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出现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分析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

验 ,琼 脂 扩散 实 验 等 方 法 。
鉴 别 诊 断 : 由 于 鸭 浆 膜 感 染 引 起 的 症 状 和 病 变 非 常 广 泛 .因 此 注 意 与 大肠 杆 菌 、沙 门氏 菌 的 鉴 别 。
5 防 制 措 施
蒙 自等 4县 、5个 规 模 养 鸭 场 相 继 暴
避 免 引 进 带 菌 阳性 鸭 ,引 进 鸭 群
后 应 严 格 隔 离 和 检 疫 后 。 才 能 与 本 厂 鸭 混 养 .加 强 场 内 鸭 舍 和 环 境 及 各 种 用 具 定 期 、 彻 底 、严 格 的 消 毒 , 强 化
病的发 病率逐 年呈 上升趋 势 ,已成 为
危害 鸭业 的一种 重 要传 染 病 。 为此 .
疫病 防治
鸭传 染性 浆膜 炎 的 防控
王 琼秋 ( 南省 蒙 自红 河 州动物 疫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6 10 ) 云 6 10 黄 先 南 ( 南省 蒙 自文 澜镇 畜牧兽 医站 6 10 ) 李世 平 ( 云 6 10 云南省 蒙 自县 动物 疫病 预 防控制 中心 6 1 0 ) 6 1 0
病 ) 是 由鸭 疫 里 默 氏 杆 菌 引 起 的 锥 鸭
一
种 急 性 败 血 性 、接 触 性 传 染பைடு நூலகம்病 。 以
全 身 浆 膜 面 发 生 纤 维 索 性 炎 症 为 主 要
特 征 。笔 者 曾于 2 0 0 0年 首 次 从 云 南 省 红 河 地 区 发 病 雏 鸭 中 分 离 得 到 2株 病 原 ,并 证 明 该 地 区 的 雏 鸭 中 存 在 鸭 疫 里 默 氏 杆 菌 病 [。 随 后 于 2 0 ” 0 6年 至 20 0 7年 在 红 河 州 的 建 水 、石 屏 、元 阳 、
论兽医辨证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

论兽医辨证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浆膜炎(duck viral pericarditis,简称DVP)是一种由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肉鸭和肉形鸭,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
该病在鸭的养殖业中广泛传播,对鸭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每年因鸭传染性浆膜炎而导致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学特征是一种非包膜的双链RNA病毒,属于打孔病毒科,是一种大小约为28-34nm的病毒颗粒。
研究表明,病毒主要通过接触、飞沫传播和消化道传播的方式传播,其潜伏期一般为2-6天,发病后鸭会出现严重的心包炎和心脏肿大症状,严重影响了鸭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鸭传染性浆膜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其中最明显的症状是心包炎,患病的鸭会出现心包腔积液和纤维素渗出,导致心脏肿大、心包膜增厚等症状。
严重的时候,患病鸭还会出现心肌水肿和肺水肿等症状,病死率非常高。
针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工作,兽医辨证和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在诊断疾病时,兽医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等多种手段,全面进行辨证。
在防治过程中,兽医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感染范围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包括病毒灭活、免疫增强和症状舒缓等措施。
兽医需要对患病的鸭进行隔离,防止病毒继续传播,并且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病毒在养殖场内传播。
兽医可以采取适当的抗病毒药物,如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兽医还可以进行免疫增强,通过疫苗接种等方式来提高鸭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感染和复发。
在兽医的治疗中,辨证施治也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患病鸭的临床表现、病程和鸭群的免疫力状况,兽医需要进行不同的辨证施治。
对于有心包腔积液和纤维素渗出症状的鸭,兽医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中药治疗,如清热解毒、疏风透瘀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帮助鸭排出体内积液和恢复心脏功能。
兽医还需要对患病鸭进行膳食调整,增加营养和维生素的摄入,帮助鸭增强免疫力,加快恢复。
鸭浆膜炎治疗方法

鸭浆膜炎治疗方法
鸭浆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水禽疾病,常见于鸭群中,严重影响鸭子的健康和生产。
以下是鸭浆膜炎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来治疗鸭浆膜炎。
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等。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根据病原细菌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 清洁消毒:将受到感染的鸭舍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清除病菌的环境来源,减少病原的存活和传播。
3. 营养调理:给患病的鸭群提供优质饲料,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增强鸭子的免疫力,帮助鸭子抵抗病菌。
4. 加强管理:加强对鸭子的饲养管理,保持鸭舍的清洁卫生,防止鸭子受到寒冷、湿润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5. 预防措施:鸭浆膜炎是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
及时为鸭子接种相关疫苗,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鸭浆膜炎的治疗方法应该是由兽医进行确认和指导,因为不同的病原体和疾病情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同时,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病
原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也在增加,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遵守合理用药的原则。
