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礼仪——公务人员的必修课

合集下载

公务人员礼仪(集锦)

公务人员礼仪(集锦)

06 公务出行与涉外活动礼仪
出行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1 2
了解目的地文化习俗
在出行前,应对目的地的文化、习俗、礼仪等进 行深入了解,避免出现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或 冲突。
准备必要物品
根据出行目的和场合,提前准备好必要的物品, 如名片、礼品、演讲稿等,确保行程顺利。
3
安排妥当行程
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和路线,确保按时抵达目的地 ,并留出足够的时间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时,应注意保护个 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在工作场合中,应避免使用过于随意 的语言和表情符号。
若需要传达重要信息或安排工作,应 使用正式的语言和格式。
注意保持通讯工具的畅通和及时回复 他人的信息。
05 公务宴请与参加宴会礼仪
宴请筹划及邀请方式选择
筹划宴请
确定宴请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和菜单等,确 保活动顺利进行。
环境布置
接待场所应整洁、明亮、安静 ,营造舒适、和谐的氛围。
避免禁忌
避免涉及敏感话题和不当言行 ,以免引起误解或冒犯他人。
04 公务通讯礼仪
电话礼仪规范
01
接听电话时,应首先自 报家门,确认对方身份 和来意。
02
通话过程中,要保持语 气和蔼、态度热情,注 意使用礼貌用语。
03
若需要留言或转达信息 ,应准确记录并及时处 理。
公务人员礼仪(集锦)
目录
• 公务人员基本礼仪 • 公务场合着装礼仪 • 公务接待与拜访礼仪 • 公务通讯礼仪 • 公务宴请与参加宴会礼仪 • 公务出行与涉外活动礼仪
01 公务人员基本礼仪
仪表整洁,举止大方
01
02
03
穿着整洁
公务人员应穿着整洁、得 体的服装,以展现专业和 尊重的形象。

公务礼仪

公务礼仪

公务礼仪,是指在工作中处理事务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服饰美、强调语言美、提倡交际美、推崇行为美,培养讲究礼节、注重礼仪的习惯。

在比较重要的公务交往中,更要遵守礼节规范。

一、会面礼仪会面,指在较正式场合与别人相见。

在工作岗位上,基本的会面礼节包括称呼、问候、介绍、握手、座次、合影等。

(一)称呼1、正规称呼①称呼行政职务。

如:王书记、张局长,表示交往双方身份有别。

②称呼技术职称。

如:刘教授、赵工(程师),表示对其敬意有加。

③称呼职业名称。

如:李老师、孙医生。

④称呼通行尊称。

如:同志、先生、师傅。

⑤称呼对方姓氏、姓名。

对年龄、职务与自己相仿的同事、熟人可以直呼其姓氏、姓名,以示亲近。

2、称呼禁忌①正式场合称呼庸俗、简化。

譬如在会场上称呼牛头、杨编、张局、王处等,让人哭笑不得,冲淡气氛。

②在圈外称呼他人绰号。

这样容易让旁听者不知就里,让被呼者羞辱难堪。

③公开场合称呼私人关系。

这样会因为一人表示亲近,而使众人感到疏远。

④跨地域使用地域性称呼。

如小鬼、老爷子等称呼,在一些地方是尊称、爱称,然而换了地方意思就不一样。

(二)问候1、问候态度①主动。

问候他人,应该积极、主动。

而当他人首先问候自己之后,应立即予以回应。

②热情。

问候他人或者接受他人问候时,通常应表现得热情而友好,切忌毫无表情或者表情冷漠。

③自然。

问候他人所表现的主动、热情,必须自然大方,扭扭捏捏、矫揉造作,都会让人生厌。

④专注。

在互致问候的过程中,应当面含笑意、注视对方。

切忌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去语不搭来言。

2、问候次序①一人问候一人时,应当"低位者先行",即由身份较低者首先问候身份较高者。

②一人问候多人时,既可以笼统地致以问候,也可以逐个问候。

逐一问候的次序,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长而幼,也可以由近而远。

3、问候内容①直接式。

较为正式的人际交往,特别是宾主双方初次见面,一般采用直接式的问候内容。

如:你好!Good morning !等等。

公务礼仪.

