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学中有关价值量与货币的计算问题
经济学计算问题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表现为价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时间没有关系(切忌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同于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数!)。
数学公式为价值=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总量/劳动生产率。
(2)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表现为数量)越高,平均到单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少,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
数学公式为价值=1/生产率。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理论上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价值量相抵消,所以价值总量问题不考虑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公式为使用价值量=数量=生产率*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企业价值总量成正比(公式为价值总量=数量*价值量(不变)=生产率*时间*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币值变化(商品价值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货币用来表现商品价值),公式为商品价值=货币表现的价格:商品增减值时价格变化为商品价值=货币价格*(1±变化);币值变化时为商品*(1±变化)=货币价格。
例如: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
经济生活计算题计算公式(价值量)

经济生活的计算题一、商品价值量的计算(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公式1.明确有关商品价值量的几对关系(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与使用价值量(产量)成正比。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与使用价值量(产量)成正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使用价值量(产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者数量成正比2.识记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几个公式(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总时间∕总产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甲企业商品件数×个别劳动时间+乙企业商品件数×个别劳动时间+…)/商品总件数(2)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3)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产量3.特别提醒:解此类题首先转通俗表达为专业术语,如(1)单价、售价、价格水平、某商品的价值——价值量;(2)商品的件数,数量,产量,销量——使用价值量;(3)某部门、某行业的价值,总价格——价值总量;(4)某商家,某生产者,某企业——个别;(5)某部门,某行业,全社会——社会;(二)、典型例题例1:假如某国生产茶杯的企业只有甲、乙、丙三家,甲企业4小时生产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乙企业6小时生产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0%,丙企业8小时生产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0%,生产茶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A.4小时 B.5.4小时 C.6小时 D.7.5小时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几个企业个别劳动时间的简单相加再除以企业数,必须把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考虑进去,设某国生产的茶杯总量为X,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4小时×50%X +6小时×30%X+8小时×20%X)/X=5.4X小时例2:某行业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400元。
高中政治必修二专题2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解法

(3)要明确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是m∶n。
①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升值(贬值)x%,则M国与N国的汇率为m∶
n 1±x%
②若M国货币升值(贬值)x%,N国币值不变,则M国与N国的汇率为 1±mx%。
应用体验 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 000美元,两年后,美元 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 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 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方法总结 解答此类试题,要牢记5个计算公式。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 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纸币贬值率=(货币供应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供应量 ×100%。 (3)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 需要的货币量×100%。 (4)假如纸币贬值x%,那么商品价格=原价格÷(1-x%)。如果纸币升值x%, 那么商品价格=原价格÷(1+x%)。 (5)如果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为x%,那么商品价格=原价格×(1+x%)。
2.汇率变动的计算
典型例题 假设去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今年M国的
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A.1∶4.95 C.1∶5.6
√B.1∶5
D.1∶6.05
解析 今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故去年1单位M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当 于今年1×(1+10%)=1.1单位M国货币的购买力;又因为去年1单位M国货 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故今年两者的比例为1.1∶5.5=1∶5。
应用体验 甲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
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供应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8万亿
关于价值量的两个计算公式

关于价值量的两个计算公式价值量是指商品或服务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的大小。
在经济学中,有两个常用的计算价值量的公式,即劳动价值论和边际价值论。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计算价值量的公式。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由马克思提出的,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按照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劳动价值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价值量=生产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劳动力)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商品交换社会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商品交换的情况下,商品的劳动价值才能转化为商品价格。
这是因为在一个商品交换的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形成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由商品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价格是商品在市场中的交换价值。
