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转录和转录
发育生物学-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绪论1、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2、〔填空〕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果蝇、线虫、非洲爪蟾、斑马鱼、鸡和小鼠。
第一篇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1、细胞分化:从单个的全能细胞受精卵开始产生各种分化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称细胞分化。
2、细胞定型可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特化;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决定。
〔特化的发育命运是可逆的,决定的发育命运是不可逆的。
把已特化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会分化成不同组织,把已决定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只会分化成同一种组织。
〕3、〔简答〕胚胎细胞发育命运的定型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第一种通过胞质隔离实现,第二种通过胚胎诱导实现。
〔1〕通过胞质隔离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别离到特定的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可以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细胞没有关系。
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细胞发育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
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因为整体胚胎好似是由能自我分化的各部分组合而成,也称自主型发育。
〔2〕通过胚胎诱导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互相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
相互作用开始前,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但是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
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成为“有条件特化”或“渐进特化”或“依赖型特化”,因为细胞发育命运取决于与其邻近的细胞或组织。
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也称有条件发育或依赖型发育。
转录相关信息

转录相关信息
1. 什么是转录?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DNA双螺旋结构解旋打开,RNA聚合酶借助DNA模板合成新的RNA分子的过程。
这个过程被称为转录。
2. 转录的步骤
- 启动: 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DNA上的启动子序列,打开DNA双螺旋结构。
-延伸: RNA聚合酶沿着DNA模板链合成互补的RNA链。
- 终止: RNA聚合酶遇到终止序列时停止合成,新生RNA分子从DNA模板上释放。
3. 转录的主要产物
- messenger RNA(mRNA):携带有蛋白质编码信息,用于在细胞质中指导蛋白质合成。
- ribosomal RNA(rRNA): 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参与蛋白质合成。
- transfer RNA(tRNA): 携带氨基酸,在翻译过程中参与蛋白质合成。
4. 转录调控
转录过程受多种调节因子的调控,如激活因子、抑制因子等。
这些调节因子可以结合在DNA上特定的调节序列,促进或抑制RNA聚合酶的结合和转录活性。
转录调控对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应答外界环境信号等具有重要作用。
转录是生物体内合成RNA的关键过程,为后续的蛋白质合成奠定基础。
对转录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生命活动的奥秘。
中国大学MOOC慕课爱课程(2)--第二章课后习题网课刷课

选择题:
机器人是那种仿生 机器人是那种仿生
拟态 力学
整体 视觉 拟态 力学
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lyingjgh
整体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带
