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单元 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试卷及答案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第13课罗斯福新政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
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在减少。
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A.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大量失业B.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C.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D.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仔细观察下图,导致图中美国最高失业率出现的原因是()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A.世界大战B.国内分裂C.自然灾害D.经济大危机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事情是()A.法西斯势力猖獗B.经济大危机严重C.罗斯福推行新政D.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A.用改良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经济大危机B.采取国有化的道路C.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D.兴建公共工程,减少失业队伍5.20世纪30()A.大力整顿金融体系B.全面调整农业政策C.推行“以工代赈”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6.1929—1933年,一场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倾倒“过剩”的牛奶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吃不尽、用不完B.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C.这场经济大危机使美国水利工程建设水平领先世界D.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新政的典范二、材料分析题7.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1、图2、图3反映了历史上哪一事件?(2)图4中的人物是谁?面对这一事件,他就任总统后马上宣布实行新政。
为此,请你以一个记者的身份为某电视台写一则电视新闻。
(要求: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学校和电视台名称,可用××代替)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新政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分)1、如果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在一起,其主要依据是()A、都在美国的操纵下召开B、都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C、会议主题都是解决殖民地问题D、会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2、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在一战后初期再次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四国公约》D、《五国公约》3、多元化的世界充斥着国家间的利益争夺与矛盾冲突。
下面有关“华盛顿会议”的新闻报道理,正确的是()A、《凡尔赛和约》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B、《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 C、《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 D、《雅尔塔协定》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4、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是()A、德军攻占巴黎B、德军突袭苏联C、日军偷袭珍珠港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5、1944年6月6日,一场代号为“霸主行动”的战役打响,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288万人,7月初,盟军成功渡过英吉利海峡抵达法国,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这场战役是()A、诺曼底战役B、不列颠之战C、凡尔登战役D、敦刻尔克大撤退6、对法西斯侵略不敢加以制裁,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保全自身利益的政策被称为()A、安抚政策B、和平政策C、交换政策D、绥靖政策7、李琳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声音说话”“一体化程度最高”“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等文字,她查找的国际组织应是()A、欧洲欧盟B、世贸组织C、联合国D、亚太经合组织8、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信息化、全球化B、高速度、低膨胀C、高速度、低失业率D、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
九年级下册历史综合检测题_(含答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九年级下册练习题1.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A)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斯大林说:“一战后的战胜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起来。
下列关于这一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A.巴黎和会上中国等弱国处于无权地位B.建立了帝国主义在美洲的新秩序C.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以法德坚实联盟为基础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得以确立,主要是依据(A)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 《四国条约》D.《五国海军条约》4.罗斯福政府根据相关法律对工业进行调整,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上述措施体现了新政一个突出的特点是(B)A.人民生活改善B.国家全面干预经济C.制止盲目竞争D.资本主义制度调整5.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C)A.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B.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6.“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让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柳钉和石灰。
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流行的一首歌曲,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图景,美国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此问题(C)A.领导大陆军进行独立战争B.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北方军队进行革命C.推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D.建立强权政府,推行法西斯统治7.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说:“(这个协定)是西方国家的极大耻辱,德国的征服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他们将在一点交叉。
历史九年级下册一二三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历史九年级下册一二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姓名: 班级: 成绩:一、选择题1. 20世纪20年代早期,苏联进口了成千上万台拖拉机.大部分来自美国的福特公司和国际收割机公司.就连斯大林也说:“俄国革命加上美国的效率,这就是列宁主义的本质“据材料,这里”美国的效宰“是指A.先进的技术和设备B.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C.允许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D.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初中历史考试考前模拟〉明治维新时期,为日本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政策是A."废藩置县”B.发展近代工业C.实行征兵制D.努力发展教育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意义在「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③建立了第■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④推动r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发展A.①®@@B. ®@®C. (D®@D. (D®®4. “劳动者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疏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
”下列历史事件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B.英国工业革命C.口本明治维新"大筑号"机车“飞行者I 号”飞机 A.瓦特、莱特兄弟B.史蒂芬孙、C.哈格里夫斯、卡尔•本次 I).史蒂芬孙. 9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进入拉美并征服J'拉美. 卡尔•本次 莱特兄弟在拉美建立殖民地的国家是D.俄国1861年改革 5 .如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世纪中期的•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这场起义发生于< )B. 中国 D. 巴西6 . 1944年6月,斯大林就曾经告诉美国人,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 的.其余的1/3是在德国,法国、英国、瑞典、意大利、捷克、丹麦、芬兰和日本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 的。
材料表明,苏联30年代骨干企业的发展靠7 ,苏联社会主义凯度建成的标志足() 8 .火车和飞机是当今两种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在近代史上还足,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2023年下册单元测试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选择题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
