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去污整理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防油防水剂

易去污整理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防油防水剂
易去污整理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防油防水剂

聚酯等合成纤维疏水性强,易带静电,污垢的沉积也就变多,而且油性污垢也会牢固地附着在织物上,导致污垢难以除去和洗净;纤维素纤维由于经过树脂、柔软整理,其亲水性降低,甚至变成了拒水性。易去污整理剂HSR2718为本公司开发的用于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T/C和毛/涤织物的耐洗型吸水SR(SR∶Soil-Release)剂。它可以使整理后的织物具有亲水性,不易沾附油污或者沾上去的污迹容易洗掉,那么纺织品的服用性和舒适度将大有提高,同时也不会改变织物的天然外观和手感,使衣物真正实现“易打理”。目前已广泛用于油田工作服、家纺、运动服、职业装、休闲服(T恤、衬衣、帽等)、内衣、袜子、毛巾等。韩笑

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与评测

翟保京王贤瑞贾景文武生春孙冰

(邯郸新维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邯郸,056016)

【摘要】从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实践出发,对染料选择、色光控制、助剂选择和整理

工艺等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相关领域内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易去污整理生产工艺标准测试

1.前言

涤棉混纺织物长久以来一直是纺织品生产的一个大类。由于其中的涤纶组分具有疏水性和亲

油性,故涤棉混纺织物在服用过程中易于沾染油污,在干燥情况下易产生静电而吸附尘土,并且在洗涤时油污不易洗净还有再污染现象。通过易去污整理,可以改善涤棉混纺织物的服

用性能,提高其产品档次。

2.工艺流程

原布→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定型→染色→易去污整理→下付

3.工艺要点

3.1染色

长车轧染生产涤棉混纺织物一般采用分散/活性或分散/士林染色工艺。由于易去污整理后尚

需高温处理,所以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时应尽量选用具有高升华牢度的高温型分散染料,以保

证最终产品的各项色牢度。当遇到一些漂亮的颜色,不得不使用低温型分散染料时(如分散

红3B),则在易去污整理时,必须降低焙烘温度,而以延长焙烘时间作为补偿。

色光的控制在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中至关重要。由于易去污助剂的存在,织物的表面形态

被改变,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和反射能力随之改变,从而影响织物的色光;同时,由于分散染

料的热迁移特性,在织物易去污整理过程中,织物色光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染色打样时必

须走全工艺,以易去污整理后的色光样为基准,制定染色标样。

3.2易去污整理

按照作用机理的不同来划分,用于涤棉织物的易去污助剂大致可分为氟碳树脂类和聚酯分散

体类两大类。

众所周知,氟碳树脂类助剂原本就有拒水拒油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分子结构中引入亲水性

基团,从而赋予整理后的织物双重性能。即在干态情况下,其氟烷基在织物表面定向密集排列,形成低表面张力而产生拒油性,而在洗涤液中,处于中间部位的亲水性链段又会在织物

表面定向排列,使其亲水化,产生去污和防止再沾污作用。此类助剂大都为国外公司所生产,

如汽巴公司的Oleoplobol ZSR、科莱恩公司的Nuva SRC、大金工业株式会社的TG-991和明成

化学的AG-780等。

聚酯分散体类易去污助剂则属于纤维化学改性助剂,此类物质分子结构中既有与涤纶分子结

构相同的苯环,又有非离子型的亲水性基团(聚氧乙烯或聚硅氧烷)。在高温作用下,其疏

水性基团与涤纶分子共熔,亲水性基团伸展在外,从而使涤纶织物具有耐久的防止再污染、

去污和抗静电性能,并能经受多次洗涤。此类助剂有汽巴公司的Ultraphil HSD和上海泽星的Peratain SR-1000等。

氟碳树脂类易去污助剂价格较贵,适用于高档织物或有吊牌要求的织物。聚酯分散体类易去污助剂价格相对较低,但有使分散染料热迁移牢度降低的缺点,严重时会使布面产生色斑疵病,在生产中要格外注意。根据客户合同要求,我们选用聚酯分散体类易去污助剂对涤棉织物进行易去污整理。

易去污助剂的用量与待整理织物的颜色深浅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织物色泽越浅,越易沾脏,其所需的易去污助剂的用量也就越大(见表1)。

表1 易去污助剂用量和织物色泽的关系

易去污整理工作液PH值:5-6

轧余率:70-80%

焙烘温度和时间:(见表2)

4.评测

织物上的污物包括油类污垢和灰尘,前者是由于衣着与人体接触吸附,或由外来油脂(食物油或机器油等)引起的沾污,后者则是由于静电作用产生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污物达上百种,即使是做了一些重点选择,国外某著名买家的易去污面料验收标准中所涉及的污物也有十几种(表3)。而在工厂生产过控中,要对这些污物全部进行测试,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表3 美国JC PENNY 公司易去污面料验收标准(部分)

为了方便工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分析,国内外相继发展了一些易去污测试标准,并引入了标准测试油的概念。由于标准测试油和评级参照物的不同,不同标准测得的结果并无可比性。

由于AATCC标准的权威性和通用性,我们选其作为测试标准。测试时,准备两块38×38cm 大小的织物样品,调湿4小时(温度21±1℃,相对湿度65±2%)后,平放在单层的AATCC 吸水纸上,用滴管滴5滴(约0.2ml)的玉米油于织物表面,用7.6×7.6cm的玻璃纸覆盖在油污部位,再用2.268kg的重锤压在玻璃纸上,静置60s,然后移开重锤,扔掉玻璃纸。将织物样品放在全自动洗衣机中,按标准程序洗涤、脱水、烘干,对照AATCC易去污标准样照(图1

5.工艺实例

5.1品种:T/C 26×26 106×52府绸

色号:粉色

染色工艺流程(分散/活性两浴两步法):

⑴浸轧分散染料→红外线预烘→热风烘干→焙烘→还原清洗→烘干

⑵浸轧活性染料与固色液混合液→短湿蒸→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染液处方:(g/l)

⑴分散红3B 10

分散蓝2BLN 0.2

⑵雷马素红RGB 5.6

整理工艺流程:

浸轧整理工作液→烘干→拉幅定型→下付

工作液处方:

易去污整理剂(g/l)45

60%HAC (ml/l) 2

定型温度(℃)150

定型时间(S)180

易去污评级(AATCC 130法)4级

5.2品种:T/C 16×12 108×56纱卡

色号:灰色

染色工艺流程(分散/士林一浴两步法):

