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40mT梁湿接缝钢筋连接方式的实验研究
45°斜交40mT梁架设施工工法(最新)

45°斜交40mT梁的架设施工工法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九分公司1 前言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特别在山区出现了一些桥梁跨径大且斜交角度大,桥梁平面位于缓和曲线上,给梁板的安装架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且对于架梁的安全作业也是一个重大的影响因素,如果问题解决不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斜交梁架设技术难问题,我公司通过对新溆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洞亭湾大桥45°斜交40mT梁架设施工研究,现总结形成本工法。
2 工法特点为了使架桥机具备架设斜交梁和曲线内梁板的功能,我们利用架桥机结构构造优势,无需铺设轨道,可有效实现架桥机的过跨、横移及斜向横移,大大缩减架桥机就位的时间。
整体施工方便,可操作性强。
利用架桥机移动的特点,T梁安装过程中能根据需要有效调整梁板的平面位置,平面位置偏差能有效控制,确保T梁安装质量。
为防止架桥机出现滑移而发生事故,通过减少架桥机载重行走距离和静止状态下设置斜拉索固定架桥机,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3 适用范围能适用于30-50m大跨度任意角度和曲线段T梁的安装。
4工艺原理预制梁采用步履型(伸缩臂式)单导梁架桥机架设,预制梁在桥头挖方路基上施工,架桥机利用前、后及辅助支腿过跨,在不需要轨道的情况下,能大大缩减过跨时间,并保证安全。
龙门吊将预制梁吊至运梁拖车上,由运梁拖车运至架桥机后进行架设。
安装顺序为先安装半幅两片中梁,再向两边对称安装其它梁,整孔安装完毕且横隔板钢筋焊接好后再安装下一孔。
为了进行体系转换时,方便临时支座的拆除,临时支座采用自制的铁盒砂箱,等体系转换的时候将砂子掏出,拆除临时支座,使永久支座受力,从而完成体系转换。
5施工工艺流程5.1 施工工艺流程45°斜交40mT梁施工工艺流程如图5.1所示。
图5.1 施工工艺流程图5.2主要操作要点5.2.1架桥机拼装(一)安装准备1 将架桥机的附件文件如图纸、技术资料等准备齐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
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范例

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范例摘要本实验是对钢筋机械连接性能的测试,通过试验得出对钢筋机械连接的强度、耐久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为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强度;耐久性;稳定性引言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钢筋机械连接在建筑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钢筋连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钢筋机械连接因其连接快捷、强度高、施工便捷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次试验对钢筋机械连接进行测试,旨在评估其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以提供给工程设计者更好的参考和建议。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试验样品试验样品选用了常见的钢筋机械连接头和钢筋,连接头的规格为Ф25,钢筋截面积为150mm²。
试验方案本次试验保持钢筋连接头是正常加工生产方法得出的,样品直径相同、截面积相同,连接头间距恒定。
每组试验取2个样品,执行拉伸试验,以测定样品的最大拉伸力。
试验流程首先,在铁凳上搭架钢筋样品,将样品连接头组在一起,用螺栓和垫片松紧调整完毕后,纵向固定样品并平衡。
接下来,使用万能拉力试验机,通过上下拉力,一直拉伸直到样品断裂前停止。
同时,记录拉伸前后的钢筋伸长量以及断点的位置。
试验设备试验数据分析在试验中,样品断裂时,我们记录了拉伸的拉伸力以及拉伸前后的钢筋伸长量。
根据试验结果对比可得出钢筋机械连接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并以数据表的形式进行展示:表1 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数据分析试验次数强度(N)伸长量(mm)断点位置(mm)1 2146332 6 73 2 2162300 7 74 3 21332565 72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三次试验中,钢筋机械连接头的抗拉强度均在2100千牛以上,同时每次试验样品的伸长量和断点位置均较为接近,表明连接头的稳定性较好。
在试验过程中,样品断裂处为钢筋上方,表明钢筋机械连接头的强度在钢筋较之下,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钢筋机械连接头具有较高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耐久性,满足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要求。
关于40mT梁运输及架设专项施工技术的分析

关于40mT梁运输及架设专项施工技术的分析摘要:40mT梁运输及架设专项施工,属于桥梁施工中的重点环节,是决定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本文以某桥梁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了工程概况及施工工序。
基于此,主要从施工准备、T梁运输及T梁架设三方面出发,详细探讨了40mT梁的运输及架设方案。
通过对施工效果的观察,证实了各项施工方案的应用价值,以期能够为各桥梁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40mT梁;运输方案;架设施工前言:随着交通领域的不断发展,桥梁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多。
