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油防水剂,防污剂,防水防油防污整理剂,四防整理剂,防水防油助剂
鲁道夫三防整理剂说明书

鲁道夫三防剂EEE三防整理剂(提供鲁道夫三防吊牌)三防整理剂三防助剂RUCOSTAR EEE三防整理剂鲁道夫三防整理剂产品成份:氟碳类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基质和超分子星状高聚物,阳离子鲁道夫三防整理剂使用领域:适用于所有纤维织物的防水防油防污处理,赋予卓越耐洗性鲁道夫三防整理剂产品性质:- 浅褐色乳液-比重20℃约1.03g/cm3-pH值2-5-无可燃性-无溶剂-易在冷水中被稀释-建议在软水中使用-通常与各类N-羟甲基化合物兼容-无需很高的烘焙温度-赋予柔软,饱满的手感-防水防油防污-耐水洗-比较传统耐磨擦鲁道夫三防整理剂应用:RUCOSTAR鲁道夫三防整理剂可单独或与其他整理剂结合使用,用于纤维织物及其人造纤维混纺织物的永久性防水,防油,防油处理。
在加入RUCOSTAR鲁道夫EEE三防整理剂之前,请将浴液PH值应按1ml/l醋酸(60%)调节一般,全氟化合物的耐剪切力很有限,因此应该尽可能控制液体的流动。
如高速搅拌,乳液会破乳,并产生奶油色泡沫。
在液体表面聚集的泡沫必须清除掉需处理的织物必须进行充分的前处理,以确保没有表面活性剂残留物RUCOSTAR鲁道夫EEE三防整理剂如与三聚氰胺的交联剂结合使用时,浴液稳定性有所降低,可通过以下得以提高,加入 5 - 10 g/l RUCO-GUARD WEB永久性防水防油防污处理为了取得极好的永久防污性同时赋予棉及其人造纤维混纺织物的防水性,我们推荐30 - 50 g/l RUCOSTAR鲁道夫EEE三防剂轧液率60 – 80 %烘干通常温度烘焙140℃,2分钟160℃,1分钟就烘焙温度而论由于RUCOSTAR 鲁道夫EEE三防剂的高活性,即使温度和时间的波动,烘焙效果也会得到弥补。
同时烘焙温度和时间可以降低。
如果是白色或浅色织物,150℃/2分钟的烘焙条件是充分的。
就渗透问题而论如有渗透问题,我们推荐加入三防专用渗透剂10 - 20 g/l RUCOWET FN以确保一个好的,均匀的轧液率,渗透剂必须在其他液态化合物之前加入。
织物的纳米三防易去污整理

织物的纳米三防易去污整理
其实大家口中的三防易去污其实是两个概念:三防和易去污。
三防即防水、防油、防污;而易去污,是指织物一旦沾污后,污垢在正常的洗涤条件下容易洗净,而且织物在洗涤液中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回沾。
使纺织品具有易去污性能的整理称为易去污整理剂。
其实大家所说的三防易去污整理剂,我们有些客户也称之为拒水易去污整理剂。
其原理都是:在织物表面形成强附着力的防污保护层,能抵御水性、油性或油脂类造成的污渍;被沾污的污渍很容易被清洗掉,并使洗下的污垢在洗涤过程中不会再回沾,不影响手感,不黄变。
关于此纳米三防易去污整理剂的适用性:广泛的应用于沙发面料、袜子、家纺、工装面料、产业用布等等。
德科纳米的三防易去污整理剂,初始的易去污等级4.5-5级,测试标准是AATCC-130;产品的环保说明:不含APEO、PFOA和PFOS的含量低于2015年Oeko-Tex®Standard 100的限定值<1ug/㎡。
采购咨询:139.2216.6891谢芳。
四防整理剂,纺织防水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防污剂,防水防油防污整理剂

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后整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谢孔良【摘要】本文综述了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后整理技术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有机氟系列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整理剂的结构特征、联合增效效应、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和发展方向,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1.前言根据国内外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生活的需要,技术含量高的多功能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纺织品如服装面料、无纺布、装饰用纺织品、地毯、产业用纺织品等迫切要求进行同时具有防水、防油、防污等多功能整理,而又不改变织物在透气、透湿等方面的性能,这方面的后整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防水领域里,我国目前使用的防水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石蜡一铝皂,由石蜡、硬脂酸铝皂等配成的乳液②吡啶季胺盐和硬脂酸铬络合物③羟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④有机硅型防水剂⑤聚醚、聚氨酯系列⑥有机氟系列以上几种防水剂真正起到防水、防油、防污性能而又具特效作用当属有机氟系列,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有机氟工业的发展,有机氟精细化学品和含氟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新兴氟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含氟织物整理剂是有机氟精细化学品代表之一。
