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燃烧与灭火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

三、白磷在水中燃烧
白磷着火点:40℃, 红磷着火点:200℃
白磷的燃烧条件
助燃剂 √ (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 (80℃) 可燃物 √ (白磷)
燃烧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破坏已形成 的燃烧条件 灭火的方法:降温法、隔 离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遇到火灾怎么逃生
1.要了解和熟悉环境 2.是利用标志引导从疏散通道脱险,“紧急出 口”“安全通道”等 3.保护呼吸系统
课题一 燃烧与灭火
主讲人:付伟
学习要求
要求掌握:燃烧的现象与条件、灭火 重点讲解:白磷在水中燃烧
一、燃烧的现象
1.温度(热):物质燃烧时,必然有热量释放,使物体 的周边环境温度升高 2.燃烧主体与烟雾。一般燃烧物体在开始燃烧时都将 释放出燃烧气体。 3.火焰。火焰是物质着火产生的灼热发光的气体部分, 也是物质的全燃部分。
三层或三层以上楼层不可跳楼
二、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凡能与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 一般都是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 气等。 (2)助燃物: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一 般指氧和氧化剂。 (3)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都叫火源,如 明火,摩擦,冲击,电火花等等。
“燃烧”推动历史前进
九年级燃烧与灭火归纳总结

九年级燃烧与灭火归纳总结燃烧与灭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和问题,正确的了解和掌握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九年级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燃烧的基本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质、助燃剂和氧气(氧气可来自空气中或其他氧化剂)。
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要素,燃烧才能进行。
二、燃烧的类型根据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的状态和形式,燃烧可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明火燃烧是指可燃物质明显燃烧并伴有明火现象,而隐火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在表面上没有明显的燃烧现象,但在微观层面仍在进行氧化反应。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引燃阶段、传播阶段和燃尽阶段。
引燃阶段是点燃可燃物质,给燃烧提供起源,传播阶段是燃烧向周围物质传播,燃尽阶段则是可燃物质完全燃烧并释放出能量。
四、燃烧的危害燃烧不受控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燃烧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有毒气体,导致火灾扩大,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外,燃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灰尘,对大气和水源造成污染。
五、灭火的基本方法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我们需要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扑灭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
其中,冷却灭火法是通过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来灭火,隔离灭火法是将可燃物质与氧气隔离,扑灭灭火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扑灭火焰,抑制灭火法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抑制火焰的燃烧。
六、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常见的灭火工具,我们在学校和公共场所经常看到它们的身影。
常见的灭火器分为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选择适合的灭火器使用。
在使用灭火器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保持冷静,并站在安全距离进行灭火。
七、火灾逃生和自救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采取逃生和自救措施。
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火源位置和逃生通道。
然后,低姿势快速逃生,尽量避免吸入有毒烟雾和热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 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A)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 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 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 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 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
点是(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 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 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由该实验可知,可燃物燃料的条件是、.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实验中使用了铜片,是利用了铜的.【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4P+5O22P2O5;导热性.【解析】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而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能够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2.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答案】D【解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提高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B.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C.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D.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解析】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和氧气来灭火,A正确;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起保护作用,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会破坏保护膜,B错误;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会大大的放出氨气,大大降低肥效,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C正确;“白色污染”是由于塑料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件

