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巴东一中、龙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10月联考试题

合集下载

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15-16学年龙川一中高二年级阶段测试(10月) 语文 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

依今人之说,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即由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由隶农贵族经济模式向自由农地主经济模式的转型,由联邦制国体向中央集权国体的转型的时代。

所有这些,都使得那个时代的人——不管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都是饱满昂扬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阴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产生思想、研究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国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各种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辉煌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

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像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辩理透彻,林林总总。

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大丰市新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大丰市新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用2B铅笔按题号...涂在机读答题卡上,其它题目用0.5mm黑色签字笔.....做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陨.首/殒.命挣揣./惴.惴不安茕.茕独立/明星荧.荧B.谂.知/熟稔.余荫./封妻荫.子偃.仰啸歌/揠.苗助长C.承载./下载.逋.慢/周公吐哺.珊.珊可爱/姗.姗来迟D.老妪./讴.歌呱.唧/呱.呱坠地情不自禁./噤.若寒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B.我们俩从小就是同学,情同手足,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举案齐眉....。

C.张君瑞揭起旁边短帘,偷偷觑时,那老相国之女,粉容微露,果是亭亭玉立....。

D.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B.尘泥渗漉,雨泽下.注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4、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 )①晓来谁染霜林醉②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③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④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A.①反问②夸张③借代④对偶B.①比拟②夸张③借喻④对偶C.①比拟②对偶③借喻④夸张D.①比喻②对偶③借代④夸张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臣具以.表闻B.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C.人固.有一死固.主上所戏弄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至激于.义理者则不然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宁淮城际铁路为一条规划建设中的南京市至淮安市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将达到250公里/小时。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龙”字,作。

显然,第一形为“龙”的“真实”状态的描绘,而后两形尤其是第三形,已经同“龙”字的繁体字“龍”相去不远了。

然而,这“龙”在今天咱们的生活中可无法见到,于是,关于“龙”究属何物,说法纷纭,莫衷一是。

最常见的说法是古人替蛇装了几只脚,称之为“龙”,它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也有人据古书“马八尺以上为龙”认“龙”为一种良马;有人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有人据龙的鳞认为它是鳄鱼,甚至有人认为龙即恐龙。

以上种种看法虽然不统一,但一致认为龙是一种动物。

也有人认为“龙”与“虹”音近,甲骨文有“虹”字作。

于是认为龙即虹;更有人认为“龙”字音与“松”相近,龙皮与松皮亦有相似之处,于是把这龙认作了松。

上述种种对龙的解释无一足以使人深信不疑,但随着学者对龙的研究的深入,已经可以初步确定,龙是一种动物类型的图腾,与一般围腾不同的只是,现实世界上并无真正的龙而已。

告诉我们这一事实的是近些年的一些考古发掘。

在辽宁与内蒙古交界处的红山,出土了一些珍贵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种猪头龙身的玉器,其形体正好作上文所引的“龙”字的第一形;而值得注意的是,离红山不远的内蒙古,也出土了一种龙头龙身的玉器,形体恰同上述猪头龙身玉器相似,只是龙头代替了猪头。

以上考古发现在很大程度启示我们,“龙”是一种原始崇拜物。

龙在原始社会即已有之,既然在龙身上可以出现猪头,那么至少说明龙是一种与猪之类动物有类型学上相似之处的动物:既然甲骨文中的“龙”字与考古出土的龙或“猪头龙”形制如此相似那么上文中考古出土文物中的玉器必然是“龙”字所写之龙而并非他物。

由此看来,披在龙身上的神秘纱巾已经被揭开。

尽管咱们至今还无法细说端详,但是龙是一种原始社会中动物类型的崇拜物,确实是无法怀疑的事实。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C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平常:经常发生或出现的。

平庸:寻常而不突出。

鄙视:轻视,看不起。

忽视:不重视,不注意)2.(3分)A(B.语意不明:改为“使滕王阁成为登临的名胜”;C.主谓搭配不当。

“状况”与“提高”不搭配,应将“提高”改成“恶化”。

D.关联词位置不当:将“之所以”放在“基因组计划”之后)3.(3分)D(马声骄,指马声洪亮,响亮,非拟人手法)4.(3分)B(本语段以空间顺序(荔枝的产地)为主,间以时间顺序说明了“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5.(3分)(1)C(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2)C、E(C.妙玉仍未能逐出尘世肮脏的门槛。

