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臭氧浓度分布的因素

合集下载

大气臭氧分布格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大气臭氧分布格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大气臭氧分布格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大气臭氧是一种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无色气体,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大气层中。

它在保护地球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臭氧浓度的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变化往往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大气臭氧分布格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影响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

首先,大气臭氧的分布取决于地球的自然环境。

海洋、热带雨林和草原等环境中,植被的繁茂和光合作用导致了大量的氧气释放,因此这些地区的臭氧浓度较高。

相反,沙漠、高山和寒冷地区的植被覆盖较少,臭氧浓度相对较低。

此外,地球的自然环境还包括地形和气候等因素,这也会对臭氧的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山脉和山谷的地形会影响气流的运动,改变臭氧在大气中的传播路径和浓度分布。

其次,人类活动对大气臭氧分布格局的影响日益显现。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化学品使用等活动导致了大量有害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往往会对臭氧的生成和分解产生干扰。

例如,工业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质会与太阳光作用产生臭氧,从而增加了地面臭氧的浓度。

城市中的交通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它们与臭氧反应形成大气污染物臭氧。

这些人为因素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导致了大气臭氧的分布格局的改变。

此外,大气臭氧分布格局与环境问题的关系也体现在生态系统中。

臭氧的浓度变化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

通常情况下,适量的臭氧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高浓度的臭氧则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合成产生抑制。

这可能导致植物营养不良、减少种子产量和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地球上一些特定地区的臭氧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在应对大气臭氧分布格局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同时,人类社会也必须采取行动来减少对臭氧的贡献。

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了臭氧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减少工业排放和限制交通尾气来减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为什么在夏季臭氧浓度较高?

为什么在夏季臭氧浓度较高?

为什么在夏季臭氧浓度较高?一、气象条件对臭氧生成产生影响1. 气温升高:夏季气温升高,有利于臭氧的生成。

温度升高能够加速臭氧生成反应速率,使其分解速度减慢,从而导致臭氧浓度增加。

2. 光照强度增强:夏季阳光强烈,光照能够加速臭氧的生成。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激发氧气和有机物之间的反应,产生臭氧。

因此,夏季阳光强烈使得臭氧生成速率增加。

3. 逆温现象:夏季常发生逆温现象,即上层大气温度高于下层温度。

逆温层能阻碍臭氧的逸散,使臭氧积聚在地表层,导致其浓度上升。

4. 湿度较低:夏季湿度较低,有利于臭氧生成。

干燥的气候能够减少臭氧的分解速率,使其滞留在大气中时间增加,从而臭氧浓度上升。

二、人类活动对臭氧浓度的影响1. 污染物排放增加:夏季是工业、交通等活动频繁的季节,大量污染物排放加剧了臭氧的生成。

工厂排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废气与太阳光照射反应,产生臭氧。

交通尾气中的一氧化氮也是臭氧的前体物质。

2. 烟花爆竹燃放:夏季是庆祝节日、举办活动的季节,烟花爆竹的燃放产生大量污染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进一步促进了臭氧的生成。

3. 高臭氧区域传输:在夏季,面对面的气流造成了大范围的气流对流,易造成高臭氧浓度的区域传输。

空气中的臭氧会被太阳光辐射分解成氧和单质氧,但存在高浓度的臭氧区域,臭氧向低浓度区域不断传输,导致臭氧浓度升高。

三、夏季臭氧浓度较高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夏季臭氧浓度的升高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高浓度的臭氧会直接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道疾病和过敏反应,如咳嗽、胸闷、气喘等。

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

2. 影响农作物生长:臭氧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高浓度的臭氧能够破坏水稻、小麦等作物的叶片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导致产量下降。

3. 造成环境污染:臭氧会破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形成一系列的次级污染物,如过氮酸酯、二次有机气溶胶等。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导致物种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上海夏季近地面臭氧浓度及其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和预报

上海夏季近地面臭氧浓度及其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和预报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上海夏季近地面臭氧浓度及其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和预报1. 引言臭氧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臭氧生成的等浓度曲线

