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32

合集下载

课时作业32:5.2 染色体变异

课时作业32:5.2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时间:30分钟)[对点强化]强化点1染色体的结构变异1.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利的D.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A正确;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不论是哪一种类型,都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并且大多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害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B正确,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D正确。

答案C2.(2019·金华十校联考)在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配对出现如甲图所示的“环”状结构,另一个细胞中出现如乙图所示的“环”状结构,且相应细胞中都只有一对染色体出现这样的异常配对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所示的变异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甲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①发生了重复C.乙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③或④发生了倒位D.由乙图所示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中都有异常染色体解析细胞中染色体的配对出现如甲图所示的“环”状结构,可能是染色体①发生了重复,也可能是染色体②发生了缺失。

细胞中出现如乙图所示的“环”状结构,可能是③或④发生了倒位。

甲和乙所示的变异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之前,A错误;甲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①发生了重复或染色体②发生了缺失,B错误;乙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③或④发生了倒位,C正确;由乙图所示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中含异常染色体的细胞占1/2,D错误。

答案C3.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减数分裂时,两对联会的染色体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据此所作推断中错误的是()A.此种异常源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的基因型可能为HAa或hBbC.该生物基因型为HhAaBb,一定属于二倍体生物D.此种异常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生殖能力下降解析题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联会,根据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关系可知,H和h所在的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剩余的两条染色体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而A和b或B和a的互换导致出现题图所示结果,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有可能为HAa或hBb,B正确;该个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有可能为二倍体也有可能为单倍体,C错误;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有可能导致生物体生殖能力下降,D正确。

课时作业32:7.3 我国的宗教政策

课时作业32:7.3 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选择题1.2018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3周年。

50多年来,中央专门制定了多项政策,促进西藏宗教事业稳定发展。

目前,西藏共有寺庙等宗教场所1 700多所,僧尼等宗教教职人员4.6万人。

这说明我国()A.支持和鼓励西藏人民群众信仰宗教B.充分保障西藏各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C.中央保护西藏的一切宗教活动D.西藏的宗教活动中央予以特殊保护答案 B解析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也不是保护所有的宗教活动,A、C、D说法都是错误的;B符合题意。

题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近年来,为了满足信教群众宗教信仰的需要,中央每年拨出大量专款对西藏寺庙进行维修。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和西藏地方财政先后拨款7亿多元人民币和大量黄金、白银等物资,修缮了一大批宗教场所。

这表明()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国家保护各种宗教活动C.我国支持和鼓励公民信教D.我国对宗教信仰自由不加任何限制答案 A解析从材料看,国家修缮宗教活动场所等,表明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题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目前,西藏共有各类宗教场所1 700多处,僧尼4.6万多人,学经、辩经、受戒、灌顶、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有数百名宗教界人士当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在政府中任职。

这说明我国()①注重提高信教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②坚持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③尊重信教群众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D解析材料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尊重信教群众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③④当选;①不符合题意;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②错误。

题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4.湖南省天主教爱国会名誉主任邱六安牵头,自筹资金建立了浏阳教会诊所,他们以自己的善信善行服务社会,为教会与社会的和谐共融作出了贡献。

课时作业32

课时作业32

课时作业32Unit 2Robots Ⅰ.多项选择1.—My parents died when I was very small,and I started to make a living by selling newspapers at the age of ten.—I really have much________for you.A.belief B.prideC.sympathy D.strength解析:句意:“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我十岁时就开始以卖报为生。

”“我真的很同情你。

”sympathy意为“同情;同情心”;have sympathy for 意为“对……表示同情”。

答案:C2.The couple________some money every month for their future use even though their income can only make ends meet.A.put off B.put upC.set down D.set aside解析:句意;这对夫妻每个月都存一些钱以备将来使用,尽管他们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set aside “省出;留出(钱或时间)”。

答案:D3.After a whole afternoon's heated discussion,they finally________to us what had been decided.A.decreased B.declaredC.stated D.displayed解析:句意:经过一下午热烈的讨论,最后他们向我们宣布了决定的事情。

declare to sb.“向某人宣布”,与句意相符。

答案:B4.Faced with such a hard financial problem,Jack tried to standon his own two feet rather than________his parents.A.turn on B.turn toC.turn around D.turn off解析:句意:面对如此困难的经济问题,杰克努力靠自己而不是向父母求助。

