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12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专题02句子默写-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专题训练(浙江专版)(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2句子默写-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专题训练(浙江专版)(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2:句子默写1.(2020·浙江省温州中考真题)在撰写题为《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演讲稿时,小瓯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

他将整理的材料发到钉钉群,请你参与交流。

(1)根据积累,帮他补全古诗文名句。

序号主题词古诗文名句出处①刚毅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

刘桢《赠从弟(其二)》②坚忍刑天舞干戚,__________。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③自信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④乐观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⑤自强__________,不尤人。

《论语·宪问》(2)读了材料,有同学指出有一处主题词与名句不匹配。

这处是(______)(填序号)(3)以下文字是小瓯演讲稿的结语,请用李白《行路难(其一)》或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帮他补全。

同学们,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我们学习、生活的节奏,但我们始终要相信科学的力量,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古诗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我们终能战胜病毒,重返校园!【答案】(1)松柏有本性猛志固常在会当凌绝顶浊酒一杯家万里不怨天贫贱不能移(2) ④(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1)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凌、浊、怨、贱。

(2)第四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守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与主题词“乐观”无关。

(3) 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沧、复。

2.(2020·浙江省宁波中考真题)古诗文名句填空。

时空浩渺,亘古永恒。

天地万物,往来不息。

天地以日月星辰为笔,以山川河流为墨,时时给人类以启迪。

“青林翠竹(1)____”是她在说,有些特质,不能丢;“(2)____江春入旧年”是她在说,时序更替,不可逆转;“莫言下岭便无难,(3)____”是她在提醒,身处顺境,谨慎;“(4)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她在指引,陷入困境,不要放弃;“(5)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是她在说,贡献自己,不要保留;“(6)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是她在叮嘱,世间纷杂,坚守自我;“(7)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是她在说,万物有节,时穷乃现。

浙江省绍兴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12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12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语文试题一、书写(5分)请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二、积累(16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近年南行的次数越来越多。

愈发喜欢看莺飞草长.(A.cháng B.zhăng)、月笼烟雨,看高涨的如欢呼般的莲叶,看富ráo的阳光,被照亮的事物及其纹理;喜欢临一大面湖水,看波光浩miăo、葛蒲丰茂,心里即有飞鸟的喜悦;喜欢那加了糖的空气,香樟、桂花、栀子、茉莉,那份免费mì饯给人以幸福感,让你唇齿生津,让你觉得世间一切悲苦皆可忍受。

(节选自王开岭《南方,南方)》)(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富(ráo)_______②浩(miăo) _________③(mì) _________饯(2)给语段中加点字“长”选择正确的读音。

()A.chángB.zhăng2.根据语境,选出用词搭配最恰当的一项。

(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人们的生活常态,也检测出了商人的① ,专家的② ,媒体的素养,医者的操守,民众的认知,以及干部的③ 。

A. ①水平②良知③能力和状态B .①良知②水平③能力和状态C. ①能力和状②良知③水平3.请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生活是诗。

漫步早春的钱塘湖边,闻鸟语嘤嘤,白居易写下“几处早莺争暖树,(1)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蛙声喧闹,感夏夜闲情,赵师秀吟出“(2)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览山林美景,享秋野静谧,王绩提笔“树树皆秋色,(3)_____________”;观瀚海飘雪,叹塞外奇寒,岑参挥毫“(4)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是生活。

“新冠”来袭,使命召唤,正所谓“(5)_______________ ”,多少人胸怀“(6)________,_________”的抱负,满怀“(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信心与决心,舍家为国,共克疫情。

浙江省宁波市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之诗歌鉴赏

浙江省宁波市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之诗歌鉴赏

第九讲诗歌鉴赏1.(2018•宁波北仑区模拟)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曲池荷[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绕”与“覆”两词分别从“__香味__”和“__形态__”两个方面传达出夜荷的神韵。

【解析】首先要明确诗歌前两句的大致意思。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

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

“绕”字从“香味”方面传达出夜荷的神韵。

“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

“圆”字从“形态”方面传达出夜荷的神韵。

(2)指出诗歌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托物言志(融情于物)。

诗歌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

这花之自悼实为人之自悼,含蓄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意思相符即可)【解析】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句子所用的写作手法,明确诗歌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即可。