T梁为桥梁施工中需应用的主要构件之一。
该构件是否能够被妥善运输至施工地点,是否能够按照项目设计要求完成架设,是工程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受施工环境的影响,部分工程40mT梁运输与架设的过程较为困难。
为在确保施工质量达标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效率,利用相应技术完成施工极其重要。
1 工程概况工程处于厦门至沙县高速公路三明段A2,起讫桩号为K117+801.5--K126+440.0(A2标段左线终点为Z1K126+432.432),位于尤溪县境内起点接A1标段终点,位于坂面镇大坪村。
设龙寨大桥,进入中仙乡华口村。
而后设华口大桥、永华大桥,预留华口枢纽互通,跨越乡道和水库。
设卢平1#大桥、卢平2#大桥,路线向北穿越马尾崎隧道,并在隧道中进入台溪乡境内。
而后设玉园大桥跨越沟谷,于七官场村设置玉园隧道。
设下楼大桥跨越深沟后,止于下楼大桥桥尾。
本标段终点接A3标段起点,位于台溪乡七官场村,路线全长8.93km。
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km/h。
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12.25m。
2 施工工序本工程40mT梁运输及架设专项施工工序如下:(1)施工准备:包括运输轨道铺设准备、施工场地准备、施工机械及技术准备等。
为缩小架设误差,工程还需于施工前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并加固桥头线路,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2)40mT梁运输:根据工程量,确定T梁用量。
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范例

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范例钢筋机械连接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它具有强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工程中。
但随着建筑工程复杂化和结构要求的提高,钢筋机械连接的性能测试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的范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类型试验。
首先,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试验名称、试验对象和试验编号2. 试验目的和要求3. 试验方法和标准4. 样品选择与制备方法5. 试验过程和结果记录6. 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7. 试验结论和建议下面,我们逐一解释这些内容的具体细节:1. 试验名称、试验对象和试验编号试验名称和试验编号旨在对试验进行明确的标识,便于后续管理和查询。
试验对象则要分别注明被试样品的规格、材质、数量等参数信息。
2. 试验目的和要求试验目的应当清晰地表述针对该试验所检测的问题或目标,例如:“检测所选择的钢筋机械连接的拉伸强度和峰值扭矩能力”等。
同时,针对试验对象应当有相应的验收标准和质量等级要求。
3. 试验方法和标准试验方法应当明确标示,具体包括样品的制备、试验设备、环境条件等。
试验标准则应当遵循相关国家标准或者工程项目标准,保证试验合法、公正、规范。
4. 样品选择与制备方法试验中所使用的样品应当符合试验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规格、加工制造标准和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
同时,制备样品的方法也应当合理,以保证样品质量。
5. 试验过程和结果记录试验过程应当清晰记录,包括样品的标示、试验记录、数据采集、计算方法、测量仪器和环境参数等。
同时,试验结果也应当清晰记录,包括试验的参数、计算结果、偏差和误差分析等。
6. 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是试验结论和建议的依据,应当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和建议。
7. 试验结论和建议试验结论是对试验结果的总结和概括,要符合试验目的和要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试验建议则是在试验结论的基础上,对试验对象进行改进、完善或提高建议的具体实践方案。
绑钢筋工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和掌握钢筋绑扎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钢筋的切割、加工、绑扎、连接等步骤,熟悉不同类型的钢筋绑扎方法,提高施工人员对钢筋绑扎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钢筋绑扎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工序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际施工过程,对钢筋绑扎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绑扎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实验材料1. 钢筋:HRB400(三级)钢筋,直径分别为12mm、16mm、20mm、25mm。
2. 绑扎丝:直径为1.2mm的钢丝。
3. 模板:用于固定钢筋和模拟实际施工环境。
4. 工具:钢筋切割机、钢筋弯曲机、绑扎工具等。
四、实验步骤1. 钢筋切割与加工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使用钢筋切割机将钢筋切割成所需长度。
对于弯钩、弯折等加工要求,使用钢筋弯曲机进行加工。
2. 钢筋绑扎(1)柱子钢筋绑扎a.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将柱子主筋和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
b. 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c. 对于光圆钢筋搭接,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角,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