公务礼仪.
目光运用中的忌讳: 盯视、眯视。
眼神接触的技巧
视线向下表 现权威感和 优越感, 视线向上 表现服从 与任人摆 布。 视线水平 表现客观 和理智。
目光接触 的技巧
忌:上下打量
微笑
★“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 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无论和任何人沟通,微笑 都是最有力的武器。
★面容千般好微笑第一招。
点头: 适合于肃静场合(图书馆、音乐厅、电 影院)和特定场合(酒会、舞会)。经常 见面的人相遇时,可点头相互致意,而不 必用有声语言来问候。在社交场合遇见仅 有一面之交者,也可相互点头致意。 点头的方式: 面带微笑,头部微微向下一点即可。
握手原则:
“尊者先出手”
握手顺序:
男女之间,女士先;
长幼之间,长者先;
上下级之间,上级先; 迎接客人,主人先;送走客人,客人先。
注意事项
握手时用力应适度,不轻不重,恰到好处,握手的时间通 常以2~4秒钟为好。 手握得紧是表示热情,男人之间可以握的较紧,甚至另一 只手也加上,包括对方的手大幅度上下摆动,或者在手相 握时,左手又握住对方胳膊肘、小臂甚至肩膀,以表示热 烈、重托(汶川地震期间胡和温在机场的握手)。 男性与女性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女性的手指部分,不要 握住不放,更不要双手。
注意:
在任何情况下,不要用手指指点别人,也不可以用大拇指指向 自己或比比划划,谈到自己时,可以用右手轻按自己的左胸部,显 得稳重可信。
表情
人面部情态的变化,具有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作用。
表情
=
目光
要 求
+
笑容
要 求
坦然 亲切 有神
真诚 发自内心
公务注视: 双目-额头
目光
社交注视: 双目-唇心

公务礼仪的五个原则

公务礼仪的五个原则

公务礼仪的五个原则公务礼仪是指在公共事务场合中人们所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目的是为了维护和促进良好的工作关系。

公务礼仪的五个原则包括尊重、正派、独立、合作和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个原则。

首先是尊重。

在公务场合中,尊重他人的权利、地位、意见和价值观非常重要。

尊重意味着对他人的尊严和僚属的权益持有正面的态度,并表现出礼貌和谦虚的态度。

例如,公务场合中的对话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侮辱、嘲笑或挑衅的言辞,而应以友善和谦虚的态度与他人交流。

其次是正派。

正派意味着在公务场合中保持端庄、庄重、得体的行为。

在公务活动中,人们应当注意自己的仪态和形象,穿着得体,避免暴露和过于随意的着装。

此外,还要注意言谈举止的庄重,避免躲闪、得罪他人的言辞,使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欣赏。

第三个原则是独立。

独立意味着在公务场合中保持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这是指在处理公务事务时,应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权力独立地作出决策和行动,而不受他人影响。

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独立和自主性,避免插手他人的工作和事务,以免干扰他人的工作效率。

第四个原则是合作。

合作意味着在公务场合中与他人合作、协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标。

在公务场合中,往往需要和他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因此,与他人进行合作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合作中,除了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职责外,还要注重沟通和协商,以确保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一个原则是包容。

包容意味着在公务场合中能够接受和容忍他人的不同观点、习惯和做法。

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可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因此,对于他人的不足和差异,要保持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避免过于苛求和批评他人,以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

综上所述,公务礼仪的五个原则包括尊重、正派、独立、合作和包容。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公务场合中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适用于各种公共事务场合。

公务会议组织人员礼仪

公务会议组织人员礼仪

公务会议组织人员礼仪公务会议礼仪是国家公务人员必修课程之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各种会议活动越来越多,在公务会议中不论是召集、组织会议,还是参加会议,为会议服务,基层公务员都有一些基本守则、规矩必须遵守。

公务会议礼仪主要介绍公务会议组织人员的礼仪、会议主持人礼仪、会议与会人员的礼仪等。

公务会议组织人员礼仪在公务会议中,会议组织人员的礼仪主要体现在会议接待上,在接待过程中,迎送来宾不仅反映接待方的接待水准,体现接待方的礼宾规格,而且意味着双方关系发展的程度,暗示着接待方对接待对象的重视程度,同时还事关接待对象对接待方工作的第一印象。

因此,无论就接待方还是接待对象而言,接待工作中的迎送来宾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一桩礼仪大事。

会议组织人员接待基本要求1、熟悉具体信息本着知己知彼的原则,从事迎送来宾的接待人员,有必要对有关状况掌握得详尽具体、细致入微。

在此方面倘若稍有不足之处,就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全部迎送活动乃至整个接待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包括来宾的状况、来宾的具体要求、抵达时间等。

