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专题-行程问题

合集下载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知识归纳及训练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知识归纳及训练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知识归纳及训练一、知识整理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过程问题主要解决方法是画线段图法。

二、细分类型题训练1.停走问题解题要领:这类题抓住一个关键--假设不停走,算出本来需要的时间。

1)、龟兔赛跑,全程5.4千米,兔子每小时跑25千米,乌龟每小时跑4千米,乌龟不停的跑,但兔子却边跑边玩,它先跑1分,然后再玩15分,又跑2分,玩15分,再跑3分,玩15分,……,那么先到达终点的比后到达终点的快几分钟呢?2)、在一条公路上,甲、乙两个地点相距600米。

每小时行走4千米,李强每小时5千米。

8点整,他们两人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都的掉头反向而行,再过3分钟,他们又掉头相向而行,依次按照1,3,5,7,9,……分钟数掉头行走,那么,张、李二人相遇时间是8点几分呢?2、多人行程解题要领:这类问题主要涉及的人数为3人,主要考察的问题就是求前两个人相遇或追及的时刻,第三个人的位置,解题的思路就是把三人问题转化为寻找两两人之间的关系。

1)、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于乙、丙背向而行。

(word完整版)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word完整版)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一、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

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

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

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4.7(小时)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

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

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chéngjiù)未来!姓名(xìngmíng) _______________行程问题是我们在小学应用题中经常会遇到的,其中还包括水流问题以及一些特殊的行程问题我们在解决(jiějué)行程问题前,要牢记以下公式行程问题是研究(yánjiū)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时间(shíjiān)和速度成反比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速度差=路程差追及问题:(直线):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击时间追及问题:(环形):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

甲行驶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

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

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步行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1\4时,乙离B地还有640米,当甲走余下的5\6时,乙走完全程的7\10,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米?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xiāngduì)开出,相向而行。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解题技巧一、行程问题解题技巧之相遇问题。

1. 题目。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经过3小时两人相遇。

求A、B两地的距离。

解析。

根据相遇问题的公式:路程 = 速度和×相遇时间。

甲、乙的速度和为15 + 10=25(千米/小时),相遇时间是3小时,所以A、B两地的距离为25×3 = 75千米。

2. 题目。

A、B两地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

问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解析。

速度和为30+20 = 50千米/小时,根据相遇时间 = 路程÷速度和,可得相遇时间为200÷50=4小时。

3. 题目。

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6米,乙的速度是每秒4米。

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经过多少秒两人第一次相遇?解析。

在环形跑道上反向出发,相遇时两人跑的路程和就是跑道的周长。

速度和为6 + 4=10米/秒,根据时间 = 路程÷速度和,可得相遇时间为400÷10 = 40秒。

二、行程问题解题技巧之追及问题。

4. 题目。

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乙先走2小时后,甲才出发,问甲几小时后能追上乙?解析。

乙先走2小时,则先走的路程为6×2 = 12千米。

甲、乙的速度差为8 6 = 2千米/小时。

根据追及时间 = 路程差÷速度差,可得追及时间为12÷2 = 6小时。

5. 题目。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3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也从A地开往B地,问摩托车出发后几小时能追上汽车?解析。

汽车先出发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60×3 = 180千米。

摩托车与汽车的速度差为90 60 = 30千米/小时。

六年级奥数之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之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之行程问题(一)知识引入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题分析例1甲、乙两人练习跑步,若让乙先跑12米,则甲经过6秒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则甲要经过5秒追上乙;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多少米?分析与解:甲、乙的速度差为12÷6=2(米/秒),则乙的速度为2×5÷2=5(米/秒),如果乙先跑9秒,甲再追乙,那么10秒后,两人相距5×9-2×10=25米.例2 小陈和小许二人分别从两地同时骑车相向而行。

小陈每小时行16千米,小许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相遇时距中点3千米。

求全程长多少千米?分析与解:要求全程长多少千米,必须知道“速度和”与“相遇时间”。

题目中已经给出了小陈和小许的速度,因此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

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当小陈到达A点时,与相遇时小许所行的路程相同,因此二人相遇时,小陈比小许多行了3×2=6(千米).相遇时间:6÷(16-13)=2(小时)。

