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科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4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4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科学八下知识点集合第一章第一节;磁场(1)磁体磁性最强的部位是磁极。

N极:北极,S极:南极(2)磁力:吸引或排斥。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4)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5)磁场方向: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方向。

(6)磁感线模型:带箭头的曲线,箭头方向表示磁场方向。

(7)地球产生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理南极为地磁北极,地理北极为地磁南极)(8)太阳表面的黑子,耀斑,太阳风都与太阳磁场有关。

第二节:电生磁(1)电生磁:奥斯特实验(2)右手螺旋定则:通电螺线管辨别磁极:四指为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N极(北极)(3)直线电流的磁场方向辨别:大拇指为电流方向,四指为磁场方向。

(4)电流的磁效应,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产生磁场注意:通线螺线管的磁感线外部:从N极到S极,内部:从S极到N极第三节:电磁铁的应用(1)电磁继电器:开关(低电压控制高电压)(2)DVD光盘没有磁性物质(只有镭射物质)(3)录音机和录像机的磁头有电磁铁制成,电话机,发电机,电动机,电磁起重机,洗衣机,电饭锅等。

第四节:电动机(1)电动机:通电线圈能在磁场中转动的原理。

(2)左手定则:磁感线垂直通过左手掌心,四指为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即为受力方向。

(闭合电路)(3)转子,定子。

第五节:磁生电(1)法拉第发现条件和规律→电动机(2)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导体就会产生电流。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3)发电机: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根据电磁感应原理(4)注意:条件闭合电路有:电压和电流。

不闭合电路:有电压,无电流。

(5)转子(线圈),定子(磁体)第六节:家庭用电(1)L:火线,N:零线(2)人的安全电压:干燥36V以下,潮湿24V甚至12V以下。

(3)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上地,左零右火(5)开关接火线(6)低压触电:分为单线触电,双线触电(7)高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例:10个小朋友,火线+零线,不触电,总电压220V,单个人为22V。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科学八下知识点总汇第一章电和磁1、任何磁体都有南、北两极,当磁体被分割几段后,每段磁体上仍然都有N、S极;而且两磁极的磁性最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3、每一磁体周围都存在着磁场。

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在该点小磁针才N极所指的方向。

磁体周围磁场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4、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因此存在地磁场。

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5、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模型。

6、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电能生磁。

7、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分布为以导线上的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分布的面与导线垂直。

8、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极性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关系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9、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是否带铁芯、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10、电磁铁的磁性主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主要应用如电铃、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11 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1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转动,但转到平衡位置就不动了。

13、直流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个关键、重要的部件,它使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能不停的转动。

14、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动力设备。

1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从而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元。

16、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如果电路不闭合,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但在导体两端会有感应电压。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可用右手定则。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

第一章热能的转化
一、热能的定义
热能(thermal energy)是由物质中的分子运动产生的、具有可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一种能量形式。

二、热能的转化
1.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热能可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汽车的发动机就是一个应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车发动机将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按照操纵者的要求运动。

2.热能转化为电能: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烧燃料的热能来汽化水,使蒸汽的温度和压强上升,用汽车发动机原理使汽车发动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入我们的家中,使用电器,实现用热能转化为电能。

3.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热能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量转化为化学能,在火药、煤气、氢弹等产品中,都是利用热量转化为化学能,来实现大量的能量的源泉。

三、热能的应用
1.在水力发电中,利用蒸发的热量使水蒸发,然后利用蒸汽进行相应的动力,将其转化为电能,最终输入家庭使用;
2.火力发电: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料燃烧把热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汽车发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输入家庭使用;
3.在化工工业中。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很全(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很全(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第一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为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出现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形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形成5、原子轻易形成的物质:金属和液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模型质子(带正电)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拎正电)中子(不磁铁)夸克(不显出电性)核外电子:(拎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相同,原子种类一定相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分散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钠原子丧失电子--构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获得电子--构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形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共同组成物质的元素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共同组成的清澈物。

化合物:由相同种元素共同组成的清澈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

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则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3)表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的确认依据:由实验测量共同组成,无法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2、化学式则表示的意义: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⑶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⑷则表示物质分子的形成⑸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多少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浙教版八下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八下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电与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该现象在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

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

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 ___________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感线环绕方向 的方法:A :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 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 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它同样也适用于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B :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 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 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 极。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两种安培定则的话实际上都可以说成是右手螺旋定则,只 不过四指环绕方向分别代表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 而拇指方向则代表电流方向和通电螺线管的N 极方向。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总结为:四指弯曲方向为环绕方向, 大拇指所指方向为通电直 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或者通电螺线管的N 极方向。

3、 电磁铁: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就是电磁铁。

原理:利用电流来控制电磁铁的磁性。

接通螺线管中的电流,电磁铁产生磁性;断开 电磁铁中的电流,电磁铁就没有磁性。

应用:电铃、电磁继电器、电磁选矿机、电 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4、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控制的自由开关。

作用:禾U 用电磁继电器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 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实质:利用一个接低压电源的通电螺线管 (控 制电铃)控制由磁铁制成的开关的断开与闭合, 从而达到控制高压电路(工作电路)的目的。

5、直流电动机:1820年被丹麦安培测定通电导线磁场馮电螺线筲碰场环电电硫磁场控制舸路【问题】怎样使线圈在转过平衡位置后继续沿原来的方向转动下去?1.直流电动机靠直流电源供电,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的现象制成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夸克(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完整版)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电和磁1、任何磁体都有南、北两极,当磁体被分割几段后,每段磁体上仍然都有N、S极;而且两磁极的磁性最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3、每一磁体周围都存在着磁场。

