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分析
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原则

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原则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原则是指在建造建筑物时,考虑到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恶劣环境和外力作用,采取一系列设计和施工措施,以确保建筑物能够长期使用而不受损坏。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耐久性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下面就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原则进行详细的探讨。
1.材料选择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首先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选择质量优良、耐候性好、抗腐蚀能力强的材料,以保证建筑物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例如,钢结构在抗风压、耐震、自重等方面表现出色,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中;水泥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结构构件中。
2.结构设计耐久性设计中的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应满足荷载传递、变形限制、地震响应等要求,确保建筑物在恶劣环境下依然稳定可靠。
在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建筑物的整体性、刚度、变形控制等因素,采取有效的结构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3.防水设计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中,防水设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面临雨水、地下水等水的侵蚀,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防水设计,将导致建筑物出现漏水、渗水等问题。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采用各种防水材料和技术,对建筑物的地下层、屋面、墙体等部位进行细致的防水设计,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4.维护保养建筑工程的耐久性设计并不仅仅是在建造过程中考虑,还需要在日常的维护保养中加以重视。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气候、环境、外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的各种构件可能会出现老化、损坏等问题。
因此,建筑物的定期维护保养是确保其耐久性的重要保障措施,只有加强维护保养,才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耐久性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防水设计和维护保养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确保建筑物能够安全、稳定地长期使用。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物耐久性设计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物耐久性设计建筑工程中,建筑物的耐久性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耐久性设计的目标是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自然环境、人为影响和温度、湿度等外部因素的侵害,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结构材料选择、防水防潮、风力设计和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设计原则在建筑物的设计中,耐久性应被视为最基本的考虑因素之一。
设计师应考虑以下原则来确保建筑物具备良好的耐久性:1. 结构安全性:建筑物的结构要能够在风力、地震等自然灾害或外部冲击下保持稳定。
结构的设计应遵循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其能够承受设计期内的荷载。
2. 建筑材料的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是保证建筑物耐久性的关键。
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物所处环境的特点,选择具有良好耐久性和抗侵蚀性的材料,如混凝土、砖石等。
3.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轻量化建筑物的整体,减少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
同时,合理的结构设计还能够降低建筑物内部的应力和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二、结构材料选择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对其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及其特点:1. 混凝土: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对抗压强能力较强。
在建筑物的地基、柱子和梁等部位使用混凝土能够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2. 钢材: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适用于构造物件、框架和梁等部位。
使用钢材作为结构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3. 砖石:砖石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
在建筑物的墙体和地基等部位使用砖石能够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三、防水防潮设计防水防潮是建筑物耐久性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水防潮措施:1. 合理的屋面设计:屋面是建筑物最容易受到雨水和潮湿影响的部位。
设计师应合理设计屋面的坡度和排水系统,确保雨水及时排除。
2. 使用防水材料: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浴室等潮湿环境中,使用防水材料可以有效防止水分渗透,保护结构材料不受湿度影响。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探讨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探讨摘要:目前,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理化性质将直接决定工程质量,进而影响工程效益的体现。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在施工中保持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防止,这值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深刻反思。
混凝土结构施工有一定的科学原理,如混凝土施工中搅拌不均、温度应力不平衡等,都可能带来混凝土裂缝、腐蚀等问题,影响混凝土工程项目的硬度、强度和安全性。
因此,建筑工程在应用混凝土材料时需要做好耐久性设计,确保施工时混凝土的有效性,避免影响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购买力也相应提高。
尤其是人们对建筑业的外观、整体舒适性和系统安全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为了解决居民提出的各种问题,房地产和建筑公司对建筑造型、外观以及室内外空间的灵活性逐一进行了改进和提高,这也导致了建筑行业结构的不断复杂化,这些改善与优化对建筑公司以及房地产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
为此,设计师必须保证符合居民生产生活要求,同时保证建筑整体的美观性以及安全性。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原则(1)安全性。