全程:2×(16+13)=58(千米)。

答:全程长58千米。

例3 兄妹二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去上学,哥哥骑车每分钟行400米,妹妹步行每分钟行100米。

哥哥到校门时,发现忘了带课本,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与妹妹相遇。

六年级上册行程奥数题

六年级上册行程奥数题

六年级上册行程奥数题
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从甲地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100公里。

已知每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0公里,整个车队用时5小时。

问题:车队中有人顺风骑,有人逆风骑,风速为每小时4公里。

求整个车队通过乙地时的速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计算出每个人在顺风和逆风情况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这段距离,然后求得整个车队的平均速度。

步骤如下:
1. 计算顺风骑行所需时间:
顺风速度= 自行车速度+ 风速= 20 + 4 = 24 公里/小时
顺风所需时间= 距离/ 顺风速度= 100 / 24 = 4.167 小时
2. 计算逆风骑行所需时间:
逆风速度= 自行车速度-风速= 20 - 4 = 16 公里/小时
逆风所需时间= 距离/ 逆风速度= 100 / 16 = 6.25 小时
3. 求整个车队通过乙地时的速度:
总时间= 车队中顺风所需时间+ 车队中逆风所需时间×人数×2(因为是来回骑行)
总路程= 车队中逆风所需时间×人数×2(因为是来回骑行)
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 (逆风所需时间×人数×2) / (顺风所需时间+逆风所需时间×人数×2)
= (6.25×3×2) / (4.167 + 6.25×3×2)
≈17.273公里/小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行程问题20道详解(含答案)全国通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行程问题20道详解(含答案)全国通用

行程问题50道详解一1、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解:第二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所以甲一个全程里走了4千米,三个全程里应该走4*3=12千米,通过画图,我们发现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回来那一段,就是距B地的3千米,所以全程是12-3=9千米,所以两次相遇点相距9-(3+4)=2千米。

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解:那2分钟是甲和丙相遇,所以距离是(60+75)×2=270米,这距离是乙丙相遇时间里甲乙的路程差所以乙丙相遇时间=270÷(67.5-60)=36分钟,所以路程=36×(60+75)=4860米。

3、A,B两地相距540千米。

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

设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地。

那么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解:根据总结:第一次相遇,甲乙总共走了2个全程,第二次相遇,甲乙总共走了4个全程,乙比甲快,相遇又在P点,所以可以根据总结和画图推出: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乙从第一个P点到第二个P点,路程正好是第一次的路程。

所以假设一个全程为3份,第一次相遇甲走了2份乙走了4份。

第二次相遇,乙正好走了1份到B地,又返回走了1份。

这样根据总结:2个全程里乙走了(540÷3)×4=180×4=720千米,乙总共走了720×3=2160千米。

4、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奥数题—行程问题专练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奥数题—行程问题专练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奥数题—行程问题专练1.小天和爸爸同时分别从天安门和正阳门出发(天安门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相向而行。

小天每分钟走50米,爸爸的速度是小天的120%,相遇后,小天继续向前走9.6分钟到达正阳门。

天安门广场南北长多少米?2.一家人靠窗坐在速度为72千米/时的火车里,一列有30节车厢的货运火车迎面驶来,当货车车头经过窗口时开始计时,直到最后一节车厢驶过窗口共用时18秒。

已知货运火车每节车厢长16米,每两节车厢(包括车头)间距1.2米。

如果货运火车车头长24头,货车的速度是多少?3.从火车站坐公交车去泰山风景区,途中与同时从风景区开往火车站的某两出租车相遇,相遇点离火车站5千米。

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前进。

到达风景区后,我们发现有东西丢在火车站,又立即乘公交车返回。

在途中与返回的那辆出租车第二次相遇,相遇点在离风景区2.5千米处。

火车站与风景区之间相距多少千米呢?4.甲、乙两人沿着同一条路同时从山脚和山顶相向出发,甲上山行完全程要4小时,乙下山行完全程要6小时,两人在距中点150千米处相遇。

