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 古诗三首—第3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16张PPT)
合集下载
12 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

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 病榻上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 的?想一想,说一说。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爱国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
12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 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 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 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 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12 古诗三首
整体把握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shì yīn dǒu sǒu 恃 喑 抖擞
jiàng
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要使中国兴旺发达,就得依靠像风雷一样能振奋人
心的思想言论。全国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太可悲了。 我希望老天爷能够重新振作精神来。不要限于一种规格, 为人间降下各种各样有用的人才。
12 古诗三首
12 古诗三首
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 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 宗年(1163~1189),生平 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 南县繁枝林坳)人。
12 古诗三首
读诗句 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2 古诗三首
揭示诗题
示儿 示儿:给儿子们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共17张PPT)语文课件PPT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说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 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 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宗时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的父 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 1、比一比,再组词。
❖ 祭( ) 乃( ) 涕( )
❖ 察( ) 奶( ) 递( )
2、解释下面的字词。
本来。
什么都没有了。
只。
元: 九州同:祖国统一。
万事空:南宋军队。 王师:
但: 定:平定、收复。
祭祀祖先。
家祭:
不要。
无:
Hale Waihona Puke 乃翁: 你的父亲。❖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宋
陆游
❖
《示儿》的作者是__朝的__。
《示儿》
示儿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
“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 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 嘱。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 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 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 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 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 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 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因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 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 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 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第三课人教部编版

己亥杂诗
己亥年。 组诗。 写于己亥年的组诗。
12 古诗三首
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比喻尖锐猛 烈的改革。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死气沉沉~的~社~~~~
会现状。
终究。
“哀”,悲哀。表 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 之心。
诗意:中国大地要重现勃勃生机,必须实行重大 变革,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
朗读指导
读这首诗,要读 出诗人希望社会 变革和期待人才 辈出的强烈愿望。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12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共16张ppt)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12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共16张ppt)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12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
第 12 古诗三首 三 课 时
12 古诗三首
“己亥” 本诗所指的 “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 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 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 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 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 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12 古诗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12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共16张ppt)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12 古诗三首
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
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 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 才,用“四书五经”禁锢 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 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 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 个方面的人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12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共16张ppt)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己亥年。 组诗。 写于己亥年的组诗。
12 古诗三首
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比喻尖锐猛 烈的改革。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死气沉沉~的~社~~~~
会现状。
终究。
“哀”,悲哀。表 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 之心。
诗意:中国大地要重现勃勃生机,必须实行重大 变革,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
朗读指导
读这首诗,要读 出诗人希望社会 变革和期待人才 辈出的强烈愿望。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12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共16张ppt)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12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共16张ppt)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12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
第 12 古诗三首 三 课 时
12 古诗三首
“己亥” 本诗所指的 “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 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 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 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 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 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12 古诗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12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共16张ppt)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12 古诗三首
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
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 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 才,用“四书五经”禁锢 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 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 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 个方面的人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12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共16张ppt)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奋斗一生,仍不见国家统一
诗意:只是悲伤没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
宋朝的军队。 平定北方。 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的地区。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你的父亲。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北定”,点出作者对 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 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课堂作业新设计
填空。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儿 死去_元__知__万__事__空______,但悲_不__见__九__州__同___________。 ___王__师__北__定__中__原__日_______,家祭_无__忘__告__乃__翁____________。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
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朗读指导
读这首诗,要读 出对醉生梦死的 达官显贵的讽刺。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 病榻上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 的?想一想,说一说。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爱国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
示儿:给儿子们看。
元:通“原”,本来,原 示 儿
诗意:只是悲伤没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
宋朝的军队。 平定北方。 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的地区。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你的父亲。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北定”,点出作者对 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 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课堂作业新设计
填空。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儿 死去_元__知__万__事__空______,但悲_不__见__九__州__同___________。 ___王__师__北__定__中__原__日_______,家祭_无__忘__告__乃__翁____________。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
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朗读指导
读这首诗,要读 出对醉生梦死的 达官显贵的讽刺。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 病榻上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 的?想一想,说一说。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爱国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
示儿:给儿子们看。
元:通“原”,本来,原 示 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81张PPT)

