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尿道下裂修复术)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尿道下裂修复术)尿道下裂(hypospadia)是胚胎期尿道沟从后向前闭合不全二造成的先天性畸形,根据尿道外口的位置,可将尿道下裂分为阴茎型、阴囊型及会阴型三大类。
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道口位置异常,病人不能站立排尿,阴茎腹侧弯曲。
手术分为两期:第一期阴茎矫正术,第二期尿道成形术。
一、主要护理诊断1.疼痛:与手术伤口换药(或与阴茎头肿胀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部分缺陷:与手术后卧位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
二、观察要点1、阴茎局部血运情况(阴茎头是否充血、水肿、颜色是否发绀)三、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
2、术前3日开始每日用肥皂水清洗阴茎冠状沟、阴囊皮肤各一次,并用络合碘棉球作局部擦拭。
3、病人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防止泌尿系感染。
术后护理1、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后护理,监测生命体征。
2、减轻疼痛:用支被架支起棉被,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减轻疼痛及污染伤口的机会。
7岁以上病人遵医嘱给予口服雌激素,防止术后阴茎勃起,导致出血和疼痛。
3、观察血运,保持局部清洁:密切观察阴茎局部情况,阴茎头充血、水肿、颜色发绀等提示血运不佳,应及时汇报医师给予处理。
每日用络合碘棉球擦拭尿道口两次。
4、预防感染,伤口感染是造成尿道成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应积极预防。
术后第2日开始自会阴部向尿道口远端轻轻挤压,排出尿道内分泌物及脓液;用庆大霉素8万U浸润纱条,包裹伤口,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尿管固定,妥善固定尿管,保持通畅,拔除尿管后,鼓励病人自行站立排尿,观察尿出口和尿线。
6、减轻腹压,预防便秘与感冒咳嗽,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伤口愈合。
四、健康教育1、术后2-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2、出现排尿困难,及时门诊行尿道扩张。
尿道下裂修复手术问题再认识

尿道下裂修复手术问题与再认识Hypospadias一词是拉丁文用于描述尿道下裂,出现在公元130-201年间。
19世纪末出现较多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由于认识与技术的局限当时以分期手术为主,仅以解决功能问题为目标。
至20世纪末文献报道的术式达300余种,此外还有大量的改良报道。
以手术次数分类有一期手术、二期手术和三期手术。
以成形尿道材料分类包括有血供的岛状皮瓣、矩形皮瓣和阴茎腹侧尿道板或原位皮肤,无血供的游离移植物包括游离包皮、颊粘膜和唇粘膜等。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Duckett将横裁包皮岛状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手术推广,其本人成功率达到80%以上,并且做到正位尿道口和包皮分布均匀没有赘皮的良好外观,带来尿道下裂手术修复的重要变革,因此Duckett被称为尿道下裂学家。
尿道下裂的手术修复既是一门复杂精细的技术,也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的艺术。
既然与艺术相关联,美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不可能完全统一,根据个人理解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应该允许有不同的观点与争论。
本文仅对尿道下裂手术修复常见问题发表一点个人意见,难免片面,请批判式阅读和参考。
1.阴茎下弯矫正阴茎下弯是尿道下裂伴随的严重问题,即影响外观也影响功能。
尿道口位于阴茎体远端的轻度尿道下裂可以无阴茎下弯或阴茎下弯轻微。
需要注意目前国内尿道下裂手术病人不同尿道口位置的构成比与国外报道不同。
国外报道远侧型(尿道口位于阴茎头或冠状沟腹侧)占50%,而国内医院虽然此类病人近年比例有所增加,目前一般仅占20%左右。
因此国内目前手术病人以中、重度居多,阴茎下弯比例较高,下弯的程度也较重。