(2)梁钢筋绑扎a.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将梁主筋和箍筋套在底层纵筋上。
b. 按箍筋间距绑扎,确保箍筋与主筋垂直。
c. 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3)板钢筋绑扎a.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b.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c. 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
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3. 钢筋连接(1)焊接连接a. 使用电弧焊将钢筋接头处熔化,形成牢固的焊接接头。
b. 焊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焊缝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2)机械连接a. 使用钢筋连接器将钢筋接头处连接在一起。
b. 连接器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柱子钢筋绑扎通过实验,发现柱子钢筋绑扎工艺较为简单,但要求绑扎质量高。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钢筋焊接接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连接方式,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结构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钢筋焊接接头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的试验和检验。
本文将介绍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以便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能够准确、规范地进行试验工作。
首先,钢筋焊接接头试验应在合适的试验场所进行,确保环境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试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试验前,应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其次,钢筋焊接接头试验包括静载试验和疲劳试验两种类型。
静载试验是通过
对接头施加静态荷载,来检验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而疲劳试验则是通过对接头施加循环荷载,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疲劳破坏情况。
两种试验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在试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
在进行试验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荷载,并对接头进行逐步加荷,记录其变形和应力情况。
同时,还需对接头的表面质量、焊缝形貌等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在疲劳试验中,应注意控制循环荷载的频率和幅值,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接头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和疲劳寿命等重要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还可以发现接头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为改进焊接工艺提供指导意见。
总之,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是确保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
进行操作。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能够更加规范地进行钢筋焊接接头试验工作,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试验报告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及背景二、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1. 试验材料:使用直径为10mm的HRB400级别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配套设备。
2.试验设备:万能试验机、切割机等。
3.试验方法:根据相关标准,采用拉伸试验方法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进行试验。
三、试验步骤及结果1.制备试样:根据实际需要,制备出满足试验要求的试样。
2.设置试验参数:根据标准要求,设置试验机的拉伸速度及加载力。
3.进行拉伸试验:将试样固定在试验机上,开始进行拉伸试验,记录试样的变形情况及加载力。
4.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性能进行评估。
四、试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试验,得到如下结果:1. 试验参数:拉伸速度为10mm/min,加载力逐渐增加。
2.试验曲线:试验过程中,加载力逐渐增加,试样发生变形,达到一定载荷后出现破坏。
试验曲线呈线性关系。
3.破坏模式: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在试验过程中,出现拉断及错开断裂的现象。
4.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果,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承载能力较高,能够满足实际工程中的使用要求。
