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助剂,防水防油防污整理剂,暖感整理剂,柔软保湿剂,吸湿快干助剂

合集下载

抗起毛起球剂,抗菌整理助剂,纺织防霉剂,吸湿快干剂,纤维阻燃剂

抗起毛起球剂,抗菌整理助剂,纺织防霉剂,吸湿快干剂,纤维阻燃剂

抗静电整理剂SEP8216结构或组分:聚氧乙烯类嵌段聚合物;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抗静电整理;1、浸轧工艺:〈1〉用量:10~30g/L〈2〉工艺流程:浸轧工作液(轧液率70~80% ) →烘干 (100~120℃) →定形(190℃×30s)2、浸渍工艺:〈1〉用量:1~3%(o.w.f)〈2〉工艺流程:浸渍(130℃×30~40min,浴比1:10~15)→脱水→烘干(100℃) →定形(190℃×30s)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涤纶织物的抗起球技术马仓 (邯郸印染有限公司,河北邯郸 056016)【关键词】涤纶染整工艺起毛起球【中图分类号】TS190.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6)05-0048-01涤纶织物由于具有强力高、拒水性好、手感柔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涤纶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起毛、起球,影响外观的美感和服用性能。

如何降低涤纶织物起球、起毛,一直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1 涤纶织物起球的原因及起球过程涤纶织物容易起球的原因与纤维性状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纤维间抱合力小、纤维的强度高、伸长能力大,特别是耐弯曲疲劳、耐扭转疲劳与耐磨性好,故纤维容易滑出织物表面,一旦在表面形成小球后,又不容易很快脱落。

在实际穿用和洗涤过程中,纤维不断经受摩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露出于织物。

在织物表面呈现出许多令人讨厌的毛茸,即为"起毛",若这些毛茸在继续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就互相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通常称为起球。

2 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组成织物的纤维;②纺织工艺参数;③染整加工;④服用条件。

在这里主要介绍如何应用染整加工达到控制织物的起毛起球的措施。

3 生产工艺3·1 生产品种96cm T42/2×21 124×69涤卡,成品幅宽91cm3·2 工艺流程3·1·1 烧毛火口:一正一反;车速:130m/min;烧毛效果要达到4级以上。

真丝面料的功能性整理

真丝面料的功能性整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真丝面料的功能性整理
改善真丝面料性能的整理主要有抗皱,抗静电,防水拒油,阻燃,尺寸稳定性,洗可穿等。

通过整理不但可消除蚕丝的缺点,而且可改善其他方面的性能。

真丝面料的洗可穿性能已日益重要,必须采用适当的柔软剂、弹性
体和合成树脂才能达到要求。

通过整理可使真丝面料具有功能性,真丝面料整理的重点目前集中在抗污和阻燃,另一重要的整理领域就是保持卫生、清新的抗菌整理。

根据需要,真丝面料整理过程涉及到很多工序。

选择整理过程必须考虑到所需的丝质手感和悬垂性,整理设备的正确组合及整理工序的次序是决定真丝面料最终风格的关键。

抗静电整理
蚕丝可用单体进行接枝,来改善静电积聚性能,使得真丝面料上积
聚的静电适量。

苯乙烯用量越高,用苯乙烯接枝的蚕丝上的静电荷也会越多。

抗静电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静电消除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织物的吸湿性。

用特定的水溶性乙烯
单体与特定的酸整理蚕丝织物,可产生静电消除效果。

而且,通过在织物上沉积特定的金属微粒也可提高电导性。

用金属银涂层,阻碍蚕丝纤维的电导性也可产生静电消除作用。

抗静电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降低纤维间、纤维一金属间的摩擦力来
赋予织物抗静电性,主要是润滑的结果。

一般采用特定的碱性润滑剂,如金属油及丁基硬酯酸盐等作为抗静电剂。

防水拒油整理
防水拒油整理可赋予织物防水拒油性,同时还具有抗污性,而且不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后整理工艺

后整理工艺

一后整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的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加工过程称为整理,由于整理工序都安插在整个染整加工的后期,故常称为后整理。

