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族精神和日本文化的看待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日本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其中包含着许多核心思想。
在本文中,我将浅谈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禅宗思想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禅宗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学派之一,强调通过禅坐和禅修来达到心灵的觉悟和超越。
在禅宗思想中,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无欲无求被视为一种修行的方式。
禅宗影响了日本的艺术、哲学和生活方式,例如茶道和花道等传统艺术形式都有禅宗的影子。
禅宗思想强调清心寡欲、顺应自然、静心修炼,对于塑造日本民族文化中的“简约、雅致、自然”等特点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二,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民族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
武士道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强调勇气、忠诚、义务和自我牺牲等品质。
武士道精神起源于战国时代的武士阶级,被视为武士们的荣誉和道德准则。
在日本历史上,武士道精神不仅影响了武士阶级的行为和思想,也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的其他领域,例如艺术、文学和礼仪等。
武士道精神注重忠诚和义务,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体现了日本文化中的一种“忠诚、尊重、自律”的价值观。
和谐与共处思想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第三个核心思想。
和谐与共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这一思想在日本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日本人对于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等。
和谐与共处思想也可以在日本的建筑、园艺和文学等领域中找到,例如日本的庭院和花园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日本的传统文学作品中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禅宗思想、武士道精神和和谐与共处思想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三个核心思想。
这些思想影响了日本的艺术、哲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塑造了日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特魅力。
这些核心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
深入了解这些核心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日本的民族文化。
论日本动画中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品格

性心理特征 ,认为美好 的生活会随时逝去 ,反复 品尝 和深度体验生活 的幸福快乐和噩梦的悲苦惨烈 。 E l 本很多动画题材 中都笼罩着淡淡 的 哀伤情调 。如 《 萤火虫之墓》 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故事 ,此片采 用倒叙手法 ,以死亡开始 ,以死亡结束 ,自始至终贯穿 全片的悲哀令 人窒息 。同时 ,日本民族在对于人与 自然 的发展关 系上也习惯于以悲 观 的视角唤起人们的思考 。宫崎骏 的 《 幽灵公主》 通过再现早期放弃 对 自然 的敬畏 ,开始向 自然 大量掠夺生存 资源的状态 ,展开关于人类 与 自然共生主题的叙述 ,人神大战象征着人类 与 自然的彻底决裂 。影 片最后麒麟兽神的死亡令万物得 以重生 ,人们 也开始新的生活 ,探讨
切 的关系 。武士道的思想借用 了儒 家的 “ 忠 ”和 “ 勇” ,禅 宗的 “ 生
死一如” 等思想 ,并在神 道思想 的天皇信 仰 中杂糅 重造 而成。强调
“ 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 ,毫不犹豫的死” ,为主君毫无保 留的 舍命献身 的精神。但武士道精神所推崇的并非是通过个人英勇拼搏 去 实现个人价值 ,而是一种 坚忍 、执 着、无条件 服从 和勇 于献 身 的精 神 ,是为 了个体所在 的整体或整个国家 、整个民族的英雄主义才 毫无
关 键 词 : 日本 动 画 民 族性 格 文 化 品 格
日本动画中具有浓烈 的民族文化特色 ,这是有 目共 睹的。虽然 E l 本动画是在美国动画的引领下起步并发展 的,但并没有盲 目跟随和效
仿 美 国的 动 画模 式 ,无 论 从 表 现 形 式 还 是 思 想 内涵 上 ,都 有 其 独 特 的
的机器人动画系列 ,这些作品成就 了 日本 风格 体系 的机械造 型趣 味 。
各种机器人造型不仅是 日 本科幻动 画的主要形象 载体,也 是 日本民族
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一、引言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所共有的传统、信仰、价值观念、艺术和习俗等,而民族精神则是指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面貌,包括自尊心、自豪感、团结意识和奋斗精神等。