臭氧生成的等浓度曲线

臭氧生成的等浓度曲线简介臭氧(O3)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医疗消毒、工业废气处理和食品处理等领域。

臭氧的生成与其浓度的关系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臭氧生成的等浓度曲线进行探讨,分析臭氧生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应用。

影响臭氧生成的因素臭氧的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因素:1.温度:臭氧生成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较高的温度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促进臭氧的生成反应,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增加可以加速臭氧的生成。

2.湿度:湿度对臭氧生成的影响较为复杂。

适量的湿度可以提高臭氧生成的速率,因为水分可促进臭氧生成反应的进行。

但是,当湿度过高时,水分会与臭氧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抑制臭氧的生成。

3.氧气浓度:氧气是臭氧生成的原料,其浓度直接影响臭氧生成的速率。

较高的氧气浓度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物,促进臭氧的生成反应的进行。

4.臭氧发生器的设计:臭氧发生器的设计也会影响臭氧生成的效率。

不同的发生器设计可能具有不同的混合效果和反应时间,从而对臭氧生成的速率产生影响。

臭氧生成的等浓度曲线臭氧生成的等浓度曲线是描述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臭氧生成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

通过研究等浓度曲线,可以分析臭氧生成的速率和生成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

以下是一个臭氧生成的等浓度曲线示例:时间(单位:分钟)生成速率(单位:mol/min)0 05 0.210 0.515 0.8时间(单位:分钟)生成速率(单位:mol/min)20 1.225 1.530 1.735 1.840 1.945 1.950 1.9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个固定时间段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臭氧生成的速率逐渐提高,但在某一时刻达到平衡,生成速率停止增长。

由于不同的实验条件和发生器设计,臭氧生成的等浓度曲线可能会有所不同。

臭氧生成的应用臭氧生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医疗消毒: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和杀菌作用,被广泛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如空气净化、手术室消毒和水处理等。

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

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

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
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季节变化:臭氧浓度通常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波动。

在夏季,由于高温和阳光照射,臭氧的生成速度较快,浓度较高;而在冬季,由于温度较低和较少的阳光照射,臭氧的生成速度较慢,浓度较低。

2. 大气污染物排放:一些大气污染物,如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以参与光化学反应,促进臭氧的生成。

因此,当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时,臭氧浓度往往会上升。

3. 风向和风速: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会影响臭氧的输送和扩散。

当风速较低时,臭氧容易在局部区域积累;而当风速较高时,臭氧则更容易被扩散到远离源头的地方。

4. 光照强度:臭氧的生成是一个光化学过程,需要太阳光的照射。

因此,光照强度的变化也会对臭氧浓度产生影响。

较强的阳光照射会促进臭氧的生成,从而导致浓度的上升。

总的来说,臭氧浓度的变化趋势是复杂的,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城市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臭氧浓度往往较高,而在郊区和远离污染源的地区,臭氧
浓度较低。

气象条件对大气臭氧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气象条件对大气臭氧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气象条件对大气臭氧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研

臭氧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尤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大气臭氧浓度的空间分布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而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首先,温度是影响大气臭氧浓度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高温可以促进臭氧的形成,因为高温有利于光化学反应的进行。

当气温较高时,臭氧的产生速度会加快,从而导致大气中臭氧浓度的上升。

这也是为什么夏季通常会有较高的臭氧浓度的原因之一。

其次,风速也会对大气臭氧浓度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较强的风速可以促使臭氧与有害物质扩散,从而降低臭氧浓度。

相反,当风速较弱时,臭氧浓度会积聚在局部区域,导致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此外,湿度也是影响大气臭氧浓度的因素之一。

湿度越高,臭氧的浓度越低。

这是因为水蒸气可以与臭氧发生反应,降低臭氧的浓度。

因此,相对湿度高的地区通常具有较低的臭氧浓度。

另外,地形和海洋环流也会对大气臭氧浓度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山地地区由于其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臭氧浓度往往较低。