之蔡仲巾千创作服装后整理工艺种类包含一下几种:(1)仿旧整理:就是赋予新织物以“自然旧”的风格,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

1.普洗:经常使用的一种柔软洗涤工艺。

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洗涤,为改善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成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

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

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的重要物质——浮石。

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概况发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更、手感柔软。

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一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得到褪色效果,经经常使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

漂洗一般用于深色服装。

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发生变更。

织物概况发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的是获得一种局部的磨损效果。

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发生的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成喷砂工序。

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的纤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剥离织物概况,这道工序成本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惯例洗涤不克不及达到的特殊效果。

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的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别较大的颜色,使其二者颜色互相融合,颜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理:经磨毛整理的织物概况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的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

磨毛的方法有多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利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发生绒毛。

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

(3)折皱整理:经折皱整理的织物概况具有自然折痕,耐洗而不必退。

整理方法有:予以机械压力和热的作用,使布面发生不规则凹凸;手工起皱,可使织物获得任何形状的皱折,自然感强;绳状洗涤,使织物出现纵向皱纹,如树皮皱;揉搓加工,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力”与“热”的共同作用,皱纹永久耐劳。

20种常用印染助剂在生产中的作用

20种常用印染助剂在生产中的作用

20种常用印染助剂在生产中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染料、助剂和有机颜料行业的生产与市场发展健康而迅速,染料化学品消费初步增长。

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对染料纺织化学品的需求,染料行业与纺织业的相互依托意味着中国染料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1、除油剂离子性:阴、非离子;外观: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作用:对石蜡、油蜡具有高度乳化、分散能力,可用作纤维、合成纤维、羊毛及其混合纺织物精练洗涤剂,对粘附在织物上的蜡质、油剂、污垢有良好的净洗去除效果。

基本参数用量:5--10g/L2、精炼剂离子性:阴、非离子;作用:棉织物煮炼,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退浆、精炼,可获得较好的毛效及白度并能部分去除蜡质、油污等3、渗透剂离子性:阴、非离子;外观:无色至微黄色粘稠液体.作用:主要用于棉、涤棉等各种纤维的前处理当中;用于活性,分散等染料印花织物去除浮色,可在低温下处理,避免织物白地沾污,一般用量0.1~0.5克/升。

可以擦洗成品上的油污,特别对蚕丝成品的去油污斑点很有效。

用于分散还原等染料的染浴中作分散剂,用量以0.1~0.5克/升为宜。

用于腈纶纤维的染色前处理,洗涤油污。

4、醋酸外观及气味:无色液体,有刺鼻的醋味;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及甘油等有机溶剂。

稀释后对金属有强烈腐蚀性。

闪点(℃):39;爆炸极限(%):4.0-17;静电作用:可能有聚合危害:危险特性:能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与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等反应剧烈。

稀释后对金属有腐蚀性。

5、浴中宝透明粘稠乳液;离子性:阴离子、非离子;pH值:约5(10%水溶液);比重:约1﹕1(20℃);相容性:可与阴离子物质一起使用;PH值:6-7;赋予织物永久的亲水性、抗静电剂,加快吸湿排汗速度,膨松手感好,可避免折痕、鸡爪印产生;稳定性:在硬水及通常浓度的碱液和电解质中高度稳定。

性能及特点:由于高分子物极易被纤维吸附在表面形成粘滑的薄膜,从而降低织物与织物、织物与金属设备表面之间的摩擦。

三防整理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吸水性抗静电剂,唐辛子温暖加工剂,功能整理剂

三防整理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吸水性抗静电剂,唐辛子温暖加工剂,功能整理剂

三防整理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吸水性抗静电剂,唐辛子温暖加工剂,功能整理剂拒水拒油整理剂HS1100 结构或组分:含氟有机化合物;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混纺织物的防水、防油整理;1、浸轧工艺:〈1〉用量:10~50g/l〈2〉工艺流程:浸轧(轧液率:60~70%)→干燥(110℃×2~3min)→焙烘(170℃×1min)包装贮存:60kg 铁桶包装。

