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对外关系史料考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幕府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幕府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幕府知识点幕府是日本中世纪时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将实际掌握权力的武士家族统治日本的军政府。

下面将以九年级历史幕府知识点为题,介绍幕府的由来、体制及其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一、幕府的由来幕府最早起源于12世纪末的日本。

当时日本全国分裂为许多争斗的领土,权力分散,国内陷入动荡和混乱。

为了稳定国家,维护社会秩序,源义经成为第一位幕府将军。

之后,在日本历史上相继出现了足利幕府、德川幕府等。

二、幕府的体制1. 幕府将军:幕府的最高统治者,一般由武士家族的当主担任。

将军在政治、军事、司法等各个领域具有最高权力。

2. 政治机构:幕府内设有诸多部门,如政务、军事、司法等。

政务部门负责处理国家事务,军事部门负责维护国家安全与边防,司法部门负责审判与治安维护。

3. 分封体制:幕府将军通过对武士家族的分封来巩固权力,将领土分割成各大领地,由武士领主管理和控制。

三、幕府的影响1. 统一了日本:幕府将军通过强力统一了各地的武士家族,减少内乱和外部威胁,使得日本从分散的国家逐渐走向一体化。

2. 推动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幕府鼓励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并对其进行保护。

这一举措使农民和工匠的生活改善,促进了经济繁荣。

3. 培养了武士精神:幕府大力提倡武士道精神,要求武士们忠诚、勇敢、正直。

这种精神影响了后来的日本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4. 与外交与贸易的开展:幕府将军推动了与中国、朝鲜、南洋等国家的外交关系,并开展了贸易。

这使日本逐渐融入了东亚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总结起来,幕府作为日本中世纪时期的政治制度,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出现稳定了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培养了武士精神,并推动了日本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与交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幕府制度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最终导致了幕府的衰落与终结。

万历四十七年投书日本德川幕府的“浙直总兵”考

万历四十七年投书日本德川幕府的“浙直总兵”考
Ab s t r a c t :A C h i n e s e mi s s i o n wa s s e n t t o J a p a n i n 1 6 1 9 b y t h e c o mma n d e r i n c h i e f i n Z h e j i a n g a n d S o u t h e r n Z h i l i p r o v -
i nc e o f Mi n g Dy n a s t y Ch i na f o r t h e pu r p o s e o f ne g o t i a t i o n a bo u t p r o b l e ms o f p i r a c y . Th o u g h t he Chi ne s e mi s s i o n d i d no t s u e 。 c e e d a t l a s t ,t he di pl o ma t i c c o r r e s po n d e nc e t he y t o o k wi t h wa s t r a ns c r i be d v e r y s o o n a f t e r i t wa s s e nt t o To k ug a wa Hi de t a d a,
Z HENG J i e — X i
( I n s t i t u t e o fE a s t A s i a n S t u d i e s , Z h e j i a n g G o n g s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1 8 ,C h i n a )
t h e s e c o n d s h o g u n o f t h e T o k u g a wa d y n a s t y .T h e d i p l o ma t i c c o r e s p o n d e n c e i s v e y r f a mo u s i n S i n o — J a p a n e s e r e l a t i o n s ,b u t t h e s e n d e r o f i t h a s n o t y e t b e e n k n o w n i n b o t h Ch i n a a n d J a p a n .I n t h i s p a p e r ,1 wi l l d i s c u s s t h e s e n d e r ,wh o w a s t h e c o mma n d e r

德川幕府名词解释

德川幕府名词解释

德川幕府名词解释德川幕府指的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期间,统治者为德川将军家族的政权。

以下是对德川幕府相关名词的解释:1.德川家康:德川幕府的创立者,被尊称为幕府的开国将军。

他在关原之战胜利后,成功统一全国,并于1603年获得了将军的称号。

2.幕府(Bakufu):意为“幕府之家”的日语词汇,是指德川将军家族的政权和行政机构。

德川幕府采取了封建主义的组织结构,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领地,由大名(大规模领主)统治,而幕府则拥有最高权力。

