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考题演练 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考纲考纲细化考题预测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地球仪、纬线网、球面距离、方位3.地图三要素4.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1.根据经纬网地图确定经纬度、判断方向、半球、高中低纬度、区域定位2.球面距离的计算及其相关知识的考查3.野外方位探究、测算经纬度等探究性问题等4.比例尺、图幅大小、实际范围三者的关系5.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应用1.以多种考题情景切入,考查地球上某地地理位置的确定和经纬度的计算,如区域地理图中某点坐标、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2.以经纬网与等值线图或分布图的叠加图切入,隐形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如带有经纬网的等压线图上,某点具体风向的确定;区域经纬网上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的判断。
3.以无图考图的形式,考查经度经线或纬度纬线,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判断。
4.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等高线图的剖面线、工程量判断、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和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纵向联系横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15•福建卷)图6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5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A.东南 7月1日06时B.东北 7月1日06时C.东北 1月1日12时D.东南 1月1日12时1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11.D 12.C考点:时间计算、地球运动、等高线判读。
【名师点睛】区时的计算方法:①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
②找出另一城市所在的时区。
③计算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为区时差。
④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计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当要计算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时区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
日出方位判断: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东北方向日出;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东南方向日出;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正东方向日出。
高考一轮总复习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含解析)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单项选择题(30 °S,45°E)和乙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订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已知甲地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回答1~2 题。
1.与乙地经纬度同样的是()A.①B.②C.③D.④2.对于①②③④地理地点的正确表达是()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3~4 题。
读以下图,回答3.图中①②③地区面积对比()A.① >②B.② >③C.①=③D.没法比较()4.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③地区海面地心距离比①稍长B.③地区位于①地区的西北方向C.③地区位于北半球、东半球D.东北航向是②地区向③地区飞翔的近来航线读以下图,回答5~6 题。
5.在①点东南方向的是()A.④B.②C.③D.⑤6.从①到②最短距离的路径方向是()A.先向西南后西北B.先向东南后东北C.先向正南后正北D.向来向东南读图,达成7~8 题。
7.图中 B 城市位于 C 城市的 ()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8. A 城市到 D城市的距离约为 ()A. 4 200 千米B. 5 200千米C. 72 000 千米D. 8 200千米以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 a 点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 (38 °N,0°) 。
据此回答 9~ 10 题。
9. 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的()A. b 点B. c 点C. d 点D. e 点10.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A.0°向西至 20°W B.20°W向西至 90°WC.90°W向东至 90°E D.20°W向东至 90°E读两地区表示图,回答11~ 12 题。
11.飞机从乙地沿着近来距离飞往甲地,其方向是()A.由西北向东南B.由西南向东北C.由东北向西南D.由东向西12.图示地区()③甲、乙两城市沿海海①甲城市临大西洋,乙城市临太平洋②东、西半球地点不一样域的洋流流向不行能大概同样④甲城市所在地区实质范围比乙城市大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二、综合题13.读“局部经纬网图”,达成以下问题。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2.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地轴、两极和赤道(3)经线和纬线(4)经度和纬度1.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向北增加是北纬,用“N”表示,向南增加是南纬,用“S”表示,向东增加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增加是西经,用“W”表示。
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为北半球俯视图,所示纬线为北纬(图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所示纬线为南纬(图2)。
(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则为东经,反之则为西经(图1所示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2018·厦门调研)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120°E,60°S B.120°E,60°NC.120°W,60°S D.120°W,60°N答案 B解析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该图为北半球,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30度,故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120°E,60°N)。
(2018·重庆名校联考)读图,回答第2题。
2.如图所示乙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中纬度 D.高纬度答案 B解析根据图中经度变化规律,可画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表示北半球;乙的纬度低于30°,位于低纬度,故B正确。
