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去污整理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防油防水剂

合集下载

Huntsman_新型防护和易去污整理剂

Huntsman_新型防护和易去污整理剂

纺织染整Hunts man:新型防护和易去污整理剂亨斯迈公司(H unts m an)针对纺织行业推出一种新型防护和易去污整理产品,以最小的环境影响达到最佳的使用性能。

杜邦Cap stone产品将命名为O leophobo l CP,由亨斯迈纺织染化有限公司(瑞士)负责销售。

基于短链分子化学技术,该产品在不影响氟素整理剂效能,达到与此前的产品相同或更好的性能的同时,能够显著减少痕量杂质含量至检测极限以下。

亨斯迈公司首批上市的产品包括易去污整理剂(O leophobo l CP R)和合成纤维用防油防水剂(O leophobo l CP S)。

易去污整理剂适用于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易于在洗涤过程中去除水性和油性污渍。

O leophobo l CP S是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理想选择,整理后衣物上的泼溅物能够用干燥的吸水布或纸巾吸净。

与传统产品相比,O leophobo lCP用于工厂,且无需提高产品用量即可达到原来的良好性能。

织物在穿着过程中将保持舒适透气,呈现出色的耐洗性能。

O leophobo l CP产品在延续产品品质性能悠久传统的同时,其可持续性得到显著改善,经久耐洗,应对真实世界的挑战。

DuPon,t Capstone,O lephobo l均为注册商标。

李静妍 译 钟 毅 校Textile wax prese nt state and m arket pros pectSu Shifu,N anyang Wax F ine Che m ical P lant,N anyang/ChinaAbst ract:A ccording to textile m arket cond itions,the tex tile w ax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 o n status w ere introduced.A nd tex til e w ax var i e ties,app lication,producti o n ofm arket prospects w ere predicted.K eywords:tex tile w ax,state,pr ospect(上接第27页)Synthesis of nanoparticles and t heir applicati on i n textiles R.Rathinam oorthy,Pandurangan Sen t h ilkumar,PSG College of Technology,C oi m baore/Ind iaAbst ract:N anoparticles,a un i q ue subset of the broad field of nano techno logy,inc l u de any type o f partic le w ith at least one d i m ensi o n of less than500nano m eters.N anoparticles play an i m po rtant ro le in a w ide var i e ty o ffields i n clud i n g advanced m ater i a ls,phar m aceuti c als,env ironm ental detection and m on itoring and also i ntex tiles.Eng ineered nanopartic les are intentionally designed and created w ith physica l properties tailored tom eet the needs o f specific app lications.K eywords:nanoparticle,produce,app li c ation,risk32 国际纺织导报2010年第2期。

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纺织品的使用无处不在,从我们身着的衣物到家居装饰的布料,从汽车内饰到工业用布。

然而,这些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污渍的侵袭,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纺织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纺织品污渍的来源和种类要了解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首先需要清楚污渍的来源和种类。

纺织品上的污渍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饮食、工作、运动等。

常见的污渍包括油污、水渍、汗渍、血渍、果汁渍、咖啡渍等。

油污通常来自烹饪、机械操作或与油性物质的接触,其特点是难以清洗,容易在纺织品表面形成顽固的污渍。

水渍则多因水的渗透和蒸发留下痕迹,尤其是含有杂质的水。

汗渍是由于人体出汗,其中的盐分和有机物会附着在纺织品上。

血渍一般来自受伤或生理原因,其成分复杂,清洗难度较大。

果汁渍和咖啡渍等则是常见的食品污渍,含有色素和糖分等成分。

二、传统的纺织品抗污方法及其局限性在抗污整理技术发展之前,人们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方法来处理纺织品的污渍。

常见的方法包括及时清洗、使用洗涤剂和漂白剂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及时清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渍的残留,但对于一些顽固污渍或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效果不佳。

洗涤剂和漂白剂在去除污渍的同时,可能会对纺织品的纤维结构造成损伤,导致其强度下降、颜色褪色等问题。

而且,频繁使用强力洗涤剂和漂白剂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现代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的原理和分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些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理:1、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改变纺织品的表面性能,如降低表面能、增加表面粗糙度或形成特殊的微观结构,使污渍难以附着在纺织品表面。