浸轧染液→红外线预烘→热风烘干→焙烘→浸轧还原液→冷水洗→氧化→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染液处方:(g/l)

分散黑S-2BL 3.9

分散蓝HGL 2.6

分散红S-5BL 0.8

还原直接黑RB 3.9

还原蓝VB 5.2

还原红F3B 0.8

整理工艺流程:

浸轧整理工作液→烘干→拉幅→下付

工作液处方:

易去污整理剂(g/l)30

60%HAC(ml/l) 2

定型温度(℃)180

定型时间(S)45

易去污评级(AATCC 130法)4级

我们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和研制,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已初具规模。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易去污助剂已不再局限于聚酯分散体类助剂,氟碳树脂类易去污助剂也已开始在使用,产品开发多方位、多层次的局面已然呈现。

2011年起车用空调禁用R134aHFCs面临转折

服务有机硅氟行业 开创信息传播新天地 分析&综述 16 物的需求也不断增长。PTFE 、氟橡胶以及PVDF 是半导体行业应用最多的材料。 随着美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医药行业增长明显,也由此推动了氟聚合物在该领域的应用。此外,一些新兴行业,例如锂电池、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等的蓬勃发展也成为美国氟聚合物市场的新增长点。 与此同时,ETFE 、PVF 、PCTFE 和ECTFE 等产量较小的氟聚合物在某些新兴下游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这些领域主要包括太阳能以及医药包装等行业。这些氟聚合物需求的持续放大势必带动整个美国氟聚合物市场的发展。 诸多挑战仍需应对 如今,这一成熟市场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多方的挑战。 首先,市场增长放缓。在美国,PTFE 供应量在氟聚合物中占据第一,但60多年的发展使其生产工艺已十分完善,下游市场趋于饱和,因此市场增长率有所放缓。由高昂油价引发的汽车销售量下滑也使美国氟聚合物市场的发展受到影响,特别是PTFE 及氟橡胶两类产品。不过,汽车市场对于高性能的氟聚合物材料需求仍然表现强劲,因 此提升产品性能将是未来针对汽车领域的 一个重要策略。 其次,价格竞争愈发激烈。随着大量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产品进入美国本土市场,美国氟聚合物市场价格竞争明显加剧。这一现象在PTFE 市场表现尤为突出,部分美国本土供应商为了维护客户而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 第三,安全和环保性能遭到质疑。2006年,美国环保署(EPA)颁布新的法令认为全氟辛酸铵(PFOA)有可能引发癌症等重大疾病,引发了市场的诸多争论,杜邦随后也宣布将于2015年推出不含PFOA 的安全氟化产品。另外,由于氟原子的存在使氟聚合物分子结构十分稳定,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化学物质,这也引发了环保人士对于氟聚合物可能引发环境问题的担忧。 点评:虽说成熟的市场意味着稳健的需求和供应。但产品或技术的成熟又意味着大面积的使用趋势和优异的性价比,这样,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必然会增加。然而文中提出的三个挑战也值得深思。或许,一种产品或技术的成熟的过程也是一种新的产品或技术的萌发过程。# 3 2011年起车用空调禁用R134a HFCs 面临转折 最近几年,暖通空调和制冷业的很多厂商采用HFCs 制冷剂(R134a/R410A/R407C 等)。很多空调采用R410A ,冷却器采用R134a ,制冷设备采用R404A ,这似乎已成定局。但是,这些制冷剂的潜在温室效应很高,尽管HFCs 并不是消耗臭氧层的物质(ODS)。相应地,天然工质(如CO 2、NH 2和HCs)的研究和商业化的试验正在进行。对家用空调来说,烃类R600a 已经商业化了。 即便美国从R22(HCFC)转向HFCs 制冷剂的脚步落后于人,但是从2010年起新产品禁止使用HCFC 的法案已经通过,很多空调厂商意图转向R410A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R410A 将在未来几年占据世界制冷剂市场的大部分江山。采用R410A 的产品将在 节能成本、环保和节能上有很大的优势。 R134a 广泛用于离心式冰水机、正排量冰水机和车用空调(尽管一家厂商开发出一种采用HFC245fa 的离心式冰水机,但是还没有广泛推广)。但是,与此同时,欧洲开始控制HFCs ,尤其是移动式空调(MACs)使用的HFCs 制冷剂。从2011年起,新的车用空调禁止使用R134a ,这条法令已经获得通过。 不过,在温度相对较高的地区,CO 2作为空调制冷剂的效率并不高。而且,由于需要高强度来耐受压力,压缩机或制冷机系统都很笨重,移动式空调的推行也变得困难。两家大型化学品公司霍尼维尔和杜邦展开了对新型低GWP 值的HFCs 制冷剂

纯棉面料易去污整理生产工艺实践

纯棉面料易去污整理生产工艺实践 【摘要】通过生产实践研究了瑞士Ciba公司生产的Oleophobol ZSR、美国3M公司生产的PM490和PM930、日本花王公司生产的花王SR和日本Takamatsu公司生产的Softener SR一系列易去污整理剂在纯棉西服面料上的整理效果,选出了易去污效果好的整理剂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整理工艺。实践结果表明,Oleophobol ZSR和PM490整理剂分别在60 g/L时和树脂整理剂FIXAPRET FR-CL NEW同浴整理后的织物易去污耐洗性效果较佳:当PM930以10 g/L和Softener SR 30g/L两种整理剂一起使用时,织物易去污效果也比较好。 【关键词】棉织物;易去污整理;耐洗水性 【中图分类号】TSl95.59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350(2008)10-0027-02 纺织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沾污。理想的衣着用纺织品一旦沾污后,在正常的洗涤条件污垢应容易洗净,同时,织物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变灰。使纺织品具有这种性能的整理称为易去污整理。易去污整理能赋予织物良好的亲水性,使沾污在织物上的污垢在洗涤液中容易脱落,也能减轻在洗涤过程中污垢重新再沾织物的倾向[1]。本文通过生产实践研究了瑞士Ciba公司生产的Oleophobol ZSR、美国3M公司生产的PM490和PM930、日本花王公司生产的花王SR和日本Takamatsu公司生产的Softener SR一系列易去污整理剂在纯棉织物西服面料上的整理效果。通过和树脂整理剂FIXAPRET FR-CL NEW(BASF)同浴整理的方法,从而确定了适用于棉织物面料的易去污整理剂和整理工艺。 1 整理材料和整理测试工艺条件 1.1 棉织物规格 32/32,130×70,160cm全棉织物 1.2 后整理助剂 Oleophobol ZSR(瑞士Ciba公司)、PM490和PM930(美国3M公司)、花王SR(日本花王公司)、Softener SR(日本Takamatsu公司),FIXAPRET FR-CL NEW(BASF)、Phobol RL(软油,瑞士Ciba公司)、Hydrophobol XAN(防水防油整理剂。瑞士Ciba公司)、