课时作业32:1.3.1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课时作业32:1.3.1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1.3.1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课后拔高提能练一、选择题1.用“五点法”作y =sin x 的图象,选用的五个点正确的是( ) A .(0,1),⎝⎛⎭⎫π2,0,(π,-1),⎝⎛⎭⎫3π2,0,(2π,1) B .(0,0),⎝⎛⎭⎫π4,1,⎝⎛⎭⎫π2,0,⎝⎛⎭⎫3π4,-1,(π,0) C .(0,0),⎝⎛⎭⎫π2,1,(π,0),⎝⎛⎭⎫3π2,-1,(2π,0) D .(0,1),⎝⎛⎭⎫π4,0,⎝⎛⎭⎫π2,-1,⎝⎛⎭⎫3π4,0,(π,1) 2.函数y =-sin x ,x ∈⎣⎡⎦⎤-π2,3π2的简图是( )3.函数y =2sin x +1的定义域为( )A .⎣⎡⎦⎤-π6,7π6B .⎣⎡⎦⎤-π6+2k π,7π6+2k π(k ∈Z ) C .⎣⎡⎦⎤-π6+2k π,5π6+2k π(k ∈Z ) D .⎣⎡⎦⎤π6,5π6 4.函数y =sin x ,x ∈⎣⎡⎦⎤π6,2π3,则y 的范围是( ) A .[-1,1] B .⎣⎡⎦⎤12,1 C .⎣⎡⎦⎤12,32 D .⎣⎡⎦⎤32,1 5.函数y =-3sin3x 的最大值与取得最大值时相应的一个x 的值为( ) A .1,π2B .1,-π2C .3,π6D .3,-π66.下列所给各组函数中,关于y 轴对称的是( )①y =sin x 与y =-sin x ;②y =sin x 与y =sin(-x ); ③y =sin x 与y =sin|x |;④y =|sin x |与y =sin x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二、填空题7.函数f (x )=|lg x |-sin x 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_. 8.y =2sin ⎝⎛⎭⎫x +π3⎝⎛⎭⎫x ∈⎣⎡⎦⎤0,π2时值域为________. 9.函数y =54-cos 2x -3sin 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三、解答题10.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2sin ⎝⎛⎭⎫x -π4,x ∈⎣⎡⎦⎤0,π2; (2)y =sin 2x +4sin x ,x ∈⎣⎡⎦⎤0,π2.11.作出函数y =3-2sin x ,x ∈[0,2π]的简图.12.函数y =a sin x +b 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为-2,求a 、b 的值.【参考答案】课后拔高提能练一、选择题 1.C 2.D 3.B【解析】由2sin x +1≥0,得sin x ≥-12,∴-π6+2k π≤x ≤7π6+2k π,k ∈Z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π6+2k π,7π6+2k π,k ∈Z ,故选B . 4.B【解析】由正弦曲线结合单调性可知B 选项正确.故选B . 5.D【解析】 y =-3sin3x 的最大值为3,此时x 的值满足3x =2k π-π2(k ∈Z ),即x =2k π3-π6(k ∈Z ),当k =0时,x =-π6,故选D .6.A 二、填空题 7.4个【解析】由f (x )=|lg x |-sin x =0,得|lg x |=sin x ,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 =|lg x |与y =sin x 的图象,从图象上可知y =|lg x |与y =sin x 的图象有4个交点,所以函数f (x )的零点有4个. 8.[1,2]【解析】∵0≤x ≤π2,∴π3≤x +π3≤5π6,∴12≤sin ⎝⎛⎭⎫x +π3≤1,∴1≤y ≤2.∴函数的值域为[1,2]. 9.-74【解析】∵y =54-(1-sin 2x )-3sin x =sin 2x -3sin x +14,设sin x =t ,t ∈[-1,1],∴y =t 2-3t +14,t ∈[-1,1],∴当t =1时,y 取得最小值为 y min =1-3+14=-74.三、解答题10.解:(1)∵0≤x ≤π2,∴-π4≤x -π4≤π4,∴-22≤sin ⎝⎛⎭⎫x -π4≤ 22, ∴-2≤2sin ⎝⎛⎭⎫x -π4≤ 2, ∴函数y =2sin ⎝⎛⎭⎫x -π4的值域为[-2,2]. (2)令sin x =t ,∵x ∈⎣⎡⎦⎤0,π2,∴t ∈[0,1], 当y =t 2+4t =(t +2)2-4, ∴当t =0时,y min =0, 当t =1时,y max =5,∴函数y =sin 2x +4sin x 的值域为[0,5]. 11.解:列表:x 0 π2 π 3π2 2π sin x 0 1 0 -1 0 3-2sin x31353描点连线:12.解:当a >0时,⎩⎪⎨⎪⎧ a +b =4,-a +b =-2,解得⎩⎪⎨⎪⎧a =3,b =1.当a <0时,⎩⎪⎨⎪⎧ -a +b =4,a +b =-2,解得⎩⎪⎨⎪⎧ a =-3,b =1.∴⎩⎪⎨⎪⎧ a =3,b =1或⎩⎪⎨⎪⎧a =-3,b =1.。

