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式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分子机制探讨

合集下载

全反式维甲酸

全反式维甲酸

也叫做维A酸全反式维维甲酸的抗肿瘤作用的证实被誉为九十年代国际抗癌药物的三大发现之一,具有很强的诱导分化肿瘤细胞作用,备受国际国内医药界的关注,是目前国内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白血病前期)尤其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首选药物。

同时临床显示用于治疗痤疮、扁平苔藓、白斑、多发性寻常疣及其它角化性皮肤病也有显著疗效。

(二)作用于肿瘤1、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

2、增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3、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

4、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杀灭作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内服可产生头痛、头晕(50岁以下病人较老人为多)、口干、脱屑等不良反应,控制剂量或同时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B6等药物,可使头痛等反应减轻或消失。

现制成酯类供内服用,以减轻毒副反应。

2.可引起肝损害,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3.外用应避免使用于皮肤较薄的皱折部位,并注意浓度不宜过高(0.3%以下较为适宜),以免引起红斑、脱皮、灼热感及微痛等局部刺激。

这些反应如果轻微,应坚持继续治疗。

如反应严重,应立即停药。

4.不宜应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

5.在治疗严重类型的皮肤病时,可与其他药物如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合并使用,以增加疗效。

【规格】片剂:每片β-顺维甲酸10mg。

维胺脂10mg,冷霜或软膏:0.025%、0.1%2项目简介:全反式维甲酸(ATRA)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ATRA减少了细胞毒化疗细胞破坏而产生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从而降低了初治APL的早期死亡率,可使大部分患者达到完全缓解。

此外,ATRA也可用于结肠癌、食管癌、胰腺实体瘤等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尤其对肝癌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

但该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且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原因在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急剧下降。

又因为其脂溶性较强,常规手段难以制备成注射给药剂型。

将ATRA制备成脂质体可显著增加药物的治疗指数和降低毒性。

并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可明显减少光热氧对维甲酸的破坏;(2)具有靶向性,脂质体携带药物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细胞所摄取,在肝、脾和骨髓等网状内皮细胞较丰富的器官分布较多,可有效作用于靶区;(3)增加缓释性,脂质体能显著增加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发挥长效作用;(4)脂质体包裹脂溶性药物,使维甲酸注射给药成为可能。

全反式维甲酸与紫杉醇、阿霉素联合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全反式维甲酸与紫杉醇、阿霉素联合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维普资讯
陕西 医学杂 志 2 0 0 7年 7月第 3 卷 第 7期 6
7l 9
全 反 式维 甲酸 与紫 杉 醇 、 阿霉 素联 合 诱 导 HL 6 胞 凋 亡 的研 究△ 一0细
南通 大 学附属 医 院血 液科 ( 南通 2 6 0 ) 尤 学芬 丁 润生 谢 玉 娟 姚 登 福 陆德炎 2 0 1 摘 要 目的 : 讨全反 式 维 甲酸 ( 探 ATR 分 别与 紫杉 醇 ( x 1 、 A) Ta o) 阿霉 素 ( ADR) 单独 或联合孵 育 H 6 L一0细 胞株 能 否增 强凋 亡 诱 导作 用 , 进 一 步研 究 b l2基 因及 家族 b x 并 c 一 a、 bl c x基 因在此 过程 中的作 用 。 法 : 用 台盼 兰拒染 法观 察 细胞 生长 活 力 ; — 方 ① ②在 光 镜和 电镜
d wn e u a e wh l t e x r s in e e f a mRNAs n b lx mRNAs r u r g a e a t r o r g ltd i e h e p e so lv l b x o a d c— s a e p e u t d f e
ABS TRACT Obe t e To e po e wh t e jci : x lr e h r ATRA a n ra e t e e fc fa o t ss wh c v c n ice s h fe t o p p o i ih
Ta a A DR iduc i H L一 0 c l l s nd o s u t r e f c 一 g e a iy n h p o e s xol nd n e n 6 e l i a t t dy he ol o b l 2 en f m l i t e r c s . ne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丙戊酸钠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BRD4表达变化及其作用的研究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丙戊酸钠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BRD4表达变化及其作用的研究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丙戊酸钠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BRD4表达变化及其作用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丙戊酸钠(vpa)诱导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brd4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