家用纺织品功能性整理的发展趋势

家用纺织品功能性整理的发展趋势 家用纺织品早期使用的面料除了内在质量要求外,只对缩水率和色牢度有一定的要求。随着国内家纺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家纺面料的功能型有了更高的要求。用户对家用纺织品的要求也较为苛刻:对毛巾类而言,大人小孩每天都必须使用,因此对于面料的吸水性、抗菌除臭性要求较高;对床上用品而言,在追求保暖性的同时,又不能太过厚重;对窗帘类而言,不但要在室内起到装饰的作用,还对防风性、防水性有较高的要求;对沙发布类而言,除美观、手感好等要求外,面料具有良好的防沾、去污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这些性能的要求从纺织技术的角度而言是非常苛刻的,甚至很多指标是相互抵触的。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或化学纤维都无法达到这些要求,只能通过多种纤维的复合以及多途径化学整理来尽量达到这些功能。 保暖性 虽然保暖性是与织物厚度密切相关的,但是使用者又不喜欢被子等床上用品过于厚重,因此既要保暖又要轻便成为目前床上用品的基本要求。达到这种要求最常见的方法是把涤纶纤维内部做成多孔空心状、使纤维内包含大量不流通空气,外部做成螺旋卷曲状以保持蓬松性,因此能在保证质地轻盈的前提下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 此外在涤纶等合成纤维纺丝液中加入含氧化铬、氧化镁、氧化锆等特殊陶瓷粉末,特别是纳米级的微细陶瓷粉末,它能够吸收太阳光等可见光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因此具有优异的保温、蓄热性能。还有把远红外陶瓷粉、粘合剂和交联剂配制成整理剂,对面料进行涂层整

理,再经干燥和焙烘处理,使纳米陶瓷粉附着于面料表面和纱线之间,这种整理剂具有抑菌、 防臭、促进血液循环等保健功能。 抗菌、除臭性 由于毛巾类用品经常蘸水使用,一般又放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微生物会大量繁殖,有可能导致毛巾散发气味并引起使用者的瘙痒感。因此对于毛巾类的要求相对较高,最好是经过抗菌防臭化学处理的。一般的途径是使用具有杀菌作用的整理剂,使其具有一定的抗菌性。 防污、去污性 沙发布类家用纺织品要求尽量不容易被污渍所沾污,一旦被沾污之后又要易于洗涤去除。目前一般采用的技术是改变纤维的表面性能,大幅度提高了面料的表面张力,使油污和其他污渍难以渗透到面料内部去,轻微的污渍用湿布揩擦即可除去,较重的污渍也易于清洗。而防污整理不仅能够防止油污的污染,还同时具有防水透湿的性能,属于比较实用有效的高级化学整理手段。德科纳米提供纳米易三防去污整理剂。 防水剂 窗帘、沙发布类家用纺织品要求面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防水面料就是利用了水的表面张力特性,在织物上涂布一层PTFE(与“耐腐蚀纤维之王”的聚四氟乙烯PTFE的化学成分相同但物理结构不同)的增强织物表面张力的化学涂层,使水珠无法透过面料表面组织上的孔隙,从而达到防水的效果。 透湿性 被套类家用纺织品因本身的使用特性,需要面料具有透湿性。面料的透湿性可在织物结构上做到,如采用双层组织结构,贴身的内层用疏水性纤维,而外层用亲水性纤维,这样汗液就能依靠毛细管作用,从皮肤上转移到内层纤维上,再由于外层亲水性纤维与水分子的结合力强于内层疏水性纤维,水分子又再次从织物的内层转移到外层,最后散发出去。 抗静电性 家用纺织品基本都是化学纤维面料制成,每当水分易于挥发,环境比较干燥的季节,静电就成了问题。静电一般会让家用纺织品易起毛起球、容易沾染灰尘污垢、贴近皮肤有电击感等。最好的抗静电面料是天然纤维织成的,但是纯天然纤维面料往往价格昂贵,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家纺用品消费者,而且就算是天然纤维面料,在非常干燥的环境下也会因为缺乏水分子而产生静电现象。家纺用面料的抗静电整理途径主要是采用具有吸湿作用的抗静电剂,给面料表面涂布一层可以吸附水分子的化学薄膜,使面料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导电水膜,将静电传导逸散。这种方法可使面料具有抗静电功能的同时不会影响到本身的柔软性和舒适性。