无论什么行业,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建筑结构在形成前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变形,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如风暴、地震、洪水等不可抗力因素。
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考虑这些因素,以安全稳定为基点,不要有造成倒塌事故的侥幸感。
(2)适用性。
如今,建筑作业越来越丰富,但最重要的是满足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的需要。
因此,建筑结构设计还应考虑建筑的功能性和适用性,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应用效果,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3)耐久性。
为了有序地完成建设任务,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避免反复修正,使国家或个人经济损失惨重。
为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也要全面考量耐用性原则,根据国家所提出的建筑应用年限标准,做到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
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设计策略

建筑结构工程中的耐久性与设计策略提纲:1. 耐久性的定义和重要性2. 影响建筑耐久性的因素及其解决方案3. 预测和评估建筑耐久性的方法和技术4. 设计策略对提高建筑耐久性的作用5. 经典建筑耐久性问题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方法1. 耐久性的定义和重要性在建筑工程中,耐久性是指建筑物、结构或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程度。
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建筑可以承受环境和力学作用下的磨损和腐蚀,并保持其结构和性能的稳定状态。
良好的耐久性不仅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维护和修复费用,并提高建筑的价值和安全性。
2. 影响建筑耐久性的因素及其解决方案2.1 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建筑耐久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材料的性能如强度、耐久性、防水性、防火性以及抗震性等关键性能需要根据使用场景和安全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以水泥混凝土为例,它是一种较为优秀的建筑材料,但是如果不恰当的使用,如水灰比、氯盐侵蚀等问题,那么混凝土的性能就会下降。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混凝土配合中恰当的添加优良水泥掺合料,例如合适的矿物掺合料,调节混泥土配合水泥的类型和结构等方法,来提高混泥土的耐久性和强度等。
2.2 保护措施保护措施包括防水、防腐、防锈、防风等,通过使用相应的材料提高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例如,在材料选择方面可以使用经过专门处理的材料,如加入防水剂的混凝土或金属中加入防锈剂。
此外,建筑物的设计也应考虑保护措施,例如采用遮盖物、窗棂等措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3 环境因素建筑耐久性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气候、风、水、腐蚀、地震等。
在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做好建筑物的外保护,妥善修理各种损坏,在维护过程中,及时的重新涂漆或者刷上保护膜。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考虑其耐腐蚀、防风、抗震性等因素,综合考虑解决在特定环境下会出现的问题。
3. 预测和评估建筑耐久性的方法和技术建筑耐久性的预测和评估是指通过对建筑物结构、材料、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预估维修和更新维护的最佳时间等。
谈建筑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于要抢进度,以整体浇筑不好支模为借口, 企图先施工一侧的混凝土墙 (另一侧是砖墙, 无此问题) ,沿楼梯走向在混凝土墙内预埋钢
板,然后焊接楼梯板内的受力钢筋。正如上 面过梁支座的受力分析, 这样做法显然不妥。 正确的做法是采用异形模或局部用木模,整 体浇筑。 上述问题,有的由于无关主体结构而被 忽略 ,有的因为不影响现实安全而被忽略 , 有的是因沿袭习惯做法而被忽略。愈是这些 小问题,愈容易在设计、施工、监理乃至验 收的各个环节上被一次次忽视 , 从而导致结 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被一点点削弱, 最后把 看似完美实则隐患多多的建筑成品交给了毫 不知情的业主。对于一个建筑产品,业主关 心的是其使用寿命, 设计师关心的应该是对 设计参数、材料性能、施工工艺、使用中的 维护提出什么样要求才能达到使用寿命,或 需做何种加固修复才能达到其剩余寿命。如
过 支 处 管 矩 小, 正 剪 最 梁 座 尽 弯 较 却 是 内 大
的 部位。因 此, 于弯矩! 剪力的 由 共同 作用,
容易在支座附近区域产生弯一 剪斜裂缝,又由 于过梁荷载总是作用于梁顶, 因此斜裂缝底部 水平纵向钢筋必然要承担斜裂缝顶部截面相 应的弯矩,这样使得过梁支座底部纵筋受到 的实际弯矩比预想的要大很多。因此这些部 位容易留下隐患,一旦遭受竖向地震作用, 极易破坏。 在设计中, 尤其在建筑方案时尽 量避免门窗等洞口紧靠柱边, 至少留够一个 锚固长度的位置。 3、楼梯路步板与其两侧的混凝土琦搭接 的情况 楼梯踏步板与其两侧的混凝土墙的塔接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今我国乃至全
摘 要: 本文通过时设计中一些细节问 题的分析,如: 阳台、雨篷、挑檐等悬嘴构 件,预留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等,粗略探讨 了 建筑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关扭词: 衬久性; 预留 钢筋; 混凝土结 构
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

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一直是工程师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毫无疑问,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确保建筑物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如何设计出具有良好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建筑工程结构成为了每个工程师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一、安全性设计1. 结构受力分析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以确保结构受力均匀、合理。
结构受力分析是为了保证建筑结构在承受外部荷载时能够保持稳定状态,不发生倾斜、位移或者倒塌。
通过对建筑结构所受内力和外力进行分析计算,可以确定结构承载能力和受力分布状态,从而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2. 抗震设计在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安全性设计要求。
抗震设计旨在使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减少倒塌和人员伤亡。
工程师会根据地震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来合理设计结构的抗震措施,包括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加连接件的抗震能力等措施。
3. 安全系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结构的用途和承载要求确定合适的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是指结构在承受荷载时的实际承载能力与其设计承载能力之间的比值。
