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论文 我眼中的日本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篇一:日语及日本文化论文日本语及日本文化论文虽然选修的《日语及日本文化》这门课程总共也就只有十次左右,接触的日本文化也不多,但是,经过这段世间的学习,对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多少有点感触。
日本,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一个资源不怎么丰富的国家,一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民族,一个崛起于世界东方的国度。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值得传承下去的理由。
就像我们现在还风行的端午与中秋,日本也有他们的传统文化,比如相扑,肚皮舞,成年礼等。
很多时候看到日本热热闹闹地举行各种节日活动,看到他们满脸的欢笑,听着他们捣出的鼓声,都会被或多或少地感染着。
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同样,我们也能够从这些传统的节日中看出一个民族的特点。
比如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很喜欢相扑。
我们可以从那些前往看相扑比赛的人眼中看到他们对强者的向往与崇敬,也可以从那些为了成为相扑手而不惜牺牲自己健康的人身上看出他们身心的近乎“疯狂”的执着。
又比如日本人人乐钟的肚皮舞:在肚皮上画一个大花脸,然后头戴一顶大草帽,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蹦蹦跳跳起来。
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的这个活动可以用类似幼稚这样的词来形容,但是,对于那些日本民众来说却是乐此不疲。
这正应正了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要自己开心,何必如此在乎别人的看法?再比如那个成年礼,在我们中国只是法律上规定一下年满18岁就算成年,何曾这样用节日的方式隆重地宣告“我已经成年了!”?足以看出日本人对一个即将成年的人的重视,更可以看出他们自立自强的特性。
还有,日本是一个忧患意识很强的国家,从小学起老师就会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居安思危,以此来激励学生的进取心理。
当然,这方面的还有很多,在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们泱泱华夏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自不必说。
而相对比我们小得多的日本,暂且不说他们曾带给我们东亚国家的灾难,虽然他们的文化与历史无法和我们比肩,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有些行为会令我们所有无法忍受,但也不容否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新纪元,日本那个岛国在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日本文化议论文

日本文化议论文中国需要强大但中国更需要共存,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就显得很有必要,而且更应该致力于使之推动中国经济建设的命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议论文,仅供参考。
日本文化议论文篇一“‘多啦A梦’也很有趣呀!”“明日动画频道会演‘迪迦奥特曼’,据说宇宙警备队的大队长——奥特之父还会出现啦!”正当这些孩子议论得激烈的时候,不知道是谁说出了一句话“中国动漫一点也没有意思,一点也不受欢迎。
”这一声并非一语道破天机,而是听起来特别的刺耳,想不到这些话会出自于这些孩童之口,听得出他们也并非是童言无忌,是他们对中国动漫,以及日本动漫的客观评价,可他们也是中国人呀,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自己的祖国虽然做得有些不够好,但毕竟是自己祖国,毕竟是自己的家呀!我喜欢看中国动漫,是因为它并不是剧情简单,却是善恶分明,常常蕴含着中国的传统特色,独具一格。
但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日本动漫似乎已经占据了中国动漫市场,玩具超市里到处都有日本动漫的图片,无论是“美少女”还是“名侦探柯楠”都是孩子们心中的最爱,其比猫爱吃老鼠还疯狂。
中国的动漫因此而被埋没,不被理解,而日本动漫靠着一股时尚的风气紧扣住了中国孩子的心。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水平都等各方面都十分低,但日本埋头苦读,在短时间内将日本变成了一个发达国家,之所以他们能有如此巨大的腾飞的力量,是因为教育为他们改变一切落后状况作了很好的铺垫,从而才有了今天在世界上展示着自己风采的日本。
如今,不仅仅只是动漫向中国蔓延,松下电器、丰田汽车也向中国蔓延伸长,他们想禁锢住中国人的思想,让中国孩子陶醉于日本文化中,埋没中国五千的历史文化。
但竟然日本短暂的文化战胜了中国的文化。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日本将中国放在手术台上解剖了许久,而中国呢?”中国只知道那段与日本敌对的记忆,却从未想过向日本学习。
中国人自以为是傲骨,却真正的成了自寻死路的方式!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还需要发展,邓小平曾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提升中国只有教育才能促进发展,挽回中国孩子对祖国的热爱,对爱憎的分明……中国人要及时治理“沙尘暴”“多植树,少浪费水”,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最终将“破土而出”,将会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式登上世界文化的巅峰!日本文化议论文篇二日本料理,独特风味的形成同其岛国的地理环境及东方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
企业文化论文(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企业文化论文(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引言概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组织风气,它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强国,其企业文化向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1.1 高度重视员工的忠诚与奉献精神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
员工被视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通过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长期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良好的福利待遇,激发员工的忠诚心和奉献精神。