虽然术中人工勃起试验与真正勃起状态存在差异,但仍然是检验阴茎下弯矫正的有效方法,术中应常规进行。
阴茎下弯矫正可通过松解延长腹侧或紧缩背侧完成,一般轻度阴茎下弯保留尿道板的情况下可通过松解腹侧和背侧白膜紧缩矫正,中重度阴茎下弯通过横断尿道板和松解阴茎腹侧瘢痕在部分病人获得完全矫正。
尿道下裂15年诊治经验总结_陈敏

( 收稿日期: 2002- 04- 16) ( 责任编辑:cal U rology, Aug 2002, Vol 17, No 8
1936 年, Browme 根据尿道口原始位置将尿道 下裂共分为 4 型, 即阴茎头冠状沟型、阴茎体型、阴 茎阴囊型和会阴型。这种传统的分型方法不能完 全反映出尿道下裂的严重程度, 不少所谓的阴茎头 型尿 道 下裂, 下 曲矫 正后 尿 道口 退至 阴 茎根 部。 1973 年, Barcat 按下曲 矫正后 尿道 口位置 进行分 型, 将尿道 下裂分为前段 尿道下裂( 阴茎头、冠状 沟、阴茎前 1P3) 、中段尿道下裂( 阴茎中 1P3) 、后段 尿道下裂( 阴茎阴囊交界、阴 囊、会阴) 142。这准确 地反映了尿道下裂的严重程度, 我们认为采用后者 分类方法较为适宜, 建议今后临床上采用这种分类 方法。
Abstract Purpose: T o summarize the exper ience of sur gical r epair fo r hypospadias. Methods: 272 cases of patients w ith hypospadias treated from 1987 to 2001 were r etrospectively studied. Results: T he success rate o f surgical repair in-
1 黄澄如. 尿道下裂治疗现 状. 中华 小儿外科 杂志, 1997,
18: 1- 2. 2 Frank Hinman Jr. 泌尿外 科手术图谱. 李龙承, 张旭, 主
尿道下裂

第7、8周以后开始向男性或女性分化。第10周 时胎儿的外生殖器才可以分辨。男性外生殖器 的发育时在雄激素的作用下,生殖结节增长形 成阴茎。尿生殖突的下段伸入阴茎并开口于尿 道沟。以后尿道沟两侧的尿道襞由尿道沟的近 端逐渐向阴茎头端融合,表面留有融合线称为
阴茎缝,因此尿道外口逐渐移向阴茎头。
在阴茎头顶端,外胚层向内生长出一个细 胞索,以后细胞索中央与尿道沟相通,就使尿
尿道下裂手术方式探讨: Snodgrass法尿道成形术
省立医院小儿外科 许辉煌
尿道下裂:
是男性下尿路及外生殖器常见的先 天性畸形,是因前尿道发育不全而导致 尿道外口位置异常。
是小儿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先天性 畸形,其发病率为1/300,占小儿泌尿外科 疾病1/3~1/4 。
病
因
是由于胚胎期尿道及外生殖器发育异常而引起 的。 正常情况下,在胚胎第6周时,尿生殖窦膜的 腹侧产生一突起,称生殖结节,不久在生殖 结节的两侧各产生一生殖突。在生殖结节的尾 侧正中线上有一条浅沟,称尿道沟。尿道沟 两侧逐渐隆起的部分称尿道襞。尿道沟的底 部即为尿生殖窦膜,此时仍未分化期的外,尿道沟较深、尿道板光滑厚
实适宜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
(7)因尿道板造成阴茎弯曲,以及尿道板组
织薄,不主张采用此手术方法。
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由于各种手术
方法效果均不太满意,迄今已有200余种
手术方法[1]。临床治愈往往与患者自身
条件、术式选择、术者对该术式的熟练
程度、采用何种手术材料及手术后尿道
扩张有关。
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 取决于成形尿道的材料选择
治疗尿道下裂时可采用多种材料来代替尿道。 膀胱黏膜法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尿道狭窄、 尿道瘘等合并症多。 阴囊中缝皮肤虽取材容易,但在青春期后,修复 的尿道内有阴毛生长,可致尿道结石。 阴茎背侧赘积的包皮与尿道口邻近,具有取材 方便、抗尿液刺激能力强、血运丰富等特点, 是重建尿道的良好材料[2]。其代表的手术方式 最常用是:横行包皮岛状皮瓣法(Duckett)。
尿道下裂分期手术矫治

的病 例 , 分期 手术 逐 渐成 为少 数极 重 型病 例 的矫 治方 式或 技术 不 发达 地 区 的选 择 。近 年来 , 随着对 下裂 远 期 效 果 的关 注 , 来越 多 学者 认识 到勉 强采 用 包皮 瓣 越 完成 一 期矫 治可 能会 面 临较 高 的并 发 症 危 险 和 必 须
现 代 泌 尿 外 科 杂 志
21 0 2年 3月 第 1 7卷 第 2 期
・
专 家论 坛 ・
文 章编 号 :0 98 9 ( 0 2 0 — 1 50 1 0 — 2 1 2 1 ) 20 1 —3
尿 道 下 裂 分期 手术 矫 治
唐 耘 熳
( 四川 省 医 学 科 学 院 , 四川 省 人 民 医 院儿 童 医 学 中 , ̄L I , 都 Ld J # 科 成 , 604) 1 0 1