合理的安全系数能够确保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时不会超载,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二、耐久性设计1. 材料选择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材料的选择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工程师需要根据结构的使用环境、受力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等。
选用耐久性好、抗腐蚀、抗老化的建筑材料,能够有效地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2. 防水防潮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也包括防水防潮设计。
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风吹雨打、湿气侵蚀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霉变、腐烂等现象,因此需要进行防水防潮设计。
例如在地下室、卫生间等易受潮的场所,需要采取防水材料和防水措施,确保结构的耐久性。
3. 消防设计消防设计也是确保土木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

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是土木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设计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结构设计的角度探讨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以及相关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技术。
一、安全性设计1. 结构设计原则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结构的安全性。
安全性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结构都能够安全可靠地承载荷载。
为此,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工程结构所受荷载的种类、大小和作用方式,对结构进行全面的力学分析和设计计算,合理确定结构的尺寸、截面形状、连接方式等。
还需要考虑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的变形和位移情况,确保结构在承载荷载的同时不产生过大的变形和位移,从而有效地保障结构的安全性。
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通常会采用一些特定的设计方法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静力方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通过对结构受力情况的分析,确定结构各部位的受力状态和大小,进而确定结构的合适尺寸和材料。
设计人员还可以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数值计算,模拟结构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受力情况,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对于复杂的结构设计,还可以利用试验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对结构的物理试验来验证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耐久性设计除了安全性外,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耐久性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结构在长期使用和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以确保结构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稳定的性能。
为此,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合理选择耐久性好的材料和保护措施,合理设计结构的构造和细节,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通常会采用一些特定的设计方法来确保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分析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分析一、引言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1. 混凝土结构的老化问题混凝土结构的老化是混凝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混凝土结构老化时,其强度和耐久性都会受到影响。
老化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产生的。
由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和受力情况的不同,裂缝的形成也有所不同。
裂缝的产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严重时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失效。
3. 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锈蚀问题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是承担混凝土结构受力的主要部件之一。
由于环境中的氧气和水分,钢筋易受到氧化和腐蚀的影响,导致其强度逐渐降低。
钢筋的锈蚀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降低和失效。
4. 混凝土结构的碱骨料反应问题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骨料中可能含有一些具有反应性的矿物质,当这些矿物质与混凝土中的碱相遇时,会发生反应,产生一些膨胀性产物,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体积膨胀和裂缝的产生,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失效。
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解决方法1. 混凝土结构的防水处理防水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雨水、地下水等的侵蚀,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降低和老化。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防水处理可以有效地保护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2.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处理对于已经出现裂缝和老化的混凝土结构,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恢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加固处理的方法包括碳纤维加固、钢板加固、FRP加固等。
3. 混凝土结构的定期维护定期维护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定期维护包括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延长其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01T17:13:17.8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第35期作者:卢俊坤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很快发展,这对建筑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的建筑工程耐久性设计技术。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10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很快发展,这对建筑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的建筑工程耐久性设计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耐久性;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耐久性是现代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安全设计的重点内容,建筑结构耐久性直接和建筑功能结构设计、工程材料以及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笔者主要基于耐久性的角度分析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