3.大名(daimyo):指日本封建社会中的大规模领主,他们控制着各自的领地,并负责管理和维持秩序,以换取继续享有自身的特权和地位。

德川幕府通过授予大名特权和利益的方式来稳定统治,同时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止其威胁到幕府权威。

4.老中制度(roju seido):指德川幕府的高级行政机构,由数名大名组成。

他们负责管理国内事务、决策政策和监督大名的行为。

老中制度在整个幕府时期起到了关键作用,帮助德川幕府维持政权和实施政策。

5.长州藩(Choshu han)和佐幕运动:长州藩是江户时代时期的一个重要藩,他们积极参与推翻幕府的佐幕运动。

佐幕运动指的是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起义,试图恢复天皇的权威并推翻幕府的统治。

6.长崎(Nagasaki)和对外贸易:德川幕府对外贸易实行了高度的限制政策,只允许外国商人通过长崎进行贸易。

这种对外贸易政策被称为“锁国”政策,目的是保护国内经济、封锁外国文化和思想的渗透。

7.幕府军(Bakufu Gun):指德川幕府所组织的军队,用以维护统治和平。

幕府军主要由武士阶层组成,分为几个等级和类别。

德川幕府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的政权稳定。

总的来说,德川幕府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政治体制,由德川将军家族统治。

幕府通过控制大名和限制对外贸易等手段来巩固自身统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幕府面临了内部长久无法解决的问题,加上许多政治和经济不平等的因素,最终导致了幕府的崩溃和明治维新的发生。

德川幕府对外关系史料考

德川幕府对外关系史料考
∃ 藤野保 近世国家 成立)展开 近代!、雄山阁、1998 年。 % 明史 ,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37 年。 & 明会典 ,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68 年。
# 150 #
德川幕府的对外关系史料考 ∗
之职在明朝初期并非常设之职, 其作为中央官僚的临时工作, 根据需要 而加以设置。明代后期, 其在一部分地区被作为常设机构固定了下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庭
臣秀吉 日本国王 ! 封 ∀ # 明 诰命!、 关西大学东西 学术研究所纪要
第四辑、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1971 年。
# 152 #
德川幕府的对外关系史料考 ∗
有二。 其一, 勘合贸易并不符合明朝的自身利益。如 明史 所载: ! 永
乐初, 西洋剌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 附载胡椒与民互市。有司 请征其税, 帝曰: 商税者, 国家抑逐末之民, 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 来, 乃侵其利, 所得几何, 而亏辱大体多矣不听。∀ 可见自明代初期起 即有为数众多的国家与明朝进行了贸易, 而明朝政府并未从其那里收取 过税金。
( 二) 关于传书人周性如的疑问 遣大明国 及 遣福建道陈子贞 中都提到了周性如。幕府委托 他将这两封信交给明朝, 但是此人身份不明。在 遣大明国 一书中称 其为 ! 应天府周性如∀, 而在 遣福建道陈子贞 中却称其为 ! 吏目周 性如∀。而在 异国日记 的注释中, 崇传将周性如又写为 ! 福建道商 士周性如∀ 及 ! 唐人周性如∀。 ! 应天府∀ 即为今日的南京市。也就是 说, 周性如应该是从南京而来或是出身于南京。而 ! 吏目∀ 是指官位低 下的文官, 也即周性如有可能是明朝的低级官吏。而 ! 福建道商士∀ 则 表明周性如来自福建或出身于福建。周性如的身份究竟如何? 根据现阶 段的资料很难进行判断。不过, 德川家康曾经亲自在骏府城与他会见, 还给与其朱印状, 上面写着 ! 应天府之周性如商船来日本时, 虽为到达 任何之浦浦津津, 加守护速可达长崎, 诸人宜承知, 若背此旨及不义 者, 可处罪科者也。∀ % 迄今为止, 幕府虽经常给予外国船只朱印状, 但 是直接授予个人朱印状的事例极少。由此可见, 幕府曾对其极具期待。

