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精神的解读
四个伟大是指什么内容

四个伟大是指什么内容四个伟大,是指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历史文化、伟大的科学精神和伟大的时代风采。
这四个伟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来逐一解读这四个伟大的内涵。
首先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团结、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一直延续至今。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也体现在中国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
这种民族精神不仅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也感染着世界各国的人民。
其次是伟大的历史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优秀的文学艺术、精湛的工艺技术等等。
这些历史文化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食粮,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伟大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中华民族的魂。
再者是伟大的科学精神。
中国古代就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就,如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药学等等。
如今,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例如航天技术、高铁建设、人工智能等等。
伟大的科学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最后是伟大的时代风采。
当代中国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和奋发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种伟大的时代风采,不仅体现在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国际地位上,也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上。
总之,四个伟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历史文化、伟大的科学精神和伟大的时代风采,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中展现出来的重要精神力量。
这四个伟大,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也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民族精神的伦理解读

地 解读 民族 精神 应该 可 以找寻 到一些 良策 。
俱 进 ,成 为 摆 在 时 代 发 展 面 前 的 重 要 课 题 ,伦 理
赫尔 德提 出 ,他认 为 , “ 同种族 首 先 由于地 理 不 与气 候的特 点开始 分 化 ,其后 各 自建立 了不 同的 语 言 、文学 、风 习 等 等 ;乃 至 于保 有 了个 别 的 ‘ 民族 魂 ’7 。英 国哲 学 家 罗素 则 概 括 出 了 “ ,1 ,3 一 个 民族 、一 个 国家 、一个 国魂 ” 的原则 。在他 看 来 ,1 、1 8 9世 纪 的欧洲 ,随着 民族 国 家 的成 长 , 各 国维 护 民族精神 的 观念愈加 自觉 。特别 是地 处 文化周 边 的国家 ,更强 调吸 纳外来 文化 必须接 受 本 土精 神 的整合 ,建立 国魂 ,维护 民族 的独立 与 尊 严 。这一 原则在 日耳 曼 民族 的发展 过程 中被 发 挥 得淋 漓尽 致 ,并 成 为欧洲 浪漫 主义运 动的总 原 则 J 2 ”。2 O世 纪 初 , “ 民族 精 神” 一 词 传 人 中 国 ,当时 留 日学生 刊物 《 苏 》发表 了一 篇题 为 江 《 民族精 神论 》 的文章 ,与 中 国早 期 启 蒙 运 动 的 领军 人物 如梁 启 超 倡 导 的 “ 国魂 ” “ 中 、 国魂 ” 、 “ 国性” 等概念 一起 构成 了近 代 中 国 民族 主义 思
cde he e i tnc fs a e a ton h s a m otv t fge tng t o m o iw n v l sw ela he i st x s e e o t t nd na i . i i iy o ti o a c m n v e o a ue a l s t
高中政治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师用书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把握当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难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基础·初探]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它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核心:爱国主义。
2.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意义: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是具体的。
(1)与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时期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预习·提升]1.判断(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 )(3)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之中。
( )(4)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 )(5)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答案】(1)×(2)×(3)×(4)×(5)√(6)×2.思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提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名族精神的名词解释

名族精神的名词解释民族精神的名词解释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所共同具备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特质。
它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精髓,也是民族凝聚力和集体认同的重要体现。
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下,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经验、价值追求以及精神追求。
首先,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历史积淀。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它包括语言、艺术、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并发展,融入了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族精神正是这些文化传统的精华所聚集,代表着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富有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教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次,民族精神还包括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它们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产物,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判断。
例如,中华民族具有尊老敬老、重视家庭和睦、崇尚和平等价值观念,这成为了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指导原则。
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成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
同时,民族精神还体现了民族对自身身份和价值的追求。
作为一个集体共同体,民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将这种认同感视为一种使命和责任。
民族精神在这种自我认同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激励着民族成员们为实现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而奋斗。
例如,在二战期间,犹太民族的抵抗运动就展现了他们对自身身份和价值的坚守与追求。
民族精神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民族的精神在相互交流和交融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传承可以使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焕发活力,而创新则是对传统的突破和超越。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能量和活力。
总而言之,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在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集体认同和凝聚力的体现。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核心专题集锦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

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解读核心考点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是中华文化并非一直都是辉煌的。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以及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易错提醒1.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X )。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X )。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X )。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别5.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地位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中华民族精神政治知识点

