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90分)
浅析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性

浅析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性摘要:十九世纪中国古典文学接近尾声,二十世纪中国开启了现代文学之路。
中国现代文学有独特的特点,有独特的传统,具有本土性、民族性,以民族化的方式实现世界化。
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性进行了浅析,表达了观点与看法。
关键词:现代;文学;民族性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与西方文学的关系,进而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长久的话题。
与此相关,中国现代文学的品格定性也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传统性”、“中国性”、“现代性”、“世界性”、“民族性”、“本土性”、“西方性”,这些性质概念长期困扰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民族含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史的审视,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方案的设计,关涉到一个不能不解决的核心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中国文学理论的身份问题,即如何处理古今中外的理论资源的关系,以确立中国文学理论存在的合法性,这就是民族性问题。
民族性是一个比较概念。
相对于其他民族,民族性划出了该民族和其它民族的界限,一个民族具有什么样的基本属性才能够与其他民族相区别,标示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疆界”。
民族性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身份的合法性、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所展示出的形象及其应有的地位,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文化格局的形成。
文学理论的民族性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所必须思考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据——即以什么样的精神内涵来统摄中国文学理论的形态及价值追求,如何面对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传统、现代文学理论传统,又如何面对西方文学理论传统,才能既不自闭于世界文学理论发展格局之外,与世界文学理论同步发展,又能在处于弱势地位的境况中,不泯灭自己的合理价值,不丧失自己的文化身份。
因此,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文学理论的民族性与传统、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诸种复杂关系就是必要的和先在的。
在古今中西的文化较量与优胜劣汰的历史过程中,对域外文化的憧憬与向往、对民族传统的怀念与舍弃,反思、批判与接受和选择,构成了由现代化价值观和民族性诉求的共存而形成的张力状态,形成了民族文化心理的焦虑。
论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曹社会科学版草2013年7月矺第4期26 JournalofHangzhouNormalUniversity曹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草No.4.Jul.2013收稿日期:2013-01-16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杭州师范大学勤慎研究项目支持。
作者简介:朱晓鹏(1963-),男,浙江缙云人,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所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等的研究。
21世纪儒学研究论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朱晓鹏(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36)摘 要:国学研究应该着重研究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着重研究传统国学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的价值、那些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国学)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途径、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等问题,使传统国学真正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成为从传统向现代性转换过程中一个可以借鉴依凭的特有的民族性基础。
关键词:国学;现代化;现代性转换;软实力;民族性基础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38(2013)04-0026-08 在国学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热点的当前,认真思考一下诸如“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国学”、“究竟应该研究国学中的哪些东西”一类的问题,很有必要。
我认为国学研究应该着重研究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着重研究传统国学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的价值,那些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使之成为从传统向现代性转换过程中应予以借鉴依凭的一个特有的民族性基础。
具体而言,就是既要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价值和精华,特别是其对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作用和意义问题,包括通过对传统经典的现代阐释和运用揭示出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现代性要素及其意义,以及蕴含的那些可以转化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又要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国学)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途径、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等问题。
中国戏曲音乐发展中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从“双重乐感”谈起

作 的 内在 冲 动 。这 个 作 品 的 创 作 者 谭 密 子 是 上 海 音