25.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25.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 全国居民,以天皇为元首,分为士农工 商。
• “士”为统治阶级,占10%,“农工商” 为被统治阶级。〔还有贱民〕
• 统治阶级包括“天皇、将军、大名、武 士”。
• 2.德川幕府统治下的封建经济 • ①生产资料土地全部属封建领主全部,
各级领主的土地都作为份地由农民耕种, 农民缴纳约40%的地租率。
• 农民只有世袭耕种权
• 内容:
• ①制止日本船只出海贸易,制止日本人 与海外交往。
• ②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严密监视,它 们的贸易活动也受幕府的严格把握。
• 锁国体制维持了200余年。
• 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只同中 国、朝鲜和西方荷兰保持确定的贸易关 系。
• 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目的在于防止西方 殖民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
• 但是,这样也几乎完全隔断了日本经济 同世界市场的联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 为十九世纪中期被动挨打局面埋下隐患。
• 二、德川幕府对外的侵略
• 1.倭寇入侵中国
• 从元朝后期开头,日本统治者支持武士 和海盗勾结中国局部奸商,对中国沿海 进展骚扰,严峻危害中国海边居民的安 全,形成倭寇之患。
• 倭寇之患在明朝中后期尤剧
• 领主们说: • “把农民弄得不死不活,是政治秘诀。”
• 农民被严格地把握在土地上,不能自由 择业,甚至连种植自由都没有。
• ②封建经济得到进展,稳固和进展了封 建制度。
• 和平环境使农业渐渐进展起来,在此根 底上,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的进展也得 到有力的刺激。
• a.城市兴起和规模扩大
• 18世纪早期,江户人口达100万人,大阪 和京都达30万人。
• 2.日本侵略朝鲜
• 16世纪末,日本利用朝鲜内讧之机,丰 臣秀吉于1592和1597年两次大举进攻朝 鲜,并企图进而进攻中国。

【史料及解析】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史料及解析】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天皇称号的起源日本历史学家关于天皇称号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自建国以来就称天皇,一直传袭下来。

近数十年史学家则认为,4世纪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而不称天皇。

早期统治者的天皇称号是后来所加的。

天皇的称号出现于6世纪末7世纪初。

当时朝中的革新派决心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改革。

593年,圣德太子任摄政。

他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改称大王为天皇。

这种意见已经成为通说。

幕府的建立日本武士集团逐渐形成分别以源氏和平氏为中心的关东、关西两大集团。

皇室和贵族依靠他们进行政治斗争,两大集团自己也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斗争。

12世纪后半期,关西武士集团平氏取得优势,当权二十多年。

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打败平氏,取得中央政权。

第二年,他在镰仓(在本州岛南岸,临相模湾)建立幕府,1192年,又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幕府依靠武士作为统治的支柱。

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缴纳贡物,并服兵役;幕府保护武士的家传土地所有权,对有功者赐给土地和官职,派武士到地方上去担任“守护”,掌握实权。

幕府自己设置官吏,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廷。

幕府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在首都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

从1192年起,将近七百年间,日本政权掌握在军事封建贵族手里。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原是将军带兵出征处理事务的营幕,故将军的营幕又称幕府。

在幕府统治时代,幕府是将军的政厅,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形式上尊重天皇朝廷,名义上将军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天皇朝廷没有任何权力,只是个傀儡。

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以将军为首的幕府。

这是世界历史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的统治形式。

在日本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幕府统治时代”。

1185年源赖朝(1147—1199)在长期内战中,战胜政敌,1192年正式创建镰仓幕府,它于1333年灭亡。

其后历经南北朝(1336~1392年)、室町幕府(1336~1573年)、战国时代(1467~1568年)、织丰时期(1576~1600年)、德川幕府(1603~1867年),中间共三个幕府,历时近七百年,对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德川幕府末期日法关系的演变