E.“孙吉人”换成“赵伯韬”)二、文言文阅读(18分)6.(3分)D(宝:以……为宝)7.(3分)D(往时的“董羽”而非现在的“董羽”)8.(8分)(1)(孙位)画奔腾的流水、巨大的波浪,水流随着山石的形态而曲折,随着流水所遇到的山石形状不同而赋予水的不同形态,把水的变化都画尽了,(他的画)被人们称为“神逸”之作。

[4分。

“湍”(急流)、“与”(协同,一起,这里指随着)、“赋”(赋予)、“神逸”(“神逸”的画)各1分](2)王孙富人有时倚仗势力让他作画,永升就嘻嘻哈哈取笑他们一番,扔下笔扬长而去。

[(4分。

“或”(有时)、“以”(凭借、倚仗)、“之”(代词,作画)、“舍去”(扔下笔扬长而去)]9.(4分)①随山石形状而赋予水不同形态(随物赋形);②将主观情志与画中景物融为一体(性与画会)(每点2分)【参考译文】古今画师画水,大多用细小的纹路把水画成平静广远的样子,那些画得好的也不过能够画出波浪的起伏,以至使人用手摸画时,感觉上水的波纹有高低起伏的形状,认为这已经是极妙的境界了。

高二语文-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1)市、区档案室是微机化管理,查阅相对容易,但在单位的档案室查找却难上加难。

由于资料众多,要找到符合条件的、被丢失的部分,就像是▲ 。

(2)剡溪,就像一位▲ 的老人,波光里满是岁月的褶皱。

那些影影绰绰的身影,渐渐地融入了历史的一场场清梦中。

(3)景区在管理帐篷客问题上不宜“一刀切”,应▲ ,做好配套服务,想方设法满足游客的新需求。

A.海底捞月饱经沧桑顺水推舟 B.海底捞月饱经风霜因势利导C.大海捞针饱经风霜顺水推舟 D.大海捞针饱经沧桑因势利导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日美双方决定把自卫队和美军的合作扩大到全球规模,提出了从平时到发生突发事件时的“无缝”合作。

B.在“拼低价”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下,底薪只有数百元的导游接团时往往需要垫付人均数百元的“人头费”,他们往往千方百计通过诱导购物以获得高额返点来盈利和“填坑”。

C.《速度与激情》在创造了15天破20亿的票房奇迹后,《左耳》也迎来了两天近两亿的好消息,这个票房表现显得异常珍贵。

D.网络专车平台吸纳私家车进入,在客观上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但在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上存在较大问题。

3.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4.下列诗句与“孤舟一系故园心”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A.玉露凋伤枫树林 B.丛菊两开他日泪C.江间波浪兼天涌 C.秋风万里芙蓉国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试想一下,如果一部电影、一本书出来之后总共就只三五个人看得懂,传播也就失去了意义。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元月)期末联考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元月)期末联考试题

宜昌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协作体2015年秋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卷面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惊地加速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喑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造成日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造成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人云亦云,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的现象。

尤其是,哗众取宠的薄幸儿大量出现。

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人被手段使用。

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气十足的跟班——北京话叫做“催呗儿”。

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控制而不是服务于思维……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

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都成了成功的基石。

信息传播,如荼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

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打造成功的;他们牛气十足地宣布平面媒体的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小说即将湮灭;他们鼓吹着各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巨星、超女、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