方法建立atra联合vpa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分化模型,瑞氏-吉姆萨(wright-gimesa)染色观察hl-60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蛋白质印记从蛋白水平检测hl-60细胞经药物诱导24、48、72 h后brd4表达的变化。

结果单独应用atra 或vpa均能够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hl-60细胞向成熟粒细胞方向分化,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表达升高,联合诱导分化模型中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表达升高更明显,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蛋白水平brd4的表达逐渐降低,联合诱导分化模型中降低更明显,两者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vpa 可以明显的促进atra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分化作用,brd4基因的表达在随着分化程度的加强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关键词]白血病;诱导分化;全反式维甲酸;丙戊酸钠;brd4 [中图分类号] r7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7-30-04药物,已经证实其在临床剂量范围内有着组蛋白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的特征性作用,能够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使组蛋白与dna结合增强,进而促使靶基因转录,纠正基因表达的调控异常,最终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1]。

体外实验证实,其能抑制多种白血病细胞生长。

目前,已有大量实验证明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代表药物vpa可以明显促进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分化作用[2-4]。

brd(a double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是bromodomain bet家族成员,包含2个溴基结构的蛋白,可优势结合乙酰化染色质,从而改变染色质构象。

全反式维甲酸的药理学特点

全反式维甲酸的药理学特点

医药导报 20 年 6 12 3 月第 2 卷第 6 1 期

・3 ・ 8 J
药 物介 绍 ・
全 反式 维 甲酸 的药 理 学 特点
唐跃年, 胡松浩, 孙朝荣, 毛五妹
( 上海第 二 医科大学 附属新 华医 院药剂 科 ,0O2 20 9)
[ 摘 要 ] 概迷 奎反式堆甲酸( / ) A RA 的药理作 用特 点 : I A 可诱 导细胞 分化 , 导能 力与剂量呈 依赖性 . 克隆 A' R 诱 与
A RA T 诱导恶性克隆分 化成熟 , 已通过对 成熟 A L细 胞 的形态 P 学、 免疫 表型 、 原位杂 交和 D A多态 性分析 等加 以证实 。临床 N 实践 中, 使用 A'A治疗多数患者平均在 6个月 ( —2 ] K 1 4个月) 内 复发 。这些复发患者对 A R T A产生 耐药。 :对 A I ̄ 耐药性 : J T: 的 L .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 了 A R T A的临床疗效 。因此 了解 A I'耐药 T: L  ̄
基 A RA葡聚糖 , / 总量少于母体 的 1 %, 2 0 经 —6周治疗 ,. 基 4酮
A I,葡聚糖在尿 中排泄大太增加 :这与血药浓度 的下降 平行 TL %
性相关 , 明药物 耐药 的主要 机制是 药物代谢 的增加 。诱导 血 说
浆 AR T A浓度 下降的机 制可能包 括细胞色 素酶 的催化 . 细胞 维 甲酸结合蛋 白水平的 增加。为克 服这 一现 象 , T A与酮康 唑 AR 合用 , 可使 A ' I A血药浓度显著性增加 I R :也有作者 报道 A ' IA R
药物介绍全反式维甲酸的药理学特点唐跃年胡松浩孙朝荣毛五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药剂科摘要概述全反式维甲酸的药理作用特点可诱导细胞分化诱导能力与剂量呈依赖性与克隆刺激因子阿糖胞苷等合用可增加对肿瘤细胞的分化活性作用口服吸收良好血浆半衰期短经肝脏代谢代谢物经尿和粪便排泄

小剂量二烯丙基二硫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研究

小剂量二烯丙基二硫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研究

小剂量二烯丙基二硫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研究程爱兰;武明花;黄卫国;何洁;周建国;苏琦【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06(22)4【摘要】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依赖素激酶、信号转导,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及影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表达的作用。