例如,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或化学涂层,可以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的薄膜,从而达到抗污的效果。

2、纳米技术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纺织品抗污整理中。

第四节拒水、拒油和防污整理剂

第四节拒水、拒油和防污整理剂
• 在石蜡乳液中引入聚合物,可改善其稳定性和整理品的耐久性,如聚乙烯 醇,聚乙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丁酯、硬脂酰丙烯酸酯或硬脂酰甲基丙 烯酸酯-十二碳琥珀酸-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乙烯基-甲基丙烯酸共 聚物或乙烯基-甲基丙烯酸-乙酸乙烯共聚物。通过引入交联剂可改善整理效 果的耐久性,提高纤维素纤维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和抗皱性。
一浴法来代替。即将铝皂制成分散液,以明胶、聚乙烯醇为保护胶体,之后 又有乳化石蜡和铝皂并用的方法,用石蜡铝皂做拒水剂,价格低廉,工艺简 单,拒水效果好。它的缺点是耐洗涤性差、不耐磨,是一次性的拒水整理。 铝皂虽然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于碱性溶液中,故铝皂的耐洗性较差。由于 锆皂的疏水性和耐洗性都比铝皂好,因此以锆盐代替铝盐,可以有效地改善 整理品的耐久性。

• 石蜡-铝皂是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拒水剂,特别适用于不常洗 的工业用布,但它不耐洗涤,不能持久,只有暂时性的拒水效 果。使用锆等稀土元素的化合物代替铝皂,可以提高洗涤性。
• ③高分子树脂类防水整理剂 作为防水剂的树脂,主要是由C11 以上的烷基酚类制成溶液,织物浸渍后干燥,再用甲醛和乙二 醛溶液处理,焙烘后即生成防水性树脂。它的优点是能够沉积 在织物上,赋予织物高度的拒水特性。缺点是处理液带酸性, 在烘干及热处理时,容易使纤维素纤维织物发生脆损;由于处 理液带酸性,容易使印染织物发生变色,采用直接染料染色的 织物尤为严重,久用或经洗涤后,拒水作用陆续丧失。
• 织物拒水整理的历史源远流长,十九世纪初出现了铝皂和石蜡乳液的二浴法 拒水整理工艺,先将织物浸轧用肥皂分散的石蜡乳液,再浸轧醋酸铝溶液。 这种工艺有很好的拒水性,但不耐洗涤,用锆皂代替铝皂可以提高耐洗性。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一端具有反应性基团的长碳链拒水剂,如羟甲基 硬脂酰胺、十八氨基甲酸酯羟甲基衍生物、烷基醚化二羟甲基脲与长碳链醇 和长碳链酰胺合并使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硬脂酰胺亚甲基吡啶氯化物,其 商品名为著名的Velan PF,由英国ICI公司于1937年推出,可用于耐久性拒水 整理。同一时期还出现了氨基树脂用硬脂酸或十八醇变性,生成长碳链酯或 醚的拒水剂,至五十年代完成商品化,如Phobotex FT、FTS、FTG等。二十世 纪四十年代,杜邦公司的R.K.Iler提出了配价络合型拒水剂,其商品牌号为 Quilon Werner,为硬脂酸或豆蔻酸的铬络合物。但这类拒水剂本身呈深绿 色,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1947~1948年出现的有机硅拒水剂是拒水整理的 重要发展。美国道康宁公司最早指出,含氢有机硅聚合物是织物拒水剂的必 要成分。但聚甲基含氢硅烷整理后的织物手感发硬,需要与有机硅弹性体配 合使用。有机硅类拒水剂用于合成纤维织物效果较好,但用于纤维素纤维织 物上时,耐久性不够,需要加交联剂。有机硅类拒水剂整理织物的耐气候牢 度是其它各种拒水剂所不及的。

防水防油助剂,拒水拒油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

防水防油助剂,拒水拒油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

防油防水整理剂HS1100是以纳米含氟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拒水拒油整理剂,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混纺织物的三防整理。

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防污的效果;同时赋予织物丰厚的手感,使织物远离各种有害细菌及污染。

HS1100一般采用于浸轧——焙烘工艺,对织物的手感与色泽影响低;且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透气舒适;耐水洗和干洗。