2.(2018•余姚模拟)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①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②,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断雁:失群之雁。

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

②侵晓:破晓。

(1)诗中“__断雁__”“__家书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

【解析】首先要认真阅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和表现的意境,分析诗歌题材。

从诗句中“寒灯”“断雁”“远梦”“家书”等意象可以看出,作者把浓重的思乡之情与孤寂之感烘托得淋漓尽致。

据此可知,这是一首羁旅题材的诗作。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作者羁旅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人羁旅他乡,没有亲人做伴,只能面对着“寒灯”回忆故乡往事,听着“断雁”的鸣叫声,内心更是忧伤,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更是在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见到了”家乡美丽的风光,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2020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0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0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1)A.惟妙惟肖 B.巧夺天工 C.栩栩如生 D.浑然一体(2)1.【识城标,了解家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标由汉字“杭”的篆书演变而成,巧妙地将航船、城郭、建筑、拱桥等诸多要素(róng)□入其中。

◆“杭”字古义即为“方舟”“船”,“杭”又通“航”,反(yìng)□了杭州之名源自“大禹舍舟登船”的历史典故◆城标以翘屋角与(yuán )□拱门为表现形式,右半部分隐含了西湖著名景点“三潭印月”的形象。

◆城标强调了字体的独特性,字体与图形相结合, 。

根据语境,在上文□中填入合适的汉字。

(róng)□入其中 反(yìng)□ (yuán )□拱门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雨奇千岛洗青螺B.松排山岭万重翠C.一轮红日染朝霞D.碧波千顷浮翠岛2.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3.【学公约,爱护家乡】余杭良渚文化村居民制订的“村民公约”,有“我们不往窗外抛撒物品,晾晒浇灌防止滴水”“在小镇公共场所,我们放低谈话音量”“我们在乘车、购物时依次排队,尊老爱幼”等内容。

某小区的公约,有“不得随地吐痰,乱扔烟蒂”“严禁攀折花木,违者罚款”“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等内容。

两相比较,“村民公约”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4.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间,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

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

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备战2020年中考真题专题系列】2020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九)文化文学常识、语言综合运用

【备战2020年中考真题专题系列】2020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九)文化文学常识、语言综合运用

2019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真题汇编(九)文化文学常识、语言综合运用1.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 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答案】B【解析】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

不符合语境。

故选B。

6.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

【答案】杳:日在木下,表示昏暗。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汉字的理解。

依据图画和字形,仿照其他的描述,“杳”是日在木下,说明已是黄昏。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A. 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B. 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C. 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 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答案】A【解析】B:普希金:俄国,C:《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D:《木兰诗》是乐府古诗。

故选A。

2.浙江省金华、丽水、义乌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 A. 梅、鹤 B. 竹、兰 C. 兰、鹿 D. 竹、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

古有“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之说。

2020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卷《名著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20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卷《名著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20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卷《名著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编【2020年杭州市中考语文】二、阅读(54分)(一)名著阅读(8分)7.根据阅读积累,选择与下列名著相对应的鲁迅先生的评论。

(4分)(1)《世说新语》_________(2)《西游记》_________(3)《镜花缘》_________(4)《馈林外史》_________A.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B.罗列古典才艺,亦殊繁多,所叙唐氏父女之游行,才女百人之聚宴,几占会书什七。

C.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

D.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8.假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准备再次出发,下列那个文学形象最有可能和他一起去探索海底世界?请结合该文学形象的性格和经历,简述理由。

(4分)白龙马(《西游记》)简·爱(《简·爱》)孙少平(《平凡的世界》)格列佛《《格列佛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阅读(54分)(一)名著阅读(8分)7.(1)C(2)D(3)B(4)A8.示例1:我选白龙马。

作为西海龙王三太子,对海洋很熟悉;化身白马,不辞辛劳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为救唐僧变作宫女,独自勇敢无畏地刺杀黄袍怪。