德川幕府末期日法关系的演变

德川幕府末期日法关系的演变作者:张兰星来源:《日本问题研究》2021年第02期摘要:在19世纪中期以前,日法两国鲜有交集。

德川幕府锁国后,日本更是只与荷兰保持联系。

因此,19世纪当法国人出现在日本海周围时,令日本幕府稍感意外。

对于日本,法国一直想显示其欧洲大国的地位,展示其军事强国的形象,实际情况却是法国始终跟随英国、美国步伐,较晚才签得对日条约。

在发展对日关系上,法国人为争取更多权益,排挤英美势力,一度选择支持封建的德川幕府。

尽管如此,基于日本、英国、法国之间各种因素的制约,日本幕府与法国的关系不但没有达到双赢,反而日渐走向衰败。

关键词:德川幕府;日本;法国;关系;条约;演变中图分类号:K3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21)02-0060-12DOI:10.14156/ki.rbwtyj.2021.02.007近代以来,法国的外交与外贸重心并不在日本等远东地区,仅有法国传教士有心登陆日本传教。

但当荷兰、英国、俄国、美国等国图谋日本利益时,法国也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史学界历来重视近代培理叩关以及日美、日俄关系的研究,容易忽略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基于此,本文力图系统梳理和剖析幕末时期的日法关系,以求教方家①。

一、日本锁国期间的日法交涉近代,在开展对外扩张的西欧诸国中,法国人较晚染指亚洲。

其实,作为西欧重要国家,法国的地理位置优越,西边是大西洋海岸,北边是英伦海峡,南边是地中海。

而且还有可航行的河流、宜于耕种的土地、四季如春的气候,還没有严寒酷暑干扰居民的劳动,生产的农作物多种多样。

虽然有这些有利条件,但法国在中世纪末和近代早期并没有在对外扩张和外贸商业方面占据真正优势。

当时,法兰西的对外商业发展遇到了多重阻碍:一是受阻于百年战争;二是受阻于封建贵族的反对;三是受阻于欧洲从中古过渡到近代的宗教战争。

所以法国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国内和法国周边地区。

16-17世纪,当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开始在远东广泛地展开扩张活动时,法国人却将注意力投于欧洲争霸战争和其他殖民地的拓展,日本或者东亚少有法商的身影。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1_第8单元 第1课

2019-2020学年新一线突破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1_第8单元 第1课

小寺院内钟声齐鸣,妇孺凄厉地哭喊,有钱人准备逃往乡间,更多的人拥进神社,
击掌祷告神灵,乞求‘神风’再起,摧毁‘黑船’”。日本的这一幕发生在
A.1192年 C.1867年
√B.1853年
D.1868年
解析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到达日本,这就是所谓的“黑船事件”。
1234
2.19世纪上半叶日本新兴地主、高利贷商人、手工工场主势力不断发展,大名、武士 相对衰落,这表明了 A.日本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日本幕府封建势力壮大 C.日本封建统治逐步加强
提示 经济状况: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不正确。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因素对封建社会冲击的进步性,而是站在守旧的立场 上,只看到某些消极因素。
(2)史料二中被纪念的美国将军是哪位?史料中的“悲剧”和“屈服”是指什么?以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日本人纪念这位美国将军的原因。
(4)思想上: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求 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5)统治集团内部:幕府统治使广大人民包括中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日本社会各界 不满幕府统治,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开始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
返回