”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A. 西欧城市的兴起B. 新航路的开辟C. 文艺复兴D. 基督教的创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意大利现代世界的曙光”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早产生于意大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C。
选择题中世纪的欧洲处于罗马天主教会的黑暗封建统治之下,从14世纪开始,向往自由的人们开始进行反抗,他们反抗的思想武器是()A. 人文主义B. 理性主义C. 社会主义D. 自由主义【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就是人文主义的思想。
所以,从14世纪开始,向往自由的人们开始进行反抗,他们反抗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A项符合题意;B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C项是一种社会学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发展出了他们的理论体系;D项是基于自由和平等的政治和道德哲学,是在启蒙时代成为一种独特的运动。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选择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出自欧洲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神曲》。
该名著产生于()A. 新航路开辟时期B. 文艺复兴时期C. 工业革命时期D. 启蒙运动时期【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是他创作的长诗,因此“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 这句话出处的《神曲》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故选B。
选择题《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品,它的作者是A. 但丁B. 达·芬奇C. 达·伽马D. 莎士比亚【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意大利的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九年级历史下册一二三单元综合测试试卷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阶段考试班级姓名一、选择题(将答案写在表格里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1、俄国二月革命的成果是:A击退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B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平定了国内的反革命叛乱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A.英国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革命C.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
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4、领导苏联人民完成了工业化任务的领导人是A.列宁 B.斯大林 C.布哈林 D.赫鲁晓夫5、下列关于苏联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制定“五年计划”的做法②从192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③优先发展重工业④目的是要将苏联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斯大林成为苏联领袖 B.工业化基本实现C.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D.苏联新宪法颁布7、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A.沙皇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8、有一些史学家称1917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其主要依据是这一年:A.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C.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俄国爆发十月革命9、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大清洗运动10、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A.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B.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C.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D.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11、“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九年级下册第13课作业纸含答案

拓展性作业
11.从不同角度感知美国的历史,能加深对美国历史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数据证史】数据是历史现象的有力佐证。
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示意图
(1)图中美国失业率在1933年达到顶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名言析史】名言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罗斯福(2)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美国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质是什么?(4分)
【名著忆史】名著能加深对历史内容的理解。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其传记作品《罗斯福》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
(3)罗斯福执政时期“推翻的先例”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名人评史】名人的评论更能深刻反映历史事件的实质。
中国一位著名历史学家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
”
(4)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4分)。
九年级历史下册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综合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建立历史事务之间的联系,进而构建学问体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选项中对所给图片事务之间关系的解读正确的是( C )A.图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推动了图四美国南北斗争的发生B.图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推动了图三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发生C.图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图三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图四美国南北斗争是在图一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D.图三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促进了图四美国南北斗争的发生2.比较两幅卡片中的法令内容,其共同点是( D )卡片一法令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需高价赎买。
卡片二宣布1863年1月1日起,解放叛乱诸州的黑奴,并允许他们作为自由人参与联邦的军队。
A.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B.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C.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D.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抓住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一项要求。
19世纪中后期,美国、俄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发展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时代特征。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D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无产阶级斗争的加强C.改革促进经济的旺盛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4.各种新技术、新独创层出不穷,并被快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这体现了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B )A.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国家B.科学探讨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C.后进国家工业革命交叉进行D.以电力的应用为显著标记5.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很多宏大的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C )A.达尔文——提出相对论B.贝多芬——提出进化论C.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D.列夫·托尔斯泰——发觉微积分6.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由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一~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右图反映的是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B) A.法国大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俄国二月革命D.亚洲民族独立运动2.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独特道路”的最佳理解是( A)A.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B.列宁的现代化道路C.斯大林的现代化道路 D.暴力革命道路3.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土地法令》的颁布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4.(2016·湖南邵阳)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A.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B.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C.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5.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源,其主要特征是( A)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充分发挥市场作用C.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提倡个人崇拜6.1919年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
