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围绕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
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殖产兴业、脱亚入欧。
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 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及主要改革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现代化城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现代化起源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明治维新的背景:讲解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等历史事件。
(2)明治维新的过程:详细介绍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改革措施。
(3)明治维新的影响:分析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等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假设自己是明治时期的日本人,面对国家危机,会如何进行改革。
4. 例题讲解:以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影响为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殖产兴业脱亚入欧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2. 答案:(1)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废藩置县、兵制改革等;影响:日本走向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侵略扩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案(教学设计)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幕府统治下危机的表现;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及过程;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及其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中日近代历史大事对照年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对比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和概括能力;通过材料研读以及图片、表格等的分析,认识到改革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仍然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问题探究、材料研读、以古鉴今等方式培养学生认识到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坚持改革开放。
同时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也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强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本课中出现的一系列名词如“辞官纳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理解有难度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体验式教学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之日本的片段。
让我们回到视频中的问题: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着日本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看一个屌丝是如何完美逆袭的。
新课讲授整体感知:尝试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把握课文三个子目之间的联系。
(抽取几位学生的思维导图,通过希沃授课助手拍照同步到一体机上进行展示。
)展示教师设计的本课思维导图:一、危机四伏的幕府统治——背景日本从1192年开始,进入长达700多年幕府统治时期。
到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才是实际统治者。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怎样的社会状况呢?1.严重的社会危机(1)幕府统治之下等级森严结合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讲述:幕府建立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把全国居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重要,对学生了解日本历史和东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讲述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明治维新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众多人物、政策和措施,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过程中各项政策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治维新的政策措施。
4.图片资料:运用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
2.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图片:收集与明治维新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位置。
接着,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包括黑船压力、国内矛盾等。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有更直观的了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过程与方法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治维新后的日本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3)倒幕的结果怎样?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附图解)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
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2024年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2024年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下册第四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启示。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封闭的江户时代”,第二节“明治维新的背景”;第二章“明治维新的展开”,第一节“政治改革”,第二节“经济改革”,第三节“社会改革”;第三章“明治维新的影响”,第一节“日本的现代化”,第二节“东亚格局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 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及东亚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启发学生从中汲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及东亚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等内容,分析其对日本现代化及东亚格局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企业家、平民等角色,探讨明治维新的意义。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明治维新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3.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现代化东亚格局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政治、经济、社会改革。
(3)谈谈你对明治维新影响的认识。
2. 答案:(1)明治维新的背景:江户时代的封闭、外国势力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的加剧。
(2)明治维新的主要政治、经济、社会改革:政治改革:废藩置县、设立议会;经济改革:发展近代工业、实行土地改革;社会改革:普及教育、提倡文明开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幕府统治的危机;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学会使用比较法、看图学习历史法、小组合作法来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治维新成为日本民族振兴的转折点,日本通过改革实现强国之路;日本通过对外学习,才得以不断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改革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也同中国一样,遭受过西方列强的入侵,但和中国不同的是,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获得了新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二、新课讲授(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多媒体展示:课本第14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图及第15页《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1.教师提问:结合课本内容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状况,用四个字概括并阐述观点。
学生回答:内忧外患。
内忧,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实行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外患,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叩开日本大门,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2.教师提问: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
学生1回答:相同点: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面临民族危机。
学生2回答:不同点:日本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教师引导: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二)倒幕运动1.教师提问:不平等条约给日本社会带来哪些危机?学生1回答:日本经济受到冲击,手工工场倒闭。
学生2回答:日本黄金大量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学生3回答: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日本摆脱了封建束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渐成为亚洲强国。
本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日本历史和明治维新的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日本历史的有关知识,对明治维新的背景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治维新的具体过程和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也需进行对比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对比分析法: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关键事件和时间节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明治维新的意义。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九下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影响及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2.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明治维新与我国洋务运动的异同,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从明治维新的历史经验中,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树立改革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与我国洋务运动的异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日本历史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明治维新的背景:讲述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2)明治维新的过程:讲解明治维新的三个阶段,即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殖产兴业。
(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阐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4)明治维新的影响: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如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等。
3. 对比分析:(1)对比明治维新与我国洋务运动,引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异同。
(2)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过程3.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4. 明治维新的影响5.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异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明治维新的认识。
答案: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通过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明治维新的成功,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作业题目:比较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分析两者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比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他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倒幕运动的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师启发、比较归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播放《大国崛起》第七节:日本。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我们今天就要学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而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__德川幕府__统治之下。
__天皇__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__幕府将军__手中。
德川幕府推行__闭关锁国__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面对__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__,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
一部分__中下级武士__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__倒幕运动__。
1868年,幕府统治结束,改年号为“__明治__”。
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3.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__西方__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__明治维新__”。
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__废藩置县__,实现__中央集权__;军事上,实行__征兵制__,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__殖产兴业__”为口号,大力发展__近代经济__;社会生活上,提倡“__文明开化__”,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__发展资本主义__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__资本主义强国__之列。
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__军国主义__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__对外侵略扩张__的道路。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明治维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积极作用: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了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消积影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天皇制度下仍保留了大理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成为后来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
探究二以俄国和日本为例,论述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采取了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等一系列的近代化措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封建国家变为富强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通过 1861 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增强了国力,走上了
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教学反思:
由于德川幕府的腐败统治,在日本国内形成了改革派,改革派要求推翻幕府的统治,教学时应该尽量将知识点讲详细。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
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
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出“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
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讨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成为亚洲强国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和朝鲜,给中国等国人民带来灾难。
历史证明:强而必霸的道路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同样遭受列强侵略的中国开始借鉴日本成功之路实行改革,但戊戌变法却失败。
它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