1古2. 诗三首
——·新课导入·——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意思是说多读诗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有 才气、有灵气,下面我们做个小互动, 一起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吧!
碰到下面的情景时,你会用什么诗词名句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吗?
赞美朋友之间的 深厚友情时,我 会说……
当我们在思念故 乡或亲人的时候, 可以吟诵……
笔顺:
xūn
熏
音序: X 结构: 上下 偏旁: 灬 笔画数: 14 组词: 烟熏火燎 利欲熏心
笔顺:
háng
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音序: H 结构: 左右 偏旁: 木 笔画数: 8 组词: 苏杭 杭州
笔顺:
hài
亥
音序: H 结构: 独体 偏旁: 亠 笔画数: 6 组词: 亥时 辛亥
笔顺:
shì
恃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偏旁: 忄 笔画数: 9 组词: 恃才傲物 有恃无恐
陆游(1125年 代表作品:《示儿》《关山月》 -1210年) 《书愤》《钗头凤》等
——·创作背景·——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 尖锐的时代。由于个人经历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 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 下了爱国的种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 忘被敌人霸占的中原领土,热切的盼望着国家的统一, 因此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们。
注释 【王师】指南宋王朝的军队。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方。 【乃翁】你们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 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祭祀祖先时可
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 思 考 ·— 诗—人临终最 “悲” 的是什么?最 “盼” 的
——·新课导入·——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意思是说多读诗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有 才气、有灵气,下面我们做个小互动, 一起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吧!
碰到下面的情景时,你会用什么诗词名句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吗?
赞美朋友之间的 深厚友情时,我 会说……
当我们在思念故 乡或亲人的时候, 可以吟诵……
笔顺:
xūn
熏
音序: X 结构: 上下 偏旁: 灬 笔画数: 14 组词: 烟熏火燎 利欲熏心
笔顺:
háng
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音序: H 结构: 左右 偏旁: 木 笔画数: 8 组词: 苏杭 杭州
笔顺:
hài
亥
音序: H 结构: 独体 偏旁: 亠 笔画数: 6 组词: 亥时 辛亥
笔顺:
shì
恃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偏旁: 忄 笔画数: 9 组词: 恃才傲物 有恃无恐
陆游(1125年 代表作品:《示儿》《关山月》 -1210年) 《书愤》《钗头凤》等
——·创作背景·——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 尖锐的时代。由于个人经历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 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 下了爱国的种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 忘被敌人霸占的中原领土,热切的盼望着国家的统一, 因此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孩子们。
注释 【王师】指南宋王朝的军队。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方。 【乃翁】你们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 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祭祀祖先时可
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 思 考 ·— 诗—人临终最 “悲” 的是什么?最 “盼” 的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己亥杂诗》
运用先写景后抒情的写法, 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愤恨。
运用比喻,表达了诗人渴望通
过变革振兴国家的愿望。Fra bibliotek2.连一连
我劝天公重抖擞 死去元知万事空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拘一格降人材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诵读赏析,领悟情感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将什么比喻成什么?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 的变革;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 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 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表明了什么?
表明诗人期盼一场急风惊雷,打 破在清朝统治下笼罩九州的沉 闷和迟滞的局面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是 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达了他 热烈的希望。诗人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 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 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 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又憧憬未 来、充满理想。
这两句诗独辟奇境,别开 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 未来。
12 古诗三首
第3课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大家都听说过言为心声这个 成语。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 诗人龚自珍是怎样通过古诗 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理解题目
清道光十九年(1839 年),即己亥年,龚 自珍往返京城和杭州老家之间时,共作 诗 315首,统称为《己亥杂诗》。诗人 经过江苏镇江时,恰逢当地举行庙会, 有人请他撰写祈祷文字,他借题发挥, 写下了这首名作。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 材。
(1)“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在那个年 代“拘”着什么“格”?
“不拘一格”的意思是不必按照一定的 规矩,“拘”着的“格”指的是清朝的 死板、单一,用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 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 思想)“不拘一格降人材”就是希望打 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 面的人才。
运用先写景后抒情的写法, 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愤恨。
运用比喻,表达了诗人渴望通
过变革振兴国家的愿望。Fra bibliotek2.连一连
我劝天公重抖擞 死去元知万事空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拘一格降人材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诵读赏析,领悟情感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将什么比喻成什么?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 的变革;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 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 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表明了什么?
表明诗人期盼一场急风惊雷,打 破在清朝统治下笼罩九州的沉 闷和迟滞的局面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是 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达了他 热烈的希望。诗人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 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 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 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又憧憬未 来、充满理想。
这两句诗独辟奇境,别开 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 未来。
12 古诗三首
第3课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大家都听说过言为心声这个 成语。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 诗人龚自珍是怎样通过古诗 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理解题目
清道光十九年(1839 年),即己亥年,龚 自珍往返京城和杭州老家之间时,共作 诗 315首,统称为《己亥杂诗》。诗人 经过江苏镇江时,恰逢当地举行庙会, 有人请他撰写祈祷文字,他借题发挥, 写下了这首名作。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 材。
(1)“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在那个年 代“拘”着什么“格”?
“不拘一格”的意思是不必按照一定的 规矩,“拘”着的“格”指的是清朝的 死板、单一,用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 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 思想)“不拘一格降人材”就是希望打 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 面的人才。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名师课件

