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电流检测电路

合集下载

如何检测三极管的三个极

如何检测三极管的三个极

如何检测三极管的三个极可以用万用表来初步确定三极管的好坏及类型(NPN 型还是PNP 型),并辨别出e(发射极)、b(基极)、c(集电极)三个电极。

测试方法如下:①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基极 b 和三极管的类型:将万用表欧姆挡置"R ×100" 或"R×lk" 处,先假设三极管的某极为"基极",并把黑表笔接在假设的基极上,将红表笔先后接在其余两个极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小(或约为几百欧至几千欧),则假设的基极是正确的,且被测三极管为NPN 型管;同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大( 约为几千欧至几十千欧), 则假设的基极是正确的,且被测三极管为PNP 型管。

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是一大一小,则原来假设的基极是错误的,这时必须重新假设另一电极为"基极",再重复上述测试。

②判断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仍将指针式万用表欧姆挡置"R × 100"或"R ×1k" 处,以NPN管为例,把黑表笔接在假设的集电极c上,红表笔接到假设的发射极e上,并用手捏住b和c极( 不能使b、c直接接触), 通过人体, 相当 b 、C 之间接入偏置电阻, 读出表头所示的阻值, 然后将两表笔反接重测。

若第一次测得的阻值比第二次小, 说明原假设成立, 因为 c 、 e 问电阻值小说明通过万用表的电流大, 偏置正常。

③用数字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挡位也能检测三极管的PN结,可以很方便地确定三极管的好坏及类型,但要注意,与指针式万用表不同,数字式万用表红表笔为内部电池的正端。

例:当把红表笔接在假设的基极上, 而将黑表笔先后接到其余两个极上, 如果表显示通〈硅管正向压降在0.6V 左右), 则假设的基极是正确的, 且被测三极管为NPN 型管。

数字式万用表一般都有测三极管放大倍数的挡位(hFE), 使用时, 先确认晶体管类型, 然后将被测管子 e 、b 、c三脚分别插入数字式万用表面板对应的三极管插孔中,表显示出hFE 的近似值。

几种常见三极管的检测方法

几种常见三极管的检测方法

几种常见三极管的检测方法作者:衡林旺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第10期在电子电工实践中经常要对所用到的三极管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1中小功率三极管的检测A已知型号和管脚排列的三极管,可按下述方法来判断其性能好坏(a),测量极间电阻。

将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挡,按照红、黑表笔的六种不同接法进行测试。

其中,发射结和集电结的正向电阻值比较低,其他四种接法测得的电阻值都很高,约为几百千欧至无穷大。

但不管是低阻还是高阻,硅材料三极管的极间电阻要比锗材料三极管的极间电阻大得多。

(b),三极管的穿透电流ICEO的数值近似等于管子的倍数β和集电结的反向电流ICBO的乘积。

ICBO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长很快,ICBO的增加必然造成ICEO的增大。

而ICEO 的增大将直接影响管子工作的稳定性,所以在使用中应尽量选用ICEO小的管子。

通过用万用表电阻直接测量三极管e—c极之间的电阻方法,可间接估计ICEO的大小,具体方法如下:万用表电阻的量程一般选用R×100或R×1K挡,对于PNP管,黑表管接e极,红表笔接c 极,对于NPN型三极管,黑表笔接c极,红表笔接e极。

要求测得的电阻越大越好。

c—c间的阻值越大,说明管子的ICEO越小;反之,所测阻值越小,说明被测管的ICEO越大。

一般说来,中、小功率硅管、锗材料低频管,其阻值应分别在几百千欧、几十千欧及十几千欧以上,如果阻值很小或测试时万用表指针来回晃动,则表明ICEO很大,管子的性能不稳定。

(c)测量放大能力(p)。

目前有些型号的万用表具有测量三极管hFE的刻度线及其测试插座,可以很方便地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先将万用表功能开关拨至Q挡,量程开关拨到ADJ位置,把红、黑表笔短接,调整调零旋钮,使万用表指针指示为零,然后将量程开关拨到hFE位置,并使两短接的表笔分开,把被测三极管插入测试插座,即可从hFE刻度线上读出管子的放大倍数。

