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货币与货币创造资料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 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 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 和预算盈余。 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 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 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 的正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和实行 。
从多倍存款创造过程可知,货币的供给不 能只看到中央银行起初投放多少货币,而 必须更为重视派生存款或者说派生货币, 即由于货币创造乘数作用而增加的货币供 给量。
(三)存款创造中的漏出因素
1.超额准备金率
货币创造乘数为法定准备率的倒数其前提条件 是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全部 贷放出去,但实践中银行的实际贷款通常会低于 本身的贷款能力。 这部分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额就形成了超额准
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种:
(一)充分就业—宏观经济政策第一目标
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 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充分就业
通常以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 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 人。
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之百就业,摩擦性失 业和结构性失业是正常的。大多数西方经 济学家都认为,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就相当于充分就业。 失业会给失业者本人及家庭带来损失,也 使社会损失,还能带来社会不安定因素, 所以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第一目标。
BS*=t.y*-G-TR
为正-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为负-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不同于实际预算盈余—BS=t.y-G-TR 当实际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小于实际预算盈余,当实际国 民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充分 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
宏观经济学第十四章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这种存款创造功能是商业银行所独有的、因而构成了银 这种存款创造功能是商业银行所独有的、 行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一个重要区别。 行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一个重要区别。除了银行作为中介 这样一种间接融资方式以外,还有许多直接融资渠道. 间接融资方式以外 直接融资渠道 这样一种间接融资方式以外,还有许多直接融资渠道.例如 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进行融资。 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进行融资。股票市场或债券市场将 资金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想要购买资本品的投资者手中, 资金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想要购买资本品的投资者手中,但 是在这种直接的融资过程中,并没有存款的创造。 是在这种直接的融资过程中,并没有存款的创造。只有商业 银行体系可以创造出被列入M 的存款, 从而扩大货币供给。 银行体系可以创造出被列入 2 的存款 , 从而扩大货币供给 。 然而,应该注意一点.商业银行虽然能够创造存 却不能够创造财富。在我们所举的上述例子中。客户B 款.却不能够创造财富。在我们所举的上述例子中。客户 的存款来自于他从银行甲的贷款,他在获得存款的同时也须 的存款来自于他从银行甲的贷款, 承担债务,他并没有变得比以前更富有。客户C也是这样 也是这样, 承担债务,他并没有变得比以前更富有。客户 也是这样, 商业银行只是创造出了可放列入货币资产的存款,增加了经 商业银行只是创造出了可放列入货币资产的存款, 济的流动性.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 济的流动性.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
M C+D = B C+ R
(14. 3)
将上式右边的分子和分母同除以D,可得到: 将上式右边的分子和分母同除以 ,可得到:
M C/ D+1 = B C/ D+ R/ D
(14. 4)
根据我们的定义,C/D是现金占存款的比率 ;R/D 是现金占存款的比率cr; 根据我们的定义, 是现金占存款的比率 是存款准备金率rr。于是上式可改写为: 是存款准备金率 。于是上式可改写为: cr + 1 M= ×B (14. 5) cr + rr 从式(14. 中可以看出 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成正比。 中可以看出, 从式 .5)中可以看出,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成正比。我 们将比例系数(cr+1)/(cr+rr)称为货币乘数 称为货币乘数(Money multtpler), 们将比例系数 称为货币乘数 , 表示, 式可被写成: 用m表示,则(14·5)式可被写成: 表示 式可被写成 M=mB (14. 6)
[经济学]货币概述
![[经济学]货币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48fed3a03d8ce2f0066233b.png)
双本位制: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 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 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由萌芽到形成的全部历史过程。
9
2019/5/13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三、货币的定义及本质
(一)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涵义
其主要代表性涵义有三种: 其一,常指通货。
你认为什么 是货币呢?
