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测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工业革命的展开和深入B.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C.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D.新航路开辟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3.假如你参加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博会,你能看到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是( )A.珍妮纺纱机 B.蒸汽机C.电灯泡 D.火车机车4.爱迪生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 000多项发明专利权。
其中哪项发明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A.蒸汽机 B.碱性蓄电池C.发电站 D.内燃机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动力问题的技术发明是( )A.内燃机 B.珍妮机C.蒸汽机 D.发电机6.诺贝尔奖的设立与哪位化学家有关?( )A.海厄特 B.夏尔多内C.诺贝尔 D.爱迪生7.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8.下列不属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表现的是( )A.人口增长B.“三角贸易”C.城市化D.环境污染9.“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学,并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这位科学家是( )A.诺贝尔B.牛顿C.达尔文D.夏尔多内10.19世纪,给“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以有力打击的理论是(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达尔文的进化论C.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D.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1.下列人物中,对近代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的是( )A.牛顿B.贝多芬C.达尔文D.巴尔扎克12.电影《至爱梵高》用了125位画师,根据梵高的120幅原作创作了1 000多幅手绘油画,并将其加工成为65 000帧画面,成就了一部连贯故事。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能源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是( )A.水力B.蒸汽C.原子能D.电力2.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学技术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神奇而巨大的力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 )A.“蒸汽时代”B.“电力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3.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
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A.英国人B.美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4.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
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
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B.机器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C.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5.想从网上找到下图,以下人物可以作为搜索的关键词的是( )A.爱因斯坦B.莱特兄弟C.爱迪生D.本茨6.如今汽车已开始走进寻常人家。
追根溯源,这得益于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由此开始大批量生产汽车。
为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本茨B.福特C.莱特兄弟D.爱迪生7.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以下科技成果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①火车②电话③汽车④飞机⑤珍妮机⑥核电站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8.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这主要反映了第二次科技革命( )A.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B.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C.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D.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9.下列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都使得国家间力量对比产生巨大的变化C.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D.都是交通工具的创新引发了动力机的发明10.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2019年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19年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德意志)四国在1750年到1900年世界制造产业中的份额曲线图。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曲线A代表英国B.曲线B代表德国C.曲线C代表美国D.曲线D代表中国2.“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选择的论据不可能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了世界市场B.革新的交通运输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D.电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3.人类一直在利用科技向“距离”挑战。
如图人类挑战“距离”的示意图中,“乙”处所处时代是()A.手工工场时代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4.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的飞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
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这封电报的时间最早可能在()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5.“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问,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三角贸易6.如表是20世纪初欧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它主要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A.经济的迅速发展B.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经济实力与殖民地面积成正比D.帝国主义的本性是向外扩张7.人类历史的三次科技革命各有其特点。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发明者大都是有经验的工人或技师B.导致生产力迅速提高C.自然科学的新发展迅速应用于生产实践D.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8.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发明机器所用材料不同B.发明者的身份不同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9.“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还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测试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40分)1.下列图片展示的科技成就,属于爱迪生发明的是()①②③④A.图①B.图②C.图③D.图④2.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蒸汽时代”的到来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D.“电气时代”的到来3.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A.4.1921年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
这主要得益于()A.生产技术的改进B.蒸汽机的发明C.内燃机的应用D.计算机的普及5.下图是1801—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对外加强殖民掠夺D.“电气时代”的到来6.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B.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国内局势动荡C.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开展工业革命较晚D.美国、德国实力变化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7.1908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
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