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在该点小磁针才N极所指的方向。

磁体周围磁场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4、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因此存在地磁场。

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5、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模型。

6、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电能生磁。

7、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分布为以导线上的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分布的面与导线垂直。

8、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极性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关系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9、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是否带铁芯、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10、电磁铁的磁性主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主要应用如电铃、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11 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1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转动,但转到平衡位置就不动了。

13、直流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个关键、重要的部件,它使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能不停的转动。

14、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动力设备。

1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从而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元。

16、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如果电路不闭合,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但在导体两端会有感应电压。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可用右手定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1、磁性:能够吸引、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2、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3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

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

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四指弯向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3、电磁铁A、定义: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B、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来调节,磁场方向由电流方向来控制,C、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

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分为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

电话: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发电机),电流沿着导线流入对方听筒,听筒又把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磁铁转化成声音信号(电动机)。

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则受力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同时改变,则受力方向将不变。

2、应用——直流电动机①构造:线圈(转子)、磁铁(定子)、换向器、电刷;②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③能量转换:电能转化为机械能④平衡位置:线圈处于平衡位置(线圈面与磁感线垂直)时受平衡力作用。

⑤换向器作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通过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保证线圈持续转动。

六、电磁感应(磁生电):1、物理学史:该现象1831年被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

2、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3、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则电流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同时改变,则电流方向不变。

4、感应电压:无论电路是否闭合,做切割磁感线的导体两端都会产生感应电压。

5、应用——交流发电机①构造:线圈(转子)、磁铁(定子)、铜环、电刷②工作原理:电磁感应③能量转换:机械能转化为电能6、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在线圈中产生的都是交流电。

交流发电机通过铜环向外输出交流电。

直流发电机通过换向器向外输出直流电。

大型交流发电机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的方式来发电。

7、交流电和直流电:①交流电: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 0.02秒、频率是 50赫、电流方向1秒改变 100 次。

②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七、家庭电路和用电安全1、家庭电路的组成:进户线、电能表、断路器、用电器与开关、插座。

开关一定要接在火线上。

2、测电笔使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火线接触笔尖金属体3、熔断器(保险丝)①作用:当电流过大时,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或同时接入过多的用电器。

②材料:电阻率大、熔点低③连接方法:串联在火线上④选用原则: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切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4、断路器(空气开关)比保险丝更方便5、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接地)和三脚插头(两脚接用电器的用电部分,一脚接用电器外壳)6、安全用电①一般情况下,36V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②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接地线。

③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7、低压触电的方式①单线触电:火线—人体—大地②双线触电:火线—人体—零线8、高压触电有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9、抢救措施: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燥的木棒拨开,人工呼吸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模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如地球仪、细胞模型等、符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事物形态不和表达文字语言不引起的混乱二、物质的微观粒子模1、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不同的分子构成了不同的物质。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固体非金属如碳、磷、硫、硅等(碘除外)。

3、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中至少有两个原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4、由水的电解过程微观模型可知: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③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0、原子半径一般在10 米数量级,原子质量一般在5三、原子结构的模型-10-26千克数量级。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球模型→汤姆森:“西瓜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森。

2 带负电荷核外电子原带正电荷质子 3、子原子核不带电中子②中子数与质子数不一定相等==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说明:①==质子数③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4、元素:具有相同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微观)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宏观)的同类原子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同位素:原子核内5、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失去电子——阳离子得到电子——阴离子四、组成物质的元素、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

3、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元素的分布4 氧、硅、铝、铁①在地壳中:②在人体中:氧、碳、氢③海水中:氧、氢、氯、钠五、表示元素的符号1、按顺序记住前20号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2、请说一说H和Cu两种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并加以整理。

3、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六、表示物质的符号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用元素符号表示该物质,如Fe、He、P②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如H、Cl、O 322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①“几某化几某”的可根据读法直接写出来,如P0 52②化合价为正的写左边,负的写右边,上下交叉。

3、记住常见的原子团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4、请说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CO: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2子、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5、说出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2Cu:表示2个铜原子 O: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2 -2 2+CuO :在氧化铜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u:一个铜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七、元素符号表示的量1、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无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3、计算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时,请注意用正确的书写格式。

空气与生命第三章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气压减小。

体,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用红磷燃烧,是因为生成物是固1(,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上升总容)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2水倒吸入集气瓶( 1/5 。

积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31/5)此实验说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3)装置漏气实验时,气体减少体积少于 1/5 有可能((12)红磷量不足(夹氧气组成的。

氮气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和2. 21%。

.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378%;氧气约占向上排空排水法和溶于水的气体,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4.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通常用不易方法来收集。

作用:①气法提供呼吸②助燃制5、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

作用:①填充灯泡②,食品包装防腐保鲜延长寿命③作冷冻剂(汽化吸收大量热量)作化肥和火药 4③作电光源6、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也称惰性气体。

作用:①保护气②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激光技术 7、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燃烧物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点燃碳 COC + O22体二氧化碳;放出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点燃 SOS+ O硫22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点燃 O磷 2P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P + 5 O225点燃 Fe3Fe+2O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铁 O423与铁反应:做此实验之前在瓶底铺一层细砂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破裂。

铁丝一端系在火柴上,火柴将要烧完时,伸入集气瓶,火柴的作用是引燃。

8.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 HO 和加热分解 KMnO 或 KCl O ,化学方程式为:3224MnO2(1)2HO 2HO + O↑ 2 222(2)2KMnO KMnO + MnO + O↑24242MnO2(3)2KClO 2KCl + 3O↑23工业上用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