乐学 院 的长笛 演奏 家 , 会 作 曲 , 重要 的是 , 还会 他 更 他 唱京 剧 。演奏 者则 主要 是 当年 即 已享誉 乐坛 的 、 俞 以
分 也 力 求 浓 郁 的 京 剧 风 格 , 一 方 面 则 积 极 拓 展 了旋 另 律 语 汇 , 整 个 乐 曲更 加 抒 展 流 畅 、 颖 别 致 , 努 力 使 新 并
律 , 正 为 最 广 大 民 众 服 务 的 “中 华 民 族 新 文 化 ”; 真 它 也 是 具 有 民族 独 立 和 尊 严 , 有 民族 特 性 和 品 格 的 文 具
及 其 相应演 奏 技巧 , 互 之 间得 以严谨 、 契配 合 , 相 默 带
来 了重要 保 证 。但 是 更 重 要 的是 , “双 重 乐 感 ” 得 使
于 中 国 步 入 现 代 社 会 以后 , 化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一 次 具 文 体 论 述 。他 认 为 , 种 “ 四 ”以 来 的 新 民 主 主 义 文 这 五 化 不 仅 与 数 千 年 以来 的封 建 文 化 截 然 有 别 , 且 也 与 而 “ 四 ” 前 的 资 产 阶 级 文 化 革 命 完 全 不 同 。 “五 四 ” 五 之 以前那 种种 关 于学 校 与 科 举 之争 , 学 与 旧学 之 争 , 新
17 0
中 文 社 会 科 学 引文 索 引 ( s c ) 源 期 刊 艺 术百 家 2 1 cs 1来 0 2年 第 4期 总 第 17期 2
HUNDRED SCH00LS I ARTS N
口
文 章 编 号 :0 3—9 0 2 1 )4— 17— 6 10 14(0 2 0 0 0 0
审美现代性当代中国的情感民族志初探

2021年第1期No.1,20212021年1月Jan.,2021浙江社会科学ZHEJIANG SOCIAL SCIENCES当代美学问题研究学术主持人:王杰主持人语: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治理机制中,美学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学的当代发展首先要面对和思“什么是当代”“什么是当代美学”一重的问题。
在第一代,通过“美是”问题的提问,论“美是理”的学说&在代,通过对“人是什么”问题的提问,论“美是形式”的审美理论。
当代美学或者审美义代的当代美学问题,个学科学者正在对它进行深入研究。
2020年1219—20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大美学理论研究,《浙江社会科学》志社协办的“当代美学的论”国学研会在&的会论文,从审美人学、美学,为现当代美学在“式与社会”问题上不同的提问方式的研究&在文化经济代,者说审美资本主义代,审美式与社会的关经化化,以艺经验为的、式的美学大在进一步崩塌,新的美学提问方式研究方法在现一种新的“百家鸣”格局。
待的论文可以为当代中国的文化美学提供一些有的思想、理方法&审美现代性:当代中国的情感民族志初探^□王杰石甜内容提要本文以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为对象,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民族志,尝试提炼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以进一步探索中国审美现代性的问题。
当代中国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断崖式断裂。
市场经济中的西方化潮流,导致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呈现多重语境的叠合状态。
通过当代文艺的情感民族志研究,可以对多重语境叠合下作品的意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情感民族志审美现代性文艺作品当代作者王杰,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是,江学者,广西民族大学相思;(310058)石甜,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
(上海200240)当代美学是一个议论纷纭的理论领域,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重要理论领域%在当代美学问题的研究中,情感结构的相关研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情感结构是审美经验和许多文化活动的重要基础%在中国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关于中国社会情感结构的理论研究相本文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与批评形态研究"(15ZDB023)阶段性成果浙江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对而言是比较薄弱的,研究方法也较为传统。
13年秋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一

B. 文化革命
C. 教育革命
D. 经济革命
正确答案:A
12. ( )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狭义上说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
A. 教育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9. 新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建立一种对人权、对主权国家的宽容、尊重和团结的态度(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0. 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五种方式: 一是课堂观察技术; 二是课堂语言分析;三是课堂谈话逻辑分析;四是学生期望;五是师生互动行为。
A. 错误
A. 依据经验
B. 依据方法
C. 依据研究角度
D. 依据理论或学派
正确答案:BCD
三、判断题
1. 从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互动关系来划分,国家现代化可分为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2. 分组形态空间构成,更有利于教师的系统讲授,有利于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 )
A. 从作用对象上分
B. 从涉及内容上分
C. 从适用范围上分
D. 从方法上分
正确答案:B
9. 根据( )分类,可将教育功能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A. 教育运行的客观结果是否与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相符
B. 有无明确意图,或能否明确识别
C. 教育制度是否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
D. 教育制度是否具有社会规定性的特点
论当代中国设计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论当代中国设计的民族性与现代性【论文摘要】现代设计, 应该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 没有传统的辉煌和历史的沉淀,中国的设计就没有屹立于世界设计之林的今天。