吸湿排汗剂,长效防霉驱螨剂,地毯防火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面料用抗菌剂

吸湿速干整理剂HMW8871 吸湿速干整理剂HMW8871是针对涤纶、锦纶及其他化学纤维织物研发的高效持久型吸湿排汗快干剂。经过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汗性、毛细管透水透气性,可迅速将汗水吸尽并将其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克服织物燥身、不吸汗或潮湿衣物粘身,不易干等现象,使人们在夏季等高湿热环境下穿着具有清凉感。试验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毛细管效应﹥12cm,水滴扩散时间﹤1.5s。HMW8871广泛用于coolmax等纤维的开发及运动服,职业装,休闲服(T恤、衬衣、帽等),内衣,袜子,毛巾等。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测试中心一致证明:HMW8871具有良好耐久的吸湿性及快干性。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韩笑 吸湿排汗(快干)产品加工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杨栋樑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 一、前言 人们对服装面料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要求中,吸湿排汗(快干)性能越来越受到快节奏生活的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即希望织物具有吸水(湿)和快干性,如何将人体散发的气、液态汗水尽快排出服装,是提高穿着舒适性的关键之一。 汗液经织物传导到外界空间的通道有二种形式:一是人体皮肤上的汗水直接由织物或纤维间的缝隙(或称毛细管)扩散迁移到外层空间;二是人体散发的水蒸汽,由织物中纤维的微孔或在纤维表面凝结成水,经纤维的微孔或纤维间缝隙的毛细管作用传递到织物表面,再蒸发到外界空间[1]。由此可知其过程是:吸水——保水——蒸发。因而,无论是天然纤维或是合成纤维单独都不具备这方面的性能,以致早期的吸湿快干织物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纤维织成二层或三层 结构的织物来担当此项任务的。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吸湿排汗技术以来,情况就完全改观。 传统的合成纤维,尤其是聚酯纤维的分子化学结构中缺乏亲水性基团,吸湿性很差,在服用过程中,人体散发的湿气很难通过聚酯织物传递出去,容易产生闷热不舒适感。棉纤维有亲水性基团(每个单元结构上有三个羟基),吸湿和吸水性很强,保水性也很好,但其刚性较小,尤其吸湿(水)后会粘贴在皮肤上,使人感觉不爽,以及随着棉纤维的吸湿(水)量增加而纤维的膨胀,诱发产生闷热问题。吸湿快干技术针对上述穿着时的情况,选择以合成纤维为基材,提高纤维的表面积,增强纤维的吸湿和快干的潜在能力;在纺织物理性加工中,进一步改进集合体的传导效果;在染整化学加工时,再赋以纤维表面的亲水化,最终实现吸湿快干功能。吸湿排汗纤维有聚酯,聚酰胺和聚丙烯等品种,以聚酯纤维为大宗。其中以美国杜邦公司独

易去污整理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防油防水剂

聚酯等合成纤维疏水性强,易带静电,污垢的沉积也就变多,而且油性污垢也会牢固地附着在织物上,导致污垢难以除去和洗净;纤维素纤维由于经过树脂、柔软整理,其亲水性降低,甚至变成了拒水性。易去污整理剂HSR2718为本公司开发的用于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T/C和毛/涤织物的耐洗型吸水SR(SR∶Soil-Release)剂。它可以使整理后的织物具有亲水性,不易沾附油污或者沾上去的污迹容易洗掉,那么纺织品的服用性和舒适度将大有提高,同时也不会改变织物的天然外观和手感,使衣物真正实现“易打理”。目前已广泛用于油田工作服、家纺、运动服、职业装、休闲服(T恤、衬衣、帽等)、内衣、袜子、毛巾等。韩笑 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与评测 翟保京王贤瑞贾景文武生春孙冰 (邯郸新维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邯郸,056016) 【摘要】从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实践出发,对染料选择、色光控制、助剂选择和整理 工艺等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相关领域内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易去污整理生产工艺标准测试 1.前言 涤棉混纺织物长久以来一直是纺织品生产的一个大类。由于其中的涤纶组分具有疏水性和亲 油性,故涤棉混纺织物在服用过程中易于沾染油污,在干燥情况下易产生静电而吸附尘土,并且在洗涤时油污不易洗净还有再污染现象。通过易去污整理,可以改善涤棉混纺织物的服 用性能,提高其产品档次。 2.工艺流程 原布→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定型→染色→易去污整理→下付 3.工艺要点 3.1染色 长车轧染生产涤棉混纺织物一般采用分散/活性或分散/士林染色工艺。由于易去污整理后尚 需高温处理,所以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时应尽量选用具有高升华牢度的高温型分散染料,以保 证最终产品的各项色牢度。当遇到一些漂亮的颜色,不得不使用低温型分散染料时(如分散 红3B),则在易去污整理时,必须降低焙烘温度,而以延长焙烘时间作为补偿。 色光的控制在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中至关重要。由于易去污助剂的存在,织物的表面形态 被改变,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和反射能力随之改变,从而影响织物的色光;同时,由于分散染 料的热迁移特性,在织物易去污整理过程中,织物色光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染色打样时必 须走全工艺,以易去污整理后的色光样为基准,制定染色标样。 3.2易去污整理 按照作用机理的不同来划分,用于涤棉织物的易去污助剂大致可分为氟碳树脂类和聚酯分散 体类两大类。 众所周知,氟碳树脂类助剂原本就有拒水拒油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分子结构中引入亲水性 基团,从而赋予整理后的织物双重性能。即在干态情况下,其氟烷基在织物表面定向密集排列,形成低表面张力而产生拒油性,而在洗涤液中,处于中间部位的亲水性链段又会在织物 表面定向排列,使其亲水化,产生去污和防止再沾污作用。此类助剂大都为国外公司所生产, 如汽巴公司的Oleoplobol ZSR、科莱恩公司的Nuva SRC、大金工业株式会社的TG-991和明成 化学的AG-780等。 聚酯分散体类易去污助剂则属于纤维化学改性助剂,此类物质分子结构中既有与涤纶分子结 构相同的苯环,又有非离子型的亲水性基团(聚氧乙烯或聚硅氧烷)。在高温作用下,其疏 水性基团与涤纶分子共熔,亲水性基团伸展在外,从而使涤纶织物具有耐久的防止再污染、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 1织物的沾污 1.1沾污的种类 沾污是指油脂和颗粒状物质不必要地沉积在纤维构成的纺织品的表面或部的现象[1]。一般污物可分成三类:a、固体粒子(干污),如泥土、尘埃、铁锈等,通常固体粒子是无机和有机的混合物;b、液状污物,这类污物主要是油脂类和脂肪类物质,如食物油脂、灰尘中的油脂、机械油脂及人体排出的油脂等;c、水溶性物质,这类污物主要是各种水溶性或半水溶性固体物质及着色物质,如盐、糖以及一些着色物质等。污物往往是以上几类的混合[2]。 1.2污物的吸附 纺织品沾污通常是上述污物沉积于纤维表面,有时污垢会渗入纤维表面或纤维束之间。沾污是纤维性能、污物性能以及污物与纤维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污垢在纺织品上一般通过静电效应、物理接触及洗涤沾污而粘附。污垢主要吸附于纤维或纱线间、纤维表面的凹陷处、缝隙和毛细孔中,也有颗粒状污垢粘附于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粒子大部分属“油粘附”。作为油性污一旦沾污纤维后,它们会在纤维上扩散,随着扩散的进行,使去除难度提高[2]。 1.3织物的沾污原因 织物沾污的原因一般有物理性吸附、化学性吸附、静电吸附和再沾污等[3]。 a、物理性吸附:织物在服用中与外界接触,发生污物的转移。如与皮肤、大气、其他衣服或物体的接触。污物粒子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沾污接触面也就越多,越易沾污。这种吸附作用与织物的组织、密度、纤维性能有关。稀疏织物,污物颗粒保持量多,紧密织物虽然不易积尘沾污,但清洗污尘较困难;织物表面平滑不易沾污,高低不平的织物凹陷部分容易积污;不规则截面的纤维较圆形截面的纤维易藏污。另外,当织物上有一层油脂或柔软的热塑性高聚物时,更会粘上污物。 b、化学性吸附:悬浮和溶有污粒的液体透入纤维部,污粒如果和纤维分子上的活性基做化学性的结合,以纤维作为固体溶剂而溶入其,污粒固着于纤维[1]。 c、静电吸附:在没有与污物结合的情况下,静电效应会使织物沾污。其吸尘程度取决于纤维所带的电荷和电量。 d、再沾污:在洗涤过程中,合纤织物由于疏水性,在水中的临界表面力增加,形成了在水中污物再污染的可能。 除上述情况外,另外如污粒的沉积、分子运动的扩散、惯性的碰撞等,这些作用都可以使织物沾污[1]。总之,干状污物在织物上主要是机械吸附,而油性污物则藉机械力、化学力和

