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代谢组学及其在淫羊藿药材研究中的应用

特产研究79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DOI:10.16720/ki.tcyj.2021.035植物代谢组学及其在淫羊藿药材研究中的应用靖汝楠#,冯静茹#,王一孝,张颜颜,李真,李莉,刘昕※,张伟东※(吉林大学药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植物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植物代谢组学有两个重要部分,即仪器分析和数据分析。
目前常用的分析仪器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等,常用数据分析手段主要有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淫羊藿是我国传统的补益中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植物代谢组学在各个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以淫羊藿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品种鉴别、代谢轮廓的描绘、质量标准的建立和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4方面来总结植物代谢组学在淫羊藿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加深对淫羊藿的了解,为其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他中药材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植物代谢组学;淫羊藿;质量标准;药理作用;炮制中图分类号:S567.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21(2021)02-0079-07JING Ru-nan#,FENG Jing-ru#,WANG Yi-xiao,ZHANG Yan-yan,LI Zhen,LI Li,LIU Xin※,ZHANG Wei-dong※(School of Pharmac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00,China):Plant metabolom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ystems biology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plant research. Plant metabolomics has two important parts,namely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data analysis.At present,the commonly used analytical in-struments includ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ommon data analysis methods mainly includ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analysis.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onic in my country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plant meta-bolomics in various application fields,andtake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focusing on the four aspects of species identifica-tion,description of metabolic profile,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standards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s.Summarize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nt metabolomicsin.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of,lay the foundation for its related research,and also provide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for the research of other Chinese MedicinalMaterials.:plantmetabolomics;;quality standard;pharmacological effect;concocted代谢组学(metabonomics/metabolomics)通过研究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其内部小分子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进而揭示生物体整体功能状态。
中医药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医药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医药论文选题参考1、中医药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2、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征求意见稿)3、循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4、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研究进展5、中医药抗体力性疲劳的整体思辨与应用前景6、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优势7、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探讨8、中医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综述与评析9、关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考10、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11、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文章的质量评价12、中医药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3、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质量控制14、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15、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药研究思路16、《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四时17、《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运数18、中医药研究中有关自由基研究近况19、《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证验20、《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意识二、中医药论文题目大全1、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实践健康促进2、《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气(精气)3、生存质量及其量表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4、《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天人5、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研究6、中医药治疗肺癌研究思路和临床经验7、浅谈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8、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文章的质量评价9、关于传统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问题10、中医药对重症瘀胆型肝炎的退黄效果:附312例分析11、对中医药戒毒的看法及建议12、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13、中医药配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14、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15、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与中医药16、中医药分阶段结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17、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研究18、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中医药治疗体会19、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20、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