S a e e arfrh p s da t g d r p i o y o pa i s
T A N G un m a Y — n
( p r me t o d a rc S r e y, Ch l r n S De a t n f Pe i t i u g r i e ’ d M e i a n e , P o l ’ H o p t l o S c u n r v n e d c l Ce t r e peS s ia f i h a P o i c , Ch n d 1 0 1 e g u 6 0 4 ,Ch n ) i a
将 成形 尿道 开 口于 阴茎头远 侧 , 需考 虑分 期矫 治 。 5 5 背侧 包皮 组织 量 、 态 和 血供 模 式 异 常 堆 积 . 形
下 曲难 以 由海 绵体 折 叠 得 到满 意 矫 正 而需 切 断 尿 道
一期尿道下裂成形术患儿护理的研究进展闫秀兰阳景荣段杰熊红林赵芳

一期尿道下裂成形术患儿护理的研究进展闫秀兰阳景荣段杰熊红林赵芳发布时间:2023-06-21T02:55:20.219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5期作者:闫秀兰阳景荣段杰熊红林赵芳[导读] 尿道下裂是小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目前尿道下裂的治疗以一期手术为主。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 541001【摘要】尿道下裂是小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目前尿道下裂的治疗以一期手术为主。
而尿道裂围手术期护理,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该文对本术式围手术期各种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为国内小儿一期尿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期尿道成形术;护理;综述1.前言尿道下裂(hypospadias)是一种尿道发育畸形,即尿道开口在阴茎腹侧正常尿道口近端至会阴部的途径上,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畸形之一,其发病率由8/1000[1]上升至3%~5%[2]。
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目前手术的方式多达300余种[3]但并没有最有效的手术方式。
对于部分患儿由于近端尿道开口、阴茎阴囊反位严重等原因无法一次性完成手术,目前大多学者认为尿道下裂的治疗以“一期手术为主,二期手术为辅”为原则,力争一期手术完成[4-6]。
应结合患儿年龄、病变类型及医生对术式的理解和经验来选择手术方法。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手术后并发症仍有可能发生,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是尿道瘘(15%-30%)和尿道瘢痕增生狭窄[7];另一方面由于患儿术后需长期留置尿管以支撑重建的尿道及引流尿液,避免尿道狭窄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期留置尿管导致尿道感染又影响预后效果,同时也给术后相关护理增加很大的难度[8]。
多种原因导致患儿常常需要多次手术治疗,而尿道裂围手术期护理,是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尿道下裂一期尿道成形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但由于患儿年纪小,生性好动,术后护理难度大,可能影响术后恢复效果,且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各种护理干预方法被提出实施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就各种护理干预方法作一综述。
[泌外]尿道下裂的术式选解读
![[泌外]尿道下裂的术式选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1b1ca290b4c2e3f572763c8.png)
2.6 阴茎外观欠满意: 尿道下裂术后的远期随访发现,由于一 期手术的术式选择不当或术者经验的限制, 部分尿道成形术成功的患者有阴茎外形缺 陷,甚至对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 的影响,如自信心不足、焦虑、抑郁、甚 至出现自杀倾向等。国内有报告应用阴茎 头段尿道成形术、改良阴茎阴囊转位矫正 联合阴茎延长术、阴茎弯曲矫正术等手术 方法对尿道下裂术后阴茎头形态缺陷、阴 茎阴囊外形缺陷、阴茎皮肤丑陋疤痕、阴 茎勃起弯曲等进行以改善功能及美容为目 的的整形手术,取得较好的效果。