泰山山顶到山脚路程长多少米?5.甲船逆水航行600米需要3分钟,返回原地需要2分钟;乙船逆水航行同一段水路,需要4分钟。

(1)水流速度是多少?(2)乙船静水速度是多少?(3)乙船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分钟?6.火车通过450米的大桥用时32秒,通过2200米的隧道时,火车的速度提高了一倍,所以通过隧道只用了51秒,火车的车长为多少米?7.一列火车长200米,它以每秒10米的速度穿过一座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大桥共需80秒,这座桥长为()米。

8.一辆卡车、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两车在途中距A地80千米处第一次相遇,然后两车继续前进,卡车到达B地,摩托车到达A地后都立即返回,两车又在距B地2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9.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发出相向而行,相遇时距中5,求A、B两地的路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奥数专题-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一)专题简析: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 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

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

可以 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

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4.7(小时) 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

第一辆汽车 到乙地立即返回。

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 、B 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 地到B 地需15小时,乙车由B 地到A 地需10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 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 、B 两城同时相向而行。

到10点钟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

继续行进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

A 、B 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例题2: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

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

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

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

两站相距多少千米?从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到第二次相遇共行了三个全程。

两辆汽车行一个全程时,从东站出发的汽车行了60千米,两车走三个全程时,这辆汽车走了3个60千米。

这时这辆汽车距中点30千米,也就是说这辆汽车再行30千米的话,共行的路程相当于东、西两站路程的1.5倍。

找到这个关系,东、西两这站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所以(60×3+30)÷1.5=140(千米)答:东、西两站相距140千米。

练习2:1、两辆汽车同时从南、北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南站55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

各自到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南侧15千米处相遇。

两站相距多少千米?2、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向而行。

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40千米的地方。

两车仍以原速继续前进。

各自到站后立即返回,又在离乙站20千米的地方相遇。

两站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

第一次相遇时离A站有90千米。

然后各按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

第二次相遇时在离A地的距离占A、B两站间全程的65%。

A、B两站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例题3:A、B两地相距960米。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

若相向而行,6分钟相遇;若同向行走,80分钟甲可以追上乙。

甲从A地走到B地要用多少分钟?甲、乙两人从同时同向出发到相遇,6分钟共行的路程是960米,那么每分钟共行的路程(速度和)是960÷6=160(米);甲、乙两人从同时同向出发到甲追上乙需用去80分钟,甲追乙的路程是960米,每分钟甲追乙的路程(速度差)是960÷80=12(米)。

根据甲、乙速度和与差,可知甲每分钟行(160+12)÷1=86(米)。

甲从A地到B地要用960÷86=11743(分钟),列算式为960÷[(960÷6+960÷80)÷2]=11743(分钟)答:甲从A地走到B地要用11743分钟。

练习3:1、一条笔直的马路通过A、B两地,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若先跟乡行走,12分钟相遇;若同向行走,8分钟甲就落在乙后面1864米。

已知A、B两地相距1800米。

甲、乙每分钟各行多少米?2、父子二人在一400米长的环行跑道上散步。

他俩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

若想8背而行,267 分钟相遇;若同向而行,2623分钟父亲可以追上儿子。

问:在跑道上走一圈,父子各需多少分钟?3、两条公路呈十字交叉。

甲从十字路口南1350米处向北直行,乙从十字路口处向东直行。

同时出发10分钟后,二人离使字路口的距离相等;二人仍保持原来速度直行,又过了80分钟,这时二人离十字路口的距离又相等。

求甲、乙二人的速度。

例题4:上午8时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

8分钟后每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

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

到家后他又立即回头去追小明。

再追上他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如图33-2所示),这时是几时几分?由题意可知: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后,立即回家,到家后又回头去追小名,再追上小明时走了12千米。