课时作业32: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时作业32: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对点强化]强化点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1.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①酸碱平衡②渗透压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平衡⑤氨基酸平衡⑥CO2、O2平衡A.③⑤⑥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为组织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条件,①~⑥都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D2.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乏力、心跳加速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可能出现紊乱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外界剧烈的环境变化会影响人体的稳态。

答案 C3.在100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在剧烈活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会()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解析人体正常情况下血浆的pH为7.35~7.45。

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虽然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HCO-3、HPO2-4等,会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答案 C4.(2019·临川一中)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D.运动后Na+、K+排出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和无机盐离子含量都有关;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运动后Na+、K+虽然排出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A5.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解析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误差”无关。

课时作业32

课时作业32

课时作业(三十二)1.已知向量a =(1,sin θ),b =(1,cos θ),则|a -b |的最大值为( ) A .1 B. 2 C. 3 D .2答案 B解析 ∵a =(1,sin θ),b =(1,cos θ),∴a -b =(0,sin θ-cos θ). ∴|a -b |=02+(sin θ-cos θ)2=1-sin2θ. ∴|a -b |最大值为 2.故选B.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a ,AD →=b ,则当(a +b )2=(a -b )2时,该平行四边形为( )A .菱形B .矩形C .正方形D .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 B解析 在平行四边形中,a +b =AB →+AD →=AC →, a -b =AB →-AD →=DB →,由|a +b |=|a -b |,∴|AC →|=|DB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故选B.3.(2014·衡水调研)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 中,BD →=xBA →,CE →=yCA →,x >0,y >0,且x +y =1,则CD →·BE →的最大值为( )A .-58 B .-34 C .-32 D .-38 答案 D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12,0),B (12,0),C (0,32),设D (x 1,0),E (x 2,y 2),∵BD →=xBA →,∴(x 1-12,0)=x (-1,0),∴x 1=-x +12. ∵CE →=yCA →,∴(x 2,y 2-32)=y (-12,-32). ∴x 2=-12y ,y 2=32-32y .∴CD →·BE →=(x 1,-32)·(x 2-12,y 2)=(x 1,-32)·(-12y -12,32-32y )=(-x +12,-32)·(-1+x 2,32x )=-12(x 2-x +1)=-12(x -12)2-38.