文化和民族精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独特风貌和历史底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二、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塑造1. 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影响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所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它包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
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孝道”、“礼仪”,这些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且成为了中国人独特的品格特征。
2. 现代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影响现代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现代社会中所创造的文化形态,它包含着这个民族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方式等。
现代文化对于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美国的现代文化中强调“自由”、“平等”、“个性”,这些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且成为了美国人独特的品格特征。
三、民族精神对文化的影响1. 民族精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而形成的,而民族精神则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这种家庭观念源远流长,正是因为中国人具有团结一心、互助互爱、尊老爱幼等优良品质,才能将这种家庭观念不断地传承下去。
2. 民族精神对现代文化的创造一个民族在创造现代文化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自身民族精神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动漫文化中强调“勇敢”、“友谊”、“努力”,这些价值观念深深地反映了日本人的民族精神,成为了日本动漫文化的重要特征。
四、文化与民族精神对国家建设的意义1. 文化与民族精神对国家凝聚力的提升一个国家如果能够传承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且积极创造现代文化,同时又能够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国家就能够具有更强大的凝聚力。
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关于日本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有很多不同的评价。
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日本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政治发展情况来看,日本是资本主义强国;从军事角度和文化层次上来看,日本在世界上有着很强的军事实力,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文化大国。
笔者不想讨论日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的发展情况。
笔者今天所要讨论的主题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所凝练的民族精神。
标签:日本文化;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日本之所以能在国际社会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所凝练的民族精神。
日本正是依托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才能从一个不知名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大国。
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日本传统文化包含着哪些优秀的民族精神。
1.日本具有不断学习和借鉴的精神日本本就是一个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他既没有中国那样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也没有美国那样雄厚的资本主义积累。
但是它为何能够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帝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呢?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民族精神中的不断学习和借鉴。
中国强大的时候,它不断地向中国学习和借鉴,最终融合了本土化的精神风貌创造出独特的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
等到中国闭关锁国开始没落的时候,他又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政治制度,最终超越了其曾经学习过的中国;在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它又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了对其学习过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超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纵观日本国的发展历史,无不都是在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最终获得了成功。
2.日本渴望成为强者的民族精神众所周知,日本自幕府建立之日起一直在全国范围内提倡“军国主义”思想。
很多人可能喜欢将“军国主义”思想与侵略战争与侵略者混为一谈。
但是我们认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不仅仅是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日本的“军国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该民族好战并渴望成为强者的民族精神。