可见小明的速度是爸爸的速度的13。

那么,小明先走8分钟后,爸爸只花了4分钟即可追上,这段时间爸爸走了4千米。

列式为爸爸的速度是小明的几倍:(4+8)÷4=3(倍)爸爸走4千米所需的时间:8÷(3—1)=4(分钟)爸爸的速度:4÷4=1(千米/分)爸爸所用的时间:(4+4+8)÷1=16(分钟)16+16=32(分钟)答:这时是8时32分。

练习4:1、A 、B 两地相距21千米,上午8时甲、乙分别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甲到达B 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 地后立即返回。

上午10时他们第二次相遇。

此时,甲走的路程比乙走的多9千米,甲一共行了多少千米?甲每小时走多少千米?2、张师傅上班坐车,回家步行,路上一共要用80分钟。

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要50千米;如果往、返都步行,全部行程要多长时间?3、当甲在60米赛跑中冲过终点线时,比乙领先10米,比丙领先20米。

如果乙和丙按原来的速度继续冲向终点,那么乙到达终点时将比丙领先多少米?例题5:甲、乙、丙三人,每分钟分别行68米、70.5米、72米。

现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和乙相遇后,又过2分钟与甲相遇。

东、西两镇相距多少器秒年米毫?如图33-3所示,可以看出,乙、丙两人相遇时,乙比甲多行的路程正好是后来甲、丙2分钟所行的路程和,是(68+72)×2=280(米)。

而每分钟乙比甲多行70.5—68=2.5(米)可见,乙、丙相遇时间是280÷2.5=112(分钟),因此,求东、西两镇间的距离可用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求出。

列式为乙、丙相遇时间:(68+72)×2÷2.5=112(分钟)东、西两镇相距的千米数:(70.5+72)×112÷1000=15.96(千米)练习5:1、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行70米,乙每分钟行60米,丙每分钟行75米,甲、乙从A地去B地,丙从B地去A地,三人同时出发,丙遇到甲8分钟后,再遇到乙。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一只狼以每秒15米的速度追捕在它前面100米处的兔子。

兔子每秒行4.5米,6秒钟后猎人向狼开了一枪。

狼立即转身以每秒16.5米的速度背向兔子逃去。

问:开枪多少秒后兔子与狼又相距100米?3、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乙车6小时可以到达,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慢8千米,因此比乙车迟一小时到达。

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答案练11、 420×2÷(42+28)=12小时2、 900÷15×【15-900÷(900÷15+900÷10)】=540千米3、 甲、乙两车的速度和:112.5×2÷(13-10)=75千米A 、B 两地的距离:75×(10-8)+112.5=262.5千米练21、 (55×3-15)÷1.5=100千米2、 40×3-20=100千米3、 90×3-(1+1-65%)=200千米练31、 【1800÷12-(1864-1800)÷8】÷2=71米【1800÷12+(1864-1800)÷8】÷2=79米2、 400÷【(400÷267 +400÷2623 )÷2】=5531分 400÷【(400÷267 -400÷2623 )÷2】=625分 3、 速度和:1350÷10=135米/分速度差:1350÷(10+80)=15米/分甲速:(135+15)÷2=75米/分乙速:(135-15)÷2=60米/分练41、 甲行路程:(21×3+9)÷2=36千米甲速:36÷2=18千米2、 (80-50÷2)×2=110分3、 丙的行程:60×60-2060-10=48米 乙到达重点将比丙领先的米数:60-48=12米练51、 (70+75)×【(75+60)×8÷(70-60)】÷1000=15.66千米2、 (15-4.5)×6÷(16.5+4.5)=3秒3、 8×6×(6+1)=336千米第三十四周 行程问题(二)专题简析:在行程问题中,与环行有关的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与一般的行程问题的方法类似,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两人同地背向运动,从第一次相遇到下次相遇共行一个全程;二是同地、同向运动时,甲追上乙时,甲比乙多行了一个全程。

例题1:甲、乙、丙三人沿着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

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

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14 分钟于到丙,再过334分钟第二次遇到乙。

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23,湖的周长为600米,求丙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