1.2 突出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日本企业文化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日本企业中,个人的利益往往被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员工们乐于为团队的成功而努力工作。
企业通过培养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实现整体的协同效应。
1.3 强调细节与精益求精日本企业文化非常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
日本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创造以及服务过程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品质。
企业通过持续改进和不断追求卓越,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二、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2.1 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中国企业可以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经验,注重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
通过提供稳定的职业发展机会、完善的福利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忠诚心和奉献精神,增强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意识。
2.2 倡导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中国企业应当重视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鼓励员工之间的协作和相互支持,实现团队的协同效应。
同时,倡导集体主义精神,使员工能够把个人利益融入到团队和企业的整体利益中。
2.3 追求卓越品质和精益求精中国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创造和服务过程中,应当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企业要注重创新和技术提升,不断追求卓越,提高竞争力。
日本文化论文

日本文化论文西安工业大学日本文化姓名学号专业院系2022年5月通过上选修课――现代日本社会与文化,我爱上了这个有着很浓郁民族特色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的国家――日本。
而谈起日本,就不得不说说它那别具一格的文化。
下面我就就日本文化的饮食文化、企业文化、日语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我的论述吧。
一、日本文化之饮食文化1.日本饮食文化的三大特点食物是一切文化的基础。
在饮食文化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
因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早在绳文时代,日本已经有了明确的两性分工:妇女采撷坚果,男子打猎捕鱼。
以后,随着水稻种植技术传入日本,日本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杂食这一基本特性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相反,他们的食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加丰富。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日本的畜牧业曾经不太发达。
同时,在历史上,由于牲畜主要用于耕地拉车而非食用,以及佛教禁忌杀生,因此,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日本人的肉类摄入量一直不足。
但是,最近几十年,这种状况已有改变,肉类作为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与鱼类“分庭抗礼”――日本四面环海,在日本可以品尝到的海鱼达三百种以上,日本人自称“彻底的食鱼民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产品而自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和身高、体重均有显著的增长。
产生这种状况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按照赖肖尔的说法,就是“食物更加丰富多彩。
”日本人在饮食中兼收并蓄的特性,和他们的思想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中国“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日本人认为,万事万物均以“平衡”为第一要义。
由于各种食物均有“阴阳”之分,自古以来,日本人始终贯彻杂食的原则,以保证“阴阳”的平衡。
正是这种观念,使杂食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日本饮食文化的另一特色是“生”和“鲜”。
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鲜的东西是营养最丰富、体内所蕴含的生命力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
关于日本文化方面论文

关于日本文化方面论文日本的文化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特殊性的东西,是一个社会综合的缩影。
由于* 原因,日本在姓氏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人名的起名等方面,都很注重姓名的社会性、现实性。
日本文化方面论文篇1试论日本姓氏文化现象摘要:姓氏文化是日本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日本人的姓氏产生较中国晚。
由于* 原因,日本在姓氏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人名的起名等方面,都很注重姓名的社会性、现实性。
日本虽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但日本人的姓氏却为数不少、千奇百怪。
日本姓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宗教、风俗等重要文化现象。
研究日本姓氏对于日本社会、文化、语言、文字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日本姓氏文化现象日本人的姓氏产生较中国晚。
由于* 原因,日本在姓氏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人名的起名等方面,都很注重姓名的社会性、现实性。
日本虽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但日本人的姓氏却为数不少、千奇百怪。
