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在意条大义约林:上出签席促字签进。字经这仪济是式新。的中周恢国恩复与来外总与国理发签兼展订外,的长第代打一表破个中帝条国约政。府 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 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 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 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 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 A.求同存异方针 • B.平等互惠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策略
“求同存异”的内涵:
同: (1)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2)共同的任务:都面临民族独立、发 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新
中 初期外交成就:
国
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
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
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
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 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 显然是存在的。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一边倒” ①含义: 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 阵 营一边。 ②意义: 使新中国在斗争中不至于处于 孤立无援 的地位。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①含义:清除 帝国主义 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 华的一切特权。 ②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 主权 。
第2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万隆亚非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 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会议期间有帝国主义国家仇视和 阴谋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 的矛盾与分歧。在上述背景下,周恩来发表了上述讲话。
第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重返联合 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 的变化而进行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推进亚太经合组织及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区域组织。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解析 ]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
方针下实行了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 倒 ” 的外交政策。分析材料中的信息 “ 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 府”“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与 A、 C 两项不符,可判断为“ 另起炉灶”; D 项是在 1953 年提出的, 与材料无关,也可排除,故选 B 项。
第2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008年高考江苏卷 年高考江苏卷)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高考江苏卷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试解 ________ 试解] 试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 解析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 项排除 新中国成立初期, 项排除;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A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项排除 项排除;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C项排除;1950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 项排除 项排除;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D项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直是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 项正确。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故B项正确。 项正确 [答案 B 答案] 答案
一、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 .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亚洲建立 .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 赢得了民族独立。 锁,赢得了民族独立。所有这些都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4.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 .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独立自主的道路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5.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要改变半殖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废除帝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内容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作用: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作用: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含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联合国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特点: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中国的作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成功关系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70年代外交突破和转机的关键原因: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双方的共同要求改善过程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1978年,中美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原因:中美关系改善,促进了中日建交标志: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表现: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活动意义:对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上海合作组织建立时间:2001年中国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参加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目的: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性质: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讲述了中国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知识点总结,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欢迎大家阅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考知识点1、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注意由周恩来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4、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5、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6、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7、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8、注意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9、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10、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重要知识点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
③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0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 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支 持 票
51 47 34
10
1950
24
1956 1960 1965 1970(年份)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 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 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 了。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谋取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 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 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 议。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 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 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 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主要背景
年第 代三 末阶 段 {70 年 代 末 至 80 外交战略 特 点
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重要 力量;苏攻美守 联美遏苏“一条线一大片” 加强与第三世界合作和团结; 由革命型外交转向国家利益型 外交 26届联合国大会
——1972年2月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 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 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任何地区谋求 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 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主要背景
第 四 阶 段 {80 年 代 末 至 今 } 外交战略 特 点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我知道,1954年在日 内瓦会议时杜斯特.杜 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 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 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 手,一边向他走去。当 我们的手 相握时,一 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 时代开始了。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C 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三点内容的理解,书上的原话,送分题。
2.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解析】:B 从材料中的“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联想到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3.被外国人誉为“周铁嘴”的外交家周恩来,以他独有的魅力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声誉。
他所创制的外交政策有①“一边倒”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求同存异”方针④不结盟政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B。
记忆性试题。
①为毛泽东所创;④为邓小平所定,②③为周恩来所创。
4.“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来自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舞蹈家和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音乐家演绎的原创芭蕾舞剧《小河淌水》演出获得成功,以此纪念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
那么,今年是中苏建交多少周年?A.50周年(芭蕾舞剧《小河淌水》海报B.55周年C.61周年 D.65周年【解析】:C 1949年10月3日,中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故C正确。