在一些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其所包含的劳动价值,这种情况被称为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剥削工人所得到的。
二、边际价值论边际价值论是由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边际效用决定的。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价值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价值量=边际效用/价格边际价值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其边际效用来判断商品所具有的价值量。
当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时,他们对该商品的价值量也会递减。
因此,边际价值论认为,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价值量是随着商品的消耗和使用而递减的。
边际价值论还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定律,即随着消费者对其中一种商品的消费增加,其对每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这说明了边际价值与商品的消费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价值论强调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根据边际价值论的观点,商品价格的形成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商品价格会下降;而当商品需求量大于供应量时,商品价格会上升。
综上所述,劳动价值论和边际价值论是计算价值量的两个常用公式。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量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边际价值论认为价值量是由消费者对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一、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基本理论: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例1、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9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其他条件不变,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计算方法:(10×6+8×10)÷(10+8)≈7.7小时。
例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8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9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分析: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即无论它的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其价值总量仍然不变,但使用价值总量发生变化。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发生相应变化。
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分子的变化情况。
两个企业的价值总量仍然为:(10×6+8×10)。
但是由于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使用价值总量也相应增加20%,两个企业的使用价值总量也发生相应变化。
即为:[10×(1+20%)+8]。
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0×6+8×10)÷[10×(1+20%)+8]=7小时。
后续分析:比较例1和例2,一定要注意,分子是没有变化的,即该行业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因为价值总量只与劳动人数有关,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既然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那么甲企业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减少了,因而价值总量也减少了,这种理解是不对的。
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甲企业生产该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的计算方法是甲企业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该企业生产该商品原用劳动时间÷使用价值总量=6÷(1+20%)=5小时该企业的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使用价值总量=5×10×(1+20%)=60万小时这个结果正好等于10×6即60万小时。
有关于价格的计算公式OK

经济学中的计算公式平果三中2012-4一、有关于价格的计算公式1、教材关于价格的三个公式:使用价值量即商品数量,社会价值即价值量;①市场实际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的 /货币②价值总额=单位商品的×商品的数量③价格总额=单位商品的×商品的数量2、与价格相关的计算题:⑴(价值)价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假如甲商品价值是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B%,其价值=假如甲商品价值是A,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B%,其价值⑵价格与通货膨胀率①通胀率与价格成比,计算公式表达:假如甲商品价格为P,社会通胀率为A%,其价格=②价格的变化体现通胀水平,计算公式表达:假如原来商品的价格为P1,现在商品的价格为P2,则社会通胀率=⑶价格与贬值率①纸币的币值与价格成比,计算公式表达:假如甲商品价格为P,纸币贬值率为A%,其价格=②价格的变化体现纸币贬值水平,计算公式表达:假如原来商品的价格为P1,现在商品的价格为P2,则纸币贬值率=◆通胀率反映的是价格变化情况,贬值率反映的是纸币购买力变化情况。
◆假如原来纸币发行量为P1,现在发行量为P2,则社会通胀率=则纸币贬值率=⑷价格与汇率汇率的变化影响商品的国际价格,一般情况,本币汇率的变化与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成比。
计算表达:①如果国际市场某商品价格是5美元,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8:1,则用人民币购买该商品,其价格为②如果国际市场某商品价格从5美元涨到8美元,如果同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8:1变为7:1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用人民币购买该商品,那么该商品价格涨幅为解:原来的商品价格是元;现在该商品的价格是元涨幅为③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对汇率的变化再影响商品的美元价格如果以前1甲币=m乙币,现在:●甲币对乙币升值x%, 则1甲币= 乙币●甲币乙币贬值x%,则1甲币= 乙币●乙币甲币升值x%,则1甲币= 乙币●乙币甲币贬值x%,则1甲币= 乙币二、经济效益 / =1+ /毛利润=净收入=总收入—成本三、股息=股票的 * 股票价格= /四、增值税=本环节销售额*17%—上环节增值税=本环节销售额*17%—上环节销售额*17%=(—)*17% 个人所得税(略)五、银行利润= 利息—利息—银行利息= ×利率(利息率)×存款。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技巧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技巧计算商品的价值量是市场研究和经济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了解商品的价值量对于制定正确的定价策略和市场营销决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计算商品价值量的技巧,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
1. 理解价值量的概念价值量是指人们对商品的认可程度和满意度的度量。
在经济学中,价值量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反映了商品在市场中的价值。
计算价值量的目的是衡量商品的受欢迎程度和市场需求的强弱。
2. 使用市场调研数据市场调研是计算商品价值量的重要数据来源。
通过问卷调查、社交媒体分析和市场观察等方式,收集有关商品的信息和消费者的反馈。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品的受欢迎程度、价格敏感度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3. 评估商品的特点一个好的商品应该具备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评估商品的特点,我们可以计算出它的价值量。
