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改写

合集下载

【续写改写】改写作文 《酒泉子》改写

【续写改写】改写作文 《酒泉子》改写

【续写改写】改写作文《酒泉子》改写《酒泉子》改写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有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是王之涣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

在西北的大漠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同样令人着迷,这就是敦煌酒泉。

敦煌酒泉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这里地处河西走廊,北临洪水河,西靠祁连山脉,风景秀丽。

进入酒泉,就像走进了一个仙境,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一直以来,敦煌酒泉都是文化的瑰宝之地。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和雕塑。

这些壁画绘制精美,内容丰富,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更传颂了佛教的教义和思想精髓。

每当我站在莫高窟前,观赏着那些古老的画作,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千年的宏伟和智慧。

而酒泉的名字则源于当地的特产,这里出产的酒非常有名,曾被列为宫廷贡品。

走进这个小镇,犹如进入了一个酒的海洋,到处都是酒坊和酒窖。

酒泉的酒香扑鼻,柔和细腻的口感令人陶醉,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在这里,我可以品味到古老的文化和浓厚的历史氛围,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们对生活热爱和追求的精神。

除了文化和美食,酒泉的自然景观也十分壮丽。

祁连山脉的雄伟和北临洪水河的浩渺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卷。

站在酒泉的高处,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和周围的大漠,天高云淡,万里无云。

而夜晚的酒泉更是迷人,万家灯火犹如繁星点点,光影交错,美不胜收。

酒泉子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人们沉醉在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艺术中,享受着安逸宁静的生活。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拥挤,没有污浊的空气和压抑的氛围。

无论是休闲度假还是文化体验,酒泉都是一个理想的去处。

无论是洪水河边的浩渺壮美,还是敦煌莫高窟的千年神奇,酒泉子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这里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来到这里,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传说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沉淀。

无论是追寻历史的足迹,还是领略大漠风光,酒泉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

酒泉子改写200字

酒泉子改写200字

酒泉子改写200字酒泉子改写200字(一)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是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时刻,在那几天,在江岸上满是人。

连一席之地也没有。

许多人都在江上望,老人小孩,无不争相眺望。

在这个时候,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在江面上演习,他们演戏着五阵之势,还有的骑马,舞旗,举枪,挥刀,他们就像踩在他、平地上一样。

他们在惊涛骇浪中穿行,腾跃着身子,变换着种种姿态,可是旗杆一点也没有沾湿。

这也是他们技能的高潮所在啊!作者曾怀疑沧海只是一瞬间,而不是永久的。

钱塘江大潮那雄伟的气势,壮观的景象,雷鸣般的声音,只是片刻,但是它却刻入了人心,使人久久不能望怀。

作者几次都在梦中看见钱塘江大潮,梦醒之后,却觉得很害怕。

酒泉子改写200字(二)在杭州城,那雄伟壮丽的钱塘江大潮,这场面,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全杭州城的男女老幼全都争先恐后地挤在岸上昂着头,伸着脖子远望这一情景。

就听见前面有人喊:“看,快看,潮来了!”那气势宏大的潮水就像一道银白的长城向人们扑来,那排山倒海的真实,呼啸而至。

还不禁让人怀疑,惊讶,好像那茫茫的大海被倒得一干二净,全都流进钱塘江之中。

好像有一万面打鼓同时敲响,其实是波涛声。

观潮的人们全都陶醉在这之中了!哪些让人敬佩的人们每人手举一面红旗,在浪涛中,如履平地。

他们站在浪尖上,但更令人惊讶的是,红旗上没有落上一滴水!这么离奇惊险的情景,多年以后还有多次梦见,每次从睡梦中醒来,都胆战心惊,都心潮澎湃。

酒泉子改写200字(三)那人山人海的宏大的场面,飒爽英姿的弄潮儿高超的弄潮技巧都令我无法忘怀。

还清晰的记得那满岸的人群,摩肩接踵之时又满言笑语,共同企盼这那浪随天拥的壮阔景面。

放眼岸边,地无空席,人群皆垫脚相望焉。

在不经意间,潮水如玉城雪岭一般连天而来,似乎海水都要被淘空注入这高伟的水柱。

蓝色瞬间见水与天容于一体。

那气势,难以言表。

声如雷霹。

巨大的浪潮震动着,摇撼着,激荡着,飞射。

四年级作文续写改写:《酒泉子》改写

四年级作文续写改写:《酒泉子》改写

四年级作文续写改写:《酒泉子》改写
我常常想到钱塘江观潮时扣人心弦的壮观的景象,那潮水奔腾的壮观景象,那人山人海的壮丽景观,还有那英姿飒爽的弄潮儿高超的弄潮技巧都是我无法忘怀。