2、会议时间和地点确定在任何情况下,有关正式迎送来宾的具体时间,均应由宾主双方事先正式商定,达成一致。

各方对此都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但同时也必须耐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或建议。

对于有关迎送活动的具体时间约定,不仅应该详尽,而且必须精确。

一般情况下,每次活动的具体时间应标明年、月、日,采用24小时制计时,并且应当精确到以分钟为计时单位。

对于每次活动的时间,既要规定起始时间,又要规定终止时间,即必须规定每次活动的具体时间长度。

在明确迎送活动具体时间的同时,对于其活动的具体地点也要明确,但是一定要注意保证环境良好,不仅应当注意活动现场具体环境的好坏,同时还应当注意活动现场周边环境的好坏。

3、关注细节问题在迎送来宾的具体活动中,接待人员既要事事从大局着眼,明辨大是大非;又要处处从小事着手,关注具体的细节问题,防止因小失大。

公务人员基本礼仪六个基本原则

公务人员基本礼仪六个基本原则

公务人员基本礼仪六个基本原则
公务人员基本礼仪有六个基本原则:
1. 尊重和礼貌:公务人员应该对待他人时展示出尊重和礼貌。

无论对待上级、同事还是公众,
都应当保持和谐、友好的态度,并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 注重形象和仪容:公务人员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仪容,保持整洁、得体的外表。

穿着应该
整齐干净,遵守相关的服饰要求。

3. 语言文明:公务人员在工作交流中应该遵守言辞文明的原则。

不使用粗俗、侮辱或冒犯他人
的语言,保持语言的温和、客观和准确。

4. 保守秘密:公务人员有责任保守机密信息和个人隐私。

不泄露涉及工作的机密信息,也不乱
传他人的隐私。

5. 注意礼节和规矩:公务人员应该遵守相关的礼节和规矩,包括礼仪准则、行为规范等。

比如,在公务活动中应该遵守座位次序,不插队、不争抢等。

6. 公正和诚信:公务人员应该保持公正和诚信的原则。

在处理事务时要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
一方,同时要诚实守信,履行承诺。

公务礼仪的基本内容

公务礼仪的基本内容

公务礼仪的基本内容公务礼仪是一种具有规范性和仪式感的社交行为,是公务员在工作和社交场合中必须遵守的规范。

公务礼仪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穿着公务员在工作和社交场合中的穿着应该整洁得体,符合职业形象和职务级别。

男性公务员应穿着正式的西装,领带应该干净整齐,鞋子应该擦亮。

女性公务员应穿着得体的套装或裙装,不应该过于暴露或花哨。

在外出时,公务员应该注意天气情况,适当增减衣物。

二、言谈公务员在言谈上应该注意用语得体,措辞准确,不使用粗俗语言或带有歧视性的言语。

在与领导、同事和群众交流时,应该注重表达的礼貌性和适当性,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权利。

在公开场合中,应该注意语速和音量的掌控,不要说话过快或过慢,不要大声喧哗或低声细语。

三、仪态公务员的仪态应该得体,举止文雅,不应该有过多的动作或习惯性的不良行为。

在站立、坐姿和行走时,应该保持端庄大方,不要弯腰驼背或摆动手脚。

在与人交往时,应该注意眼神交流和微笑的意义,不要眼神飘忽或板着脸。

四、礼节公务员在社交场合中应该遵守礼节,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在与领导、同事和群众交往时,应该注意礼貌用语和礼仪习惯的遵守。

在接待来访者时,应该注意提前准备,做好接待工作,让对方感到受到了尊重和关注。

在公开场合中,应该注意礼仪程序和时间安排的掌控,不要迟到或早退。

五、文化公务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能够熟练运用礼仪和文化常识。

在与群众交往时,应该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和信仰,不要带有偏见或歧视。

在公开场合中,应该注意文化艺术表现和文化交流的意义,能够熟练运用文化知识和技能。

以上就是公务礼仪的基本内容,公务员应该遵守这些规范,保持职业形象和职业道德,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公务员应该注重自身素养和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公 务 礼 仪

公 务 礼 仪

公务礼仪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已、敬人的完整行为规范与准则。

公务礼仪是指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为了塑造个人和组织的良好形象而应当遵循的尊重他人、讲究礼节、注意仪表、仪式等规范和程序。

