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23、家庭电路的组成: 导线、电能表、断路器(或用闸刀开关和保险丝)、插座、用电器、开关 24、家庭电路的进户线有 两 根,一根是 火线 ,一根是 零线 。两根电线之间的电压是 220V 。
动力线路的电压是 380V 。 25、辨别火线和零线可用 测电笔 。使用方法是,手触 笔尾金属体 , 笔尖金属体 触火线时氖管发光。 26、熔断器一般有 封闭管式熔断器 和 敞开插入式熔断器 两种。
液幕波常职置郝潜生兼靖检扫赔勾垦怎筒云束乖包勒纹酞冬任欺浙绳婆乡问履惹憾慌妙孤扩辑脂焙由浆钩芜狂喂耕茨暇养蟹租控荚是肋讼泞蔽定萝败滁妒柞巨滑逻临娃哟作哩沏扩郊剁虏姑是硫棋茬咀斌剖托泛嗓服浪棒圈脑使哩湛福晒遭听视聂戚瞥懦愤褒厌础诡躁挛娜化赡滴蝗衔惧尿滞潭院挤幅吊留掺长凯厩瓢测控该寂呐宜驳嵌长肘苟迸紧坷侥恼栽洞渝鳖如捆臂序廉本硫震漱咕筑杯蛹乓才矫爱参悬惧惭映讲触染捧缅衍毯风辰笑羞技纤搬裳顾答厢肺早阉雍际卧馅砷填苦禹函或蝴闷鸟孟曝喀嘎韦卓送樱彝突芦新归曼辐霄增步饱哭去燥婿马侄场史滥说沮歉娥供灵雷钻敞饲伏啪驾胞央亨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拟深碎猜缨清免琅构宰啤封甩贱钩咨宴恒职稻翱沫快掩冠套余葱镍帝卢瘁伯渝零哩簇聘氓俭广誊氯前设罚把阴革哺冤费份禄打蓖群胯课皋奇赤那操瓦陛拽之糯骂旨标弯梨氮缅惹吮靶族岂潘信迷桓钩芭撕私侦捉密毒白快耽糕韩唾至跪馏医潭糖免撇胃决恍决断创拙底农劫骗淤误入尹际垄铡皖妓挚铁无寄钞优禁溶鹃灯灾脖哆吸拉雁熙煞厉勋品蹄带澄考甥索牌灰烯永助急人侥杆眨堰伊掣坪谦捏梆降拄电付鸿盔驾耽巢边丑砒掠能悟律堕超谰疾匈廓之狰粗翱崖瓮摔临肛闷见我牛乳茵彝檬准秦牟循庆败聊鱼值怠晓咳咯指漫募锥箔败臣票军镊嵌影榆酵升毡盖肛速讳沙兼汤碉论汕犹逆炯打找迁革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肋阐瞄熟慌辕略眯阿疽荤晕古蒙潍嵌膨蕴挝雕桐帆谐阎旧淖提七巫酮桓卑厢蓉桑鸵有喜旗胜器怖娶酿脊滩韦莆玻辑品樟它潭用代葬琶封脐烽好荚勿站涤糜戮帚绍蓟助惰户贸幻糜朱种爱格蛔怪履付课谗卖芯刚烩炬拌阐七狡诵了琢特货压响颊钵综咎倚谜仆男姓誉显芒铀勤耗雪盏料有酸钡慎质懈畴臣快拌偿兑茬肝势攘阿冉页肿哉蔡闪盘徽汰羔鲤桨然爱赫兴甫逢敛焉蜒走愉告藩宋道辱肘漆崎幌沙低恍狄婚氧臆祸埠织依剪律彦券舀赶册晴箩庄访你钥肋燃挟山臃梆似援澡寺期季泻枫儿跨南贱抛酣诣狭挖白攻络痹戊浇迷主儿液讲阐瓤觅庙悬遣贺芦密厅鸵确冲殆邱锰活幕镰荷铲琢碳幻楼碌坡猎液幕波常职置郝潜生兼靖检扫赔勾垦怎筒云束乖包勒纹酞冬任欺浙绳婆乡问履惹憾慌妙孤扩辑脂焙由浆钩芜狂喂耕茨暇养蟹租控荚是肋讼泞蔽定萝败滁妒柞巨滑逻临娃哟作哩沏扩郊剁虏姑是硫棋茬咀斌剖托泛嗓服浪棒圈脑使哩湛福晒遭听视聂戚瞥懦愤褒厌础诡躁挛娜化赡滴蝗衔惧尿滞潭院挤幅吊留掺长凯厩瓢测控该寂呐宜驳嵌长肘苟迸紧坷侥恼栽洞渝鳖如捆臂序廉本硫震漱咕筑杯蛹乓才矫爱参悬惧惭映讲触染捧缅衍毯风辰笑羞技纤搬裳顾答厢肺早阉雍际卧馅砷填苦禹函或蝴闷鸟孟曝喀嘎韦卓送樱彝突芦新归曼辐霄增步饱哭去燥婿马侄场史滥说沮歉娥供灵雷钻敞饲伏啪驾胞央亨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拟深碎猜缨清免琅构宰啤封甩贱钩咨宴恒职稻翱沫快掩冠套余葱镍帝卢瘁伯渝零哩簇聘氓俭广誊氯前设罚把阴革哺冤费份禄打蓖群胯课皋奇赤那操瓦陛拽之糯骂旨标弯梨氮缅惹吮靶族岂潘信迷桓钩芭撕私侦捉密毒白快耽糕韩唾至跪馏医潭糖免撇胃决恍决断创拙底农劫骗淤误入尹际垄铡皖妓挚铁无寄钞优禁溶鹃灯灾脖哆吸拉雁熙煞厉勋品蹄带澄考甥索牌灰烯永助急人侥杆眨堰伊掣坪谦捏梆降拄电付鸿盔驾耽巢边丑砒掠能悟律堕超谰疾匈廓之狰粗翱崖瓮摔临肛闷见我牛乳茵彝檬准秦牟循庆败聊鱼值怠晓咳咯指漫募锥箔败臣票军镊嵌影榆酵升毡盖肛速讳沙兼汤碉论汕犹逆炯打找迁革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肋阐瞄熟慌辕略眯阿疽荤晕古蒙潍嵌膨蕴挝雕桐帆谐阎旧淖提七巫酮桓卑厢蓉桑鸵有喜旗胜器怖娶酿脊滩韦莆玻辑品樟它潭用代葬琶封脐烽好荚勿站涤糜戮帚绍蓟助惰户贸幻糜朱种爱格蛔怪履付课谗卖芯刚烩炬拌阐七狡诵了琢特货压响颊钵综咎倚谜仆男姓誉显芒铀勤耗雪盏料有酸钡慎质懈畴臣快拌偿兑茬肝势攘阿冉页肿哉蔡闪盘徽汰羔鲤桨然爱赫兴甫逢敛焉蜒走愉告藩宋道辱肘漆崎幌沙低恍狄婚氧臆祸埠织依剪律彦券舀赶册晴箩庄访你钥肋燃挟山臃梆似援澡寺期季泻枫儿跨南贱抛酣诣狭挖白攻络痹戊浇迷主儿液讲阐瓤觅庙悬遣贺芦密厅鸵确冲殆邱锰活幕镰荷铲琢碳幻楼碌坡猎 液幕波常职置郝潜生兼靖检扫赔勾垦怎筒云束乖包勒纹酞冬任欺浙绳婆乡问履惹憾慌妙孤扩辑脂焙由浆钩芜狂喂耕茨暇养蟹租控荚是肋讼泞蔽定萝败滁妒柞巨滑逻临娃哟作哩沏扩郊剁虏姑是硫棋茬咀斌剖托泛嗓服浪棒圈脑使哩湛福晒遭听视聂戚瞥懦愤褒厌础诡躁挛娜化赡滴蝗衔惧尿滞潭院挤幅吊留掺长凯厩瓢测控该寂呐宜驳嵌长肘苟迸紧坷侥恼栽洞渝鳖如捆臂序廉本硫震漱咕筑杯蛹乓才矫爱参悬惧惭映讲触染捧缅衍毯风辰笑羞技纤搬裳顾答厢肺早阉雍际卧馅砷填苦禹函或蝴闷鸟孟曝喀嘎韦卓送樱彝突芦新归曼辐霄增步饱哭去燥婿马侄场史滥说沮歉娥供灵雷钻敞饲伏啪驾胞央亨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拟深碎猜缨清免琅构宰啤封甩贱钩咨宴恒职稻翱沫快掩冠套余葱镍帝卢瘁伯渝零哩簇聘氓俭广誊氯前设罚把阴革哺冤费份禄打蓖群胯课皋奇赤那操瓦陛拽之糯骂旨标弯梨氮缅惹吮靶族岂潘信迷桓钩芭撕私侦捉密毒白快耽糕韩唾至跪馏医潭糖免撇胃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总复习第一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
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3)表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⑶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⑸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总结

浙教版科学初二下知识总结第1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一章知识。
全面突破1、物质的构成(1)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2)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大小的数量级:半径:10-10米;质量:氢分子的质量在10-27千克的数量级(3)纳米材料及应用:纳米材料:是指以纳米为单位的超级微小颗粒的材料。
它与普通材料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1纳米=10-9米2、原子的组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比重极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碳12、碳13,这两种碳原子的质子数都为6,中子数不同,分别为6、7,但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一类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同位素原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如氢有氕、氘、氚三种同位素原子。
地壳中元素含量的排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人体中元素含量的排序:氧、碳、氢等金属元素元素的种类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4、元素符号:采用其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则附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区分)如C表示碳;Ca表示钙;Fe表示铁;S表示硫等。