浅谈日本的“和”精神

浅谈日本的“和”精神摘要:通过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文化中的“和”精神。
日本的这种“以和为贵”的理念,是日本精神的重要精髓,是日本人生活、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
“以和为贵”的精神成因与日本的岛国特征和自然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了解日本社会,了解日本文化,对了解日本人的心理、顺利地进行中日文化交流都是十分有利的。
关键词:日语和精神岛国1.序学习一门外国的语言,总会从发音,词汇,语法,句型这几点开始。
日语学习也不例外。
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也许会觉得日语的发音较简单,而语法中的用言活用与敬语使用是较复杂的。
一种语言总是渗透着一种文化,在日语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对日语的了解的加深,我们也会认识到日语独特的语言特色,隐藏在这些特色后面就是日本的文化。
很多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的目的是能够用日语顺利地和日语母语者进行交流。
然而,仅仅通过流利的日常会话,有不会的单词可以靠查字典就可以融入到日本社会或者与日本人融洽沟通的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
我们必须在学习日语语言的同时,不断了解日本民族的文化。
日本的“和”精神是日本文化的精髓之一。
可能许多学习日语的同学都听说过这几个字,但真正能够用日语好好谈上3-5分钟的却不多。
日本的这种“以和为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了解这种精神在日本人的平常生活中的个个角落的渗透,对了解日本人的心理,进行和谐地中日友好交流都是十分有利的。
2.圣德太子的“和”精神对“日本精神”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中,有一人就是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十七条宪法对日本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十七条宪法说是宪法,并不是现在所说的国家的基本法,而是官员的职务心得体会,或者是人们的道德标准规则。
而它的核心语就是“和”。
十七条宪法的第一条强调了“以和为贵”后,“和”的理念便成为日本人的生活原则之一。
在宪法第一条中就提到了“和”,从这点可以看出圣德太子对“和”的重视程度是很深的。
圣德太子在制定宪法的当时,已经对从中国传入的儒教,佛教和法家等思想有深入的研究。
日本精神及信仰

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日本的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而不是类似西方社会的“罪感文化” 其社会强制力来源于外部社会而不是人的内心狭小的国土和资源的稀缺产生了大和民族扩张的本性和武士道精神,同时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他们不得不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所以他们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日本在世界民族坐标中是个有特色的民族。
以往,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从事以种稻为主的单一种植型经济,这种生产方式从春种到秋收若无整个家族及邻舍的彼此照料帮忙,势必举步维艰。
这就是日本民族文化核心??集体本位主义形成的始因。
日本文化可说是一件“百纳衣”,主要由中国、英美及本土诸种因子构成。
日本人自身创造力依靠引入外来文明得到启发,进而推进本国发展。
日本文化的继发性形成了该民族学习和接种其他文化的价值取向。
战后日本更是大张旗鼓不遗余力地从西方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略,且与传统文化相整合,陶冶成一种新质的颇具东方特色的日本式的文明。
一位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说:“我们日本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没有哲学。
”日本人具有“亲自然”的情感倾向,在思维方式上重感觉、轻抽象;重经验、轻思辩。
日本文化具有重学习、模仿和综合再创造的倾向。
说到底是它文化的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而形成实用主义。
“家”是日本文化的基质。
日本传统的整体结构是“家”的联合,其顶端是皇室,这种多层次的同组关系形成作为日本社会整体的政治组织即国家。
这种纵式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严格的等级特征。
传统日本社会除皇族和宫廷贵族以外,依次的等级是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和贱民。
日本人很讲究“忠”和“孝”。
日本人的“忠”与“孝”与中国人的理解不相一致。
日本人的基本假设前提是每个男女生来负有“恩情债”。
有债就需要报恩,报恩的主要形式是“忠”。
世人皆知的日本人的“企业精神”、“集体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忠”的价值基础上。
因其具有独特的文化,日本才能踏上其成功的现代化之路。
羞耻感将日本人牢牢地束缚在道德律令中,因此在日本人看来,知耻就成了德行之本。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在日本的文化发展历史上,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可以说,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吸收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上的,他们把这些精华加以消化,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融会贯通,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