由于有机氟织物整理剂能够赋予织物以优异的拒水、拒油、防污、抗静电等特性,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非常活跃,本文重点论述这类整理剂的结构特征和研究进展。
2.有机氟织物整理剂的性能特征氟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强的元素,碳氢键上的氢被氟取代后,键能增加16.5kcal/mol(C—H键能为99.6kcal/mol,C—F键能为116kcal/mol)。
由于氟原子的共价半径为0.64Å,略大于氢原子,相当于C—C键长1.31 的一半,因此氟原子可以把碳链很好地屏蔽起来,保持高度的稳定性。
同时,由于碳氟键距短(C—F为1.317Å,C—C为1.766Å),表面能低,因此就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特殊性能,主要表现如下:①一般的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下降到30dyn/cm左右。
面料三防助剂成分

面料三防助剂成分
一、引言
面料三防助剂是指用于提高面料防水、防油和防污性能的化学助剂。
这些助剂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和吸附作用,使面料具有更好的防护性能,延长面料的使用寿命,提高穿着者的舒适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料三防助剂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二、防水剂
防水剂是面料三防助剂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成分为聚合物材料。
这种聚合物材料具有极低的表面能,能够在面料表面形成防水屏障,使水滴难以附着在面料上。
当水滴接触到经过防水处理的面料时,会形成水珠状自动滑落,从而达到防水效果。
常见的防水剂有有机硅防水剂、氟系防水剂等。
三、防油剂
防油剂的作用是使面料具有抗油污性能,能够抵御各种油性污渍的渗透和附着。
防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含氟化合物、硅酮树脂等,这些成分能够在面料表面形成一层疏水疏油的涂层,使油性污渍无法渗透或附着,从而易于清除。
防油剂对于维护面料的清洁度和美观度具有重要作用。
四、防污剂
防污剂是一种具有广谱防护性能的面料助剂,能够有效防止各种污渍对面料的渗透和附着。
防污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硅树脂、丙烯酸酯等,这些成分能够在面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防护层,阻挡污渍
的侵入。
此外,防污剂还具有一定的抗菌和防静电性能,可以提高面料的易护理性和穿着舒适度。
五、总结
面料三防助剂的主要成分包括防水剂、防油剂和防污剂。
这些助剂通过各自的化学作用,使面料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和防污性能,提高了面料的防护效果和使用寿命。
了解和掌握这些成分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面料三防助剂,为生产高品质的面料提供有力支持。
三防整理剂,四防整理剂,纺织防水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衣料拒油拒水整理剂,拒油拒水整理剂,防油防水整理剂

PFOS的禁用与含氟防护整理的动向杨栋樑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原载:第七届全国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008.12);一、问题的由来美国杜邦公司是最早企图利用含氟聚合物赋予纺织品新的防护(拒水、拒油-防污和易去污)功能的尝试,而3M公司(Minnesota Mining Monufactering)则是首先实现含氟共聚物成为防护功能整理(Scotchgard Protector)商品化。
据称:这类防护功能整理剂的开发创意,来源于一个偶然现象。
即在1953年某一天,年轻的化学家Petery Sherman不小心将某种氟化合物液体洒在新买的网球鞋上,随后发现网球鞋在穿用过程中不易被沾污;3M公司对这一发现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Petery Sherman 和Sam Smith共同研究,终于在1956年研发成Scotchgard Protector商品,此后,其应用范用逐渐向皮革,造纸等领域推广。