小剂量DADS(1.25mg·L-1)可以抑制JAK1/STAT3信号通路,将HL-60细胞阻滞在G0/G1期,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其作用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相当。

本实验将探讨小剂量DADS与ATRA联合应用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分化效应。

【总页数】1页(P512)【作者】程爱兰;武明花;黄卫国;何洁;周建国;苏琦【作者单位】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4;R329.25;R345.57;R394.2;R733.702;R733.705.3【相关文献】1.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 [J], 刘沁华;夏瑞祥;李嘉嘉2.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HL-60细胞的作用 [J], 陆羡;张智明;方敏;陈广斌3.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的HL-60细胞表面凝集素受体的变化 [J], 冯冰;张积仁;肖明星;王浩4.二烯丙基二硫与全反式维甲酸合用对HL-60细胞的影响 [J], 程爱兰;武明花;宋颖;凌晖;周建国;苏琦5.全反式维甲酸对人白血病细胞母株HL-60及其耐药株的诱导分化作用 [J], 王玮;陈子兴;陈悦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Asp诱导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

L-Asp诱导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

L-Asp诱导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研究生:刘元军导师:李晓明教授摘要自从1967年Oetten等首次发现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的抗肿瘤作用以来[1],它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许多肿瘤疾病的治疗,并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和长期无病生存率(DFS)。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临床上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主要药物,尤其对儿童患者疗效显著。

以前研究者们普遍认为L-Asp抗肿瘤药理机制是:L-Asp能特异性催化门冬酰胺(Asn)分解成氨和门冬氨酸(Aspa)从而耗竭血浆中Asn。

由于正常细胞内部存在充足门冬酰胺合成酶(Asparaginase synthetase,AsnS)及活性,能够催化门冬氨酸再合成门冬酰胺,从而保证了正常细胞内的蛋白生物合成不受影响。

但在肿瘤细胞中,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这些肿瘤细胞内的AsnS表达量和活性都远远低于正常细胞,所以不能为肿瘤细胞合成足够的Asn,而必须依赖细胞外Asn的供应,当细胞外Asn被L-Asp耗竭后,肿瘤细胞蛋白生物合成严重受阻,导致其DNA和RNA合成严重受抑制,最终导致细胞功能受损,肿瘤细胞死亡,此为L-Asp抗肿瘤公认的原理。

但是临床治疗中发现不同类型疾病以及相同疾病的不同患者对L-Asp敏感性和疗效都不尽相同,而且这些患者血液中的Asn都已被耗竭。

这提示细胞对L-Asp的敏感性存在于细胞内部对这种氨基酸耗竭的反应性不尽相同,从而表明不能将血浆中Asn是否已被完全耗竭作为L-Asp是否发挥作用的标准。

以往临床上主要是将L-Asp用于治疗ALL和NHL,一般不用于治疗髄系白血病。

但是最近国内外研究表明用甲基硫氮二烯五环四唑分析法(MTT法)体外测定L-Asp对急性髄系白血病(AML)FAB分型(French-American-British subtype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中M4,M5型细胞的毒性等同于对ALL细胞的毒性[2],并且此现象可用于预测临床上用L-Asp初始化疗的疗效反应。

胞内维甲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胞内维甲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胞内维甲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摘要:维甲酸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密切相关,它在体内通过激活细胞核内的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RAR)调节多种靶基因的转录表达。

在肿瘤的治疗方面,维甲酸还具有重要的功能,它能抑制多种癌细胞的发生、发展,是一种非常好的抗肿瘤药物。

但是,维甲酸生物功能的发挥主要由维甲酸结合蛋白决定,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维甲酸结合蛋白进行了综述。

Retinoic acid is an important signal molecular and associate with the cell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and apoptosis, which activate the nuclear receptors, retinoic acid receptor(RAR), in turn, regulate transcription and expression of multiple target genes in vivo. In tumor treatment, retinoic aci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t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the carcinoma cell and is a good drug in tumor-inhibition. But, the biological role of the retinoic acid mainly depends on the cellular retinoic acid-binding protein. In this paper, we cite the latest research development reviewed the cellular retinoicacid-binding protein.关键词:维甲酸结合蛋白;信号转导;抗肿瘤;研究进展胞内维甲酸结合蛋白(cellular retinoic acid binding protein,CRABP)首先是在老鼠组织[1]和鸡胚胎跖骨皮肤[2]中发现的,它的功能被认为是保护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免受氧化,使维甲酸可溶,帮助转运,还有协助维甲酸降解的功能。

