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习新课标国培计划创新性成果_初中语文

合集下载

国培计划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8篇)

国培计划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8篇)

国培计划语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8篇)国培规划语文培训心得体会1我参与“国培规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苦、兴奋而又期盼。

指导教师班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熟悉到自己有幸参加了一个专业、标准、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

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转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听了教师的专题讲座,使我熟悉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力量。

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根底,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

睿智的教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顶级中学(清大附中)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考中排语序,在欢乐中练铺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熟悉了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共性;学习了教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读吟诵,化意为字,真实自由,重文写白。

我抱负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妙又真实,新奇又严谨的,是布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才智,引领学生抱负的。

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究。

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立,在实践中成长。

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肯定会焕发诞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肯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固然,还要感谢教师,你们真的辛苦了,想余下的几天学习会更加的精彩!国培规划语文培训心得体会2转瞬间,小学语文教师国家培训已接近尾声。

我作为本届培训班的学员,深感荣幸,在这里感谢专家教授和教师赐予我们的培训和照看。

蓦然回首,身后留下一串或深或浅的成长脚印……我深深感到,这次学习对提高自身业务素养有很大帮忙,让我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收获多多,感慨多多。

本次培训为我们设计了敏捷多样的培训方式,使我有幸倾听了专家对我们的理论指导。

初中语文创新性成果2

初中语文创新性成果2

创新性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国培学习,我受益匪浅,真正理解了新课程的精髓,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本领。

在学习过程中,我边学习,边反思自己的《桥》教学预设稿,发现了预设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思考与设想。

一、原稿回顾《桥》教学预设中我从以下五方面展开的:1、复习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2、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无情,为老汉的形象做铺垫。

3、走进人们,分析人们的表现,再一次为老汉的形象做铺垫。

4、走进老汉,挖掘人物形象。

5、感悟本文写作特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反复研读课标,教参,转换教师角色,以引导者、参与者的形象介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写法,进行写作。

二、设计再思考经过一个假期的新课标培训,使我对原稿的教学设计有了新的思考,新的设计。

我打算保留原稿中的设计理念,坚持新课程理念,转换教师角色,以引导者、参与者的形象介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从三个方面:洪水、桥、老汉,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在说的之前先读书,画出相关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再说,最后进行练笔。

创新成果与原稿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以下几点:(一)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与原稿有所不同。

原稿中,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而创新新成果中只安排四个环节,删掉了分析人们的表现,重点强调了桥。

目的是为了主次分明,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研读,从而达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一课标要求。

(二)学生表达方式与原稿有所不同。

原稿中,有些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后,只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就回答。

而创新性成果中,不仅增加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互动,而且更多地提倡学生多角度、换位思考、表演示回答等。

三、创新体现1、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以表达与书写,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2、课文主次分明,仅仅抓住重点,剖析老汉的人物形象。

适时进行写作训练。

“国培计划(2012)”研修成果作业

“国培计划(2012)”研修成果作业

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安排在17课学习之后,本课教学内容的实施步骤如下: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而且学生有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经历,可以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伙伴,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主选择活动方式等。

教学目标分析: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

2、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收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的能力;在交互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习者分析: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用词准确,句子写得生动、具体,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写成一段完整的话。

但也有10多个学生,阅读、写作基础较差,写话短短几句,且语句不通顺,事情说不清楚,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想象力较差。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引导学生大胆地与同学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专心倾听,适当补充,积极提问的好习惯。

难点:引导学生用文字资料或图片等展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评价各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

教学准备:收集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料:例如,“三月三”赛风筝、敬寨神等。

利用多媒体展示《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一)导入活动1、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2、播放《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文中情景图,引导学生体会。

这些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我们家乡的古建筑物(石拱桥、楼房)或编布艺术等。

2012年国培学习总结

2012年国培学习总结

2012年国培学习总结这次很荣幸的参加了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教育的培训,它开辟了一条中小学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和学者紧密接触的通道。

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与名师的生动、形象而精彩的讲座,领略了他们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这从根本上转变了自身固有的陈旧的教育观念。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