易去污整理剂

易去污整理剂AL-12 产品用途 易去污整理剂AL-12为一种耐久性多功能易去污整理剂,主要用于棉、涤纶、腈纶、氨纶等各种纺织品(纤维)及混纺物的耐久性易去污、防污、抗静电和抗菌功能整理。 产品性状 外观淡黄色透明液体 PH 值 9 离子性阴/非离子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 产品特性 1、安全和生态性好:无毒、无刺激性,不含甲醛、PFOS和APEO 等禁用或限用物质; 2、具有多种功能:具有易去污、防污、抗静电和亲水功能; 3、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棉、涤纶、腈纶、氨纶等各种纺织品(纤维)及混纺物; 4、化合物独特:有效物为化学合成的单一化合物,非聚合物; 5、反应性强:整理时不需另加催化剂、交联剂等; 6、相溶性好:可与其它整理剂相溶; 7、整理液配制简单:只需稍加搅拌,不需加热和加乳化剂等; 8、整理工艺简单:只需烘/烫干,不需焙烘,节省能源; 1

9、耐久性好:牢度高,可耐50次以上水洗; 10、不影响纺织品(纤维)原颜色、手感、透气等性能。 使用方法 浸轧、浸渍和喷洒的参考整理工艺如下: 1、浸轧工艺:浸轧(整理液:40~90g/l,轧液率:70%~80%)→烘/烫干(100~120℃); 2、浸渍工艺:浸渍(整理液:80~150g/l)→脱液(脱出液回用)→烘/烫干(100~120℃); 3、喷洒工艺:喷洒(整理液:80~150g/l)→烘/烫干(100~120℃)。 注意事项 1、整理前应检查纺织品已洗涤干净; 2、与其它整理剂同浴使用应做配伍试验; 3、如有必要,整理后对纺织品进行洗涤。 包装储运 5公斤或25公斤塑料桶包装。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损和泄露。储存于阴凉、干燥处,温度低于40℃。 2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

.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 织物的沾污1沾污的种类1.1沾污是指油脂和颗粒状物质不必要地沉积在纤维构成的纺织品的表面或内部的现象[1]。一般污物可分成三类:a、固体粒子(干污),如泥土、尘埃、铁锈等,通常固体粒子是无机和有机的混合物;b、液状污物,这类污物主要是油脂类和脂肪类物质,如食物油脂、灰尘中的油脂、机械油脂及人体排出的油脂等;c、水溶性物质,这类污物主要是各种水溶性或半。[2]糖以及一些着色物质等。污物往往是以上几类的混合水溶性固体物质及着色物质,如盐、污物的吸附1.2纺织品沾污通常是上述污物沉积于纤维表面,有时污垢会渗入纤维表面或纤维束之间。沾污是纤维性能、污物性能以及污物与纤维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污垢在纺织品上一般通过静电效应、物理接触及洗涤沾污而粘附。污垢主要吸附于纤维或纱线间、纤维表面的凹陷处、缝隙和毛细孔中,也有颗粒状污垢粘附于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粒子大部分属“油粘附”。作为油性污一旦沾污纤维后,它们会在纤维上扩散,随着扩散的进行,。[2]使去除难度提高织物的沾污原因1.3。[3]织物沾污的原因一般有物理性吸附、化学性吸附、静电吸附和再沾污等a、物理性吸附:织物在服用中与外界接触,发生污物的转移。如与皮肤、大气、其他衣服或物体的接触。污物粒子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沾污接触面也就越多,越易沾污。这种吸附作用与织物的组织、密度、纤维性能有关。稀疏织物,污物颗粒保持量多,紧密织物虽然不易积尘沾污,但清洗污尘较困难;织物表面平滑不易沾污,高低不平的织物凹陷部分容易积污;不规则截面的纤维较圆形截面的纤维易藏污。另外,当织物上有一层油脂或柔软的热塑性高聚物时,更会粘上污物。b、化学性吸附:悬浮和溶有污粒的液体透入纤维内部,污粒如果和纤维分子上的活性基做。[1]化学性的结合,以纤维作为固体溶剂而溶入其内,污粒固着于纤维c、静电吸附:在没有与污物结合的情况下,静电效应会使织物沾污。其吸尘程度取决于纤维所带的电荷和电量。d、再沾污:在洗涤过程中,合纤织物由于疏水性,在水中的临界表面张力增加,形成了在水中污物再污染的可能。除上述情况外,另外如污粒的沉积、分子运动的扩散、惯性的碰撞等,这些作用都可以使织物沾污[1]。总之,干状污物在织物上主要是机械吸附,而油性污物则藉机械力、化学力和文档Word . 静电力作用所致,一般常有伴随发生,其中液体污物作为颗粒的载体和粘结剂而使污物更为。 [3]严重织物的拒污和易去污机理2织物的拒污2.1拒污机理2.1.1织物表面能越高,表面张力越大,织物越容易被润湿,即织物越容易被油污沾污。一般纺织纤维织物的表面张力都大于水和油污,因此很容易被沾污。若使织物拒水拒油,则必须使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低于水或油的表面张力。即通过降低纤维织物的表面张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织物的抗污性。固体污垢通常在织物表面不规则处和交叉点沉积,与纤维间的作用主要是机械吸附作用。油脂性污垢主要通过机械吸附力和化学力(范德华力和粘附力)与织物表面相结合[1]。因此,可通过减少或消除静电引力(如抗静电整理),降低分子间作用力(如亲水化处理)、降低纤维与污物接触面积(如表面光滑化)等[2],使纤维表面能降低,减小污垢吸附力,削弱污垢的粘附。[1]力,从而改善污物的沾污防污整理2.1.2使纺织品具有防污性能的整理称为防污整理。织物防污整理技术主要有拒水拒油整理、防污尘整理、易去污整理。根据不同的织物原料和不同的使用目的,可选用适当的整理方法