达标检测
1.据记载,“‘黑船’到来的当天夜里,江户城一片混乱,武士们忙于备战,城外大
知识图示
返回

深化探究
主题 明治维新的社会历史条件
史料一 各地农村里,称作上田的肥沃土地,①都在富人手中,在穷人手里的,只有 收成不好的下田。……至于连下田都已丧失的人家,只能去做佃户。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居所之后, 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②……有些武士染 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世事见闻录》 史料二 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2003年,这座依 山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位美国将军…… 人们很难想象,150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③这 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史。——《大国崛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关于传书人周性知的疑问
《 遣大明国》及 《 遣福建道陈子贞》中都提到了 周性如。幕府委托 他将这两封信交给明朝,但是此人身份不明。在 《 遣大明国》一书中称 其为 “ 应天府周性如” 而在 《 遣福建道陈子贞》中却称其为 “ 目 吏 周 性如” 。而在 《 异国日 记》的注释中, 崇传将周性如又写为 “ 福建道商 士周性如”及 “ 唐人周性如” “ 。 应天府”即为今 日的南京市。也就是
后或镇守,或督军,以事间遣。至嘉靖三十六年,始命都御史巡抚浙 江, 兼管福兴、建宁、 漳泉等处。三十五年,以闽、浙道远, 专设提督 军务兼巡视福兴、漳泉、福宁海道都御史, 仍听总督节制。后改巡抚福 建地方, 统辖全省。四十年总督亦罢, 其南赣军门 所辖汀州一府, 浙江 仍两属。又兵部提督军务兼巡抚福建地方一员。①福建总督的职位在 ” 嘉靖四十年 ( 6)已被废止。也就是说庆长十五年 ( 1)虽然幕府 11 5 10 6 给明朝发送了 《 遣大明国》一文, 然而明朝方面并没有 “ 福建总督军务 都察院都御史”其职和其人。同样关于福建道陈子贞,万历三十七年 ( 0)至三十九年 ( 1) 19 6 1 1,他也未以 “ 6 右都御史提督军务巡抚福建” 的身份在福建任职。
二 围绕 ( 遣大明国》 遣福建道陈子贞》及 、《 《 答大明福建都督》的几个问题
( 一)《 遣大明国》和 《 遣福建道陈子贞 》形式
《 遣大明国》及 《 遣福建道陈子贞》的落款同为庆长十五年十二月
十六日 。这是德川幕府在同日 向同一国 发出的两封信函。 《 形式近似于国书, 遣大明国 》的 这是因为它不是由 正式的 信使带
时,最为重要的则是江户幕府通过两次大阪城之战的胜利,稳 固了政权 的基
础。日 本的外交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以上述史料为依据,对江 户初期幕府对外政策的演变过程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德川幕府 外交政策 对明关系 史料
庆长五年 1 0, ( 0) 取得了 “ 6 关原之战”的胜利并确立了在诸侯中
后,隐藏着一个幕府的真实企图,即是意在修复对明关系。
关于当时幕府外交政策的特征, 藤野保教授指出:“ 企图恢复对明 贸易的德川家康,在取得对朝鲜外交的成功与之恢复了外交关系的同 时, 也积极加强了对琉球的外交攻势。在此我们可以显见德川家康有利
18 4
德川幕府的 对外关系史料考 口
用朝鲜和琉球作为中介恢复日明关系的意图。 ” ①另外, 就幕府对明议 和交涉的途径, 纸屋敦之教授指出:“ 当时幕府对明议和交涉有经由朝 鲜和福建两条途径, 特别是经由 福建的途径是以琉球为中介的。 ” ②关
请求。但是明神宗的册封使前往 日本时并未同意。推断其理由不外乎