由应用含氟化合物的面影响生态环境受到指责的,最早在氟烷烃(即氟利昂)使臭氧层出现空洞,并不断扩大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禁用氟利昂使家用冰箱的制冷技术逐步向无氟制冷技术方向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环境保护署基于对环境管理以及对人体键康考虑,中止了全氟辛基磺酸化合物(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s PFOS C8F17SO3-)的生产和使用,并注意到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不沾锅中,含有可能使人体致癌的有机氟化合物问题。
随后,各国对PFOS的毒理性与生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欧洲议会,于2006年12月27日发布"限制全氟辛基磺酸化合物(PFOS)销售及使用的指令"(2006/122/EC),并重申欧洲议会于2006年10月25日通过的有关PFOS的限量规定,将于2007年12月27日前成为各成员国的国家法律,同时,2008年6月27日起实施。
PFOA和PFOS的管控

PFOAPFOA (Perfluorooctanoic Acid 缩写为PFOA)PFOA 是全氟辛酸铵的简称。
PFOA代表全氟辛酸及其含铵的主盐,或称为“C8”,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品,通常是用于生产高效能氟聚合物时所不可或缺的加工助剂。
这些高效能氟聚合物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科技、运输、电子行业,以及厨具等民生用品。
当PFOA 分解后会在环境或人体中释放出来。
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毒性危害,相关产品中对PFOA提出限制要求.国内最常见的含氟聚合物是应用之一是涂层,亦称作“不粘炊具”。
为提供光滑非粘的特性,不粘涂层已广泛地应用于以健康的目的不含脂肪和低脂肪的煎炒烹调中。
此不粘涂层是有机树脂通过在水中或者有机溶剂中均匀分布形成厚度不超过60 µm 的表面层。
此涂层同样被应用于金属基材,如铝、铝化钢和镀锌钢,用作仓库、发电站、纪念碑建筑和其他商业建筑的外部表面。
当PFOA 分解后会在环境或人体中释放出来。
2003 年起,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定期更新和提供科学知识引导人们更好地理解PFOA。
USEPA 提出PFOA 及其主盐的暴露会导致人体健康的发展和其他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PFOA 会残留于人体短至四年长达半生的时间。
因此根据“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US TSCA)”,此类成分被禁止并将其列入化学品目录清单中。
事实上,毒性水平是每天每千克人体重量不能超过3 毫克。
同时,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CFR 170.30 (GRAS –通用公认安全条例)关注与食品接触的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其生产的材料必须是安全的。
2004 年,某家著名的制造公司被美国环境保护局控告违反了有毒物质报告条款。
这些违例由一连串USEPA 中关于PFOA 对人体健康或环境损害风险项的不合格报告构成.欧洲情况在美国的影响下,根据欧盟2004/1935/EC 指令下的一般安全标准(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物质的决议),PFOA 也被禁止使用。
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四防整理剂,纺织防水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防污剂

荷叶效应与拒水拒油织物董旭烨(西安市西安工程大学710048)[摘要]:介绍了拒水拒油的基本原理,织物获得拒水拒油性能的途径以及测试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拒水,拒油,织物,荷叶效应前言拒水拒油织物是纺织产品不断向高性能、多功能发展的一种功能化织物。
这种织物在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应用的重要性已被人们逐渐所认识。
它作为服装既能抵御雨水、油迹、寒风的入侵和保护肌体,又能让人体的汗液、汗气及时地排出,从而使人体保持干爽和温暖。
同时,应用在装饰、产业领域中的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餐桌布、汽车防护罩等也备受青睐。
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拒水拒油机理拒水和拒油都是以有限的润湿为条件和前提的,表示在静态条件下,反抗水和油污渗透作用的能力。