防水防油助剂,拒水拒油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

防油防水整理剂HS1100是以纳米含氟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拒水拒油整理剂,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混纺织物的三防整理。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防污的效果;同时赋予织物丰厚的手感,使织物远离各种有害细菌及污染。HS1100一般采用于浸轧——焙烘工艺,对织物的手感与色泽影响低;且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透气舒适;耐水洗和干洗。目前广泛应用于雨具、风衣、油田工作服、台布、帆布、帐篷及包装用布等。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HS1100整理后的织物拒水性可达到90分以上;拒油性可达到4级;无芳香胺残留物;无PFOS和APEO;PFOA的含量<1ppm。 韩笑 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后整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谢孔良 【摘要】本文综述了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后整理技术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有机氟系列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整理剂的结构特征、联合增效效应、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和发展方向,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1.前言 根据国内外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生活的需要,技术含量高的多功能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纺织品如服装面料、无纺布、装饰用纺织品、地毯、产业用纺织品等迫切要求进行同时具有防水、防油、防污等多功能整理,而又不改变织物在透气、透湿等方面的性能,这方面的后整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防水领域里,我国目前使用的防水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石蜡一铝皂,由石蜡、硬脂酸铝皂等配成的乳液 ②吡啶季胺盐和硬脂酸铬络合物 ③羟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 ④有机硅型防水剂 ⑤聚醚、聚氨酯系列 ⑥有机氟系列 以上几种防水剂真正起到防水、防油、防污性能而又具特效作用当属有机氟系列,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有机氟工业的发展,有机氟精细化学品和含氟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新兴氟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含氟织物整理剂是有机氟精细化学品代表之一。由于有机氟织物整理剂能够赋予织物以优异的拒水、拒油、防污、抗静电等特性,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非常活跃,本文重点论述这类整理剂的结构特征和研究进展。 2.有机氟织物整理剂的性能特征 氟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强的元素,碳氢键上的氢被氟取代后,键能增加16.5kcal/mol(C—H键能为99.6kcal/mol,C—F键能为116kcal/mol)。由于氟原子的共价半径为0.64?,略大于氢原子,相当于C—C键长1.31 的一半,因此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 理想的衣着用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能防污,不会被水性污垢和油性污垢所润湿造成沾污,也不会因静电吸附干的尘埃或微粒于纤维或织物的表面;织物在洗涤液中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变灰(即从织物上洗下来的污垢,通过洗涤液转移到其他部位,这种现象称为湿再沾污。在重复洗涤中湿再沾污有积累作用)。织物一旦沾污后,在正常的洗涤条件下容易洗净,如系地毯或挂毯等可用刷子或吸尘器方便地除去。使纺织品具有这种性能的整理就是防污和易去污整理。 一、织物沾污的分析 1、织物沾染污物的原因及污物在织物上的分布 织物在使用过程中沾污的原因,一是由于静电效应而吸附的干微粒、尘埃等;二是通过接触而沾污固体污(皮肤屑)、油性污(动、植物油脂)和水性污(污水);三是在洗涤时再沾污的固体污和油性污的污胶粒。污垢主要是依靠机械力、化学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油粘附)和静电引力粘附在织物上。研究表明,织物上的污垢主要分布在纤维之间或纱线之间、纤维表面的凹凸不平凹陷处及缝隙和细毛孔中。当然也有颗粒状污粘附在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的污粒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油粘附”。 2、污垢的组成 织物上的污垢来源于人体和环境两个方面。服装、室内装饰用和产业用织物上的污垢,总是混合物,按其形态可分为液态和固态两种。 二、沾污过程及其防止的原理 1、沾污过程的分析 ⑴液体污和纺织品的毛细管作用 液体污主要通过润湿在纤维表面沾污,然后通过毛细管作用向织物内部、纤维之间和纱线之间沾污。 ⑵颗粒状污 颗粒状污在纺织品表面的不规则处和交叉点上,其沾污机理主要是机械的吸附作用。 2、防污原理 纺织品的防污原理主要是:降低纺织品或纤维的表面能和在易于沾污的部位预先用化学品占领,以达到防污的目的。 1

纺织品面料排汗吸水剂四防整理剂衣料拒油拒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易去污整理剂

Moisture Pick-up and Quick Drying AgentHMW8871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Features Advantages Excellent in sweat absorption and permeability Can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emit sweat,so make body feel cool and comfortable Soil-Release property No absorption effect from dusts Hydrophility and Antistatic property Make hydrophobic fiber into hydrophilic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Safe Non-toxic and non-irritating to skinto body No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fabric No influence on shade and no strength reduction Substantivity to chemical fiber like polyester Can formed covalent bond with –OH, -NH2 Good compatibility Easy to use ,and take the same bath with anti-UV、flame retardant、anti-bacteria、resin finish agent 基本性状 外观乳白色液体 离子性非离子性 PH 值 5~7 溶解性易分散于水 密度 1.04 闪点 >100℃[Property] Composition Block copolymer of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isophthalate Appearance Colorless and semitransparent liquid Ionicity Non-ionic PH-value5-7 Solubility Easily soluble in water Relative density 1.04 Flash point>150°C [Applied note] We suggest use absorption sweat permeability finishing agent HWM8871 by padding or dipping in high temperature pressure condition. Padding process: Padding(HWM8871:20-50g/l,expression:70-80%) Drying (80-110℃) Curing (180-190℃×30s or 150℃×2-3min) Dipping process:

