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革命

合集下载

巴黎公社革命

巴黎公社革命
A、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B、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 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 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了!
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巴黎公社革命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那 么,巴黎公社的成立则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 1、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的失败,法国面临亡国的危急关头,巴黎 人民首先起义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这次斗争的首要目的就 是挽救民族危机,避免亡国灭种的民族灾难;资产阶级共和派 取得了政权,对外推行投降卖国政策,不惜任何代价向普军投 降,缔结卖国和约,割地赔款;对内打击人民力量,企图尽早 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法国资 产阶级政府未能实现人民保家卫国、维护民族利益的希望,激 起了巴黎人民的愤怒,巴黎人民坚决地选择了武装斗争的方式, 再次掀起革命。
【问题探究】巴黎公社给了我们哪 些经验与教训?
它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如坚持暴力革 命,砸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 级专政,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 发展的规律;民主选举,人人平等; 维护工人权益等等。
三、第二国际的斗争
1、第二国际成立的背景; 1)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国际工人运动的再次高涨(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 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而举行的全国大罢工。)是第二国际成立的阶级基 础;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完善以及广泛传播,是其思想基础; 3)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是其组织基础。 4)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泛滥; (1883年,马克思与世长辞,同时一些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泛滥。如何把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引上马克思主义轨道迫在眉睫。) 2、第二国际的成立; 1)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标志着第二国 际的成立。 2)重要决议:第二国际主要讨论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问题。通过了 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重要决议。 3)组织形式:第二国际组织松散,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 独立自主的。(特点)(这与第一国际有很大区别) 3、第二国际内部派别斗争:反修正主义。 1)第二国际从建立时起,内部就存在着各种派别之间的斗争。 (左派—反修正主义;右派—宣扬修正主义;中派—偏向右派;) 2)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开始泛滥。 ①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 ②反修正主义者:列宁、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 3)由于第二国际内部许多人的支持,修正主义日益占据上风。 4、第二国际的解体:一战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巴黎公社革命

巴黎公社革命

★经济
颁布有利于工人的劳动法令,保障工人权益
2、性质
请结合措施,思考 巴黎公社是一个怎样 性质的政权?
历史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政权
(3)结果:失败
五月流血周 5.21-5.28
公 社 社 员 从 容 就 义 5.27
随着“公社万岁”的呼喊,敌人的枪响了,战士们全部英勇就义
1908年5月21日, 法国群众在这堵 墙上镶嵌了一块 大理石板,上面 刻写“献给1871 年5月21日至28 日公社的遇难者” 字样。这堵墙被 称为“公社社员 据统计共有29804人遭屠杀, 墙”,是历时72 天的巴黎公社革 72941人在作战中牺牲, 60971人被投入监狱或流放。 命冲天壮举的象 征。
材料五:1872年的法国,全国平均每个企业雇佣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还处在上 工人只有 2.9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远没有 升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 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义制度的条件。 列宁指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 生产力高度发展与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 1871年的法国尚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
③公职人员薪金不得高工
“从即日起取缔面包房夜班制,不得在早 晨五时前开工,凡违反者一律没收其面 包,交由区政府分给穷人。”
“任何公私机构都不得收取罚款和任意 克扣职工工资,职工原薪应全数发放。”
颁布有利于工人的劳动法令,保 障工人的权益。
1、革命措施
★政治
①摧毁旧机构 ②选举公社委员会,实行人民监督 ③公职人员薪金法令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巴黎公社革命 1871.3.18——5.28
一、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背景
普法战争 1870
9月4日革命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公社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公社
,
起 义 胜利 后 的 第 二 天 ( 7 月 1 5 日 )
,
,
任 命拉 法 夷 特 为国 民 自卫 军 总 司 令 届 公社
,
这 是 巴 黎 公 社 成立 的 标 志 ②