还记得那天满岸的人群全都争先恐后的往前钻,生怕自己没有看的这壮观的景象,在潮水未至之前他们共同期盼着那浪随天拥的壮阔景象。

往岸边看去,没有一个空位没有一个地方再挤得下人,人群皆垫脚相望。

在不经意的时候,潮水如玉城和雪岭一样,铺天盖地而来,看见那景色,似乎海水都要被淘空了似地,全注入了这高大雄伟的水柱蓝色的瞬间与水天融合在一起,那气势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声音如同那万面鼓声一齐鸣的声势,大声如雷霆。

弄潮儿踏着潮头,在潮头上表演,技术十分好,使观众个个叹为观止。

他们个个手中都拿着一把红旗在潮上挥舞着,而且红旗没有沾湿一点,这样,弄潮儿也充分的表现了自己的能力,也是观看的人们惊叹不已,观潮时壮观,弄潮儿的技术也十分高超呀!。

酒泉子的改写

酒泉子的改写

酒泉子的改写酒泉子的改写(一)潘阆在太宗和真宗两朝做过几任小官。

太宗时,因言行“狂妄”得罪权贵,被撵出汴京,飘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落到杭州。

杭州在钱塘江畔,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是潮汛的高潮期,皇朝把这一天定为“潮神生日”,要举行观潮庆典。

每到这一天,皇亲国戚、达官要人、百姓居民,各色人等,倾城出动,车水马龙,彩旗飞舞,盛极一时。

还有数百健儿,披发纹身,手举红旗,脚踩滚木,争先鼓勇,跳入江中,迎着潮头前进。

潮水将起,远望一条白线,逐渐推进,声如雷鸣,越近声势越大,如沧海横流,一片汪洋。

白浪滔天,山鸣谷应。

水天一色,海阔天空。

弄潮儿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略不沾湿。

人们观潮,现在在浙江海宁。

但在北宋,观潮胜地却在杭州。

海宁观潮是明朝钱塘江改道以后的事。

潘阆在杭州可能住过几年,涨潮的盛况当然给他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以致后来经常梦见涨潮的壮观。

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他用《酒泉子》这词牌写过十首词,其一、二忆钱塘,其三、四忆西湖,其五至其十分别忆孤山、西山、高峰、吴山、龙山、观潮。

每首起句均冠以“长忆”二字,后半阕第三句俱冠以“别来”二字。

十首中以这第十首写得最好,最为后人所传诵。

尤是“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两句,使那些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钱江健儿的神韵跃然纸上。

酒泉子的改写(二)虽然我现在已年过半百,头发和牙齿都已掉的差不多了,但我仍能够思考,回忆。

特别是观潮的那件事仍令我记忆犹新。

那天上午当我赶到那里时,江岸四周的空地已经完完全全的被游客们占据了。

朋友告诉我,今天除了观潮外,还有弄潮儿的表演格外的吸引人。

所以今天才来了这么多人。

潮水确实迅猛的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它营造了一个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舞台。

轰隆!轰隆!一浪又一浪,一波又一波,大有侵吞宇宙,冲荡太阳的阵势。

我沉浸在这壮丽的景观中,无法自拔。

忽然,四面传来的鼓声将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把古文《酒泉子》改写成的记叙文

把古文《酒泉子》改写成的记叙文

把古文《酒泉子》改写成的记叙文导读:把古文《酒泉子》改写成400字的记叙文一: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原答案:常常回忆起那观潮时那扣人心弦的壮观情景,那舞波阻浪的雄伟的景象,那人山人海的宏大的场面,飒爽英姿的弄潮儿高超的弄潮技巧都令我无法忘怀。

还清晰的记得那满岸的人群,摩肩接踵之时又满言笑语,共同企盼这那浪随天拥的壮阔景面。

放眼岸边,地无空席,人群皆垫脚相望焉。

在不经意间,潮水如玉城雪岭一般连天而来,,似乎海水都要被淘空注入这高伟的水柱.蓝色瞬间见水与天容于一体.那气势,难以言表.声如雷霹.巨大的浪潮震动着,摇撼着,激荡着,飞射。

顿时鼓声四起,眺首远望。

两岸早已续足劲的博浪者们,气势汹涌的向大浪冲去,这也正是弄潮儿展示自己本领的时候了.他们时起时落,时隐时现,好似立于水面,如履平地一般,而手中的大旗的下角一点也不沾湿,他们向人们展示着国人的英勇,奋进。

