. XWIN-PLOT
1)选择二维图标,打开File中heter文件
2)单击data,选择E:/ 路径,先后Append HSQC谱、H谱、C谱,再单击Apply 3)右键选Edit调谱宽区间,
右键选1D/2D-Edit出对话框,调谱线高度和相关峰高度,
调好后输入Positive Base值,Total Number of(16),Increment(1.3)
(当输入后出现白板面的时候——也即相关点消失,表示此时为反相位,应该将输入的Positive Base值前面的负号去掉,这时就将相位转变过来了---意思也就是说在Positive Base值前面加了一个负号,负负得正)
HMBC
1.xfb↙,abs1↙,abs2↙
(BC谱不用调相位,因为工作站在测试时的模式是正相位的)
2.edp↙, 将F2和F1的sr值保持与HSQC谱一致
3. XWIN-PLOT
1)选择二维图标,打开File中heter文件
2)单击data,选择E:/ 路径,先后Append HMBC谱、H谱、C谱,再单击Apply 3)右键选Edit调谱宽区间,
右键选1D/2D-Edit出对话框,调谱线高度和相关峰高度,
调好后输入Positive Base值,Total Number of(16),Increment(1.3)
(Positive Base值的调节同HSQC一样,有时候输入最小的数的绝对值,则相关点看的比较清晰,图谱比较好看!)
ROESY (相敏谱)
1.xfb↙,abs1↙,abs2↙
2.edp↙,将F2和F1的sr值保持与H谱一致
3.同HSQC谱的方法调相位
不但调row方向,还要调col方向
将对角峰调为负峰(也即在调相位的时候调)
4. XWIN-PLOT
1)选择二维图标,打开File中cosy文件
2)单击data,选择E:/ 路径,先后Append ROESY谱、H谱,再单击Apply
3)右键选Edit调谱宽区间,
右键选1D/2D-Edit出对话框,调谱线高度和相关峰高度,
调好后输入Positive Base值,Total Number of(16),Increment(1.3)(这样可以
将负峰不在图谱中显示出来。

负峰——①对角线②代表H-H COSY谱中这里的残留峰,也即是相邻的或同一个C上的两个H的相关峰在这里也显示出来了)
输出电子版
1D:edo↙, 选择clipboard, view↙,
附件中选“写字板”,粘贴
2D:file, output,用.emf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