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研究】(怀化)2016中考化学 重点题型突破 专题三 坐标曲线、图表、框图、标签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2编 重点题型突破篇 专题二 坐标曲线、图表题(精讲)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专题二坐标曲线、图表题,备考攻略)在试题中用坐标曲线、图表来表达物质发生变化或化学反响的规律,是中考题中常见的题型,也是中考的必考点,近几年的考查中各种题型均有涉及,特别是在考查物质溶解度时,溶解度曲线频繁出现,考查分值在3~6分,预计2021年中考中仍会用选择题来考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用填空题来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变化(即pH)曲线,也可能在探究题或选择题中考查物质在化学反响中的变化曲线,分值在3~5分。
策略一pH变化曲线1.酸碱中和反响中的pH曲线图像:图1 图2分析:图1,碱入酸,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响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参加,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图2,酸入碱,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响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参加,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2.溶液稀释的pH曲线图像:图3 图4分析:图3,碱性溶液稀释时,由于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参加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等于7。
图4,酸性溶液稀释时,由于酸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参加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等于7。
策略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图像:图1 图2分析:图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参加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到达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策略三化学反响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2021年中考10题,2021年中考15题)1.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的质量变化图像:图1 图2分析:随着反响的进行,反响物质量不断减小,假设反响物有剩余,那么图像如图1所示;假设反响物没有剩余,那么图像如图2所示。
2.化学反响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响图像:图3 图4分析:图3,随着反响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响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到达最大;之后,生成物质量将不再随参加物质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
中考化学人教版 题型突破练三 坐标曲线题

12.(2022·绍兴)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
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
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D)
13.★(2022·龙东)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氯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量的 HCl 与 Na2SO4 混合溶液中不断加 Ba(OH)2 溶液 C.加热高锰酸钾 D.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
答案是:D
类型 3: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曲线 金属与酸反应的坐标曲线(详见“重难突破 6”)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坐标曲线 图象:
图象解读: 如图,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若金属的相对原 子质量大于(或小于)金属盐溶液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则完全反应后, 溶液的质量增加(或减小)。
金属与盐溶液的优先反应原则曲线 图象:
7.(2022·广东)根据题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50 g 甲完全溶于 50 g 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t2℃,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 C)
8.★(2022·达州改编)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合理的是
A.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B.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6)图⑥,向 A 的溶液中加入 B(可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时,溶剂的质量 不变,A 溶质的质量也不变,溶液质量先随加入 B 的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后当 B 达到饱和时,不再改变,故 A 的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小,后不变。
类型 5:与溶解度相关的曲线 (详见“第九单元”和“重难突破 9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中考命题研究】(怀化)2020中考化学 重点题型突破 专题三 坐标曲线、图表、框图、标签题(无答案)

专题三坐标曲线、图表、框图、标签题考点一坐标曲线、图表题,中考专题精讲)一、pH变化曲线1.酸碱中和反应中的pH曲线图象:图1 图2分析:图1,碱入酸,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图2,酸入碱,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2.溶液稀释的pH曲线图象:图3 图4分析:图3,碱性溶液稀释时,由于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等于7。
图4,酸性溶液稀释时,由于酸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等于7。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象:图1 图2分析:图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的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三、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变化图象:图1 图2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象如图1所示;若反应物没有剩余,则图象如图2所示。
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图象:图3 图4分析: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质量将不再随加入物质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
图4,反应时加入催化剂,反应的速率或反应的总时间会发生变化,但生成物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2)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的反应图象:图5 图6分析: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首先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然后判断生成物的质量,先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开始(如图5所示);后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后开始(如图6所示)。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图像题、坐标曲线专题 32张PPT

质量
/g时间/t 0源自类型五 化学变化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
6.金属和酸反应时的变化曲线 例1. 足量金属与等量酸生成等质量氢气的曲线 例2. 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的曲线 H2的质量/g
H2的质量/g
0
反应时间/s 0
反应时间/s
例题1;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与足量的稀硫 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 的是( C)相对原子质量:Mg:24,Al:27
溶剂 的质 量/g
0
加入硝酸钾固体的质量/g
类型四 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1.物质溶解时,溶质不和溶剂发生反应。 一定温度下,向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中 各成分的变化曲线
溶液 的质 量/g
0
加入硝酸钾固体的质量/g
类型四 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1.物质溶解时,溶质不和溶剂发生反应。 一定温度下,向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中 各成分的变化曲线
生成物的质量/g
生成物的质量/g
0
加热时间/s 0
反应时间/s
类型五 化学变化中反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
4.一种物质和另外一种(或两种)物质的反应
补充:在煅烧石灰石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 物时,若横坐标是加热时间,物质加热一段时间后 才能反应,反应的起点在0点后;若横坐标是反应 时间则反应的起点在0点。
溶质 的质 量分 数 /%
0
加入硝酸钾固体的质量/g
类型四 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3.化学反应中溶质质量的变化
例1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Fe+CuSO4=Cu+FeSO4
溶质 的质 量/g
0
时间/s
(人教版)中考化学热点题型攻略【题型1】坐标曲线类试题(29页)