而海洋附近的地区,受到海洋环流的影响,臭氧浓度较高。

总之,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臭氧浓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温度、风速、湿度以及地形和海洋环流等因素,都会对臭氧浓度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预测臭氧污染的发生和蔓延,从而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只有通过对气象与臭氧浓度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影响大气层臭氧浓度的因素探讨

影响大气层臭氧浓度的因素探讨

影响大气层臭氧浓度的因素探讨大气层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之一,而其中的臭氧浓度对于人类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讨影响大气层臭氧浓度的因素,本文将从二氧化氮的排放、温室气体的增加、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二氧化氮排放是影响大气层臭氧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氧化氮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以及机动车尾气等。

二氧化氮在大气中与臭氧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从而降低大气层的臭氧浓度。

因此,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成为了改善大气层臭氧浓度的关键措施之一。

其次,温室气体的增加也对大气层臭氧浓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氟利昂等,它们的增加会导致大气层的温度升高,进而影响臭氧形成和分解的平衡。

具体来说,温室气体的增加可以加强大气层中的光化学反应,从而增加臭氧的生成量;同时,温室气体的增加也会增加二氧化氮的生成量,从而抑制臭氧的生成。

因此,合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维护大气层臭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气候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层臭氧浓度的变化。

气候变化包括气温的升高、降水的变化等,它们会改变大气层的物理化学环境,进而影响臭氧的生成和分解过程。

例如,气温的升高会加速臭氧的形成速率,而降低降水量会减少臭氧的淋溶作用。

这些变化的累积效应将直接影响到大气层臭氧浓度的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气候变化与大气层臭氧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最后,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大气层臭氧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以及露天焚烧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其中包括影响臭氧浓度的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污染物与大气层中的臭氧反应,改变臭氧的形成和分解速率,从而对臭氧浓度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减少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是维护大气层臭氧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之,影响大气层臭氧浓度的因素涉及二氧化氮排放、温室气体的增加、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

大气臭氧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臭氧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臭氧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臭氧是指空气中含有的臭氧气体,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臭氧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大气中,臭氧的生成与消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太阳辐射和污染物的反应而生成,但也受到大气层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因此,臭氧的浓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

观测数据显示,臭氧浓度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在城市和工业区域往往会出现高浓度的现象。

这与这些地区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有关,尤其是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反应产生的臭氧。

此外,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和风向等也会对臭氧浓度的分布产生影响。

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二是对皮肤的影响。

当人们暴露在高浓度的臭氧环境中时,会引起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

长期吸入高浓度的臭氧还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臭氧还可以刺激皮肤上的敏感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红疹等不适感觉。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臭氧环境中,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减少大气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推动工业和交通的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此外,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个人行动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节约能源、减少空调使用等。

然而,实际上,解决大气臭氧问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污染物的排放源多种多样,难以监控和控制。

同时,大气臭氧问题还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

温暖干燥的天气有利于臭氧的生成,而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也会影响臭氧的扩散。

因此,减少臭氧污染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系统的措施来解决。

总之,大气臭氧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城市和工业区域往往会出现较高的浓度。

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和皮肤方面,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和皮肤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臭氧浓度分布的因素
江苏张付民
关键词:空气动力作用,CFCs,三水硝酸,吸附和化学催化作用,极地涡旋
论点摘要:太阳紫外辐射的强弱和季节变化是影响平流层大气中臭氧浓度高低变化的主导
因素。

人类排放的氯氟烃气体化合物导致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总体减少。

大气环流调节了高低纬间的臭氧浓度趋于均衡。

空气动力作用使局部地区的臭氧浓度明显减小。

正文:不同高度或区域的空气中,臭氧的含量是不同的。

影响臭氧浓度大小的因素很多,
如太阳辐射,空气动力作用,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化合物(CFCs),极地上空三水
硝酸的吸附和化学催化作用等等。

两个或多因个素叠加在一起,使一些区域空气中臭氧的
浓度大幅度降低,出现“臭氧空洞”。

限于阅读主体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本文简要说明上述因素对臭氧浓度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
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臭氧浓度大小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影响大气中臭氧浓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因为臭氧的生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

