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私用
公车私用处罚标准

公车私用处罚标准
1.公车私用是指公务用车或公共交通工具用于私人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私人旅游、探亲访友、个人购物等。
2. 公车私用行为涉及公共资源的浪费,损害公众利益,严重扰乱了公务用车的正常工作秩序,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和处罚。
3. 公车私用行为按照不同情节,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种情况,具体处罚标准如下:
(1) 轻微:仅使用一次或偶尔使用,情节较轻,可以口头警告、批评教育或者简单扣除个人工资。
(2) 一般:使用次数较多或涉及较大金额,情节较重,可以记过、降职、罚款等处罚。
(3) 严重:使用次数较多或涉及巨额资金,情节特别严重,可以撤职、开除、移送司法机关等严厉处罚。
4. 公车私用行为的查处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必须确保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要给予行为人应有的惩罚。
- 1 -。
禁止公车私用管理规定(3篇)

禁止公车私用管理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加强对公务车使用的监督,有效遏制公车私用的现象,严肃查处公车私用行为,现就禁止公车私用规定如下。
一、禁止使用公务用车进行非公务活动。
不得将公务用车用于婚丧嫁娶、私人聚会、探亲访友、接送亲友等与公务无关的活动。
二、禁止领导干部驾驶公务用车。
除经批准的公安、检查、安全、外事等部门领导干部外,其他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一律不得驾驶公务车辆。
三、禁止将公务用车借给私人使用。
不得将公务车辆借给他人使用,不得将公务车辆用于个人学习驾驶,领导干部不得借用或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公务车辆。
四、禁止乱停乱放公务用车。
不得将公务用车停放在各类娱乐场所。
五、禁止节假日期间使用公务用车。
节假日期间,除指定值班和临时调配执行公务的车辆外,其他公务用车一律由所在单位统一规范停放,不得擅自驶离停放区域。
六、禁止隐藏、涂改、损毁公务用车标识。
对制作有特殊标识的公务用车,不得隐藏、涂改、损毁标识标牌以逃避监督。
七、禁止报销违规使用公务用车产生的一切费用。
对违规驾驶公务用车,除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外,产生的一切费用由使用人承担。
公车私用的相关危害一、从干部成长角度说:公车私用滋生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在某些干部心中,车就是身份的象征,官做到什么位置就要配什么档次的车,还必须是专车专人用,没有车就出不了门,没有车就办不成事。
二、从经济角度来说:公车私用造成巨大浪费,攀比现象严重,一些单位不该买车的也买,不该换车的也换,导致配车不是为了工作方便,而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个人私欲。
三、从社会角度来说:公车私用诱导不良的价值取向,“古有学者,衣锦还乡”变成“今有事业,轿车还乡”。
在某种程度上,公车私用变成流动的腐败广告,极大地损害了机关干部形象,甚至起到了反面教材作用。
公车私用的误区公车与专车:公车是公家的车,党政机关以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用车;专车是机关单位或个人专用的车。
虽然公车与专车都是用公款购置,车型也基本一致,但公车是为公家在员工工作时使用的,专车是公家为教授、院士、官员、官员家属等购置或租用的专用车辆,方便其工作和生活。
公车私用的界定标准

公车私用的界定标准属于公车私用的情形如下:1、公务员利用公车接送亲人或者朋友,可以被认定是公车私用,滥用职权。
2、公务员利用公车去旅游,去亲戚家拜年,开公用车去私人吃饭等。
3、公务员利用公车接送子女上下学。
4、公务员利用公车,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
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主要包括九类现象:1、公车私用趋隐蔽。
包括:变通私用,即将公务用车当作接送上下班的通勤车使用;租车私用,即用公款租赁车辆逃避监督;公私混用,即打着办公事名义办私事;擅驾私用,即公车长期被驾驶员私开私用;既领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使用公务用车。
2、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
包括:不根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工作需要,超出单位公车规定编制增加公车配备;采取公车挂私人车牌照、外省车牌照等,逃避监管;公车主管部门违规核定公务用车编制,导致单位超编制配备公车;在指标上花心思,通过“转嫁”方式试图为违规配备披上合理外衣。
3、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
即以特殊用途等理由超过规定的标准(排量、价格、车型)配备公车(包括擅自扩大专车配备范围或者变相配备专车)或者违规审批超标配备车辆。
4、配备豪华内饰。
5、借用占用换用享特权。
即以“借”为名掩人耳目,长期使用企业或管理服务对象车辆,同时将产生的燃油费、维修费等车辆费用转嫁给企业或管理服务对象。
6、租用超标公车。
即长期租赁豪华车辆当作公车使用。
7、油卡消费搞任性。
即办理加油主、副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揩油”,或利用公务油卡管理漏洞,用油卡购买个人消费物品。
8、私车公养。
包括私油公供问题。
如借“私车公用”之名报销私车产生的相关费用,或利用保管公务加油卡的便利,为私家车加油。
私车公修问题。
如以私车冒充公车,到单位定点维修厂维修,费用由单位结算。
私票公报问题。
如将私车产生的保险费、维修费、年检费等发票拿到公家报账。
9、私驾公车发生事故。
即党员领导干部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车私用管理条例

