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基础知识再巩固---热学一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状态转换,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些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改变所致。
下面将从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以及凝固、熔化、汽化和凝华等物态变化现象进行详细阐述。
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稳定状态,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或物理力相互结合,排列有序。
在常温常压下,固态的物质保持形状和体积不变,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固定的密度。
固态物质的熔点是发生物态变化的临界温度,当温度升高到熔点时,固态物质会发生熔化,即固态变为液态。
液态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另一种状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无规则排列。
液态物质具有流动性和一定的体积,但不具有固态物质的形状和体积恒定性。
液态物质的沸点是发生物态变化的临界温度,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液态物质会发生汽化,即液态变为气态。
气态是物质的另一种状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极弱或近乎无效,无规则排列。
气态物质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没有固态和液态物质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物质的凝点是发生物态变化的临界温度,当温度降低到凝点时,气态物质会发生凝华,即气态变为液态或固态。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或气态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液态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熔点以下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原子或分子开始有序排列,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
凝固过程中释放出一定的潜热,导致温度下降。
凝固的速度取决于物质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固态物质的温度升高到熔点以上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原子或分子的有序排列被打破,形成无序排列的液体。
熔化过程中吸收了一定的热量,导致温度上升。
熔化速度也受到物质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液态物质的温度升高到沸点以上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完全被打破,原子或分子脱离液体,在空间中自由运动,形成无定形状态的气体。
汽化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导致温度上升。
热学基础知识

热学基础知识 一、物态变化一、温度 (一)温度: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 ”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 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二、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3、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热与能》全章复习与巩固--物态变化 知识讲解(基础)

旗开得胜《热与能》全章复习与巩固--物态变化(基础)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考纲要求】1.理解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3.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知道物质有三态;5.理解六种物态变化。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知识点一、温度温标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标:为了准确的测量物体的温度而确立的一个标准叫做温标。
3、摄氏温标:(1)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2)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摄氏度。
4、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5)常用温度计:①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②指针式温度计:根据两种金属的热膨胀程度不同,双金属片发生弯曲旋转,带动指针沿刻度盘转动。
③其它常用温度计:5、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②认清分度值。
(2)使用时:①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看: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③读: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中。
④记:记录结果必须带单位,用负号表示零下温度。
6、体温计:(1)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2)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
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将缩口上方的水银甩到玻璃泡中(其他温度计不用甩),消毒后才能进行测量。
热学(物态变化和热能)

热 学【基础知识】一. 物态变化1. 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 程度;(2)国际单位: 。
0℃的规定: ,100℃的规定:。
(3)测量仪器: ,测量体温用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 ,分度值: 。
2. 熔化和凝固( )(1)固态液态 ( )(2)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规则的结构和 ,非晶体没有规则的结构和。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热量,温度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热量,温度 。
常见的晶体有: ,常见的非晶体有:。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 ,继续 。
3. 汽化和液化( )(1)液态 气态( )(2)汽化包括: 和 ,相同点和不同点见下表:(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
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有:。
4.升华和凝华()(1)固态气态()(2)常见的升华现象:,常见的凝华现象:,先升华后凝华的现象:。
二.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改变世界的热机1.分子动理论(1)内容:物体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分子间存在着和。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
(2)扩散现象:由于,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
生活中的扩散现象举例:。
扩散现象表明:①,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扩散现象越。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及其变化情况:①r=r0,f引=f斥,分子力为零;②r<r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力;③r>r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力;④r>10r0,分子力可忽略。
2.内能(1)内能概念: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的总和。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温度降低,内能,但反过来,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
内能和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等相关。
(2)改变内能的方式:和,二者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
(3)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3.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转变,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下面将从分子运动、能量变化和物质性质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描述。
一、分子运动
在固态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分子的运动受限,呈现出固定的排列和振动。
在液态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分子的运动比较自由,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
在气态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的运动非常剧烈,具有很高的扩散能力。
二、能量变化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需要吸收热量,这是因为固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需要克服这种相互作用力才能使分子自由运动。
当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同样需要吸收热量,这是因为液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需要克服这种相互作用力才能使分子自由运动。
而当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时,会释放热量,这是因为气态的分子运动较自由,当分子重新排列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力,释放出热量。
三、物质性质
物质的状态变化对其性质影响很大。
在固态下,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近,相互作用力较大,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固定的形态。
在液态下,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
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液态物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适应性。
在气态下,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气态物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
物态变化涉及物质分子的运动、能量的转化以及物质性质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和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也可以增加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热与能》全章复习与巩固--物态变化 知识讲解(提高)