其二,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同义语。
其三,把货币等同于收入。
10
2019/5/13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供应量,M2与M1之差是准货币。
22
2019/5/13
第二节 货币的计量
四、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它能够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
流通结构图,有助于中央银行分别了解不同层次的货币 领域之内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 它有助于中央银行观察分析国民经济的动态变化。 在中国,由于金融管理比较严格,金融工具不仅种类较 少而且也较少变动,从而各层次货币供给间的界限也比 较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似乎更有利于中央银行的 监测和调控。
贮藏手段——指货币思退考出:流通领域世,界作货为币社:会财富的代 表支而付贮手藏段或—保 —存当起货来币价么。作值?为是价什值运动钱的周可独游以立世陪形界你式进行单方
面的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
14
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它是价值表现和实现的国20际19/化5/13。
28
2019/5/13
第三节 货 币 制 度
(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作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本位制度,它
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的一种 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或条件有: (1) 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即作为货币单位及价格标 准。 (2) 白银可以自由铸造、熔化、兑换及输入与输出。 (3) 银币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 (4) 银币的面值与其所含的白银价值相等。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手写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手写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等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和概念。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包括周期的起伏、周期的原因、周期的周期性变化等。
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控制的有效性。
失业问题: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原因,以及政府应对失业问题的政策选择。
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要素、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货币与金融: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货币供应、利率、银行体系等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国际贸易与汇率: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研究汇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周期。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政策调控的学科,涵盖了更广阔的国民经济范畴,旨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你有所帮助。
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29章节

《经济学原理_宏观经济学》第29章货币制度一、重要名词解释货币: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服务的一组资产。
交换媒介:买者在购买物品与服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
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价值储藏手段: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
流动性: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资产变现的成本和速度。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
联邦储备:美国的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为了监管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
(央行的三个特征:非盈利性、相对独立性、权威性和垄断性。
)货币供给: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决策者对货币供给的安排。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组成。
)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
部分准备金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制度。
准备金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又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或消灭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或减少的货币供应量。
) 银行资本:银行的所有者投入机构的资源。
杠杆: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
杠杆率:银行总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
资本需要量:政府管制确定的最低银行资本量。
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法定准备金: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规定。
联邦基金利率: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进行隔夜贷款时的利率。
二、重要摘抄1.物物交换的交易要求需求的双向一致性,这样的经济难以有效地配置其稀缺资源。
宏观经济学3货币需求、供给与LM模型

2、流动性陷阱
3)流动偏好,是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由于货 币是流动性和灵活性最大的资产,随时可作交 易之用、预防不测之需和投机。 当利率极低时,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不 会去购买有价证券,而是要留在手里。所以流 动性偏好趋向于无穷大。此时,增加货币供给, 不会促使利率下降。
3、货币的需求函数
货币总需求(实际货币量)
L2 = L2(r)= -hr 证券价格随利率变化而变化,利率越高,证券价 格越低,利率越低价格越高。 因此,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为:
L=L1+L2=ky-hr
2、流动性陷阱
1)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少,利率极高,货币 需求为0,因为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上升, 有价证券的价格不再下降,因而将所有的货币全 部换成有价证券。 2)反之,利率极低,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 低,或者有价证券的价格不可能再上升,而可能 跌落,因而会将所有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不 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以免有价证 券价格下跌遭受损失。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四、LM曲线
1、LM曲线及其推导 2、LM曲线的移动 3、LM曲线的区域
1、LM曲线及其推导
LM曲线指货币市场达到均衡使,收入(y)和 利率(r)之间的关系
1)L = m ,L = ky – hr 2)m= ky – hr 一般为 m= ky – hr 3)LM曲线表达式为 y hr 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km
rd
1 rc rc
re(rc现金漏损率,re超额准备金率)
三、货币供求均衡的形成
利率较低,r2, 货币 需求超过货币供给, 人们感到持有的货币 太少,就会出卖有价 证券,证券价格下 降,利率上扬;一直 持续到货币供求相等 为止。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八讲货币供给.ppt

在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 会增加准备金存款,也即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能支持更多地 创造存款货币。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业银行增加中央 银行借款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借款会减少货币供 应量。
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 机,市场利率的高低,正相关地影响从银行借款的多少;而中 央银行贴现率的高低,对于商业银行借款数量的多少,则是负 相关的。
B=R+C= Rr+ Re+C=Rd+ Rt +Re+C
(8-5)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igh-powered money)。
基础货币的特点:①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②它的流通性很 强,持有者可以自主运用,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③它运动 的结果能够产生数倍于其自身的货币;④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它,并 通过对它的控制来实现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口径,在一般情况下,货币可 区分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 M0,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包括流