视觉 不一定 正电 负电 不带电 个体发育中的一个阶段
黄豆播种后不久,萌发成植株,这属于
一枝原来开红花的碧桃枝条,嫁接在一株开白花的 碧桃上,这枝上将来开花的颜色是
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lyingjgh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所有高等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下列那组细胞器不具有膜结构 中心体的功能是 葡萄糖、脂肪、血红蛋白、DNA 和 RNA 共有的元 素是 不同的生物所具有的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关于蛋白质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不属于固醇类的物质是
有丝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的 真核细胞染色体由
分裂生殖
1倍 2倍 1/2 倍 3倍 DNA + 蛋白质 DNA
DNA 和膜
DNA 和脂类
能量携带者
ATP 是
混合磷酸盐 所有细胞器产生的
暗反应发生在
都是 细胞质 原生质膜 基质
叶绿体基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植物的光反应发生在
类囊体 细胞质 原生质膜 基质 被动运输
高尔基体
磷脂
蛋白质 磷脂,蛋白质 胆固醇 细胞壁 核糖体 线粒体 原生质膜
膜围绕的结构
都是
真核细胞所特有的
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化学反应的结构 磷脂双分子膜和蛋白质 糖类双分子膜和蛋白质 蛋白质双分子膜和磷脂 以上皆非 细胞骨架 鞭毛 纤毛 A+B
没有细胞核 没有原生质膜 有 RNA,无 DNA 以上皆是 包裹细胞质 间隔细胞核和细胞质 A+B 原核细胞中行使细胞核的功能 细菌和病毒 变形虫和褐藻 绿藻和酵母菌 蓝藻和细菌 核膜 细胞膜
发育生物学1—7章 课后习题答案

《发育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发育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答:定义: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同时还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制。
2、多细胞个体发育的两大功能?答:1.产生细胞多样性并使各种细胞在本世代有机体中有严格的时空特异性;2.保证世代交替和生命的连续。
3、书中所讲爪蟾个体发育中的一系列概念?答:受精:精子和卵子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
卵裂:受精后受精卵立即开始一系列迅速的有丝分裂,分裂成许多小细胞即分裂球,这个过程称为卵裂。
囊胚:卵裂后期,由分裂球聚集构成的圆球形囊泡状胚胎称为囊胚。
图式形成: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胚轴:指从胚胎前端到后端之间的前后轴和背侧到腹侧之间的背腹轴4、模式生物的共性特征?答:a.其生理特征能够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b.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繁殖;c.容易进行试验操作,特别是遗传学分析。
5、所讲每种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的特点,优势及其应用?答:a.两粞类——非洲爪蟾取卵方便,可常年取卵,卵母细胞体积大、数量多,易于显微操作。
应用:最早使用的模式生物,卵子和胚胎对早期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鱼类——斑马鱼受精卵较大,发育前期无色素表达,性成熟周期短、遗传背景清楚。
优势:a,世代周期短;b,胚胎透明,易于观察。
应用:大规模遗传突变筛选。
c.鸟类——鸡胚胎发育过程与哺乳动物更加接近,且鸡胚在体外发育相对于哺乳动物更容易进行试验研究。
应用:研究肢、体节等器官发育机制。
d.哺乳动物——小鼠特点及优势:繁殖快、饲养管理费用低,胚胎发育过程与人接近,遗传学背景较清楚。
应用:作为很多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e.无脊椎动物果蝇:繁殖迅速,染色体巨大且易于进行基因定位。
酵母:单细胞动物,容易控制其生长,能方便的控制单倍体和二倍体间的相互转换,与哺乳动物编码蛋白的基因有高度同源性。
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

8-细胞期4对裂球分开后,每对裂球都形 成独特的结构
在海鞘这样严格的镶嵌型发育 胚胎中,也存在裂球
之间相互作用决定细胞发育命 运的渐进决定作用。
图1-3 挤压实验
B4.1 肌肉 b4.2 无肌肉 将B4.1黄色新月区胞质挤压入b4.2, b4.2 产生肌肉
细胞质存在某些形态发生决定子,能够决定细胞朝 一个方向分化,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