0℃以上常温贮藏,保质期一年。

韩笑拒水拒油纳米整理在精毛纺后整理中的应用黄冠红,江云利常州新毅毛纺织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l 3033作者简介:黄冠红(1965-),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精毛纺的生产管理和新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工作原载:染整技术2009/4;【摘要】介绍了拒水拒油纳米后整理工艺的关键技术和纳米溶液的配制要点。

通过试验,得到了精毛纺织的拒水拒油的最佳整理工艺。

通过拒水拒油整理的毛涤和全毛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耐水洗和干洗性能。

同时对比了拒水拒油纳米整理前后强力、颜色和干湿色牢度的差异。

【关键词】精毛纺织物;纳米;拒水拒油;功能整理;性能【中图分类号】 TSl95.5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9)04-0027-03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较为先进的处理技术之一,毛纺织品是天然纤维织物。

两者相结合生产出来的面料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羊毛织物的服用性能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毛织物护理要求比较高,通常需要干洗,如何减少洗涤次数,方便护理和节约护理成本,就成了各精纺面料生产企业追求的目标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而要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提高织物的防水、防油和防污性能。

本文就精纺面料的拒水拒油纳米整理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并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1 试验织物规格与测试方法1.1 织物规格试验织物规格见表l。

吸湿速干整理剂

吸湿速干整理剂

吸湿速干整理剂【产品用途】聚酯等合成纤维疏水性强,易带静电,污垢的沉积也就变多,而且油性污垢也会牢固地附着在织物上,导致污垢难以除去和洗净。

如果具有耐久的吸水排汗性能和防静电能力,保证人体穿衣时的舒适感受,那么其适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纤维素纤维由于经过树脂、柔软整理,其亲水性降低,甚至变成了拒水性。

若使之具有亲水性,且难以沾附油污或者沾上去的污迹容易洗掉,那么纺织品的服用性和舒适度将大有提高。

吸湿速干整理剂为本公司开发的用于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T/C和毛/涤织物的耐洗型吸水SR(SR∶Soil-Release)剂。

具有的持久保护功能可使织物历久如新,即使经过洗涤功效依然可以保持,同时也不会改变织物的天然外观和手感。

【基本性状】外观乳白色液体离子性非离子性PH 值 5~7溶解性易分散于水密度 1.04闪点 >100℃【特性与优点】特性优点1.优异的吸汗速干性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汗性、毛细管透水透气性,迅速将汗水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克服合成纤维织物燥身和不吸汗的缺点, 柔软舒适、服用性好2.易去污(SR∶Soil-Release)性使疏水性的聚酯等合成纤维具有亲水性,特别是防止油性污垢的附着,即使沾污也易洗涤去除3. 亲水抗静电性经本品整理的织物亲水性优异,抗静电性能良好、静电效应小、不易吸尘、具有防污性4.环保,不影响织物性能对人体安全,不影响织物的色泽和强力5.对涤纶纤维等具有亲和性能自身或与纤维材料发生牢固的交联或键合反应6.相溶性好能与防紫外线整理、阻燃整理、抗菌整理、树脂整理同浴,浴液的切变稳定性高【应用方法】我们推荐浸轧工艺使用吸湿速干整理剂。

1.用量:吸湿速干整理剂 30~60g/L2.工艺操作:浸轧(轧液率70~80% )→烘干(80~110℃)→高温拉幅(180~190℃×30s或150℃×2~3min)【注意事项】可以在分散染料染色时添加并用,对染色效果无不良影响:浸渍吸湿速干整理剂:3~6%(o.w.f),浴比1:10,130℃×30~60min]→烘干。