NPN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设计

NPN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设计

NPN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设计NPN型三极管,由三块(半导体)构成,其中两块N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组成,P型半导体在中间,两块N型半导体在两侧,三极管是(电子)电路中最重要的器件,他主要的功能是(电流)放大和开关的作用。

实际上,只要你了解了三极管的特性,对你使用(单片机)就顺手很多了。

大家其实也都知道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但如何去真正理解它,却是你以后会不会使用大部分电子电路和IC的关键。

我们一般所说的普通三极管是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器件。

其它的三极管也都是在这个原理基础上功能延伸。

三极管的符号如下图左边,我们就以NPN型三极管为例来说说它的(工作原理)。

它就是一个以b(基极)电流Ib来驱动流过CE的电流Ic的器件,它的工作原理很像一个可控制的阀门。

左边细管子里蓝色的小水流冲动杠杆使大水管的阀门开大,就可允许较大红色的水流通过这个阀门。

当蓝色水流越大,也就使大管中红色的水流更大。

如果放大倍数是100,那么当蓝色小水流为1千克/小时,那么就允许大管子流过100千克/小时的水。

三极管的原理也跟这个一样,放大倍数为100时,当Ib(基极电流)为1mA时,就允许100mA的电流通过Ice。

这个原理大家可能也都知道,但是把它用在电路里的状况能理解,那单片机的运用就少了一大障碍了。

最常用的连接如下图: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电路,如果它的放大倍数是100,基极电压我们不计。

基极电流就是10V÷10K=1mA,集电极电流就应该是100mA。

根据欧姆定律,这样Rc上的电压就是0.1A×50Ω=5V。

那么剩下的5V就吃在了三极管的C、E极上了。

好!现在我们假如让Rb为1K,那么基极电流就是10V÷1K=10mA,这样按照放大倍数100算,Ic就是不是就为1000mA也就是1A了呢?假如真的为1安,那么Rc上的电压为1A×50Ω=50V。

啊?50V!都超过(电源)电压了,三极管都成发电机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

晶体三极管的检测方法

晶体三极管的检测方法

晶体三极管的检测方法1.外观检测:外观检测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检测方法之一、首先,检查晶体三极管的引脚,确保引脚没有损坏或弯曲。

其次,检查晶体三极管的封装是否完好,有无裂纹或烧伤痕迹。

2.导通测试:导通测试是用来检测晶体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电极之间是否有导通现象。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万用表的二极管测试功能,将万用表的正极接到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将负极分别接到其它两个引脚。

如果万用表显示导通,那么可以判断晶体三极管是正常的。

3.放大倍数测试:放大倍数测试是衡量晶体三极管放大作用的一种方法。

该测试需要使用信号发生器、直流电压源和直流电流表等仪器。

首先,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一个适当的阻抗与晶体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然后,将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通过适当的负载电阻与直流电压源相连。

最后,用直流电流表分别测量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计算并比较两者的比值,即为晶体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4.静态工作点测试:晶体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决定了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电压范围。

静态工作点测试可以通过直流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

首先,将一个电压表连接到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另一个电压表连接到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然后,通过可调节的直流电压源,逐渐改变基极电压,同时观察发射极和集电极电压的变化。

当静态工作点稳定在预期范围内时,即可判断晶体三极管正常工作。

5.动态参数测试:动态参数测试用于检测晶体三极管的响应速度和频率应答特性。

一种常用方法是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一个适当的阻抗与晶体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然后观察晶体三极管输出信号在示波器上的波形。

通过观察波形的衰减和变形情况,可以判断晶体三极管的动态参数。

除了上述常见的检测方法外,还可以使用其他更专业的测试仪器,如晶体三极管参数测试仪、半导体分析仪等,来进一步测试和分析晶体三极管的性能和特性。

在进行任何测试时,应确保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避免损坏晶体三极管或相关仪器。

三极管电流检测电路

三极管电流检测电路

几个巧妙的电流检测电路在电源等设备中通常需要做电流检测或反馈,电流检测通常用串联采样电阻在通过放大器放大电阻上的电压的方法,如果要提高检测精度这地方往往要用到比较昂贵的仪表放大器,以为普通运放失调电压比较大。