目前广泛应用于雨具、风衣、油田工作服、台布、帆布、帐篷及包装用布等。

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HS1100整理后的织物拒水性可达到90分以上;拒油性可达到4级;无芳香胺残留物;无PFOS和APEO;PFOA的含量<1ppm。

韩笑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后整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谢孔良【摘要】本文综述了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后整理技术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有机氟系列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整理剂的结构特征、联合增效效应、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和发展方向,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1.前言根据国内外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生活的需要,技术含量高的多功能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纺织品如服装面料、无纺布、装饰用纺织品、地毯、产业用纺织品等迫切要求进行同时具有防水、防油、防污等多功能整理,而又不改变织物在透气、透湿等方面的性能,这方面的后整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防水领域里,我国目前使用的防水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石蜡一铝皂,由石蜡、硬脂酸铝皂等配成的乳液②吡啶季胺盐和硬脂酸铬络合物③羟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④有机硅型防水剂⑤聚醚、聚氨酯系列⑥有机氟系列以上几种防水剂真正起到防水、防油、防污性能而又具特效作用当属有机氟系列,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有机氟工业的发展,有机氟精细化学品和含氟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新兴氟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含氟织物整理剂是有机氟精细化学品代表之一。

由于有机氟织物整理剂能够赋予织物以优异的拒水、拒油、防污、抗静电等特性,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非常活跃,本文重点论述这类整理剂的结构特征和研究进展。

含氟易去污整理剂SG-8011的亲水改性及应用

含氟易去污整理剂SG-8011的亲水改性及应用

织物的易去污整理是指通过浸轧易去污整理剂,使织物获得一般洗涤方法即可轻易去除附着污渍的性能[1-2]。

易去污整理剂发展至今,主要分为亲水型和含氟类易去污整理剂。

亲水型易去污整理剂主要通过增加纤维表面的亲水性,使表面层易于润湿膨胀,受到简单的机械外力就可以使污垢离去[3]。

亲水型易去污整理剂由于缺乏防污性,多用于涤纶等合成纤维,而在涤棉或者纯棉织物上,其易去污性能明显不足。

含氟易去污整理剂是将含氟单体和亲水单体进行共聚,得到的共聚物可以进行环境响应。

在空气中,含氟链段在织物表面定向排列,表现出防油性;在洗涤液中时,含氟链段和亲水链段翻转,织物表面表现出亲水性,污渍也得以去除。

这种随环境而响应的含氟链段与亲水链段间的自由翻转现象被称为“flip-flop ”机制,使含氟易去污整理剂得到了广泛的运用[4-5]。

含氟易去污整理剂SG-8011的亲水改性及应用摘要:采用亲水整理剂AX-209对含氟易去污整理剂SG-8011进行亲水改性。

研究了SG-8011与AX-209不同质量比的复配物在不同用量下对纯棉织物的亲水、防油和易去污整理效果。

探讨了不同种类的交联剂对SG-8011和AX-209复配物亲水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用量的交联剂对整理效果耐洗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当SG-8011和AX-209质量比为6∶4、用量为70g/L 时,整理后的纯棉织物具有较好的亲水性、防油性和易去污性;交联剂AX-101C 对SG-8011和AX-209复配物亲水性的影响较小,且对亲水、防油和易去污整理效果的耐洗性有较好的提升。

关键词:含氟;亲水性;防油性;易去污;耐洗性中图分类号:TS195.2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23)07-0036-04Abstract:The hydrophilic modification of fluorine-containing soil release finishing agent SG-8011was carried outwith the hydrophilic finishing agent AX-209.The hydrophilicity,oil resistance and soil release finishing effects of SG-8011and AX-209compound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on cotton fabric under different dosage were studied.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kinds and dosages of crosslinkers on the washing resistance of the finishing effect of SG-8011and AX-209com⁃pound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mass ratio of SG-8011and AX-209was 6∶4and the dosage was 70g/L,the treated pure cotton fabric had good hydrophilicity,oil resistance and soil release finishing effects.The cross⁃linker AX-101C had smaller effect on the hydrophilicity of SG-8011and AX-209compounds,and improved the durability of hydrophilicity,oil resistance and soil release finishing effects.Key words:fluorine-containing;hydrophilicity;oil resistance;soil release;durabilityHydrophilic 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luorine-containing soil release finishing agent SG-8011收稿日期:2023-05-16作者简介:江斌(1988—),男,本科,长期从事防水防油剂及相关产品的市场和应用。