日本姓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宗教、风俗等重要文化现象。
1. 日本人的姓氏起源较中国晚1.1 中* 姓氏起源中* 姓氏起源据说可以追溯至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的崇拜。
传说中的女娲、伏羲为风姓,神农为雷姓,黄帝有云姓之称,等等。
上古时期,中国人姓和氏是分开的,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姓指的是一个人的血统,只有贵族才有闲空研究或者附会自己的血统。
而氏则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
男人主外,平常使用能代表自己身份地位的氏而不用姓。
姓、氏分开的制度在汉以后就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姓、氏逐渐合流。
夏商周时期,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
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
先秦时期一般老百姓不准有姓氏,如变法的商鞅,本是卫国人,起先被称作卫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成功,被封于商郡,从此改名为商鞅。
1.2 日本人的姓氏产生与中国姓氏制度相比,日本的姓氏产生较晚。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日本文化发生于分隔、封闭的狭小地域。
众多分隔、封闭的生存空间又叠加为整体结构,相互形成对立、排斥、竞争关系,从中引出你我分界的政治逻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范文一:日本文化产业的特点【摘要】日本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世界前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息息相关,并且与其历史背景与发展情况密不可分。
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从五个方面总结了日本文化产业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特点日本是文化产业大国,与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系统不够完善,整体而言与日本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对日本文化产业进行分析,了解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总结其发展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日本文化产业大国战略的发展理论依据和背景1.1文化软实力在国际关系学中,国家实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影响核心,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国际地位及其国际影响。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之间所拥有的实力资源出现了转化困难的现象,若要提高国家实力就必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在国家实力发展方向中,“软实力”作为一种集文化、意识形态和国际机制建立于一体的发展方面,因其对社会的广泛影响而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
在软实力当中,文化软实力是其发展动力,因此学者也把软实力称为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形成来自于国家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是通过吸引而非侵略来达到自身发展目的的一种能力,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水平。
与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相比,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文化软实力具有以下特点:1.1.1文化软实力体现了国家的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更是反映了一国政治和外交政策的价值,同时也是“和谐文化”发展的基础。
1.1.2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军事等密切相关。
日语文化论文

日语文化论文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滋养了日本文化,在日语结构中溶入了大量中国文化。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语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日语文化论文篇1浅探学习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的学习不仅需要言语训练,更要加强对语言产生民族的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日语的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只有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得到突显,才能使语言作用于不同文化间的障碍解除。
因此,本文以学习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为题,进行日语人才培养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学习方式;探讨前言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来源于语言与文化间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一个民族语言的来源。
在不同的语言当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可以体现在语言之中。
所以说,语言不仅是人类用来进行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在进行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之时,要摆脱传统的日语学习观念,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日语学习者具备较高的日语文化交际能力。
这也是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的共同期望。
1、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可以利用日语进行流利的交流,实现交流的目的。
但是,日语的学习如果仅以词汇量和语法学习水平作为衡量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指标,是不尽合理的。