而中国现代设计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具有跳跃性的特征, 始终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这就需要把握设计的 "现代性" 时代性的本质和相互关系即民族性、内涵。
【关键词】民族性nationality;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艺术设计art and design;现代设计modern design;现代性内涵modern connotation“民族性”是艺术设计的灵魂。
没有民族灵魂的设计作品最终是无法矗立于世界设计之林的。
“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体现为一种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体系及展示某种能够体现自我、民族和国家身份的文化形象。
其范围广而丰富,如中国的哲学思想、古典文学、艺术精神、审美境界、书画篆刻艺术、民间艺术、汉字、园林、建筑、陶瓷、雕塑、木刻以及音乐、诗词、戏剧、典故、传说、民间故事,另有中药、针灸、武术、围棋、饮食、茶道……这些都是我们当代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和中国元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契机,现代设计的概念才开始真正进入中国。
这使我们对当代世界设计潮流、设计思维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但我们在不断的模仿、抄袭中丧失了自己的创造力与个性,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因此,有必要重新解析中国现代设计的现代性内涵,它包括以下几点:1、民族性它是指中国现代设计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中国式的智慧、意境和精神,即要有民族性。
只有把民族审美情结同现代设计中的某些要素结合起来,形成自身独特的设计体系,才能跻身世界之林,中国艺术设计只有在多种语言的多元共生中才能获得繁荣与发展。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都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语言、习俗、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
绵阳市2017公需科目考试题库(更新)

绵阳市2017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题库(冯超理)考试方法:1.打开考试界面。
2.复制题干关键字。
3.打开题库(不要关闭):按编辑→查找→Ctrl键+v→查找下一处(若没有找到答案,继续按查找下一处)。
4重复2-3步骤。
说明:有少数题找不到答案,自己估计答,考90分左右没有问题。
选择题不能只看字母番号,要注意核对内容。
一、判断题(每题2分)1.专业技术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的标志。
( )正确错误2.在历史发展中,科学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最重要的社会建制。
( )正确错误3.素质与素养是一个概念,指同一对象。
( )正确错误4.科学世界观认为,世界是可以被完全认知的。
( )正确错误5.科学世界观认为,科学虽然总在变化,但科学知识的主题是非常稳定的。
( )正确错误6.科学假设就是“拍脑袋”,不需要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 )正确错误7.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 正确错误8.文学是人学,它与哲学、政治、宗教、法律等都是通常所说的上层学问,也是社会科学的学科之一。
( )正确错误9.道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以“道”为核心理念,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故名为道家。
( )正确错误10.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构成的一个螺旋式的循环结构。
( )正确错误11.握手时遵循职位高者优先的原则,即只有职位高的人先伸出手,职位低的人才能伸手相握。
( )正确错误12.道教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把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把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
( ) 正确错误13.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 )正确错误14.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 )正确错误15.古典型文学是侧重于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主观理想的一种文学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当谈论中国的现代化时,往往会涉及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干系。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现代化过程必定与其奇特的民族性休戚与共。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民族特色与融入世界文明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流传至今,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岁月,已经深度人心,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寄予。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务必充分尊重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将自己的奇特性保持下来。
传统的道德观念、家族观念、孝道观念等,都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国家的奇特象征。
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人应当保持这些传统美德,用现代的方式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与沟通,不失其民族性。
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世界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务必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紧密的联系和沟通。
与世界对话、借鉴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管理阅历,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中国应当乐观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体系和文化沟通体系,全面开放市场,吸引外资,让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位重要参与者。