在大气平流层,空气得到的太阳紫外辐射较多,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与邻近的氧分子反应生成臭氧,臭氧受强烈紫外辐射分解成氧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或与活泼的氧原子作用形成两个氧分子。

上述的生成与分解过程维持着微妙又脆弱的平衡。

向高层大气去,太阳紫外辐射更强,物质以原子状态存在;向低层大气去,太阳紫外辐射很弱,氧分子不能分解成为氧原子。

所以高层大气和对流层大气中臭氧的浓度极低。

在平流层大气中,太阳紫外辐射的强弱决定臭氧量的多少。

太阳黑子活动峰年时,紫外辐射强度大,臭氧量增加,有人认为多3%。

太阳紫外辐射强度大致随地球纬度的增设而减弱,赤道获得强度最大,两极最小。

仅仅考虑太阳紫外辐射因素,大气中臭氧的浓度应随地球纬度的增设而减弱。

但是,事实情况是两极地区大气中臭氧的浓度远远大于赤道。

二.大气动力作用对臭氧浓度大小的影响。

(季节)
1.大气环流和平流层风的作用,使臭氧向两极输送,在极地冬季极夜期间没有太阳辐射,本地的臭氧完全靠风自赤道向极地输送。

从整体上看,这一作用使全球臭氧的水平分布趋
于均衡。

注意到两极的冬季臭氧的补充取决于风自赤道向两极的输运过程,如果有一个围
绕极地旋转的强大气流,阻断了自赤道向极地的臭氧输送过程,极地的臭氧量与夏季相比
不会有很大变化。

2.两极地区确实存在着季节性的强大涡旋,即极地涡旋。

冰原地表使得南极地区的极地
涡旋比北极强大。

每年大约5、6月间,在南极冬季开始的时候,强烈的冷气团形成围绕
南极的闭合风系,出现极地涡旋。

大约到11月,气温回升时,极地涡旋才会崩溃。

3.极地涡旋不仅阻断了自赤道向极地的臭氧输送过程,而且它与极地平流层云的正反馈
机制使得臭氧大量分解。

为了说明问题,引入两个概念:「氯贮存物质」进入平流层的物质中有少量的甲烷(CH4)和二氧化氮(NO2),它们与氟里昂在紫外辐射作用下释放出的氯原子作用分别产生氢氯
酸(HCl)和硝酸氯(ClONO2),这些物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会释放出氯原子,称为「氯贮存物质」。

「极地平流层云」平流层空气极为干燥,相对湿度只有1%左右,
几乎没有云、雨等天气现象,但是在漫长的极地冬夜期间,仍会因严寒形成极地平流层云。

冬季极地气温下降至-83℃以下,水汽就会附着在平流层中三水硝酸(NHO3·3H2O)的颗
粒表面,凝结成冰粒。

大大小小的冰粒和三水硝酸颗粒是极地平流层云的主要成份。

由于
气温的关系,以三水硝酸颗粒为主的极地平流层云在南极最为普遍。

极地平流层云不仅把
氯贮存物质吸收到颗粒的界面上,并且产生化学反应,释放氯气:ClONO2+HCl→Cl2+HNO3。

一旦9月来临,南极春季阳光普照,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活泼的氯气被分解成两个氯原子:Cl2+hv→Cl+Cl。

一个释放出的氯原子,用数个月的时间通过催化反应,就可以使10万个臭
氧分子消失。

首先,氯与臭氧反应,生成氧化氯自由基:Cl+O3 →ClO+O2,自由基ClO非
常活泼,与同样活泼的氧原子反应,生成氯和稳定的氧分子:ClO+O→Cl+O2。

释放出的氯
原子又和臭氧产生反应,因此,氯原子一方面不断消耗臭氧,另一方面却又能在反应中不
断再生,形成催化反应。

由于极地涡旋风速强劲,涡旋内部的空气与外部大气完全隔离,
从低纬地区吹来的风,虽然向南极输送大量温暖富含臭氧的空气,也无法进入涡旋内部,
使气温上升,因此,涡旋内部气温在极夜状态只降不升,迅速达到极地平流层云的形成条件,臭氧分解。