防水整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防水拒水疏水整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拒水整理:使纤维表面的亲水性变为疏水性,织物既透气又不易被水润湿。经过防水整理的纺织品能抵御雨水、油迹,又能让人体的汗液、汗气及时排出,从而使人体保持舒适、干爽及温暖,在装饰、产业领域中应用的餐桌布、防护罩、户外、帐篷、登山服、睡袋也备受青睐。 生活中有哪些面料需要做防水整理呢! 户外登山服、消防、军队特用服装、防护用品、帐篷、睡袋、鞋帽用材、箱包、浴帘、餐桌布、防护罩等纤维面料 面料要如何做好防水整理! 首先查看面料本身有没有做过其它特殊的整理,如柔软、硬挺、阻燃等功能性产品 杂质的影响: 面料本身的杂质:棉布布面会有棉籽屑等细小杂质,化纤表面的杂质相对来说会少一点,主要是后期加工残留下来的微量的油类物质及碱性物质;外来杂质:主要是指面料在前处理、染色等加入的助剂残留于面料表面。 工艺配方试验: 选择助剂:关于如何选用助剂来做防水整理,主要是看客户的要求、面料的情况还有客户现有的工艺设备; 用量:通过试验来确认达到客户要求的防水效果是的最适用量; 工艺:很多客户反映,实验室做试验防水效果可以,可是到了大机上防水效果的重现性就变低了。那么,出现这类情况我们主要是从焙烘效果方面入手,焙烘效果无非就是温度、时间和设备的热效率;不管是大机还是实验室小设备,热效率是这个是无法调整的,只能从温度和时间上着手;固定温度,把时间延长,或者是时间不变,把温度提高。

防水整理常见问题以及对策! 初始防水性能不良 原因:其一、加工布;精练或染色布清洗不充分,布上残留精练剂、匀染剂、分散剂、渗透剂等助剂。其二、工作液问题,使用浓度不当或加工中浓度发生变化;或者,工作液受机械搅拌、温度、拼用药剂等影响,稳定性受到影响。再有工作液配制顺序不当。其三、加工条件方面的原因,防水剂选择欠妥,或者干燥和烘焙条件不充分,不均匀。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主要对策措施:在防水加工前,对加工布应充分水洗;选择适合于加工纤维的防水剂,加工中尽可能不断补充新配制的工作液。加强加工布温度管理,避免烘干后的热布直接进人工作室。了解拼用药剂的相容性,按照调配顺序配制工作液,当其它助剂用温水稀释时需冷却后再加SK系列防水剂。配制的工作液需在24h 内使用。;干燥、焙烘温度应均匀,焙烘温度不宜过低,一般在140℃以上。 防水剂耐久性能不良 原因:加工布水洗不充分;加工条件特别是焙烘条件不符合;交联剂、树脂、固色剂的影响。 主要对策措施:用直接染料或活性染料染色后经固色的布要充分水洗。选择合适的交联剂或树脂,并在保质期内使用。 防水渍产生 原因:工作液稳定性不良。这可通过高速搅拌后,观察工作液的表层,轧辊上是否有浮渣确定;可能产生恶性泡。这可用手摸,若结块,变浮渣,即为恶性泡。 主要对策措施:注意控制工作液的温度不超过35C;发现恶性泡时,添加稳定剂(异丙醇)。 防水条斑产生 原因:染色不匀;轧车压力不匀,造成轧车液不匀;工作液的渗透性不良,液体流淌下来,此现象多见于高密度等渗透性不良的织物。 主要对策措施:保证染色均匀; 使用均匀轧车,并注意经常清扫轧辊、轧槽;选用渗透性高的防水剂及拼用渗透剂。 色光有很大变化

易去污整理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

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与评测 翟保京王贤瑞贾景文武生春孙冰 (邯郸新维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邯郸,056016) 【摘要】从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实践出发,对染料选择、色光控制、助剂选择和整理工艺等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相关领域内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易去污整理生产工艺标准测试 1.前言 涤棉混纺织物长久以来一直是纺织品生产的一个大类。由于其中的涤纶组分具有疏水性和亲油性,故涤棉混纺织物在服用过程中易于沾染油污,在干燥情况下易产生静电而吸附尘土,并且在洗涤时油污不易洗净还有再污染现象。通过易去污整理,可以改善涤棉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提高其产品档次。 2.工艺流程 原布→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定型→染色→易去污整理→下付 3.工艺要点 3.1染色 3.1.1染料的选择 长车轧染生产涤棉混纺织物一般采用分散/活性或分散/士林染色工艺。由于易去污整理后尚需高温处理,所以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时应尽量选用具有高升华牢度的高温型分散染料,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各项色牢度。当遇到一些漂亮的颜色,不得不使用低温型分散染料时(如分散红3B),则在易去污整理时,必须降低焙烘温度,而以延长焙烘时间作为补偿。 3.1.2色光的控制 色光的控制在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中至关重要。由于易去污助剂的存在,织物的表面形态被改变,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和反射能力随之改变,从而影响织物的色光;同时,由于分散染料的热迁移特性,在织物易去污整理过程中,织物色光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染色打样时必须走全工艺,以易去污整理后的色光样为基准,制定染色标样。 3.2易去污整理 3.2.1易去污助剂的选择 按照作用机理的不同来划分,用于涤棉织物的易去污助剂大致可分为氟碳树脂类和聚酯分散体类两大类。 众所周知,氟碳树脂类助剂原本就有拒水拒油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分子结构中引入亲水性基团,从而赋予整理后的织物双重性能。即在干态情况下,其氟烷基在织物表面定向密集排列,形成低表面张力而产生拒油性,而在洗涤液中,处于中间部位的亲水性链段又会在织物表面定向排列,使其亲水化,产生去污和防止再沾污作用。此类助剂大都为国外公司所生产,如汽巴公司的Oleoplobol ZSR、科莱恩公司的Nuva SRC、大金工业株式会社的TG-991和明成化学的AG-780等。 聚酯分散体类易去污助剂则属于纤维化学改性助剂,此类物质分子结构中既有与涤纶分子结构相同的苯环,又有非离子型的亲水性基团(聚氧乙烯或聚硅氧烷)。在高温作用下,其疏