水性聚氨酯的用途分类说明

水性聚氨酯的用途分类说明

水性聚氨酯的用途汇总一、轻纺(纺织方面):水性聚氯酯能赋于织物柔软而丰满的手感和皮感调节聚氯酯高分子结构还可用于织物的防水、防油、防污、防起毛起球等整理改善纺织品的抗溶剂性、耐磨性、耐洗性、防皱、防缩、耐压烫1、织物表面涂层剂织物涂层是指在织物(基布,通常是中长纤维布,帆布,尼龙绸涤纶等)表面涂一层具有高附着力的高聚物,成膜后经后处理加工.得到不同要求的功能性涂层织物.水性聚氨酯无毒无环境污染.是推荐使用的高档织物涂层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广泛用于尼丝纺,真丝棉,帆布,涤棉等织物.经涂层整理后的织物具有防水透湿,表面柔软,富有弹性的功能.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涂层的性能,可在制备过程加入封闭剂,使封闭剂与预聚体中的部分异氰酸酯基反应生成氨酯键而氨酯键在加热的条件下又裂解生成异氰酸酯(解封闭) 再与织物上的羟基反应生成聚氨酯.这样就增加了聚氨酯涂层与织物的结合力.2、羊毛织物防缩整理剂树脂整理是目前国外常用的羊毛防缩加工方法与氧化法相比基本上对羊毛没有损伤,处理比较均匀,操作易控制.3、抗静电整理剂大多数化纤织物摩擦后会产生负电荷,因而需采用抗静电剂进行整理.抗静电剂是一类重要的织物后整理助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合成纤维来说,是效果较好的抗静电剂,但是在工业中应用的此类抗静电剂存在着耐洗牢度不够,染色织物容易变色,摩擦牢度低的缺点.而水性聚氨酯尤其是含离子型水性聚氨酯,是良好的织物整理剂不仅具有很好的抗静电效果,而且与织物黏附性好耐洗涤.4、抗起毛起球整理剂纯棉针织物经过煮漂,染色,整理等加工,其表面会产生许多绒毛,加之静电作用,穿着一段时间后织物表面会起毛起球,影响美观和舒适感.对织物进行树脂整理可以提高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并可以改善织物防皱,抗静电等性能.聚氨酯是一种无甲醛整理剂能在织物表面形成强韧的薄膜,且耐低温,耐脆化,耐摩擦,拉伸强度高,弹性好并有一定亲和性.织物处理后可改善纤维间的粘结力,减少纱线毛羽,减少静电,有利于抗起毛起球.5、其它功能性整理剂水性聚氨酯本身就是一种优良的无醛织物整理剂.有研究结果表明,若将对其进行改性,或与其它物质结合,然后对织物进行整理,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二、印染方面:1、染色助剂2、涂料印花粘接剂3、柔软与防皱整理剂4、抗静电和亲水整理剂三、皮革加工方面:1、皮革涂饰剂:高档光亮剂、漆皮用光亮剂、防尘耐污型皮革涂饰剂、抗粘连性。

后整理工艺

后整理工艺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一后整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的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加工过程称为整理,由于整理工序都安排在整个染整加工的后期,故常称为后整理。

服装后整理工艺种类包括一下几种:(1)仿旧整理:就是赋予新织物以“自然旧”的风格,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

1.普洗:常用的一种柔软洗涤工艺。

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洗涤,为改善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成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

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

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的重要物质——浮石。

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表面产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化、手感柔软。

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一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得到褪色效果,经常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

漂洗一般用于深色服装。

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产生变化。

织物表面产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的是获得一种局部的磨损效果。

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产生的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成喷砂工序。

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的纤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剥离织物表面,这道工序成本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常规洗涤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

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的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异较大的颜色,使其二者颜色互相融合,颜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理:经磨毛整理的织物表面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的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

磨毛的方法有多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利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产生绒毛。

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

(3)折皱整理:经折皱整理的织物表面具有自然折痕,耐洗而不消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物的功能整理苏州大学宋肇棠1前言织物的功能整理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突出的功能整理介绍给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及人类自身生活质量的关心也增加了。