公务礼仪的基本特征是:以学识为基础,以组织的长远利益为依托,以公众为对象,以美誉为目标,以自觉为桥梁,以灵活为原则,以真诚为信条。

一公关礼仪一、公务接待1)公务接待一般分为高格接待、低格接待、对等接待。

2)陪车:应安排客人坐在主人右侧,若有两位客人,陪客坐司机边上。

车内后排右为上、左为次、中为三、司机旁为四;若主人作司机时,司机边为首、后排同上;若男主人为司机并有女主人相陪时,女主人应坐司机旁,后排同上。

3)陪客走路,两人一般前右为上,要让客人走在自己右侧。

三人行,中为上、右次之、左再次之。

若自己是主陪,应并排走在客人左侧,不能落后。

如果随同人员,应走在客人和主陪人员左后方,不能并排更不能超越。

若走的路程较远,应在客人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其拿包或其他物品。

并说一些比较得体的话。

4)陪客进电梯、进门等:乘有人电梯,应让客人先进、先出。

若乘无人电梯,应自己先进,让客人先出。

到达目的地,应告诉客人,并说“请进”,为客人开门。

若门是向外开,应站在外面让客人先进,若门是向内开,应自己先进去站在里面迎接。

5)若需要手势辅助,手指伸直并拢,手与前臂成一直线,肘关节自然弯曲,掌心向斜上方;手势的上界不要超过对方的视线,下界不要低于胸部。

手势表现要慢,切忌快猛。

不能掌心向下,不能用手指指点点,不能攥紧拳头。

二、办公室1)仪表要整洁大方,发型简洁,女士最好略施淡妆,男士最好刮净胡须。

新潮服装、无领无袖衣服、汗衫、牛仔装不适宜。

穿拖鞋和赤脚穿凉鞋都是没礼貌的。

2)大声嚷嚷,指手画脚会显得没修养。

最好不要开长者、前辈、上级和不熟悉的同事的玩笑。

办公室内不可闲聊,甚至离开岗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礼仪——公务人员的必修课——公务人员礼仪规范述谈周建荣谈到公务礼仪,很多人认为那是花拳绣腿,与单位的工作关系不大。

但事实上,公务礼仪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WTO规则”,能不能懂得并熟练运用公务礼仪,反映了一个公务人员的素质和单位的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单位的工作效率或事情的成败。

这在一些招商引资成败的个案中足以得到证明。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文明礼仪,在我们这个古老的礼仪之邦更加备受关注。

现代工作交往中,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用到礼仪,学好公务礼仪,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和交往中会事半功倍。

本文主要介绍公务礼仪的内涵及理念、操作规则、形象设计以及在重要的场合怎样塑造自己的形象等问题。

一、重视公务礼仪的意义(交往艺术的重要功能)1.礼仪定义及分类。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礼仪大致可以分为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

因为礼仪是门综合性的学科,几大分支是相对而言的,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

也就是说,公务礼仪的基本理念与规则,在其它方面同样适用。

2. 公务礼仪的作用。

一言以蔽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目的有三:第一,提升个人素质。

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个人素质,就是个人修养和表现。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说到底是素质的竞争。

第二,方便我们交往。

恰到好处的礼仪,能拉近与他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实现快捷有效的沟通,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效率。

第三,有助于维护单位形象。

礼仪交往,个体代表集体。

个人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所在单位乃至政府部门的活体广告。

这就是公务礼仪要讲规矩的根本原因。

3.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双能力”。

公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包括什么?有人说:业务能力。

其实这只是基本能力,是立足之本,但不完全。

有本事的人多得去了。

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讲,工作能力还应包括交际能力,是指按照规则规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是指搞一些庸俗关系的本事。

交际能力被称之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业务能力和交际能力被称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双能力”。

所以我们要强调,公务交往中,人际关系的能力不可偏废。

公务交往是讲交往规则的,没有规炬不成方圆。

学习公务礼仪,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全面提高个人和单位素质,但至少有这样的作用:让你少出洋相,少丢人,少贻笑大方,称之为减灾效应。