5.金秋时节,在苏式风格的北京展览馆西侧,被北京人亲昵地称为“老莫”的俄罗斯风味餐厅--莫斯科餐厅--重装开业,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来就餐甚至参观;与此同时,以“唤起记忆,传承友谊”为主题的“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活动正在两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以此纪念中俄建交。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A. “一边倒”方针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方针D. 不结盟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的表述可知处理的是与邻国的关系进而发展成处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准则可知B正确 A是苏联 C是在万隆会议上不符合”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D是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新内容2.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的关键因素是A. 中国重返联合国B. 中美邦交正常化C.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 中美关系的缓和【答案】D【解析】3.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开始走向国际舞台C. 确立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 开创了外交新局面【答案】D【解析】4.如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 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D. 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知 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绝大部分是亚非国家故A错误美国放弃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故B错误C是1971年排除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正确5.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49个增加到111个其中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A. 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地位B. 使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直接受益于中美两国建交D. 说明中国外交开始走向成熟【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从1965年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增加而且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国际地位在提高故A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B项错误中美两国建交是在1979年故C项错误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D项错误故选A6.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这表明中国()A. 积极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D. 重视多边经济领域合作【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联合国” 材料“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中国还多次派出文职人员参与监督大选和行政管理事务”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故选A7.1954年周恩来总理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 “求同存异”方针B. 不结盟政策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答案】C【解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据题干信息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C8.20世纪60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 边境局势持续紧张B. “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D. 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性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东北地区的紧张局势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文革” 客观原因则是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导致边境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社会安定故A项正确排除B项中苏关系恶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排除C项当时朝鲜半岛的冷战局面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排除D项故选A9.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干涉中国内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使用频率图中变化反映了我国A. 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趋于缓和B. 强烈反对苏联干涉中国的内政C. 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D. 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报纸上“干涉中国内政”的使用频率呈波浪式起伏“维护世界和平”使用频率在1953年后迅速增多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之后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等取得一定外交成就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以图示信息反映了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明显增强故D符合题意1949-1956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未缓和故排除A 1949-1956年正值苏联援助中国时期且材料不能体现“干涉中国内政”是针对苏联故排除B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明显故排除C.10.2013年1月6日美国举行了前总统尼克松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尼克松的长女帕特里夏认为尼克松的真正遗产是倡导自由、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材料中尼克松“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的做法()A. 宣告美国对华孤立政策破产B. 助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C. 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D. 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D【解析】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B.尼克松并没有助推中国重返联合国C.关系正常化应该是1979年中美建交尼克松时期没有实现D.材料所反映的应该是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11.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法国外长乔治·皮杜尔曾表示法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急于找到“恰当解决方案”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立即表示“解决印支问题能给法国最好帮助的是中国”这表明()A. 苏联极力推动中法建交B. 中国主导远东地区的国际形势C.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D. 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核心【答案】C【解析】印支问题是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问题从材料看它的解决需要中国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在此问题上有着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有利于中法两国发展关系但是没有涉及中法建交问题排除A项新中国在远东地区并不具备政治优势排除B项印支问题是日内瓦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D项所述不准确故选C12.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展70周年之际为感谢中国等主要维和人员派出国联合国使用多种语言制作了一批图片和音视频作品“谢谢中国感谢您的服务和牺牲”是维和驻地民众对中国维和部队的深厚情谊目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A. 始终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B. 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 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明中国为世界维和行动作出的贡献维和行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特点 C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 A错误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建国初期 B错误材料体现出是新时期外交活动不是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 D错误故选C13.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A. 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 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D. 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是外交活动并且还是多个国家参加的外交活动即多边外交活动所以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选B14.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 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 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 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答案】B【解析】注意限定信息“国际因素”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对中国外交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故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故A项错误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是在197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不是因素是影响应排除15.《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A. 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以推断此次国际会议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项正确1953年处理中印边界问题时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故选B16.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 “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 “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 “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答案】D【解析】17.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这样说是因为()A. 美国在越南战场取得了初步胜利B.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 美苏争霸中美苏互有攻守的局面D. 美国战前生产关系调整弊端凸现【答案】D【解析】由题意及所学可知此时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加深故D项符合题意此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A项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B项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故排除C项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争取“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采取的措施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尼克松谋求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答案】(1)措施努力促成日内瓦会议的召开谋求通过和平协商来缓和朝鲜半岛和印度支耶半岛的紧张局势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友好协商逐步同周边国家解决边界纠纷实现睦邻友好中苏结盟构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参加万隆会议增进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从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苏结盟及参加万隆会议进行回答【答案】(2)原因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陷人侵越战争的泥潭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中苏关系恶化美国想借助中国来牵制苏联【解析】(2)根据材料二”美国失去了长期保持的对苏核优势…...尼克松不得不调整美国的越南政策……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从国际环境及美国国内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即可19.(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19.(2)请指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原因19.(3)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出什么新特点?【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1)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解析】(2)结合所学可得出1972年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方面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正确调整外交战略中美中日建交的推动等【答案】(3)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解析】(3)结合所学可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领域呈现的特点为多边政治经济外交积极参与地区国际组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社会影响作用日趋扩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中央对中美建交的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因素20.(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立场坚持平等原则保持务实审慎影响因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独立地位的需要)“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指导世界格局的影响美国执行对华敌视和封锁政策【解析】(1)根据材料“就得按平等原则进行建交谈判”得出坚持平等原则“若是条件尚不成熟宁可把它放在下一步再说”体现了中央政府审时度势保持务实审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定了“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美苏对峙两极格局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的政策美国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答案】(2)策略合作与斗争相结合历史意义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中美关系在波动中前进中国积极地合作共赢但是面对祖国统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决的斗争策略根据所学知识中美建交有利于保持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中国更多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国合作更好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二.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冷战”的主要表现:
(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马歇尔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
苏共党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