① 大庭惰 登臣秀吉奋日 『 本国王忆封寸z 内明O器命: V 、阴西大学束西学衍研究所耙要 第四 辑、 朋西大学束西学衍研究所、1 1 9 年。 7
12 5
德川幕府的对外关系史料考 口
有二。
其一, 勘合贸易并不符合明朝的自 身利益。如 《 明史》所载:“ 永 乐初, 西洋刺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民互市。有司 请征其税, 帝曰: 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 来, 乃侵其利, 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不听。 ”可见自明代初期起 即有为数众多的国家与明朝进行了贸易, 而明朝政府并未从其那里收取
之职在明朝初期并非常设之职, 其作为中央官僚的临时工作, 根据需要 而加以设置。明代后期, 一 其在一部分地区被作为常设机构固定了下来。 本文所提及的以本多正纯的名义发给明朝福建总督的信件的收件人
福 总 根 明 抚 表 的 载 “ 乐 , 侍 鲤 建, 建 督, 据《 督 年 》 记 : 永 间 遣 郎 福 以
于庆长十四年 (69 1 )由岛津家久发动的出兵琉球王国事件的原因, 0 该
教授则进一步补充说明道:“ 从表面看,这一事件似乎是因为琉球王国 无视德川家康的来聘要求,然而真正的理由却是因为幕府在对明交涉经由 福建途中, 作为明 朝朝贡国的琉球王国的 存在, 对于幕府来说是不可忽略
的。 ” ③
以上论述都指出了在幕府初期的对外交涉中存在着 “ 特定的媒体” 。 但是,这种 “ 特定的媒体” 严格地说只是限定于幕府与明朝进行直接 ,
说, 周性如应该是从南京而来或是出 身于南京。 “ ”是指官位低 而 吏目
下的文官, 也即周性如有可能是明朝的低级官吏。而 “ 福建道商士”则 表明周性如来自 福建或出身于福建。周性如的身份究竟如何?根据现阶 段的资料很难进行判断。不过,德川家康曾经亲自在骏府城与他会见, 还给与其朱印状, 上面写着 “ 应天府之周性如商船来日 本时, 虽为到达 任何之浦浦津津,加守护速可达长崎,诸人宜承知,若背此旨及不义 者, 可处罪科者也。②迄今为止, ” 幕府虽经常给予外国 船只朱印状, 但 是直接授予个人朱印状的事例极少。由此可见, 幕府曾对其极具期待。
霸权地位的德川家康, 对内通过将丰臣时代的大名进行改易、转封、扩
大天领地、任命新谱代大名等措施确立了江户幕藩政权, 对外则在庆长
六年制定了 “ 朱印船”制度,积极地与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随之,德
川幕府在庆长九年制定了 “ 割符”制度。在中止勘合贸易后, 幕藩政权
又从葡萄牙商人手里夺回了对明贸易的垄断权。在这一系列活动的背
就致力于同明朝恢复邦交并向明朝请求恢复两国间的贸易, 但是交涉最
① 藤野保 『 近世国家0成立・ ) 展阴巴 近代』 雄山阴、1 8 、 9 年。 9 ② 抵屋敦之 「 琉球・ 阿伊努L 近世国家J 岩波蒲座・ 本通史』 岩波害店、1 3 、r 日 、 9 年。 9
③ 抵屋敦之 「 幕藩制国家0琉球支配」 校意香房、1 1 ) 、 9) 9 年。
鲜、琉球、东南亚各处。 书中请求明朝皇帝给予 “ 勘合之符” ,并称如果明朝皇帝给予其 “ 勘合之符” ,明年秋季日 本一定派遣一艘 “ 大使船”前往明朝。限定船 数, 无非是想让明朝皇帝感到安心而已。为何这样认为呢?此事可回溯
到文禄二年 ( 9)丰臣秀吉在明日 13 5 交涉之际提出的大明日 本和平条 件:“ 两国年来依间隙,勘合近年断绝矣。此时改之,官船、商舶可有 往来事。 ”那时对官船、商舶的数量未加限定。 文禄二年 1 3 ( 9)丰臣秀吉在明日 5 交涉之际, 也有重开勘合贸易的
承认, 就能证明以 江户为根据地的 幕府政权具有正当的统治地位。 而且
这两者之间的重心明显在于后者。
江户初期执笔幕府外交文书的人物主要有天海、崇传、林罗山等。