公车私用管理条例
公车私用: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便于员工工作需要,生活需要,公司同意部分员工,可以申请公车私用,具体条款如下:
一、公车私用的前提条件:
1、确保公司业务车辆资源充足
2、通过公司领导批准审批
3、车辆的各项证照都相应齐全
二、公车私用审批程序
确因个人需要使用公车,当事人可以提出申请,提交职能部门领导或主管领导同意,提交人力资源及行政部审核,再经高级领导审批后,方可公车私用。
三、公车私用的义务
1、油费:私人用车,油费由用车人承担,根据公司规定的用油型号加油,根据实际公里数,核算油费,进行备案,待发工资时在工资中扣除。
2、路桥费:非公务用车的路桥费车主自行承担。
四、车辆管理
1、公车私用都必须由人力资源及行政部派遣,并由人力资源及行政部负责登记车的行车记录(每次出发和回来的公里数,时间等信息)。
2、公用的私车在正常上班时间应停放在公司停车场,或指定位置。
五、违章与事故处理
1、车辆违章罚款由当事人负责。
2、由于驾驶人操作不当,而导致车辆损坏或机件故障,所需的维修费,由当事人负责处理。
3、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按公司《车辆管理制度》处理。
六、此规定最终解释权属公司人力资源及行政部。
公车私用 处理依据

公车私用处理依据公车私用是指公务车辆被公务人员用于私人目的,违反了公车公用的原则。
对于公车私用的处理,有明确的依据和规定。
公车私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的规定。
根据该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公务员不得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不得将公车、公物作为私人使用。
因此,公车私用的行为违反了公务员法律法规,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较重的,可以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处分。
对于公务车辆被公务人员私用的行为,可以依照该法对公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
国家机关公车使用管理办法也对公车的使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该办法,公务车辆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公务活动,不得用于私人目的。
对于公务车辆的使用,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批,且必须有明确的公务活动需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公务车辆。
对于违反规定的公务车辆使用,应该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公务车辆的合法使用和公车公用的原则。
对于公车私用的处理,还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各级机关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公车使用管理制度,明确公务车辆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程序。
同时,要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监督,定期进行检查和审计,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对违规使用公务车辆的人员要进行严肃追责。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监控,确保公务车辆的使用符合规定。
除了加强管理和监督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来提高公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培训,让公务人员充分了解公车公用的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对公车私用行为的警惕性和抵制力,从而减少公车私用的发生。
公车私用违反了公务车辆的使用规定,违背了公车公用的原则。
对于公车私用的处理,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公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以确保公车的合法使用和公务的顺利进行。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才能有效遏制公车私用的问题,维护公务车辆的合法权益,提升公务人员的形象和公信力。
公车私用的处理意见

公车私用的处理意见
公车私用是指公务车辆被用于私人目的,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公务车辆的使用规定,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还损害了公共利益。
针对公车私用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处理意见。
应该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公车管理制度,明确公车的使用范围和目的。
公车的使用应该严格按照公务需要进行,不得用于私人目的。
同时,加强对公车使用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公车使用记录和审批制度,确保公车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应该加强对公车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公车使用人员应该清楚公车的使用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纪意识和道德观念。
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使公车使用人员深入了解公车使用的重要性和合理性,从而减少公车私用行为的发生。
应该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对公车私用行为进行举报。
建立公开、透明的举报渠道,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查实的公车私用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严肃追究责任,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
要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和宣传渠道,宣传公车使用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公车的合理使用知识,增强公众对公车私用的认识,形成社会舆论压力,共同维护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公车使用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公车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公车私用行为。
对于违规使用公车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形成严肃的制度约束和法律惩处。
对于公车私用问题,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培训和教育,建立举报机制,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有效解决公车私用问题,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公共利益的根本利益。
公车私用管理规定范文(三篇)