鸭子得了浆膜炎怎么治?用什么药?.doc

鸭子得了浆膜炎怎么治?用什么药?概述:在养殖鸭的过程中,鸭的传染性浆膜炎这种疾病最麻烦,好多养殖户因为它损失惨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但是作为畜牧行业的一员,我们怎么才能更好的诊断该疾病,防患于未然,即使发生了,怎么才能更好的及时的进行用药治疗呢?鸭浆膜炎怎么治疗?用哪些药?(1)加强保温和通风,发病期间禁止鸭群下水。
(2)抗菌消炎、保肝护肾,以下三种方案供选择,可能迅速的控制本病的发展,减少死亡。
由于现在疾病的复杂性,在临床上用药最好能配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这样效果会更好。
①单硫酸卡那霉素饮水,连用3天。
②氟苯尼考粉+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饮水,连用3天。
③庆大霉素可溶性粉+盐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饮水,连用3天。
第一天观察,鸭群精神好转,死亡4只;第二天开始没有死鸭,采食量比发病前增加;第三天无死鸭情况,鸭群精神良好,逐渐回复到正常吃料水平。
鸭浆膜炎用氟苯尼考怎样治疗鸭浆膜炎不需要用金刚烷胺,如果有病毒病的话可以适当添加。
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是治疗鸭浆膜炎不错的方案,但要看你当地菌株对两药的敏感性情况,有条件可以做一下药敏试验。
给你提供个备用方案:丁胺卡那+磷霉素鸭浆膜炎病的防制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要有较好的育雏设备。
冬季防寒、夏季防暑,便于消毒,通风良好,防止潮湿,勤换垫料。
要有合理的饲养密度。
采用“全进全出”的育雏方法。
2.选用1型菌株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对1周龄雏鸭进行颈部皮下注射,可保护到上市。
3.药物防制采用:土霉素:0.1%混于饲料内,混匀喂饲,连喂3~5天。
盐酸林可霉素喂饲200g/T料,连喂3~5天。
也可选用安普霉素,磷酶素钙,丁胺卡那,硫酸粘杆菌素,氧氟沙星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0.2%~0.2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可有效降低感染鸭的死亡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搞好鸭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勤换干燥的垫料,搞好鸭舍内通风换气,减少昼夜温差,以防冷应激造成疾病的复发。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方法 - 养鸭技术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方法-养鸭技术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该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方法。
鸭传染性浆膜炎对鸭群的危害极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该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是防治此病的重要工作,诊断时可依据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的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来进行确诊,在治疗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了盲目用药的出现,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发病特点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
主要危害的群体为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以养鸭造成严重的危害。
主要症状是引起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使得鸭群的死淘率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在较为寒冷的季节多发。
该病与养殖环境以及卫生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饲养条件较差,环境卫生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空气质量差等,极易引发此病。
另外,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没有做好鸭舍内温度的调控工作,使得温度忽高忽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够充足和全面等也会引起鸭患传染性浆膜炎。
2、流行病学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触性、慢性或急性败血性的传染性疾病,1~8周龄的雏鸭为易感群体。
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其中以2~3周龄的发病率最高,8周龄以上的雏鸭则很少感染此病,成年鸭罕见发病,但是可以带菌成为传染源。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的发病率高,并且各个品种的鸭都可以感染此病。
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经由呼吸道或者伤口感染,也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和治疗分析

入过多等,可以更换饲料原料来解决该疾病。
如果是由于区域性的畜禽营养代谢病,则需要通过添加或者降低当地缺乏或者过量的元素来缓解畜禽营养代谢病。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坚持的原则是“防重于治”,即防治畜禽产生营养代谢病,因此,如果想做到的话,就需要制定出科学的饲料配方,选择合适的饲料原料,饲喂畜禽全价的饲料等。
此外添加一些能够提高畜禽免疫能力的物质也是防治该类型疾病的方法,畜禽免疫能力提高后才会对营养物质有一个最佳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3小结畜禽营养代谢病是畜禽生产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类疾病,这种疾病主要导致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以及饲料转化率变差等,会对畜禽生产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要做好科学的诊断该疾病以及做好有效的防治。