这届 公 社是 大草 命 巾 的 首 法国 的所 有 城 市 都 效 法 巴
,
因成 立 J

17 8 9 年
L 史 称 17 8 9 年 公 哀
取得 自治 权利 并 拥 有 自 己 武 装 的 地 方 政权


。 。
正 如 《 共产 党 宣
10 7 了 年求布 雳成立
,
言 》 中所 指 出 的 那 样 第一 个公 社起
,
,
资产阶 级
在 公 社 里 是 武 装 的 和 自治 的 团 体 ① 从
法国许 多 城市都建立 了 公 社
,
但作 为 法 国 最 大城市 的 巴 黎
,
,
因 为它所 有 它 的一 切 权 力和权利

,
它 永远 0 原来6
是 自 己 行使 个区 )
尽 可能 直接
,
尽 可 能 的 少 要 代表 ” ③
。 ’
法令把 巴 黎重 新 划 分 为4 8

下区 (
,
各区 的 权 力 和 作 用 大 为 增 强
,
区 的 民 政委 员会有权任 命 法 官

收税 人等
,
当 时 巴 黎 丫口 总数 约
0 余万 6
,
有选 举 权 的 人 只 有 8 万

国 民 自卫 军 也 只有 积 极 公民 才有 资格参加
,
总之
广大 下

巴黎公社革命

巴黎公社革命

巴黎公社革命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革命(1871.3.14—5.28)1.背景:1870普法战争爆发法军大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机械投降,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巴黎人民坚决要求武装起来。

2.导火线:反功政府偷袭国民自卫军,停放大炮的蒙马特尔高地时被发现,3月18革命成功。

3.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结果)4.巴黎公社性质: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5.失败原因:主观原因:①没有乘胜打击敌人②军事领导失误③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④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⑤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根本原因:无产阶级稚嫩,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

客观原因: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6.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性质)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三、第二国际的斗争1.背景:11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制度纷纷建立起来。

2.时间:1889年7月14日3.地点:法国4.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

5.解散:修正主义破坏,一站爆发后(1914年)解散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比较相同点: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都是建立在工人运动有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马克思参与了两个国际组织的领导组织工作不同点:组织基础: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第二国际在各国工人政党基础上成立与各国工人组织关系: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上级组织,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政党的上级组织工作方式:第一国际直接领导各国团体开展工人运动,第二国际通过两次代表大会,决议各国政党组织指明方向19世纪早起的工人运动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人运动的区别以及原因前期以武装起义和政治斗争为主(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劳资之间矛盾异常尖锐,所以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异常激烈)原因后期以经济斗争合法斗争为主(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劳资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再加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都对工人运动产生了影响)原因第三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革命前夜的“火星”——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有所发展(1861年改革)但相对落后(落后原因:改革不彻底落后表现:①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充分②保留大量封建残余③对西欧资本有依赖性)2.政治:各种矛盾尖锐,沙皇帝危机四伏3.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主要原因)4.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成为革命的催化剂二、帝国大厦的坍塌——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前奏):推翻了沙皇统治(民主革命)2.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3.《四月提纲》时间:1917年4月内容:①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②采用和平方式4.七月流血事件:两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政权转交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和平斗争失败5.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工农苏维埃三、意义:1.对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改造俄国创造重要前提2.对国际无产阶级:为其树立斗争榜样,开辟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3.对民族解放运动: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巴黎公社(1792~1794)

巴黎公社(1792~1794)

巴黎公社(1792~1794)[内容]Commune de Paris (1792~1794) 1792~1794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市政自治机构。

1789年7月14日大革命前夕,巴黎部分选民在市政府组成维持秩序委员会,组织民团,任命J.S.巴伊为市长。

大革命胜利后,根据1790年5月21日法令,巴黎分为48区,每区由16个委员管理,上设市长,由16个行政长官协助,组成32人的市府委员会,另设检察长1人,副检察长2人。