织物的纳米三防易去污整理

织物的纳米三防易去污整理

织物的纳米三防易去污整理
其实大家口中的三防易去污其实是两个概念:三防和易去污。

三防即防水、防油、防污;而易去污,是指织物一旦沾污后,污垢在正常的洗涤条件下容易洗净,而且织物在洗涤液中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回沾。

使纺织品具有易去污性能的整理称为易去污整理剂。

其实大家所说的三防易去污整理剂,我们有些客户也称之为拒水易去污整理剂。

其原理都是:在织物表面形成强附着力的防污保护层,能抵御水性、油性或油脂类造成的污渍;被沾污的污渍很容易被清洗掉,并使洗下的污垢在洗涤过程中不会再回沾,不影响手感,不黄变。

关于此纳米三防易去污整理剂的适用性:广泛的应用于沙发面料、袜子、家纺、工装面料、产业用布等等。

德科纳米的三防易去污整理剂,初始的易去污等级4.5-5级,测试标准是AATCC-130;产品的环保说明:不含APEO、PFOA和PFOS的含量低于2015年Oeko-Tex®Standard 100的限定值<1ug/㎡。

采购咨询:139.2216.6891谢芳。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理想的衣着用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能防污,不会被水性污垢和油性污垢所润湿造成沾污,也不会因静电吸附干的尘埃或微粒于纤维或织物的表面;织物在洗涤液中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变灰(即从织物上洗下来的污垢,通过洗涤液转移到其他部位,这种现象称为湿再沾污。

在重复洗涤中湿再沾污有积累作用)。

织物一旦沾污后,在正常的洗涤条件下容易洗净,如系地毯或挂毯等可用刷子或吸尘器方便地除去。

使纺织品具有这种性能的整理就是防污和易去污整理。

一、织物沾污的分析1、织物沾染污物的原因及污物在织物上的分布织物在使用过程中沾污的原因,一是由于静电效应而吸附的干微粒、尘埃等;二是通过接触而沾污固体污(皮肤屑)、油性污(动、植物油脂)和水性污(污水);三是在洗涤时再沾污的固体污和油性污的污胶粒。

污垢主要是依靠机械力、化学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油粘附)和静电引力粘附在织物上。

研究表明,织物上的污垢主要分布在纤维之间或纱线之间、纤维表面的凹凸不平凹陷处及缝隙和细毛孔中。

当然也有颗粒状污粘附在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的污粒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油粘附”。

2、污垢的组成织物上的污垢来源于人体和环境两个方面。

服装、室内装饰用和产业用织物上的污垢,总是混合物,按其形态可分为液态和固态两种。

二、沾污过程及其防止的原理1、沾污过程的分析⑴液体污和纺织品的毛细管作用液体污主要通过润湿在纤维表面沾污,然后通过毛细管作用向织物内部、纤维之间和纱线之间沾污。

⑵颗粒状污颗粒状污在纺织品表面的不规则处和交叉点上,其沾污机理主要是机械的吸附作用。

2、防污原理纺织品的防污原理主要是:降低纺织品或纤维的表面能和在易于沾污的部位预先用化学品占领,以达到防污的目的。

13、易去污原理纺织品上实际沾污的污垢一般是由液体污和颗粒污所组成。

易去污主要是去掉油性液体污,因为液体污常常作为颗粒污的载体和胶结剂,若液体污易于洗去,则颗粒污也易于去除。

洗涤过程中,污垢脱离纺织品的表面,除与洗涤液的组成和条件等因素有关外,主要决定于纺织品的表面性质。

纯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易去污整理

纯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易去污整理

纯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易去污整理欧卫国;杨小玲;蔡云芸;娄娅娅;王春梅【摘要】采用雅可风FP Conc三防整理剂和无甲醛树脂Arkofix NZF同浴对棉织物进行整理,讨论了整理剂用量、整理液pH值、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整理工艺为雅可风FP Conc用量25 g/L,树脂用量15g/L,MgCl2·6H2 O用量1.5 g/L,渗透剂JFC浓度1 g/L,整理液pH值4,100℃预烘180 s,135℃焙烘180 s.整理后的棉织物经过皂洗后拒水性能为100分,拒油接触角为152°,易去污等级为4-5级.【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4页(P17-19,24)【关键词】拒水整理;拒油整理;易去污整理;棉织物【作者】欧卫国;杨小玲;蔡云芸;娄娅娅;王春梅【作者单位】南通金仕达超微阻燃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09;南通金仕达超微阻燃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09;南通金仕达超微阻燃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09;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面料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

