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与日本的民族精神
论日本的民族精神

论日本的民族精神聂帅南民族精神代表着一个国家主要的精神支柱,是巨大的无形文化资产和生存影响力,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面貌、性格、意志、活力。
一个国家民族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其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起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个狭长的岛国,国土面积不足38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的云南省还要小。
日本的天然资源匮乏,矿石、石油、煤炭、粮食等主要的生产资料基本都是依赖于进口。
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还是地震、海啸的多发地。
在这样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下,形成了日本人民所特有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和迫切需要出人头地的自尊意识,在这种意识下,也深厚培育了日本民族天然的对内积极奋发图强、创新思变的进取精神,以及对外不断寻求拓展,甚至不惜声誉去掠夺侵占他人资财的野性。
近代历史上,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是日本开始吸收西方文明,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主张,走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重要转折,长期的孤立与对西方工业强国的依赖,使日本产生了强力的危机感,为了摆脱这种危机感,日本在这一时期,大力开展西化教育制度,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到了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1904-1905年,日本又在中国的东北旅顺发动了日俄战争,强烈的占有欲望深入了日本人的骨子里。
现代史上,日本尽管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但日本几乎同时是在与中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朝鲜、美国及苏联交战。
日本战败后,用了一、二十年的时间战争赔偿和恢复重建,再之后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经历了经济的高速成长期和稳定期发展,奠定了日本稳居世界经济文明强国的领先地位。
日本何以能死而复生,从战败国的废墟瓦砾中崛起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强国?在二战后的六十多年复兴中,日本何以先进的工业化技术引领世界的潮流?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本人利用今年暑假的日本实地考察感受,谈谈对日本民族精神的一些认识,并希望在国人举国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时候,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汲取日本民族精神中有益的成分。
明治维新为日本现代化的启示与启发

明治维新为日本现代化的启示与启发从闭关锁国到现代化大步向前——明治维新为日本现代化的启示与启发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日本从闭关锁国走向现代化。
明治维新对于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为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治维新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启示和启发。
一、政治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进行了深刻的政治改革,建立了新的政府体制。
新政府以大日本帝国宪法为基础,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了国家统一和稳定。
政治改革的成功,使得日本的政治稳定,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这一点启示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政治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上的不稳定会影响国家的运转和发展,限制其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政治稳定,推进现代化进程。
二、经济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通过经济发展实现了向现代化的转型。
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推进国有企业的建设、发展工业、修建铁路、开发新的矿山和农田等,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些经济措施为日本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这一点启示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发展经济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发展,可以为现代化的进程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三、文化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文化改革。
在文化方面,日本推崇“实用主义”,注重教育、科学和技术等实用性较强的领域的发展,推进国民教育,培养新的文化人才,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
这一点启示我们,文化的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面。
推进国民的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可以为现代化的进程注入新的动力。
实用主义的观念也对我们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四、国际交流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吸取了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日本实行了文明开化的政策,与外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开展了对外经济贸易活动。
这些活动为日本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关于日本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有很多不同的评价。
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日本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政治发展情况来看,日本是资本主义强国;从军事角度和文化层次上来看,日本在世界上有着很强的军事实力,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文化大国。
笔者不想讨论日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的发展情况。
笔者今天所要讨论的主题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所凝练的民族精神。
标签:日本文化;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日本之所以能在国际社会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所凝练的民族精神。
日本正是依托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才能从一个不知名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大国。
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日本传统文化包含着哪些优秀的民族精神。
1.日本具有不断学习和借鉴的精神日本本就是一个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他既没有中国那样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也没有美国那样雄厚的资本主义积累。
但是它为何能够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帝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呢?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民族精神中的不断学习和借鉴。
中国强大的时候,它不断地向中国学习和借鉴,最终融合了本土化的精神风貌创造出独特的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
等到中国闭关锁国开始没落的时候,他又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政治制度,最终超越了其曾经学习过的中国;在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它又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了对其学习过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超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纵观日本国的发展历史,无不都是在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最终获得了成功。
2.日本渴望成为强者的民族精神众所周知,日本自幕府建立之日起一直在全国范围内提倡“军国主义”思想。
很多人可能喜欢将“军国主义”思想与侵略战争与侵略者混为一谈。
但是我们认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不仅仅是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日本的“军国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该民族好战并渴望成为强者的民族精神。
试从日本近现代文学探索日本民族的精神构造