日本的设计,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
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此时的日本设计家试图将反映西方生活方式的观念照搬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却显得笨拙、生硬和肤浅。
随着现代设计走向成熟,他们发现融合了日本民族艺术传统的作品反而能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现代的设计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设计界取得一席之地,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显著成就的作品大都带有鲜明的日本身份。
在现代高科技工业冲击中传统并没有消亡,反而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作为精神支柱植根于日本现代设计理念中,使日本设计表现出独特的气质,成为别国无法取代的重大特征,是日本跻身设计强国的制胜法宝。
一、日本现代设计中的传统精神总的来说,日本的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精神含义,构成了日本设计中的精神支柱。
永井一正把日本设计家分为四代人:其中第一代的代表人物为龟仑雄策、早川良雄、伊藤光治等人;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则为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五十岚威畅等;第三、四代的代表人物有石岗瑛子、浅叶克己、伊藤晃一和上条乔支等。
第一、二代的设计家尽管各自风格相差很远,但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
永井一正用几何框架勾画出一种特定的画面空间气氛,又着重具象的装饰性图形的研究和应用;早川良雄则用水彩、色粉等材料以透明且柔和的手法绘制招贴形象。
他的作品带有一种梦幻般的韵味,各种隐喻的图像间渗透着一种淡淡的优郁和诗意;田中一光对平面设计语言的运用有着独到之处,他对日本的字体和符号有着很深的研究,试图通过现代的方式将他们在招贴上重新加以诊释和表现,他强调设计的平面型和空间型,作品具有高度的秩序感和工整性,在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平面符号的独特魅力,他的作品既有强烈的民族性又有典型的国际风格;中村诚则主要以摄影的手法进行设计,在为资生堂化妆品公司设计的系列招贴中,他以日本人独特的审美眼光去揭示日本女性的美,选取最具日本风格的细节,以点带面,戏剧性地夸张处理,对肌肤、睫毛等细节的细枝表现,对画面朦胧气氛和色调的把握,使招贴画面充满着一种东方的审美意蕴。
日本的民族精神与企业文化

日本的民族性格
菊与刀
菊:高雅、柔和
刀:好斗残忍
有西方学者称其为“精神分裂”的民 族
生性黩武而又爱美 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 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 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 忠贞而又易于背叛 勇敢而又怯懦 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的民族精神
武 士 道
武士道的渊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佛教 神道
孔孟
一、神道
神道是日本的固有宗教。 日本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日本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 之情。 神道属于自发宗教范畴,无创始人、无人为创教 动机、无系统的学理教义和规范化、制度化的宗 教仪轨。 公元5、6世纪佛教与中国儒教传入日本,对神道 产生很大影响。
神道吸收佛教教义、儒教的伦理道 德,形成各种神道学说。
参考书目:
《菊与刀》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 商务印书 馆 1990年第一版 《武士道》 [日]新渡户稻造 著 商务印书馆 1993年第一版
主要神社
春日神社 伊 势 神 宫
明治神宫
神道在日常生活的表现
招财猫
大黑天
惠比寿
二、佛教
公元6世纪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 7世纪初,圣德太子积极推进兴佛事业,被尊为日本佛教的始 祖。 东大寺和唐招提寺是历史上有名的佛寺。 中国的鉴真和尚在754年到达日本,正式把律宗传入日本。被 奉为日本律宗祖师。 日本佛教形成了自己的佛教。 如净土宗、净土真宗、 日莲宗等。 佛教仍然是日本的 主要宗教之一。
① ②
天照大神
靖国神社
于1869始建,最初为“东京 招魂社”。创建主持人为日本 陆军创始人大村益次郎。 靖国神社是国家神社,使为国家战争 中战死的军人而建立的。 1978年,东条英机等14名A级战犯 被放入靖国神社名薄。供奉人次: 2,466,53 人。 1985年,中曾根康弘首次以 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原来并不叫日本。
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
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
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
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
日本本身处在亚洲,所以日本的民族性格具有典型的东方特征。
日本人属于强悍的蒙古人种,它的文明、文字、文艺传统是由中国传入的。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种能激发民族奋发向上、顽强进取的精神动力。
日本就是凭借着强大的民族精神走到了现在。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资源贫瘠的岛国。