臭氧一旦分解,停止吸收紫外线,涡旋内部空气也就失去加热的热源,气
温进一步下降,极地平流层云得到发展,同时强化了极地涡旋,使它保持稳定状态。

极地
平流层云与极地涡旋的相互作用使双方得到加强,科学家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为正反馈机制,
使南极臭氧含量在每年大约10月达到最低点,之后,随着温度回升,涡旋瓦解,极地平
流层云也随之消融,南极臭氧量逐渐升高。

大气动力作用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
有着不同的形式。

4.赤道地区气流强烈上升,对流层顶较高,低层空气的上升稀释了对流层顶层的臭氧,
使得赤道上空臭氧的浓度较低。

在青藏高原地区,上对流层平流作用把副热带低臭氧浓度空气输送到较高纬度上空,从而
引起当地臭氧总量很快减少。

在200百帕高度上,青藏高原上空副热带西风急流北抬至北
纬40度,致使高原上空对流层顶抬升,强大的西南气流把热带对流层低浓度臭氧空气向
青藏高原上空输送,最终导致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大幅度降低。

全球范围内许多类似的
高原、山地,例如美国的落基山脉、南美的安第斯山脉也由于大气环流产生巨大的动力,
导致上空存在不同程度的臭氧亏损。

青藏高原地面在夏季对大气加热最强,十八公里以下
大气中,垂直向上的物质输送作用很强,而将臭氧含量较少的低层空气带向高空,冲淡高
空臭氧含量。

热力作用与动力作用的叠加使青藏高原上空夏季的臭氧浓度明显偏低。

三.氟里昂导致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总体减少氟里昂于30年代开发出来。

属于氯氟烃化合物(CFCs),氟里昂是它的商品名称。

它不易燃烧,不具腐蚀性,无毒,
性能稳定,价格便宜,作为一种工业用化学物质,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冷冻空调的冷媒、电
子和光学元件的清洗溶剂、化妆品等噴雾剂,以及泡沫塑料PU、PS、PE的发泡剂等等。

从20世纪的30年代初到90年代的五六十年中,人类总共生产了1500万吨氯氟烃。

在对氟里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里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

由于它们在大
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
流层,一小部分随着大气运动进入平流层。

氟里昂进入平流层后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释放出一个氯原子:CCl3F+hv→ CCl2F+Cl。

氯原子不断消耗和催化分解臭氧。

由于氯原子也能与甲烷(CH4)和二氧化氮(NO2)等物质作用产生氯贮存物质,所以单纯从化学的角
度来看,氟里昂对臭氧的破坏有限。

由于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多位北半球,因此北半球大
气中CFCs的平均浓度较南半球高。

CFCs排出后在大气中迅速扩散,南北两半球的大气,
要穿越赤道完全混合,需時约2年。

北半球大气中CFCs的平均年增率为4-5%,而南半球CFCs的平均浓度则较北半球约低8-10%,故南半球的CFCs大约也刚好是以落后北半球2
年的时间,而以相同的速率在增加中。

大范围臭氧浓度不断降低,罪魁祸首是人类排放的
氟里昂。

北纬45~65度之间的各地,在1992~1993年冬春之交,臭氧含量均是历年来的最低值。

1994年,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
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由此可見,北极和北半球上空
的臭氧都己岌岌可危。

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全国臭氧总量都在不断被消耗,同时发现青藏
高原6至9月形成了大气臭氧低值中心。

拉萨地区上空臭氧总量比同纬度地区低11%,且1979年至1991年间臭氧总量平均年递减率达0.35%。

总之,一个区域上空臭氧浓度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类未出现以前,对流层臭氧浓
度的不均匀分布本来就存在着。

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原有的臭氧低值区出现“臭氧空洞”,这是全人类应关注的环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