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8.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的是()A.法国人夏尔多内B.美国人海厄特C.德国人狄塞尔D.英国人法拉第9.19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符合题意。
)1.右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
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殖民扩张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B.工业革命只在英国进行C.美国和法国在电气方面走在前列D.电力的广泛应用3.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发明内燃机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D.改良蒸汽机4.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这种“新动力的发明”应是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飞机5.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年份A.蒸汽机的改良B.火车的诞生C.内燃机的应用D.电灯的发明6.飞机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飞机者号”诞生在A.18世纪初B.19世纪初C.20世纪初D.21世纪初7.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标志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A.电灯B.炸药C.人造纤维D.赛璐珞8.凡是有煤炭的地方,就能新建工厂,工厂还可以建在人口密集的地带,以便招募工人和销售产品。
1841年,英国就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占20%6,从事工业的占43%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2%,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
可见改良蒸汽机的作用不包括A.促进大工厂的出现和发展B.导致大城市出现C.提高工业人口比重D.推动农业的发展9,下面是19世纪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思想的确立B.外来人口的增加C.工业革命的发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10.全球变暖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另一“礼物”,其实早在100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影响的相同之处是()A.赢得了民族独立B.维护了国家统一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D.解除了种族压迫和歧视2.19世纪末期,在中国出现了轮船和火车,请你总结下它们出现的原因①辛亥革命②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④第三次科技革命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3.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既感受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以下不属于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的是()A.人口迅速增长 B.工业化导致人民教育水平下降C.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D.工业化带来了环境变化4.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句解说词:“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牛顿和瓦特的历史贡献是A.发明飞机、提出相对论 B.发明汽车、研制内燃机C.发明火车、改良蒸汽机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改良蒸汽机5.“19世纪后期,这两种新型动力机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所有这一切,都是18世纪的蒸汽动力革命所望尘莫及的。
”材料中“两种新型动力机”是指A.蒸汽机和内燃机 B.电机和内燃机 C.内燃机和飞机 D.汽车和飞机6.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
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7.世界步入近代以来,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连线前后不相符的是()A.梵•高﹣﹣《向日葵》 B.毕加索﹣﹣《格尔尼卡》C.托尔斯泰﹣﹣《人间喜剧》 D.美国好莱坞﹣﹣梦幻工厂8.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3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
【优选】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l900年4月,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示了西方社会19世纪的技术成就。
展览中不可能出现的展品是A.电灯 B.飞机 C.无线电报 D.有线电话2.“100年前,号称“不沉之舟”的泰坦尼克号不幸在41.44°N、49.47°W的位置撞上冰山,最后沉没。
泰坦尼克号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发明:使用蒸汽机提供动力,装有4台发电机可供船上一万多个电灯及其它设备用电,还装有……。
”下列对材料中所涉及的技术发明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都发明于18~19世纪②都由英国人创造发明③都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④都是电气时代的发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图所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它们的核心动力分别是①蒸汽②煤炭③石油④电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牛顿﹣﹣﹣进化论B.史蒂芬孙﹣﹣﹣电灯C.爱迪生﹣﹣﹣改良蒸汽机D.莱特兄弟﹣﹣﹣飞机5.在国际上,该品牌(如图)通常被简称为“梅赛德斯”,而中国内地称其为“奔驰”,台湾译为“宾士”,香港译为“平治”。
该品牌汽车发明者是A.本茨B.斯蒂芬森C.奥托D.福特6.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镜子”的文学家是A.但丁 B.牛顿 C.卢梭 D.列夫·托尔斯泰7.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
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
这段话中的“这些人”应是A.古希腊的哲学家 B.人文主义学者C.启蒙思想家 D.宗教神职人员8.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的一块墓碑上,写着启蒙运动时期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的名句:“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让牛顿出生吧。
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
”牛顿的主要成就是A.提出了“日心说”B.提出进化论观点C.发明活字印刷术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9.“当地球在空间运动的时候,为何重物还总会落向地面?什么力量驱使地球转动?什么驱使行星在它们的轨道转动?”针对这些问题,牛顿发现了A.万有引为定律 B.杠杆原理C.进化论能 D.相对论10.进化论在科学上的影响是深远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小敏同学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绘制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如表为1880﹣1913年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对如表分析不正确的是()A.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B.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C.美德在制造业上已超过英法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这种变化3.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使他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A.蒸汽机的改良B.电动机的发明C.电器的发明D.内燃机的创设4.导致图中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C.发电机的广泛应用D.电动机的广泛应用5.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动力机器。
它是()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内燃机6.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被誉为“发明大王”的人是()A.史蒂芬孙B.瓦特C.爱因斯坦D.爱迪生8.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B.德、奥为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C.英、德的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下列国家依其经济实力排列顺序是()①法国②美国③英国④德国A.④①②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③①D.①④②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校名师推荐………………………………………………… 1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小敏同学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绘制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如表为1880﹣1913年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对如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国家 年份 英 法 德 美
