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双年展

合集下载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参展历程探寻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参展历程探寻

第三阶段参展作品及风格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全球化视野,创新与实验
第三阶段的中国艺术家参展作品已经 具有更加全球化的视野,对于不同文 化的理解和融合更加深入。艺术家们 不断进行创新和实验,尝试突破传统 艺术形式的限制,展现出更加前卫和 独特的风格。
要点三
代表艺术家
赵无极、朱德群、吴大羽等。
2009年,展望以《假山石》系列作品亮相威 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同时期,还有许多中国艺术家如刘小东、喻红 、曹斐等再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作品涉及油 画、雕塑、影像等多种形式。
03
中国艺术家参展作品及风格分析
第一阶段参展作品及风格分析
总结词
初期探索,展现中国风骨
详细描述
第一阶段的中国艺术家参展作品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风骨,以及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初步探索。艺术家们尝试将中 国元素融入到现代艺术创作中,例如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技艺。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历史与特点
1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展 览之一,始于1895年,每两年举办一次。
2
该展览以展示当代艺术为主,汇聚了来自全球 各地的优秀艺术家和作品,展示了当代艺术的 最新发展和趋势。
3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特点是主题性强、国 际化程度高、参与艺术家范围广泛,对当代艺 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中国艺术家参展的影响与评价
对中国艺术界的影响
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国艺术家的参展为国内艺术界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提高了中国艺术在国 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促进文化交流
威尼斯双年展作为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中国艺术提供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深 入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北服导师信息

北服导师信息

李士进,1958年8月 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 1980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 美术系油画专业学习。 1984年毕业并获学士学 位。1989年到1990年在中 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画 室进修。现为北京服装学 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 会会员,中国写实画派成 员。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 展,出版专著、个人画集《超写实油画技法》、《当 代油画名家精品——李士进》、《含蓄的力量》、 《同路而行油画作品集——李士进油画精品赏析》、 《踏过写实》等。 2000年在香港由奥卑利画廊主办《红凳子·青平 果》李士进个人画展。2001年10月在香港由奥卑利画 廊主办《含蓄的力量》李士进个人画展。2005年6月 在上海举办“三种目光——李士进孙纲王焕青三人 联展”。2007年11月在北京举办“三种目光——2007 年度展”。2009年12月在上海举办“三种目光我—— 2009年度展”。2008年5月参与《热血五月》——写 实画派赈灾大型创作与拍卖捐献活动。6月文化部表 彰、嘉奖并颁发证书。
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2.艺术设计理论:艺术设计理论主要是对艺术设 计领域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艺术设计的基础理 论、应用理论和方针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从视觉文化 的角度研究艺术设计领域的相关问题,旨在为当今的 艺术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并为艺术设计领 域培养从事理论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3.服装史论与风格 4.中外服饰文化
【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从事民族服饰文化艺术的研究、传播、 教学、抢救、管理、服装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导师简介】
徐雯,女,1957年 生,汉族。1982年毕 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 系,获学士学位。现任北 京服装学院教授。 从事高教工作二十余 年,先后执教素描、装饰 绘画、设计构成、基础图 案、服饰图案、传统手工 艺、图案学研究等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并从事 装饰艺术理论研究、图案设计和装饰绘画创作。 出版著作《中外陶瓷纹样》、《中国古家具图 案》、《中国传统工艺》、《花结制作技法》、《中 国云纹装饰》、《服饰图案》、《服饰图案基础》、 《东方艺术欣赏》等。《服饰图案》被北京市教委评 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两项、市重点实验室科 研项目一项。其中《新型纤维服装面料装饰设计》的 作品获全国行业协会03年评比创新奖和优秀奖,并在 04年全国高校面料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主持本校北 京市精品课程建设一门(服饰图案课),作品《天际》入 选04年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 贺阳,1988年毕业 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998年至今任教于北京 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 程学院(副教授)。 2010年5月至8月赴英国 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 伦敦时装学院学习。

威尼斯双年展研究综述

威尼斯双年展研究综述

威尼斯双年展研究综述作者:赵萌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4期始于189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是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盛事,对于中国艺术界而言,威尼斯双年展早已不再是上世纪时那样的神秘与遥远,但在众多中国艺术家眼中,它依然是掌控着国际艺术权威和学术标准的重要当代艺术展示舞台。

然而有趣的是,对它的评价有不少争议。

这一切争议都源于1993年。

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首次出现了中国艺术家的面孔,这份16人的名单中包括王广义、李山、余友涵、张培力、方力钧在内的许多人在20余年后已经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力量。

自1993年王广义、方力钧等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以来,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梦想之一,参展艺术家也会受到国内外艺术市场的青睐。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国内艺术界的评价褒贬不一。