巴东一中、龙泉中学高二联考

巴东一中、龙泉中学高二联考

2015三校高二年级12月联考化学试卷命题学校:龙泉中学命题人:舒中强审题人:袁世熙本试卷共4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Fe— 56 Ca—40 Br—80 Ag—108 Cu—64 Ni—58.7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如甲烷、乙醇、苯、足球烯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总质量一定的两种烃M和N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生成的CO2质量一定,则M和N一定是同分异构体D.为延长水果的保质期,常常用浸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来吸收释放的乙烯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B.一定量的锌与一定体积18mol/L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C.10.6gNa2CO3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大于0.1N AD.电解精炼铜的实验中,当阳极质量减轻6.4g时,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3、下列有关水解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CO3-+H2O CO32-+ H3O+B.AlO2-+ HCO3-+ H2O=Al(OH)3↓+ CO32-C.S2-+ 2 H2O H2S + 2OH-D.2Al3+ + 3 CO32-+ 3 H2O=2Al(OH)3↓+3 CO2↑4、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正确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Cl-+ 2H2O Cl2↑+ H2↑+2OH-B.向NH4HSO4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NH4+ +OH-=NH3·H2OC.铁发生析氢或吸氧腐蚀,负极反应式均为:Fe-2e-=Fe2+D.向沸水中加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Fe3+ +3H2O Fe(OH)3 +3H+5)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Na2HPO4水溶液中存在HPO42-H+ + PO43-,则向其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增大B.将FeCl3溶液与KSCN溶液混合,溶液变为红色,此时向溶液中加入KCl固体,溶液颜色变浅C.向5mL浓度均为0.1mol/L的K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加入8mL0.1mol/L的AgNO3溶液,最终体系中C(Cl-) / C(I-) = K sp(AgCl)/ K sp(AgI)D.向一密闭体系中充入足量的固体A,发生反应A(s)B(g)+ C(s)达到平衡,保持温度等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两倍,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原平衡相等7、25℃时,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H+、Fe3+、HCO3-、OH-、I-,已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1,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溶液的pH值一定等于1B.阴离子肯定有I-,不能确定有无HCO3-C.阳离子肯定没有Fe3+,一定有Na+D.该溶液含有的溶质成分可能为HI或HI和NaI或NaI和NaOH8、下列五种有机物,官能团类型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②B.①③C.④⑤D.⑥⑦9、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有关装置或操作如下,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10、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乙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甲池,一定条件下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如下图所示。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泉港一中、龙海二中”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命题人:永安一中曾绍华审题人:永安一中孙春燕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的一项是() A.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伯牙面对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明白成连先生要他D.古琴作为“圣人之器”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恰恰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论述。

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巴东一中、龙泉中学2015年高二年级10月联考 高 二 语 文 本试卷共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唐艺术的内在矛盾 从中唐起,现实如杜甫、韩愈等,其审美理想中渗透了儒家的思想,表达出富有现实内容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伦理。尽管风格趣味大不相同,当时的文坛却贯穿着这一思潮脉络。连生性浪漫的杜牧,也力赞《楚骚》“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他们与封建前期门阀士族对文艺的主张、观念和理论是有差别的。钟嵘《诗品》讲“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刘勰《文心雕龙》讲“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都认为文艺是受客观事物感发触动的产品。而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白居易要回到诗歌的“六义”,都是要回到两汉的儒家经学,把文艺和伦理紧捆在一起。文艺被规定为伦理政治的使用工具,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被抛在一边。这对文艺的发展当然没有好处,迟早走向其反面。 就在这些文以载道的倡导者们身上,已经酝酿一种深刻的矛盾。作为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提倡儒学,企望天子圣明,自己也志得圆满,那时他们会选择兼济天下。但事实上,现实不会那么理想,皇帝并不英明,自己的仕途也不会一帆风顺,因此他们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走向反面,即“独善其身”,结果就形成了既关心政治又躲避政治的矛盾。 此外,文章和生活在中唐以后文人心中也日趋分野,一方面他们高喊周孔道统,另一方面却耽于名位、声色、财富。他们虽然标榜儒家教义,实际却沉浸在他们各自的生活爱好中。这是一种无奈的抗争。一方面,打着孔孟旗号,声称文艺为政治服务,发展为宋代理学的文艺观。另一方面,他们对现实世俗的沉浸和感叹导致他们转向对个人审美趣味的研磨打造,并使之成为文艺的真正主题和对象,这又为宋元词曲的出现做铺垫。如果说,在魏晋,文艺和哲学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唐宋以后,二者则是彼此背离,分道扬镳。但是,并非宋明理学而是宋元词曲,把中国的文学趣味带进一个新的天地。这些千古名句的审美情趣完全不同盛唐,而是沿着中唐线索,走进更为细腻有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它的作者尽管仍然大做治国平天下的美梦,但他们的审美重点已经游离了这些。他们的时代精神已经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所以,从这一时期,最为成功的艺术作品是那些不关时事的山水画、爱情诗,而不是爱发议论的宋诗。与粗犷而不事雕琢的盛唐诗歌相比,纤细而极尽柔媚的花间词更为时下文人所心仪。 至此,在词中,中晚唐以来艺术趋向生活的这种时代心理终于找到了它最合适的归宿。种种与诗境截然不同的词境的创造,正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审美音调。它使得艺术正逐步摆脱长久控制着自己的枷锁。 那么中唐艺术的内在矛盾如何解决?这需要艺术与政治的分离,走向专业细致的发展道路。与从中唐经晚唐到宋元的这种艺术发展相吻合,在美学理论上突出来的就是对艺术风格、韵味的追求。这种风格韵味往往让人有欲说还休、休又欲说的愁肠百结。如果说,钟嵘《诗品》和刘勰《文心雕龙》还是与文艺理论混合在一些的美学,那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和严羽的《沧浪诗话》,就是更为纯粹更为标准的美学了。但无论多么纯粹的美学如果要完全脱离儒家思想而独立,却又是一种空中楼阁,这就是研究者需要谨慎的。只有彼此呼应协调,相互补充配合,方成为一代美学风神。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皇帝圣明,自己志得圆满,中唐这些知识分子就强调兼济天下;而当皇帝昏庸,自己仕途不顺时,他们就选择独善其身。 B.中唐以后文人心中标榜儒家教义、强调文艺为政治伦理服务的观念,后来发展成为宋代理学的文艺观,而对个人审美趣味的研磨打造为宋元词曲的出现作了铺垫。 C.与盛唐诗歌相比,花间词缺乏粗犷豪放的气象,趋于细腻柔媚的风格,也更为时下那些不关心时事的 2