镶嵌型发育 缺损实验 奠定实验胚胎学
2. Driesch分离组合实验(海胆)
Wilhelm Roux的同事Hans Driesch的下述实验表明,胚胎具有 在局部被排除或受损伤后仍正常发育的能力,即胚胎发育是可 调节的。(调整型发育)
3. Horstadius 分离实验(海胆)
• 8-细胞( 图1.15) • 受精卵(图1.16) 既镶嵌型发育, 又调整型发育
差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 差异基因转录 —— 核RNA的选择性加工 —— mRNA的选择性翻译 —— 差别蛋白质的加工
第四章 发育中的信号传导
•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是一个复杂又高度协调 的过程。
• 信号传导是细胞间通讯的主要形式,即由信号 细胞产生信号分子,诱导靶细胞发生某种反应; 靶细胞通常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细胞外信号分 子,并把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引起 细胞反应的这一过程称为信号传导。
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
•
•
•
• 特化: 当细胞或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
中可以自主分化时,该细胞或组织已经特化。 已特化的细胞或组织的命运是可逆的。
• 决定: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胚胎另一部
位可以自主分化时,该细胞或组织已经决定。 已决定的细胞或组织的发育命运是不可逆的。
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定型和分化是两个相互关 联的过程。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某一组织或器 官原基必须首先定型,然后才能向预定方向发 育。
《转录》 讲义

《转录》讲义一、什么是转录在生命的微观世界里,转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过程。
简单来说,转录就是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
DNA 就像是一座蕴含着生命密码的巨大图书馆,里面存储着生物体构建和运作所需的所有信息。
而转录就像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图书管理员,从这座巨大的图书馆中挑选出特定的“书籍”(基因片段),并将其中的内容复制到“便签纸”(RNA)上。
RNA 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信使 RNA(mRNA)、转运 RNA(tRNA)和核糖体 RNA(rRNA)等。
二、转录的过程转录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主要步骤:起始、延伸和终止。
1、起始转录的起始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在这个阶段,一种叫做 RNA 聚合酶的蛋白质会结合到 DNA 上的特定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启动子。
启动子就像是一本书的封面,它向 RNA 聚合酶发出“开始复制这里”的信号。
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会解开一小段 DNA 双螺旋结构,暴露出其中的碱基。
2、延伸一旦起始步骤完成,RNA 聚合酶就开始沿着 DNA 链移动,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逐个连接起来,形成 RNA 链。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抄写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书写。
3、终止当 RNA 聚合酶到达 DNA 上的终止子序列时,转录过程终止。
这时,新合成的 RNA 链会从 RNA 聚合酶上释放出来,完成整个转录过程。
三、转录的重要性转录在生命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
基因是生命的蓝图,而转录将基因中的信息转化为可以直接用于合成蛋白质的 mRNA,从而实现基因所编码的功能。
其次,转录过程的调控可以使生物体在不同的环境和发育阶段,有选择地表达特定的基因,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完成生长发育。
再者,转录过程中的错误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异常,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如癌症、遗传疾病等。
四、转录的调控为了确保基因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适当的水平表达,转录过程受到严格的调控。