∵0<x <1,∴当x =12时,CD →·BE →取得最大值-38.故选D.4.已知a ,b 是两个非零向量,给定命题p :|a ·b |=|a ||b |,命题q :∃t ∈R ,使得a =t b ,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解析 ∵|a ·b |=|a ||b ||cos θ|=|a ||b |, ∴θ=0°或180°,即a ,b 共线. ∴∃t ∈R ,使得a =t b 成立. ∴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t ∈R ,使得a =t b ,则a ,b 共线. ∴|a ·b |=|a ||b |.∴p 是q 的必要条件. 综上可知,p 是q 的充要条件.5.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B →-OC →|=|OB →+OC →-2OA →|,则△ABC 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答案 B解析 OB →+OC →-2OA →=OB →-OA →+OC →-OA →=AB →+AC →,OB →-OC →=CB →=AB →-AC →,∴|AB →+AC →|=|AB →-AC →|⇒|AB →+AC →|2=|AB →-AC →|2⇒AB →·AC →=0,∴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故选B.6.已知直线x +y =a 与圆x 2+y 2=4交于A 、B 两点,且 |OA →+OB →|=|OA →-OB →|,其中O 为原点,则实数a 的值为( ) A .2 B .-2 C .2或-2 D.6或- 6答案 C解析 由|OA →+OB →|=|OA →-OB →|,得OA →⊥OB →.∴点O 到AB 的距离d =2,即|-a |2=2,解得a =±2.7.在△ABC 中,AB →·BC →=3,△ABC 的面积S ∈[32,32],则AB →与BC →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A .[π4,π3] B .[π6,π4] C .[π6,π3] D .[π3,π2] 答案 B解析 设〈AB →,BC →〉=α,因为AB →·BC →=|AB →|·|BC →|·cos α=3⇒|AB →|·|BC →|=3cos α,又S =12|AB →|·|BC →|·sin(π-α)=12·3cos α·sin(π-α)=32tan α,而32≤S ≤32⇒32≤32tan α≤32⇒33≤tan α≤1⇒π6≤α≤π4.故选B.8.已知|a |=2|b |≠0,且关于x 的方程x 2+|a |x +a ·b =0有实根,则a 与b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A .[0,π6]B .[π3,π]C .[π3,2π3]D .[π6,π]答案 B解析 |a |=2|b |≠0,且关于x 的方程x 2+|a |x +a ·b =0有实根,则|a |2-4a ·b ≥0,设向量a ·b 的夹角为θ,cos θ=a ·b |a |·|b |≤14|a |212|a |2=12,∴θ∈[π3,π].9.已知向量i 和j 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向量a =i -2j ,b =i +λj ,a 与b 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2)∪(-2,12)解析 ∵0<〈a ,b 〉<π2,∴0<cos 〈a ,b 〉<1,∴0<a ·b|a |·|b |<1,即0<1-2λ5·1+λ2<1,解得λ<12且λ≠-2,∴λ的取值范围是(-∞,-2)∪(-2,12).10.(2013·课标全国Ⅱ)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CD 的中点,则AE →·BD →=________.答案 2解析 方法一:AE →·BD →=(AD →+12AB →)·(AD →-AB →)=AD →2-12AB →2=22-12×22=2. 方法二:以A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A (0,0),E (1,2),B (2,0),C (2,2),D (0,2),AE →=(1,2),BD →=(-2,2),则AE →·BD →=(1,2)·(-2,2)=1×(-2)+2×2=2.11.已知圆O :x 2+y 2=4,直线x -3y +10=0上有一动点P ,过点P 作圆O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A ,则PO →·P 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 6解析 圆心O 到直线x -3y +10=0的距离d =|10|12+(-3)2=10>2,所以直线和圆相离.因为P A 与圆O 相切,所以P A ⊥OA ,故P A →·AO →=0.又PO →=P A →+AO →,所以PO →·P A →=(P A →+AO →)·P A →=P A →2+AO →·P A →=P A →2. 