例如,如果一个商品具有高品质、创新性和功能多样性,那么它很可能具有较高的价值量。
商品的品牌声誉和口碑也会对价值量产生影响。
4. 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的存在是计算商品价值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如果市场上存在其他类似的商品,那么我们需要评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竞争优势。
如果商品的差异化程度较高且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那么它的价值量很可能较高。
5. 考虑市场需求和潜在消费者市场需求是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市场对于该商品的需求强弱程度,以及潜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态度和购买意愿。
根据市场需求的高低,我们可以判断商品的受欢迎程度和市场竞争情况。
6. 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计算价值量计算商品价值量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定量方法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市场调研结果进行计算,例如通过量表评分、购买意愿调查等方式。
定性方法则可以通过专家评估和市场观察进行计算,例如通过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和观察消费者的行为。
7. 计算范围和限制在计算商品价值量时,需要明确计算的范围和限制。
例如,我们可以按照时间段、地理区域、特定消费者群体、产品类别等维度限定计算范围。
例题习题-货币_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货币部分概念题1.货币2.价值尺度3.价格4.商品流通5.世界货币6.货币流通规律7.纸币8.通货膨胀9.通货紧缩10.价值规律概念题答案1.货币: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3.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与商品价值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4.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产物。
6.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是金融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7.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8.通货膨胀:流通中的价值符号过度发行而引起的通货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9.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
10.价值规律: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实现的规律。
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选择题1.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所具有的特征是:(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4)相对价值形式成为等价形式的表现形式(5)一个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另一个商品发生交换关系才能表现出来2.从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1)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已经孕育着货币胚芽(2)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4)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5)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4.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1)商品的价值(2)商品的供求关系(3)纸币发行量(4)货币商品价值(5)金银价值的变动5.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1)是把货币作为财富代表退出流通进行贮藏(2)只能是具有价值的金银商品(3)可以是纸币或观念上的货币(4)会使流通中的货币减少使商品销售困难(5)会自发地调节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量6.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1)流通中的商品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商品网点的多少(4)货币本身的流通速度(5)商品的流通速度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1)价值尺度(2)贮藏手段(3)流通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8.以下的商品价格下降不构成通货紧缩的是:(1)一般物价水平2 —4个月的持续下降(2)一般物价水平6—12个月的持续下降(3)某类商品和劳务价格6—12个月的持续下降(4)因生产效率和竞争成本优势使产品价格趋于下降(5)企业通过增加产品数量并提高产品质量使相对价格下降选择题答案1、①②③2、①②③④4、①②③④5、①②⑤6、①②④7、①③8、①③④⑤辩析题1. 货币是惟一地专门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经济学中有关价值量与货币的计算问题临西实验中学 陈祖兵近三年高考中,经济学有关货币的计算问题,例如有关商品的价值量计算、有关货币的流通问题和汇率变动问题频繁出现,涉及十多次之多,平时模拟考试中更是逢考必涉及计算题和曲线题。
计算题对学生来说普遍感到困难,有时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一个班内正确率不到三分之一。
而在指导学生复习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常常是遇到计算题时便讲,很少对其归纳和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很好的方法和技巧。
导致学生简单问题勉强能思考出来,而当同一类型问题数据、条件改变一下,往往觉得手足无措,浪费时间但最终往往以失分而告终,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有关价值量与货币的计算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
为提高复习实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经济常识中相关价值量进行了系统归纳,分为四类:商品价值量计算、关于货币流通的计算、汇率变动计算和价值量、货币流通与汇率三者混合交叉运计算。
本文从理论依据、典型例题、解析、思路拓展、方法点评五个环节具体介绍关于价值量和货币的计算问题,以期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一、商品价值量的计算【理论依据】【经典例题】假定原来一台彩电=20台收音机,1台收音机的售价为150元。
现在生产彩电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生产收音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同样一台彩电售价应为( )A.750元B.1500元C.3000元D.6000元【解析】(1)一台彩电=20台收音机,由彩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则彩电价值量缩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一台彩电=10台收音机;(2)生产收音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收音机价值量降低一倍,即一台收音机为150/2=75元;其他条件不变,则10台收音机=1/2台彩电,即1台彩电=20台收音机*75=1500元。
【思路拓展】如果将题目中现在生产收音机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同样一台彩电售价为( )。
这又变成一道新题目。
具体解题思路如下:(1)一台彩电=20台收音机,由彩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则彩电价值量缩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一台彩电=10台收音机;(2)生产收音机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收音机价值量不变,其他条件不变,1台彩电=10台收音机*1500=1500元。
单位是商品价值量 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正比 无关无关无关 正比 反比 无关 无关【方法点拨】有关价值量计算最根本的理论是生产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单位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根据题目哪些条件改变,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正比用乘法,反比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即可。