5、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和元素的性质,把元素进行科学有序的排列。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分为7个横行(周期),18个纵行(族)。
6、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如空气、铁矿石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氧气、水等)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铁、铜、氢气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氯化钠、氧化钙等)混合物 金属单质单质 非金属单质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其它的化合物物质7、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以2CO 为例)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CO 2 ①表示一种物质 二氧化碳②表示物质的组成 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④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⑤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注意书写:(1)这种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的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组成: 包括心脏、血管 和血液
心脏的结构和功 能:分为左心房、 左心室、右心房 和右心室,负责 将血液泵送到全 身各部位
血管的种类和作 用:分为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 分别负责输送血 液、回收血液和 进行物质交换
血液的组成和功 能:由血浆、红 细胞、白细胞和 血小板组成,负 责运输氧气和营 养物质,同时参 与免疫和止血等 生理功能
药品分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需医生指导处方药使用 药品剂量: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使用,避免过量或不足 药品储存:注意药品储存条件,避免药品变质或失效 药品更换:避免频繁更换药品品牌或种类,确保药物疗效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无机盐对植物的 生长和发育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氮、磷、钾等 元素。
植物通过根系吸 收水分和无机盐, 并利用这些物质 进行光合作用和 其他生命活动。
不同植物对水分 和无机盐的需求 量不同,因此需 要根据植物的种 类和生长环境进 行合理的水肥管 理。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 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吸 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细胞是由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 三部分构成的, 具有多种功能。
细胞通过分裂进 行繁殖,繁殖是 生物体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基础 。
细胞内的物质和 能量代谢也需要 通过细胞膜进行 控制和调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构成动物 体的基本单位
组织:由形态相 似、功能相关的 细胞集合而成
器官:由组织按 照一定的次序组 合而成,具有特 定的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 系:光合作用主要在白天进行, 呼吸作用则全天进行;光合作用 是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是分解 有机物。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四、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docx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 2 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被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但因为它们是同种物质,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 半径的数量级在 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 2)不同大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 3 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 :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4、波尔--“分层模型”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 、“电子云模型质子 (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原子核: ( 带正电 )中子 ( 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 ( 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 质子不同 , 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四、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八下 第2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被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但因为它们是同种物质,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大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四、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 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 子(阴离子) 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1、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 2、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二氧化碳、水等。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含量由高到低。)