通中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第二,M1,即狭义货币。它等于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
M1= M0+活期存款。许多国家都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 措施放在这一层次,使之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表8-1 中国1990-2006年货币供应量(亿元)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本质上是修正主义性质的,集合了保守哲学观念和激进政策设计。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1.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3.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仸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 曲线。
4.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5.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或者: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6.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7.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8.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9.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第二节、银行体系(了解)
现代西方的银行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商 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构成。 土耳其银行宣传片~
19
银行体系及其主要业务(了解)
银行体系及其主要业务
中央银行
政府的银行
政府预算支出 非现金结算 存款准备金
银行的银行
再贴现
发行的银行
货币的发行
公开市场操作 信用限额规定 最后的贷款者 外汇黄金管理
12
我国货币量度量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0 —— 流通中的现金。 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 +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 农村存款 + 个
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1与M2之差称为准货币。 M2 = 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
款 + 外币存款 + 信托类存款。 M3 =M2 +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货币供给 (第5章)
货币供求关系 货币需求 (第六6) 货币的计算口径 存款创造
交易动机
货币需求的影 响因素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利率 (第6章)
投资
国民收入( 第7章)
3
主题内容
5.1 货币与银行(了解)
5.2 基础货币和准备金
•
5.3 货币创造与供给
4
5.1.1 货币
货币
5
一、货币及其职能
货币(Money)是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及其债务清偿中,作 为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物品
23
世界的中央银行(了解)
亚洲 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金融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 使中央银行部分职能,除了10元纸钞的发行由它负责外, 发钞权由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及中国银行负责) 澳门金融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1989年6月12日成立, 行使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发钞权 由大西洋银行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负责) 蒙古银行(蒙古) 韩国银行(大韩民国) 日本银行(日本国) 中央银行(中国台湾) 印度储备银行(印度共和国)
6
① 价值尺度
衡量商品的市 场价值,表现 为价格
7
② 流通手段
买卖关系中的 中介
8
③ 贮藏手段
退出流通领域 作贮藏备用
9
④ 支付手段
到了约定的付 款日期才被用 于清偿债务
10
⑤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上 执行一般等价 物的职能作为 世界货币,必须 是足值的金和 银,而且必须脱 去铸币的地域 性外衣,以金 块、银块的形 状出现
国家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全国 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 主要职能:
• 发行的银行; 目前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的纸币都由中央银 行发行,另外,央行还管理国家的外汇储备。 • 银行的银行; 央行为商业银行开户,吸收他们的存款。通 过贷款、贴现、公开市场等操作,为各银行 提供资金支持。 • 政府的银行; 央行代办政府预算收支。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政府 企业 家庭
20
银行体系(了解)
商业银行:
作用:各行各业的资金融通; 主要业务(自己阅读教材84-85页):
• 吸收存款(负债业务); • 发放贷款(资产业务); • 代客结算(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是唯一能接受、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 的银行;
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的商业银行(了解)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第四季度开始公布M0、M1 、M2数据,M3指标是考虑到未来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目前尚未公布数据。
参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讲《货币需求》
13
狭义货币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的企业活期存款; M2则是指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流通现金的概念即M0,是个人、企业、机关团体等持有的流通中现金。
宏观经济学
第5 章 货币与货币创造
LOGO
刘廷兰
第5章 货币与货币创造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投
资会随着利率以及其它因
素变动而变动,而利率又 由货币供求关系决定; 5 、 6 章在上 3 、 4 章分析的基 础上引入货币供给和需求,
考察利率如何由货币供求
决定以及对国民收入的影 响。
2
第5、6章主要内容及内在逻辑
小结;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
M1增速较快, 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 M2增速较快, 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M2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 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14
近几年年末M2、M1、M0数据盘点 (单位:万亿元人民币)
我国目前存在的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国 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 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 交)、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华夏、 招商、光大、民生、浦东发展、深圳发展、 渤海、广发、兴业、浙商及中国邮政储蓄 银行),110家城市商业银行。
22
银行体系(了解)
中央银行:
17
M2快速增长,一是因为实体经济有这个需 求,二是外汇占款的持续增加。
1.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等进程中,存在较大的融资需 求。 2.外汇占款增加带来银行存款增加,导致银行存贷比下降, 从而增加了银行投放信贷的能力。2003年我国外汇占款 仅3.48万亿元,2012年则达25.85万亿元。 3.高储蓄率为银行信贷增长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4.间接融资比重较大的国家,M2往往也会偏高。融资体 制还是由银行主导,2012年信贷占社会融资的比重仍为 52%。同时,存量融资中银行信贷依然为主,2012年底 信贷在融资存量中占比达到85%。 5.银行的经营行为推动M2存量增长
近五年来M2的增长上演“狂飙突进”的一幕:2012年已 达97.4万亿,M2与GDP之比接近190%,居世界第一,接 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
15
16
讨论(本章结束你是否明白以下问题)
1. 请问从该表中的数据,反映中国怎样的 经济现状? 2. M2为何快速增长? 3. 中国货币是否超发? 以上问题还可一直思考到第9章,学完第9 章你是否会有新的认识?
11
5.1.2货币总量的划分(重点把握)
根据货币的流动性程度,把货币供应量划分为 不同的层次(重要):
M0:指流通中的现金(通货) M1:M0+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 M2:包括狭义货币、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M3:包括M2和其它流动性资产或货币近似物;
三者关系:M1=Cu+Dd; M2=M1+Ds+Dt; M3=M2+Dn; 其中,Cu表示通货,Dd表示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Ds储蓄存款;Dt定期存款;Dn其他流动性资 产或货币近似物,如金融债券 + 国库券+商业 票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