公车私用管理规定范文一、总则(一)为加强对公车的管理,规范公车私用行为,提高公车使用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公车使用人员和公车使用场合。
(三)公车是指由本单位购置或租赁并登记注册,专供本单位行政工作和公务活动使用的车辆。
二、公车使用范围(一)公车只能用于本单位的公务出行,不得用于私人事务、个人活动以及其他违规用途。
(二)公务出行是指公车使用人员因工作需要,进行与本单位工作有关的出行活动。
(三)公务出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到外地开展工作、参加会议、办公、调研等。
三、公车使用权限(一)公车使用权限应明确,由本单位领导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授权,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公车。
(二)公车使用权限应根据工作需求合理分配,不得滥用、超标使用公车。
(三)公车使用权限应遵守公车使用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目的、时间、路线进行出行。
四、公车使用流程(一)凡有公务出行需要的人员,应提前向本单位指定的部门进行申请。
(二)公车申请应包括出行目的、时间、路线和车辆要求等必要信息。
(三)公车申请应提前三个工作日提交,部门负责人应在一天内作出审批决定。
(四)通过审批的公车申请,应由申请人员在规定时间内领取使用,并按照规定归还。
(五)公车使用应按照规定的出行目的、时间、路线进行,并及时上报行车记录。
五、公车使用监督(一)本单位应建立健全公车使用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车的日常管理和检查。
(二)公车使用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公车使用,不得擅自改变出行目的、时间、路线。
(三)公车使用人员发现公车存在故障、损坏等情况,应及时上报并尽快修复。
(四)本单位应定期对公车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违规使用行为进行处理和纠正。
(五)公车使用监督应注重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六、公车使用违规行为处理(一)对于超标私用公车或其他违规使用行为,由本单位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
(二)对于造成公车损失的行为,应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
(三)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公车使用行为,应及时通报公车使用人员所在单位的上级单位并进行记录。
公车私用的认定标准

公车私用的认定标准
公车私用的认定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使用公车办理私人事务。
公车只能用于公务活动,不能用于办理私人事务。
如果公车被用于接送家人、亲戚或者朋友,或者被用于购物、娱乐等私人活动,就可以认定为公车私用。
2. 公车使用时间不当。
公车的使用时间应该符合单位的正常工作时间,如果公车在非工作时间或者休息时间被使用,也可以认定为公车私用。
3. 公车使用地点不当。
公车的使用地点应该符合单位的正常工作范围,如果公车被用于非工作场所或者与工作无关的地点,也可以认定为公车私用。
总之,公车私用的认定标准主要是看公车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和使用目的,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就可以认定为公车私用。
对于这种行为,应该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员: 林萍 苏丽英 黄佳玲 黄粉珊
一.名词解释
(1)公车:指的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了执 行公务而专门配备的车辆。
(2)公车私用: 简单来 说是国家公务人员工作时 间开公车办私事,非工作 时间公车己用。
二 我国公车开支现况
(1)目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高达1500亿元-2000亿 元,购车和消耗支出高昂;
(3)公务员定时使用,定点使用,超出范围 则使用公共交通;
(4)让每一位公民加入监督的行列
(2)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3)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 15%,加重交通压力;
(4)社会上私家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 党政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使国有 资产流失严重。
地点:某校校门
时间:新生报到日
百姓对公钓鱼”
坐豪车才能更好 “为民服务”
广州推行有偿 使用公车
实际上是公款
支付公车
为何难以解决公车私用问题 ???
三 公车私用难以解决的原因
(1)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去触碰特权,许多
“车改”模式,没有着力去“改”掉公车使
用中的特权,而是在“车改”中用制度和 政策的形式将公车使用中的特权合法 化,其弊端集中体现在“车贴”的发放上。
四 外国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可供借鉴的经验
(1)美国公车购买消费统一管理 ;
(2)日本严格限制数量; (3)韩国首尔“官车”砍剩4辆; (4)芬兰只有五大高官享专车; (5)德国司局级不配专车。
五 我国解决公车私用问题的可行对策
(1)严格控制专车配备,尽量减少公车数量; (2)为降低费用统一购车,提倡租车;
(2)公民对“公车私用”进行监督却遭骂
区伯是名“爱管闲事”的老者,年近六旬的他常看不惯一些不平事。4月8日 下午,他因看到有名警察“公车私用”,就感慨了一句“公车私用何时了”,谁 知却遭来对方的粗口大骂。气愤之余区伯向纪检部门投诉。让他略感欣慰的是, 当事公务员的单位——广州市公安局在很短时间作出了回应,有关负责人还亲自 带着当事警察登门向区伯道歉,并表示已责成其作书面检讨。区伯说,当事警察 道歉后,他的气已经消了,但他希望能通过此举,引起政府对公车私用现象的重 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