纺织界预测21世纪织物的功能整理加工应以舒适、清洁与安全为主。

1.1舒适加工重点为除香烟烟雾臭、蓄热及保温、以及凉感加工。

与其它功能整理交叉的是抗菌防臭、除臭、皮肤护理加工、防紫外线加工以及防虫加工。

1.2清洁加工重点加工内容是防污、吸水防静电加工。

与其它功能加工交叉的是抗菌防臭及抑菌加工、除臭加工以及皮肤护理加工。

1.3安全加工重点加工内容是皮肤护理、电磁波屏蔽加工。

与其它功能加工交叉的是防紫外线加工、防虫加工以及抗菌防臭抑菌加工。

以上内容涉及大约十二种加工整理。

除防污加工及吸水防静电加工为人所熟知以外,另外十种功能加工则可合并成七类功能加工,分述于后。

当然不少功能加工可以同时出现在一块织物上,形成多功能整理。

2.皮肤护理功能整理。

随着工业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气中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增加,对人体影响较大,使过敏人数增加。

因此皮肤护理功能整理引起重视。

现把当前几种主要产品的情况介绍于后。

2.1甲壳质[1]甲壳质是甲壳动物蟹、虾等骨骼的主要成分。

人们虽然早把它用于整理剂,但并未提高到对皮肤保护上来认识。

甲壳质脱乙酰后的脱乙酰甲壳质(Chitosan)结构中有多个羟基及氨基等极性基因,因此有极强的水合能力,保湿性好,可保持皮肤的水份。

同时它的氨基可发挥抗菌防臭作用。

日清纺的]モイスキン]为其代表产品。

2.2艾提取物[1,2]艾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古代已作药用。

艾的提取物中有桉油精(Cineol)和侧柏酮(thujone)。

它们除了有抗菌消炎作用之外,还有抗过敏及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皮肤有保健作用。