示例2:我选简·爱。

她是个自尊独立的女性,不依附于人,当发现心上人已婚后,毅然选择离开;她适应能力强,经历舅妈家的欺辱、洛伍德学校的折磨,依然顽强坚定地生活;她敢于闯荡,不满学校毫无气的生活,就决寂离开应聘家庭教师。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精编72篇【附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精编72篇【附答案】

2020年中考语⽂诗词鉴赏试题精编72篇【附答案】2020年中考语⽂诗词鉴赏试题精编72篇【附答案】【知背景】甲诗略。

⼄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写下这⾸诗为其送⾏。

1.【析场景】甲诗⾸句以暮春时节漂泊⽆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情。

⼄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将⾃⼰的“愁⼼”寄托于“明⽉”这⼀意象,以明⽉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光明的形象表⽰对朋友的理解和⽀持。

⼄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湖南常德)阅读下⾯的诗,完成题,(5分)游⼭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结合内容,⽐较这两⾸词情感的异同。

(4分)五、(2020年新疆)阅读下⾯这⾸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下王湾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对这⾸诗的理解与分折,不恰当的⼀项是______A.⾸联开篇点题,⾸先写“客路”,然后写“⾏⾈”,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间。

B.颔联写所见景⾊。

江⽔浩渺,两岸开阔,风帆⾼悬,⾈船平顺,令⼈⼼情昂扬。

C.颈联中“⽣”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西沉,春⾊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联。

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六、(2020年浙江绍兴)古诗阅读(6分)⽉下演东坡语①(其⼀)[清]汪琬⾃⼊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

江⼭风⽉⽆常主,但是闲⼈即主⼈。

[注释]①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然景物,⼈⼈得以享⽤,⼈⼈都是⼤⾃然的主⼈。

②筇(qióng):⽵制的⼿杖。

古⼈常以“秋”⼈诗,如马致远的“枯藤⽼树昏鸦”,杜甫的“⼋⽉秋⾼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析)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析)

保密★启用前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字词书写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近年南行的次数越来越多。

愈发喜欢看莺飞草长.(A .cháng B .zhăng )、月笼烟雨,看高涨的如欢呼般的莲叶,看富ráo 的阳光,被照亮的事物及其纹理;喜欢临一大面湖水,看波光浩miăo 、葛蒲丰茂,心里即有飞鸟的喜悦;喜欢那加了糖的空气,香樟、桂花、栀子、茉莉,那份免费mì 饯给人以幸福感,让你唇齿生津,让你觉得世间一切悲苦皆可忍受。

(节选自王开岭《南方,南方)》)(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富(ráo )_______②浩(miăo ) _________③(mì) _________饯 (2)给语段中加点字“长”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 A .cháng B .zhăng 二、选择题2.根据语境,选出用词搭配最恰当的一项。

(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人们的生活常态,也检测出了商人的① ,专家的② ,媒体的素养,医者的操守,民众的认知,以及干部的③ 。

A .①水平 ②良知 ③能力和状态 B .①良知 ②水平 ③能力和状态 C .①能力和状 ②良知 ③水平试卷第2页,总10页三、情景默写3.请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生活是诗。

漫步早春的钱塘湖边,闻鸟语嘤嘤,白居易写下“几处早莺争暖树,(1)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蛙声喧闹,感夏夜闲情,赵师秀吟出“(2)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览山林美景,享秋野静谧,王绩提笔“树树皆秋色,(3)_____________”;观瀚海飘雪,叹塞外奇寒,岑参挥毫“(4)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 页 浙江省12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1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 孤寂 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 批评 的态度。(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考点】 EE:诗歌阅读综合、 【分析】 《江雪》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渔家》诗的前两句白描了两幅画,一幅是雪月江上风波图,一幅是浪尖捕捞图、在一个雪霁朗月的冬夜,迫于生计的渔夫撑着小船颠荡在浪尖上、江上北风凛冽,船板上涂满了清冷月光、遥看岸上厚厚的雪,在月色下闪着模糊的寒光、在阴冷的背景映衬下,凸显出打渔人家的 第 1 页 共 1 页