旗开得胜《热与能》全章复习与巩固--物态变化(提高)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考纲要求】1.理解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3.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4.知道物质有三态;5.理解六种物态变化。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知识点一、温度温标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标:为了准确的测量物体的温度而确立的一个标准叫做温标。
3、摄氏温标:(1)单位:摄氏度,符号℃,读作摄氏度。
(2)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摄氏度。
4、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5)常用温度计:①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②指针式温度计:根据两种金属的热膨胀程度不同,双金属片发生弯曲旋转,带动指针沿刻度盘转动。
③其它常用温度计:5、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②认清分度值。
(2)使用时:①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看: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③读: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中。
④记:记录结果必须带单位,用负号表示零下温度。
6、体温计:(1)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2)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
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将缩口上方的水银甩到玻璃泡中(其他温度计不用甩),消毒后才能进行测量。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画图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画图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态到液态的凝结、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和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二、固液相变1. 熔化:固体升温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排列结构开始变松弛,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克服,导致固体变为液体。
熔化涉及的过程有熔化热和熔点,熔化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熔化热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其熔化点时从固态变为液态所吸收的热量。
熔化是吸热过程,能量吸收使固体内能增加,分子运动加快,据此进行的表格示例如下图所示:2. 凝固: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排列结构开始逐渐密排,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压倒分子的热运动,导致液体变为固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也涉及着凝固点和凝固热的概念。
凝固是放热过程,能量放出导致液态内能减少,分子运动减慢。
如下图所示:三、液气相变1.汽化:液体升温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热运动增大,使液体表面上的分子具有较大的动能,能够克服液态表面张力形成气泡,液体表面的一部分液体分子脱离液相变为气体。
汽化包括汽化热和饱和蒸气压两个重要概念。
汽化是吸热过程,能量吸收使液体内能增加,分子逃逸速度增大,据此进行的表格示例如下图所示:2.凝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小,使气体的分子逐渐被液态引力束缚在一起形成液体,凝结是汽化的逆过程,也涉及着凝结的点和凝结热。
凝结是放热过程,能量放出导致气体内能减少,分子运动减慢。
如下图所示:四、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物态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冷冻食品过程中,凝固作为重要的物态变化过程;在汽车发动机中,燃料的汽化和燃烧是物态变化的典型应用;在家庭生产中,水的煮沸和冷却过程也是物态变化的实例。
总之,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化学、物理领域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沸水的温度为 100℃。
热力学温标(开尔文,K):T = t + 27315K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体温计的量程为 35℃ 42℃,分度值为 01℃,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2、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进行,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有关。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三、内能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质量: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状态: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内能也不同。
材料:不同材料的物体,内能可能不同。
3、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热传递: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四、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3、水的比热容较大,为 42×10³ J/(kg·℃),这意味着水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时,自身温度变化较小,所以水常用于调节气温、作冷却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再巩固―――热学一物态变化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
(1)测量温度的工具叫做温度计.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
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规定为0℃,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点(约—273℃)为起点的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国际单位制).开尔文用字母“K”表示.
T=t+273.15 K
(4)体温计:刻度范围是35℃~42℃,每小格为0.1℃,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
(5)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容器的壁.
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无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3)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晶体溶液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4.晶体熔化特点:吸热而温度不变.
5.汽化和液化
汽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加快蒸发的办法有:a.提高液体的温度;b.增大液体的表面积;c.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3
(4
液化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2)液化有两种方法: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通常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a.温度降到足够低;b.压缩体积.也有些气体,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就可使其液化.如:石油气的液化,打火机中丁烷气体的液化.7.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凝华过程中放热.
一、填空题
1、测量与读数是物理学习中重要的基本技能。
图中所示是
一只工业用温度计,此刻它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 ℃.
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
变”),该过程水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
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
水银的凝固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
选用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的缘故.
二、选择题
1、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
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量
2、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
A.雨
B.露
C.霜
D.冰
3、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化成水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珠
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
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4、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三、实验题
1、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
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
图所示,海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_ (填写序
号).分析图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基础知识再巩固―――热学一物态变化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0
2、不变吸热水银热胀冷缩
3、水蒸发时要吸热
二、选择题
1、C
2、C
3、B
4、B
三、实验题
1、A ①海波熔点为48摄氏度②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石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