试从日本近现代文学探索日本民族的精神构造摘要:从19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明治维新和资本主义化的影响下,日本文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许多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家都依托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当时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诉求。
在本文中,将从经济、文化、思想四个方面,通过举例论述的方式,阐述日本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
在这个基础上,得出“傲慢”与“偏见”是中日两国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的矛盾导火索,是形成今天局面的主要原因,提出要从消除偏见的方向上,更进一步做好我们自己的角色,理性对待日本这个邻邦。
关键词:日本文学;民族主义;国民精神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9-0000-02一1868年日本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进行了自下而上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和现代化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这次的改革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对每个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冲击,也是每个方面的重大改变。
但惟独对一个方面的改变依然微乎其微,甚至置身事外,即日本文学。
由于这一时期的政治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由政治家所设计,作家保持很大的独立下,文学的参与性不强,因此这个时期的文学大都是自由主义文学。
当时日本文坛上公认的文坛领袖——森鸥外和夏目漱石,就是自由主义的领袖。
前者身为高官,却能在自身的文学创作中回避政治立场,表达文学的非功利性;后者则把表现“则天去私”和闲适心境的“余裕”加入自己的文学作品中。
这样的文学表达固然使日本文学“纯文学”的核心价值观得到一定的巩固,但在明治维新的大背景下,这样对个人的过分关注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明治维新遇到的问题格格不入。
岛国环境虽然使日本的统一和改革相对容易了很多,但对改革后的进一步发展却是一直禁锢。
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下,这种环境只会激发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文学也难以独善其身。
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统治时期,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胜利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好处,激发了日本各个阶层的民族主义观念。
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3篇

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3篇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中考历史知识点之日本明治维新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原因:(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王政复古政变。
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
二、明治维新1、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近代世界史大事件——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时间】开始于1868年【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性质】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改革方式】脱亚入欧【背景】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日本明治维新对我们的启发

日本明治维新对我们的启发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结果也影响到了日本整个社会的发展。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它不仅改变了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而且也为当今世界提供了很多启发。
首先,日本明治维新给人们留下了“自强不息”的启示。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改革了传统的封建体制,推行了新的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国防,改善民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日本政府积极推行各种改革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现代化的日本,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日本。
其次,日本明治维新也给人们留下了“吸取外国先进经验”的启发。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为了满足现代化的需要,积极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采用了德国、英国、俄国等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经验,使日本的经济、文化发展得到了加速。
同时,日本政府也加强了与外国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的外交活动,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发展。
此外,日本明治维新也给人们留下了“不断积极改革”的启发。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推行了大量的改革措施,不断加强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等方面的管理,以满足现代化的需要。
日本政府积极推行各种改革措施,不断改善民生,使日本的经济、文化发展得到了加速。
日本政府也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发展。
最后,日本明治维新也给人们留下了“发展科技”的启发。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大力发展科技,以带动经济发展。
日本政府大力投资科技研发,加大了科技研究领域的投入,推动了新技术的发展,使日本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总之,日本明治维新给人们留下了很多启发,包括“自强不息”、“吸取外国先进经验”、“不断积极改革”、“发展科技”等。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参考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努力实现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也要借鉴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努力实现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日本人的民族精神读书笔记

日本人的民族精神读书笔记日本自立国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在技术形成与革新方面走出了一条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道路:从近代日本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热衷以各种“道”为代表的系统性技艺,而不喜欢向传统的中国人那样,从宏观上解释这个世界最本质的东西。
我认为,这植根于日本相对严酷、封闭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他们养成了尊崇实力、注重实用的特点。
为了使更多的日本人掌握重视器物层面上的知识与技能,提升民族的整体竞争力,日本人较早认识到了教育立国的重要性:江户时代,兰学传入日本,成为上层争相追逐、标榜的学问;明治维新以后,明治政府大量废除封建私塾,开办新式学校,力争从思想文化和教育体系上脱亚入欧。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率先在全国普及了义务教育,是世界上最早最快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
直到今天,日本人也热衷于追求知识,特别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据一项市场调研表明,《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每日发行量均超过1200万份。
我认为,日本近代教育的着力点同中国的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把重点放在伦理道德教育方面,而日本以生产与生活方面的实用性知识技能为主。
日本人认为,东方传统道德教育是“虚学”,近代西洋科技知识是“实学”。
实学才是真正的文明。
明治天皇带头学习西方技术,提出了“广求知识于世界”的理念。
由于日本十分重视办学兴教,形成了热衷于知识技能和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的敬业之风。
和中华民族一样,日本民族历来不擅长抽象思想和理论研究,却愿做能工巧匠,只要有钱,就能继续购买外国的技术,只要有充足的工程学知识,用以改造西洋技术并使之产业化,日本就不会在工业技术上比外国落后很多。
例如二战结束后,日本之所以能在废墟上快速起飞,我认为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以实业立国、技术立国。
“即使GDP在一夜之间被地震摧垮,如果知识力、技术力还在,就留存住了经济的根本。
”中国人的气质,孔子说过一句话,叫“智者不惑”,既指对真理的确信,更指辨别善恶行为的不惑。
评析日本民族精神及其启示