下面介绍几种巧妙的廉价的电流检测电路,1.三极管电流检测电路如果简单的用三极管导通与截止来检测电流的话,三极管开启要0.7V左右,电流比较小的时候需要串比较大的采样电阻,同时浪费较大的反馈电压,如上图方法,可以用比较小的电阻,消耗很小的电压就能检测到电流I,通过调整三极管基极电阻可以调整检测的灵敏度。

这个电路可以用在充电器等需要显示有没有充电电流的地方。

2.高灵敏度电流检测电路这个电路用两个二极管做电流采样,灵敏度非常高,电流可以做到动态范围很大,在大功率或高电压应用场合比较合适,缺点是电压需要损坏掉约1.4V。

3.TL431电流反馈电路TL431 价格低廉,在开关电源的反馈环路大量应用,但其FB电压为2.5V,直接用做电流反馈时要很大的采样电阻,浪费电压。

图中用两个TL431实现电流反馈,可以用比较小的采样电阻实现精密的电流反馈,如果还有电压反馈网络,再并上U3的电压反馈电路。

这是一个电源产品的电流检测部分,U2和R2构成一个高端电流检测电路将电流转换为电压输出,U1A和U1B构成电压跟随器,跟随器的输出电压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单片机进行AD转换,另一路送到Q2构成过流检测电路。

现在对这个电路有点不明白的地方时,U1A和U1B的用法不太理解,不知道这样用有什么好处,C2和R9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呢。

另外三极管构成的过流保护电路电流的截止点能够精确么?注:Q2集电极信号是连接到单片机的IO口,检测电平这个电路的0点电流要求准确,也就是说单片机通过AD检测到电流为0的时候,需要关断电源的输出。

跟这个有关系么?用Multisim仿真了一下,C2、R9的作用不大,有C2和R9的电路,信号的幅度更接近0,如图电流检测电路的推算原理那位大侠说一下这个电流检测电路的推算原理?根据“虚短&rdquo,R1上的电流为(Rs/R1)Icharge,而R3上的电流接近于(Rs/R1)Icharge。

三极管的原理及作用及电路图

三极管的原理及作用及电路图

三极管原理我以NPN三极管为例为你说明三极管的原理:首先三极管是由两个P-N结够成,NPN三极管就是两头是N型,中间是P型。

N端为电子端,P端为空穴端在制造三极管时,要把发射区的N型半导体电子浓度做的很大,基区P型半导体做的很薄,当基极的电压大于发射极电压(硅管要大0.7V,锗管要大0.3V)而小于集电极电压时,这时发射区的电子进入基区,进行复合,形成IE;但由于发射区的电子浓度很大,基区又很薄,电子就会穿过反向偏置的集电结到集电区的N型半导体里,形成IC;基区的空穴被复合后,基极的电压又会进行补给,形成IB。

晶体三极管具有放大、开关、振荡、混频、频率变换等作用,通常晶体三极管可以处理的功率至几百W,频率至几百MHz左右。

这样的晶体三极管是在一个本征半导体中由三层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构成的。

本章学习晶体三极管所具有的NPN型和PNP型结构以有晶体三极管的命名方法,并且从称为基极、集电极、发射极的三个电极中流过的电流值来研究晶体三极管中电流的流动方法和作用。

然后,为了能够正确地作用晶体三极管,对晶体三极管的最大额定值、晶体三极管上施加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等进行分析。

2.1 晶体三极管是P型和N型半导体和有机组合2.1.1 晶体三极管的各种各样形状和名称晶体三极管有三只脚,有的金属壳相当于其中一只脚。

如图2.1所示,对应于不同的用途,有各种各样形状的三极管。

另外,晶体三极管的名称根据JIS C 7012,按图2.3所示那样决定。

从晶体三极管的名称,我们可以了解其大致的用途和结构。

2.1.2 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电路符号晶体三极管按结构粗分有npn型和pnp型两种类型。

Npn型如图2.2(a)所示,两端是n型半导体,中间是p型半导体。

Pnp 型如同图(b)所示,两端是p型半导体,中间是n型半导体。

在图2.2(a)、(b)中,被夹在中间的p型以及n型半导体部分,宽度只有数微米程度,非常的薄,这一部分称为基区(base:B)。

三极管的简单检测方法(经验判断)

三极管的简单检测方法(经验判断)