辛苦、一个“呵”字,一个“提”字,生动逼真,人物神态毕现、呵一呵冻僵的手,试图让体温来驱走些弥漫的寒气,再拿起结满冰霜的竹篙来撑船,一股凉意直透心底,手还是麻木的,渔夫艰难的撑着篙,费力的撒着网,生活的小舟随波逐流飘荡着、第三,第四句,直陈对诗人画家好为“渔家乐”流弊的不满、 【解答】 (1)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批评、(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答案:(1)孤寂、批评、(2)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译文:《江雪》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渔家》撑篙的手冻僵了,呵气取暖也没缓过来,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见一片模糊 第 1 页 共 1 页

的雪景、画家们不了解渔人的辛苦,却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画、湖州 7、 (一)阅读古诗,完成问题。从军行[唐]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①海:湖泊(1)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ABC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塞下曲六首(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考点】 EJ:边塞征战诗、 【分析】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分壮美、 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 第 1 页 共 1 页

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解答】 (1)此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将士”一词与“卫国”有关,抓住“直上”来理解将士们的精神品质所在,点明烘托的手法、表达了从军将士无所畏惧(一往无前、乐观豪迈)的精神气概、A蕴含着作者的感情、热爱自然、闲适恬淡、超然物外、B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因此“愿”具体指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C作者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故选C答案:C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却看不见人,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嘉兴 8、 第 1 页 共 1 页

(一)送人之荆门明•浦源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选自《明清诗赏析》) 【注释】 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 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ɡēnɡ):继续。(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 历史兴亡 、 自然风光 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2)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考点】 EI:送别离别诗、 【分析】 由题意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别友人,心中有不舍之意,但想到友人将来的生活,又感动安慰、本诗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解答】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诗歌的内容可知,本诗第一联介绍写诗的缘起、第二联追念历史遗迹,第三联 第 1 页 共 1 页

写送别之地的自然风光,最后一联通过想象“客人”未来 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据此分析可作答、(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感情、李诗最后一句为“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是用马都不舍不忍离别,更不要说人了来表现了自己的惜别之情,而本诗最后两句为作者想象友人将来的生活,表达了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据此分析可作答、答案:(1)历史兴亡(人文遗迹)、自然风光(山水奇丽)(2)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 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二) 金华 6、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一) 小雨杨万里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诗人写出了下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你化身效益,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 【考点】 EG:山水田园诗、 【分析】 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 第 1 页 共 1 页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语言要通顺,要使用第一人称、第一层:只关注小雨某一方面的形态或心思、示例一: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实例二:我不能下的太大,也不肯全无、示例三: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第二层:关注到小雨的形态或心思,但没有指出两者的关系、示例四: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不能下的太大,也不肯全无、示例五: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示例六:我不能下的太大,也不肯全无,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第三层:不仅能关注到小雨的形态或心思,还能指出两者的关系、示例七: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于是,我虽然下的不大,但也不肯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幕帘珠,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译文: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丽水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①。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披仙阁上观茶蘼②二首(其一)〔宋〕杨万里仰架③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④佳。 酴醾蝴蝶浑无辨,飞去方知不是花。 (选自《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择》) 【注释】 第 1 页 共 1 页

①可观:壮观。②荼靡(tm):花名。③仰架:仰望花架。④脱然:舒畅喜悦的样子。两首诗题材不同而理趣相似,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考点】 EE:诗歌阅读综合、 【分析】 《晓行望云山》作者以自己由错觉到获得真知的体会告诉人们: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真实、我们想要不被假象所迷惑,就应全面深入地观察事物,以明辨真伪、《披仙阁上观荼靡》写诗人在观察荼靡时,花蝶相混,浑然莫变,直待飞去,才知道飞者非花、 【解答】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晓行望云山》写诗人拂晓赶路远望云山,以为彩云也是山峰,直到发现有一座“山峰”凌空飞去,才知道那不动的是真山;《披仙阁上观荼靡》写诗人在观察荼靡时,花蝶相混,浑然莫变,直待飞去,才知道飞者非花、两首诗都通过动静的变化,揭示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事实、两首诗所描绘的生活场景难以言传,一经诗人妙笔写出,顿觉幽默风趣、译文《晓行望云山》下了一夜的雨,东方刚破晓,诗人出门,影影绰绰地看到天边有连绵不断的山峦、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