纺织防水剂,形态记忆整理树脂,丝氨酸整理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要点

拒水拒油整理剂HS1100 结构或组分:含氟有机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混纺织物的防水、防油整理; 1、浸轧工艺: 〈1〉用量:10~50g/l 〈2〉工艺流程: 浸轧(轧液率:60~70%)→ 干燥(110℃×2~3min )→ 焙烘 (170℃×1min ) 包装贮存:60kg 铁桶包装。0℃以上常温贮藏,保质期一年。 韩笑 荷叶效应与拒水拒油织物 董旭烨(西安市西安工程大学 710048) [摘要]:介绍了拒水拒油的基本原理,织物获得拒水拒油性能的途径以及测试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拒水,拒油,织物,荷叶效应 前言 拒水拒油织物是纺织产品不断向高性能、多功能发展的一种功能化织物。这种 织物在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应用的重要性已被人们逐渐所认识。它作为服装既能抵御雨水、油迹、寒风的入侵和保护肌体,又能让人体的汗液、汗气及时

地排出,从而使人体保持干爽和温暖。同时,应用在装饰、产业领域中的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餐桌布、汽车防护罩等也备受青睐。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拒水拒油机理 拒水和拒油都是以有限的润湿为条件和前提的,表示在静态条件下,反抗水和 油污渗透作用的能力。因此,要讨论织物拒水和拒油机理,就要从润湿理论出发。润湿是指水或其他液体在固体表面扩展的过程,当液体在固体表面不能铺展时,在固体表面就呈现一定的形状。通常用接触角θ来表示液-固界面的特性。 1.1 接触角 当液体在固体表面不能铺展时,则液体以一定形状停留于固体表面,由固体表 面和液体边缘切线形成一个夹角θ,(见图1-1)这个角称为接触角,用来表示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能。 (aθ=0° (b0°﹤θ﹤90° 《河北纺织》2006 年第三期专题研究 20 (c90°﹤θ﹤180° (dθ=180° 图1-1 接触角 从上图所示的接触角大小比较容易判断出润湿状态: 当θ=0°时,液体完全润湿固体,无拒水作用; 当 0°<θ<90°时,液体部分润湿固体,有一定的拒水作用; 当 90°<θ<180°时,固体表面稍被润湿,拒水作用一般;

吸湿排汗(亲水)易去污整理耐洗水工艺解决方案-染化在线

吸湿排汗(亲水)易去污整理剂耐洗水20次工艺解决方案 2017全国功能性整理新技术发布 前言: 2016-2017世界顶级品牌公司发布会体验到对功能性舒适整理追求越来越高,吸湿排汗(快干)在生活、工作场景应用越来越多,即织物具有吸水(湿)和快干性,在这基础上附加三防易去污,广泛应用于工装面料,例如石油矿业、加油站、餐厅、维修等工作场景,即保证防水防油和易去污整理,还发挥将人体散发的气、液态汗水尽快排出服装,是提高穿着舒适性的多功能性整理。如何提高吸湿排汗(亲水)易去污整理剂耐洗水性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本课题重点研究探讨。 测试标准: 在普通面料经过染整加工,添加吸湿排汗(亲水)易去污整理剂即可达到耐洗20次要求,AATCC79 亲水1秒AATCC130 防污4级。 实验部分 2.1材料与药品 2.1.1织物 涤棉(65/35)织物克重190 2.1.2仪器 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厂),EL-400立式启动小轧车,ZC36型高阻计, SW-8型耐洗色牢度实验机,烘箱 2.1.3整理剂 易去污整理剂FUNCTEX(菲克斯)F-953 30g/l 染化在线公司提供 吸湿排汗整理剂FUNCTEX(菲克斯)MAP 50 g/l 染化在线公司提供 配好整理液 2.2工艺流程: 一浸一轧整理液(轧液率70%)—烘干(102℃,2min)—高温拉幅 (170℃,100S)

吸湿(亲水)测试方法: 美标:吸湿排汗测试方法AATCC-79 日本:吸湿排汗测试方法JIS1907-02 排汗性测试方法: 台湾纺拓会标准TTF0007《吸湿速干纺织服饰品》中提供的测试方法 易去污测试方法: 美标AATCC130易去污测试方法 耐洗性测试方法:20次洗水 参照JIS0217-103“家用电器洗涤方法”标准进行,具体为:将含有2g/L洗衣粉的洗涤液和测试织物放入洗衣机中,控制浴比1:30,水温40度,洗涤5min,脱水,再用冷水洗涤2min,脱水烘干。

纺织服装三防易去污应用实例和技术工艺

纺织服装三防易去污应用实例和技术工艺 雨后的空气总是那么清新 在这个时候约一两个小伙伴 一起漫步在街道上 走累了就去家餐馆吃上一顿大餐 岂不是美哉 可是现实总是先你一步打你的脸 大家别误会 车上的那个不是我 就有些东西吧 总是让我们始料不及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就没有解决办法了吗 答案是肯定有的 如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纺织领域已经开发出 既能防水防油又能易去污 的多功能面料

如图所示 俗话说 衬衫穿得好,妹子全秒倒 但是一般的白色衣物容易沾污 而且沾污后不容易清洗干净 往往在没有得到护理 的情况下,穿个几次就扔掉了 但是经过三防易去污处理后 不光衣服不容易沾污 而且很容易就能清洗干净 让衣服始终亮洁如新 那么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呢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 全棉面料三防易去污整理工艺 No.1三防易去污整理 首先是防水防油防污的概念 拒水整理:采用浸渍、浸轧或者涂覆的方式,在织物上施加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整理剂,它以物理、化学或物理物理化学的方式与纤维结合,改变纤维表面层的组成,是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降低至不能被水润湿,若整理后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降得更低,使织物既不能被

水润湿也不能被常用的油类(如食用油、机油等)润湿,称为拒水拒 油整理 现有用于加工拒水拒油面料的一般是有机硅树脂,或者是碳氟类聚合物,用于织物后整理加工。加工后的织物拥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 此外还具备透气透湿性 其次是易去污的概念 易去污是指织物一旦沾污后,污垢在正常的洗涤条件下容易洗净,且织物在洗涤液条件中容易洗净,减轻在洗涤过程中污垢重新沾污织物 的倾向。 防污是指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水性污垢和油性污垢所润湿造成沾污,也不会因静电原因而吸附于尘埃或微粒纤维或织物表面 No.2整理加工工艺 浙江福尔普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三防易去污整理剂,能够很好的适用于纤维素纤维,涤纶,锦纶等及其混纺织物的三防易去污整理加工工艺,同时达到耐久的易去污效果。 工装面料三防易去污整理加工工艺 1.浸轧法: 三防易去污整理剂30~80g/L 焙烘条件170℃×1~3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