由于生存不易,所以日本人的危机意识相当强,这一方面使实用主义在日本民众的脑中根深蒂固,外在则表现为利益至上和日本传统的团结合作精神——因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使民族在这种贫瘠中生存下去。
其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体本位主义”。
“集体本位主义”乃是日本民族立国之本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现代迅速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面对困难和处于逆境时,民族精神最为强悍的是日本人。
是因为他们忍耐、执着、自律,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坚强的生存下去,才有了现在日本的繁荣。
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有看过电影里的情节,那就是日本人战败了,就拿出一把很长的刀切腹自尽,我当时因为年纪小,不懂。
现在看来真的很合乎日本的民族精神。
日本人在战场上被“囚”的时,他们就特别能够忍耐、特别执着,而且有崇高的自律精神,敢于拔刀自尽、以身殉国。
日本人在和平时期被“囚”,他也特别能够忍耐、执着、自律,积极有为地开发创新、建功立业。
从日本人高度的忍耐、执着、自律看,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日本这个矿藏资源贫乏,严重依赖进口,粮食及多种农副产品不能自给,资源总量没有中国一个贵州省多的小国家,在二战惨败之后,经济却高速发展,迅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曾经有个美国的作家写过一本书,名字叫《菊花与刀》,他想以最简单、最有代表的东西来讲诉他眼中的日本以及日本人。
这一书中深刻剖析了日本国民性格中的这种矛盾。
其中这样写到:〝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背叛,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当中的性格不知道是在描述何物。
说起中庸又不是很像的感觉,但是看起来也不像是极端。
有许多西方学者因此称其为〝精神分裂〞的民族,但日本人并非没有自己的原则。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对别国文化的学习,就往往带有民族特点鲜明的目的性。
他们往往忽略了别的文明理论体系中最有价值,对全人类最有益处的精髓部分,而汲取与他们民族早已存在的价值观相契合的那部分。
下面举个例子来证明下,比如儒学,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
日本著名学者朝河贵一曾说:中国人并不使〝忠〞、〝孝〞、〝勇〞成为无条件的,而是设置一个凌驾一切之上的〝仁〞,作为行使〝忠〞、〝孝〞的先决条件。
如果统治者不仁,那么人民起义反对他就是正当的。
在日本,这些思想显然是与天皇制不相容的。
显而易见,根植在日本民族思想中最根本的价值准则就是实用主义。
曾经也有一段话,很仔细的描绘出了日本的独特的民族精神,内容是这样写的:对人的完满和神性的向往促使日本人无限的拔高自己的精神和意志。
因为物质的条件总是有限的,要想达到神的无限和全能,只能依靠精神的无限性来激发出巨大的能量。
因此日本人蔑视物质,重视精神。
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的观念就是:身体条件、物质条件的限制不算什么,只要有坚强的精神意志,什么都能做到。
这就使日本人的行为方式超越了自然的法则,以精神意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去行事。
因此每个日本人都要成为永恒精神的化身,成为永世长存的
“日本精神”的一部分,不负神的后裔之名。
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精神精神长存。
下面就来熟悉下日本文化,什么是日本文化?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也是刚才我提到过的“菊与刀”。
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
有茶道、花道和书道。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
正是在中国文明的巨大影响下,到公元4至5世纪日本列岛就渡过了野蛮阶段,进入了文明阶段。
在后期,也就是现代,日本的文化更多的是受到西方的影响。
在与西方文化共流、撞击与相融中,探索出现代日本文化发展的独自道路。
日本聪明的是,不是一味的吸取外国文化,而是拿些和本国相似的加以利用改造。
同时在现在,日本的文化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中国。
从生活到学习不等。
以儒家中和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是一种真诚的和平文化。
这些在国产动画片中都被以各种形式所表现。
但是,在大部分日本动漫里,几乎都可感到那种冷酷无情的战斗狂和无赖般的挑衅滋事的精神毒素。
同样是战斗,中国有一笑泯恩仇的精神,而日本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的格杀,不然没完。
暴力文化长久的浸溽,就像核辐射,把青少年教唆得破坏成性。
中国的文化你在何处?未来的你能否依然辉煌灿烂,在被日本文化的冲击之下,你是否会风雨无阻的继续被我们所颂扬和传承?我不敢认同,在日本的强烈文化冲击之下,我们都被遮上了黑色的布纱。
上面说的只是其中一种,其实还有很多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身为下一代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懂得什么是好的,日本的一切并不都是好的。
我们的儒家的文化还是该好好的继承下去,中国还是需要后继有人的不是吗?作为华夏文明的后裔,我们应该有责任去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祖国的文明,哪怕祖国再落后,哪怕这种爱带有自负的情感,这是一种责任。
就象别人的家再好,那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再不好,也是我自己的。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受到各影响,但是关键是不能从洋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