,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

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

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收获。

国培远程研修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和学习平台。

以前学习专家的先进经验,或教师学习交流都要“走出去或请进来”及浪费精力又浪费财力,并且不能够满足到各地学习的强烈需求。

如今却是利用网络使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图”!网上培训,一下子缩短了距离,改变了时空,我可以十分便捷地在网上和众多的学友虽不“面对面”却已“心连心”的学习和交流,真是收获颇多,妙不可言。

作为一名专业的小学教师要求学生勤奋好学,自己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博学多才。

动口、动手、动脑,自己边学、边思,做到不固步自封,要勇于探索,才会学有所获!感谢国培研修这个平台,它让我听到了那些默默无闻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无限人生和崇高价值。

在培训中国培专家指出了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的困惑,在聆听他们中肯的点评和丝丝入扣的讲解后,使我大受启发。

教师只有在不断自我加压自我充实自我研修的情况下,才能使自己更加胜任自己的岗位。

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反思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某些不足。

深知自己在教学上还不是很成熟。

但是,这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非浅。

远程国培平台它就像一架云梯,让我不断的向上努力攀登,我会好好的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学会运用科学地方法和严谨的态度去处理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培计划初中语文心得体会(精选5篇)

国培计划初中语文心得体会(精选5篇)

国培计划初中语文心得体会(精选5篇)国培计划初中语文心得体会120XX年,我参加了海南省—20XX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初中语文的课程培训,我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名普通教师,能参加这次全国性的语文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我本次培训后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聆听专家讲课,在收获中提高。

思想灵魂、教育理念得到了洗礼。

听了专家们的报告,更是被专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

“书到用时方恨少”聆听了以后,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得到了迎刃而解。

他们所讲的东西对我来讲,我的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要更加重视人文思想的渗透,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完美。

二、与学员们互动,在感悟中进步。

本次培训,用这样的一句诗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那就是“天光云影共绯徊,”有的说学生课堂学习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

有的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分肯定,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这样不会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也有的指出这种现象是时常发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大家各抒己见,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互动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

所以我要说,没有互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

因为交流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互动,我获得了进步相信。

通过学习,我将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到那时,自己的工作将是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个人在职研修,在反思中提升。

加强学习,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

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

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2012年国培计划总结

2012年国培计划总结

时光似箭,两个月的国陪已经接近了尾声,回顾这两月的生活不仅充实而且快乐,培训中有专家的视频讲座;有同行们一起参与的在线研讨;有同事们对各专题作业的借鉴与互评。

本次培训可谓是最给力的培训,国陪给我们农村的一线教师久旱的心田下了一场及时的雨,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学信息的阻塞,让自己的观念一度陈旧,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是当代人发展的必备条件,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头脑就会僵化。

“国培”顺应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困惑中得到指点,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疑惑和难题。

本次远程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观看视频讲座、文本、资源、完成作业、专题研讨与与在线研讨等。

培训过程中,我观看和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精辟、精彩的讲座,从中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我决定悉心整理自己的观听笔记,总结所学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收获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去,全面提升所任班级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修养。

一、听讲座,受益匪浅。

各位专家的讲座为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鲜水源。

给我们带来了启迪、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难得的文化大餐。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识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我明白了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批语做到导向和激励作用。

二是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评价作文时,采用师评、自评、生生互评的方式。

从而让学生吸取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专家们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都给了我深深的感触。

二、交流讨论,共同进步在每一次的交流讨论中,学员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谈体会。

每一个话题都会引发的热议,每天都有不小的收获。

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更高的教学技能。

因此研讨交流充实、进步。

初中语文教师国培心得(精选5篇)

初中语文教师国培心得(精选5篇)

初中语文教师国培心得(精选5篇)初中语文教师国培心得精选篇1通过学习培训,使我真正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的真谛。

聆听专家的演讲,观摩名家的教学,与教师同行在网络切磋,感受颇多,受益匪浅,看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希望。

同时也是我们教师“充电”的好机会,激励着我们全体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承蒙“国培计划”的恩泽滋润,我有幸参加小学语文教学的培训。

时光匆匆,短暂的培训结束了,专家们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而精辟,让我饱享了高品质的“文化大餐”。

这次培训让我得到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接触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到名师专家们的教研精髓,领略了教育教学的内涵与境界。