日本Unitia公司的]Evercare]即用艾提取物的多孔微胶囊以独特方式结合到纤维上去。

有人评论认为是第二代皮肤护理整理产品。

2.3蚕丝蛋白蚕丝提纯的丝素是高纯度的天然蛋白质。

把它施加到其他纤维上,可以使之有蚕丝一样滑爽、柔软和吸湿的优点。

它既可使皮肤维持一定的湿度,又有极好的触感。

Unitia产品]シルグレ?ス]是把纤维素的羟基与丝素相结合[1]。

两种均是天然物质,又可生物降解,有利环境保护。

有人称用丝素进行整理的产品是皮肤护理整理的第三代产品。

2.4 pH调节功能织物[3]人体皮肤分泌的汗液中有40多种物质,其中98%是水。

含量较多的有氯化钠,尿素、乳酸及氨基酸。

因此皮肤表面有一层微酸性的膜,其pH值大约在6左右。

在出汗初期pH值可达4.0~6.6。

出汗量大时则pH接近7。

如果出汗久了,尿素会逐渐分解变性,使pH升高,最高可达8.0。

环境污染造成的酸雨的pH值在5.6以下。

以上两种情况都对皮肤造成损害。

日本东海染工开发成功的产品]ナウルNEW]是种具有多种舒适功能整理的棉织物。

它以纳米级陶瓷超微粒子,用特殊方法与纤维结合,有优良的耐洗性。

该织物对有机酸或无机酸有瞬时间中和的能力,使穿着者的皮肤经常保持在弱酸性环境下,对皮肤有益。

这种陶瓷还能离解出杀菌金属离子,还可以对氧催化使之生成活性氧而具杀菌及消臭作用。

由于它是纳米级的超细微粒,因此不吸收可见光,加上折射率低,所以透明度高,处理后的染色织物色光不改变。

它还有紫外线遮蔽效果,性能优于有机紫外线吸收剂。

3.防紫外线功能整理[4,5]太阳光中紫外区可分为三段。

波长400-320nm区域称UV-A;波长320-280nm区域称UV-B;波长280-200nm区域称UV-C。

UV-C波长较短,在空气中已被吸收,不能达到地球表面。

紫外线在日光中约占6%,其中UV-A的比例较大,UV-B比例较小。

UV-A会透过表皮组织下面,使肌肉失去弹性,皮肤粗糙,造成皱纹。

UV-B则有致皮肤癌问题。

因此要求能有效地屏蔽UV-B和UV-A中波长短的部分。

目前由于含氯氟烃(ClFC类)对地球臭氧层的破坏,1997年发现的臭氧层空洞的臭氧浓度比80年代少了40%。

据分析,如果臭氧层水平降低1%,就能增加2%UV-B的透射量,皮肤癌的发生率会提高0.5-5%。

据统计,在1980-1996年间,全球皮肤癌患者翻了一番。

仅美国自1990年的20万人,到1996年猛升至100万人。

[6]因此对织物进行紫外线防护整理,特别是夏天衣服面料的紫外线防护整理,显得相当重要。

3.1紫外线防护剂紫外线防护剂可分为紫外线吸收剂和紫外线屏蔽剂。

前者大多是有机化合物,后者则多为无机化合物。

3.1.1紫外线吸收剂(1)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紫外线吸收作用是依靠分子结构中酮式与烯醇式的转换,把吸收的光能转换成热能。

?Uvinue D-49(BASF)的分子结构中有多个羟基,对棉纤维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可作为棉织物防紫外线整理剂。

把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磺化后,就具有酸性染料的性质,可用于丝绸的防紫外线整理剂。

(2)苯并三唑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中如2-(2′-羟基-3′-特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Ciba Tinuvin 326)等,因为水溶性低,结构与分散染料相近,又有一定的升华牢度,可作为绦纶高温高压同浴染色时作紫外线防护整理。

但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在420nm附近略有吸收,因此会引起一些色光改变。

上海印染研究所开发的DP-UV[5],估计也属苯并三唑类化合物。

(3)反应性紫外线吸收剂瑞士科莱恩公司开发的Rayosam系列产品,可与纤维素上的羟基或聚酰胺纤维上的氨基发生反应,耐洗牢度较好。

经整理的织物不会改变其外观、手感及通气性。

(4)脂肪族多元醇类化合物[4]日本Shiibo公司产品]RICAKGUARD]是用这种化合物整理的织物。

据报导,经整理后织物的UV透过率仅为1.6%,洗涤30次后UV透过率也只有3.4%。

它可用于棉及涤/棉织物。

经整理后的织物色牢度、透气性、和吸湿性可保持不变。

3.1.2紫外线屏蔽剂[7]紫外线屏蔽剂大都是一些折射率较高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锌、二氧化钛等。

氧化锌的折射率是1.9,二氧化钛则高达2.6。

氧化锌由于折射率相对较低,因此涂布在织物上后的漫射率也低,透明度也就高一点。

日本住友水泥公司开发了超细氧化锌粒子(n-100,n-200)。

粒子为六方晶系。

由于结晶度高,比表面能小,所以易于分散。

它可以单分散状态吸附在织物上,有较高的透明性。

北京服装学院曾测试过经氧化锌处理的织物,其紫外线屏蔽率可达89%。

经二氧化钛处理的织物,紫外线屏蔽率为84.5%,经五次洗涤后仍有83.6%。

由于无机紫外线屏蔽剂耐热耐氧化,因此可以掺入聚酯母粒,纺成防紫外线纤维。

日本可乐丽公司产品]埃斯莫]纤维即为一例。

日本东海染工的[ナウルNEW]估计亦为纳米级的氧化锌或氧化钛类屏蔽剂。

我国厦门华普高技术产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纳米级陶瓷棉纺织品,同时具有抗紫外线,抗菌及远红外保温功能。

3.2防紫外线整理产品的安全性3.2.1防紫外线效果紫外线屏蔽率是目前国内产品区分防紫外线效果好坏的标准。

A级:紫外线屏蔽率在90%以上;B级:紫外线屏蔽率在80%以上;C级:紫外线屏蔽率在50%以上。

一般应选A 级为宜。

屏蔽率是以280~400nm波长范围内的透过率积分值求得的。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对紫外线防护比较重视。

他们已制订了防紫外线整理织物的测试标准及评价方法。

在1996年已用UPF值来表示衣服的紫外线屏蔽性能。

我国有必要在参照有关国际、国外标准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标准,以便与国际接轨,有利产品出口。