又P A ⊥OA ,所以P A →2=|P A →|2=|PO →|2-|OA →|2 =|PO →|2-4.显然|PO →|的最小值为圆心O 到直线x -3y +10=0的距离d =10,所以PO →·P A →的最小值为(10)2-4=6.12.(2013·课标全国Ⅰ)已知两个单位向量a ,b 的夹角为60°,c =t a +(1-t )b .若b ·c =0,则t =________.答案 2 解析方法一:∵b ·c =0, ∴b ·[t a +(1-t )b ]=0. ∴t a ·b +(1-t )·b 2=0.又∵|a |=|b |=1,〈a ,b 〉=60°, ∴12t +1-t =0,t =2.方法二:由t +(1-t )=1知向量a 、b 、c 的终点A 、B 、C 共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a =(1,0),b =(12,32),则c =(32,-32).把a 、b 、c 的坐标代入c =t a +(1-t )b ,得t =2.13.已知向量m =(a +c ,b ),n =(a -c ,b -a ),且m·n =0,其中A ,B ,C 是△ABC 的内角,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1)求角C 的大小;(2)求sin A +sin B 的取值范围. 答案 (1)π2 (2)(32,3] 解析 (1)由m·n =0,得(a +c )(a -c )+b (b -a )=0⇒a 2+b 2-c 2=ab . 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ab 2ab =12. ∵0<C <π,∴C =π3. (2)∵C =π3,∴A +B =2π3. ∴sin A +sin B =sin A +sin(2π3-A ) =sin A +sin 2π3cos A -cos 2π3sin A =32sin A +32cos A =3(32sin A +12cos A ) =3sin(A +π6).∵0<A <2π3,∴π6<A +π6<5π6. ∴12<sin(A +π6)≤1.∴32<3sin(A +π6)≤3,即32<sin A +sin B ≤ 3.14.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满足(2a -c )cos B =b cos C . (1)求B 的大小;(2)设m =(sin A ,cos2A ),n =(4k,1)(k >1),且m ·n 的最大值是5,求k 的值. 答案 (1)π3 (2)32解析 (1)∵(2a -c )cos B =b cos C ,∴(2sin A -sin C )cos B =sin B cos C , 即2sin A cos B =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B +C ). ∵A +B +C =π,∴2sin A cos B =sin A . ∵0<A <π,∴sin A ≠0,∴cos B =12.∵0<B <π,∴B =π3.(2)m ·n =4k sin A +cos2A =-2sin 2A +4k sin A +1,A ∈(0,2π3), 设sin A =t ,则t ∈(0,1].则m ·n =-2t 2+4kt +1=-2(t -k )2+1+2k 2,t ∈(0,1]. ∵k >1,∴t =1时,m ·n 取最大值. 依题意得(m ·n )max =-2+4k +1=5,∴k =32.15.给定抛物线C :y 2=4x ,F 是C 的焦点,过点F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1)设l 的斜率为1,求OA →·OB →的值;(2)设FB →=λAF →,若λ∈[4,9],求l 在y 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 答案 (1)-3 (2)[-43,-34]∪[34,43]解析 (1)由已知,C 的焦点为F (1,0),直线l 的斜率为1,所以l 的方程为y =x -1.将y =x -1代入方程y 2=4x ,化简整理,得x 2-6x +1=0. 设A (x 1,y 1),B (x 2,y 2),则有x 1+x 2=6,x 1x 2=1. ∴OA →·OB →=x 1x 2+y 1y 2=2x 1x 2-(x 1+x 2)+1=-3. (2)由FB →=λAF →,得(x 2-1,y 2)=λ(1-x 1,-y 1). 即⎩⎨⎧x 2-1=λ(1-x 1), ①y 2=-λy 1. ②由②得y 22=λ2y 21,∵y 21=4x 1,y 22=4x 2,∴x 2=λ2x 1.③联立①、③解得x 2=λ,依题意有λ>0,∴B (λ,2λ)或B (λ,-2λ),∴k AB =±2λλ-1,又F (1,0),∴直线l 的方程为(λ-1)y =2λ(x -1)或(λ-1)y =-2λ(x -1).当λ∈[4,9]时,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为-2λλ-1或2λλ-1,由2λλ-1=1λ+1+1λ-1,可知2λλ-1在[4,9]上是递减的, ∴34≤2λλ-1≤43,-43≤-2λλ-1≤-34.∴直线l 在y 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为[-43,-34]∪[34,43].。