本文主要从畜禽营养代谢病的诊断和畜禽营养代谢病的防治出发阐述畜禽营养代谢病,希望能够为我国畜禽养殖人员认识和防治这种类型的疾病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1]赵凤贞,董悦平.常见动物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治疗[J].科学种养,2013(4):51-52.[2]邵玉新,邢冠中,张丽阳,等.饲粮钙、磷缺乏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佝偻病发病特征及胫骨组织结构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31(5):2107-2118.[3]蒲万海.畜禽营养代谢病的特点、诊断和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6(7):108.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和治疗分析邢仁增,李西,王卫东(山东省郓城县畜牧畜牧服务中心山东菏泽274700)鸭类养殖过程中,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于鸭疫里默式杆菌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病,该种疫病也称之为鸭败血病、鸭疫综合征等,该疫病作为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主要容易感染幼年鸭,发病时会引发多种炎症,且暴发几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做好对于该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养殖收入。
养殖;传染性浆膜炎;治疗与预防鸭类养殖是我国畜禽类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养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鸭类养殖迅速崛起,各个地区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鸭源渠道较为混乱,加之养殖方式缺乏规范,均为疫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传染性浆膜炎作为常见的鸭类流行疫病,在近几年日趋流行,因此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兽医防疫人员,只有做好对于该疫病的综合性诊断和防治,才能够有效地防止该病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中的经济损失。
论兽医辨证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

论兽医辨证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1. 引言1.1 疾病概述鸭传染性浆膜炎,简称鸭浆膜炎,是由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消化道传播途径传播,引起鸭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神经系统和全身症状明显的炎症性病变。
鸭浆膜炎主要发生在鸭的春、秋季节,常见于0-6周龄的幼鸭,尤其是养殖密度高、环境脏乱、通风不良的养殖场容易发生爆发性传染。
疾病早期,鸭只表现为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非特异性症状,随后出现黄色稀便、鸭喙部出现白色脓性分泌物、喉头充血、鼻羽脱落等特征性症状。
严重病例可出现呼吸困难、瞳孔散大、贫血、蛋白尿、瘫痪等症状,严重威胁鸭只的生命健康。
及时对鸭传染性浆膜炎进行辨证防治十分重要。
1.2 病因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因主要是由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引起的。
这种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科学家们研究比较深入的一类病毒。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主要通过鸭体内血液或者其他分泌物传播,感染后可引起鸭的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严重炎症。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对鸭的危害很大,不仅能够导致鸭的死亡,还可以造成鸭群的大范围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研究发现,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主要通过唾液、泪液、鸭分泌的鼻涕等途径传播,感染鸭后,病毒会侵入鸭的上呼吸道黏膜细胞内,繁殖扩散,引起呼吸道炎症。
病原体在鸭体内复制繁殖过程中,会干扰鸭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鸭出现发热、喉部充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因主要是由鸭传染性浆膜炎病毒引起的,通过鸭体内的各种分泌物传播,引起呼吸道炎症和其他症状。
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首先需要了解其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防控工作。
1.3 临床表现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鸭群出现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腹泻、呕吐等,同时还伴有腹部胀满、肠鸣音增强等症状。
鸭群普遍出现喉头、眼部和鼻部的炎症症状,包括喉咙红肿、眼睛发红、眼泪增多、鼻涕增多等。
浅析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2020年第7期 吉林畜牧兽医17·禽业专栏·QinYe ZhuanLan浅析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李淑敏,于长东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畜牧兽医站,吉林公主岭 136121近年来,我国禽类养殖业规模发展,但鸭传染性浆膜炎等疫情时有发生,往往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鸭传染性浆膜炎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的特点,是制约鸭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1 病理特征鸭传染性浆膜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冬春季节常见,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
鸭群密度过大,空气污浊,营养不平衡等也有可能是发病的诱因。
鸭传染性浆膜炎具有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与菌株、感染途径有很大的关系。
