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诗经》两首(课堂训练)-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册(解析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采薇)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wú)渐.车帷裳(jiān)夙.兴夜寐(sù) 靡.室劳矣(mǐ)B.咥.其笑矣(xì) 隰则有泮.(pàn)岁亦莫.止(mù) 淇水汤.汤(shānɡ)C.载.饥载渴(zǎi) 体无咎.言(jiù)自我徂.尔(cú) 信誓旦.旦(dàn)D.匪我愆.期(qiān) 乘彼垝.垣(ɡuǐ)象弭.鱼服(mí) 雨.雪霏霏(yù)项,“罔”应读“wǎnɡ”;C项,“载”应读“zài”;D项,“弭”应读“mǐ”。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躬:自身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我戍未定,靡使.归聘使:使者项,使:指使、委托。
3.下列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狁孔棘项,“二三”,数词用作动词;B项,“雨”,名词用作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尔”都是代词,代指“你”。
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
5.比较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句的“言”是动词,说;②句的“言”是名词,预兆。
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
二、延伸阅读6.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诗经》二首(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

第8课《诗经》二首(一)(2018年河南洛阳市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用来形容美丽善良姑娘的成语是_______,写男子思念情人而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窈窕淑女辗转反侧2.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解析】1.本题考查诗意理解。
(1)窈窕淑女:意思是指美丽而有品行的女子。
故诗中形容美丽善良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2)结合题干可知,寻找表现男子思念情人的一个细节,这个细节让人读来如在眼前,非常有画面感。
“辗转反侧”是动作细节,生动描写了男子因思念情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的情境,有画面感,故这个细节是:辗转反侧。
2.《周南·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由此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表现了以男子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的婚姻、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2020年河南洛阳市·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4.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3.展现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详解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详解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二首练习及答案详解(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基础巩固(20分,1- -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 1)乘彼垝垣(hu n)载饥载渴(z i)小人所腓(f ifB.尔卜尔筮(sh)i靡有朝矣(zh a o)其水汤汤(t a ng)四牡(m u业业C.匪我愆期(qi a n)于嗟女兮(ji e)渐车帷裳(ch ng)不遑(hu ng)启居D.将子无怒(ji ng)体无咎言(ji )u犹可说也(yu £四牡骙骙(ku )1解析:A项,"垣”应读yu d n; B项,"汤”应读sh a ng D项,"将”应读qi a ng "说”应读tu Q 答案:C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 ?以我贿迁贿:财物C.女也不爽. 爽:直爽、爽快D .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项,爽:过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 D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A项,莫一暮;C项,匪一非,于一吁;B项、D项无通假字。
答案:C4.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①不遑启居,'狁之故A? B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CC.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答案: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和鲁颂, 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最新文档】《〈诗经〉两首》课后练习答案word版本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诗经〉两首》课后练习答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背诵这两首诗,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此题意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首诗,并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
二、这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试从诗中找出一两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常用的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
三、朗诵下面这首诗,并和课文中的两首相对照,体会其思想感情。
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琼:赤色玉;亦泛指美玉)琚(jū 佩玉)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瑶:美玉;一说似玉的美石)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jiǔ 黑色玉石)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此题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
)。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

《诗经》两首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与子同泽(zé)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痛苦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①丧乱既平,既.安且宁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①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7.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8.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其.黄而陨(代词,它)C.自我徂尔.(助词,相当于“了”)D.女也.不爽(语气词,起停顿作用) 9、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12《诗经二首》(同步习题)(解析版)

12 <《诗经》二首>(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左右芼.之(挑选)B.君子好逑.(配偶)寤寐..求之(日日夜夜)C.白露未晞.(干)在水之涘.(水边)D.蒹葭采采..(采摘)道阻且跻.(高)【答案】D【解析】ABC.准确,D.有误,句意:芦苇初生鲜艳。
采采:鲜艳;道路险阻,难以攀登。
跻:登高故选:D。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A、正确;B、正确;C、改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D、正确;故选:C。
3.诗的下句与上句衔接,顺序完全正确的是()上句:落红不是无情物我寄愁心与明月商女不知亡国恨不畏浮云遮望眼下句:①随君直到夜郎西②休将白发唱黄鸡③千树万树梨花开④隔江犹唱后庭花⑤尚思为国戍轮台⑥化作春泥更护花⑦却话巴山夜雨时⑧自缘身在最高层A.⑥⑦⑧②B.⑥①④⑧C.③①⑤⑦D.③②④⑤【答案】B【解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故填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故填①.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故填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故填⑧。
故选:B。
4.下列对诗句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1.1.1 《诗经》两首(限时测试)-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册(解析版)

第一单元展开形象思维第1课诗经两首第1课时限时测试(30分钟30分)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
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
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
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
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1.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3分)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3分)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分)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雎鸠..(cēn cī)未晞.( xī)..(yáo tiǎo)参差..(jū jiū)窈窕B.荇.菜(xíng )寤寐..(jiān jiā)..(wù mèi )琴瑟.(qín sè)蒹葭C. 溯洄..(hào qiú)在水之湄.(méi)..(sù huí ) 萋.萋(qī)好逑D. 跻.(jī) 水中坻.(chí)水中涘.(sì)水中沚.(zhǐ)【答案】D【解析】A窈窕(yǎo tiǎo) B荇菜(xìng ) C好逑(hǎo qiú)2.解释加点词语:(1)窈窕..淑女:(2)君子好逑.:(3)左右流.之:(4)寤寐..求之:(5)溯洄..从之:(6)白露未晞.:(7)道阴且跻.:(8)蒹葭采采..:【答案】(1)文静美好的样子。
(2)配偶。
(3)捞取。
(4)这里指日日夜夜。
(5)逆流而上。
(6)干。
(7)(路)高。
(8)茂盛的样子。
【解析】只有牢固掌握实词的含义,才能准确理解诗歌。
因此应该下功夫记忆。
3.默写填空:(1)求之不得,。
,。
(2)蒹葭采采,。
,。
(3),道阴且右。
,宛在水中沚。
【答案】(1)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3)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解析】注意书写工整,不要写错别字。
4.《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篇诗歌。
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包括“、、”三部分。
“”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
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展开形象思维
第1课诗经两首
第2课时
课堂训练
蒹葭
一、默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练习
1.本诗选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诗属于。
2.诗歌抒发了一种的感情。
3.体现诗的全部旨意出来,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4.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的追求爱情,“溯洄”二字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
了,“溯游”二字写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
5.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
6.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7.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抒发的感情?
10.请简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1.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
12.本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13. 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
1. 风
2. 敬慕、怀念与怅惘交织
3.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 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失望、惆怅
5.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6.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萧瑟凄凉的晚秋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7.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
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8.苍、霜、方、长、央
9. 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和相思之苦。
10.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显示了主人公的情感逐层加深,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举例:每章的后四句。
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
11.诗中景物描写都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忽上忽下地寻找伊人,伊人忽隐忽现,忽远忽近是动态描写。
12.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13.①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
②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
③烘托萧瑟冷漠
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