二、有关货币流通的计算【理论依据】(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单价*数量)/货币流通速度(2)从通货膨胀定义来看: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100% 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需要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3)从脱货膨胀表现,价格变动来看: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现价-原价)/原价*100%纸币贬值率=(现价-原价)/现价*100%【经典例题】假定A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的数量为5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8元,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A国货币需求量增加50%,但实际发行了15万亿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A国货币_____;物价________。
原来标价为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______。
A.贬值20% 上涨25% 37.5元B.贬值25% 下跌25% 20元C.升值80% 上涨25% 37.5元D.贬值25% 上涨20% 36元【解析】(1)2012年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为:5*8/5;2013年A国货币增加量50%,所以,A国货币需求量为:5*8/5*(1+50%)=12万亿元,(2)2013年A国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元,则发行量超过流通量,引发物价上涨,纸币贬值,通货膨胀。
所以纸币贬值率=(15-12)/15*100%=20%;物价上涨率=(15-12)/12*100%=25%;(3)原价为30元现价为:30*(1+25%)=37.5元或者30/(1-20%)=37.5元【思路拓展】如果题目改为实际发行9万元,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A国货币______;物价______。
原来标价为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______。
(1)2012年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为:5*8/5;2013年A国货币增加量50%,所以,A国货币需求量为:5*8/5*(1+50%)=12万亿元,(2)2013年A国实际发行量为9万亿元,则发行量小于流通量,引发物价下降,纸币升值,通货紧缩。
所以纸币升值率=(12-9)/9*100%=33.3%;物价下降率=(12-9)/12*100%=25%;(3)原价为30元现价为:30*(1-25%)=22.5元或者30/(1+33.3%)=22.5元【方法点拨】单纯考查货币流通和通货膨胀率问题依据公式,根据已知变量确定未知变量列出算式即可。
三、有关汇率变动的计算【理论依据】货币升值、贬值都会带来汇率的变化。
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为m:n,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n/(1+X%)];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n/(1-X%)]。
若N国币值不变,M 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 :n;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 :n。
(若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通货膨胀率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n*(1+X%)];若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通货膨胀率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 :n;通货紧缩率即在同等条件下加号改为减号,但是在汇率变动问题中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出现较少。
)【经典例题】假设2012年A国货币与B国货币汇率为1:6,2013年A国货币升值为25%,其他条件不变,在A国价值10元的商品,则用B国货币表示为()A.45元B.48元C.60元D.75元【解析】依据题目可知,2012年A与B汇率为1:6,2013年A国货币升值为25%,依据公式可知,2013年汇率变为:1/(1+25%):6,即1:7.5.所以,在A国价值10元的商品,兑换成B国货币为10*7.5=75元。
故选择D。
【思路拓展】(1)如果将题目中改为B国货币升值为25%,在B国价值为10元,其他条件不变,则用A国货币表示为()依据题目可知,2012年A与B汇率为1:6,2013年B 国货币升值为25%,依据公式可知,2013年汇率变为:1:[6/(1+25%)],所以,在B国价值10元的商品,兑换成A国货币为10/[6/(1+25%)]=2.06(2)价值量与流通公式交叉计算某企业2012年生产甲商品100万件,平均每件售价108元,2013年生产甲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考虑实际情况,该企业主动压缩20%生产能力,假如纸币贬值10%,其他条件不变。
则2013年该企业生产商品的价格总额是()A.10400万元B.10296万元C.9360万元D.11700万元思路解析:(1)2013年生产甲商品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甲商品的价格为:108/(1+20%)元;(2)同时2013年生产甲商品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根据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可知这时甲商品价格仍为108/(1+20%)元;但2013年甲商品的企业生产数量为:100*(1+30%)万件;(3)同时,该企业主动压缩20%生产能力,则这时候2013年甲商品的企业生产数量变为:100*(1+30%)*(1-20%)万件,价格不变;(4)同时,2013年纸币贬值10%,物价上涨,所以,这时2013年甲商品价格变为:108/(1+20%)/(1-10%)元(5)综上,2013年该企业生产商品价格总额=价格*数量=[108/(1+20%)/(1-10%)]*[ 100*(1+30%)*(1-20%)]= 10400万元。
(3)汇率与流通公式交叉计算假设2012年1个单位的A国货币等于7个单位c国货币,A国实际需要货币量为100万亿。
2013年A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多发行10万亿,且A国货币相对c国货币升值10%,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一件2012年100单位A国货币的商品到2013年用c国货币表示为A 847B 1212╱7 C7000╱11 D 700思路解析:(1)2013年A国多发行纸币10万亿,可知A国物价上涨率为:10/100=1/10;(2)2013年商品用A国货币表示为:100*(1+1/10)(3)2013年A国货币相对C国升值10%,则汇率变为:[1/(1+10%)]:7,即1:7.7 (4)所以2012年100单位的A国货币用C国货币表示为 [100*(1+10%)]*7.7=847元。
【方法点拨】关于汇率变动关键根据汇率公式,由已知汇率和条件的变动折算变动的汇率。
再根据变动后汇率具体去求相应国家货币表示的价格或价值总量等问题。
四、商品价值量、货币流通和汇率变动三个条件混合交叉计算问题【理论依据】商品价值量、货币流通和汇率变动相应理论依据。
【经典例题】假定2011年我国某款工艺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1330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7元人民币,如果2012年生产该款工艺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纸币流通速度提高5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若该款水晶工艺品以美元标价,则其价格为A.200.5美元B.200,美元C.192美元D.199.5美元【解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该商品的价值量用人民币表示为1330÷(1+50%);(2)纸币流通速度提高,意味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此时,该商品的价值量用人民币表示为1330÷(1+50%)×(1+50%);(3)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则现在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7÷(1+5%)];(4)综合以上各条件,该水晶工艺品用美元标价为:1330÷(1+50%)×(1+50%)÷[7÷(1+5%)]=199.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