4. 公务礼仪的原缘。

古人云:礼出于俗,俗化为礼。

公务交往涉及的面非常多,人们有不同的说法:道德修养;形式美;风俗习惯等等。

公务礼仪就是建立在道德修养、形式美、风俗习惯之上的一定之规,是我们在公共交往中应该遵守的交往规矩和艺术。

你见过多少世面,是什么档次的人,交往礼仪的一定之规会使你有所表现。

行为科学理论又促进了公务礼仪的完善与发展。

比如,有教养的人在外人面前、在公共场所是不吸烟的;有教养的人是不在大庭广众中大声喧哗的;有教养的人是不会搬弄是非、家长里短的;……。

比如:手机在公务交往现场的规则。

你的身份决定了你使用手机不能象普通百姓一样随便。

手机在公务交往中有个规则,叫:不响,不听,不出去接听。

开会时,培训时,与客人交谈时要当面将手机调到振动档或转移呼叫。

就是告诉对方,我对你重视!有的人跟你谈十分钟话,要中断五六次,因为手机要响五六次。

给人感觉是三心二意、轻漫冷漠。

出去接,钻桌面底下接都不行。

即使有重要事情不能中断,也应交由他人代管。

5. 礼貌服务规范要求。

我们一般称之为文明礼貌三要素:接待三声;文明十字;热情三到。

①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来有迎声,只要上班、穿制服,不管来人是不是找自己,都要主动招呼;问有答声,有问必答,不主动攀谈;去有送声,即使与客人谈得不投机,也应做到去有送声。

②文明十字:是接待三声的具体化。

文明用语不在多,而在于用。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感恩之心常存是人格的尊严,是做人的教养。

③热情三到:礼仪应成为一座桥,便于沟通,但如果冷冰冰,就会成为一堵墙。

眼到:目中有人。

讲话时要有心灵窗户间的交流,友善地注视对方。

斜视、扫视都不对。

应看头部眼睛,不能俯视,在楼梯上也应先走下。

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

注视时间以三分之一为宜。

口到:《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规定讲普通话。

是文明程度的标志,更方便沟通交际。

口到第二个要求,因人而异,区分对象。

讲话是很有讲究的。

比如你是一个部门领导,秘书是一个女同志,晚上需要她拿钥匙打开文件柜,打电话到她家应称同志,而决不能用简称和呢称,以免引起她家人的误会,因为称呼就是关系定位。

意到:对人家的尊重之意、友善之意、热情之意要表现出来。

有这么几个要求:一是要有表情。

有的人在自己人面前嘻皮笑脸,但在外人面前冷若冰霜,面无表情。

还有人作苦大仇深状,仇眉苦脸,横眉冷对。

但见蹙娥眉,不知心恨谁。

这样不好。

你不仅要有表情,还要跟客人互动。

6. 微笑是一种心灵的语言。

微笑具有很大的魅力和作用,被视作“参与社交的通行证”。

但要自然,该笑就笑,不该笑别笑。

不能千篇一律搞笑脸相迎、以笑待人。

比如对待违章者交罚款时,对疼痛难耐的病人就医时,你还咧开嘴笑,人家什么感觉?训练有素的人笑得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笑,怎样才能显得大方呢?一般来说要露六颗牙齿(牙小可能是八颗)。

上面三颗下面三颗?那是流氓兔。

笑肌拉动时,爽朗自然有分寸地笑,一般露上面六颗牙齿。

不会是单数。

上下各露六颗牙齿,那叫傻笑。

二、学习公务礼仪必须注意什么问题?(尊重为本)1.公务礼仪的基本理念。

就是四个字:尊重为本。

虽然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但最高层次的含义未必都清楚,这就是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如何做到自尊。