由于棉织物手感柔软,透气透湿性好,且在天然纤维中,棉纤维的资源最丰富,所以被人们喜爱,需求最大[1]。

但棉纤维的亲水性也使得它易沾湿和易被沾污,所以会对棉织物进行三防整理[2]。

关于棉织物的三防整理已有不少研究报道,如王春梅等[3]将三防整理剂与易去污整理剂同浴对纯棉织物进行处理,使织物在具有拒水拒油性能的同时具有易去污性能;何方容等[4]用Z-200三防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得出最佳工艺条件;蒋丽云等[5]用正交试验讨论了C6整理剂整理棉及其混纺织物的影响因素。

目前市场上三防整理剂的品种繁多,性能各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酯等合成纤维疏水性强,易带静电,污垢的沉积也就变多,而且油性污垢也会牢固地附着在织物上,导致污垢难以除去和洗净;纤维素纤维由于经过树脂、柔软整理,其亲水性降低,甚至变成了拒水性。

易去污整理剂HSR2718为本公司开发的用于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T/C和毛/涤织物的耐洗型吸水SR(SR∶Soil-Release)剂。

它可以使整理后的织物具有亲水性,不易沾附油污或者沾上去的污迹容易洗掉,那么纺织品的服用性和舒适度将大有提高,同时也不会改变织物的天然外观和手感,使衣物真正实现“易打理”。

目前已广泛用于油田工作服、家纺、运动服、职业装、休闲服(T恤、衬衣、帽等)、内衣、袜子、毛巾等。

韩笑
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与评测
翟保京王贤瑞贾景文武生春孙冰
(邯郸新维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邯郸,056016)
【摘要】从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实践出发,对染料选择、色光控制、助剂选择和整理
工艺等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相关领域内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易去污整理生产工艺标准测试
1.前言
涤棉混纺织物长久以来一直是纺织品生产的一个大类。

由于其中的涤纶组分具有疏水性和亲
油性,故涤棉混纺织物在服用过程中易于沾染油污,在干燥情况下易产生静电而吸附尘土,并且在洗涤时油污不易洗净还有再污染现象。

通过易去污整理,可以改善涤棉混纺织物的服
用性能,提高其产品档次。

2.工艺流程
原布→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定型→染色→易去污整理→下付
3.工艺要点
3.1染色
长车轧染生产涤棉混纺织物一般采用分散/活性或分散/士林染色工艺。

由于易去污整理后尚
需高温处理,所以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时应尽量选用具有高升华牢度的高温型分散染料,以保
证最终产品的各项色牢度。

当遇到一些漂亮的颜色,不得不使用低温型分散染料时(如分散
红3B),则在易去污整理时,必须降低焙烘温度,而以延长焙烘时间作为补偿。

色光的控制在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中至关重要。

由于易去污助剂的存在,织物的表面形态
被改变,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和反射能力随之改变,从而影响织物的色光;同时,由于分散染
料的热迁移特性,在织物易去污整理过程中,织物色光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染色打样时必
须走全工艺,以易去污整理后的色光样为基准,制定染色标样。

3.2易去污整理
按照作用机理的不同来划分,用于涤棉织物的易去污助剂大致可分为氟碳树脂类和聚酯分散
体类两大类。

众所周知,氟碳树脂类助剂原本就有拒水拒油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分子结构中引入亲水性
基团,从而赋予整理后的织物双重性能。

即在干态情况下,其氟烷基在织物表面定向密集排列,形成低表面张力而产生拒油性,而在洗涤液中,处于中间部位的亲水性链段又会在织物
表面定向排列,使其亲水化,产生去污和防止再沾污作用。

此类助剂大都为国外公司所生产,
如汽巴公司的Oleoplobol ZSR、科莱恩公司的Nuva SRC、大金工业株式会社的TG-991和明成
化学的AG-780等。