肿瘤诱导分化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

肿瘤诱导分化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

三、诱导肿瘤分化的研究
1.体外分化诱导模型 (1)白血病细胞分化诱导模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 形态:分化为中、晚幼粒、杆状核细胞和分叶核细胞;
生化:出现硝基蓝四氮唑还原性(NBT);
功能:出现吞噬活性及趋化性;
生物学:丧失了在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集落及裸鼠体内移植成 活的能力。
(2)实体瘤分化诱导模型
1,发热,呼吸窘迫,心包与胸腔积液, 低血压和肾功能衰竭。
2,发生率:23-50% 3,死亡率:30%以上 4,治疗方法:1)立即停药
2)地塞米松 10mg iv,bid。 应用5天以上。
3、ATRA的副作用
1、高颅压综合症:1)停药 2)对症治疗
2、高组织胺综合症:1)停药 2)组织胺拮抗剂
4、砷剂及ATRA协同作用(体外)
人白血病细胞一般采用小鼠腹腔扩散法及裸鼠皮下移植 法;
人实体瘤采用小鼠肾包膜下移植和裸鼠移植建立分化诱 导模型。
疗效评价:根据肿瘤生长抑制和荷瘤鼠生命延长,细胞标记 酶、抗原以及形态的变化来判断。
四、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
维甲酸包括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最重 1.核内受体途径要的是13-顺式维甲酸(13-cis-RA)、
(2)巩固治疗: ① As2O3 0.15mg/kg/d D1-5,连续5周,共2周期
后续 ATRA 45mg/m2 D1-7 + DNR 50mg/m2 D1-3,共2周期 ② DNR 60mg/m2 D1-3 + Ara-c 200mg/m2 D1-7,共1周期
后续 Ara-c 1.5-2g/m2/q12h,D1-5,+ DNR45mg/m2 D1-3 , 共1周期+IT 共5次 ③ ATRA 45mg/m2 D1-15,+Ara-c 200mg/m2 D1-4,共1周期, 后续 ATRA 15天,+MIT 10mg/m2/d,共5天,共1周期, 后续 ATRA 15天,+IDA 12mg/m2/d,共1周期, +Ara-c 150mg/m2/8h D1-4,共1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 n a n 2 5 0 0 6 2 , P. R. Ch i n a
Y U Li n — c h a n g ,S ’ ONG Gu a n — h u a ,ZHANG Zh i — y o n g ,SHI Me  ̄ 一 y a n ’ ,YUAN Xi a o — f e n ’ ,
REN Xi a ,GUO Qi a n g。 ,JI A NG Gu o — s h e n g。
p 5 5 等 蛋 白水 平 变化 T R A 诱 导 后 与对 照 组 相 比 , Wr i g h t - G i me s a染 色显 示 核 质 比 明 显 减 小 , 核 有
凹 陷及 分 叶 , 杆 状核 、 分 叶核 现 象 明 显 增 多 。流 式 细胞 术 检 测 结 果 显 示 , 细胞 表 面分 子 C D l l b表 达 由 2 . 1 升 高到 4 8 . 9 , 升 高了 3 4 6 . 8 , 一4 1 1 . 5 i , P< 0 . 0 1 ; R T - P C R结果显 示, P A DI 4在 mR NA 水 平 表 达 随 时 间 延 长 逐 渐 升 高 , F一3 1 8 . 0 4 6 , P <i 0 . 0 0 1 , r 一0 . 5 9 5 ; P A D I 4与 内参 基 因 G A P DH 灰 度 值 的 比值 从 0 . 1 2 2 土0 . 0 3 3升 高 到 0 . 4 6 4 ±0 . 0 7 7 ,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F一1 6 . 0 0 2 , P d0 . 0 0 1 。蛋 白质 印迹 法检 测 结 果 显 示 , P A D I 4 在 蛋 白水 平 表 达 随 时 间延 长逐 渐 升 高 , F 一1 6 . 0 0 2 , P <0 . 0 0 1 ,