文人所喜爱。 D.艺术趋向生活,需要摆脱长期控制自己的政治伦理枷锁,而与诗境不同的词境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中唐起,无论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诗人,尽管风格趣味不同,但都在审美理想中渗透了儒家的思想,表达出富有现实内容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伦理。 B.魏晋时代的文艺和哲学是相辅相成的;唐宋之后,二者彼此背离,分道扬镳;最终不是哲学而是文艺将中国文学趣味带入一个新天地。 C.宋元以来诗人更注重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捕捉,不再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转而关注自我的个人生活和体验。 D.韩愈和白居易虽然主张有区别,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文艺的政治伦理功能,而摒弃了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唐诗人和封建前期门阀士族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强调诗歌为政治伦理服务,后者强调诗歌对客观事物表达感怀触动。 B.中唐之后的文人耽于名利、声色,沉浸于个人生活,过去标榜的儒家教义成为一种幌子,体现了这些文人的思想有虚伪之处。 C.所谓艺术要与政治分离,就是要求文艺去捕捉、表达和创造出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却又动人心魄的情感、意趣和韵味。 D.作者认为,美学追求既要独立不成为儒家思想的附庸,又不能脱离儒家思想孤立存在,需要相互补充,才会体现美的神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4~7题。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啕极哀。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

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便著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转西曹属。时有遭乱与父母乖离,议者或以进仕理王事,婚姻继百世,于理非嫌。尚议曰:“有心之人,决不冒荣苟进。冒荣苟进之畴,必非所求之旨,徒开偷薄之门而长流弊之路。或有执志丘园、守心不革者,犹当崇其操业以弘风尚,而况含艰履戚之人,勉之以荣贵邪?” 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咨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

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 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时康献皇后临朝,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桓温北平洛阳,上疏请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将镇洛阳,以疾病不行。升平初,又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病笃,征拜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未至,卒于历阳,时年五十。谥曰简。 (选自《晋书·列传四十九》,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3

A.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慰 B.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慰 C.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慰 D.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慰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掾”,原为“做官”的意思,后作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B.“鼓吹”既指古代的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也指演奏乐曲的乐队。 C.“郡府”,文中指郡守的官署。“郡”,古代行政区域;“府”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 D.“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尚小时候就有卓绝的品性。谢尚的兄长去世时,谢尚只有七岁,但他哀恸的情感超出礼法;十岁时,父亲去世,他号啕大哭后向别人诉说经过,言行不同于别的孩子。 B.谢尚行为洒脱,不拘小节。谢尚在父亲为宾客饯行的酒席上告诉人们,人群中没有孔子就不能辨别出颜回;后来,十分喜欢穿绣花的衣裤,在父辈们的劝说下才改正。 C.谢尚广通多种技艺,率真任性。在一次盛会上,王导问谢尚能不能在这儿跳《鸲鹆舞》,谢尚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然后穿衣戴头巾,跳起来,旁若无人。 D.谢尚为官清廉,关爱军中将士。有一次,谢尚刚到任上,郡府用四十匹布为他造了一个黑布的帐篷,但谢尚马上把这个帐篷拆开,把布匹拿出来给将士们做了衣裤。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5分) 答: (2)时有遭乱与父母乖离,议者或以进仕理王事,婚姻继百世,于理非嫌。(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11分) 诉衷情近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8.词的上片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 9.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并赏析结句表达的妙处。(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由江山依旧、人事已非,从而感叹人生虚幻的名句是“ ,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句“ , ”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不长存的感叹。 (3)李清照《醉花阴》中写出秋风中女词人心绪不佳,人花俱愁的诗句是 “ , ”。

乙 选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