药指纹图谱分析三、热门中医药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现状调查2、生存质量评测及其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医药疗法4、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探讨5、乳腺增生病与中医药周期疗法6、细胞膜流动性与中医药研究7、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现状和展望8、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9、中医药临床试验的方法学问题与挑战:循证医学的观点10、中医药临床试验的方法学问题与挑战:循证医学的观点11、中医药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12、中医药行业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13、加强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研究14、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15、中医药对肿瘤放化疗的增敏减毒作用16、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17、中医药对肠道细菌易位作用的研究进展18、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思维19、论建立中医药信息学20、中医药组方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与展望四、关于中医药毕业论文题目1、中医药对维护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2、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应用3、中医药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地位和存在的问题4、中医药对维护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5、中医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6、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7、数据挖掘及其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8、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若干关键环节的思考9、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研究概况与展望10、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探讨11、中医药维护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12、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13、中医药辨治糖尿病肾病100例临床分析14、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结局指标的选择与应用15、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16、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17、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18、化学计量学用于中医药研究19、微量元素与中医药20、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思路与方法五、比较好写的中医药论文题目1、中医药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期的作用研究2、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3、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评价4、中医药抗内毒素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5、中医药微生态学的研究现状6、中医药学术期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章评阅及建议7、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8、量表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9、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10、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炎临床研究述评11、从热力学角度审视和研究中医药12、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13、袁浩教授对股骨头坏死中医药论治的学术思想14、关于中医药疗效评价和机理研究的思考15、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探讨16、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若干问题思考17、替代指标和中间指标及其在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中应用价值的思考18、危机中医药——告别中医中药19、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20、中医药醒脑散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药物代谢组学研究及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nl i) ay s 。鉴于 药物 代 谢 组 学 与 个 体 化 治 疗 密 切 相 s 关, 故在 此重 点对药 物代 谢组学 做一 概述 。
以产生 不 同的反应 : 有人 表 现 出 高度 敏 感性 或容 易
产 生不 良反应 , 的却 表 现为 耐 受 性 。究其 原 因何 有 在 , 个 很 重 要 的 因 素 就 是 药 物 反 应 的 个 体 差 一
康 志愿 者 ( 性 2 男 0例 , 女性 1 ) 1 7例 和 9例不 能切除
的非小 细胞肺 癌 患者 ( 性 l 男 0例 , 性 9例 ) 女 的尿
样 中的 P E 和 P E—M 水 平 进 行 检 测 , 现 C 物 的代谢 转 归 。另外 , aa— N ky
疗效果 。M rh y等 应 用 L up e C—MS法 对 3 7名健
病理分 级 。该 研 究 首 次 证 实 了药 物 在 个 体 上 可 能
引起 的反应 能够被 给 药 前 的代 谢 物 表 型所 预测 , 而 给药前 代谢 物 的 表 型能 够 反 应 药 物 代 谢 和药 物 效
出的¨ 。代谢 组 学 是 一 门 检 测 生 物 体 液 中代 谢 物 J 水平 , 提取 相 关 生 物 标 志 物 , 后 经 由综 合 分 析 来 最 揭示 机体 生 物 学 功 能 和状 态 的 学 科 J 。代 谢 组 学 关 注的是 各 种 代 谢 路 径 底 物 和 产 物 的小 分 子 代 谢
应 相关 的多种 因素 , 即药 物代 谢 组 学 对个 体 反 应具
备 预测 性 。继 动 物 实 验 之 后 , ly n 2 0 Cat ¨ 0 9年 的 o 研 究表 明 , 物代谢 组 学 能够 表 现 为 人类 接 受 治疗 药 剂 量 的对 乙酰 氨基 酚 , 通过 个 体 的 前剂 量 的 尿 液代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技术是一种系统性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代谢产物的方法,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分析,可以全面揭示生物体在特定生理或环境条件下的代谢活动,为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对其代谢组学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重点介绍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
一、代谢组学技术的原理及方法1. 代谢组学技术的原理代谢组学技术是以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为基础,通过对代谢产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综合研究生物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代谢谱,揭示生物体代谢的整体情况。
2. 代谢组学技术的方法代谢组学技术包括取样、代谢产物的提取和分离、质谱或核磁共振分析、数据处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步骤,其中代谢产物的分析是整个技术过程的核心。
二、代谢组学技术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1. 茶叶代谢组学研究的意义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化合物,如儿茶酚、茶多酚、氨基酸等,这些化合物对茶叶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而茶叶在生长、发酵、加工等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代谢活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全面解析茶叶的代谢产物,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茶叶的生长发育、化学成分和特征。