五、试验结论通过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具有较高的连接性能及可靠性,能够满足实际工程中的使用要求。
2.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承载能力,破坏模式为拉断及错开断裂。
3.试验结果为实际工程中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六、试验总结本次试验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连接性能及可靠性进行了验证,通过试验得出结论,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并且能够满足实际工程中的使用要求。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使用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和施工,并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其连接性能和可靠性的实现。
桥梁上部湿接缝施工技术方法的应用研究 郝镭

桥梁上部湿接缝施工技术方法的应用研究郝镭【摘要】随着桥梁建筑的普及和推广,桥梁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桥梁技术的提高和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阶段,通常采取先简后支的方法来处理桥梁上部湿接缝问题,先简后支施工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桥梁上部湿接缝施工效率,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桥梁结构的总体承载力,降低了桥梁裂缝的产生,施工优势较为明显。
【关键词】桥梁上部;湿接缝施工;技术方法;应用研究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Wet Joint in the Upper part of BridgeHao Lei【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bridge construction, the number of bridges involved in the field is expanding rapid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bridge technology to improve and reform and innovation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At this stage, usually take the branch of the method to deal with the upper bridge wet joint problems,after simply supporte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ridge upper wet joint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but also to maximize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bridge bearing capacity, reduce the bridge cracks, construction has obvious advantages.【Keywords】Bridge upper part; Wet joint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ethod; Applica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U4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2-0089-021.桥梁上部湿接缝施工技术1.1 施工原理连续梁主要是将数个孔板梁在连续后期应力和简支梁的基础上进行连接,不仅操作简单还能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40mT梁湿接缝钢筋连接方式的实验
研究
作者:阿布力米提 阿布都合力力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3期
摘要:为了减少工作量,湿接缝连接筋可采用“隔一焊一”的方式。这种施工工艺可减少一
半部分工程费用。
关键词:40mT梁湿接缝;钢筋连接;实验板加载;板体破坏
伊犁河大桥是新疆自治区、交通厅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大跨径刚构一连续粱桥的施工在我
区尚属首次,桥梁的合拢及体系转换为桥梁施工的核心部分,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建设规
模、技术含量复杂程度和政治经济地位均为疆内近期桥梁建设项目之前列。从施工就始终保持
科学合理的现场布局,严格要求的现场管理和规范完善的施工操作这样的基本生产条件。遵从
科研课题测试结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生产力作用。把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贯穿入项目建设。
1 问题的提出
伊犁河大桥的引桥采用跨径40m的“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北岸引桥7孔
40m,分为两联。南岸引桥20孔40m,分为五联。桥梁全宽27m,按一级公路要求设计为双
幅。每幅6片梁,T梁两幅中心距2.20m,中间湿接缝宽度0.70m,全桥40mT梁总数为
27×12=324片。
40m预应力T梁的横向湿接缝主筋为通常预应力T梁(或箱梁)采用的ф12环形筋,通
过套结的方式,将相邻预应力梁的外伸环筋一一对应的连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也是原30 m
预应力混凝土T梁标准设计图采用的,原标准设计并未提出关于焊接的要求。
随着预应力简支T形(或箱形)截面梁的普遍采用。人们对于采用湿接缝扩大翼缘受荷宽