古人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见各路教研“神仙”,不知其博大精深也。

各位语文学科专家从识字写字朗读指导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专题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等若干热点问题对我们进行指导和点拨,让我的思想得到了提升,让我的教学技艺有了增长,让我在专业成长上有新的动力。

专家的引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

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

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

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

好的语文教师是一把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日后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好的语文老师是开路先锋。

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初中语文国培创新性成果

初中语文国培创新性成果

初中语文国培创新性成果一创新生成说明文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文体,也是生活实际最实用的文体,对说明文的认识和了解是必须的。

教会学生认识说明文,分辨与记叙文体的不同,掌握说明文的各种知识,也是初中说明文教学的目标要求。

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一开始牢固说明文的知识点,所以,我选择了最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作为教学的课文。

二创新体现设计该课的初稿,只注重了说明文的知识体系结构,强调了说明文的知识,忽视了对课文的阅读和文本的美感把握,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针对说明文的知识展开,在最终修改的基础上,第一课时我将安排一段记叙卢沟桥的文字和本文的说明卢沟桥的文字进行比较阅读,用多媒体展示出说明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说明文体的学习。

第二课时还是强调了阅读,阅读中体会,阅读中比较出说明语言和说明方法。

所以在终稿上我的教学目标强调了阅读教学重要性,把阅读和说明知识结合在一起。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我的初稿和终稿都始终坚持把说明文文体知识很清晰的呈现给学生,作为初中第一篇正式学习的说明文,必须把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清楚,让学生牢固掌握说文文体的分类,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文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等。

我想突破的重难点也是说明文的对象和特征,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文的方法和语言特性。

所以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都是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突破的难点就是说明顺序的区分和说明方法的辨析,所以坚持在这些问题上反复详细的阅读品鉴。

我还是坚持了必须要进行对比阅读区分说明文和记叙文的不同,坚持从阅读出发,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对说明文文体的知识认识系统化。

所以,修改的时候,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把说明方法放在了第二课时,希望在第一课时集中解决说明文文体的认识和说明顺序的判断。

这些只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个人尝试,有点贻笑大方。

三创新价值1能明确说明文和记叙文的不同。

2能清晰的有条理的呈现说明文文体知识。

3重视了语文读的重要性,在读中疑,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指导课
生成过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整个初一阶段,基本以记叙文为主,围绕自传文展开,写人记事的文章类型较多。

学生练习到的多是自传类和他人传记类文章。

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能找出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情来写,但是通常一篇文章好几个事例,每一个事例都略写,根本不能突出人物的特点。

或者一件事情翻来覆去的强调,通过一件事来反映人物性格,使文章空洞没有中心,显得不够饱满。

这些都是问题的所在。

所以结合“新课标”远程培训内容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经过改进形成了最终的《学会让你的文章有详有略》教学设计。

与原预案相同点:保留了原稿中对教法学法的部分。

不同点:对教学目标做了细微改动,增加的教学理念部分。

创新体现:作文材料的详写与略写,都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意思的需要。

能够充分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要详写;与中心意思有关而又不能不写的材料(要略写。

所以,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要训练学生具体的谋篇布局的能力。

创新价值:最终达到让学生能准确的围绕中心,选取正确的材料,写出精彩的文章。

学会让你的文章有详有略
七年级语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活动设计终稿
教学设计综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详写与略写的含义,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
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表
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过程和方法:围绕中心,恰当选材,做到有详有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学会在作文中怎样确定详写与略写。

三、教学难点:学会在作文里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佳作欣赏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先来看看咱班一名同学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第一次》:“我先是拿菜,又是找火柴,火也烧不着,顾了这头顾不到那头,出了不少洋相,但最后还是把饭菜煮熟了。


这是她文章中的一小段,同学猜猜看,她到底是要写拿菜呢还是要写找火柴,或者是要写做饭呢?
这名同学在作文中犯了一个大错误,那就是没有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那如何在作文中做到详略得当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1、详写和略写
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

换句话说就是把主要内容细致地描写出来,必须是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完整。

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换句话说就是对次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或较简单的一段话,简明地叙述一下。

通俗点说,详写就是扩充材料,略写就是缩减材料。

我们现在明确的详写和略写的含义,那详写略写与作文中心有什么关系呢?
总的来说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详略。