有时病鸭1~3 d 发病,有时长达一周,病程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种,最急性病例在鸭群刚开始发病时突然死亡,亚急性病程一般为1~3 d,慢性病程为7 d或7 d以上。
发病前期病鸭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双脚无力,行走不稳等,同时眼内分泌物增多,也有浆液、黏液或脓液等,鼻内流出浆液或黏液分泌物并堵塞鼻孔,痊愈后的病鸭往往发育不良。
2 防治措施2.1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鸭群的日常饲喂中要选择优质全价饲料,保证微量元素摄入,满足鸭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鸭舍要有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尽量避免拥挤、高温、寒冷、潮湿等环境,为鸭群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鸭群要保证全进全出,鸭舍定期消毒,并尽量保持合适的湿度和温度。
2.2 做好免疫预防工作适当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此类传染病的发生。
鸭传染性浆膜炎可以使用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在7日龄进行首免,10 d后加强免疫一次。
2.3 做好药物防治工作在使用药物防治时可以使用多种抗生素等,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导致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默氏杆菌容易产生抗药性,在用药前要筛选高敏药物,注意药物交替使用。
在治疗时具有明显效果的药物有头孢、林可霉素、强力霉素等,在治疗时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可以配合使用一些抗应激的药物,提高雏鸭的抗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感染病 , 死亡率为 5 0 %~ 8 0 %。 本病发病 时间通常是 1 - 3 d ; 若为 4 ~ 7 周 的较大幼鸭 ,
发 病 时 间有 时会 至 7 d 及以上。
传染性浆膜炎的传染源是携菌禽类 、 患病禽类。幼鸭
收 稿 日期 作者 简 介
2 0 1 5 — 0 6 — 2 9 邵 丹迪 ( 1 9 8 7 一) , 女, 安徽人 , 助 理 畜牧 师 , 研 究方 向 : 动 物 卫 生监 督 执 法 。
S h a o Da n d i
( Xu a a z h o u A n b n a l Hu s b a n d r y a n d
a r yAd 脚抽妇 昀 o n , Xu a n c h e n g 2 4 2 0 0 0 , A 劬u ‘C h i n a )
鸭子的发病 E t 龄会因饲养地区不同而发生改变。 一般 来说 , 2 ~ 7周的幼鸭最 易发病 ,特别是 2 ~ 3 周幼鸭发病率 最高。在 8 1 2 周鸭中, 本病较为少见 , 成年鸭中几乎没有
1 鸭传 染性 浆膜 炎 的病原
o畜牧曹医 。 是一种鸭败 鸭传染性浆膜炎也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
i n t r o d u c e d f r o m d u c k i n f e c i t o u s s e r o s i t i s o f p a ho t g e n ,e p i d e mi o l o g y ,d i a g n o s t i c me ho t d s ,a n d p u t t e d f o r wa r d p r a c t i c a l c o n ro t l me ho t d s .
201 5. 07
总第 : 3 0 7期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8 7 X ( 2 0 1 5 ) O 7 — 0 0 8 1 — 0 2
鸭出现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分析
邵 丹 迪
( 安徽 省宣城 市 宣州 区畜 牧兽 医管理 局 , 安徽 宣城 2 4 2 0 0 0 )
K wo r d s :Du c k e p i d e mi c , S e r o s i t i s , C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s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鸭群中比较常见 、 危害性很大 的鸭传染病 。一经发生疫情 , 传播快 、 死亡率高 , 会为养鸭
的不同 , 发病率最高者可达 9 0 %, 低发病群 中发病率也 达
2 0 %以上 。如果发病鸭同时患有别的传染病 , 有 时死亡率 会达 1 0 0 %; 在出生 3 0 d以上鸭群 中, 患病者逐渐减少 。 此
2 流行 病 学
2 . 1 本 病传 染源 和 易感 动 物
时发病率为 1 0 %~ 3 0 %, 死亡率降至 5 %~ 1 0 %。 若病鸭还患
者 带 来 较大 损 失 。 雏 鸭 最易 感染 此 病 , 呼吸道 、 消 化道 是 此
最易被感染发病。 其他本病的易感动物主要有鸽子、 鹅类、
野 禽类 。
2 . 2 发病 日龄
病 的传播方式。为保证养鸭业 的稳定发展 , 养鸭者应做好 此病的防治工作 、 并在鸭群出现发病鸭时及 时控制疫情。
摘 要 鸭传 染性浆膜炎是一种鸭败血性传染病 , 在世界各 国都有分布。因该病发病率、 死亡 率均较 高, 饲养人应当十分重视对该病的防治。根据实践 , 从鸭传染性浆膜 炎的病原、 流行
病 学、 诊断方式多方面提 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鸭 流行 病 浆 膜 炎
¥ 8 5 8 . 3 2
防治措 施
文献标志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8 8 7 X . 2 0 1 5 . 0 7 . 0 3 1
中图分类号பைடு நூலகம்
An a l y s i s o f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u r e o n Du c k I n f e c t i o u s S e r o s i t i s
染病鸭。但成年鸭会 因携菌具有传染性。
2 . 3 发 病状 况描 述
鸭 子很 易 患本 病 , 且 患 病 后存 活 率很 低 。 因地 区 、 鸭群
血 性 传染 病 。该 病 于美 国长 岛被 首次 发 现 , 现 在在 世 界 很
多 国家都有分布 。2 O 世纪 8 0 年代初 , 中国北京 出现首例 感染该病 的商品鸭 , 后被研究人员提取 出病原 。 此后 , 中国 的广西、 广东 、 上海 、 福建等地陆续发现感染鸭 。
Ab s t r a c t : D u c k i n f e c i t o u s s e r o s i t i s i s a d u c k s e p i t c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d i s t r i b u t e d w i d e l y i n t h e w o r l d . B e c a u s e o f he t h i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