水,使得饱和石灰水中溶剂水减少,且该
C × 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 解度减小,会有晶体析出,溶质减少,因
此溶液质量减小
由于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D × 反应中是催化剂,因此二氧化锰的质量 不变(即固体质量不变)
【特别提醒】 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在 相同情况下和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图一样。
2. 物质溶解时,如果加入的物质能够和溶剂 (水)发生化学反应,如CaO和CuSO4。则物质
在溶解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1)图像:
(2)分析(温度一定):向水中加入该物质:该物 质和水发生反应初始阶段,生成物完全溶解
(’14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 是 ( B )
【解析】 电解水的实验中,在相同时间内 ,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 为1∶8,A错误;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
显酸性,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
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在此过程中, 溶液酸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 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硫 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溶液会在一段 时间内显中性,恰好完全反应时,继续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溶液pH升高,显碱性,B正
确;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能改 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物的
质量,C错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溶质
质量分数不是0,向接近饱和的该溶液中继 续加入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 大,达到饱和之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D错误。
A.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B. 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
C.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怀化专版中考化学命题研究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四坐标曲线图表题精练试题0215210

专题四坐标曲线、图表题一、我能选择1.(2016宜昌中考)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D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2.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B ),A) ,B),C),D)A.向盐酸中不断加水B.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C.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D.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3.(2016北京中考)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 A )4.(2015岳阳中考)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C ) 1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2016杭州中考5.(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如)( D 图曲线表示的是A氢氧化钠溶稀硫稀盐B碳酸钙粉稀盐锌C硝酸银溶液D铜粉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0166.(陕西中考)2)( C 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化如图所示a 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 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7=点烧杯内液体的C.pH+--2+2d、、OHSOH、.D点溶液中较多的是Ba4)(7.2016(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河北中考)A 2.①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A .②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B C.③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 )反应D.④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CD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多选8.(2016江西中考)(.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A .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 X可能是稀盐酸或者稀硫酸D.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则物质( D )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2015益阳中考)9.(.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A 的溶液中加水=.向BpH13C.加热KClO和MnO的混合物制O 223D.一定量的CuSO溶液中加NaOH溶液4二、我会填空10.(2015郴州中考)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与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坐标曲线题30页PPT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常考题型突破(03) 曲线图像题