课时作业32

课时作业32

课时作业27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有人这样说中国字:“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汉字像一幅画,生动表现了文字的内涵。

观察下图,我们可以感悟到()①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③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根基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出现在3 300多年前商代中晚期的汉字鼻祖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

现代汉字及汉语语法结构,与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一脉相承。

由此可见,甲骨文是()①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③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宣纸,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精华之一,“文房四宝”之中重要的一员,它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使祖国传统书画艺术得以创新和变幻无穷,使稀世古籍善本得以传世再现,使珍贵文档资料得以复原保存和流传。

刘海粟大师题词称赞宣纸为“纸寿千年、墨韵万变”。

材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构成的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这表明()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相结合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5.窑洞(如下图所示),是由于地理、地质、气候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不仅节省材料,而且冬暖夏凉。

这种植根于黄土地上的民居形式,具有亲切、朴素的性格,透露着北方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之情。

由此可见,传统建筑()①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是基于一定自然地理条件的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会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凝结着人们的思想情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提到“养生”一词,大家不会陌生,原出于《管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注重养生的人们又融合了诸多的因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华养生理论体系。

课时作业32:词语和标点符号

课时作业32:词语和标点符号

词语和标点符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5分)中华山河表里形胜,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

两千余座石窟、十万余尊佛像从北魏开始启程,一路逶迤走到唐的时空廊坊。

一代复一代的工匠勒绳搭架在山崖钎凿锤打,劳作的汗渍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图,他们湿漉漉的发髻几近..浸透了半个洛阳城。

[甲]诸佛、菩萨、罗汉、力士、夜叉、飞天……,或立或坐或卧,姿态万千,神情自若,既悲又悯,俯视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

[乙]佛的目光要把这一切包涵..,无论你是谁,从哪里来,在智慧与光明的化身面前,多舛的肉身都俨然..一粒尘埃。

[丙]光明使所有的物象透明空盈,苦思冥想日日追求的重如泰山的名利权势,在此且放下——因为,你在佛的面前永远是孩子。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几近B.芸芸众生C.包涵D.俨然解析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

此处是说佛的目光似乎要把“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容纳。

“包涵”用于此处不符合语境,可改为“包容”或“包含”。

答案 C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B.乙C.丙解析省略号后逗号多余。

答案 A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5分)[甲]从“高手在民间”的“炫技”拍摄,到跳、唱、抖不能停的“鬼畜”剪辑,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迅速征服了大量95后、00后。

最新数据显示,快手拥有近7亿累计用户,1.2亿日活跃用户,抖音正向此靠近。

[乙]当深度用户捧着手机“刷一天根本停不下来”、“坐地铁看走路也看”时,他们是在迷恋什么?“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某短视频APP如是宣称。

[丙]回顾这些年网络流行的一些风向,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一种趋势:载体从文字、图片到视频,浏览时间从以分计到以秒算,提供的信息日渐低俗,用户的时间被越切越碎,品味..似乎也一降再降。

互联网大潮起起落落,低俗短视频的风潮终会..过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32物质的制备与方案设计基础巩固1.(2016·山东淄博高三检测)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A.铜屑和稀硝酸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C.浓氨水和生石灰D.碳酸钙和稀盐酸解析由装臵可看出这是一套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的装臵,且生成的气体不能和浓H2SO4反应,不和O2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有D正确。

答案 D2.(2016·山东滨州高三检测)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瓶中盛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H2B.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CO2C.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NO2D.瓶中装满水,A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O2的体积解析从B口进气时,可用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故C项错误。

答案 C3.(2016·广西高三检测)某地污水中含有Zn2+、Hg2+、Fe3+和Cu2+四种阳离子。

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从该污水中回收金属铜的方案如下:A.三种实验方案中都能制得纯净的铜B.乙方案中加过量铁粉可以将四种阳离子全部还原C.甲方案中的反应涉及置换、分解、化合、复分解四种反应类型D.丙方案会产生环境污染解析D甲方案得到的沉淀中含有Fe(OH)3、Cu(OH)2,加热后得到Fe2O3和CuO,通H2加热还原后不能得到纯净的铜;乙方案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含有铁和铜,最后也不能得到纯净的铜;丙方案中用稀盐酸溶解了滤渣中过量的铁,最后可以得到纯净的铜。

因为锌比铁活泼,所以乙方案中加入的铁不能还原Zn2+。

甲方案中没有涉及化合反应。

丙方案有可能产生汞和酸性废水,从而导致环境污染。

答案 D4.(2016·山东东营检测)用铁制备较纯净的三氧化二铁,下列实验方案最好的是() A.使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缓慢氧化B .铁在氯气中燃烧,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NaOH 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分解C .使铁溶解于稀硫酸,再加入足量NaOH 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分解D .使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再加入足量NaOH 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分解解析 A 项,最终生成铁锈(氧化铁水合物);B 项,Fe ――→Cl 2FeCl 3――→NaOH Fe(OH)3――→△Fe 2O 3,方案合理;C 项,Fe ――→H 2SO 4FeSO 4――→NaOH Fe(OH)2,Fe(OH)2部分氧化为Fe(OH)3,分解产物中既有FeO ,又有Fe 2O 3等;D 项,Fe 与稀HNO 3反应产生大气污染物NO 。