1.4 横行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术
(Duckett术):距冠状沟0.5-0.8cm做环形 切口,在腹侧绕过尿道外口做“U”形切口; 矫正阴茎下屈;切取包皮瓣,分离并保护 皮瓣血管蒂,包皮瓣包绕F12-14导尿管, 缝合成管状,转到阴茎腹侧至与阴茎平行; 切割阴茎头隧道,新尿道的一端从隧道穿 出,与龟头皮肤缝合,另一端与近端原尿 道口吻合;设计皮瓣,修复阴茎创面。该 法充分利用了包皮取材方便、不长毛发、 抗尿刺激能力强、血运丰富等优点,手术 成功率高,术后美观,可作为中度尿道下 裂修补的首选方法。
手术矫正是治疗尿道下裂唯一有效的方 法,一般分为五个步骤:1阴茎矫直、2尿道 成形术、3尿道口及龟头成形术、4阴囊成 形术以及5用皮瓣覆盖缺损皮肤。手术方式 很多,至今尚无一种术式能适合于任何类 型的尿道下裂。根据Horton的研究,我们 目前所采用的手术方式都是在以前那些手
术方式的基础上改进、衍生而得来的。
1.5 弧形带蒂阴茎阴囊联合皮瓣 尿道成形术:1989年何恢绪报告了一组
用此法行重度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的病例, 手术成功率93.3%。该术式适应于阴囊型、 会阴型尿道下裂,但不适用于包皮、阴茎 皮肤不充裕者。
1.6 原位皮管法尿道成形术:
尿道下裂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尿道 下裂 指 尿 道异 常 开 口于 阴茎 、阴囊腹 部 或 常用 于橡胶制造等 的环氧氯丙烷 也被证实易导致
会阴的先天畸形 ,其病 因机制 尚不 清楚 ,可能与基 尿道下 裂 的发生 。
于双酚基丙烷与尿道下裂 的发病风险存在关联1751。 然而,一项基于人群 的多 国病例 一对照研究发现 ,
作者简介 :徐 国顺 ,男 ,硕士 ,研究方 向:普通外科及泌 尿外科 常见疾病 的临床诊治。
通信作者:张晗,男,副圭任医师,研究方向,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E—mail:1770887156@qq.com。
月 ,Wingspread会议首次提出这一术语 。随着工业飞 的母 亲中 ,尿道下裂 的发病风险增 加 1倍 ,但是 口
速发展 和人类科技进步 ,大量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为 服避孕药 中的黄体酮与尿道下裂又没有关联 。然
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的同时 ,也通过空气 、水源 、土 而 ,一项美 国多 中心 的病例 一对照研究表明 ,母亲
1 内分泌 干扰 物
研究 得到证 实 。来 自匈牙 利 的研 究表 明 ,炔 雌烯醇 、
内 分 泌 干扰 物 (Endocrine disruptors,EDs)分 为 炔雌醇与单 纯性尿道下裂发病风险 的增加存在关
三大类 :工业化合物类 、农药类和激素类 ,1991年 7 联【11】。Carmichael等【】2】研究发现 ,在应用黄体酮保胎
壤 、食物链等多种暴露途径对人类 的健康甚至生存 口服避孕药中的黄体酮与尿道下裂存在关联【l3】。同
造成潜在威胁。一项来 自法 国的多 中心前瞻性研究 时 ,一项 荷兰的病例 一对照研究也表 明,母亲孕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道下裂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尿道下裂堪称泌尿系最难做的手术,一度让很多医师望而却步,给很多患者及家庭带去困惑与迷惘。
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现在患者经治疗都可以达到基本的功能与可观的外形。
但因各方面的原因制约,还未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所以,还待更进一步的医学研究与进展。
本篇就尿道下裂的治疗与展望进行阐述。
一、现状
近20年来,尿道下裂外科学不论在基础研究还是手术治疗都有了新的进展。
1、基础研究方面
包括尿道下裂的病因学、流行病学、外生殖器皮肤的解剖学以及组织工程化尿道等方面都有新的发现或进展。
尤其对外生殖器肉膜解剖的新认识,使外科医师对肉膜蒂及肉膜蒂皮瓣的设计、截取和转移更加得心应手,丰富了尿道成形及新尿道加固的材料,手术成功大大提高。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的研究,使“牺牲健康组织去修复病损组织”的治疗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尤其对尿道板解剖的新认识,导致尿道下裂手术术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手术治疗方面