在积极的评价中,薄小波的《走向世界的中国新艺术》一文颇具代表性。

1993年6月,薄小波在《走向世界的中国新艺术》一文中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大加赞赏,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是“谱写世界美术史的新篇章”,同时,他还兴奋地表示:“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的前景终于出现,其势之迅可以与腾空的卫星相提并论。

”无论国内艺术界的评价如何,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都是一件颇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

在《江苏画刊》所评选的1993年中国美术界十项新闻中,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成为十大新闻之一。

不过,《江苏画刊》对于这一事件的评价持观望态度,成峰在1994年第4期的《江苏画刊》这样写道:“于1993年6月开展的威尼斯双年展,共有十余位中国青年艺术家参展,其本身意义是划时代的:中国前卫艺术理应在世界艺术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将作品送往威尼斯这已意味着中国向世界开放。

国内舆论界传论较多的是中国艺术家及作品在威尼斯受到“冷遇”。

某报用了“铩羽而归”的字样来描述。

也有人对参展作品中“波普”类居多而不以为然。

历届上海双年展及主题

历届上海双年展及主题

历届上海双年展及主题历届上海双年展及主题2012年第八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对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来说,―重新发电‖是本届双年展的主题。

这个主题的形成和上海双年展的迁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创建息息相关,它天然地对应着对原南市发电厂、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改造和重启。

本次主题的对应性和契合度可能是历届上海双年展之最,它是一种回溯,也是一种展望,是一种隐喻,也是一种宣言。

这座建筑的文脉,内在地包含了继往与开来,涅槃与再生等一系列议题,展示着能量聚散与历史盛衰之间深刻的联系。

它曾是城市能量的发动机,是物理能量的发电,那么今天,它要转而成为城市思想的策源地,变成文化能量的发动机。

它充分调动了城市的记忆和世博的资源,扣准了中国工业摇篮的命脉,承载了当代资源变革的使命,形象地表达了上海双年展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思想策源地、能量发动机的意义。

和世界上其它工业遗址改造项目一样,热电厂建筑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开发,并不只是废旧资源的再利用,而是整个城市生态的反思和重新设计。

城市,因人类相依为命的群居生活方式,和相互交往与分享的愿望而生,在经历与工业时代数百年的不解之缘之后,今天依然在不断更新。

城市不但是能量输入的接受者与消耗者,更是能量的输出者。

2012年的今日城市,是人才、资源、信息的整合和交换的场所,更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思想碰撞、行为互动、对话交流与融合共生的交往空间。

携带着不同身份、记忆和感性方式的诸多个体,在这里决定形成共同体,共同维护着我们称之为―社会‖的那种历史方案,这样一种意志是城市赖以存在的最重要的力量。

因此,―重新发电‖并不只是把发电厂搬到远离城市的地方,也不只是简单地关于思想能源的诗性阐发,而是对于我们的生存方式的资源性因素的反思。

旧电厂重新启用的时刻,它所输入我们的社会网络中的,并非传统的电能,而是一种激活共同体内在能量的精神脉冲。

前现代粗朴的能量采集方式受制于地理、气候、资源的限定性供给,但远在资源尚未发生欠缺之时,东方已经发展出内省式的能量发掘方式,东方的圣贤向内挖掘自身的潜在能量,表现为气功,瑜伽等内在修炼方式,这是一种思想来电、精神来电。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析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析


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 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

号难题。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并斥资一亿美金动工兴建。

场地选择
物 馆
该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 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市的主要高架通
总体交通布局
用地面临的问题
地形有从高到低的趋势(7m高差) 复杂的城市交通,并且有铁轨从 这里通过
总体交通布局
解决方法
入口分布在上下两个 层面上,上层是道路 层,下层是河岸层。 在上层盖里将桥梁的 支路和城市道路汇交 处扩大形成美术馆的 南广场。办公楼,二 层展厅等都可以通过 南广场直接进入。广 场上有两个向下的大 台阶,一个通向主入 口,一个通向展厅。
在南侧主入口处,由于与19世纪的旧区建筑只有一街之隔,故采取打碎建筑 体量过渡尺度的方法与之协调。更妙的是,盖里为解决高架桥与其下的博物馆建筑 冲突的问题,将建筑穿越高架路下部,并在桥的另一端设计了一座高塔,使建筑对 高架桥形成抱揽、涵纳之势,进而与城市融为一体。以高架路为纽带,盖里将这栋 建筑沛然莫御的旺盛生命活力辐射入城市的深处。
场地布局构思分析
• 博物馆规模约2.4万m2,功能主要由展览空间、 公共设施、辅助空间等构成。从基地本身的限制 条件出发,用理性的视角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功 能安排的原则:为方便出入,建筑主人口应设在 南侧沿街;北侧沿河主要考虑展览空间;公共设 施接近西侧公共休闲带;辅助货物、后勤等出入 口布置在东侧。盖里的建筑功能布局遵循了上述 原则,并且进一步从城市秩序的宏观视角将建筑 与城市进行了创造性的衔接。主要反映在这两个 方面:1)对老城区的回应;2)同高架桥的对话。