因此,要讨论织物拒水和拒油机理,就要从润湿理论出发。
润湿是指水或其他液体在固体表面扩展的过程,当液体在固体表面不能铺展时,在固体表面就呈现一定的形状。
通常用接触角θ来表示液-固界面的特性。
1.1 接触角当液体在固体表面不能铺展时,则液体以一定形状停留于固体表面,由固体表面和液体边缘切线形成一个夹角θ,(见图1-1)这个角称为接触角,用来表示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能。
(a)θ=0°(b)0°﹤θ﹤90°《河北纺织》2006 年第三期专题研究20(c)90°﹤θ﹤180°(d)θ=180°图1-1 接触角从上图所示的接触角大小比较容易判断出润湿状态:当θ=0°时,液体完全润湿固体,无拒水作用;当0°<θ<90°时,液体部分润湿固体,有一定的拒水作用;当90°<θ<180°时,固体表面稍被润湿,拒水作用一般;当θ=180°时,固体完全不被润湿,拒水作用优良。
1.2 临界表面张力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受到下列平衡力的作用,三相交界点的合力为零。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主要决定于固体和液体的表面能以及液体与固体的界面能。
防水防油剂组合物及防水防油剂添加剂组合物

防水防油剂组合物及防水防油剂添加剂组合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众多工业领域中,防水防油的需求无处不在。
从衣物面料到建筑材料,从电子产品到汽车内饰,防水防油性能的优劣往往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而实现这一性能的关键,就在于防水防油剂组合物以及防水防油剂添加剂组合物的合理设计与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防水防油剂组合物的主要成分。
一般来说,它包含了氟碳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以及一些特殊的聚合物。
氟碳化合物因其极低的表面能,可以有效地使物体表面形成一层疏水疏油的保护膜。
有机硅化合物则凭借其良好的柔韧性和耐候性,为保护膜增添了稳定性和耐久性。
而特殊的聚合物则起到了增强附着力和改善涂层性能的作用。
防水防油剂组合物的作用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当它被应用到物体表面时,其分子会迅速地在表面铺展并形成一层紧密排列的分子膜。
这层膜就像一道屏障,阻止了水和油的侵入。
水和油由于无法与物体表面直接接触,只能在其表面形成水珠或油珠,从而轻易地滑落。
然而,要实现理想的防水防油效果,仅仅依靠基础的防水防油剂组合物往往是不够的。
这时候,防水防油剂添加剂组合物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添加剂组合物通常包含了表面活性剂、催化剂、交联剂等成分。
表面活性剂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它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促进防水防油剂在物体表面的均匀分布,确保形成的保护膜没有薄弱环节。
催化剂则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防水防油剂的固化速度,缩短处理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交联剂的加入则进一步增强了保护膜的强度和稳定性。
它使防水防油剂分子之间形成交联结构,大大提高了保护膜的耐磨损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在实际应用中,防水防油剂组合物及添加剂组合物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要求来决定。
例如,对于衣物面料的处理,需要考虑到防水防油性能的持久性以及对衣物手感和透气性的影响。
而在建筑材料的应用中,除了防水防油性能外,还需要关注其与建筑材料的相容性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性。
在研发和生产防水防油剂组合物及添加剂组合物时,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水透湿织物的研究进展杨晓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介绍了防水透湿织物的种类及其加工方法,探讨了其防水透湿的机理,对防水透湿加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聚氨酯的应用作了分析。