3.下列关于地球上东、西、南、北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西”,相反是“东”②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南”③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④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相反的是“西”,①错;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北”,②错;纬线是一个整圆,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经线是半个圆,有北极和南极,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③④正确。
2013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训练01-地球和地图

201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训练01-地球和地图一、单选题(2013高考题重庆卷)图1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1~3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3.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2013高考题北京卷)读图,回答第4~6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5.东北平原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6.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13高考题天津卷)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图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7~8题。
7.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图2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8.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2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a处B.b处C.c处D.d处(2013高考题福建卷)图3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
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70 %、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
读图回答6~8题。
图3 9.图中 d 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A. a B. b C. c D. e10.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风带C.地形D.河流11.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A. 3、4B. 5、6C. 7、8D. 9、1012.(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16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第一讲 地球仪与地图练习

第一讲地球仪与地图基础题组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面四题。
1.(2017广西钦州钦州港期末)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30°S,20°E)B.(30°S,160°W)C.(30°N,20°E)D.(30°N,160°W)2.(2017广西钦州钦州港期末)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是( )A.回到M点B.在M点正西方C.在M点正东方D.在M点东南方3.(2017广西钦州钦州港期末)O点和P点的纬线距离约是( )A.4 440千米B.3 330千米C.2 220千米D.1 820千米4.(2017广西钦州钦州港期末)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C.一直向西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一对英国夫妇1月3日从佛得角群岛(约17°N,23°W)出发,驾驶游艇前往安提瓜岛(约17°02'N,61°50'W),如下图所示。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5.出发地与计划目的地之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A.2 100 kmB.4 100 kmC.6 100 kmD.8 100 km我国某地9家养鸭场出现禽流感疫情。
按照《动物防疫法》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以疫点为圆心、半径3千米的疫区范围内的10万只家禽需全部进行扑杀。
而在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千米内的受威胁区域需实行强制免疫、防疫消毒、加强监测等措施。
读我国某乡镇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6.(2017吉林长春测试)该分布图的比例尺约是( )A.1∶100 000B.1∶200 000C.1∶300 000D.1∶600 0007.(2017吉林长春测试)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村落,判断正确的是( )A.必须强制免疫的是①③⑤村落B.必须强制免疫的是③⑤村落C.①村在②村的西北方向D.④村在⑤村的东北方向提升题组下图为北美马更些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地理基础篇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2018·合肥调研)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2题。
1.P点的地理坐标为( )A.(30°N,80°E) B.(30°S,80°E)C.(30°N,80°W) D.(30°S,80°W)2.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地点,其坐标为( )A.(60°N,80°E) B.(60°S,100°E)C.(30°S,100°E)D.(60°S,80°W)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P点地理坐标是(30°N,80°W)。
第2题,同理可知M点的地理坐标是(60°N,80°W)。
根据“对跖点”的规律可知,二者的经度数相加为180°,东西经相反;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
由此可知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地点,其坐标为(60°S,100°E)。
答案:1.C 2.B(2018 ·湖南长郡中学一模)读某运河图,回答3~4题。
3.该运河长度约为( )A.小于50 km B.110 kmC.190 km D.240 km4.依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河是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B.运河是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C.甲为加勒比海,乙为太平洋D.运河穿过海拔500 m以上的地区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运河的两端纬度大约相差1°,大概位于赤道附近,纬度相差1°的实地距离相差111 km。
第4题,从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出,该运河是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但不是两个国家的分界线,A错;该运河不是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B错;运河穿过的地区地势低,D错;甲为加勒比海,乙为大平洋,C对。
答案:3.B 4.C5.(2018·江西五市八校一模)一个旅行社在某地举办攀岩比赛,需要制作陡崖剖面图海报,想宣传“险、奇”效果,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解析:选B。
2013新课程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自然地理部分 1.1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