题型突破(三)曲线图像题类型一坐标曲线型|针对训练|1.[2019·贵阳]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
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T3-8所示。
图T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C.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的反应D.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2.[2019·攀枝花]已知,常温下氯化钙、氯化钠的水溶液均呈中性,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T3-9所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图T3-9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纯碱溶液D.硝酸银溶液3.[2019·吉林]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图T3-10相符的是()图T3-10A.MnO2中加入H2O2溶液B.Cu-Zn合金中加入稀盐酸C.CuO中加入稀硫酸D.BaCO3中加入稀硝酸4.[2019·黄石]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T3-11。
a、c 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T3-11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C.b点时,该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D.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d点时的溶剂质量5.[2019·岳阳]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图T3-12A.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B.向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C.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6.[2019·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图T3-13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7.[2019·徐州]甲、乙两种均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设它们从溶液中析出时也都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3-14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坐标曲线、图表、框图、标签题考点一坐标曲线、图表题,中考专题精讲)一、pH变化曲线1.酸碱中和反应中的pH曲线图象:图1 图2分析:图1,碱入酸,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图2,酸入碱,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2.溶液稀释的pH曲线图象:图3 图4分析:图3,碱性溶液稀释时,由于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等于7。
图4,酸性溶液稀释时,由于酸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等于7。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象:图1 图2分析:图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的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三、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变化图象:图1 图2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象如图1所示;若反应物没有剩余,则图象如图2所示。
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图象:图3 图4分析: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质量将不再随加入物质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
图4,反应时加入催化剂,反应的速率或反应的总时间会发生变化,但生成物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2)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的反应图象:图5 图6分析: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首先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然后判断生成物的质量,先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开始(如图5所示);后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后开始(如图6所示)。
举例: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气体的坐标曲线(如图6所示),因为稀盐酸先和NaOH 发生中和反应,当NaOH完全消耗完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才有气体生成。
3.化学反应中物质总质量(含元素种类)的变化化学反应中物质总质量(或元素种类)不变(如图7、图8所示)图象:图7 图8四、表格数据分析题【题型特点】此类题型是利用表格形式把相关数据表现出来,而且一般情况下所给数据并不完整,且有多组数据,所以要求在解题时要会分析数据,从中筛选出有用数据,分析数据、提炼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看表格中的数据并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并把相关数据与题干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特别是其中的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变化的量的变化规律。
从多组数据中筛选出对解题最有帮助的信息,进而解答相关问题。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坐标图象题【例1】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不断加水B.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C.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D.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解析】【方法指导】正确解答坐标曲线类试题,首先应弄清曲线的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以及曲线上各特殊点(起点、交点、拐点、终点)的含义。
表格数据分析题【例2】现实生活中,氨气多用作制冷剂及农用化肥,其实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纯氧中可以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氮气。
最近,科学家用一种含钼的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完成氨的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液氨有望取代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1)N 2+3H 2=====催化剂2NH 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2)请你根据下表信息分析用NH 3取代H 2作为能源的优点。
①由于NH3比H2沸点高,所以更易________,便于储存和运输。
②NH3泄漏时易发现是因为________,同时它易溶于水,便于处理。
【解析】(1)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为化合反应。
(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分析表格中关于氢气和氨气的有关数据,找出氨气更适合作燃料的优点。
①沸点高、易液化、容易储存并且便于运输;②由于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泄漏后容易觉察到。
考点二框图题,中考专题精讲)一、化学图示题【题型特点】此类题型一般采用不同模型来直观地表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变化过程,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具体化。
【解题方法】理解各种微观模型所表示的意义及对比变化前后微粒在结构上的改变。
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再结合题干要求就可解答相应知识点。
二、流程图式分离与除杂【题型特点】此类题型利用流程图的形式把题干中的相关物质除杂方法(试剂)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对物质中所含杂质的去除原理及操作方法的掌握。
一般要求既能把杂质除尽,又不能带入新的杂质,而且不能把所需物质除去。
【解题方法】在解题时,首先认真阅读题干,分析所需物质与杂质在性质上的差异,再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试剂使所需物质与杂质在状态上发生改变(如把杂质变成液态、气态或固态),再进行分离而除去。
三、流程图式推断【题型特点】该类型试题有如下特点:(1)试题源于生产和化学实验,以解决化学实际问题作思路进行设问,使问题情境真实;(2)试题内容丰富,涉及化学基础知识的方方面面,能考查学生对化学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双基知识解决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中有关问题的迁移推理能力;(3)阅读量大,文字、框图与图表并用,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解题方法】解题时要结合试题中已知可能含有的成分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有明显差异。
然后查寻流程图中使用了哪些试剂,有哪些现象,根据试剂和现象即可确定混合物的大致成分。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框图类【例1】(2015重庆中考)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1)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两种原子中相等的是________(填序号).A.质子数B.电子数C.第一层电子数 D.第二层电子数(2)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型图,请在如图框中以图示的方式完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
【解析】(1)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发现,第一层电子数相同。
(2)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一氧化碳分子。
(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后有两个碳原子,四个氧原子,反应前有二个氧原子,所以空白处有2个一氧化碳分子。
【例2】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 +H 2O=====高温CO +H 2,CO +H 2O=====高温CO 2+H 2。
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表现氧化性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原料中N 2、H 2中常含有CO 2和水蒸气,反应前要净化。
净化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N 2、H 2反应生成NH 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
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 2与O 2分离。
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 3与N 2、H 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
【解析】(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2)制取氢气反应过程为C +H 2O=====高温CO +H 2,CO +H 2O=====高温CO 2+H 2。
两个反应中提供氧元素的反应物都是水,所以表现氧化性的物质是水,即H 2O 。
(3)除去CO 2可利用CO 2与碱溶液的反应进行,即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 溶液(或石灰水等碱溶液),然后再通过浓硫酸(或碱石灰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4)N 2与H 2反应生成NH 3,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
(5)NH 3与N 2、H 2的沸点分别为-33.5℃、-195.8℃、-252.8℃,在-33.5℃时,NH 3就可变为液体与N 2、H 2分离。
考点三 标签题,中考专题精讲)标签信息【题型特点】此类题型通常是以生活用品中一些常见物质的标签为切入点(如药品、食品、生活用品、工业产品等),设置一道命题题材。
这样的题材既直观又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从标签中找出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有用信息,结合自己所学化学知识,认真分析有关问题,从而作出正确解答。
,中考题型分类示例)标签信息题【例】小熠同学为补充维生素,服用××牌多维生素片,该药品标签如下图所示。
请你计算:××牌多维生素片[成分]本品每片内含 维生素B 2[C 17H 20N 4O 6]:2.5mg 维生素C[C 6H 8O 6]:25.0mg 维生素E[C 29H 50O 2]:5.0mg……[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片(1)小熠同学按标签所示方法服用该药片,则每天服用的维生素C为________mg。
(2)维生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其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解析】由标签信息可知:每片多维生素片含维生素C为25.0mg,一日服用2片,故每日服用维生素C的质量为25.0mg×2=50.0mg。
维生素B2的化学式为C17H20N4O6,故维生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7+1×20+14×4+16×6=376,维生素B2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6×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