从术前准备、治疗原则到围手术期处理,从并发畸形矫治到手术并发症的处理,从手术术式的选择到术中具体实施方案设计等都有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保留尿道板的术式,如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和加盖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术(OIF术),已成为欧美的主流手术。
Borer(2001)报告,其所在医疗机构不论是初次还是再次手术,采用TIP术修复远端中段尿道下裂的病例逐年增加。
TIP术的最大优点是简单、省时、狭窄机会少和外形美观。
OIF术作为TIP术的补充,扩大了TIP手术的适应症。
Baskin(1994)报告,OIF术已达全部尿道下裂术的33%。
在经过选择的患者,OIF术式还可用于近端下裂及再手术患者。
与卷管术相比较,其最大优点是狭窄机会少。
虽然有采用黏膜、游离包皮或阴囊中厚(含薄层真皮)皮瓣原位加盖修复远端尿道下裂取得良好近期效果的报告,但目前的趋势是应用尿道板带蒂皮瓣加盖。
目前TIP术、OIF术已被国内学者所接受并在越来越多的患者中应用。
3、在手术效果评价及随访方面
不仅要求近期形态功能完美,还注重远期手术效果及性心理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二、展望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小儿男性外生殖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对患儿及亲属造成巨大压力。
从病因学、分子流行病学包括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解开尿道下裂发生之谜,防患于未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基因领域的研究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从尿道下裂手术修复的角度来看,尿道成形是最关键、最困难的步骤,也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不用或少用生殖器外组织做尿道成形是大势所趋。
生殖器外皮肤或黏膜缺乏雄激素受体,并且用这些组织可以增加手术并发症,如感染、结石、代谢紊乱、尿瘘、狭窄等,延长了住院时间。
保留尿道板手术由于尿道板的解剖特点和手术简单,效果良好,有扩大病例及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对术式进行研究、改良或创新,可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生殖器皮瓣尿道成形首选包皮瓣,已得到举世公认。
但同为生殖器皮肤的阴囊皮瓣,因其有毛囊,术后新尿道生长毛发、结石,可导致感染或梗阻等,故均不主张用其做新尿道。
阴囊中隔虽是例外,但仍有毛发生长可能,尤其是成年患者。
李森恺(2000)提出的取仅含
薄层真皮的阴囊皮片做成尿道的背侧,再以带蒂包皮瓣加盖形成耦合新尿道,可克服阴囊皮肤生长毛发的弊端,为阴囊皮肤的利用打开了思路,但它毕竟属游离皮片,寻找一种快捷、经济,能根除毛囊的方法或技术,使阴囊皮瓣“新生”无疑是对生殖器皮瓣尿道成形的贡献。
组织工程的兴起和组织工程材料的研究、运用为尿道修复与重建带来了新的希望。
尿道组织工程技术经过初期的发展已进入组织工程化尿道血管化的研究,并与基因技术结合,开始在分子水平上寻找出路,这些研究,为尿道下裂修复中不用生殖器外组织做尿道成形带来希望,但组织工程化尿道的标准化生产及临床应用尚需深入研究。
总之,创新观念和技术仍然是尿道下裂外科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并可能与时俱进地改变成功尿道下裂修复的部分原则的基础,使尿道下裂外科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因此,要求从事尿道下裂外科的医务人员,尤其是泌尿外科、整形外科、小儿外科医师与基础学科的科研人员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不断学习,相互借鉴,实践和创新。
临床医师除了必须懂得尿道下裂修复的普遍原则,熟练掌握针对不同类型尿道下裂的几种术式以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精确和过硬的手术技术及耐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有献身集艺术与科学于一体的尿道下裂矫治领域的信念,才能为从事的尿道下裂外科添砖加瓦,让尿道下裂的治疗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