设计师梁永标:打开家门 调制生活

设计师梁永标:打开家门 调制生活
为 过 度 , 桌 上 是 夫 人 亲 手 餐
标, 下巴留着卷卷 胡须 , 喜
欢带 墨镜 。 04年 作 品“ 20 广 东 美 的 工 业 设 计 公 司 写 字 楼 ” 荣 获 中 国第 五 届 室 内 设 计 双 年 展 优 秀 奖 , 而 作 品 “ 湖 山庄 ” “ 江 帝 景 岭 、珠 每处都是一景, 尽 复 式 单 位 ”、 中 国 人 民 银 “ 得园林造景的精髓, 形 行 肇 庆 中 心 支 行 综 合 酒
散 而 神 不散
大大的实木工作 台占去客厅的大部分 空间 , 造
型很简单 , 是去年请人做的。 新的工作 台旁放着 的却
是 古 旧 的椅 子 , 几 年 前 梁 先 生 在 朋 友 那 收 回来 , 是 经 过 一 番 狠 狠 的修 复后 才 勉 强 有 今 天 的模 样 ,夫 人 戏
了 , 趁 着 春 节前 的 几 天 , 们 两 个 亲 自动 手 重 新 粉 就 我 刷 墙 壁 。 鲜 艳 的 绿 色 和 橙 色 使 整 个 家 居 都 充 满 了 生
s e e 艺 (e n c n 3:绣 s wig)
气 。但 不 多 久 又 觉 得 不 妥— — 我 们 不 能 忘 了 一 直
推崇“ 装饰” 软
“ 我很爱这个工作 台。即使十一二点 回到家 , 我
也 会 泡 一 杯 亲 手 炒 的茶 , 在 椅 子 上 , 看 窗 外 , 坐 看 欣 赏 家 的 每 一 个 角 落 , 拿 起 笔 胡 乱 地 画一 些 画 。 ” 再 说 着 说 着 ,梁 永 标 还 把 自 己 的 画 拿 出 来 给 我 们 欣 赏 。 一 个 如 此 忙 碌 的 设 计 师 依然有如此充沛的创作激情 , 想 , 我 这
维普资讯

景观化都市建筑学——从200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看当代先锋建筑与教育

景观化都市建筑学——从200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看当代先锋建筑与教育
a van - cht tar i ect r u e wor sI 00 。 k n 2 4
研的等再— 楼外地公■ 总市安研卜 量为筑计- 次上境目● 中建概一' 究山)多I 大地环滩、 监再空—_ 篓设系■ 国 间 ● 心块讲 匠■ 、筑群 『_ .滩多 ■■ 学余部_■ 马庆项 i 主计念 ■ 优海上 一一 际C的 1 区开中 ・ (规师 — 鞍大海 — 持发艺 ■ 兼桥工 ■ B设 _ 上D, ■ 会划程 ; 景计历 — 秀、江 . 设学术 海 史 议之南 观地计 博闸消 山/与 )建上 金防 规城演 计研园 -美、 近贸南 ,区研 滨北本 2筑海 主术并 青不林 代区文 进设究 划市土 江究密 论改变 要学昌 行、化 地计斯 浦造与 文夜参 产及红 、(所 致院加 景发 业建了 武其的 区聚谷 。规办 1城设 了绿展 力划 3居 城 现套 观 夷 “ # 于 设
方位 的 空间 整合 .且进 一 步阐述 了这 类 建 筑的特 征及 其相 应的 学科发 展特 点 关键 词 景观化 都市建筑学 威尼斯 双年 展 先锋 建筑 变型 空间整合 建筑教 育
Ab ta T sa t eit u s ome sr ct hi rcl n r i od ce s
维普资讯
景观化都市建 筑学
— —
从 2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看 当代先锋建筑与教育 04 0
Abo t n e po a yAv t r i ct r o 0 4‘enc c i c ue E hbio u Co t m r r an - cht u e f m 2 0 V ie Ar ht t r x i t n A e r e i
u b im. a s ap r ans n t 系列 分主 题 的最新 作 品 , 变形 转换 、 形景 观 、人工 r an s L nd c e u b im o 如 地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美术双年展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美术双年展

会画画是一件幸福的事。

超写实素描不同于一般的素描,它更加写实,看似照片却又胜于照片,它的创作需要极强的观察能力和画面表现能力。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素描的绘画精髓,也磨练了自己的耐心。

画面里这个残破的工会会员证也融入了很多时间流逝的情绪。

作品名称:《李学成》画种:超写实素描姓名:赵瑾睿 宗芷菡作品名称:《向日葵》画种:超轻粘土姓名:李若诗作品名称:《素描静物》画种:素描作品名称:《雨叶》01030402花朵,是大自然孕育出的精灵,也是美的结晶。