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转录后的调控

C-fos mRNA 5’UTR coding sequence 3’UTR
成纤维细胞
肿瘤细胞
AU富集区
c-fos基因编码正常成纤维细胞分裂必需的一种蛋白质
如Prolactin(泌乳刺激素)仅提高牛的casein(酪蛋白)基因转录水平2倍,提高其mRNA寿命25倍,使mRNA更多次的翻译。
与其它蛋白质一起装配成为功能单位,血红蛋白;
与某些离子结合而激活,钙调蛋白;
通过蛋白质修饰(磷酸化、乙酰化)而激活,鱼精蛋白、晶体蛋白。
06
02
03
04
05
5、翻译后水平上的调控
3’ UTR对发育的时空调控作用: 调控配子的决定; 调控许多卵母细胞贮存mRNA的翻译活动; 调控一些mRNA在卵母细胞中的定位; 参与某些组织分化的维持
FEM-3是精子发育所必需的一种蛋白质,如果fem-3 mRNA翻译活性被抑制,生殖细胞→卵子; 在幼虫四龄时, fem-3 mRNA 3’UTR区结合翻译抑制因子(TRA-2),
推测:RNA在核基质内完成转录和加工,然后将mRNA运输到核膜孔,由此运出核外,但机制尚胞分化中基因选择性表达调控的另一种方式是细胞核以何种方式处理mRNA前体,通过调控,有的mRNA运出核外,有的不能运出;
02
已发现:一种特殊的病毒蛋白对于mRNA运输是必需的。
03
(三)、mRNA向核外的运输
1、卵母细胞中翻译调控机制的假说
mRNA masking(掩蔽): mRNA与其它蛋白结合成ribonucleoprotein (RNP) plex,阻止与核糖体结合;卵成熟或受精后,离子强度改变或蛋白磷酸化等导致RNP不稳定/解体,翻译得以进行。 5’ Cap(7-甲基鸟苷酸)的调控:如某些种类(蛾),其卵中的部分mRNA的5`-鸟苷酸在受精后才甲基化,然后开始翻译。 mRNA sequester(隐蔽): 指mRNA被阻隔于蛋白合成装置。如海胆未受精卵的组蛋白 mRNA定位于原核中,受精后原核破裂,mRNA才能进入胞质开始翻译。 Poly(A)对翻译的调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前后,mRNA polyA的长度发生变化(由3’UTR调控)。带长polyA的mRNA具翻译活性 翻译效率的调控:如将海胆卵母细胞裂解液的pH从自然状态下的pH6.9提高到pH7.4(受精后自然状态下的pH),蛋白质合成量急剧增加。受精后pH升高的作用可能包括去除mRNA的封闭蛋白和激活翻译起始因子。
细胞生物学第二章:细胞的概念与分子基础

• U-snRNA的5‘端含甲基化稀有碱基,形成特有的帽子结构,常见为
2,2,7-三甲基三磷酸鸟苷(m32,2,7Gppp) • 主要功能:参与基因转录产物的加工
细胞的分子基础
(5) miRNA
• microRNA(微小RNA),长21~25nt的非编码 RNA,其前体 70~90nt,具有发夹结构
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细胞的分子基础
• mRNA指导特定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称为翻译(translation)
• 原核细胞的mRNA是 多顺反子(polycistron) —— 每分子RNA可携 带几种蛋白质遗传信息,指导几种蛋白质合成 • 真核细胞的mRNA是 单顺反子(monocistron) —— 每分子RNA只 携带一种蛋白质信息 • 两种细胞的mRNA的5' 端和 3' 端,各有 30至几百个核 苷酸的非翻译区(UTR),是 翻译调控的靶点
细胞的分子基础
(2) rRNA
• 占RNA总量的80%~90%,分子量在RNA 中最大 • 单链结构,主要功能参与构成核糖体 • 真核细胞核糖体(80S)含5S、5.8S、28S
和18S四种rRNA
• 原核细胞核糖体(70S)含5S、23S和16S 三种rRNA
• 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机器,rRNA占
• 最先在秀丽隐杆线虫发现,随后在哺乳动物中
不断发现新miRNA,哺乳动物基因的近1%可 能编码miRNA。
• miRNA普遍存在于生物界,具有高度保守性,
参与细胞分化与发育的基因表达调控
miRNA的形成与作用机制
Dicer酶 是 双链RNA专一性RNA内切酶; Dicer酶可将外源双链RNA 也加工成 22nt (nucleotide)左右的si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染色体失活的选择性和规律性
❖ 证据:常常是父源性的X染色体失活,对雌性小鼠的滋养 层细胞几乎只能检测到母源性X染色体的信号。
❖ 有袋类动物所有胚胎细胞父源的X染色体都失活。 ❖ X染色体失活并不是整条染色体发生异染色质化和失活,
而只是位于X染色体长臂上的所有基因失活,位于X染色 体短臂上的几个基因,如编码类固醇硫酸酯酶的基因并没 有这种剂量失活的过程。在这些未失活的基因中,可能存 在引起X染色体失活信号传导分子的编码基因。 ❖ 近年来对X染色体失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显示,xist基因在 X染色体失活时特异性表达,该基因具有调控小鼠发育中 X染色体失活的功能。
(一)X染色体失活
❖ 1949年,Barr和Bertram就发现雌猫细胞核的核膜旁有个 染色比较深的小颗粒,命名为Barr body,以后认识到它 是一个失活的X染色体。
❖ 体细胞:Barr body广泛地存在于雌性哺乳动物动物中, 每个细胞都有一个X染色体失活。