在一篇文章里,详略得当,就能重点突出,更好地表现中心, 增强表达效果。

2、哪些地方要详写, 哪些地方要略写?
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写事的文章中的事情的主要片段,写人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写景的文章中的景物特点,这些都是要详写的,要写的细致,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上感情来描述,细节部分更要细致的描写。

而略写的部分一般都是次要材料,次要人物,次要情节等。

3、小练笔。

请同学们修改作文《我的第一次》
经过同学们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这篇作文的重点是做饭,也就是说要详细的写整个做饭的过程,那拿菜算不算做饭的过程?找火柴呢?嗯,很好,这些都是,所以这些都要详细去写,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对,还是做饭的过程。

现在
请同学们动动口,用语言表述《我的第一次》
教师指导: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尽量使过程具体化、细致化;运用修辞格,增强生动性。

修改过的《我的第一次》:
我先从冰箱里拿来一棵大白菜,掰去跟和黄叶,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准备点火,可下了好几天的雨,仅有的一盒火柴潮了,怎么办?去买?不行,没时间啊。

我灵机一动,找出妈妈的吹风机,“呼呼”,哈哈,火柴变干了,我连忙拿出一根一划,一下就着了。

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锅里的水渐渐蒸发了,我找出油壶,模仿着妈妈的样子,舀了两匙油倒进锅里,再回头抓起菜刀准备切菜。

可还没开始切,锅里的油就溅开了,油烟滚滚。

我连忙三刀并作两刀把菜切好,一古脑儿全倒进了锅里。

“刺啦——”热油与白菜接触爆发的声音几乎把我吓呆了。

不管了,我扔锅里一把盐,然后就翻炒起来。

咦,怎么越炒越别扭?我定睛一瞧,原来手中拿的是个汤勺,唉,都吓糊涂了。

我赶紧换了一把菜铲,翻炒了几下,呀,糊锅了糊锅了,赶紧把火关掉,盛出菜来。

唉,我的大白菜变成了大黑菜了!
4、练习:由略变详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文章《夜路》中的一段:
天很黑很黑,我害怕极了。

可是我想到自己对同学作的保证,就鼓起勇气,坚持走到了同学家。

怎样把这段文字变成详细的文字
分解为三点:
1).到底怎样的黑?黑到怎样的程度?具体情况是什么?
天阴沉沉的,到处漆黑一团,伸受不见五指。

我便像瞎子似的,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

2).到底是怎样的害怕?
突然,远处传来几声“叽叽喳喳”的鸟叫,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可是一不留神,被砖块绊了一跤,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3).当时自己又是怎样想的?
我想退缩了,可转念一想,难道我能说话不算数吗?能让同学说我是胆小鬼吗?我要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胆小鬼。

想到这里,我不那么害怕了,勇敢地向同学家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唱电视剧《西游记》里的插曲呢!
小提示:详写的两个原则:
(1)过程详,结果略
(2)面上略,点上详
5、练习写《春游》,有如下材料,看怎样剪裁:
①全班讨论到什么地方春游②到超市买食物③集合④上车
⑤扫墓⑥参观一个展览会⑦分散活动⑧烧烤⑨参观动物园⑩返校
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么多内容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依据是什么?
然后在根据以下这些题目在试试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依据是什么?
《一次有意义的野餐》、《动物的悲哀》、《快乐春游》、《春游》)
通过以上练笔我们来总结一下作文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1)文章的题目: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就正是要详写的地方。

比如“野餐”,重点就是写野餐的过程,春游的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2)文章的中心: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这些材料的主次。

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

(3)文章的内容:以写群体为主要内容的作文,比如“我们的班级”、“我的好朋友”,不可能把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写出来,也不能只写群体中的一两个人。

常用的方法,就是详写一两个、两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点名法”略写一二(如:“在我们班,象×××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使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如果只有详写没有略写,就缺少了群体的普遍性;如果只有略写没有详写,又缺少了群体的典型性。

三、课外练笔
1、马路见闻
要求:1、也可以写“小区见闻”、“农村见闻”、“校园见闻”等等;2、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记叙所见所闻,内容具体;3、不少于600字。

2、以“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故事要吸引人;②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③要有少而精当的议论或抒情;{4}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安排详略
①补充题目:_________________
②确定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详写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略写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板书设计
该详却略
该略却详目的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