中华民族精神政治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和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劳勇敢、诚信友善等诸多方面。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和坚定忠诚的体现。
爱国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使中华民族能够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顽强奋起,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其次,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内容。
集体主义倡导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追求共同目标、互助合作、勤俭持家、关爱他人等。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在社会交往中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和睦。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品质。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使他们不畏困难,敢于创新,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取得辉煌的成就。
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此外,诚信友善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价值观。
中国人民注重诚信,重视信誉的建立和维护,为人处事以诚信为本,以友善待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激励着每个中国人倍加努力地奋斗,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代代相传,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劳勇敢、诚信友善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每个中国人努力奋斗,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进步与繁荣。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使之在当今社会继续焕发光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无。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我们祖国是一古老的文明国家,她的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因为世界上也有许多古老的文明国家,但是,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至今仍然兴旺发达的却只有中国。
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斯顿,包括罗马的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了下来。
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幸存”下来,而且,变得愈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为世界上的奇迹呢?那是因为有一种精神能够把全民族凝聚在一起的,并不断给予自己民族以强大生命力。
那就是中国精神,一种伟大的精神,是不朽的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支撑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
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虽然曾经历过无数次天灾人祸,遭受过无数次磨难和挫折,却从来没有动摇过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意志。
这种植根共同地域、语言、心理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下面从两个层次解读一下中国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孕育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它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第一、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
这种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和社会心理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于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共识。
而且,这种情感还可以化为一种道德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其内涵变得愈来愈丰富深刻。
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
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阐释