❖ 生殖细胞:这种现象也存在于雌性生殖细胞具有二倍体基 因组的前体细胞,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失活的染色体又 重新恢复活性,所以卵母细胞具有完整的遗传信息。
❖ 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也经历类似的基因重排产生。
❖ 酵母细胞分化过程中也存在基因重排,有些基因还因为转 座子(可以迁移的片段,插入到基因组中带来新的信息) 的插入而改变。
❖ 此外,在胚胎发育的某特定时期,有的特殊基因被选择性 复制出许多拷贝,产生基因扩增现象。
❖ 以上这些遗传信息的改变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不是细胞分 化的原因(原因:内环境胞质和外环境胚胎诱导)。
❖ 根据细胞表型可将细胞分为3类:全能细胞、多潜能细胞 和分化细胞。
概述
❖ 全能细胞:指它能够产生有机体的全部细胞表型,或者说 可以产生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的全套基因信息都可以表 达。如合子、海胆和有些动物的早期分裂球等。
概述
❖ 多潜能细胞:表现出发育潜能的一定局限性,仅能分化成 为特定范围内的细胞。
生活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 ❖ ②同时,确定蛋白质的结构和蛋白质合成时间、空间次序
性的信息由特定的调控基因编码。
核小体
❖ DNA与蛋白质结合,构成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质结 构。
染色质
❖ 染色质可根据在细胞分裂间期折叠压缩的状况分成异染色 质和常染色质。染色质结构发生变化是基因转录的前提。
异染色质
有60%的受体正常发育形成囊胚,其中80%-85%继续发育 形成正常二倍体蝌蚪。 ❖ ②采用原肠胚早期内胚层细胞核为供体进行核移植时只有 50%的胚胎能够进行正常发育为蝌蚪; ❖ ③若用神经胚内胚层细胞核为供体时仅有10%以下的胚胎能 够正常发育。 ❖ 由此可见,随着个体发育的进行,细胞核指导发育的潜能被 越来越限定,甚至丧失了指导全部发育的能力。
❖ ②细胞外环境的影响。⑴在胚胎发育早期不同的胚胎细胞 位于不同的区域,受到不同的外界环境的影响,接受不同 的位置信息。⑵特别是邻近细胞的相互关系,如胚胎诱导 对于胚胎细胞分化具有重要意义。⑶各种细胞外信号分子 (细胞因子、激素等信号分子),通过细胞间的通讯,特别 是信号传导间接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
❖ Dolly:1996.7.5.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Dolly由英国爱丁堡 大学的伊恩博士研制成功,2003.2.14.由于肺结核而被安乐 死,它的标本于2003年4月9日陈列于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国 家博物馆。
三、基因组相同的例外——基因组的改变
❖ 有些特殊的细胞中基因组会发生改变。 ❖ 马蛔虫体细胞的前体细胞在很早的卵裂阶段中经历染色质
(三)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为基因组相同提供了更准确的证据。 ❖ 核酸分子杂交:表明有机体的不同组织细胞都拥有序列完
全相同的核基因组DNA。 ❖ 例:各种不同小鼠细胞的单链DNA可同样有效地抑制具有
放射性标记的小鼠单链DNA探针与小鼠胚胎基因组的杂交。 ❖ 原位杂交技术:果蝇唾液腺细胞并不合成卵黄蛋白,但在
果绳唾液腺细胞的基因组中却同样具有编码卵黄蛋白的基 因,而且该基因在体外一定条件下仍然可以合成卵黄蛋白。
二、核潜能的限定
❖ (一)在发育中核潜能被限定 ❖ 大量的证据表明,随着细胞的分化,核的潜能逐渐被限定。 ❖ Briggs和King(1952,1960)用豹蛙成功进行核移植实验。 ❖ ①他们将未分化的囊胚期细胞核移植进激活的去核卵,结果
(二)水蜡虫的染色体失活
❖ 最引人注目的染色体失活现象见于水蜡虫。 ❖ 雌性个体:细胞中不具有机动型异染色质; ❖ 雄性个体:细胞的一整套单倍体父源性染色体经历异染色
质化而失去转录活性。结果在雄性动物的细胞核中存在一 套单倍体母源性的常染色质和一套单倍体父源性异染色质。 ❖ 精子:精子细胞核中仅具有一套单倍体母源性的遗传信息 (异染色质不进入精子核)。受精后如果产生雄性后代, 精子携带来的染色体再次经历异染色质化而失去转录活性。 ❖ 结果:在雄性个体中除了少数组织中出现异染色质化逆转 的情况之外,进行表达的基因几乎全部是母源性的。
(二)细胞核具有潜在全能性的研究
❖ 关于分化细胞核潜能限定的观点长期以来存在着争议。 ❖ 有些学者认为用已分化细胞核进行的移植实验在很多情况
下不能获得正常发育胚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核移植的方 法使已分化细胞核突然进入了一个高频率分裂的陌生胞质 环境,容易引起染色体断裂。 ❖ 为真正评价细胞核的潜能,人们采用核克隆技术(连续克 隆),使移植的供体核逐渐地适应这种环境,结果也可以 获得发育正常的蝌蚪。