在5个月的会议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A.这些国家的代表素质不高 B.会议的内容与这些国家毫无关系C.会议主办国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D.会议由英法美等国操纵7.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纸条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这个条约是( C)A.《马关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家宣言》8.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结束后,一位记者用四个词语形容下列国家代表的心情,其中有一个不贴切,它是( C)A.美国代表情绪高昂 B.日本代表面色严峻 C.中国代表欣喜不已 D.英国代表面无表情9.下表是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A.首先爆发于美国 B.范围特别广 C.持续时间特别长 D.激化了阶级矛盾10.如果有一天我们能以超光速穿越到84年前的美国,如果你是刚当选的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面对眼前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积蓄毁于一旦、大批公民面临失业等严峻问题,你会选择哪一种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策( A)A.利用价格、金融、赈济、补贴等调控手段全面干预经济,发展恢复经济B.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把发展恢复经济的任务完全交给市场C.模仿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日本,利用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危机D.模仿俄国,动员工人和士兵发动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11.1933~1939年美国失业人数发生变化(右图),主要原因是( B)A.大批劳动力输出B.罗斯福新政实施C.大量青年男子参加二战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12.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
下列史实不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C) A.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通过新政渡过了危机B.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D.面对落后的局面,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3.下表内容体现的主题是( C)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绥靖政策的表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4.二战初期,德军的铁蹄横扫了北欧、西欧和东南欧。
但德军这种“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在( A)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C.诺曼底登陆 D.攻占柏林15.1941年12月,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说:“现在,日本人帮助我们摆脱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辩论已经结束。
我们的夏威夷基地遭到卑鄙无耻的突然袭击,美国人的思想障碍解除了。
”这说明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 B)A.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B.日本偷袭珍珠港C.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 D.德日意法西斯结盟16.《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B)A.英法对德宣战 B.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C.苏德战争爆发 D.太平洋战争爆发17.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多次举行会议。
其中的一次会议主要探讨如何处置战后的德国、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对日宣战等问题。
当然要涉及中国问题,以至于当得知会议有关中国的决议后,蒋介石连骂三声“娘希匹”,并说:“简直是第二次慕尼黑阴谋!”这次会议是( D)A.慕尼黑会议 B.开罗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18.历时200多天的会战,是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
它不仅使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局发生了重要转折。
此会战是( B)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击柏林战役19.诺曼底登陆(2016·山东德州)对右图反映的著名战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A.该战役发生于1943年B.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它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它直接导致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20.初三的同学们在学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容后,整理的笔记如下。
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D)A.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B.同盟:不同性质的国家联合协同作战C.转折:欧洲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1题10分,22题20分,23题10分,共40分)21.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材料二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材料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4分)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表现: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2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4分)①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②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22.和平是全人类的期盼。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约定和平的企图】材料一1919年,和约签订后,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
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材料二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老人得意地挥舞着他在慕尼黑签订的协定。
向他的人民宣布“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
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1)材料一所述的“和平”是通过哪次国际会议搭建起来的?材料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4分)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
(2)材料二所述“协定”中出卖了哪个国家的利益?“协定”是当时英法大国推行什么政策的体现?这一政策有哪些影响?(写出一点)(6分)捷克斯洛伐克。
绥靖政策。
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挑战和平的战争】(3)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场战争以哪一集团的失败而告终?(4分)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同盟国。
(4)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分)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持久和平的梦想】(5)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和平”这一梦想。
(2分)和平共处,用谈判和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言之有理即可)23.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错误!图二1929~1933年情况统计表,图三飞机)),\s\do5(图四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其中,死伤3 000多万人,参战国家的直接军费和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 4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 500万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13万亿美元,参战国物资损失总价值达4万亿美元。
——以上材料都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分析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请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一战:萨拉热窝事件;二战: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2)材料一中的图三和图四分别提到了两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它们的使用,对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请问,飞机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日本哪两座城市在二战中遭到了核武器的袭击?(3分)第二次工业革命。
广岛、长崎。
(3)请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特点,并谈谈你有何感想。
(3分)残酷性、破坏性。
(与之意思相近即可)战争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战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等。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