主讲:文军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单元整合
二、地球仪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单元整合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单元整合三、地图Leabharlann 第四节 单元整合考点一
经纬网的应用
真题1 (2011年北京卷)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D )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
①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其纬度数相等,且南北纬相互对应。
②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其经度数之和为180°,且东西经相互对应。
例1
读图,回答下题。 比较甲图与乙图的地理信息,判断 ( A )
A.甲图比例尺较小,范围较大 B.甲、乙两图所在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地区
C.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D.图中a、c两点位于东半球,b点位于西半球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2)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3.比例尺的缩放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缩小同理。 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缩小同理。 (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真题2 (2010年天津卷)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 了几千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 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B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 新人教版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讲地球与地球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温州模拟)读经纬网图,回答第1题。
1.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B.S1=S2C.S1=1.5S2D.S1=2S2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分布看,AB两点之间的经度差为180°,在同一经线圈上,且都位于北纬60°线上,因此AB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应是经过北极点的所在经线圈的劣弧部分,其长度应是S1=60°×111千米;AD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且两点的纬度差为60°,因此其两点间的最短距离S2=60°×111千米,故两者的最短距离相等。
答案 B2.下面四幅图中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解析①图内,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A在B的西北方;②图内,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A在B的西北方;③图内,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A在B的西南方;④图内,根据经纬网可直接判断A在B的东北方。
答案 B(2014·唐山市调研)据法新社报道,2014年1月6日,正在埃塞俄比亚访问的中国外长王毅表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密切关注南苏丹局势的进展。
他还表示,中国将努力扮演调停人的角色,帮助结束南苏丹的内战状态。
读下图,完成3~4题。
3.南苏丹首都位于北京的()。
A.西南方B.东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4.据图估算南苏丹共和国的领土南北最大距离可能约为()。
A.800千米B.600千米C.1 110千米D.400千米解析从图中信息看,南苏丹首都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在北纬8°以南,东经32°以西,对照北京的经纬度,可以确定其位于北京的西南方;从图中可以看出,南苏丹的领土南北最大跨度约为8°,由此可以估算其南北的领土距离约为800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题演练第1讲地球和地图新人教版(2010·高考北京文综卷)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回答1~2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B.5°C.8° D.10°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解析:第1题,海口、上海、北京、哈尔滨的纬度大致是北纬20°、30°、40°、45°,南北省的行政中心差约为25°,故纬线间距为5°。
第2题,②与③(西宁、银川)分别位于高寒气候区和中温带;③与④的角速度相同;从春分到夏至时北半球均昼长夜短且①比④昼更长夜更短,故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更大;②与⑤均在北回归线以北,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离二者的纬度间隔均越来越大,这期间二者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应一样大。
答案:1.B 2.C(2012·安徽省级示范校联考)下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
读图回答第3~4题。
3.关于图中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位于山谷中,B点位于山脊上B.B处一定有河流分布C.A点的海拔一定比B点高D.A点的海拔可能较B点低4.经m、n的剖面图和经过A点的等高线组合正确的是( )解析:第3题,山脊是分水线,因此A位于山脊,山谷是汇水线,因此B位于山谷;当地的降水量多少无法判断,B处不一定有河流分布;图中没有等高线数值,无法准确判断两地的海拔高低。
第4题,m、n两地位于山脊的两侧,海拔较低,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两个山脊存在;山脚处的m、n两地的海拔高度小于山脊处的A地,因此将这三地画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B项错误。
答案:3.D 4.A结合甲、乙两幅图,回答5~6题。
5.两幅图相比较( )A.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B.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C.两图比例尺相同D.两图所示地区范围相同答案:A6.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北方向B.①②地之间距离比①④地之间距离长C.四地均位于我国季风区D.乙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答案:B7.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请根据图中信息简述理由。
(3)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________,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森林火灾,最好采用________技术。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
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5)简要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解析:图示地区的最高海拔在600米以下,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较小,垂直差异不显著;A 处位于鞍部,地形平坦开阔,适于宿营;监测森林火灾可利用遥感技术,瞭望台应建在海拔高的地方;遇到泥石流逃生时,应沿着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往高处跑;B处为一溪流可沿溪流向下游走,以摆脱困境;E位于河流交汇处,河流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同时该地地形平坦利于城市的发展。