1.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重要性
我国基础工程建设目前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工程结构设计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
然而,一直以来建筑结构耐久性设计都是其中的重难点内容。
当前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是混凝土结构,而且多数人认为混凝土是稳定性、耐久性比较好的建筑材料,然而通过相关的研究显示,混凝土建筑结构在相应的应用环境下极易出现早期失效现象,甚至有的建筑结构应用20-30年后就容易出现稳定性急速下降的现象。
近年来很多建筑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建筑结构早期失效导致的,因此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建筑结构耐久性设计,不断提高建筑结构耐久性设计水平。
2.目前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建筑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时候,由于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会通过经验式方法来补强结构,并没有建立一种系统性的耐久性设计体系,这样很容易导致耐久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出现以下几点问题:①建筑结构耐久性设计制度、设计规范以及设计标准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尚未形成一个可靠、完善、全面的技术体系,虽然针对抗氧离子、混凝土配合比以及结构保护层厚度等容易实现的指标提出了相应要求,然而并未系统性分析混凝土碳化以及钢筋锈蚀等情况。
②影响耐久性的相关因素并未得到全面分析,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并未强调实际的工艺问题以及结构设计细节的影响。
③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耐久性设计,这样会导致构件截面厚度相对较小、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强度等级降低以及钢筋直径偏小等诸多问题,这样会对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3.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技术要点
3.1混凝土耐久性的设计及原则
在混凝土结构应用中,其周围的环境能明显的致使混凝土的结构材料的性能发生变化,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劣化,所以混凝土的结构耐久性设计是其结构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方面,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这个结构耐久性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预期设计中的使用寿命是多少,然后要清楚耐久性的失效标准是什么。
关于结构的预期设计使用寿命情况,我国新修订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已经明确把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划分为4 类(见表1)。
表1 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3.2防冻融设计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有早期破坏问题主要是由于冻融循环应力所致,这也是评价和衡量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混凝土实现水化硬结后,混凝土的内部会出现很多毛细孔,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添加的水量往往会多于水泥水化所需水量,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
混凝土毛细孔中残留的水处于低温环境中会快速结冰,而且当温度反复、持续变化的时候会使毛细孔中的水分发生体积上的变化,进而破坏混凝土内部毛细孔体积,进而破坏整个混凝土结构。
因此,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循环冻融作用,一定要采用相应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措施,从而有效增强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水泥品种,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能,混凝土适用于0℃左右的低温环境下,比如盐水泥、早强硅酸盐水泥等可以充分、合理的利用自身早期化热强度高、水化热比较大等特点尽可能减少混凝土毛细孔内残留水分。
而且制作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将水灰比适当降低,进而加大水泥比重,提高混凝土化热量。
3.3建筑功能结构耐久性设计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建筑使用功能结构设计会对整体建筑结构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为了有效提高建筑结构耐久性,非常有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结构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时候应该做出以下工作:
①科学合理地设置水分侵袭结构。
比如防结露、防潮、放水等技术构造,主要是指室内外高差台阶、防水层、踢脚、檐口、腰线、天沟、室内外高差台阶、雨水口、地漏、防潮层以及雨水口等,确保建筑结构都可以处在一种相对干燥的环境。
②防止高温、低温的建筑结构措施设置。
比如,防火墙、屋面隔热层、墙体保温层以及防火区等技术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③有效控制建筑结构裂缝节点构造以及变形缝。
具体包括墙体连接位置结构、沉降缝、温度缝以及防震缝等。
3.4钢筋防锈蚀设计
一旦建筑混凝土出现硬化后很容易生成氢氧化钙,这种物质带有碱性性质,这样会导致混凝土孔隙残留水分也带有强碱性质,而且钢
筋内部表层会形成一层致密钝化膜,可以避免钢筋持续锈蚀。
然而,钢筋钝化程度比其阈值还高,就会破坏这层钝化膜,经过外部环境介质作用会生成Fe(OH)3,进而导致锈蚀,弱化钢筋受力性能,混凝土结构内部也会混入腐蚀性介质,使建筑结构破坏速度加快。
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耐久性,非常有必要采用合理的钢筋防腐蚀技术。
由于混凝土中存在的氯离子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钢筋钝化膜,因此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程度,进而防止钢筋出现锈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工程设计对于结构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设计师应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采用多种手段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耐久性,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洪,张卓诚.建筑工程结构耐久性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0).
[2]梁欣.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5).
[3]李有力,张利为.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民居.2012(03)
[4]王国胜.小波技术在起重机桁架臂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