答案 B5.(2016·广西高三检测)某化学兴趣小组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一:铜铝混合物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方案二: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A 和溶液B 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 溶液B .若溶液B 选用浓硝酸,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大C .方案一可能产生氢气,方案二可能剩余铜D .实验室中方案二更便于实施解析 若B 为浓硝酸,铜溶解,铝会钝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导致剩余固体的质量偏大,故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B 项不正确。

答案 B综合提升6.(2016·黑龙江哈尔滨期中)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1所示装置从Fe(OH)3胶体中过滤出Fe(OH)3胶粒B .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掉CuCl 2溶液中部分水制得CuCl 2·2H 2O 晶体C .用图3所示装置从CH 3OH 与C 2H 5OH 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醇D .用图4所示装置从C 2H 5OH 与C 2H 5OOCCH 3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酸乙酯解析 胶粒能透过滤纸,A 错误;氯化铜溶液中铜离子水解,加热促进水解,且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因此蒸发氯化铜溶液,得不到氯化铜晶体,B 错误;乙醇与甲醇互溶,但乙醇与甲醇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可实现分离,C 正确;乙酸乙酯易溶于乙醇,不能分液分离,D 错误。

答案 C7.(2016·湖北四校联考)如图装置,将溶液A 逐滴加入固体B 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盛过量澄清石灰水,则固体,C中盛石蕊溶液,则C中盛AlCl3溶液,则二氧化锰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而题图中无加热装臵,正确;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所以确;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能使错误;实验室制备NH3可用浓氨水和O,NH3·H2O和AlCl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目的是B C D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验证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验证铁发生析氢腐蚀解析A项中缺少盐桥,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0,NO呈红棕色,N2O4呈无色,故温度越高,气体颜色越深;项中右边试管中导管内液面升高,证明发生的是吸氧腐蚀;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或结论不正确的是CO3溶液的pH.通过观察右图中导管水柱的变化,验证铁钉生锈的主要原因是吸氧腐蚀FeCl3溶液,液和CH3CH2OH项,乙醇是易溶于水的,故不能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错误;B项,氯气溶于水后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且易混入气体,故氯气中的氯化氢不能用碳酸氢钠溶液项,氯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来喷泉的发生,正确;D项,在进行氨气的收集时,应用双孔塞或不用塞子,错误。

+2I2Fe+I2”反应中Fe和Fe的相互转化。

实验如下:待实验Ⅰ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Ⅰ的反应达到ⅲ是ⅱ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ⅱ中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影响。

ⅰ和ⅱ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的还原性弱于Fe2+,用下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________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形管左管中加满0.01 mol·L-1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ⅱ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Ⅰ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Ⅱ中,还原性:Fe2+>I-。

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溶液颜色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2)ⅲ是单纯的稀释溶液体系,显然是为了避免加入新的试剂导致原有体系被稀释造成的影响。

(3)本题的答题思路非常套路化:先给出题中所涉平衡,之后描述改变条件如何影响体系中某一成分浓度,导致平衡移动。

(4)①关注实验Ⅰ中是Fe3+将I-氧化,故K刚闭合时,Fe3+作氧化剂,在正极反应。

②本题中的“推测”是加入Ag+后I-还原性弱于Fe2+,因而除了实验Ⅱ中ⅰ内现象以外,应发生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5)①题中已经点明是按照(4)的原理,因而注意结合(4)中推测进行分析,原因应是c(Fe2+)升高,导致Fe2+还原性强于I-。

②与(4)的差异应是实验Ⅱ中ⅰ和ⅱ中的差异。

答题时,应注意FeSO4浓度与实验Ⅱ中相等(1 mol·L-1),并注意Fe2+应加至右管内。

(6)实验Ⅰ和Ⅱ已经证明,Fe2+和Ⅰ-的还原性强弱顺序可以变化;(3)(4)则说明,这一变化可以由还原剂浓度决定,浓度提高则还原性增强。

答案(1)化学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3)加入Ag+发生反应:Ag++I-===AgI↓,c(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4)①正②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5)①Fe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Fe2+还原性强于I-②向右管中加入1 mol·L-1 FeSO4溶液(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