1880 22.9 7.8 8.5 14.7 1900 18.5 6.8 13.2 23.6 1913 13.6 6.1 14.8 32.0 A.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 B.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C.美德在制造业上已超过英法 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这种变化 3.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使他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 )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动机的发明 C.电器的发明 D.内燃机的创设 4.导致图中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内容 1870 年 1900 年
世界石油产量 80万吨 2000万吨 ……………………………………………………………名校名师推荐………………………………………………… 2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发电机的广泛应用 D.电动机的广泛应用 5.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动力机器。它是(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6.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被誉为“发明大王”的人是( ) A.史蒂芬孙 B.瓦特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 8.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德、奥为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 C.英、德的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下列国家依其经济实力排列顺序是( ) ①法国 ②美国 ③英国 ④德国 A.④①②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①④②③ 10.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的科学家是(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法拉第 D.爱迪生 11.如图所示的是某一些时期女话务员工作的场景,这现象不早于( ) ……………………………………………………………名校名师推荐…………………………………………………
3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 12.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于(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3.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美国内战 赢得民族独立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 巴黎公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A.A B.B C.C D.D 14.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的时代是( ) A.蒸汽时代 B.信息时代 C.电子时代 D.电气时代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B.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 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 D.意、法的矛盾 16.标志着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 A.《命运交响曲》 B.《田园交响曲》 C.《英雄交响曲》 D.《合唱交响曲》 17.梵高是荷兰著名的艺术巨匠。下面四幅美术作品中,由他创作的是( )
A. B. C. D. ……………………………………………………………名校名师推荐………………………………………………… 4 18.假如给“世界近代社会”画一张简笔画。它的主要特征是( ) ①思想上崇尚平等、自由 ②政治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经济上推行机器大生产 ④文化上提倡“基督教”文明征服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如图人物的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他的代表作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人间喜剧》 C.《命运交响曲》 D.《物种起源》 20.下列关于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莎士比亚《英雄交响曲》 B.贝多芬《战争与和平》 C.托尔斯泰《哈姆雷特》 D.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21.近代以来,文艺巨匠们创作了许多闻名世界的作品。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哈姆雷特》 B.梵高﹣﹣《战争与和平》 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毕加索﹣﹣《愚公移山》 22.文学作品背后总离不开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列文艺作品和其反映背景关系正确的是( ) A.《美国的悲剧》﹣﹣谴责美国黑人奴隶制的罪恶 B.《英雄交响曲》﹣﹣对拿破仑和法国大革命的歌颂 C.《战争与和平》﹣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D.《格尔尼卡》﹣﹣日本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 23.“从根本上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科学成果是( ) A.哥白尼“日心说” B.牛顿力学 ……………………………………………………………名校名师推荐………………………………………………… 5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24.小名研究某一历史人物时候,搜集了如下信息:“物理学家”、“研究领域广泛”、“现代工程力学的基础”。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研究的对象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马克思 D.贝多芬 25.“牛顿的成就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这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以下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 A.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 B.启蒙思想家需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 C.牛顿是启蒙运动的奠基人 D.思想解放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名校名师推荐…………………………………………………
6 第Ⅱ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Ⅱ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瓦特改良蒸汽机
【材料二】19世纪七十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革命浪潮。这次革命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神奇而巨大的力量。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它推动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的诞生?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举两例说明“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材料三反映了工业革命有何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名校名师推荐………………………………………………… 7 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电视片《大国崛起•美国》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请写出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举一项发明。 (3)综上所述,两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 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问题。 材料:科学应该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前者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自然地理等学科领域,后者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宗教学和伦理学等学科领域;前者是以自然作为研究对象,而后者则以人和社会作为研究对象。所谓科学,有时还与迷信相对应……由于科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人类对科学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第扩大和加深。 (1)依据材料一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别定义。 材料二:文化名人名言录
(2)对材料二中的文化名人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分类;选一句你喜欢的上述名言谈谈感受。 (3)“由于科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人类对科学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第扩大和加深”请结合达尔文的成就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