5.发燃被子而发生火灾; 用水灭。主要是水变成水蒸气先带走一部分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由于线路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 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未切断电源灭火,有漏电危险 (3)图书馆内图书起火。
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同时隔绝氧气。
【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现象
Ⅰ 火焰熄灭 Ⅱ 正常燃烧
Ⅰ
Ⅱ
Ⅲ
分析
烧杯隔绝空气;
同时具备燃烧3个条件。
Ⅲ 火焰熄灭 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 烧,其密度比空气大,可隔绝氧气。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推论灭火的原理
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扑灭森林着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火蔓延前的一片树 木砍掉。 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覆盖
可燃物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实验改进:
白磷
(防止白烟逸散污染空气)
11月21日16时22分,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高新区) 宝莲寺镇平原路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经核 查,38人不幸遇难。经初步判定,这起事故是因为企 业人员违规操作,电焊引发火灾。
灭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烧的蜡烛 火 大 比 拼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出问题
实
实
验
验
一
二
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
量白烟,放热,而铜片上的红磷 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对比实验法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需要与氧气接触
3.需要与氧气接触
【总结】燃烧条件
⑴、可燃物 ⑵、与氧气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及随堂检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前预习知识点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的反应叫燃烧。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2);(3)。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2);(3)。
3.几种灭火器的适用范围:(1)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2)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3)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 1.氧气发光、放热剧烈氧化可燃物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2.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 水基型干粉二氧化碳重难点解析1. 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灭火时可以降低温度到物质的着火点以下,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燃烧的特点是发光、发热、剧烈。
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灭火只需要破坏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
易错易混点剖析1.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等。
2.爆炸分为两种:物理性爆炸(如车胎的爆炸)和化学性爆炸(如CO不纯,遇明火后发生的爆炸),化学性爆炸也是燃烧的一种形式。
典例精讲【例1】(2011·南昌)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促进燃烧的方法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课件新版鲁教版

你能对下列现象做出解释吗?
1. 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 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 缸。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 膛中吹入空气。
使空气流动加快
4. 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 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不会燃烧;在 氧气中加热铁丝,就会剧烈燃烧,火星四 射。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二课时 促进燃烧的方法
新课导入
工人师傅进行金属焊接时使用的是什么? 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乙炔的不充分燃烧和充分燃烧
乙炔在空气中燃烧 C2H2+O2 点燃 C+H2O C2H2+O2 点燃 CO+H2O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 C2H2+O2 点燃 CO2+H2O
增大氧气的浓度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一氧化碳的产生
1. 若氧气供给充足时,碳的燃烧是完全的,燃烧的产物是 二氧化碳 C+O2(充足)点燃 CO2
2. 若氧气供给不足时,碳的燃烧是不完全的,燃烧的产物 是一氧化碳 2C+O2(不充足)点燃 2CO
3. 在高温下,炽热的碳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CO2 高温 2CO
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CO+CuO △Cu+CO2 ③ 毒性:一氧化碳被吸入肺里,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
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流遍布全身。由于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 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300倍,故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 地与氧气结合,造成机体急性缺氧。因此一氧化碳有剧毒。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蜡烛的燃烧于灭火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7
四、灭火方法与原理
例1: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 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实验1 , 实验2 ; (2)请你再 举一个不同原理熄灭蜡烛的 实例 。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8
例2:对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 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 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12
市二模:(3分)如图所示,A、B 是氢气吹出的肥皂泡,在空气中慢 慢上升。用火柴从下方点燃A;将 燃着的火柴放在B的上方。观察到: A、B均产生火球,B的爆鸣声比A 的大。解释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13
2013中考:(4分)如右图所示,取三根粗细、 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 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 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 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 观察到:I、II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II中铁丝 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III中铁丝没有燃烧。 (1)为什么III中铁丝不能燃烧? (2)分析II中铁丝燃烧比I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蜡烛的“燃烧与灭火”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1
一、燃烧条件问题
例:根据燃烧条件解释现象:取一 支蜡烛,在烛芯上滴些溶有白磷的 二硫化碳溶液(二硫化碳易挥发), 不一会儿,蜡烛便自己燃烧起来了?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2
二、易点燃的原因
例:蜡烛的烛芯一般由棉线搓成,先点燃烛 芯,烛芯周围的蜡熔化并被吸入烛芯,过一 会火焰变得明亮;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 芯顶端逐渐变硬、变黑,火焰会变暗;熄蜡 烛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接 近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1)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____。 (2)烛芯的作用是引燃石蜡,分析作用原理。 (3)直接点燃烛芯使蜡烛燃烧比点燃“白烟” 使蜡烛燃烧要困难一些。试分析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儿英语教育加盟
பைடு நூலக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