【关键词】防水透湿涂层聚氨酯随着纺织加工技术的发展,防水透湿织物成为一种新型高档纺织品,它集防水、透湿、透气、挡风、保暖于一体,这类服装穿在身上,既能防雨防风,又能排汗透气,穿着舒适,因外称之为"可呼吸织物"(breathable)。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触水,进行室外活动或工作,这样就对服装提出了防水,能抵御雨水和风寒的要求,但同时对其透气、透湿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每小时排出60-70ml的汗液;在运动状态下每小时排出500ml汗液(对应于织物透湿量为0.7-1.2kg/m2·24h):而剧烈运动时,每小时排出的水分高达1000ml(1.9kg/m2·24h)。
如果汗液不及时散发,潮湿度增大,既产生潮闷之感,又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散失。
防水透湿织物就是这样一种织物,能自动调节透湿性,使体内排出的汗液及时散发至外界,同时又能够抵御外界水的穿透和寒风的侵袭,从而起到透湿保暖的作用,使人体感觉非常舒适。
防水透湿织物首先被开发用在军服、防护服的生产上,现在已广泛用于运动服、旅行包、帐篷等的制造。
此外,防水透湿织物还可作外伤敷料,使伤口皮肤干燥,细菌不侵入,也可作外科医生工作服和无尘工作室的防尘工作服。
1 防水透湿织物的生产方法及透湿机理1·1 紧密型防水透湿织物采用超细纤维(细度小于:1dtex)紧密织造,使织物的经纬交织间的间隙或织物复合物的孔径界于水滴最小直径(100µm)与水蒸气或空气的直径(0.0004µm)之间,达到防水透湿的目的。
因此,其透湿机理主要是水汽在纱线空隙之间的简单自然扩散、纤维束之间的毛细管传递以及在单根纤维间的扩散。
水气在纱线空隙之间的扩散和在纤维束之间的毛细管传递是由织物从内到外的水蒸汽压力梯度所控制的。
水汽在单根纤维间的扩散主要涉及水蒸气吸附在织物内表面纤维上,通过纤维扩散,在织物外表面解吸。
当纱与液态水接触时,孔隙或毛细管提供了毛细吸水能力,在毛细管上产生的附加压力P(pa),与界面张力a的关系如下:P(pa)附加压力= 2αcosθ/Rα为液气界面张力(N/m),20℃时水的α值为0.0725,θ为材料与液体的接触角,R为孔径。
随着纤维细度的减少,孔隙直径R按同比例减少,由此可见:表示孔隙或毛细管的排液能力的附加压力随孔径的减小而增大,故超细纤维对液态水的排放是十分有利的[1]。
紧密织物的产品有超高密织物、特高密织物,最早研制出的是一种称为Ventile的相当紧密的全棉高支高密织物,干态时人体排汗产生的水汽在纱线之间的空隙中通过亲水纤维扩散和通过纤维束进行毛细管传送,透湿性较好,在遭雨淋时,棉纤维的亲水性引起纱线膨胀,使纱线之间的空隙从10μm减少到Bμm、在短时间内能防止水的渗透,但手感变得僵硬,不利于穿着。
现在的紧密型防水织物多是超细聚酯或尼龙纤维织物,纤维之间,纱线之间紧密排列,耐水压达104-l05Pa,如经防水处理,可获得长期的防水效果。
高密织物轻薄耐用、透湿性好、柔软、悬垂性好、防风,但防水性差、织物撕裂性能差,纺纱需特殊处理(纱线和细纤度),生产成本高,加工困难。
1·2 涂层型防水透湿织物(Coating finish fabrics)用涂层工艺涂布,封闭织物表面的孔隙,获得防水性,其透气性则是通过涂层剂在织物表面形成含有大量微孔的薄膜或薄膜中的亲水性基团的传递通道而获得的。
制备涂层剂的高聚物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氯丁橡胶等,近年来,聚氨酯材料(polyurethane,简称:PU)除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性以外,其良好的耐磨性、抗化学及水解性、耐低温性、弹性使其在应用的范围和自身性能的改善方面得到极大的发展,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1·2·1微孔涂层法(Micro-porous flim)雨滴的直径通常为l00µm-30000µm,而水蒸气分子直径为0.0004µm,微孔涂层的防水透湿织物是根据水汽分子和雨滴尺寸相差悬殊的事实,设计微孔的大小,一般为2-5µm,织物外侧的水滴由于表面张力不会渗入,而水蒸汽能自由通过从而具有防水透湿功能。
1967年,Fonseca G.F得出了泡沫涂层微孔防水织物的传湿速率经验公式:WVT = AB/[T+0.71d(l-B)]WVT为传湿速率,B为孔隙率,T为厚度,d为微孔直径,A为常数Tagawa等人根据Hager-Posuille方程得出了传湿量公式:W = π×d4×ρ×n×g/(1.09×102×L)W为传湿量,d为微孔直径,ρ为传输物质密度,n为孔数,g为重力加速度,L为涂层厚度[3],在织物上形成微孔的方式主要有:湿凝聚法、干法涂层法、泡沫涂层法。
1·2·1·1湿凝聚法湿凝聚法是最早有美国杜邦(DuPont)公司研制成功,利用聚氨酯溶于DMF等水溶型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特性,将溶于DMF的聚氨酯涂层液涂敷到织物上,放置于水中,由于聚氨酯不溶于水,而DMF与水可以互溶,使得水与聚氨酯内的DMF发生置换,通过双向扩散,水不断从树脂溶液中萃取出溶剂DMF进入水相,水则进入聚氨酯涂层膜中,使聚氨酯发生凝固,形成皮膜,在皮膜中形成大量相互贯通的蜂窝状多孔结构,孔隙直径在0.5-2µm之间。
透湿性可达4000g/m2·24h,耐静水压力200cm。
代表性品牌有日本东丽(Toray)公司的"Entrant",美国Burlington公司的"Ultex",英国Nylaperm公司的"Tarka"。