消减,80%以上的DNA丢失,不再具备完整的基因组,仅 有生殖系的细胞具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结构。 ❖ 瘿[yǐng]蝇在细胞核分裂至16个时,其中14个核中有32条 染色体消失,仅保留8条染色体。拥有这些核的细胞不具 有完整的基因组DNA,将分化产生瘿蝇成体的体细胞,而 拥有其余两个核的细胞发育成为生殖细胞。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转录和转录
概述
❖ 个体发育的中心问题是细胞分化,研究细胞分化的分子机 制是探索发育机制的基础。
❖ 细胞分化是指多细胞有机体的细胞从简单、原始的状态到 复杂和异样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结 构和功能有稳定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
概述
❖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每个细胞都有一定的性状,即细胞特 定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表现,也称为细胞表型。
❖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细胞的基因组相同,只是在发育过程中 不同的细胞利用了基因组中不同的基因,结果导致各类细 胞合成其特有的蛋一)遗传学的证据 ❖ 遗传学的研究早就显示,果绳幼虫的许多细胞具有多线染
色体。这种多线染色体DNA可经历多次复制而不进行有丝 分裂。形成512条,1024条,甚至更多条平行的DNA双螺 旋结构。 ❖ 人们发现这些染色体上有许多特征性的条带,果蝇的单倍 体基因组约有5150个不同的条带。在整个幼虫期和成体的 不同组织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相同的,染色体上条带的 图型也保持不变。 ❖ 以后大量的实验证据表明从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提取的 DNA是相同的,进一步说明不同组织细胞的基因组相同。
质,即基因功能的实施者。
第一节 基因组相同和基因差异表达
❖ 多细胞有机体具有许多形态、功能和生物化学组成不同的 细胞。这些不同的细胞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始祖细胞—— 受精卵。
❖ 这些不同的组织细胞虽然具有相同的基因结构,但由于基 因表达受到复杂的调控,发生差别基因转录,继而合成组 织专一性蛋白质,出现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分化。
概述
❖ 分化细胞:由多潜能细胞通过一系列分裂和分化发育成的 特殊细胞表型。
❖ ①合成特异性蛋白或具有特殊功能性的细胞器; ❖ ②有丝分裂的频率明显降低,有的甚至完全停止细胞分型。 ❖ 细胞分化的过程是从全能性细胞→多潜能性细胞→分化细
胞的发展过程,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分化细胞一般仅有5%-10%的基因表达,除了合成细胞生
多线染色体
一、有机体不同组织细胞基因组相同的证据
❖ (二)胚胎学的证据 ❖ ①Driesch(1892)用无钙海水分离2细胞、4细胞、8细胞和
16细胞期的海胆胚胎,发现每个单独的卵裂球都可以发育 成为正常的胚胎。表明海胆的早期分裂球是全能性的,细 胞核内具有分化产生其他各种细胞类型的基因。 ❖ ②蝾螈眼再生 ❖ ⑴正常的蝾螈胚胎发育中,晶状体由神经外胚层诱导其表 面的表皮细胞产生。如果将晶状体原基移掉,其腹侧虹膜 细胞可再生新的晶状体。 ❖ ⑵将蝾螈胚胎视网膜原基移掉,色素视网膜细胞可再生新 的视网膜。 ❖ 由已分化的细胞转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现象称为转化。
❖ 如多潜能生血干细胞仅能分化成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粒细胞等。
❖ ①多潜能细胞后代的发育命运在一定的程度上已被限定; ❖ 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能表现出某些相同的细胞表型,
而且这种决定不能通过形态或生物化学的标准(无特殊的 亚显微结构变化,不含特异性蛋白质)来识别; ❖ ③多潜能细胞的基因表达受到一定的限制。
核克隆技术
❖ 将供体细胞核先移植进激活的去核卵中,再将发育产生的 大量卵裂期或囊胚期细胞核为供体,再次进行移植,移植 到更多的去核卵中,通过多次核移植可制备出原来供体核 的许多拷贝。
❖ 已分化细胞的核经历这一系列的移植后,其中有些细胞核 变得可以指导整个有机体的发育。
❖ 如原肠胚后期内胚层细胞核可以指导胚胎发育成为正常的 蝌蚪。甚至将已分化的小肠上皮细胞核或红细胞的细胞核 作为供体移植到去核卵中,也可以获得少数发育正常的蝌 蚪或成体。
三、基因组相同的例外——基因组的改变
❖ B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使基因 组发生改变。原来胚胎细胞基因组中不相连的DNA片段通 过切接去掉一些DNA片段,重新装配形成抗体轻链可变区 基因和重链可变区基因。此外,在B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 恒定区基因发生类型转换,这两种因素使得每个B淋巴细 胞都具有独特的基因组,能够合成特异性抗体。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