民团改称国民自卫军,由M.-J.-P.-Y.-R.de拉法耶特任司令。

1791年在马尔斯校场发生君主立宪派枪杀集会群众事件后,巴伊被免职,J.佩蒂翁任市长。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前夕,28个区的代表在市政厅宣布自己是“多数区代表会议”,夺取市府权力,当时称“八月十日公社”或“起义公社”、“革命公社”。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胜利后公社委员会增至288人,有M.F.M.I.de罗伯斯比尔、J.-R.马拉、J.-R.埃贝尔、J.N.比洛-瓦雷纳、P.-G.肖梅特、J.N.帕什等。

公社常设机构是非常委员会,由15人组成。

原吉伦特派的市长佩蒂翁留任,但实际领导人是检察长马尼埃尔。

公社在国民公会选举、处决在押犯、审判路易十六、抗击外国干涉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

公社在与吉伦特派斗争中全力支持雅各宾派,成为与立法议会并存的政权。

11月公社改选,公社原领导人继续当选。

12月2日成立的新机构中由肖梅特任检察长,埃贝尔任副检察长,帕什为市长。

1793年5月M.de尚邦当选市长,31日起义时又选出新的公社,F.昂里奥为国民自卫军司令,公社在6月2日最后推翻吉伦特派的起义中起了重大作用。

公社参加1793年9月4~5日的群众示威,推动雅各宾派政府实行恐怖统治。

但公社发动非基督教化运动和要求扩大恐怖活动引起救国委员会的不满。

1794年3月埃贝尔派因发动反对罗伯斯比尔政府起义而被镇压,公社成员被清洗,此后公社完全处于救国委员会控制之下。

巴黎公社的革命

巴黎公社的革命

巴黎公社的革命巴黎公社是指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期间,在法国巴黎爆发的一次革命事件。

这次革命被视为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工人与资本家之间阶级矛盾的激化所导致的结果。

本文将从巴黎公社的背景、影响和教训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历史事件。

一、背景巴黎公社的背景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叶,当时法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政治局势一直不稳定,社会矛盾逐渐升级。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无产阶级阶级地位的提升使得工人阶级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剥削和忽视。

在这个背景下,1864年巴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即劳动者协会,为后来的巴黎公社奠定了组织基础。

1869年法国帝国政府发动战争失败,使得巴黎的工人和下层阶级不满愈发增长。

对于拿破仑三世政权的失败,工人们指责其腐败和无能,渴望改变现状。

爆发巴黎公社的导火索是为对抗普鲁士帝国的战争失败而征收的高额赔款。

这引起了巴黎市民和工人的愤怒,人们开始组织起来,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和要求改革的呼声。

二、影响巴黎公社的爆发和发展对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巴黎公社是现代工人阶级政治活动的重要里程碑。

工人们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奋斗,这对后来各国工人阶级的劳工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巴黎公社的经验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公社期间,巴黎成立了工人自治组织,试图建立一种民主的社会制度,但最终被政府镇压。

这个教训使得社会主义者认识到在革命过程中,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非常关键,必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进行积极的改革。

最后,巴黎公社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的激化。

它暴露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使得工人阶级更加自觉地反抗资本主义制度。

这种阶级矛盾和斗争还继续影响着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的欧洲社会。

三、教训从巴黎公社中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教训。

首先,革命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而更重要的是革命者能否组织起来并实施有效的领导。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革命是从1871年3月18日革命开始的。

这一天,梯也尔政府仓皇逃往凡尔赛,国民自卫军占领了巴黎市政厅,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10天后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巴黎公社自革命开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处在梯也尔反动军队和德国军队的包围之中。

梯也尔政府同德国俾斯麦政府勾结,重新集结反动力量,向巴黎公社进攻。

5月21~28日,巴黎公社战士经过一周的浴血奋战后失败。

(一)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巴黎人民。

(二)过程:1、1871年3月18日革命: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巴黎人民起义,临时政府逃出巴黎。

2、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三)政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的许多领导人是第一国际的成员(四)措施:1、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以公社委员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下设若干委员会,掌管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