然而,在世界性进步的同时,中国务必保持自己的民族性。
在全球化的今日,各种文化冲击和价值观碰撞层出不穷。
中国要在这种环境下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并不容易。
中国传统文化要与现代化相结合,需要进行现代性的解构和重新塑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要与现代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尊重传统的同时,也要借鉴外来的新观念和新技术。
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也能保持自己的奇特性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还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步。
中国传统的官僚体制、等级观念以及儒家思想等在改革开放之前,可能对现代化的进程带来阻碍。
中国应该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阅历,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思想观念转变方面做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创新。
中国的政治体制应该更民主、透亮,更加重视公平宁法治精神。
这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能够取得真正的进步,同时也能保持民族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B. 错
第8题、国学学科能否成立,取决于文、史、哲的现代学科体系是否完善。(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9题、《论语》有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0题、传统国学的基本内容以儒、释、道和经史子集为主体。(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1题、古代的“中国”是一个种族概念。(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2题、作为“国魂之学”,国学是广义的,具有旗帜、统合的作用。(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3题、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文、史、哲的现代学科体系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是否题)(分值:3)
第19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于( )。(单选题)(分值:3)
A. 2005年
B. 2006年
C. 2007年
D. 2008年
第20题、研究国学、整理国故好像是在大粪里面找香水,而我们现在是要从西方引进香水。这是( )的话。(单选题)(分值:3)
A. 胡适
B. 钱穆
C. 章太炎
D. 陈独秀
第21题、( )是中国文化的根。(单选题)(分值:3)
A. 胡适
B. 钱穆
C. 章太炎
D. 邓实
第17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是下列哪项的目的?( )(单选题)(分值:3)
A. 经学
B. 史学
C. 子学
D. 集学
第18题、( )是传统文化中最富有创造力、内涵最为丰富,也最具有个性魅力的部分。(单选题)(分值:3)
A. 经学
B. 史学
C. 子学
D. 集学
第26题、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多选题)(分值:4)
A. 梁涛教授指出,狭义的国学是学科之学。
B. 梁涛教授指出,广义的国学是学科之学。
C. 梁涛教授指出,狭义的国学是国魂之学。
D. 梁涛教授指出,广义的国学是国魂之学。
第27题、20世纪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中国成立了很多国学研究机构,比如( )。(多选题)(分值:4)
A. 历史
B. 文学
C. 哲学
D. 文字学
第30题、在“癸卯学制”分科中,传统学术主要被置于( )两科。(多选题)(分值:4)
A. 经学科
B. 政法科
C. 文学科
D. 医科
A. 北大的国学门
B. 清华的国学研究院
C. 燕京大学的国学研究所
D. 厦门大学的国学研究院
第28题、创立国学保存会是由下列哪几位创立的?( )(多选题)(分值:4)
A. 邓实
B. 黄节
C. 章太炎
D. 马叙伦
第29题、燕京大学国学研究确定的国学研究范围是( )、考古学、宗教、美术。(多选题)(分值:4)
A. 经学
B. 史学
C. 子学
D. 集学
第22题、邓实是在哪一年创办的《政艺通报》?( )(单选题)(分值:3)
A. 1900年
B. 1901年
C. 1902年
D. 1903年
第23题、一般普通学者崇拜子书也往往过于儒书,岂但是“附庸蔚为大国”,简直是“婢作夫人”了,这是下列哪位的话?( )(单选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4题、“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这是下列哪位的话?( )(单选题)(分值:3)
A. 胡适
B. 钱穆
C. 章太炎
D. 陈独秀
第15题、清政府公布的“癸卯学制”是在( )。(单选题)(分值:3)
A. 1904年
B. 1905年
C. 1906年
D. 1907年
第16题、“喜为经世通今之学”,这说的是下列哪位?( )(单选题)(分值:3)
A. 胡适
B. 钱穆
C. 章太炎
D. 陈独秀
第24题、北大国学门分设了5个 研究室,除了文字学,还包括( )。(多选题)(分值:4)
A. 文学
B. 哲学
C. 史学
D. 考古学
第25题、清华国学研究院学科分中国语言、( ),另设考古学陈列室。(多选题)(分值:4)
A. 历史
B. 文学
C. 音乐
D. 东方语言
A. 对
B. 错
第4题、广义的国学是国魂之学。(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5题、在目前的教育中,子学被分割到文、史、哲不同学科之中。(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6题、20世纪初,“国学”的概念演变为了“我国固有之传统学术”。(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7题、近百年来,由于中华民族遭受到了一系列的屈辱与挫折,所以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了信心,国学遭到质疑、国学的前途被抹黑。(是否题)(分值:3)
课件名称:国学: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
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周礼·春官宗伯·乐师》有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2题、国学不仅是“国魂之学”,同时也是学科之学。(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3题、作为学科之学,国学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范围、内涵和课程设计。(是否题)(分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