其中崇传尤其受将军德川秀忠的信赖。在德川秀忠执政期间, 幕府的外 交文书基本上都是由他来起草的。然而,从江户幕府诞生的庆长八年 (63 1 )到明朝灭亡的正保元年 (64 0 14)的4 年间,幕府发往明朝的三 1 封外交文书却都是儒学者林罗山所书。对江户初期幕府对外交涉史研究 时这些文书却往往容易被忽略。比如藤野保教授在涉及江户初期唐船贸 易问题时指出:“ 试图与周围各国促进亲善外交的德川家康, 从一开始
往明朝的。文书是用本多正纯的名义发给明朝福建总督的。抬头所书
“ 福建总督军务都察院都御史”中,“ 福建总督军务”为地方官僚的职 位, “ 而 都察院都御史”则为中央官僚之名称。根据 《 明史・ 职官志》 所载: 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金都御史 “ 衔者, 有总督、 有提督、 有巡抚、
有总 督兼巡抚、 提督兼巡抚及经略、 _ 总理赞理、 巡视、 抚治等员。 ” ②
或间接交涉之时。而西班牙及菲律宾等国虽然也通过加藤清正、 寺泽广 高、伊达政宗等幕臣与幕府进行交涉,但是不存在 “ 特定的媒体” 。这 些国家的元首可以直接给幕府将军发送文书。在这一系列交流中, 德川 家康和德川秀忠都没有通过这种 “ 特定的媒体” 而是直接给他们回复 , 了文书。为什么幕府在与明朝的交涉中与其他国家有这样大的差别呢? 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对外。如果幕府能通过与明朝进行直接交涉建立 起正式的贸易关系, 幕府即可打破葡萄牙商人垄断对明间接贸易局面而 获得巨大利益。其二是对内。幕府如果能得到当时东亚唯一大国明朝的
① 吴廷燮: 明督抚年表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 ,中华书局,1 0 9 年。 8 ② r 具国日 己。 言』
11 5
口日 本学刊 20 年第 1 06 期
( 《 三)关于 遣大明国 》和 《 遣福建道陈子贞 》的内 容 从《 遣大明国》抬头所书 “ 呈书” 奉旨 ,以及落款用了德川家康的 御印这两点来看。这封书信名意上虽是本多正纯代替德川家康给明朝福 建O 督军务都察院 都御史所写, 但这封受德川家康指示而写的书信的真正 目 显然是想直接向明 的, 朝皇帝表明 幕府求和及重开勘合贸易的意向。 文中提到了明 日两 国反 目的原因 “ 大明使者事件” 。庆长元年 ( 9)杨方亨、沈惟敬为了册封丰臣秀吉为 ‘ 本国王” 16 5 旧 ,明神宗皇帝 派册封使赴日, 但因丰臣秀吉不满于浩命的内容而被撵返。许多日 本学
德 幕 对 关 史 考 川 府 外 系 料
中 社 科 国 会 学院日 研 所 赵 本 究 刚
内容提要: 遣大明国 、 遣福建道陈子贞》及 《 《 》《 答大明福建都督》是江
户初期最能反映幕府的对明朝外交政策的基本文件。日 本在庆长十四年,与 朝鲜缔结了 《 己酉条约》 ( 庆长条约) ,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然而,幕 府政权与明朝的外交关系,直至明朝灭亡也未能实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之一是因为明朝政权在江户幕府创立不久就被清朝取代 (64 。同 1 年) 4
者都认为 丰臣秀 此事恼怒而加强了 吉因 对朝鲜的 攻势。 然而, 大庭修教
授对照以往明制浩命的实例进行了周密的考察后提出了相左的意见。他
认为:“ 这纸浩命明确可言的是它属于明廷封属藩王时之所用。同时, 浩命的文字虽为仪式之状, 而其内容实质是为救谕。 ” ①从而否定了浩 命中存有失礼的言辞。册封丰臣秀吉为 ‘ 本国王” 旧 ,出自主张与日 本 言和的沈惟敬等官僚的手笔, 故而浩命并无挑衅言辞。 并且, 就当时的 浩命历经40 0 多年后现在仍作为日 本的国宝完整地保存于大阪市立博物 馆内而言, 大庭教授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 《 遣大明国》也未提及浩命的具体内容, 仅停留于说明因翻译的失 误而引起了双方的误解。该文书主要阐述了德川家康统一日 本后,国内 政治安定,民众生活丰足有余。同时也强调了日 本的德化已经遍及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