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阐释1. 引言1.1 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阐释在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凝聚力。
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蕴含着历史的底蕴和时代的韵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品质和时代精神风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引领。
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阐释,不仅需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责任,坚持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精神追求,积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蓬勃发展。
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多彩的表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阐释将持续丰富和拓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正能量。
2. 正文2.1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
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教义等,都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家园,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励人们心灵的向上向善。
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强调仁爱、诚信、和谐等美德,引导人们做一个有追求、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让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坚定信念、迸发智慧、勇往直前。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民族精神的解读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中华民族虽然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
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题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蔡元培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
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汇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
民族精神表现在一个民族的节操、气度、风范和日常行谊上。
尤其表现在一个民族处于逆境中,所呈现出的镇定自若、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志节和心情上。
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魂;是一个民族的独特人格的彰显;是一个民族的慧根。
同一民族之间,必须其有相同的文化意识、生活习俗、道德规范、忧患心态,与哲学思想;否则必形成民族间的分歧。
因此,民族精神乃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所系,是民族同心、同德的关键,更是民族绵延、发展的重要枢纽。
礼运大同篇、易经的时中观、大中以正的思想,春秋的夷夏之辨和王道精神,先秦儒家的仁道、忠恕、博厚的思想,道家的博大真人、寥天一的开矿胸次,墨家的刻苦耐劳、实践笃行,以及文天祥的正气歌,张载的西铭,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慧命,也是构成我中华民族精神的资产。
兹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之「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概念,要想准确表述其深刻的内涵,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论,科学的方法是对民族精神概念进行界定的有力支撑,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以下的方法:第一,在应然层面来对民族精神进行界定。
在界定特定民族精神时,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实然层面,一是在应然层面。
所谓“在实然层面”,就是从事实或经验材料出发,对某一特定民族精神进行客观描述,通过描述告诉人们这个特定民族的精神究竟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内涵。
所谓“在应然层面”,则是从某种理想的状态出发,来谈论某一特定民族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或者应当在其精神方面作出哪些或批判、淘汰,或补充、更新之类的改进。
对民族精神的界定,应该在应然层面,因其是价值论断而不是事实论断,不需要进行实证,也不至于出现事实性错误,同时也不存在遮蔽和误导的问题,有利于特定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完善。
第二,从动态的视角来界定民族精神。
一定的民族精神决不是一定的民族某个时期、个别思想家的创造物,而是这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考、过滤、提炼、化育而逐渐积累起来的,它是在历史进程中构建而成的。
按照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民族精神肯定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化,当其恰当的反映了民族的实践时,其积极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而当社会现实被歪曲反映时,就会产生形成某种消极的因素。
民族精神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第三,从系统视角来界定民族精神。
对民族精神的界定应该坚持“宁可失之宽,不可失之窄”的原则,民族精神决不仅是思想文化问题,也决不仅是精神气质和心理品质问题,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
黑格尔指出:“民族的宗教、民族的政体、民族的伦理、·民族的立法、民族的风俗、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和机械的技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方立天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形态集中在中国哲学著作中,并表现为千千万万人民的人格理想、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
中国哲学最精粹的指导思想,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2因此,“一个民族精神的这种丰富的精神是一个有机的结构。
”3根据上述界定方法,可以从时间、空间、形态、性质几个方面予以概括。
在民族精神的概念中,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民族精神形成与存在的长期性;2、民族精神存在与发展的过程性;3、民族精神的表现状况和方式;4、民族精神的价值性。
本文把民族精神归纳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一种具有社会主导意义的特殊精神现象,它积淀、升华于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之中,孕育、凝结于丰富的民族文化母体之中,为民族成员广泛认同和接受,维系和推动着民族生存与发展。
民族精神既是民族成员广泛认同的思想品格、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的提炼升华,也是民族成员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审美方式等的集中体现。
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民族性特征民族性是指体现在特定民族文化类型中、并作为其基本内核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特定民族的文化特征的最高层次的抽象。
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和本体文化的自我认同、自我归属感,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气质的意志和品质,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共同理想和思维方式的集中反映。
一种民族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相比较而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规定性,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精神特征的不可通约性,因为不同的民族各自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创造,构成了民族性的历史基础。
没有民族的存在,就没有民族精神的存在。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指出“还必须注意到结合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精神形态上的特点。
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不同。
”‟人们常说的美国民族精神、英国民族精神、法国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等都表现出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差异。
时代性特征时代性是指民族精神在其历史性的演化中所体现出的时间性特征,也就是其与时俱进的根本性质。
任何民族精神都存在于特定的时间条件下,与一定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紧相联。
文化和精神,归根到底都是一定社会历史生活条件的反映,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总是与该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相联系。
为了保证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该民族就要主动地、积极地、适时地对自身地民族精神进行扬弃、更新和转化,使其反映新的历史特点,把握新的时代规律,实现其与新的时代精神的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民族精神。
事实上,民族精神是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积淀和累积。
历史传承性特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历程中一脉相承的精神特征或思想意识,是在民族的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断丰富、日趋成熟的精神,它总是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血脉相连,是民族文化传统不断积淀和升华的产物。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从事创造,文化精神的创造也是如此。
任何特定的民族精神,“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
”2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都是对上一时代的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
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下民族精神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则是继承性的依据。
例如,近代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对古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当代的中华民族精神又是对近代、现代民族精神的继承。
自觉能动性特征自觉能动性是指民族精神能被民族主体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自我觉悟,从而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扬弃。
“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和更新取决于民族精神的自觉。
如果说,精神的本质特性是自由(自由指它能…自我规定‟),那么,民族精神的真髓就在于它的自我规定,而对于这种自我规定的觉醒和意识就是民族精神的自觉。
”3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
民族精神的自觉性表明,被民族成员普遍知道或认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还不一定就是民族精神,必须既被认同又被信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才是民族精神。
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经过从春秋战国开始的历代知识分子特别是哲学家整理、提炼、加工过的自觉的民族精神,历代的哲学家经过不断努力,“把民族精神由一种朴素意识和共同心理而提升到理论形态,从而使民族精神深化和强化,由自发走向自觉。
”‟开放性特征开放性是指不同的民族精神之间具有相互交流、相互引进、相互吸收、相互促进的根本性质。
民族精神虽主要是以本民族成员的实践为主要源泉,但也l吸收外国民族精神中适合本民族所处时代、所处社会物质环境,有利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观念、原则、思想、理论。
当然,这一过程是泥沙俱下的,随着文化开放进来的文化垃圾可能和广义民族精神中的消极、落后因素结合。
优秀民族精神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它对域外同族外籍后裔和其他血统的民族成员都有吸引力、感召力,它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
民族精神的开放性使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不同文化间既有冲突,又有融合,冲突表现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地域性,融合表明不同文化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吸取营养,体现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开放性。
当人类历史由野蛮进入文明以后,特别是“世界历史”的形成,打破了民族与国家的闭关自守状态,物质生产和交流成为世界性,于是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开始相互引进、相互吸收、相互促进。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要想继续处于封闭的状态,则是不可能的。
我国的民族精神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阐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 而其核心——爱国主义,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它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
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等,是其中杰出代表。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