聚酯分散体类易去污助剂则属于纤维化学改性助剂,此类物质分子结构中既有与涤纶分子结
构相同的苯环,又有非离子型的亲水性基团(聚氧乙烯或聚硅氧烷)。

在高温作用下,其疏
水性基团与涤纶分子共熔,亲水性基团伸展在外,从而使涤纶织物具有耐久的防止再污染、
去污和抗静电性能,并能经受多次洗涤。

此类助剂有汽巴公司的Ultraphil HSD和上海泽星的Peratain SR-1000等。

氟碳树脂类易去污助剂价格较贵,适用于高档织物或有吊牌要求的织物。

聚酯分散体类易去污助剂价格相对较低,但有使分散染料热迁移牢度降低的缺点,严重时会使布面产生色斑疵病,在生产中要格外注意。

根据客户合同要求,我们选用聚酯分散体类易去污助剂对涤棉织物进行易去污整理。

易去污助剂的用量与待整理织物的颜色深浅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织物色泽越浅,越易沾脏,其所需的易去污助剂的用量也就越大(见表1)。

表1 易去污助剂用量和织物色泽的关系
易去污整理工作液PH值:5-6
轧余率:70-80%
焙烘温度和时间:(见表2)
4.评测
织物上的污物包括油类污垢和灰尘,前者是由于衣着与人体接触吸附,或由外来油脂(食物油或机器油等)引起的沾污,后者则是由于静电作用产生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污物达上百种,即使是做了一些重点选择,国外某著名买家的易去污面料验收标准中所涉及的污物也有十几种(表3)。

而在工厂生产过控中,要对这些污物全部进行测试,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表3 美国JC PENNY 公司易去污面料验收标准(部分)
为了方便工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分析,国内外相继发展了一些易去污测试标准,并引入了标准测试油的概念。

由于标准测试油和评级参照物的不同,不同标准测得的结果并无可比性。

由于AATCC标准的权威性和通用性,我们选其作为测试标准。

测试时,准备两块38×38cm 大小的织物样品,调湿4小时(温度21±1℃,相对湿度65±2%)后,平放在单层的AATCC 吸水纸上,用滴管滴5滴(约0.2ml)的玉米油于织物表面,用7.6×7.6cm的玻璃纸覆盖在油污部位,再用2.268kg的重锤压在玻璃纸上,静置60s,然后移开重锤,扔掉玻璃纸。

将织物样品放在全自动洗衣机中,按标准程序洗涤、脱水、烘干,对照AATCC易去污标准样照(图1
5.工艺实例
5.1品种:T/C 26×26 106×52府绸
色号:粉色
染色工艺流程(分散/活性两浴两步法):
⑴浸轧分散染料→红外线预烘→热风烘干→焙烘→还原清洗→烘干
⑵浸轧活性染料与固色液混合液→短湿蒸→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染液处方:(g/l)
⑴分散红3B 10
分散蓝2BLN 0.2
⑵雷马素红RGB 5.6
整理工艺流程:
浸轧整理工作液→烘干→拉幅定型→下付
工作液处方:
易去污整理剂(g/l)45
60%HAC (ml/l) 2
定型温度(℃)150
定型时间(S)180
易去污评级(AATCC 130法)4级
5.2品种:T/C 16×12 108×56纱卡
色号:灰色
染色工艺流程(分散/士林一浴两步法):
浸轧染液→红外线预烘→热风烘干→焙烘→浸轧还原液→冷水洗→氧化→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染液处方:(g/l)
分散黑S-2BL 3.9
分散蓝HGL 2.6
分散红S-5BL 0.8
还原直接黑RB 3.9
还原蓝VB 5.2
还原红F3B 0.8
整理工艺流程:
浸轧整理工作液→烘干→拉幅→下付
工作液处方:
易去污整理剂(g/l)30
60%HAC(ml/l) 2
定型温度(℃)180
定型时间(S)45
易去污评级(AATCC 130法)4级
我们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和研制,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已初具规模。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易去污助剂已不再局限于聚酯分散体类助剂,氟碳树脂类易去污助剂也已开始在使用,产品开发多方位、多层次的局面已然呈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