2. 代谢组学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不同茶叶品种、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加工工艺等因素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茶叶的品质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可以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茶叶中的儿茶酚、氨基酸、挥发性香气物质等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评价茶叶的香气、口感、色泽等品质特征。
3. 代谢组学技术在茶叶营养价值研究中的应用茶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而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茶叶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茶叶的营养价值,为人们科学饮茶提供指导。
4. 代谢组学技术在茶叶加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发酵、烘焙等代谢反应,这些反应会对茶叶的化学成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可以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1.药物研发: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药效物质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与疾病靶点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基因表达、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数据,可以揭示中药的药效和治疗机制,进而加速新药的开发和筛选。
2.药效评估: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评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例如,通过基因表达分析、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研究中药对细胞和生物体内不同基因、蛋白质的表达和代谢的影响,从而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副作用。
3.质量控制: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
例如,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中药材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和检测,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纯度。
4.中药与基因相互作用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中药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基因多态性研究可以揭示不同个体对中药反应的差异,从而个体化用药和针对性治疗。
5.中药药效物质的合成: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合成和生产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和药效物质,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减少对传统中草药的依赖性。
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中医药领域提供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进而提高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水平。
1/ 1。
组学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组学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不同基因、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相互作用,这其中包括了组学学科。
组学研究是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它将生物体中所有的生物分子,包括DNA、RNA、蛋白质等,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这种综合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包括了疾病的预警、诊断、治疗以及基因编辑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组学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组学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它主要涉及了人类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以及基因功能的研究。
基因组学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上,例如对遗传性疾病的精准辨识以及基因疗法的开发等。
通过对基因组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目前,很多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致力于开发基于基因组学的疗法,例如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
转录组学转录组学主要研究人类转录组的特征,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转录组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基因在生命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和生物体对不同环境的应对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转录组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新的药物靶点,并在基因治疗和药物研发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转录组学研究已经被应用于一些抗癌药物的研发中。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些疾病对应的基因差异进行转录组学的研究,以设计出更为有效的药物疗法。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中所有蛋白质的种类、含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蛋白质是细胞中最为重要的分子组成部分之一,它们不仅在代谢、结构和运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研究蛋白质组学的应用,例如利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手段可以精确确定肿瘤标志物,这将有助于早期发现癌症和进行治疗。
代谢组学代谢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它研究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代谢产物选择及其在生物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代谢组学简介-百趣代谢组学

什么是代谢组学?代谢组学(Metabonomics/Metabolomics)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组学技术,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对象大都是相对分子质量1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
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体组份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或条件下所有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寻找出目标差异代谢物。
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药物靶点发现、疾病机理研究及疾病诊断等。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国际上,代谢组学研究很活跃: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IH)在国家生物技术发展的路线图计划中制订了代谢组学的发展规划;许多国家的科研单位和公司均开始了代谢组学相关研究及业务,如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Jeremy Nicholson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的Oliver Fiehn 实验室、美国Scripps实验室、荷兰莱顿大学的Jan van der Greef实验室等。
其中许多机构已经开始了多组学整合研究工作。