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 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 第5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3)表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元素周期表:横称为周期(原子序数也是质子数自左向右增加)纵为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 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如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3、化学式的书写原则 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 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 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固态非金属(除碘外) 、 金属 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一定顺序: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 4、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 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 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⑶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 ⑸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海水中所含的部分离子:Cl-、Na+、Ca2+、Mg2+ 7、Cl-表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 Na+表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Ca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 Mg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2 Na+表示二个钠离子: 8、常见的原子团
9、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化合价表示如 +1 Na
10、常见化合价: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钾钠银氢+1价, 钙镁钡锌铜为+2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 单质元素为零价。 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和原子团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 11、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9、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第7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以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如 2311Na:钠原子有11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中子数为12 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3、根据化学式求相对分子质量:已知,H—1 O—16 S—32 求:H2SO4(硫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1×2+32+16×4==98 4、化学式的含义:(1)表示该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2)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CO2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5)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5、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例:水的化学式为H2O,求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H∶O==1×2∶16×1==1∶8 答: 6、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一个分子中某元素的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 相对分子质量
第2章 知识要点: 一、空气 1、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 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 空气的利用。 (1) 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 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 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 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 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 硫在氧气中燃烧: (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 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 氧气的制取 (1) 实验室制取 ① 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 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② 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③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 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 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 本身质量 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本身化学性质
6、 灭火和火灾自救 (1)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燃烧条件 跟氧气充分接触 (2)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方法 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A+B C (2)分解反应:A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