答案:(1)沿线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显著(2)位于鞍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3)不可采纳遥感(4)②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
(5)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一、选择题1.在下面的A、B、C、D四幅图中,图中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低纬度地区、④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的是( )解析:选D。
中国大致介于3°52′N~53°33′N,73°40′E~135°2′E之间。
2.读“经纬网图”,纬线AB是DE长度的( )A.一半B.等长C.1.5倍D.2倍解析:选B。
纬线AB的经度差为180°,而DE的经度差为90°。
AB线处于纬度60°,DE线处于赤道,因此两者的长度相等。
3.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两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甲图比例尺1∶30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10000B.甲图的图幅面积是乙图的9倍C.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D.甲图中1厘米表示的距离是乙图的3倍解析:选B。
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倍,说明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当乙图为1∶10000时,甲图比例尺为3∶10000,即1∶3333,所以A项错。
根据图幅面积扩大倍数为比例尺扩大倍数的平方,B项正确。
甲图比例尺大,反映地理事物应更详细,所以C项错误。
乙图上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为甲图的3倍,所以D项错误。
读下图,完成4~5题。
4.从A到B再到C,方向是( )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D.一直向正南5.若D点所处经度为东经116°,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A.东经64° B.西经64°C.西经116° D.西经180°解析:第4题,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A→B→C过程中并未一直沿经线,方向为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第5题,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相加为180°。
答案:4.C 5.B(2010·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第6~7题。
6.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A.KLOP线B.KMOP线C.KMNQ线D.KRQ线7.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KRQPT线B.KMNQPT线C.KLOPT线D.KST线解析:第6题,甲河与乙河的分水线是位于两河之间的山脊。
第7题,四条线路中,KST线穿越的等高线较稀疏,地形起伏较小,且不需要架桥,而KLOPT线需架桥。
答案:6.B 7.D下图中,a是某一条等高线,b是一条河流,箭头是指向标,A、B是图上距离相距1厘米的两座城市。
读图回答8~9题。
8.该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自北向南流B.自南向北流C.自西北向东南流D.自东南向西北流解析:选C。
判断时,可在a线的下面先作一条与等高线a平行的等高线,由于河流一定发育于山谷处,故河流经过的地区等高线向大值方向弯,即刚才所作的等高线数值小于a线;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河自西北流向东南。
可记住结论: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9.关于图中A、B两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城位于B城的正南方向B.如果该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则A、B两城的直线距离为10千米C.B城更靠近河边,故B城的海拔一定小于A城D.图中的河流和城市一定位于北半球解析:选B。
若该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即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图上A、B两城相距1厘米,也就是说图中A、B两城之间实际距离约为10千米。
图中河流和城市位于哪个半球,根据图中信息无法进行判断。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甲中河流三角洲位于乙图中河流三角洲的( )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解析:选B。
关键是读准两幅图中经纬线的度数,推断出河流三角洲的具体位置。
11.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 )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甲乙相同D.无法判断解析:选B。
相同纬度差的经线段实际距离相等,依据图上距离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综合分析甲、乙两图的图上距离及纬度差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二、综合题12.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B点与A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为________,F点在E点的________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E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判读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运用经纬度判读法确定各点的纬度、经度是解题关键,如E点坐标为(60°N,45°W)。
答案:(1)(15°S,15°W)南半球、东半球1110千米低纬度(2)(60°S,170°E)南半球、西半球1375千米(或1387.5千米)(3)(70°N,180°)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西北(4)东北东北13.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山顶、山脊、鞍部、陡崖、山谷、小河、陡坡、缓坡等地形,其中,A地是________,D地是________,B地的坡度比C地________(大或小)。
(2)以C点为基点与甲山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当甲山山顶气温是16℃时,C地气温是________。
(4)E、B两地比较,________地降水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地在A地的________方向,乙河的流向是________。
(6)在下图中作沿MN的地形剖面图。
解析:由等高线图可以看出,A地为位于两山峰之间的鞍部,D地为陡崖,B地等高线比C地密集,坡度较陡。
甲山峰海拔为1150米,C点为400米,其相对高度应为750米,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米,则山顶与C地的温差应为4.5℃,C地气温应为20.5℃。
根据图中注记“海洋”,可知E地位于山地迎风坡,故降水多。
根据指向标,可判断B在A的西北方,乙河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沿MN线作地形剖面图,依据图中数据即可逐步完成。
答案:(1)鞍部陡崖大(2)750 (3)20.5℃(4)E E地处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5)西北自西北流向东南(6)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