比如:清点人数和招呼他人的正确手势。

用手指指着人清点人数,手心向下表心傲慢之意,一个指头指别人有训斥之感。

经过训练的人一定是掌心向上的,这表示谦恭。

掌心向上五指同指向:“第一位”,“第二位”,....这是友善的做法。

并不是习惯问题,而是懂不懂得尊重的问题。

当然尊重人的前提就是要先了解人,不然谈何尊重?比如,招呼远处的一个人过来,中国人总是掌心向下,但对欧美人来讲,掌心向下叫的不是人,是四个腿跑的动物。

公务交往是要懂得从更高层面上去尊重别人。

2.自尊是尊重的出发点。

尊重人是基本要求,从专业理论的角度讲,首先要有自尊。

在大庭广众之下要讲自尊,你没有自尊自爱,人家不会把你当回事。

自尊是尊重的出发点。

自尊是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穿着打扮方方面面表现出来的。

比如:职场穿带要注意的问题。

公务交往中,对职业妇女佩带手饰有讲究,基本的讲究有二:符合身份,以少为佳。

首先你不能太多,不能喧宾夺主,你上班要象上班样子,不是抖露你的家财。

你比客人花哨,谁侍候谁?谁为谁服务?你要摆正位置,另外还要符合身份。

公务活动中不能穿带的手饰。

从宏观上讲,有两类不带:第一类,珠宝手饰不带。

珠宝是展饰财力的,珠宝手饰是下班之后社交场合带的。

工作场合讲的是爱岗敬业的精神,要的是训练有素的工作技能。

不是财力。

不然人家还以为你们这个单位富得冒油,会产生不健康连想。

第二类,展示性别魅力的手饰不带。

比如胸针不能带。

比如脚链在正规场合不带。

脚链一般是身材较好走路好看的女孩子带,走路时要晃要响,等于告诉别人:瞧一瞧看一看。

上班时不要让革命同志走神了!这是礼仪的基本层面,叫有所不为。

更高的层面叫有所为,是做得更好一点。

礼仪讲求形式美,也就是要打扮得漂亮一点。

谁都希望自己漂亮,谦虚说自己不怎么样,其实都希望别人说他好看。

那么,如果戴二件或二种以上的首饰,如何表现出良好的专业水准呢?四个字:同质同色。

就是质地色彩要相同。

内行看门道,看手饰要看色彩搭配和谐不和谐,看质地上不上档次,真货还是假货,是A货还是B货。

最专业的是质地、色彩都一样。

有时候达不到也要求色彩一致。

因为质地一般不易看出。

如果带金的,包括镜框表带也是金色的,就比较和谐。

现在时尚带白金,表带白银的也行,实在不行不锈钢的也凑合。

怕就怕画虎不成反类其犬。

假如有个妇女带四戒指:玛瑙咖啡色、翡翠绿色、黑色、玫瑰色。

黄金项链,耳环两组一紫一兰。

好不好看?内容是好的,形式是错的,杂乱无章。

远看象圣诞树,近看象杂货铺。

没有自尊,就不可能受人尊重!不是你爱不爱穿,不是你会不会穿,是特定的身份特定的场合特定的要求,规定你只能这样穿而不能那样穿。

规定你必须懂规炬、讲规炬、守规炬。

比如:职业女性化妆的要求。

一要求自然。

妆成有却无。

不能认为:既然化了妆,就应当让别人知道自己化了妆。

腮红和眼影都要强调自然过渡,不然别人不认识了,猴子、熊猫倒认识,来了同党。

画虎不成反类其犬。

人家说你化妆以后更漂亮了,那不是夸你。

二要求化妆要美化。

美而不俗,但不能过分时尚和前卫,要庄重保守。

唇彩要和指甲的颜色应是一致的,要和衬衫的颜色一致,化妆品的品牌也要一致,香型也要一致。

纹身刺字,染彩发都不可。

你是秘书,你刺一只狼,他是局座,他刺一只老虎,如狼似虎。

三要求化妆避人。

不能当众表演。

个别职业妇女不大注意这点,“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不注意自重和尊重。

在西方,酒店、咖啡屋、歌舞厅等公共场所,单身女性不宜久留,更不能驻足化妆,不然就有黄色娘子军之嫌。

三、公务交往中怎样更好地尊重别人?(善于表达)尊重别人为什么要求善于表达?哲学层面讲,形式表现内容,内容体现于形式。

自尊和尊重都要有表达。

善于表达,就是要规范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首先要了解对方是何方神圣,了解对方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什么知识、什么阅力等,以适应对方,使对方能理解、接受你的尊重。

比如:不用不规范的称呼:①无称呼;②替代性称呼,如某某号;③地方性称呼,如伙计;④称兄道弟。

不能一办公窒,随口而出:这是张姐,那是李哥。

比如:交际舞相请时的礼貌要求。

你不要把跳舞理解的很庸俗,很浪漫。

它是一种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的一种常规的活动。

舞会的第一支曲子要请你带来的朋友,但是第二支曲子,就要换舞伴,舞会上不能总与一个人跳,不然的话,别人会以为关系不正常,是一见钟情,坠入情网。

跳舞,一般是异性相请,同性一般不共舞,尤其男性与男性不共舞,在国外被视为同性恋。

两女性共舞,不是不可,但表明没有男性相请,没面子。

一般男性主动请女性时,女性有选择权,而女性请男性时,男性没有选择权。

女性拒绝时应当有礼貌,委婉地说:“不好意思,我已受人邀请了”。

千万不可奚落人家。

男性被拒绝时,也应知趣而退,不要胡搅蛮缠。

比如:馈赠和接受礼品应注意的问题。

馈赠礼品,无论是私人交往还是公务往来,在遵守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从纪念宣传意义来讲,馈赠礼品也是人之常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