因为一位日语学习者只掌握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和日语语法,是很难完成正确的交流的。
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语法运用上的错误,对方可以大方的谅解将日语作为外语的交流者。
而如果日语的语言使用不恰当,则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对方则可以认为日语学习者存在价值观念上的问题,其语言的不当表达属于不友好的表现。
这些都是日语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所导致的现象。
所以,加强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日语使用者之间的良好交流,更有利于中日两国和谐关系的打造。
2、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因在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当中,经常会出现语言运用上的失误,这使得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3000字日本文化论文

3000字日本文化论文篇一:日本文化论文我眼中的日本论日本文化本学期有幸选到了老师的“日本历史”公选课。
就我所知,这门课有很多同学都想选。
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想选呢?我认为首先是日本这个民族和我们中国有着很复杂的关系,不论是古代的日本向中国学习,派出遣隋使,遣唐使等,还是近代日本发动了令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苦难的侵华战争。
都是国与国之间的交集的一部分。
就我个人而言,是怀着对日本的极大的兴趣来选这门课的。
诚然大部分时间,说对日本感兴趣会让人觉得是亲日,是卖国倾向。
但是最近越来越发现,作为中国,想在与日本的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处于一个上风的位置或者有利可图;作为一个中国人,想正确全面地认识日本。
觉必须抛弃心中的偏见和痛恨,以一个客观的心态来面对,来学习日本和日本的文化。
我个人对日本谈不上喜欢或是讨厌,小时候总是听老人们说日本鬼子在侵略中国时怎么样怎么样,就十分的反感日本或者说是畏惧日本也不为过。
后来上学了,通过书本或是电视上放的抗日电影,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努力战胜了小日本。
便又变得十分自豪,但是对日本的讨厌却是未曾改变。
知道后来看了一些关于日本的书籍、电影和动漫之后才对日本的看法有所改观。
以下是我的一己之见,谨供参考,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一. 日本战国此词汇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条中出现的“天下战国之上(天下戦国の上は)”一句。
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
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从室町幕府时代爆发了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
因此有的人说日本没有战国,但就我而言,不论战国与否,那些名留青史的英雄,那些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是不会改变的。
今川义元、北条早云、北条氏康、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斋藤道三、松永久秀,毛利元就、伊达政宗、上杉谦信等名字只要是玩日本战国系列游戏的人都耳熟能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本文化
本学期有幸选到了老师的“日本历史”公选课。
就我所知,这门课有很多同学都想选。
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想选呢?我认为首先是日本这个民族和我们中国有着很复杂的关系,不论是古代的日本向中国学习,派出遣隋使,遣唐使等,还是近代日本发动了令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苦难的侵华战争。
都是国与国之间的交集的一部分。
就我个人而言,是怀着对日本的极大的兴趣来选这门课的。
诚然大部分时间,说对日本感兴趣会让人觉得是亲日,是卖国倾向。
但是最近越来越发现,作为中国,想在与日本的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处于一个上风的位置或者有利可图;作为一个中国人,想正确全面地认识日本。
觉必须抛弃心中的偏见和痛恨,以一个客观的心态来面对,来学习日本和日本的文化。
我个人对日本谈不上喜欢或是讨厌,小时候总是听老人们说日本鬼子在侵略中国时怎么样怎么样,就十分的反感日本或者说是畏惧日本也不为过。
后来上学了,通过书本或是电视上放的抗日电影,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努力战胜了小日本。
便又变得十分自豪,但是对日本的讨厌却是未曾改变。
知道后来看了一些关于日本的书籍、电影和动漫之后才对日本的看法有所改观。
以下是我的一己之见,谨供参考,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一.日本战国
此词汇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条中出现的“天下战国之上(天下戦国の上は)”一句。
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
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从室町幕府时代爆发了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
因此有的人说日本没有战国,但就我而言,不论战国与否,那些名留青史的英雄,那些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是不会改变的。
今川义元、北条早云、北条氏康、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斋藤道三、松永久秀,毛利元就、伊达政宗、上杉谦信等名字只要是玩日本战国系列游戏的人都耳熟能详。
在这个时代,以幕府将军(也称作征夷大将军)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护职威信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为大名。
各地大名进而称霸一方,甚至于成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为可能。
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
到了战国中、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
日本的这段历史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何其相似。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无义战”,但日本的战国时期也不例外。
总结起来就是“下克上”三个字。