禹林 昌, 等
全 反 式 维 甲 酸 诱 导 HL 6 0细 胞 分 化 分 子机 制 探 讨
《 实验研究/ 论著l
全 反 式 维 甲酸 诱 导 HL 6 0细 胞 分 化 分 子 机 制 探 讨
禹林 昌 宋冠 华 张 之 勇 史 关燕 袁 小芬 任 霞。 郭 强 姜 国胜
【 摘要】 目的 方法 探 讨 全反 式维 甲酸 ( a l l t r a n s r e t i n o i c a c i d , A T R A) 诱 导 HL - 6 0细胞 分 化 过 程 中 P A D I 4的 变 化 与 作 用机 制 。
A T R A 诱 导 HL - 6 0细胞 2 4 、 4 8 、 7 2和 9 6 h后 , 采用 Wr i g h t - G i me s a染 色观 察 细 胞 形 态 学 变化 ; 采 用 流 式 细胞 术检 测
细 胞表 面分 化 抗 原 C D l l b的表 达 变 化 ; 采用 R T - P C R 分析 P A D I 4在 基 因水 平 的 表 达 趋 势 , 蛋 白质 印迹 法检 测 P A D I 4在 蛋
白水 平 的表 达 变化 ; R N Ai 技 术 干扰 P A D I 4 后 流 式细 胞仪 检 测 C D l l h变化 , 蛋 白质 印迹 法 检 测 P A D I 4 、 p 4 2 / 4 4 、 p 6 5 、 p 1 0 5和
1 . Sc h o o l o f Me di c i n e a n d Li fe S c i e n c e s ,Un i v e r s i t y o f Ji n a n — S h a n d o n g Ac a d e my o f Me di c a l Sc i e n c e s ,
促 进 HL - 6 0细胞 向粒 系分化 , 而且 P AD I 4可能 是 通 过促 进 MA P K信 号通 路 中的 p 4 2 / 4 4磷 酸化 而发 挥 作 用 。
中华 肿 瘤 防 治 杂 志 , 2 0 1 5 , 2 2 ( 1 2 ) : 9 2 4 —9 2 8
Me c h a n i s m O f HL6 0 c e l l s d i f f e r e nt  ̄ a t  ̄ o n i n d u c e d b y A TRA
r 一0 . 8 7 3 ; P A D I 4与 内参 G A P D H 灰 度值 的 比值 分析从 0 . 0 7 7 ±0 . 0 4 5升 高 到 0 . 2 6 3 ±0 . 0 9 5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F一
2 2 1 . 8 , P d0 . 0 0 0 1 。蛋 白质 印迹 法检 测 结 果 显 示 , P - p 4 4 / 4 2与 内 参 G A P DH 灰 度 值 的 比 值 分 析 从 0 . 4 7 0 ±0 . 0 2 3下 降 到
1 . 济 南大 学 ・山东 省 医学科 学 院 医学 与生命 科 学学 院 ,山东 济 南 2 5 0 0 6 2
2 . 山东省 医学科 学院基 础 医学研 究所 ・山东省 现代 医用 药 物 与技 术 重点 实验 室 ・
山东省 医药卫 生肿瘤 免疫 与 中药 免疫 重点 实验 室 山东 济 南 2 5 0 0 6 2
0 . 3 2 0 ±0 . 0 1 2 , 差 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 F一9 2 . 9 4 2 , P %0 . 0 0 1 。结 论
【 关 键 词 】 HL 一 6 0 ; 分化 ; P A DI 4 ;磷 酸 化 ; p 4 2 / 4 4 ; 白血 病
A T R A 诱 导 HL - 6 0细胞 定 向 粒 系分 化 的过 程 中 , P AD I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