一、三极管的简单检测方法〔经历判断〕1.冒状的三极管:对于这种冒状三极管,一般都有个凸出的部分,那么突出部分对应为E极,然后B极应该为中间的引脚,另外一脚那么为C极;2.普通的三极管:对于这种三极管,首先用数字万用表检测出B极〔万用表打到导通挡,假设测得某一引脚与其他两引脚的压降为无穷大,调换表笔,测得此引脚与其他两引脚都存在一定的压降,那么可断定此引脚为B极〕,检测出B极后,将万用表打到导通挡〔即二极管挡〕,分别测量另外两支引脚对B极的正向偏压,其中偏压较大的为E极,偏压较小的为C极;〔注:一般三极管假设检测出B极在一端,那么另一端为E极,中间为C极〕二、电容的串、并联:1.电容串联电路的根本特征:a):电容串联后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电容容量的倒数之和,即1/C=1/C1+1/C2+…,这一点与电阻并联电路一样。

〔记住一个特例:当两个容量相等电容串联后,其总的电容容量为原来单个电容容量的一半。

〕b):在电容串联电路中,容量大的电容两端电压小,容量小的电容两端电压大〔由Q=C*U,存储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电容的电荷量Q相等,所以容量越大,电容两端电压越小。

〕,当某个电容的容量远大于其他电容时,该电容相当于通路,此时电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容量小的电容。

c):两只有极性电解电容顺串联的结果仍然为一只有极性的电容,总电容的容量减小,总电容的耐压进步;逆串联后电容没有极性,两根引脚可以任意接入电路中。

2.电容并联电路的根本特征:a):电容并联电路中的总电容等于各电容的容量之和,即总容量C= C1+C2+…,这一点与电阻串联特性相似。

b):电容并联电路中各电容上电压相等,各电容支路中,大容量电容支路中的电流大,小容量电容支路中的电流小。

〔因为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容量大容抗小,电流大〕说明:〔平板电容公式为c=εs/4πkd.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成s正比,跟极板间的间隔d成反比,其中式中的k是静电力常量。

三极管的检测及其管脚的判别讲解学习

三极管的检测及其管脚的判别讲解学习

三极管的检测及其管脚的判别使用数字万用表判断三极管管脚(图解教程)现在数字式的万用表已经是很普及的电工、电子测量工具了,它的使用方便和准确性受到得维修人员和电子爱好者的喜爱。

但有朋友会说在测量某些无件时,它不如指针式的万用表,如测三极管。

我倒认为数字万用表在测量三极管时更加的方便。

以下就是我自己的一些使用经验,我是通常是这样去判断小型的三极管器件的。

大家不妨试试看是否好用或是否正确,如有意见或问题可以发信给我。

手头上有一些BC337的三极管,假设不知它是PNP管还是NPN 管。

图1三极管我们知道三极管的内部就像二个二极管组合而成的。

其形式就像下图。

中间的是基极(B极)。

图2三极管的内部形式首先我们要先找到基极并判断是PNP还是NPN管。

看上图可知,对于PNP管的基极是二个负极的共同点,NPN管的基极是二个正极的共同点。

这时我们可以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去测基极,看图3。

对于PNP管,当黑表笔(连表内电池负极)在基极上,红表笔去测另两个极时一般为相差不大的较小读数(一般0.5-0.8),如表笔反过来接则为一个较大的读数(一般为1)。

对于NPN表来说则是红表笔(连表内电池正极)连在基极上。

从图4,图5可以得知,手头上的BC337为NPN管,中间的管脚为基极。

图3万用表的二极管测量档图4判断BC337的B极和管型(1)图4判断BC337的B极和管型(2)找到基极和知道是什么类型的管子后,就可以来判断发射极和集电极了。

如果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到了这个步可能就要用到两只手了,甚至有朋友会用到嘴舌,可以说是蛮麻烦的。

而利用数字表的三伋管hFE档(hFE 测量三极管直流放大倍数)去测就方便多了,当然你也可以省去上面的步骤直接用hFE去测出三极管的管脚极性,我自己则认为还是加上上面的步骤方便准确一些。

把万用表打到hFE档上,BC337卑下到NPN的小孔上,B极对上面的B字母。

读数,再把它的另二脚反转,再读数。

读数较大的那次极性就对上表上所标的字母,这时就对着字母去认BC337的C,E 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