潮的喧嚣,浪的激荡,勇者的无畏——我经常梦到那奇伟的景象,那一个个片断式的镜头让我又有如临其景一般。

梦醒后,又是是一阵恐浪之大的惊怕,英勇无畏的把古文《酒泉子》改写成400字的记叙文二:虽然我现在已年过半百,头发半白,牙齿也渐渐奚落,但我仍能够记忆重游,特别是杭州观潮的.那件事仍令我记忆犹新、回响如初。

钱塘江畔,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是潮汛的高潮日,极为壮观,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潮神生日”,此日要举行观潮庆典。

所以每到这一天,皇亲国戚、达官显要、商贾居民、公主村妇各色人等倾城而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彩旗飞舞、人头攒动。

那天上午当我赶到那里时,江岸四周的空地几乎全被游客们占据了,人们争相抢坐或站在江干上下的那几里观潮的佳处,哪怕是有丁点立足之地也要争抢要挤为已有。

人们争先恐后者拥挤向江面上望,渴望看到那精彩的一瞬间。

放眼望去,岸上摆满了各种车马;妇女们打扮的珠光宝气、美丽撩人、金银首饰珠宝翡翠和游人们的诸多服饰交相辉映,仿佛不是人观钱塘潮,简直是潮神来看人间百态。

《酒泉子》改写_350字初中作文

《酒泉子》改写_350字初中作文

《酒泉子》改写_350字
来疑沧海进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题记
不知不觉,八月临近了。

闭上了眼,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
拥挤的人群,将地面的温度上升至热烈,乱杂的人影,相交相错,零碎稀疏。

吆喝声,叫卖声,谈论声交汇成一片。

蓦然,声音安静下来。

涌动的人群平静了,人们都屏息凝视着那渐近的江潮。

“轰”随着一阵轰鸣,水花四溅。

人群再次沸腾了!那了那壮阔的潮水。

“轰”!有一阵江潮以铺天盖地之势汹汹而来,忽然跃起百丈高,如一堵水墙,以白色的浪尖,微卷着。

新潮也随之澎湃了。

在一片叫好声中,潮水越发猛烈。

吞天沃日。

似乎,沧海中的水都已经汇聚在这一阵又一阵的潮水之中。

耳边轰隆如有碗面战鼓七座,气势宏大、磅礴,不禁令人热血沸腾。

五彩的旗帜在将潮中如朵朵绽放的红梅,肆意蓬飞,潇洒飘逸。

几位俊朗少年出没在雨风波里,腾身百变,惹来一片叫好声。

观潮之情景推至高潮。

潮水渐渐退去,弄潮儿们手拿着红旗一跃上岸,达官贵人们心花怒放,不停地说:赏!赏!赏!重重有赏!
1 / 1——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个人分享学习参考。

《酒泉子》改写10篇

《酒泉子》改写10篇

《酒泉子》改写《酒泉子》改写10篇《酒泉子》改写1每个人记忆的海中都有着一生中最美最难忘的珍宝。

而我记忆中最美最难忘的珍宝是很久以前那次观潮。

那时我正值青春年少。

那天,早已和朋友越多去看观潮的我。

天地还是一片暗蓝时,就早早的起床,匆匆洗漱完毕。

就叩开了早已起床的朋友的家门。

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我俩终于到了钱塘江。

今日的杭州城格外热闹,在艳阳的高照下,各种各样的人拥簇在大大小小的看棚中,争着向江面望去。

大潮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渐渐从江入海口涌来,“近了,近了”伴随着人们的骏马浩浩荡荡地奔来,一个巨浪涌起,一个高潮有跌下,在这剧烈和不断起伏的浪潮中,一个又一个披散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里拿着没有丁点水渍的弄潮好手迎着波浪像鱼儿似的沉浮。

他们高超的弄潮技巧和过人的勇气,赢得,岸上看潮人的一片欢呼和尖叫。

潮涌得更近了,光是潮水泛着的白沫就像玉砌成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

潮水与天空连成一片发出既像千万个响雷一时齐发,又像一万面金鼓一时敲响的巨吼。

在这惊心动艳的时刻,胆小的人简直不敢看,可又忍不住在偷看那一个个与浪潮搏击的人的身影,更忍不住为他们的一次又一次变换,一次又一次地把心提到嗓子服。

上了年纪的甚至留下了热泪,嘴里还不忘说:“好、好……”……最后,很晚的时候我才回到家。

啊!那次观潮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它在我记忆的海中永远是最美的珍宝!人潮、浪潮、潮声、弄潮儿总在我梦中重现。