度时,环形筋和外伸预埋筋的连接方式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对这种只采用绑扎的方法套结的
可靠性产生怀疑。不少设计者在相应的设计图的说明栏里要求预制梁外伸钢筋与对应的环形连
接筋焊接,并且焊缝长度不小于10d(单面焊)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更“保险”一些,“焊总比不焊
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外伸钢筋要逐根与环形连接筋焊接,工作量太大,耗时费力,质监部门体谅施工单位
的困难,作出折中的规定:该连接筋可采用“隔一焊一”的方式,这样横向连接部分的焊接工作
量减少了一半。
应该说对于二级以下的公路桥,桥长在200-300m时,这项焊接工作的总量并不太大,如
果采用流水作业,适当加大焊工的投入也不致在工期和效益上对工程有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是
一级公路上的特大桥(桥长超过千米),这焊接工作量就大得惊人。
以伊犁河大桥为例:引桥每幅为6片梁,中间5道湿接缝,T梁外伸钢筋间距为0.10m,
每片梁的外伸筋多达400根,湿接缝中环形连接筋与外伸筋有4道焊缝(受拉区和受压区各2
道)采用“隔一焊一”时,每道湿接缝共有焊缝800道,两幅桥面上的焊缝为8000道,焊缝控
制在0.12m时,总长达到960m,27孔引桥,这类焊缝总长度为26km。
一个熟练的焊工,保质保量地完成一道焊缝的时间为2分钟。全桥27×8000=216000道焊
缝需要花7200小时,按8小时工作制,约为900天,相当于10个熟练焊工不间断地焊接三个
月。
如果一根电焊条可以焊两道缝,这些缝仅焊条即需要6吨,当然这样巨大的焊接工作需耗
费的电能更是大的惊人。由于“先简支后连续”工艺,在预制梁安装后纵向连接钢筋和横隔板现
浇段的焊接工作量比较大,这种附加的要求使桥梁的焊接工作量成倍增加。
伊犁河大桥是自治区、交通系统的重点工程。该工程的结构和构造处理的每个细节都必须
采取慎重态度。引桥湿接缝中采用预制梁环形自闭合外伸筋与环形连接筋在已实现套接后是否
真的需要焊接才能保证受力需要,在这里采用焊接和绑扎(或点焊定位)对板的强度和刚度有
多大影响,这样的问题只能通过实验来作出客观的说明。
2 实验的策划与理论准备
2.1 实验的目的
检测完全相同的外伸钢筋与连接钢筋在采用焊接或仅采用点焊定位(主要采用绑扎)这两
种连接方式对板的极限承载力和板体刚度的影响。
2.2 实验操作
实验的操作、数据的采集必须遵循部颁的实验检测规程的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3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整个实验过程应提供如下数据:
2.3.1 采用不同连接方式时,板的力学特征值、板的开裂弯矩、板的极限承载力,板的破
环弯矩。
2.3.2 采用不同连接方式时,板的荷载一挠度曲线。
2.3.3 对于不同连接方式板受力特征的对比。
3 实验板的设计与加载方式
3.1 根据实验策划,我们按照湿接缝内的钢筋布置方式设计了两种板共6块。
其中:A类板3块,板中部的钢筋以“隔一焊一”的方式,两两相对的与外伸钢筋焊在一
起,在受拉区和受压区分别以10d焊接长度连接。
B类板3块,板中部钢筋用铁丝绑扎,仅有1/4的节点用点焊固定位置。
3.2 加载方式,按纯弯方式进行加载。实施时用橡胶支座支撑板体,反力架、千斤顶施
荷。
4 力学特征值的理论计算
板体理论计算的基础数据如下:(按照规范JTG62-2004规定选取)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Ec=3.45×104,ff=2.65Mpa
fcd=22.4 Mpa
钢筋等级为HRB335 , Es=2.0×105 Mpa ,fsd=280Mpa
n=Es/Ec=20/3.45=5.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1 板的开裂弯矩Mcr
板的上下缘均设有ф12主筋10根,钢筋截面积均为:
As=1.13×10-3m2,板的换算截面惯矩Io应考虑钢筋部分:
Io=1.0×0.23/12+2×1.13×(5.8-1)×0.07352×10-3Mpa=725.3×10-6Mpa
Wo=2Ioh=2×Io0.2=7.25×10-3m3
板的开裂弯矩按下式计算:
Mcr=rm Wo ff
式中:rm——塑性系数,采用rm=1.55
Mcr=1.55×7.25×10-3×2.65×103=29.8KN-m
4.2 板的极限承载力Mn
按材料强度计算极限承载力作用下,板的受压区高度x值
fsd As=fcd b x
则:x=fsd As/fcd b
代入各基础数据:b=1.0m(板宽)As=1.13×10-3m2
计算得x=280×1.13×10-322.4=0.014m
X值小于受压区钢筋距截面上缘的距离,极限承载力不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则:
Mn=fcd bx(ho-x/2)ho=0.20-0.0265=0.174m
Mn=22.4×103×0.014×(0.174-0.014/2)=52.4KN-m
4.3 板的实验预算
如果忽略板的自身弯矩,板体承受的荷载从0开始按30 KN的递增量施加荷载P值直至破
坏,各级荷载Pi对应的板跨中弯矩Mi如下:
P0=0M0=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P1=30 M1=7.5 KN-m
P2=60 M2=15 KN-m
P3=90 M3=22.5 KN-m
P4=120 M4=30KN-m(开裂弯矩)
以上五项对比数字来看,板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板体挠度与荷载成正,板的挠度值小。
P5=150M5=37.5 KN-m
P6=180M6=45 KN-m
P7=210M7=52.5 KN-m (极限承载力)
以上三项对比数字来看,受拉区混凝土不承担拉应力,钢筋应力增大板体挠度加大。
P8=240M8=60.0 KN-m(板体破坏,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发生板
顶混凝土崩裂剥落现象)。
5 结语
以上课题研究通过实验完全达到目的,具有足够承受设计荷载的能力,不仅保证规范里的
各项质量要求同时要保证线形,并大面积减少劳动力和工程费用。另一个方面加大提高我们的
技术素质。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阿布力米提(1972年出生),男,维吾尔族,新疆乌鲁木齐市人,工程师,
主要从事桥梁与公路建设项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