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
万马奔腾、千军万马……
体会诗情
“万马齐喑”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体会诗情
“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人因何而哀?你从“哀”字 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因九州无生气而哀; 因科举制度而哀; 因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哀……
痛惜之情 爱国之心
体会诗情
诗人想借风雷唤醒谁?
诗意: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 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 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天公重 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 的人才降临世间。
任务三
聚焦诗句,体会诗情
体会诗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生气】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唤醒昏君 唤醒庸官 唤醒愚民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龚
他主张破旧立新,抵制外来侵略,曾全力支持林
自
珍
则徐禁除鸦片。由于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
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48岁那年愤然
辞官南归。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多是咏怀和讽
喻之作,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也惊醒了很多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
甲午海战战败。 (1894年)
体会诗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 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 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 爱国热情。
课堂小结
己 万马齐喑究可哀 政治昏暗
亥
希望改革
杂
期待人才
背景资料
己亥:本诗中的己亥年是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
万马奔腾、千军万马……
体会诗情
“万马齐喑”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体会诗情
“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人因何而哀?你从“哀”字 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因九州无生气而哀; 因科举制度而哀; 因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哀……
痛惜之情 爱国之心
体会诗情
诗人想借风雷唤醒谁?
诗意: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 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 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天公重 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 的人才降临世间。
任务三
聚焦诗句,体会诗情
体会诗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生气】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唤醒昏君 唤醒庸官 唤醒愚民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龚
他主张破旧立新,抵制外来侵略,曾全力支持林
自
珍
则徐禁除鸦片。由于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
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48岁那年愤然
辞官南归。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多是咏怀和讽
喻之作,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也惊醒了很多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
甲午海战战败。 (1894年)
体会诗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 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 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 爱国热情。
课堂小结
己 万马齐喑究可哀 政治昏暗
亥
希望改革
杂
期待人才
背景资料
己亥:本诗中的己亥年是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
统编(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 示儿 课件(27张PPT)

部编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
示儿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们写下了许多著名的爱国诗词。其中 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 多爱国诗篇,《示儿》就是其中最著名 的一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 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 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 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 年。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词语解释: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过去家庭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 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 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思考: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感受到诗人爱国 情感的是哪一句?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 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即使死去, 也会惦记收复失地。
思考:从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 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 感?
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 能感受到诗人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 奈。
七、当堂检测
1.把古诗补充完整。
示儿 [宋]陆游 死去__元__知__万__事__空___, 但悲__不__见__九__州__同___。 __王__师__北__定__中__原__日___, 家祭__无__忘__告__乃__翁___。
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宋__代诗 人__陆__游___。这首诗通过 _王__师__北__定__中__原__日__,_家__祭__无__忘__告__乃__翁___这两 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
示儿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们写下了许多著名的爱国诗词。其中 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 多爱国诗篇,《示儿》就是其中最著名 的一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 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 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 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 年。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词语解释: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过去家庭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 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 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思考: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感受到诗人爱国 情感的是哪一句?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 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即使死去, 也会惦记收复失地。
思考:从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 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 感?
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 能感受到诗人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 奈。
七、当堂检测
1.把古诗补充完整。
示儿 [宋]陆游 死去__元__知__万__事__空___, 但悲__不__见__九__州__同___。 __王__师__北__定__中__原__日___, 家祭__无__忘__告__乃__翁___。
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宋__代诗 人__陆__游___。这首诗通过 _王__师__北__定__中__原__日__,_家__祭__无__忘__告__乃__翁___这两 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