1·2·1·2 干法涂层法将聚氨酯树脂的有机溶液(如甲苯、丁酮),加入水中制备W/O乳液,然后在织物上涂层,在不同温度下蒸发,低沸点的溶剂首先蒸发,水在涂层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当达到一个临界值时,聚氨酯析出,并形成大量微孔。
透湿性约为4000g/m2·24h,防水性为2.45×105Pa(25000mmH2O),该法工艺简单,但有机溶剂的挥发,易造成环境污染。
代表产品有比利时UCB Special Chemical公司Ucecoat 2000。
1·2·1·3 泡沫涂层法采用聚氨酯中加入阳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涂层过程中,加入发泡剂形成泡沫状,涂敷到织物上,当空气从膜中逸出后,膜形成微孔,从而使其有透湿性能。
由于微孔存在,其防水性较差。
代表产品有Ciba Geigy公司开发的Dicrylan(丙烯酸酯类)系列。
1·2·2 致密亲水膜涂层法(Hydrophilic Film)这是一种防水性好,又具有透气性的加工方法,透气性机理明显不同于微孔薄膜。
利用高分子物质分子链中含有一定量的亲水性基团(-OH、-COOH、-NH2),这些基团作为水分子的阶石,水分子由于氢键和其他分子间力,在高湿度一侧吸附水分子,通过大分子键的热运动,由亲水基团传递到低湿度一侧解吸,形成"吸附-扩散-解吸"过程,达到透气目的,其防水性来自于薄膜自身的连续性和较大的表面张力,是一层致密的实心层。
无论是溶剂型还是水性涂层剂,采用直接涂层法,溶剂挥发或水分挥发而形成无孔薄膜。
由于膜中没有微孔,防水性能好,透气性稍逊。
一般在织物表面需拒水整理,否则会在表面形成层水膜,影响透气性,透气量可达4500g/m2·24h,耐水压可达数十万帕。
代表产品有英国Baxenden化学公司生产的WitcoflexStaycool、X-Liner等,比利时UCB Special Chemicals公司的Ucecoat NPU产品,德国Bayer公司的Impraperm,日本东纺制造公司的BionⅡ,日本三菱化成公司的Excepor U等。
1·3 薄膜层压型防水透湿织物(laminated fabrics)此工艺是将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薄膜(通常是微孔薄膜),采用特殊的粘合剂,层压或粘结到各类织物上,获得防水透气的效果。
1976年,PTFE(聚四氟乙烯)膜防水透湿的层压织物Gore-tex研制成功。
功能性膜分为微孔型、致密亲水膜和微孔亲水结合膜。
微孔膜防水透湿机理与微孔涂层类似,其成膜方法有水溶性聚合物分散体形成泡沫,干燥后压制成膜;相分离法;"干式"凝固拉伸成膜。
致密亲水膜的防水透湿机理如同亲水性涂层,利用亲水性高聚物制成致密实心膜而后粘贴到织物上。
典型的产品有Gore-tex织物,Sympatex膜织物(PET 膜),BionⅡ膜织物(PU)[4]。
2 2 防水透湿织物的发展趋势防水透湿织物的加工方法已经逐步形成,目前处于技术完善与产品迅速发展阶段,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防水透湿织物由于机理的差异,也各有优点和缺点。
紧密织物技术工艺简单,织物手感、悬垂性和透湿性好,而防水性较差。
微孔膜防水透湿织物的防水和透湿的载体不同,前者是膜,后者是微孔故能兼顾防水性和透湿性,但微孔易堵塞。
致密膜防水透湿织物的防水和透湿载体是相同的,虽不存在堵塞的问题,难以同时保证优良的防水性和透湿性。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水透湿织物的加工向绿色加工、增加织物的多功能性、降低成本方面发展。
2·1 环保型聚氨酯涂层剂的开发当前聚氨酯涂层,不管是干法还是湿法生产,所用的聚氨酯涂层剂大多是溶剂型,含有70%左右的DMF、甲乙酮、甲苯等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易燃易爆,且溶剂回收困难,湿法加工的设备中溶剂回收装置价格昂贵,而干法的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发展水乳性聚氨酯涂层胶,在生产过程用水代替有机溶剂,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美国Polytech公司的Urcatech就是在这方面着手,而被誉为"面向新世纪的高科技产品"。
近年来,水性聚氨酯涂层剂的研究开发也较活跃,但和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段距离,所以,该领域的科研人员也深知肩上的重担,正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2·2 调温功能聚氨酯的应用聚乙二醇PEG(polyethylene glycol)在织物用聚氨酯涂层中具有透湿和热调节双重作用。
80年代中后期,美国vigo等曾提出将PEG应用于织物功能整理,采用将PEG与2D树脂同浴与织物交联的方法,使织物具有耐久性的热调节功能[5],现多采用将PEG作为多元醇组分与异氰酸酯单体等合成PU聚合物进行涂层整理,发现随着PEC用量增加,透湿性和热调节性能同时增加,而且在热调节作用的温度区间透湿性具有突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