Vol.39 No.1Feb. 2018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第39卷 第1期2018年02月评析日本民族精神及其启示王志强1,杨颖颖2(1.大连大学 党委,辽宁 大连 116622;2.大连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摘 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推动民族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内在动力。
当代日本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日本民族精神是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成因及启示,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着积极的思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日本;民族精神;启示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18)01-0074-05收稿日期:2017-09-07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KS129);2017年大连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专项研究课题作者简介:王志强(1957-),男,大连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学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研究。
杨颖颖(1982-),女,大连大学教育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文化中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每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内涵不同,文化和价值的追求各异,但是重视和培育本国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
近代日本发展迅速,通过研究和分析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在分析与比较的视域下反观中国民族精神,有助于更好的思考本国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日本与中国一水相隔,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近代,两国都有着悠久而复杂的联系。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两国交流广泛,而且日本从民众到上层阶层都非常推崇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特别是在唐朝时期,日本对大唐文化的推崇和吸收达到了顶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治维新与日本的民族精神
——大国崛起之日本1868年,也就是同治七年的10月23日,日本发生了历史上最意义重大的一次变革,宣布改元明治,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经过这一次剧烈的国家,社会变革,日本摆脱了半殖半封的悲惨命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了亚洲第一个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的国家,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同在十九世纪,作为历史上日本很长一段老师的中国也尝到了落后的封建制度的苦果,并同样为改革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很明显,两国的改革效果迥异。
在中国不管是戊戌变法还是洋务运动都只是聊胜于无的改良,对整个国家的命运几乎没有起到任何决定性的作用。
为什么封建制度更先进高度集权的中国没有成功完成的事却被群藩割据,政治混乱的日本顺理成章的完成了?这就要从日本独特的民族精神说起。
首先,在日本人眼中,有一种观念是:只有依赖别人的认可,才是安全的。
也就是说,很多日本人活在别人的认可或者自身对别人的义务中。
在日本的战争行为中,有一个恒常的主调。
他们一个劲儿地谈到“世界的眼睛关注着他们”。
这是摘自《菊与刀》的一段话。
我们难以理解这种近乎神经质的不知从何而来的责任感,但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偏执的责任感促成了他们的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从资料中可以知道,在二战中的很多战场上,日本军人被俘和战死比例可以高达1:120,可以想象,这种巨大的武士道精神在那场维新中做出了多大贡献。
其次,从维新过程中和战争年代的某些言论中,我们不难可以发现,在日本,普遍的观点是;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始料未及的事情。
战争中,日本广播中最常出现的语句就是“一切都在预计中”,不管是太平洋战争的失败还是东京遭到轰炸,人们乐于并习惯接受广播中地“安慰”。
就像西乡隆盛曾说过的“在大难来临际我们不应该气馁,而应该创造机会”。
(再把自己所有一切投入到一条生活道路上并遭遇失败后,很自然的选取了另一条道路--《菊与刀》)。
日本民族仿佛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失败,他们习惯性的将它看做预料之中的事情,并着眼于考虑解决办法。
这种近似精神胜利的思想很有可能为日本民族带来了好处,让他们在困境中毫不绝望的找出解决方案,比如在明治维新之前那段黑暗的时期。
说到日本,不能不提到大和民族对天皇神一样的崇拜,尽管有长达七个世纪
的时间他们的教皇毫无作为,沦为了将军的傀儡。
这在别的国家简直不可思议,就如同中国三国时期的汉朝皇帝或者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天子,民众对他们仅存在道义上的尊敬。
在日本,天皇持久的巨大的影响力令人瞠目结舌。
二战中天皇签订了停战条约后,对大多数的日本强硬军事分子的表现令很多预测家大跌眼镜:这个从来不知道投降为何物的民族竟然如此配合盟军工作,就如同战场上的他们都已经死了一般。
投降后的日本几乎没有任何地下反抗活动和破坏活动,一切那么理所当然地结束了。
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明治维新中日本人很容易团结在以天皇为象征的民族和国家旗帜下。
被广泛激发起来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极大地促进了明治维新的顺利进行。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日本民族被从小植入血液骨髓中的等级制观念。
在日本的历史中,几乎每个人社会地位都由世袭固定,每个人都个就其位,依赖于士(武士)农工商的秩序和等级制中,只要保持各就其位的局面,日本人就会没有任何抗议的活下去。
所以即便明治维新遭到了包扩农民在内的强烈反对,并危害了贵族阶级的利益,但根本的等级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这足以安了很多日本人的心。
在明治维新中,西方列强的压力以及日本本身社会的不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明治维新之前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这就为明治维新的顺利进行及最后成功奠定了基础。
这些客观原因这里就不加赘述。
毫无疑问,尽管明治维新残留的封建势力导致日本后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它仍然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近代化运动。
而在这次运动中体现出来的日本民族与我们迥异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也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