3.2.2防紫外线整理产品的安全性由于防紫外线整理织物以制作夏天服装为多,因此会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

为此必须加强对防紫外线整理剂的皮肤过敏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以及致畸试验等一系列安全检测。

确保产品对人类安全,对环境友好。

4.防虫整理防虫整理可分为织物的防蛀整理及防蚊整理两大类。

根据日本中岛照夫在1985~1987年间对消费者在保管衣服中受蛀虫侵食的投诉统计,其事故率约为7.7%,仅次于变色、褪色、沾污、缩水,列第五位[8],因此不能不引起重视。

防蚊整理则是野外作业人员,军人,露营者等欢迎的功能整理。

4.1防蛀整理防蛀整理主要用于羊毛、蚕丝、羽绒、毛皮等的加工。

防蛀方法有物理法及化学法两大类。

4.1.1物理法常用的有紫外线照射及冷藏法两种。

后者是以-8℃~-10℃交替冷却,杀死幼虫,再在-3℃到4-5℃温度下贮存衣服。

效果虽好,但只是临时的措施。

4.1.2化学法目前使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萘、对二氯苯、樟脑等挥发性物质的蒸汽杀死或驱避害虫。

其中萘及对二氯苯对人体有害,目前已逐渐淘汰。

(2)用有机氯化物处理。

其中最有效的是Bayer公司的Eulan 33及Ciba-KGeikgy的Mitin FF。

据称该两种化合物对人体有害,已停止使用,但直到两三年前仍有文章介绍。

Mitin FF 国内有相同产品,它可以与酸性染料同浴处理,防蛀效果很好。

(3)用拟除虫菊酯处理。

目前使用的拟除虫菊酯有二氯苯醚菊酯或称氯菊酯(Permethrin)及丙烯拟除虫菊酯等。

由于拟除虫菊酯本身是一种杀虫剂,因此处理织物防蛀效果很好。

国内产品相应的为羊毛防蛀剂JF-86,高效耐久防蛀剂LN等。

(4)羊毛改性处理。

主要是把羊毛中氨基酸残基改性,使它不能再作为蛀虫的蛋白质来源。

例如羊毛可用乙二醛、环氧氯丙烷以及二卤化烷烃处理,使之防蛀。

4.2防蚊整理[9.10]防蚊整理是把各种蚊虫驱避剂或再加上杀虫剂对织物进行加工。

现把常用的两种驱避剂作一介绍。

4.2.1苯甲酰胺衍生物这是一类使用较早的蚊虫驱避剂,其中最常用的是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又称DETA,DEET,避蚊胺)。

它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驱避剂。

英国生产的驱蚊衣就是用DETA用及氯菊酯进行整理的。

国内曾做过试验,用它浸渍驱蚊网,在室内使用有效期长达50多天。

以它为主药,配成避蚊油,避蚊爽身粉等,驱避效果在3小时以上。

另一种驱避剂邻-乙氧基-N,N-二丙基苯甲酰胺浸渍的防蚊网,效果更好,据称有效期可达两年。

4.2.2对—孟烷二醇-3,8它是我国开发成功的产品,又称驱蚊灵。

它效果好,毒性低(LD50 3200mg/㎏),驱避时间是DETA的1.5倍。

它是从柠檬桉树中分离提取的新结构类型的驱避剂,目前已可人工合成。

它可做成乙醇溶液或膏剂涂在人体上防蚊,也可配合其它化合物进行织物防蚊整理。

5.蓄热保温整理要使纤维或织物有保温性,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在纺丝原液中添加特殊的陶瓷粉末(如碳化锆等),再纺成丝。

这种陶瓷粉末具有吸收光线转而能放出热,同时还有反射人体所发射的远红外线的特性,因此保温、蓄热作用很好。

其次是使用特殊的中空纤维。

例如把涤纶做成五孔、七孔的中空纤维,再加卷成螺旋形,使之有较好的形状保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