即使一觉醒来,我感觉我的岁月似乎还停在那天,我的心情似乎还跟潮的一切而起伏。

《酒泉子》改写2我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幸一睹过钱塘江大潮。

那天在钱塘江江胖,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彼此推挤,连一根银针都在也插不进了,我从不喜欢热闹,自是向往清净,便打算离开,迈上了那归去的青石台阶。

这时,一位老妇人看我不像别人争先往前,而是独自离开,很是奇怪便问我,“这大潮快来了,这么好的景观你也要错过?此大潮的雄奇景象每年才能遇着一次,不去看看,岂不可惜?”也许是见我疑惑吧,便拉我向人群前观潮,一刻后,潮来了。

酒泉子改写作文(14篇)

酒泉子改写作文(14篇)

酒泉子改写作文酒泉子改写作文(14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酒泉子改写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酒泉子改写作文1时不时的会想起从前观看钱塘潮水的情景,那种热闹的场面总是如记录般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记得在潮水来临之际,满城的人们恰似乡里人看戏一般你推我赶的都会去看江上的景观。

我也不例外,那种壮观的景象至今让人们觉得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因为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

现在想起来总觉得那是一种假象,还是眼睛看花了,现在想起总觉得那是一种假象,在眼睛享受的同时你也会听见如一万面鼓一起发出的震人声响。

不止这些,即使在那种让人观而止步的情形下还有一群踏潮献技的小伙儿站在大潮的最顶端玩耍,他们每人握着一面红旗在大浪头摆动,但让人惊奇的是他们手里的旗,丝毫都没有被潮水打湿。

从那以后,多少次我都想看一看那样的潮水,但至今遗憾的是现在社会中那样的场面似乎没有重看的机会,不过我还在梦中觉得是那次的重现,当睡醒时仍旧让我心惊胆战。

酒泉子改写作文2我经常回忆钱塘江的大潮,我忘不了观潮的盛况,在那个时候,人群密集,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呀马呀把道路都阻了!人们争先恐后涌向前,恐怕看不到!一位妇人还把孩子抱到肩膀上,让孩子尽情的看。

“来了!潮水来了!”只听一人惊呼。

顿时人声鼎沸,好像整个东海的水全被卷了起来,又退了回去,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声音像千万面重鼓,在人群中,骤然擂响。

再看看弄潮人,站在桥头,好像在走平地似的,手中的旗在潮水中翻来覆去,却不被弄湿。

此情此景,进入了我的梦乡。

等梦醒了,这狂跳的心呵,人因惊骇而感到阵阵寒凉。

酒泉子改写作文3是难得一见的壮奇画面,江边千万人正在翘首凝望,等待那江潮的勃涌。

过不多久,它终于来了!裹带着雷轰鼓鸣般的巨响,江潮奔腾而至,沧海似乎要把它的水全部倾倒在这里,而更为神奇的是,涛头浪尖竟然敖立着几位矫健的弄潮勇士,他们随波出没,而手擎的红旗却始终不湿,这真是何等地惊心动魄和扣人心弦!我常常想起在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都争相到江边来远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潘阆在太宗和真宗两朝做过几任小官。

太宗时,因言行“狂妄”得罪权贵,被撵出汴京,飘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落到杭州。

杭州在钱塘江畔,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是潮汛的高潮期,皇朝把这一天定为“潮神生日”,要举行观潮庆典。

每到这一天,皇亲国戚、达官要人、百姓居民,各色人等,倾城出动,车水马龙,彩旗飞舞,盛极一时。

还有数百健儿,披发纹身,手举红旗,脚踩滚木,争先鼓勇,跳入江中,迎着潮头前进。

潮水将起,远望一条白线,逐渐推进,声如雷鸣,越近声势越大,如沧海横流,一片汪洋。

白浪滔天,山鸣谷应。

水天一色,海阔天空。

弄潮儿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略不沾湿。

人们观潮,现在在浙江海宁。

但在北宋,观潮胜地却在杭州。

海宁观潮是明朝钱塘江改道以后的事。

潘阆在杭州可能住过几年,涨潮的盛况当然给他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以致后来经常梦见涨潮的壮观。

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他用《酒泉子》这词牌写过十首词,其一、二忆钱塘,其三、四忆西湖,其五至其十分别忆孤山、西山、高峰、吴山、龙山、观潮。

每首起句均冠以“长忆”二字,后半阕第三句俱冠
以“别来”二字。

十首中以这第十首写得最好,最为后人所传诵。

尤是“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两句,使那些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钱江健儿的神韵跃然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