2、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而且他们的薪金最高不能超过工人的最高年金6000法郎,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1、相同点:(1)革命性质: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2)革命背景: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3)革命方式:都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2、不同点:(1)革命领导者: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十月革命”是在以列宁为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2)革命力量基础:巴黎公社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只有无产阶级孤军奋战;“十月革命”中俄国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革命同盟军──农村半无产的广大农民。

巴黎公社的政治意义与历史遗产

巴黎公社的政治意义与历史遗产

巴黎公社的政治意义与历史遗产19世纪末,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迅速崛起,工人阶级和无产者遭受了极大的压迫。

在这个背景下,1871年,巴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的革命,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初步胜利,同时也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政治纲领中“过渡时期”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巴黎公社的政治意义和历史遗产一直备受关注。

一、巴黎公社的政治意义1.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导19世纪70年代初,欧洲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导致许多国家都出现了革命浪潮。

而巴黎公社的爆发,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导。

公社的出现,让当时的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家看到了新的希望:只有通过革命和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2.建立工人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建立了工人自己的政权,堪称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件伟大事情。

公社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实践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而是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体制。

公社政府由选举产生,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规定了工人阶级的权力范围和行使方式,从根本上保护了工人阶级的权益。

3.推动了政治思想的革新巴黎公社的爆发,不仅使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了无产阶级造反的强大力量,也促进了政治思想的革新。

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逐渐从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走向革命社会民主主义。

公社的实施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更为进步和科学的政治实践方式,使人们重新审视和探究了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巴黎公社的历史遗产1.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公社只持续了73天,但它却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公社的成立和失败,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使得革命道路变得更加成熟和立体。

2.推动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发展巴黎公社促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发展。

凭借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公社吸引了许多知名的反帝工人和民主主义者前来支持,成为了国际革命的中心。

公社不仅仅是法国人民的革命,也是各种国际主义力量的汇聚之地。

3.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巴黎公社的历史遗产,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公社革命
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革命(—)
1.背景:1870普法战争爆发法军大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机械投降,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巴黎人民坚决要求武装起来。

2.导火线:反功政府偷袭国民自卫军,停放大炮的蒙马特尔高地时被发现,3月18革命成功。

3.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结果)
4.巴黎公社性质: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失败原因:主观原因:①没有乘胜打击敌人
②军事领导失误
③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
④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
⑤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根本原因:无产阶级稚嫩,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

客观原因: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6.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性质)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三、第二国际的斗争
1.背景:11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制度纷纷建立起来。

2.时间:1889年7月14日
3.地点:法国
4.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

5.解散:修正主义破坏,一站爆发后(1914年)解散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都是建立在工人运动有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马克思参与了两个国际组织的领导组织工作
不同点:组织基础: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第二国际在各国工人政党基础上成立与各国工人组织关系: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上级组织,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政党的上级组织
工作方式:第一国际直接领导各国团体开展工人运动,第二国际通过两次代表大会,决议各国政党组织指明方向
19世纪早起的工人运动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人运动的区别以及原因
前期以武装起义和政治斗争为主(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劳资之间矛盾异常尖锐,所以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异常激烈)原因
后期以经济斗争合法斗争为主(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劳资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再加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都对工人运动产生了影响)原因
第三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革命前夜的“火星”——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有所发展(1861年改革)但相对落后(落后原因:改革不彻底落后表现:
①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充分②保留大量封建残余③对西欧资本有依
赖性)
2.政治:各种矛盾尖锐,沙皇帝危机四伏
3.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主要原因)
4.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成为革命的催化剂
二、帝国大厦的坍塌——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前奏):推翻了沙皇统治(民主革命)
2.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3.《四月提纲》时间:1917年4月
内容:①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②采用和平方式
4.七月流血事件:两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政权转交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和平斗
争失败
5.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工农苏维埃
三、意义:1.对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改造俄国创造重要前提
2.对国际无产阶级:为其树立斗争榜样,开辟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3.对民族解放运动: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