整个日本战国时代都充斥着重臣杀害主公然后自立的事。
以织田信长来说,他从西方购买了火枪的武器,可见日本当时的割据势力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他们虽然忙于国内战争,但并未一味排外,反而懂得引进先进事物,虽然这些是为了征战。
但是我们也不能磨灭他的历史眼光。
说到日本战国,武士道精神是不能忽视的。
这种精神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日本这个民族的骨子里了。
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神道教和佛教,以及孔孟之道和亚洲甚至世界各国文化。
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
武士道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奥义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
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
儒家的“士
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的“武士道”是以为了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因而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封建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等。
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
武士道注重共性,与注重个性的欧洲骑士相异。
但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骑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并非是爱国精神。
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
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其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
因此在日本战国中可以看得到,各个地方的国人们都抱成一个集团来对外,其中当然也充斥着勾心斗角和背叛。
武士道的精髓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忠。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二.从动漫看日本
坦言之,我对日本很大的兴趣来自于对日本动漫的喜爱。
日本动漫自1917年,下川凹夫摄制《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开始盛行至今。
日本动漫凭着剧情的创新和趣味性在全球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拥有了广大的收看人群,自成一个体系。
动漫是日本的第一产业链,在全球没有国家可超越。
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17—1945萌芽期、1946—1973探索期、1974—1989成熟期、1990至今细化期。
其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漫画家和动画制作者,如手冢治虫,鸟山明,富坚义博,宫崎骏,高桥留美子,藤子 F 不二雄,井上雄彦,车田正美,庵野秀明,贞本义行等都是广大宅男们仰慕的大神。
作为一名动漫爱好者,我不得不承认日本动漫要比国产动画好很多。
首先是剧情上,日本动漫有很多的分类,剧情多样化,而且不幼稚,迎合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欣赏水平和领悟力。
而且有很多动漫对人生和人性都进行了研究与阐释。
以日本动漫三次高潮里的EV A为例。
《新世纪福音战士》最开始是典型的机器人动画(实际上不是的),故事注重描写战斗场景和人物对话。
随着情节推移,故事逐渐变成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神分析式的叙述,在结局数话更将此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
《新世纪福音战士》革命性的强烈意识流手法,大量宗教、哲学意象的运用,使得它在日本掀起被称为“社会现象”程度的巨大回响与冲击,并成为日本动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许多动漫爱好者常视其为日本历史中最伟大的动画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许多的人物,而且个个都十分的鲜活饱满。
人性的各种不同的特性和弱点都在不同的角色身上得到了体现。
如男主角在因为害怕被别人伤害,而总是试图逃避的同时又一遍遍的告诉自己不能逃避。
日本动漫中我最感到有趣的是它敢于挑战人们一般的价值观。
在日本很大动漫乃至其他的影视作品中,善与恶的界线并没有那么径渭分明。
这与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里没有善恶标
准,只有杀戮和尽忠的思想是相当契合的。
我觉得这体现了日本民族的那种矛盾的性格,善变的伦理观。
三.所谓的日本人的重口味
日本有很多的影视作品和书籍常常被国人认为重口味,的确有点是纯粹的恶心人,但是有的却是十分深刻的。
这些作品之所以让人感到重口味,是因为作品中的一些东西在我们身上就能找得到,而且还不是少数。
但是这些思想一般都是不好的甚至是反人类的,所以我们不愿承认它们,不愿正视它们,因为这不下于往自己的伤口上撒盐。
但是日本人却能把它们做出了,这看似是一种近似自残的行为体现出了日本人对人性的深刻见解和执着追求。
例如日本的恐怖片一直都是位于世界前列的,而且都是那种全方位的,从剧情,环境,音效等个个方面来吓人。
能达到效果就是因为导演知道观众们的内心畏惧着什么,什么地方是内心壁垒的薄弱之处。
在其他题材的作品之中也充斥着人性中突出的东西如爱,恨,性,怒,哀,反抗,屈服等等。
有人说日本的影视作品很极端,但是我觉得这正是它有趣的地方,只突出一点,通过详细的刻画来把这种品质渲染的淋漓尽致。
以上就是我本学期通过课上课下的学习所了解到的一些日本的一些文化、习俗,它们对于我来说,既新奇有趣,又从某个角度诉说着日本这个国家的点点滴滴。
在这块多灾多难的狭小国土上崛起的大和民族,有着太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掘。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要“求同存异”中日文化虽然有异,但正是这份异让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我们对于日本文化要辩证的看待,不可盲目推崇也不可全盘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再为我所用。
通过日本文化史的学习,我改变了不少以往对日本的错误认识,也经老师的引导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中日之间的关系以及日本文化的优点和缺点,由此我也认识到要全面的看待一个国家和民族以及他们的文化,这样才能追赶上并超越,这对我以后的发展很有用。
一己之见,谨供参考,不对之处,还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