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已先后开展了代谢组学的研究工作,包括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唐惠儒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贾伟实验室、军科院等。
没有任何一个分析技术能够同时分析代谢组中的所有化合物,只能通过选择性地提取结合各种分析技术的并行分析来解决。
样品之间的变异、仪器动力学范围的局限和分析误差的存在也给代谢组学分析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取样方法,新型分析仪器和分析技术的研发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发。
代谢组学分析产生出海量的数据,当前我们缺乏适当的代谢组数据库和数据交换版式,需要完善代谢组学数据库,建立代谢产物数据的标准,并且需要开发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
代谢组学服务有哪些?一、非靶标代谢组学经过多年发展,BIOTREE现已拥有完善的非靶标代谢组学平台,包括UHPLC-QTOFMS、Orbitrap LC-MS、GC-TOF-MS、GC-Q-MS 等,能够准确、快速地分析各种生物样本(血、尿、动物组织、唾液、羊水、细胞和细胞液、植物、微生物等)中的小分子代谢物。
整合代谢组学与肠道菌群分析酸枣仁汤改善失眠大鼠的作用机制

整合代谢组学与肠道菌群分析酸枣仁汤改善失眠大鼠的作用机制一、内容概括本文旨在探讨整合代谢组学与肠道菌群分析在酸枣仁汤改善失眠大鼠作用机制中的应用。
通过建立失眠大鼠模型,采用酸枣仁汤进行干预,结合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分析技术,揭示酸枣仁汤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酸枣仁汤能够调节大鼠的代谢物水平,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失眠症状的目的。
这一研究为进一步理解酸枣仁汤的药理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失眠问题日益严重。
失眠不仅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免疫功能下降等。
因此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失眠症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代谢组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可以揭示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和调控机制。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群落,与宿主共生关系密切,对宿主的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例如某些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失眠症状的发生,因此从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失眠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
酸枣仁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安神养心、滋阴润燥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等症状。
然而目前关于酸枣仁汤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分析技术,探讨酸枣仁汤改善失眠大鼠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优化酸枣仁汤的药效提供科学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失眠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针对失眠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多种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在缓解失眠症状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通过分析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来揭示生物体生理功能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 龙 江 中医 药 大 学 中药 学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摘
要 :代 谢 组 学 是 继基 因组 学 、 蛋 白组 学 和 转 录 组 学 之 后 出现 的一 门新 兴 的 “ 组学 ” , 目前 已在 生 命 科 学 领 域 得 到 了广 泛
・ 7 5 6 ・
中草弓
C h i n e '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 H e r b a l D r u g s 第4 6 卷 第5 谢组 学技术及其在 中医药研 究 中的应用
赵 珊,王鹏程 ,冯 健 ,陈 自力,王秋红 ,匡海学
f o r t h e T CM s a f e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 t h e ma t e r i a l b a s i s a n d me c h a n i s m o f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a l f o r mu l a , a n d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r e c o g n i t i o n o f
K e y L a b o a r t o r y o f C h ne i s e Ma t e r i a Me d i c a ,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Ha r b i n 1 5 0 0 4 0 , C h i n a
的应用并展现出 良好的前景。 代谢组 学通过分析外界刺激后生物体 内相对分子质量较低 的代谢物 的全面变化 , 来认识生物体 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代 谢组学为中药安全性评价 ,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 制研 究以及 中医证候 的认识提供 了强有力 的 技术支持 。 关键词 :代谢组学;安全性评 价;中药 复方 ;证候 ;中医药
Ab s t r a c t : Me t a b o n o mi c s i s a n e me r g i n g“ o mi c s ”f o l l o wi n g g e n o mi c s , p r o t e o mi c s , a n d t r a n s c r i p t o mi c s . I t h a s b e e n wi d e l y u s e d i n t h e i f e l d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 a n d s h o ws h o p e f u l p r o s p e c t s .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 me t a b o n o mi c s i s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TCM s y nd r om e a nd s i gn.
Ke y wo r d s : me t a b o n o mi c s ; s a f e y t e v a l u a t i o n ;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a l f o mu r l a ; s y n d r o me a n d s i g n ;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中 图分 类号 :R 2 8 5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2 5 3. 2 6 7 0 ( 2 0 1 5 ) 0 5 — 0 7 5 6- 1 0 DOI : 1 0 . 7 5 o 1  ̄ . i s s n . 0 2 5 3 — 2 6 7 0 . 2 0 1 5 . 0 5 . 0 2 4
Appl i c a t i on o f me t a bo no mi c s i n s t udy o n t r a di t i o na l Ch i ne s e me di c i n e
Z HAO S h a h , WA NG P e n g — c h e n g , F E NG J i a n , C H E N Z i — l i , WANG Q i u — h o n g , KU A NG Ha l — x t l e
s t a t e o f t h e o r g a n i s m b y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me t a b o l i t e s wi t h l o w r e l a t i v e mo l e c u l a r we i g h t a te f r e x t e r n a l s t i mu l i . I n t h e
p r e s e n t , me t a b o n o mi c s i s wi d e l y u s e d i n t h e s t u d i e s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T C M) , a n d p r o v i d e s t h e s t r o n g t e c h n i c a l s u p p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