古今中外的人们都热爱花朵,泰戈尔说,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静听花语,闲看花开,便是最浪漫的日子。

用版画的形式去呈现这样一种柔美的画面,需要很强的观察力,和雕刻前的细致勾画和布局。

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所作。

梵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

在梵高看来,向日葵象征着激情,象征着生命的永存。

在临摹这件作品的时候我们注意到画面中各种黄色的变化和笔触感的运用,收获很大。

素描可以说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颜色上它只有简简单单的黑白灰,却可以表现大千世界诸多不同的形状。

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态度、感情。

它不像带色彩的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重视美术学科。

坚持“做人品位高雅,做事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倡导高雅、健康的文化艺术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

通过校园美术展这个窗口,展现我校师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至纯至正、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艺术工作健康发展。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美术双年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森曼的建筑创作实践
• 埃森曼的建筑创作实践中期阶段:
建筑的抽象图像如何融入多种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联的“场域 ” 的关注。
柏林 IBA 社会住宅 俄亥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等设计
第二阶段的标志建筑
• 俄亥俄州立大学设计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埃森曼的建筑创作实践
• 埃森曼的建筑创作实践后期阶段:
• 设计对城市和建筑环境自发组织能力的研究,以 及运用计算机技术对非笛卡尔几何学和复杂空间的 探讨
2. 空间之间、功能组织之间的等级差异被消解。
3. 交通系统由传统的树状组织结构转变为网络状 组织结构。
承 重
主题馆的特殊奖项
• 表皮(Surface)主题的特殊奖: • 日本建筑师远藤秀平的Springtecture方案。 • 氛围(Atmosphere)主题的特殊奖: • 澳大利亚PTW Architects事务所的北京奥林匹克国家游泳中心 方案。 • 变化(Transformation)主题的特殊奖: • 奥地利建筑师Gunther Domenig的德国纽伦堡的档案中心方案。 • 地形(Topography)主题的特殊奖: • 英国FOA事务所在瑞士巴塞尔的诺瓦提斯汽车公园方案. • 超级方案(Hyper--Projects)主题的特殊奖: • 授予建筑师Martinez Lapena--Torres Arquitectos的巴塞罗 那Esplanada Forum方案。 • 变化的光,浮动的影(Morphing Lights,Floating Shadows) • 授予NASA-Project拍摄的一组火星图像。 • 事件(Episodes)主题特殊奖: • 德国摄影师rmin Linke及意大利建筑师Piero Zanini的装置 Alpi。 • 音乐厅(Concer Halls)主题特殊奖:丹麦 比利时Plot事务所的挪威斯塔万格音乐厅方案
辛辛纳提阿诺夫艺术与设计中心 哥伦布会议中心
双年展获奖记录
金狮奖国家馆奖获得者:
比利时馆以其装置“金沙萨·假象的城市”
双年展获奖记录
• 金狮奖最杰出方案奖: • SANAA事务所的“金泽二十一世纪当代美术馆” 的方案。
西泽立卫
妹岛和世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1 . 消解了明确 的功能分区 。
关于中国的那些事儿
• 北京国家大剧院

南京金陵饭店二期
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 广州歌剧院2号设计方案“激情火焰”
深圳文化中心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新馆
台湾阿里山铁道两座车站 北京798规划
南京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 广州歌剧院“圆润双砾” 展的设计方案
台中古根汉美术馆中标设计方案
高雄星光码头设计
Thank you
双年展获奖记录
• 金狮奖终身奖得主为美 国著名建筑师 • Peter Eisenman
• 埃森曼是一位思想家、教、 育家、诸概念的先驱者、具有 非凡创造力的建筑师、新世纪 的设计大师,以及全世界建筑 界先锋领域的导航灯。
Peter Eisenman
埃森曼的建筑创作实践
• 埃森曼的建筑创作实践早期阶段 :
• 对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的形式主义解读 和“卡纸板住宅”系列的建筑抽象语言 元素的操作
第一阶段的标志建筑
• 住宅Ⅱ号
第一阶段的标志建筑
• 住宅Ⅱ号
埃森曼主要关心的 是其体系本身的抽象完 美。一旦形式得以确定 下来,功能或许(有希 望)随之而来。
在住宅Ⅸ号中,“体 系”本身竟要求在主人 卧室的中央有一条窄缝, 自然,(单人)床位就 只好分别安置在缝的两 侧。
0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Metamorph------锐变
120130296
刘艳

• 主 • 时 题: 间: 蜕


(Metamorph)
2004年9月12日到11月7日 肯特·福斯特 (瑞士) 1、主题展的军械库 2、国家馆的绿园城堡
• 策 展 人: • 展 • 区:


展 区 一



展 区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